原諒的藝術:放下情緒、放過自己、改變關係、修復生命的最強大力量
當你說自己願意原諒時,療癒就已經開始了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超過40年資歷的心理諮商師,手把手帶你體驗原諒的驚人療癒旅程
教你放下難以釋懷的人事物,放過最難放過的自己
美國三大國家級圖書獎強力肯定:
★《獨立出版雜誌》活在當下圖書獎
★《前言評論雜誌》年度圖書獎
★ 獨立圖書出版專家團體獨立圖書獎
-------------------------
想起童年創傷還是讓你隱隱作痛?無疾而終的戀情依然是你心口的傷?
你無法原諒曾經欺騙你的工作夥伴?你時不時想著要報復背叛你的朋友?
原諒不是要你接受那些傷害你的人,更不需忍耐對方的惡行、讓自己再度受害,而是放下無止盡的煩惱痛苦,鬆開被怨懟束縛的心靈,迎向自由的新鮮空氣。「原諒」不是軟弱的表現,反而需要超凡的勇氣。
原諒並不是縱容惡行,也不一定要跟誰和解,甚至不需要你道歉接受。原諒是鼓勵你放下那些正在傷害你的負面情緒,為自己和他人設立界線,避免自己受傷。
當你想起某個人或某件事時,不會再覺得受傷,就表示你已經原諒對方,也釋放了被囚禁的自己。
本書是:
●超過40年資歷的心理諮商師,手把手帶你進行「釋放力量的原諒步驟」
作者運用心理學方法、靈性思維、觀點轉化,解釋大腦運作和防衛機制,探討原諒為什麼那麼難,又能如何能讓它變得更容易,並提供「平撫恐懼的活動」,一一跨越無法原諒的障礙。
●豐富案例與科學依據幫助人們打造原諒的堡壘
書中分享超過60個真實案例,證實原諒的益處、妨礙原諒的迷思,並透過40多項「實際原諒練習」,幫助你放下那種認為別人欠你什麼的感覺,奪回生命的主控權。
●當你說自己願意原諒時,療癒就已經開始了
原諒能提升愛人的能力,改變我們對自己、他人和這個世界的看法。它甚至是解決暴力和成癮等社會問題的靈藥。本書教你透過「回顧法」,將原諒變成一種釋放負面情緒的習慣。
◎一本傑出之作。我們的時代正需要的珍貴作品。
——Angeles Arrien,人類學家/作家/教師
◎藉由原諒他人和自己,我得到了深層的療癒。這本書提出的「釋放力量的原諒步驟」效力強大。
——S. Weechie Baker,諮商師
◎這本書解救了我!我終於能認清自己覺得不如人又被排擠的原因,然後徹底放下。
——LeVonder Brinkley,作家/講者
◎這本書幫助我找回動力。強烈推薦書中的方法技巧,不但終生受用,還能提升自我,非常值得!
——G. Thomas,醫師
◎藉由這本書的方法,輕易就能放下我從沒想過自己能夠面對的心結。
——Eric F. Donaldson,博士/研究員
◎這本書給了我引導自己原諒的具體方法。內容充實,而且各種情況都適用。
——Deborah Klass,護士
◎深刻的愛、平靜和喜悅若像是一張拼圖,這本書就是這張拼圖缺少的一塊。讀完之後我興奮不已,如獲至寶。
——Ren Nelson,經理人
目錄
目錄
第一部 用不一樣的方式思考「原諒」這件事
第一章 大腦如何運作
第二章 「原諒」究竟是什麼?
第三章 原諒的實際好處
第四章 阻礙原諒的迷思
第二部 探索原諒的神奇力量
第五章 理解大腦的運作方式
第六章 掙脫情緒的牢籠
第七章 找到原諒的意義
第八章 原諒的力量
第九章 面對心中的怨憎嗔
第三部 為什麼我們會抗拒原諒?
第十章 徹底的原諒
第十一章 原諒自己和給自己力量
第十二章 處理壓力和創傷
第四部 開始原諒
第十三章 原諒的練習和祕訣
第十四章 釋放力量的原諒步驟
第五部 完成原諒步驟之後
第十五章 延續療癒的力量
第十六章 原諒所帶來的最終成果
序/導讀
推薦序
一本完整、仔細、付出許多努力而來的原諒祕笈
弗瑞德‧魯斯金 Frederic Luskin
我是史丹佛大學寬恕計畫的負責人,至今出版過兩本探討原諒的暢銷書,分別是《徹底原諒》(Forgive for Good)和《為愛原諒》(Forgive for Love)。世界各地都有人利用這兩本書來幫助人原諒。吉姆‧丁克奇是我非常敬佩的同行,可惜尚未得到《紐約時報》的專文介紹。拙作之所以得到《紐約時報》和各大媒體的報導,部分是因為我在史丹福大學任教時提出了原諒的構想。而吉姆從他的親身經歷、幫助他人的渴望,以及他所受的多元教育中,發展出自己的原諒步驟。基本上我們討論的是同一件事。吉姆跟我都是在鼓吹原諒的重要性。
這是一本教人原諒的傑作,內容清晰、睿智、效果卓著,相信抱著傷痛或委屈打開這本書的人,都能得到幫助。我推薦這本書不只因為它是一本好書,也因為吉姆是個好人。我跟吉姆認識已經七年。第一次見面我就感受到他想要幫助他人原諒的熱忱和決心。當時我剛好去吉姆家附近的一間書店辦簽書會,吉姆主動約我見面,後來我們一起共用晚餐又去散步,談了很久關於原諒的話題。
那次跟吉姆在加州索諾瑪(Sonoma)第一次見面,我們聊了人類用來投射自身傷痛的防衛機制。他對我說,藉由底下的簡單步驟,我們就能使原諒長久延續。我認為頗有新意並留下深刻印象:
1.收回自己的投射(原諒他人,因為我們也做過跟他們類似的事)。
2.原諒自己,那麼就沒有必要藉由責怪而把自己犯的錯投射到他人身上。
吉姆是我認識唯一不在大學任職卻全職投入原諒工作的人。我們上次見面是在東岸,兩人共度晚餐時又聊了很久關於原諒和人生的話題。同樣的,我發現我們多半想法一致,而吉姆全心全意希望能透過原諒幫助他人。
這本書不但有扎實的心理學基礎,吉姆還另外為它加上心靈(但非宗教)的面向。因此,除了治療師、律師和諮商師可以用來幫助個案和當事人,神職人員也可以利用這本書幫助自己的信徒進行原諒。如同吉姆在第一章所說,他的目標是寫一本手冊,教人學會如何幫助他人原諒,當然還有幫助自己原諒。他花了九年的時間,把他在課堂上的發現濃縮成這本書。對吉姆來說,達成他對原諒工作的願景,一直是他生命的最大動力,這本書證明他的付出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這本書不是原諒入門書或原諒懶人包,而是一本完整、仔細、付出許多努力才得到的心血結晶。這本書不僅是為了想要真正擺脫傷痛也願意面對傷痛的人而寫,對於想要幫助當事人原諒並因此可以活得更平靜滿足的專業人士,這也是一本不容錯過的重要作品。
試閱
生而為人,卻將整個人生都花在憂慮上,這是多麼可惜的事呀!
你一定要達到一種狀態:因生而為人而感到喜悅。
*
生、老、病、死,是我們無法欺騙自己能改變它們的根本事實。
*
真實:理解並能掌握事實,才是我們的目標。不要被困在概念的範疇中。
*
非常奇怪的是,沒有任何人嚴肅地思考他自己的生活。
這麼多個世代以來,我們總是到處攜帶著沒有煮熟的食物(譯註:此為譬喻用法,指的是如果有理性思維能力時不會做的事情,表示愚蠢。如果能稍加思索,就不會將尚未煮熟的食物帶在身上)。然後安慰自己,我們做的事和所有其他人都是一樣的。只要我們跟其他人做得一樣就行了:這就是為什麼我稱之為「集體愚蠢」。
開悟,就是創造你自己的生命。開悟是從集體愚蠢中醒過來。
*
在滿州的一個地區,轎子是由又壯又大的狗拉行。
轎夫會在大狗鼻子前掛一塊肉,接著,這隻狗會瘋了似的追逐那片肉,想吃進嘴裡,但牠當然咬不到。只有轎子最後抵達目的地時,轎夫才會將這片肉丟給牠,然後這隻狗便會一大口地把肉吞下去。
這跟人們面對他們的月薪是完全一致的事情。在月底之前,他們緊緊追逐著懸掛在他們鼻子前面的那個薪水袋。然後當他們薪水入帳時,就一口把它吞下,接著就用完了!再來就是追逐下一個薪水入帳日。
*
沒有人的視線能超過他們鼻子的界線之外。每個人都相信他們的人生具有某種意義,然而實際上,他們跟燕子沒有太大的差別:男性負責收集食糧,女性坐著孵蛋。
*
大部分的人並非遵循著任何明確的生活準則。他們尚未尋求到任何的生活準則,除了一些權宜之計;這就像在痙攣的肩膀上貼上藥布一樣。
*
問題在於,為何你的額頭如此緊緊皺著呢?
*
如果你不夠警覺,你會把整個人生浪費在等待,等待那些屬於凡夫的希望被實現的那天,除此之外別無他事。
*
這世界上的人們總說:「我想做這個、我想做那個。」然而等到他們真的能做那些事時,那些事對他們來說卻沒有什麼意義了。
*
如果你經常閱讀報紙上關於解決煩惱的建議專欄,請小心,不要依循那些建議卻同時產生其他的小問題!
*
不論你怎麼解釋,這世界上的每件事都是關於食物和性欲的延伸。
*
想像幾隻小雞同時發現一隻小蟲,然後彼此推擠爭奪著。這正是人類社會的最佳寫照。
*
這世上的人只懂得什麼是「有用」的。但所謂「有用」能帶我們到哪裡去呢?什麼地方也沒有!
*
據說有些人掉進他們說的金錢陷阱裡。他們究竟用這些錢來做什麼呢?
*
這世上每個人追尋的滿足感,最後都被不滿足感所承繼。
這世上大家說的幸福,最終都讓位給了不幸。
*
迷惘意指無明的人缺乏人生方向。
那些無明的人總是群聚成一個團體,於是很自然地有團體互相攻擊的狀況。因此也不令人意外地,總是有戰爭發生,而且不為了任何特殊的理由而戰。
*
人類這種生物,總是喬裝成滿臉自信與聰慧。實際上只是在黑暗裡群聚著。
*
當你習慣了這個奇怪的娑婆世界,會認為這世界是完全正常的。而事實上,能在這娑婆世界生存下來,其實比坐禪還要困難許多。不過對你而言卻是相反:好像坐禪比生活還要困難許多!
*
我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這就是為何我們會以為它是正常的。
*
就算是乞丐也會開懷地笑,就算是中了頭獎的幸運兒或早或晚都會哭泣。金錢並不是全部。
*
世間一切現象都是一種幻影(譯註:原文為「一切有為法」,表示因緣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理,亦即這個不停變動的世界之所有現象)。不論看起來多麼特別,有形象的東西都是夢幻泡影。
看起來沒有任何作用的事物(譯註:原文為「無為」,指的是非由因緣所造作者),則不是人為造作的,也無法從它們當中獲得任何好處。
每件含有煩惱之事物(譯註:原文為「有漏」,佛教認為一切世間之事體皆為有漏法)都是相對的。即使所謂這世上最重要的事情,也只是相對的。
煩惱滅盡的狀態(譯註:原文為「無漏」,即斷盡煩惱。)才是那絕對的。
*
能在這世上生而為人,並不是一件小事。
因此,很可惜的事情是:如果你發狂而因此終其一生待在療養院裡;或是你總是不停抱怨沒有足夠的錢;或是你被愛情沖昏了頭,當伴侶離開你時就過度悲傷無法自拔;或是其它諸如此類的事。
此刻,你既已生而為人,就應該引領自己活出一個不虛此生的人生。
*
三昧意味著你會嚴肅地自問:「此生活著必須做的事情為何?」
*
大家都認為沒有什麼比慵懶躺在沙發上或在溫泉裡打盹來得更滿足了。
並非如此。滿足是指被喜悅、穩定感、幸福所環繞著。只有當你全然處於此時此刻,你才可能經驗到真正的喜悅、穩定感與幸福。
*
對凡夫而言,只有愛與恨、得與失、好與壞、輸與贏。
最後,我們必須明白這些對任何事情都沒好處,最終我們將回到坐禪——一種不對任何事情有利的行動。
*
「凡夫」這個詞彙,是指那些在黑暗中遊蕩的人們、因疑惑而迷惘走失的人們。這迷惘到底是什麼呢?它沒有任何自性(譯註:即自體之本性,意指假設個體各自有不變不改之性質)。這就是為何因疑惑而迷惘走失,就像跟雲朵玩拔河比賽。
輸和贏都不會是結局。所以當你因為贏了而喜悅地哭泣,或當你輸了而悲傷地哭泣,都是愚蠢的。超越於輸贏之上的無自性,才是所有現象的真實。
佛,就是能解開這些困惑之事的人。
*
所謂洞察事物的人,不會被自己個人編織的妄想與業力所牽引、誤導。
不能洞察事物的人,總是尋找讓他們分心的對象:有時候他們墜入愛河,有時候他們酩酊大醉,有時他們熱衷於閱讀,有時他們從事各種運動。然而,他們從事這些事充其量不過是半調子,只是為了讓他們能蒙蔽自己。
將我們每天的生活以這些半調子行為來蒙蔽,只是行屍走肉而已,意味著我們搖搖晃晃的雙腿帶著我們偏離了軌道。
世上所有的國家都因為生命索然無趣而變得愚笨,這就是為何他們喊著:「向左、向右,列隊前行!」你會發現的下件事情就是,孩子們再次為了搶彼此玩具而爭吵。
人們一輩子都因為精疲力竭而苟延殘喘著,卻不知他們為了什麼而這樣自我耗損。他們看起來像是有一個目標,而事實上,前方並沒有任何目標。等待我們的只有墳墓而已。
唯有我們明瞭事物真實的樣子,才有可能全然平靜。當我們明瞭、洞察事物,我們會在一瞬間瞥見宇宙,我們和宇宙之間的縫隙,會驟然消失無蹤。
*
我們單純地出生,單純地死亡。你會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或許你還會問:坐禪有什麼好處?但如果你去年已經死亡,你就沒有任何權利抱怨任何事情了。
生命並沒有任何好處,這難道不是一開始就非常明顯嗎?單純地存在於來去之間,僅此而已。你的問題在於,你的心中有某個原因使你無法接受這個道理。
*
科學家把昆蟲裝在玻璃器皿中,觀察牠們進食或彼此吞蝕、交配或嘰嘰喳喳爭吵。若從真實之眼來看,我們其實就像這些昆蟲一樣。
█第十章:致想要開始坐禪的你
你可以在這世上找到各種各樣的獎勵,但真的有比屁股坐在蒲團上,練習坐禪更讓人快樂的獎勵嗎?
*
如果你更願意相信這個或那個宗派,就儘管跟隨他們。只有真正想練習坐禪的人,才需要坐禪。
坐禪有什麼用?坐禪一無是處。
道元禪師批評眾多的佛教信眾,說他們就像蝦蟆和蚯蚓。跟一條龍或一頭大象相比,它們什麼都不是。這也是為何禪僧常被稱為「龍象」。
*
曾經有五百隻猴子為五百位佛教阿羅漢服務(註:傳統上,阿羅漢指那些已洞察存有的真實性質,並證得涅槃的人。澤木在此強調,涅槃不是通過內觀獲得的,而是能在修行者的日常行為中表現出來的)。有一天,這些猴子們決定模仿阿羅漢們所做的一切行為,所以牠們用眼睛、鼻子、嘴巴和全身來坐禪。據說如此一來,有一千個阿羅漢修行坐禪,最終皆得證悟。這就是為什麼我很希望保留坐禪的種子——即使只是通過模仿。
*
當你練習坐禪時,請徹底更新自己。
*
當你練習坐禪時,必須是處於此時此地,必須是關於你自己的。不要將禪當成一種與你無關的傳言。
*
駒澤大學坐禪堂的旁邊就是棒球場。當你聽到啦啦隊在賽前演練時,你才能真正理解我們多麼忽視自我。
*
坐禪即是我們透過肉身自己形成的佛。
*
「只管打坐」是我們凡夫以自己肉身能做的最偉大的事。
*
「腰」的漢字由左側的「肉」字旁和右側的「要」字旁組成。在坐禪中,從一開始骨盆就必須牢牢安住在坐墊上。
*
坐禪時,腰部必須牢牢紮向大地,頭頂則向天空延展。
*
當你在一個可以聽到引發快樂、憤怒、悲傷或滿足聲音的地方練習坐禪,它們在你的心中產生的波浪,會阻止坐禪深入你的血肉和骨頭。
*
如果您正在尋找坐禪能帶來的刺激,那麼你就跟那些走錯路的人群一樣。在坐禪中,您必須泯除所有刺激,並且坐禪根本沒有任何特別的練習可作。
*
打盹的身體也可以練習坐禪。練習坐禪的身體也可以打盹。
*
跟人一起坐禪一整天是一個極為難得的機會。跟妓女在一起一整天則是極度愚蠢的。
*
如果你在晚上吃飯是為了飯後要潛入一個房子行竊,那頓飯就是在吃「搶劫餐」。如果你吃晚飯是為了飯後要去妓院,那頓飯就是吃「妓女餐」。如果你吃飯是為了飯後要坐禪,那頓飯就是成佛之道的一餐。
問題就在於,你是為了什麼吃飯?
*
我們在安泰寺(譯註:日本曹洞宗寺院,位於今日的兵庫縣。澤木於一九四九年開始於此寺擔任住持,並將安泰寺整頓為專修坐禪的道場)更換眾人的床墊,這跟妓院的老闆娘更換妓女的床墊不是同一回事。對妓院老闆娘來說,換床墊是為了吸引顧客和賺錢。對我們來說,是為了讓來坐禪的人不會感冒著涼。
誰來修行坐禪,誰就是佛;他睡在一個佛的床墊上。
*
吃飯是為了坐禪,睡覺是為了坐禪。這意味著吃飯和睡覺也是坐禪的一部分。
*
當你坐禪時,滿腦子只考慮經營謀生,你會開始說:工作也是禪,端坐也是禪。然後,你停止了真正的坐禪。
另一方面,當你說只有坐禪是唯一重要的事,你會開始認為,只有嚴謹的坐禪才是坐禪,而其他一切都與坐禪無關。
*
在我們的修行中,除了坐禪,沒有其它神聖的事。唯有坐禪能將我們的肉身形塑成坐禪的器皿,以拯救我們這些凡夫。
*
唯有佛與佛才能一同談論佛法,佛與凡夫無法如此。因此《法華經》中說:「佛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同樣的道理,要能證悟和佛共通之心,唯有透過端坐、面壁。
*
我們的坐禪就像從冬眠中醒來,迎來一個全新的世界。
*
坐禪意味著再次回到子宮。這就是為什麼坐禪不是一種「工作」。
*
每個人都忙於算計,以至於他們甚至忘記了自己最初算計的是什麼。坐禪意謂停止所有這些算計。
*
坐禪意謂從所有人類的幻覺中結業。
*
坐禪意謂修行一種言語無法解釋之事。
*
坐禪意謂實踐一種思想所不能及之事。
*
單靠你的坐禪就能貫穿天與地,它驗證了大解脫的處所。
*
坐禪是開啟整個宇宙的佛法開關。
*
三昧意味著修習一個充滿整個宇宙的東西,將自己完全投入其中,在每個瞬間、每個行動當中。
*
「只管」意指此時此刻當下即做。這意味著不要浪費你生命中的一丁點時間。
*
「我與大地有情,同時成道。」 (釋迦牟尼佛)
在佛法世界中,成就此佛道不是由政治權力所強行的;唯有「我,我自己」能付諸實踐。
當你禪坐時,你必須與杜魯門、史達林和毛澤東沒有差別。一人坐即為眾人坐,人人所坐成一體。
*
這個現象世界不是某個神所造的。它是通過相互依存的因果關係而產生的。
佛是無量的因,產生無量的果。從無想的基礎上去想——這就是佛的作為。
我們常說,禪意即無心。無心指的是不可測量、不可思議的,而這個「不可測量」含涉的更為寬廣,不僅僅是不可測量、度量而已。
*
除了坐禪,你所有的「善行」都來自你的自我意識,因為你總是在想:「我在行善」。
只有當你不再想「我在坐禪」時,你才是真正的坐禪。
*
坐禪時必須抱著挨餓絕食的決心。
這意味著你不應總是指望「當法輪轉動的時候,總是有東西吃」。但反面來說,只要你能讓法輪常轉,有沒有東西吃都不再重要了。
*
任何迎合世俗情感之物都與坐禪無關。
佛法根本不在乎我們人類喜歡什麼。
*
「這是怎麼回事?為何這些人全部都背對背圍坐並瞪著牆壁看?還有比這更荒謬的嗎?」
這就是被無常世界所苦的世俗中人對坐禪的印象。
*
「坐禪有什麼用?」
這個問題本身沒什麼意義。電視的發明有什麼好處?你有什麼用處?不是所有的東西都一無是處嗎?
*
當有人問我坐禪對什麼有好處時,我說坐禪對任何事情都沒好處。然後就會有人說,既然如此,他們寧願停止坐禪。
但是,到處奔波只為了滿足你的欲望又有什麼好處呢?賭博有什麼好處?跳舞有什麼好處?在棒球比賽中因輸贏而激動有什麼好處?這些事完全沒有任何好處!這就是為什麼沒有什麼事比靜靜坐禪更明智的了。
在這世上,「一無是處」意味著你無法從中賺錢。
*
經常有人問我,坐禪要多少年後才能見效?
坐禪沒有成效。你不會從坐禪中得到任何東西。
*
最近,我們這裡興起了禪宗熱潮。每本雜誌都有關於禪宗的文章,但當你閱讀這些文章時,你只會發現一堆奇怪的想法。有些人寫了他們從某處二手資料撿拾到的資訊。有些人描述一個為期一週保證「見性」的研討會(註:禪宗的「見性」是一種非常顯著的開悟經驗)。
問題是,從未聽說過禪的人,可能會被這種胡說八道給誤導。
*
如果你對生命沒有一個清晰的佛教觀點,你最好還是遠離坐禪。
*
以平和之心(譯註:意指「安心」的狀態。)念佛,才是真正的念佛(註:簡單來說,念佛就是稱頌念佛名號的修行方法,倡導者認為這樣可以引領修行者死後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以平和之心坐禪,才是真正的坐禪。
為了得到平和之心而念佛,並不是真正的念佛。
為了讓內心平靜而練習坐禪,並不是真正的坐禪。
吃飯時,佛陀教導的是通過完善的飲食儀態,來完善那頓飯。
█第十八章:致一直抱怨沒時間的你
每個人都在抱怨他們太忙了,沒有時間。但問他們為什麼這麼忙?他們說因為煩惱的驅使而讓自己忙碌。
修習坐禪的人有時間。當你開始坐禪,你擁有比世界上任何人都多的時間。
*
如果你不小心,你會為了掙一口飯吃而老是小題大作。你總是很匆忙,但為什麼呢?只是為了養活自己。
畜牧場的雞啄食時也很匆忙。但為了什麼?最終也只會被人類吃掉。
*
一個人一生中會產生多少煩惱?多到無法計算。日復一日,「我想要這個,我想要那個。」在公園裡漫步一次,伴隨著五千個、十萬個煩惱。而這就是所謂的「我很忙」。
*
人們總是上氣不接下氣——因為他們急迫地追趕著各式的幻影。
*
你想從此處的生活中解脫,以到達彼處嗎?這樣正是我們所稱之「流轉輪迴」。
*
交通的發展使世界變小了。 現在我們開著車到處跑,但到底要去哪裡? 去撞球場遊戲廳! 我們踩著油門,只是為了消磨時間。
*
有的人打了一夜麻將,就為了第二天早上趕緊吞一把維生素,眼睛腫了還是得上班。
*
在古代的禪宗公案中,您經常聽到「你從哪裡來」?此處所指,不是要問出一個地方。我們都來自哪裡?有些人渴望性;他們來自性欲。那些貪財的人,來自貪婪。 「請給我一封推薦信!」說這話的人,是來自對事業和名望的渴望。
*
「我必須做這件事,我必須做那件事,我沒有時間了!」這就是有些人完全瘋狂的原因。他們應該怎麼做?最好的事情是什麼都不做。他們只需要冷靜下來。
*
不進行任何人世間的活動——這就是坐禪。
*
大商人和政客總是抱怨他們太忙了。 但與此同時,他們有機會便與兩三個情人交往。 因此,問題很簡單:對我們來說什麼才是重要的?
*
逃跑不會有盡頭,追逐也沒有盡頭。這種時刻,我們毫無怨言地專注於禪坐。
沒有什麼比活出結跏趺坐姿勢的生命更寶貴的了。
*
浮游於世間,猶如浮於無心之雲。這不是浮動地多快的問題;一切都在無心間移動。
*
一切皆依緣起而生;沒有恆常不變的自性。
雲也一樣:既不是存在,也不是不存在。它於同時既存在又不存在。
而現在,每個人都在為這個問題絞盡腦汁。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