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作值得嗎?AI時代重新思考工作與生活的意義
Is Your Work Worth It?: How to Think About Meaningful Work
-
79折 356元
450元
-
預計最高可得金幣15點 ? 可100%折抵
活動加倍另計 -
HAPPY GO享100累1點 4點抵1元折抵無上限
-
分類:中文書>財經企管>職場工作術>工作哲學追蹤?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麥慶誼、珍妮佛.托斯蒂—卡拉斯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卓妙容
- 出版社: 天下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03/31
- 相關主題: 🤖【會用AI Prompt的人,正在悄悄超車你】 | 貓咪偶爾想自己賺罐罐 | 財經商管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如何看待工作,深深影響你的生活方式
重新定位你與工作的關係,找到樂在工作的動力
你是否曾被忙碌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內心吶喊:
「工作為何做不完?這份工作有意義嗎?為工作犧牲奉獻,是否值得?」
研究顯示,全美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工作者認為自己積極投入工作,近半數工作者表示工作時並不快樂。許多人將一生最具生產力的歲月,浪費在根本不值得投入的工作上。想要離職,卻受財務壓力無法如願,浪費自己寶貴的一生。
另一方面,在AI 技術發展下,許多傳統的知識工作有可能被淘汰。隨著工作類型和模式不停進化,現在正是重新反思工作意義的時刻!本書作者自九一一事件罹難者故事的研究中發現:有些人對工作懷抱使命感,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安危;有些人領取低薪,卻仍然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有些人一心攀升職涯階梯,夢想能早日退休,卻因而犧牲與孩子、其他家人相處的時光。
當無法預期的天災人禍打亂生活時,你的工作值得嗎?
書中帶領讀者思考:
工作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工作?
應該工作多久?該為興趣工作,還是為錢工作?
高薪工作就是好工作?
什麼工作對世界最有價值?如何找到對自己有價值的工作?
當工作不再是生活的核心,如何才不虛度此生,讓人生更有價值?
不論你是準備踏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
還是在職場打滾多年的資深工作者、經歷職涯危機的專業人士……
這本書都能幫助你重新思考工作的現實、價值和意義,
讓你找到值得投入的工作,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重新定位你與工作的關係,找到樂在工作的動力
你是否曾被忙碌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內心吶喊:
「工作為何做不完?這份工作有意義嗎?為工作犧牲奉獻,是否值得?」
研究顯示,全美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工作者認為自己積極投入工作,近半數工作者表示工作時並不快樂。許多人將一生最具生產力的歲月,浪費在根本不值得投入的工作上。想要離職,卻受財務壓力無法如願,浪費自己寶貴的一生。
另一方面,在AI 技術發展下,許多傳統的知識工作有可能被淘汰。隨著工作類型和模式不停進化,現在正是重新反思工作意義的時刻!本書作者自九一一事件罹難者故事的研究中發現:有些人對工作懷抱使命感,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安危;有些人領取低薪,卻仍然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有些人一心攀升職涯階梯,夢想能早日退休,卻因而犧牲與孩子、其他家人相處的時光。
當無法預期的天災人禍打亂生活時,你的工作值得嗎?
書中帶領讀者思考:
工作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工作?
應該工作多久?該為興趣工作,還是為錢工作?
高薪工作就是好工作?
什麼工作對世界最有價值?如何找到對自己有價值的工作?
當工作不再是生活的核心,如何才不虛度此生,讓人生更有價值?
不論你是準備踏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
還是在職場打滾多年的資深工作者、經歷職涯危機的專業人士……
這本書都能幫助你重新思考工作的現實、價值和意義,
讓你找到值得投入的工作,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目錄
名家推薦
自 序
前 言 工作值得你付出這麼多嗎?
第一部 工作
第一章 工作是什麼?
第二章 為什麼要工作?
第三章 何時該工作?該工作多久?
第二部 價值
第四章 該為興趣工作?還是為錢工作?
第五章 熱愛工作,這樣就夠了嗎?
第六章 什麼工作在社會上必不可少?
第三部 有價值的工作
第七章 工作能有更高的目的嗎?
第八章 在沒有工作的世界裡,什麼會讓生命更有價值?
第九章 你的工作會為世界留下什麼?
致 謝
參考書目
自 序
前 言 工作值得你付出這麼多嗎?
第一部 工作
第一章 工作是什麼?
第二章 為什麼要工作?
第三章 何時該工作?該工作多久?
第二部 價值
第四章 該為興趣工作?還是為錢工作?
第五章 熱愛工作,這樣就夠了嗎?
第六章 什麼工作在社會上必不可少?
第三部 有價值的工作
第七章 工作能有更高的目的嗎?
第八章 在沒有工作的世界裡,什麼會讓生命更有價值?
第九章 你的工作會為世界留下什麼?
致 謝
參考書目
序/導讀
名家推薦
一本發人深省的好書,探討工作為何如此重要。這本書不會提供你正確的答案,卻會幫助你提出正確的問題。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隱性潛能》(Hidden Potential)作者、Podcast《WorkLife》主持人
一本睿智、美好、充滿啟發且雄心勃勃的好書,帶領我們探索和思考工作的意義,以及工作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值得一讀!
──艾美.艾德蒙森(Amy C. Edmondson),哈佛商學院諾華(Novartis)領導力學教授,《正確犯錯》(Right Kind of Wrong)作者
探索工作,與你的頭腦、心靈和靈魂開啟對話。本書能啟發你的人生,是一本不可錯過的好書!
──多莉.楚弗(Dolly Chugh),《你想成為的那個人》(The Person You Mean to Be)作者
兩位作者巧妙的探討人如何透過工作,尋找人生目標和生命意義這個關鍵性問題。在這個工作模式快速演化的世界裡,本書提供來自個人經驗和學術專業知識的真知灼見。對於任何在職涯之旅中尋求人生使命的工作者來說,本書猶如珍貴的指南針。
──修伯特.喬利(Hubert Joly),百思買(Best Buy)前執行長,《企業初心》(The Heart of Business)作者
秉承斯特茲.特克爾(Studs Terkel)在其著作中所叩問的議題,本書兩位作者用引人入勝的文字,講述工作者們的精采故事,並以哲學見解調味,深刻探索是什麼讓工作具有價值。作者挑戰讀者的思維方式,帶領每個人反思自己的工作、為何而工作,以及工作與自我價值、財富淨值之間的關係。
──喬安娜.席拉(Joanne B. Ciulla),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倫理領導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工作,承諾與背叛》(The Working Life)作者
在這本內容豐富、引人入勝的書中,作者暢談從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對工作的思考,到歌手桃莉.巴頓等名家看待工作的見解,引導讀者思考一系列關於工作意義和人生價值的深刻問題。書中並不提供我們一個適用於所有人的答案,而是以深度同理心和洞察力,訴說每個真實人物和他們的工作故事。極力推薦!
──瓦萊麗.提比略(Valerie Tiberius),明尼蘇達大學保羅.W.弗倫澤(Paul W. Frenzel)文學講座主席,《你想從生活中得到什麼?》(What Do You Want Out of Life?)作者
無論你正處於職業生涯的初期、中期或即將退休,本書都能幫助你解決關於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工作的意義與價值等重要問題。兩位作者將個人故事、哲學和心理學巧妙融合在一起,為工作者提供寶貴的指引,做出更明智的生涯選擇。
──凱蒂.米爾克曼(Katy Milkman),《零阻力改變》(How to Change)作者
人們初次見面經常會問的第一個問題往往是:「您從事哪一行?」但很少人在聽到回答後會接著問:「為什麼您會選擇這個工作呢?」本書深入探討這個關鍵問題,並以生動且引人入勝的故事,一步步引導讀者思考從事有價值的工作的意義。書中提供的不是標準答案,而是一個又一個我們很少花時間細想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工作?我們為何選擇做目前這份工作?我們可以在工作中扮演何種角色,共同創造一個真心期待看見的未來?
──雪倫.史凱勒(Shannon Schuyler),普華永道首席使命與包容長
一本發人深省的好書,探討工作為何如此重要。這本書不會提供你正確的答案,卻會幫助你提出正確的問題。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隱性潛能》(Hidden Potential)作者、Podcast《WorkLife》主持人
一本睿智、美好、充滿啟發且雄心勃勃的好書,帶領我們探索和思考工作的意義,以及工作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值得一讀!
──艾美.艾德蒙森(Amy C. Edmondson),哈佛商學院諾華(Novartis)領導力學教授,《正確犯錯》(Right Kind of Wrong)作者
探索工作,與你的頭腦、心靈和靈魂開啟對話。本書能啟發你的人生,是一本不可錯過的好書!
──多莉.楚弗(Dolly Chugh),《你想成為的那個人》(The Person You Mean to Be)作者
兩位作者巧妙的探討人如何透過工作,尋找人生目標和生命意義這個關鍵性問題。在這個工作模式快速演化的世界裡,本書提供來自個人經驗和學術專業知識的真知灼見。對於任何在職涯之旅中尋求人生使命的工作者來說,本書猶如珍貴的指南針。
──修伯特.喬利(Hubert Joly),百思買(Best Buy)前執行長,《企業初心》(The Heart of Business)作者
秉承斯特茲.特克爾(Studs Terkel)在其著作中所叩問的議題,本書兩位作者用引人入勝的文字,講述工作者們的精采故事,並以哲學見解調味,深刻探索是什麼讓工作具有價值。作者挑戰讀者的思維方式,帶領每個人反思自己的工作、為何而工作,以及工作與自我價值、財富淨值之間的關係。
──喬安娜.席拉(Joanne B. Ciulla),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倫理領導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工作,承諾與背叛》(The Working Life)作者
在這本內容豐富、引人入勝的書中,作者暢談從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對工作的思考,到歌手桃莉.巴頓等名家看待工作的見解,引導讀者思考一系列關於工作意義和人生價值的深刻問題。書中並不提供我們一個適用於所有人的答案,而是以深度同理心和洞察力,訴說每個真實人物和他們的工作故事。極力推薦!
──瓦萊麗.提比略(Valerie Tiberius),明尼蘇達大學保羅.W.弗倫澤(Paul W. Frenzel)文學講座主席,《你想從生活中得到什麼?》(What Do You Want Out of Life?)作者
無論你正處於職業生涯的初期、中期或即將退休,本書都能幫助你解決關於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工作的意義與價值等重要問題。兩位作者將個人故事、哲學和心理學巧妙融合在一起,為工作者提供寶貴的指引,做出更明智的生涯選擇。
──凱蒂.米爾克曼(Katy Milkman),《零阻力改變》(How to Change)作者
人們初次見面經常會問的第一個問題往往是:「您從事哪一行?」但很少人在聽到回答後會接著問:「為什麼您會選擇這個工作呢?」本書深入探討這個關鍵問題,並以生動且引人入勝的故事,一步步引導讀者思考從事有價值的工作的意義。書中提供的不是標準答案,而是一個又一個我們很少花時間細想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工作?我們為何選擇做目前這份工作?我們可以在工作中扮演何種角色,共同創造一個真心期待看見的未來?
──雪倫.史凱勒(Shannon Schuyler),普華永道首席使命與包容長
試閱
自序
「告訴我,在這珍貴且充滿無限可能的一生中,你打算做些什麼?」
──瑪麗.奧利弗(Mary Oliver),〈夏日〉(The Summer Day)
想像一下,有一份充滿價值的工作,讓你願意一直做下去,直到「珍貴且充滿無限可能的一生」結束。那會是怎樣的工作?是你現在的工作,還是你計畫未來要做的工作?你能想像有這樣的工作存在嗎?
大衛.鮑伊(David Bowie)擁有一個漫長且充滿生產力的職業生涯,然而,在事業處於巔峰期時,他卻因為心臟病發作,因而決定放慢工作步調。他不再參與那麼多工作項目,減少巡迴演出的次數,還改掉熬夜的工作習慣,以便和家人共度更多美好的夜晚。
幾年後,他獲頒象徵樂壇最高榮譽的葛萊美終身成就獎。這時的他將近六十歲,經濟上富足無虞,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正是認真考慮退休的好時機。然而,鮑伊與大多數人不同。他曾說:「如果你在工作中感覺有安全感,那就表示你不在正確的位置上。永遠要試著去比你認為所能承受的水域更深一點的地方,直到你覺得快走到深度的極限時,然後再往前走兩步。等你感覺自己的腳幾乎無法碰到地,這就是你可以大展身手,做一些令人興奮的事的正確位置了。」
百變巨星鮑伊喜歡以角色扮演來降低自己的焦慮感。他曾在職業生涯中,創造出一個迫降在地球的星際旅行者舞台人設。在那段時期,他濫交、吸毒,表現得就像「一個瘋了的小伙子」。他化身外星搖滾歌手,想要拯救人類,卻因為失控的生活方式,在成名後形象一落千丈。這位二十一世紀的唱片銷售冠軍在六十六歲時發行一張全新專輯,封面是他年輕時發行專輯使用過的照片,卻刻意以白底黑字的標題遮住自己的臉。之後,他寫了一部音樂劇,實現人生願望清單上的一項目標。故事主角是一個被復活的男人,至於為何要讓他復活?原因就如同扮演這個角色的演員所說的:「為了讓他準備好面對死亡。」
據說,這位幻想中的星際旅行者在年輕時經常吸食毒品,他將自己喜好迷幻世界的傾向和專業的藝術表現融為一體,彷彿那種風險不過是工作的一部分。到了老年,他依舊在服用藥物,不過這些由醫師開立的處方,目的是為了對抗癌症。
「流行音樂的原創變色龍」對自己的診斷結果保密,只告訴最親近的朋友和家人。而在接受治療的同時,他開始接觸爵士樂,仍孜孜不怠的渴望開拓新的創作領域。在他得知自己已經病入膏肓,同一週,他到電影製片廠拍攝〈拉撒路〉(Lazarus)的音樂錄影帶。他在片中的大部分表演,都躺在一張看似醫院的病床上完成。顯然,他決心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
三個月後,在鮑伊六十九歲生日當天,收錄〈拉撒路〉的《黑星》(Blackstar)專輯甫發行便廣受好評。短短兩天後,世人得知這位與朝九晚五工作看似完全沾不上邊的時尚搖滾偶像,已永遠的離開這個世界。人們開始重新認識他的人生與作品,並對〈拉撒路〉歌曲開頭那句「抬頭看看這裡,我正身處天國」,有了更為震驚的全新理解。
對於這位不甘於「一生只做搖滾巨星」的人來說,工作從來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必然。他的創作就是他的本質,正如他曾說過的:「永遠記住,你最初開始工作的原因,是因為覺得自己心底有某些東西。如果能夠用某種方式表現出來,你就會更了解自己,以及知道如何與社會中的其他人共存。」
「告訴我,在這珍貴且充滿無限可能的一生中,你打算做些什麼?」
──瑪麗.奧利弗(Mary Oliver),〈夏日〉(The Summer Day)
想像一下,有一份充滿價值的工作,讓你願意一直做下去,直到「珍貴且充滿無限可能的一生」結束。那會是怎樣的工作?是你現在的工作,還是你計畫未來要做的工作?你能想像有這樣的工作存在嗎?
大衛.鮑伊(David Bowie)擁有一個漫長且充滿生產力的職業生涯,然而,在事業處於巔峰期時,他卻因為心臟病發作,因而決定放慢工作步調。他不再參與那麼多工作項目,減少巡迴演出的次數,還改掉熬夜的工作習慣,以便和家人共度更多美好的夜晚。
幾年後,他獲頒象徵樂壇最高榮譽的葛萊美終身成就獎。這時的他將近六十歲,經濟上富足無虞,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正是認真考慮退休的好時機。然而,鮑伊與大多數人不同。他曾說:「如果你在工作中感覺有安全感,那就表示你不在正確的位置上。永遠要試著去比你認為所能承受的水域更深一點的地方,直到你覺得快走到深度的極限時,然後再往前走兩步。等你感覺自己的腳幾乎無法碰到地,這就是你可以大展身手,做一些令人興奮的事的正確位置了。」
百變巨星鮑伊喜歡以角色扮演來降低自己的焦慮感。他曾在職業生涯中,創造出一個迫降在地球的星際旅行者舞台人設。在那段時期,他濫交、吸毒,表現得就像「一個瘋了的小伙子」。他化身外星搖滾歌手,想要拯救人類,卻因為失控的生活方式,在成名後形象一落千丈。這位二十一世紀的唱片銷售冠軍在六十六歲時發行一張全新專輯,封面是他年輕時發行專輯使用過的照片,卻刻意以白底黑字的標題遮住自己的臉。之後,他寫了一部音樂劇,實現人生願望清單上的一項目標。故事主角是一個被復活的男人,至於為何要讓他復活?原因就如同扮演這個角色的演員所說的:「為了讓他準備好面對死亡。」
據說,這位幻想中的星際旅行者在年輕時經常吸食毒品,他將自己喜好迷幻世界的傾向和專業的藝術表現融為一體,彷彿那種風險不過是工作的一部分。到了老年,他依舊在服用藥物,不過這些由醫師開立的處方,目的是為了對抗癌症。
「流行音樂的原創變色龍」對自己的診斷結果保密,只告訴最親近的朋友和家人。而在接受治療的同時,他開始接觸爵士樂,仍孜孜不怠的渴望開拓新的創作領域。在他得知自己已經病入膏肓,同一週,他到電影製片廠拍攝〈拉撒路〉(Lazarus)的音樂錄影帶。他在片中的大部分表演,都躺在一張看似醫院的病床上完成。顯然,他決心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
三個月後,在鮑伊六十九歲生日當天,收錄〈拉撒路〉的《黑星》(Blackstar)專輯甫發行便廣受好評。短短兩天後,世人得知這位與朝九晚五工作看似完全沾不上邊的時尚搖滾偶像,已永遠的離開這個世界。人們開始重新認識他的人生與作品,並對〈拉撒路〉歌曲開頭那句「抬頭看看這裡,我正身處天國」,有了更為震驚的全新理解。
對於這位不甘於「一生只做搖滾巨星」的人來說,工作從來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必然。他的創作就是他的本質,正如他曾說過的:「永遠記住,你最初開始工作的原因,是因為覺得自己心底有某些東西。如果能夠用某種方式表現出來,你就會更了解自己,以及知道如何與社會中的其他人共存。」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