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本就擁有的完美生命:讓每一口呼吸都喜悅圓滿的方法
Living Fully: Finding Joy in Every Breath
亞瑪遜網路書店(Amazon)五顆星評鑑,16個章節不講高深道理,簡單清楚提供我們日常生活指引之道!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亞瑪遜網路書店(Amazon)五顆星評鑑、蟬聯美國亞瑪遜網路書店「宗教、心靈」與「心靈健康」類暢銷排行榜第二名。
★感動西方世界無數讀者的「日常」心靈生活書!
你,曾安靜享受自己的呼吸嗎?
16個章節不講高深道理,簡單清楚提供我們日常生活指引之道
由外:面對工作、愛情、人群、生死…
至內:自我困境、煩惱、壓力、自由之心…
實踐於基礎的→呼吸禪定之法:「你好、再會」
願此書伴您一生,時時領略,活出圓滿
★坊間裡,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看法、見解、資訊和書籍,都在教我們如何擁有快樂、幸福和圓滿人生。A理論,B學說,C方法,D秘笈……我們追求的過程,也因之又累又焦慮。我們遶了一大圈又一大圈,像線球把我們纏住了。
我們有沒有想過:快樂、幸福、圓滿,其實就近在身邊而已?我們曾經安安靜靜的享受過自己的呼吸嗎?
透過本書,夏鉑坦真仁波切從禪法的「呼吸」著手,告訴我們,每天只花五分鐘,我們可以學會與自己的心相處,與自己和好,與世界和諧。
★在這本書裡,夏鉑仁波切用一則又一則的故事,要與您分享,佛陀所說、所教導的活出圓滿之道。深深地祝願你的人生:時時自在,處處安祥。
★《你本就擁有的完美生命:讓每一口呼吸都喜悅圓滿的方法》(Living Fully: Finding Joy in Every Breath)最先以英文出版,接著印行了尼泊爾文版本;於今,中文版即將在華人世界面世。夏鉑仁波切的前半生多在美國和尼泊爾弘法,英語和藏語是他使用的語言。他不會說聽讀中文,但是佛陀所說的真理,換成什麼語文,都是相通無礙的。佛法有藏傳、南傳、漢傳的因緣,但慈悲智慧的真理是一,沒有差別。
★夏鉑坦真仁波切不僅是淵博學識的大學者,更是當今世上最了不起的大圓滿上師之一。
★感動西方世界無數讀者的「日常」心靈生活書!
你,曾安靜享受自己的呼吸嗎?
16個章節不講高深道理,簡單清楚提供我們日常生活指引之道
由外:面對工作、愛情、人群、生死…
至內:自我困境、煩惱、壓力、自由之心…
實踐於基礎的→呼吸禪定之法:「你好、再會」
願此書伴您一生,時時領略,活出圓滿
★坊間裡,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看法、見解、資訊和書籍,都在教我們如何擁有快樂、幸福和圓滿人生。A理論,B學說,C方法,D秘笈……我們追求的過程,也因之又累又焦慮。我們遶了一大圈又一大圈,像線球把我們纏住了。
我們有沒有想過:快樂、幸福、圓滿,其實就近在身邊而已?我們曾經安安靜靜的享受過自己的呼吸嗎?
透過本書,夏鉑坦真仁波切從禪法的「呼吸」著手,告訴我們,每天只花五分鐘,我們可以學會與自己的心相處,與自己和好,與世界和諧。
★在這本書裡,夏鉑仁波切用一則又一則的故事,要與您分享,佛陀所說、所教導的活出圓滿之道。深深地祝願你的人生:時時自在,處處安祥。
★《你本就擁有的完美生命:讓每一口呼吸都喜悅圓滿的方法》(Living Fully: Finding Joy in Every Breath)最先以英文出版,接著印行了尼泊爾文版本;於今,中文版即將在華人世界面世。夏鉑仁波切的前半生多在美國和尼泊爾弘法,英語和藏語是他使用的語言。他不會說聽讀中文,但是佛陀所說的真理,換成什麼語文,都是相通無礙的。佛法有藏傳、南傳、漢傳的因緣,但慈悲智慧的真理是一,沒有差別。
★夏鉑坦真仁波切不僅是淵博學識的大學者,更是當今世上最了不起的大圓滿上師之一。
名人推薦
亞瑪遜網路書店五顆星評鑑
★★★★★克雷格.戴維斯(Craig Davis)
雖然夏鉑仁波切是位藏傳佛教上師,但這本書一點都不「佛教」……好讀、易懂,卻意味深長,為我們指引出一條通往內心自由的道路。
★★★★★理查.萊利(Richard Reilly)
這不是一本讀完後就放在書架上淪為裝飾品的書,而是一本應該用一生反覆閱讀的好書。對於想要活在當下,充滿喜樂的人而言,無疑是一顆閃亮的珍珠。
★★★★★法藍.史密斯(Fran Smith)
本書不但鼓舞人心,更充滿正面向上的力量,教導我們用最熱切、最輕鬆也最明白的方式,解決生命中遭遇的問題種種。
★★★★★蘇珊娜.羅斯洛(Suzzanne C. Rosselot)
本書的寫作方式,非常適合讀者每天細讀一個章節,並禪坐冥想。……作者文字淺顯,但蘊含許多深意,即使讀了好幾次,每次都還是能夠於其中找到與生活的連結,並得到全新啟發。
★★★★★克雷格.戴維斯(Craig Davis)
雖然夏鉑仁波切是位藏傳佛教上師,但這本書一點都不「佛教」……好讀、易懂,卻意味深長,為我們指引出一條通往內心自由的道路。
★★★★★理查.萊利(Richard Reilly)
這不是一本讀完後就放在書架上淪為裝飾品的書,而是一本應該用一生反覆閱讀的好書。對於想要活在當下,充滿喜樂的人而言,無疑是一顆閃亮的珍珠。
★★★★★法藍.史密斯(Fran Smith)
本書不但鼓舞人心,更充滿正面向上的力量,教導我們用最熱切、最輕鬆也最明白的方式,解決生命中遭遇的問題種種。
★★★★★蘇珊娜.羅斯洛(Suzzanne C. Rosselot)
本書的寫作方式,非常適合讀者每天細讀一個章節,並禪坐冥想。……作者文字淺顯,但蘊含許多深意,即使讀了好幾次,每次都還是能夠於其中找到與生活的連結,並得到全新啟發。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活出圓滿
本然的自由∕赤裸地活著∕生命真正的目的∕真正的滿足
第二章 明智的開始
踏出第一步∕仁慈的動機∕解開「我愛」的鎖鏈∕每日祈禱文∕
本有的智慧∕人生就是一段心靈之旅
第三章 我們長養的特質
誠實∕真誠∕尊重∕慷慨∕簡樸∕開放∕信心
第四章 當下如此珍貴
在呼吸中體現當下∕珍貴的人生∕珍惜生命∕無價的呼吸
第五章 生者必逝
擁抱改變∕無上的禪修法∕人生只是短暫的過客
第六章 認同危機
「自我」的領域∕粉碎執著∕擺脫「自我」概念∕發掘「真我」
第七章 面對障礙與蒙昧
超越定相∕面向本源∕化解煩惱∕征服自己的敵人
第八章 耕耘與收穫
恆常的因果定律∕繞著圈子跑∕正視混亂∕細微的調整
第九章 完美的自由
擺脫二元思維∕記住完美當下∕自然而生的成就感∕此山不若彼山高∕
不執著∕轉向自由∕何謂自我解脫?∕不執著於任何見地
第十章 把禪修當成生活的一部分
禪修的必要∕學習專注:基礎禪修法∕時時勤修持∕三殊勝法∕
呼吸禪定:「你好、再會」∕無禪可修即究竟禪修
第十一章 修行之路
一切都不可行∕只是幻象∕追隨佛陀∕我們的最高標準∕來與去∕
手指向內∕累積功德與智慧∕眾生共享的儲蓄帳戶
第十二章 慈悲之心
四無量心∕一顆純潔的心∕慈悲心生∕慈悲心的奧義∕
療癒自己、療癒別人∕菩薩行
第十三章 心的本質
隱藏的珍寶∕智慧之海∕念頭的性質∕像一條河∕本初之鏡
第十四章 上師的指引
傳承的加持∕追隨上師的必要∕尊敬與感恩∕上師無條件的慈悲∕
上師無所不在∕虔誠的手勢∕光明上師
第十五章 無所畏懼
找尋天堂∕面對不確定性∕看透恐懼∕無畏與見地
第十六章 豐饒的財富
就像一朵小花∕在一座黃金島上∕不斷湧出的甘露∕在上師面前∕理解
後記:「愛情、工作與生活」——與夏鉑坦真仁波切對話
詞彙索引
關於夏鉑坦真仁波切創立的中心與組織
編後記 在尼泊爾星空下 ◎許悔之
第一章 活出圓滿
本然的自由∕赤裸地活著∕生命真正的目的∕真正的滿足
第二章 明智的開始
踏出第一步∕仁慈的動機∕解開「我愛」的鎖鏈∕每日祈禱文∕
本有的智慧∕人生就是一段心靈之旅
第三章 我們長養的特質
誠實∕真誠∕尊重∕慷慨∕簡樸∕開放∕信心
第四章 當下如此珍貴
在呼吸中體現當下∕珍貴的人生∕珍惜生命∕無價的呼吸
第五章 生者必逝
擁抱改變∕無上的禪修法∕人生只是短暫的過客
第六章 認同危機
「自我」的領域∕粉碎執著∕擺脫「自我」概念∕發掘「真我」
第七章 面對障礙與蒙昧
超越定相∕面向本源∕化解煩惱∕征服自己的敵人
第八章 耕耘與收穫
恆常的因果定律∕繞著圈子跑∕正視混亂∕細微的調整
第九章 完美的自由
擺脫二元思維∕記住完美當下∕自然而生的成就感∕此山不若彼山高∕
不執著∕轉向自由∕何謂自我解脫?∕不執著於任何見地
第十章 把禪修當成生活的一部分
禪修的必要∕學習專注:基礎禪修法∕時時勤修持∕三殊勝法∕
呼吸禪定:「你好、再會」∕無禪可修即究竟禪修
第十一章 修行之路
一切都不可行∕只是幻象∕追隨佛陀∕我們的最高標準∕來與去∕
手指向內∕累積功德與智慧∕眾生共享的儲蓄帳戶
第十二章 慈悲之心
四無量心∕一顆純潔的心∕慈悲心生∕慈悲心的奧義∕
療癒自己、療癒別人∕菩薩行
第十三章 心的本質
隱藏的珍寶∕智慧之海∕念頭的性質∕像一條河∕本初之鏡
第十四章 上師的指引
傳承的加持∕追隨上師的必要∕尊敬與感恩∕上師無條件的慈悲∕
上師無所不在∕虔誠的手勢∕光明上師
第十五章 無所畏懼
找尋天堂∕面對不確定性∕看透恐懼∕無畏與見地
第十六章 豐饒的財富
就像一朵小花∕在一座黃金島上∕不斷湧出的甘露∕在上師面前∕理解
後記:「愛情、工作與生活」——與夏鉑坦真仁波切對話
詞彙索引
關於夏鉑坦真仁波切創立的中心與組織
編後記 在尼泊爾星空下 ◎許悔之
序/導讀
導言
夏鉑坦真仁波切
最了不起的人,莫過於能活出圓滿。我的偉大上師即是如此,在眾多弟子懇請下,他用三句話總結自己的一生。許多其他成就非凡的上師則洋洋灑灑地記錄下自己的生平,他們的故事同樣發人省思。我自認一生平淡無奇,並且認為傳遞訊息的內容,比由誰來傳遞更加重要。儘管如此,我還是欣然受邀,分享自己半生的生命歷程,也許能和有興趣的讀者們結緣。
我出生在喜馬拉雅山山腳下。過完一歲生日不久便隨著全家搬遷到印度東部的奧里薩邦(Orissa)。我的父母在西藏時屬於有產階級,家境小康,但離開西藏後,他們必須放下身段為玉米田砍樹、整地,成天在大太陽底下長勞動。幼年時期的我主要是由祖父母照顧,他們以愛與關懷養育我;他們是我的啟蒙老師,因為我從他們身上學到如何保護、照顧他人。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有許多徵兆預示我的一生之路。祖母曾告訴我,當我兩歲時,只要進入寺廟,必定恭敬合掌。當地一位年長的轉世喇嘛告訴祖母,我注定要成為一位心靈導師。
四歲時,我每天隨著父親在天剛破曉之際誦唸經文、修持儀軌。我不像其他孩子般時常與玩具相伴,反而對法器更有興趣。這些聖物讓年幼的我與佛法結下不解之緣,並啟蒙我走上一生的靈修之路。
六歲時,我開始到公立學校就讀,下午放學回家後我會學習、背誦佛典一直到晚餐時間。那時只要聽到外頭玩捉迷藏或踢足球的笑鬧聲,我就會很想在午後陽光下加入遊戲隊伍。然而充滿智慧的祖母深信我將成為精神導師,於是慈祥地鼓勵我,繼續專注在禪修課程上。
十五歲生日時,祖父要我從村裡挑一位女孩做妻子。只不過,在那青澀的年紀,我更想投入佛法修習。沒多久,我被印度鹿野苑的高等藏學研究中心錄取。在那裡,每天早上我都和同學一起學習古代哲學、儀軌和祈禱文;下午,我們則在大學周圍滿室生香的庭院裡席地而坐並熱烈地辯經。年復一年,我對心靈修習之路的理解與信念也愈來愈強。
入學後第六年,我收到一封家書,得知祖父往生的消息。我懷著悲慟的心情,趁著暑假回到家中,沒想到又接到繼父過世的消息,就連親生父母也都陷入重病中,母親甚至昏迷不醒。我和僧侶、喇嘛們一同助念,為往生者超渡,並為患者祈禱。當時的我多麼希望能幫助雙親重獲健康,然而他們的病情卻十分不樂觀。
佛家傳統相信,拯救即將被宰殺的牲畜,能將牠們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並為自己增壽。更重要的是,心生慈悲,能夠為瀕死之人消解負面迷障。當我們心生真正的慈悲,就會否極泰來。在母親昏迷的第十二天,我把支付醫藥費後所剩餘的錢,用來贖回數萬條魚兒,讓牠們重回恆河的懷抱。之後母親果真奇蹟似地甦醒過來,並得以安然休息,雙親的健康也逐漸康復。
經過數年學習,對佛教基礎哲理有了全面的認識後,我遇見了我的根本上師,以及數位了不起的上師。我從他們身上得到大圓滿傳承的教法、口傳、灌頂以及祕密灌頂。「大圓滿」是佛陀的最高教法,是取得直接覺悟心智那清澈光明本性的究竟之道。
二十一歲時,我受邀到西藏東部的康區,並被任命為夏鉑寺暨禪修中心的精神領導人。尊敬的堪布喇嘛卡瑪多傑以及其他當地的喇嘛們舉行蓮花生大士的內密法會,做為我坐床儀式的一部分。這個儀式將大願祈請做為供養供奉給第二佛,也就是將佛陀珍貴教法從印度帶入西藏的蓮花生大士。他們的親切接待讓我感到謙遜;他們對我充滿信心,使我更堅定一肩扛起帶領寺院的決心。能夠盡心盡力,我與有榮焉。
一九八七年,我受邀到美國講學。我對美國充滿好奇,因為在印度的瓦拉納西,我接觸過許多美國觀光客,他們告訴我美國雖然物質豐富卻心靈貧匱。抵達美國東岸時,我的口袋裡只有一百塊美金。其後,我循陸路穿越全美,抵達西岸的洛杉磯,然後再返回東岸的佛蒙特州,不斷在各地講學。很快地,我就得知許多美國人都在尋找快速滿足的方法——無論是速食還是快速成佛。
一些親近的學生們懇求我留在美國,於是我在麻州美麗的博克郡住了許多年。我在那裡過著半閉關的日子,並一面拜讀、思索《龍欽七寶藏》。這是西藏最偉大的學者和禪修大師一生最具開創性的著作,而我對這些深刻教法的信念與信任也與日俱增。同時我也更加確定志向,要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將這些智慧珍寶介紹給愈來愈多堪受的心靈探索者。
在那之後,我試著滿足我的上師們的心願,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心靈探索者分享自己對於佛法和修煉的理解。我覺得自己很有福報,能夠親近一個能指引我們前往圓滿成就的智慧傳承。我們如此幸運,能有時間和興趣聽聞、修習這些教法。至今,佛陀的教導仍然有如甜美的甘霖般降臨在我們身上,讓我們在此生有能力從妄念的迷霧中覺醒,體驗到真正本性所發出的耀眼光芒。
能夠持續體驗生命最無上、豐美本質的人,被認為是「覺悟者」。愈能與生命的本質富足合而為一,我們就愈能活出圓滿,進而真正享受生命的珍貴,慶賀每分每秒。說到底,佛陀和你我並無不同,佛陀實現了覺悟能力,而我們也有同樣的潛能。
存在內心的覺悟本性,自無始以來本就圓滿,我們毋須虛造一切,因為一切早已完美如斯。我們的真正本性正如太陽一樣閃耀。我們必須時時覺察這無條件的光明本性,即使在最黑暗的日子裡亦如是。
在意識形態與迷亂困惑大行其道的紛擾年代,佛陀的教法呼喚我們回到心靈原鄉,在那裡我們可以找到簡樸、清新的本來狀態。除了這個生命的根本狀態,我們完全毋須考慮其他一切。就讓我們自由地呼吸,擺脫一切早已習慣的壓力與緊張。我衷心期盼佛陀的珍貴智慧教法能幫助、引導一切眾生找回真正、無條件的本來自性。只要調和內在,並自在地與世界相處,我們就能夠了解圓滿活出每一刻的意義何在。
編後記
在尼泊爾星空下
許悔之(有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暨總編輯)
二○一二年五月,看見一群剛進夏鉑寺皈依大圓滿傳承的小喇嘛,有的長了癩痢頭,他們來自偏鄉僻壤,衛生條件不好,有的甚至原本連活下去都很困難。
他們多是小小孩,其中大部分是孤兒。在夏鉑寺裡,他們習經修法,學語文,學習生活;夏鉑寺要讓他們的身體飽足,更要讓他們的心靈飽滿。有朝一日,他們可能安慰了一個個疑惑與困頓的生命,給他們力量,安頓他們的身心,在人間活得自在、活出價值、活出圓滿。
有一夜,我在夏鉑寺的園子裡,佇立、抬頭,看見將滿的月亮與滿天燦然的星星。月光就像佛陀覺悟前所喝的羊奶,滋潤著大地一切眾生;天上一顆顆的星星閃閃爍爍,像一隻隻明亮的眼睛,可以給人平靜、安慰與力量。
這些住在「佛法的屋子」裡的小喇嘛,接受十方的布施,健康安全地長大、學習;每一位對他們伸出手的贊助者,都像他們的父母,所以,他們不是人間的孤兒。
在佛法的屋子裡,智慧與慈悲如父如母,沒有人會是孤兒。
有一天,這些喇嘛學習完成,也會對人間挫折遇苦的人,伸出他們的手,用習自佛陀的智慧柔軟語給予安慰與寬解吧。就像一盞燈點亮了其他的燈,光與光相續相連,人間苦惱的眼光悉皆變為燦亮的星光。
夏鉑仁波切的前半生多在美國和尼泊爾弘法,英語和藏語是他使用的語言。他不會說聽讀中文,但是佛陀所說的真理,換成什麼語文,都是相通無礙的。佛法有藏傳、南傳、漢傳的因緣,但慈悲智慧的真理是一,沒有差別。
《你本就擁有的完美生命:讓每一口呼吸都喜悅圓滿的方法》(Living Fully: Finding Joy in Every Breath)最先以英文出版,接著印行了尼泊爾文版本;於今,中文版即將在華人世界面世,要感謝連秀卿(Joyce)、陳霞琳(Lynda)、楊啟萱(Tracy)、王振威(Sherab)等人的費力和盡心;無始劫來,能與華人的讀者朋友在這一刻相會。
就像那夜將圓未圓的月亮,隨因緣而圓缺;但是,當我們的心圓滿了,我們的心中自有一輪明月。
我,曾站在尼泊爾的星空下,知道你也站在某一地方,我們共享了星星、月亮、太陽。
我們還共享了佛法。
佛法,很重要的一部份,正是在人間幸福圓滿的方法。
佛法是用來快樂、幸福、圓滿的,在這本書裡,夏鉑仁波切用一則又一則的故事,要與您分享,佛陀所說、所教導的活出圓滿之道。
深深地祝願,在家庭、工作、生活、社會之中,每個人都得到佛法的利益。
深深地祝願你的人生:時時自在,處處安祥。
夏鉑坦真仁波切
最了不起的人,莫過於能活出圓滿。我的偉大上師即是如此,在眾多弟子懇請下,他用三句話總結自己的一生。許多其他成就非凡的上師則洋洋灑灑地記錄下自己的生平,他們的故事同樣發人省思。我自認一生平淡無奇,並且認為傳遞訊息的內容,比由誰來傳遞更加重要。儘管如此,我還是欣然受邀,分享自己半生的生命歷程,也許能和有興趣的讀者們結緣。
我出生在喜馬拉雅山山腳下。過完一歲生日不久便隨著全家搬遷到印度東部的奧里薩邦(Orissa)。我的父母在西藏時屬於有產階級,家境小康,但離開西藏後,他們必須放下身段為玉米田砍樹、整地,成天在大太陽底下長勞動。幼年時期的我主要是由祖父母照顧,他們以愛與關懷養育我;他們是我的啟蒙老師,因為我從他們身上學到如何保護、照顧他人。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有許多徵兆預示我的一生之路。祖母曾告訴我,當我兩歲時,只要進入寺廟,必定恭敬合掌。當地一位年長的轉世喇嘛告訴祖母,我注定要成為一位心靈導師。
四歲時,我每天隨著父親在天剛破曉之際誦唸經文、修持儀軌。我不像其他孩子般時常與玩具相伴,反而對法器更有興趣。這些聖物讓年幼的我與佛法結下不解之緣,並啟蒙我走上一生的靈修之路。
六歲時,我開始到公立學校就讀,下午放學回家後我會學習、背誦佛典一直到晚餐時間。那時只要聽到外頭玩捉迷藏或踢足球的笑鬧聲,我就會很想在午後陽光下加入遊戲隊伍。然而充滿智慧的祖母深信我將成為精神導師,於是慈祥地鼓勵我,繼續專注在禪修課程上。
十五歲生日時,祖父要我從村裡挑一位女孩做妻子。只不過,在那青澀的年紀,我更想投入佛法修習。沒多久,我被印度鹿野苑的高等藏學研究中心錄取。在那裡,每天早上我都和同學一起學習古代哲學、儀軌和祈禱文;下午,我們則在大學周圍滿室生香的庭院裡席地而坐並熱烈地辯經。年復一年,我對心靈修習之路的理解與信念也愈來愈強。
入學後第六年,我收到一封家書,得知祖父往生的消息。我懷著悲慟的心情,趁著暑假回到家中,沒想到又接到繼父過世的消息,就連親生父母也都陷入重病中,母親甚至昏迷不醒。我和僧侶、喇嘛們一同助念,為往生者超渡,並為患者祈禱。當時的我多麼希望能幫助雙親重獲健康,然而他們的病情卻十分不樂觀。
佛家傳統相信,拯救即將被宰殺的牲畜,能將牠們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並為自己增壽。更重要的是,心生慈悲,能夠為瀕死之人消解負面迷障。當我們心生真正的慈悲,就會否極泰來。在母親昏迷的第十二天,我把支付醫藥費後所剩餘的錢,用來贖回數萬條魚兒,讓牠們重回恆河的懷抱。之後母親果真奇蹟似地甦醒過來,並得以安然休息,雙親的健康也逐漸康復。
經過數年學習,對佛教基礎哲理有了全面的認識後,我遇見了我的根本上師,以及數位了不起的上師。我從他們身上得到大圓滿傳承的教法、口傳、灌頂以及祕密灌頂。「大圓滿」是佛陀的最高教法,是取得直接覺悟心智那清澈光明本性的究竟之道。
二十一歲時,我受邀到西藏東部的康區,並被任命為夏鉑寺暨禪修中心的精神領導人。尊敬的堪布喇嘛卡瑪多傑以及其他當地的喇嘛們舉行蓮花生大士的內密法會,做為我坐床儀式的一部分。這個儀式將大願祈請做為供養供奉給第二佛,也就是將佛陀珍貴教法從印度帶入西藏的蓮花生大士。他們的親切接待讓我感到謙遜;他們對我充滿信心,使我更堅定一肩扛起帶領寺院的決心。能夠盡心盡力,我與有榮焉。
一九八七年,我受邀到美國講學。我對美國充滿好奇,因為在印度的瓦拉納西,我接觸過許多美國觀光客,他們告訴我美國雖然物質豐富卻心靈貧匱。抵達美國東岸時,我的口袋裡只有一百塊美金。其後,我循陸路穿越全美,抵達西岸的洛杉磯,然後再返回東岸的佛蒙特州,不斷在各地講學。很快地,我就得知許多美國人都在尋找快速滿足的方法——無論是速食還是快速成佛。
一些親近的學生們懇求我留在美國,於是我在麻州美麗的博克郡住了許多年。我在那裡過著半閉關的日子,並一面拜讀、思索《龍欽七寶藏》。這是西藏最偉大的學者和禪修大師一生最具開創性的著作,而我對這些深刻教法的信念與信任也與日俱增。同時我也更加確定志向,要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將這些智慧珍寶介紹給愈來愈多堪受的心靈探索者。
在那之後,我試著滿足我的上師們的心願,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心靈探索者分享自己對於佛法和修煉的理解。我覺得自己很有福報,能夠親近一個能指引我們前往圓滿成就的智慧傳承。我們如此幸運,能有時間和興趣聽聞、修習這些教法。至今,佛陀的教導仍然有如甜美的甘霖般降臨在我們身上,讓我們在此生有能力從妄念的迷霧中覺醒,體驗到真正本性所發出的耀眼光芒。
能夠持續體驗生命最無上、豐美本質的人,被認為是「覺悟者」。愈能與生命的本質富足合而為一,我們就愈能活出圓滿,進而真正享受生命的珍貴,慶賀每分每秒。說到底,佛陀和你我並無不同,佛陀實現了覺悟能力,而我們也有同樣的潛能。
存在內心的覺悟本性,自無始以來本就圓滿,我們毋須虛造一切,因為一切早已完美如斯。我們的真正本性正如太陽一樣閃耀。我們必須時時覺察這無條件的光明本性,即使在最黑暗的日子裡亦如是。
在意識形態與迷亂困惑大行其道的紛擾年代,佛陀的教法呼喚我們回到心靈原鄉,在那裡我們可以找到簡樸、清新的本來狀態。除了這個生命的根本狀態,我們完全毋須考慮其他一切。就讓我們自由地呼吸,擺脫一切早已習慣的壓力與緊張。我衷心期盼佛陀的珍貴智慧教法能幫助、引導一切眾生找回真正、無條件的本來自性。只要調和內在,並自在地與世界相處,我們就能夠了解圓滿活出每一刻的意義何在。
編後記
在尼泊爾星空下
許悔之(有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暨總編輯)
二○一二年五月,看見一群剛進夏鉑寺皈依大圓滿傳承的小喇嘛,有的長了癩痢頭,他們來自偏鄉僻壤,衛生條件不好,有的甚至原本連活下去都很困難。
他們多是小小孩,其中大部分是孤兒。在夏鉑寺裡,他們習經修法,學語文,學習生活;夏鉑寺要讓他們的身體飽足,更要讓他們的心靈飽滿。有朝一日,他們可能安慰了一個個疑惑與困頓的生命,給他們力量,安頓他們的身心,在人間活得自在、活出價值、活出圓滿。
有一夜,我在夏鉑寺的園子裡,佇立、抬頭,看見將滿的月亮與滿天燦然的星星。月光就像佛陀覺悟前所喝的羊奶,滋潤著大地一切眾生;天上一顆顆的星星閃閃爍爍,像一隻隻明亮的眼睛,可以給人平靜、安慰與力量。
這些住在「佛法的屋子」裡的小喇嘛,接受十方的布施,健康安全地長大、學習;每一位對他們伸出手的贊助者,都像他們的父母,所以,他們不是人間的孤兒。
在佛法的屋子裡,智慧與慈悲如父如母,沒有人會是孤兒。
有一天,這些喇嘛學習完成,也會對人間挫折遇苦的人,伸出他們的手,用習自佛陀的智慧柔軟語給予安慰與寬解吧。就像一盞燈點亮了其他的燈,光與光相續相連,人間苦惱的眼光悉皆變為燦亮的星光。
夏鉑仁波切的前半生多在美國和尼泊爾弘法,英語和藏語是他使用的語言。他不會說聽讀中文,但是佛陀所說的真理,換成什麼語文,都是相通無礙的。佛法有藏傳、南傳、漢傳的因緣,但慈悲智慧的真理是一,沒有差別。
《你本就擁有的完美生命:讓每一口呼吸都喜悅圓滿的方法》(Living Fully: Finding Joy in Every Breath)最先以英文出版,接著印行了尼泊爾文版本;於今,中文版即將在華人世界面世,要感謝連秀卿(Joyce)、陳霞琳(Lynda)、楊啟萱(Tracy)、王振威(Sherab)等人的費力和盡心;無始劫來,能與華人的讀者朋友在這一刻相會。
就像那夜將圓未圓的月亮,隨因緣而圓缺;但是,當我們的心圓滿了,我們的心中自有一輪明月。
我,曾站在尼泊爾的星空下,知道你也站在某一地方,我們共享了星星、月亮、太陽。
我們還共享了佛法。
佛法,很重要的一部份,正是在人間幸福圓滿的方法。
佛法是用來快樂、幸福、圓滿的,在這本書裡,夏鉑仁波切用一則又一則的故事,要與您分享,佛陀所說、所教導的活出圓滿之道。
深深地祝願,在家庭、工作、生活、社會之中,每個人都得到佛法的利益。
深深地祝願你的人生:時時自在,處處安祥。
試閱
第四章 當下如此珍貴
在呼吸中體現當下
有多少人能充分感恩人生的內在價值,並感念活著如此珍貴?是什?讓我們對生活不滿意,慫恿我們追求世俗目標、累積財富?又有多少人明白,如果我們無法在呼吸中放鬆下來、感恩自己的生命,內心就會感到焦慮,不得不張望他處,不得不冀望更多?
我們也許各自有家庭、工作等合理且重要的牽掛,但也得不忘提醒自己,一切作?應該幫助我們解脫,而不是奴役我們。認清生命的可貴,就沒有什?能夠束縛、壓迫我們。沒有什?比呼吸的自由更有意義,更沒有什麼能比在呼吸中體現當下,或全然活在當下能讓我們更開心──這即是「警醒心」。
熟讀萬卷書,並不代表擁有「警醒心」。警醒其實是無條件地生活、有意義地利用生命的每分每秒。警醒讓你每一口呼吸吐納擁有正當性。有這種領悟,你便繼承了佛陀的覺悟。
「當下」的警醒更是其中關鍵。在呼吸中放鬆指的是: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停下腳步,品嚐呼吸的奇蹟,欣賞其生命力,在沒有增減一切的情形下為生命歡慶,全然活在當下就是如此簡單。
缺乏這種警醒的覺知,我們很快就會被難以駕馭的情緒耗盡心力。我們會為了保護「自我」以及增加「自我」的存在感而造惡行;背棄自己的本質,覺得自己既軟弱又不足取;忘了自己擁有「如意寶」 ,也就是警醒的本性。倘若我們能夠活出圓滿,享受生命中的富足與美麗,就能夠死而無憾,每一口呼吸──即便是生命最後一口氣──都將完整無缺。
珍貴的人生
沒有人能為人生定出價格,這是上天贈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生而為人,我們的思考和感受比其他一切生靈來得更深切,但也因而使我們渴望擁有富足的人生,一旦做不到,就會感到不完整和空虛。
一天當中,我們曾有幾次覺察到自己正在呼吸?世界各地的醫院裡有無數的人在生死邊緣掙扎;千百萬人因飢荒而失去生命;數不清的人在地震、颱風、水患肆虐之後成為無助的災民。戰爭和?亂無情地蹂躪全世界,導致千千萬萬的人蒙受苦難。而我們何時才會想到要「感謝自己今天還能呼吸」?如能這麼思考,無論皮包裡有多少鈔票、櫃子裡有多少獎盃或保險箱裡有多少金銀珠寶,我們都會覺得自己非常富足。請記得,不久之後的一天,我們終將如枯竭之流水般嚥下人生最後一口氣。因此,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全然地呼吸。
我們多數人都很幸運,能看、能聽、能感受,擁有理解與判斷力,生來就有兩隻手和十根手指頭。但我們多久才會覺察到上天的神奇贈予?我們多數人都很幸運,但卻將此恩賜視為理所當然,缺乏反思,不知道要感念這雙能烹飪、寫作、觸摸、幫助他人的手,甚或根本就忘了這雙令人驚嘆的手。
世界人口已達驚人的七十億,但其中有多少人失去聽力,無法聆聽夜鶯歌唱,失去視力無法目睹夕陽美景?有多少人心智受損,無法從佛陀教法中受益?有多少人在功成名就之後,反倒領悟希望的破滅而憤世嫉俗?有多少人日復一日在皇宮豪宅中徘徊踱步卻無法滿足?又有多少人從未聽聞過覺悟上師們的開示,更沒有足以依賴的心靈導師?不妨用上述問題或任何你想得到的方法,來思維生命的珍貴。請記得,每個逝去的瞬間,你都在耗費呼吸,耗費你最寶貴的資產。若是覺察不出呼吸的珍貴,便很難充分發揮自身潛力;若是把生命奇蹟視為理所當然,便無法活出完整的生命;若無法對於身體中跳動的生命感到絲毫謝意,表示我們的心智渙散、遠遠漂離當下,進而造成困惑與不滿。唯有與自己全然合一,才能體驗到真正的滿足。
想一想生命與生俱來的價值與富足有諸多面貌。我們必須深思人生的自由與優勢,如此一來才會更聰慧,更加警覺;擁有更深的見識,你就毋須經歷莫名的障礙與混亂,體驗更多的自在,在每個當下都會對自己還活著這件事感到驚喜,學會欣賞自己的生命,進而?發別人對生命燃起激情和熱忱。
如果我們無視於自身的?在財富,很容易便被短暫而吸引人之物所慫恿、誘惑。流行文化、電視廣告時時刻刻都在轟炸我們,宣稱能讓人生更快樂:讓秀髮如絲的洗髮精、性能卓越的超級跑車、更添魅力的流行服飾……。
或許有人要說,累積財富或環遊世界才能讓我們快樂。但是我們又能夠在多少個渡假海灘上盡情放鬆?海灘都是一樣的,就是沙子、海水和陽光!縱使最頂級的美食、最拉風的跑車、最奢華的豪宅,帶來的舒適和愉悅只能維持片刻,我們很快就覺得厭倦,種種華麗的表象終究落得虛華不實。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物質享樂無法永遠完全滿足自我。
生命的目的何在?我們如何從喧嘩的混亂中發掘生命的意義?答案是:唯有在不受條件制約的生命狀態中,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滿足感;認清我們的真性,才能確保徹底長久的滿足;不執著於過往的愉悅,視之為你我生來即富足的生命狀態當中的額外點綴,才是真正的方法,真正的滿足。
你可以盡管橫跨七大洲找尋刺激和愉悅,讓自己忙得筋疲力盡,但是你遲早得歸鄉,終究得明白自己只是個正在呼吸的人。唯有領悟到自己與呼吸無二無別的人,才能享有滿足的生命。在柔和的呼吸流動中,一切都會回歸圓滿,就像散亂的拼圖,最後還是會被放回正確的位置。
只要細想,就會發現眾生之間並無二致,都是會呼吸的生命體。無論是富有的企業家還是貧窮的乞丐,都呼吸著相同的空氣;不論種族或地位,我們都是平等、呼吸著的生命。想要活出圓滿,我們就必須培養對眾生的尊重,在一呼一吸之間的無條件感恩中,找到對眾生無條件的大愛。只要領悟到自己的呼吸何其彌足珍貴,你便不會升起傷害任何生命的念頭,即使是爬在桌子上的小螞蟻亦復如是。
我們不會浪費任何一刻往他處看,與自己的真性不分離,將是你我唯一的興趣、唯一的渴望;我們將成?仁慈之人,懂得欣賞、關愛、尊重呼吸的奇妙。做個仁慈、關愛他人之人,正是我們短暫生命中唯一值得敬佩的成就。何謂自我解脫?
自我解脫就是徹底地活在當下。以聖諦的說法,因為「自我」已在當下解脫,「自我」也就不復存在,更實無有人需要解脫。當我們全然活著、不再自我投入,當下即是解脫;自由地活在當下,一切壓力和掙扎都將消失無蹤。
當我們追尋「更好」的事物時,其實就已經錯失當下。若此刻完滿無缺,我們就擁有一切,即刻圓滿成就。僅僅世俗間的成就無法滿足我們,唯有與當下建立完整且毫不妥協的關係,方能為我們帶來長久的滿足。
無法全然活在當下的人,時時刻刻都會感到匱乏和不全。道理聽起來不難,但如果認為自己聽完這些法教和概念後就能掌握其精華,其實是欺騙自己。這些話語也許很珍貴,但空有知識上的理解卻缺乏直接的體悟,就猶如被囚禁在「黃金牢房」中無法自由。概念上的理解非常有限,唯有自由地活在當下,才有解脫的可能。我們必須要擁抱、體現這赤裸的真理 。
每一個當下的精要心髓既深且廣。不妨問問自己:「有沒有勇氣從過去中解脫、從未來中解脫,甚至從當下解脫?我願意超脫『自他』的二元思維嗎?我有足夠的勇氣超脫智識和情緒,體驗真正的本質嗎?」時時刻刻練習解脫自己的貪、瞋、嫉、慢、痴,解脫每個當下,就是此傳承的教法核心。
在每個當下解脫的立論何在?海螺自始至終都是白色的,即使深埋在土中億萬年,依舊保持雪白。我們的本來自性就像是白色海螺,本初以來都是如此純淨、完美。倘若能夠見到這種清淨,一切都會在當下自然而然地獲得解脫。換句話說,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擋我們全然在此當下做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完整的一刻,而覺察這個完整性就是自我解脫的基石。
學習專注:基礎禪修法
把禪修視為一種減輕壓力、讓內心平靜的方法,其實是一種誤解。我們應以慷慨的態度開始禪修,每每坐下來冥想時,都把這項修煉當成供養眾生之行。要明白,每個人都和我們一樣,想要找尋得到快樂的方法,而禪修則是達到目標的手段。持續的禪修將帶給我們喜樂;擁有一顆喜樂的心,自然能夠利益眾生。請下定決心,以此無私之心進行禪修。
要開始禪修,首要之務即是學習如何專注。我們的心在大部分時間裡四處徘徊,我們也很容易被感觀與念頭迷惑而難以保持專注。因此一些訓練是必要的,唯有透過訓練,我們才能專注在當下,全然體驗當下。
禪修方法有很多種,讓我們從其中一種方法開始。首先坐直,自然地呼吸;默算自己的呼吸,從一數到二十一,逐漸習慣自己的呼吸節奏;舌尖輕頂上顎,若感到昏沉,舌尖會鬆落,這會讓你從倦意中驚醒,這時只要再把舌尖頂回上顎,繼續保持專注即可。可以的話,請盤腿、雙眼沿著鼻尖朝前直視。我會建議不要閉上眼睛,這道理跟在叢林中到老虎而心生恐懼時,就算閉上眼睛老虎也不會消失相同。禪修時閉上雙眼並無法讓散亂的念頭和感受消失。睜開雙眼,反倒能保持警覺,準備好迎接任何挑戰。也許有人認為閉眼可讓禪修更有效率,實際上這麼做並無法提高專注力,只是更容易入睡而已。調整姿勢和呼吸之後,試著專注在特定物件上,例如佛陀的形象,它可以是一尊實質的佛像,也可以是腦中所觀想出的影像。你可以選擇某部分──佛陀慈祥的雙眼或其金色之身等──一旦覺察自己的念頭偏離這個專注點,輕輕將之帶回即可。要是覺察自己轉念想著股票投資組合,或是剛才忘了按下洗碗機開關,就把注意力拉回佛陀的身影上。畢竟股票投資只是俗事一件,而髒汙碗盤可以稍待片刻再洗。這個練習非常具有挑戰性,因為通常我們的心很容易從一個念頭跳到另一個念頭,彷彿一隻燥動的猴子,在樹梢之間上下跳竄個不停。專注在一樣東西上不動是非常困難的,需要我們付出所有的注意力及決心。不妨觀察自己的心能夠專注多久而不飄離。一般來說,若能維持五分鐘的專注,就已經算是很好的禪修者了!
一天當中不分時刻,隨時都可以練習禪修的方法,因此你盡可隨自己的意願決定禪修的時間長短。剛開始練習時,時間不需要太長,五分鐘的練習就已足夠。五分鐘之後,也許你會開始覺得在和自己的心鬥爭,這時不妨放鬆一下,告訴自己:「你這個被寵壞的小鬼,現在想去哪就去哪吧!」讓自己的心飛到巴黎、紐約或上海;或者動動身體、伸展筋骨、跳舞瘋狂一下。一旦精神恢復之後,再坐五分鐘。保持「專注╱放鬆」的循環約半小時到一小時。練習時間長短不拘,覺得舒服,不過分操勞即可。保持五分鐘不動搖的專注,勝過五個小時的散亂。
即使是最高段的修行者,練習專注的基本工夫依舊至關緊要。把一杯泥巴水放著不動,泥土最終會沉澱至杯底,留下純淨的水。練習專注,在心浮動之時找回注意力,光這項簡單的練習就能夠平息內心焦躁不安的念頭。只要持續修煉,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就能體驗澄澈明晰以及清淨的存在。
練習禪修,生命中的考驗、磨難和高潮起伏就不會太過干擾你,因為你的身心已更加放鬆,而禪修和生活的大小事之間會有更緊密的聯繫。當生活偏離常軌時,禪修之果就如同汽車安全氣囊,在發生意外時保護自己不受嚴重傷害;因此就算天翻地覆、世界風雲變色,你也會有更多的空間、更少的壓力;你會擁有力量和明視,掌握所有充滿挑戰的境況。
請練習並保持專注力。若無法如此訓練自己,你會發覺自己就像被寵壞、縱容的小孩,面對挑戰時束手無策。唯有擁有「活在當下」的能耐,你才能適切地回應任何境況。
請盡量每天保持某種形式的禪修。就算你成功爭取到價值數百萬元的訂單,在禪修所帶來的回報前也相形失色。生活可以沒有百萬元交易,然而內心缺少平和與健康卻萬萬不可。請寬待自己,跟自己做個意義深遠的交易:每天修行。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禪修,然後逐漸增加修行時間,如此教法的真理才會在內心深處展露。倘若僅把教法放在腦中,你會漫不經心地錯用自己剩餘的寶貴人生。禪修不僅僅只針對初學者,對於所有想在修行更上一層樓的人,這項訓練同樣至關緊要。
禪修之後要隨喜,並將修煉所得的結果回向給眾生;滿懷喜樂,心安住在殊勝的狀態,並發此願:
願此行所餘功德,能得日月長久,生生不息;
願我等與眾生,受益此行所得智慧與光明,直至成道之日;
我等所得功德,回向一切眾生之福祉。
善的能量透過回向得以保存,而修行也因此更加堅實;你更能為了自我與眾生之利益,獲取這股能量。
在呼吸中體現當下
有多少人能充分感恩人生的內在價值,並感念活著如此珍貴?是什?讓我們對生活不滿意,慫恿我們追求世俗目標、累積財富?又有多少人明白,如果我們無法在呼吸中放鬆下來、感恩自己的生命,內心就會感到焦慮,不得不張望他處,不得不冀望更多?
我們也許各自有家庭、工作等合理且重要的牽掛,但也得不忘提醒自己,一切作?應該幫助我們解脫,而不是奴役我們。認清生命的可貴,就沒有什?能夠束縛、壓迫我們。沒有什?比呼吸的自由更有意義,更沒有什麼能比在呼吸中體現當下,或全然活在當下能讓我們更開心──這即是「警醒心」。
熟讀萬卷書,並不代表擁有「警醒心」。警醒其實是無條件地生活、有意義地利用生命的每分每秒。警醒讓你每一口呼吸吐納擁有正當性。有這種領悟,你便繼承了佛陀的覺悟。
「當下」的警醒更是其中關鍵。在呼吸中放鬆指的是: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停下腳步,品嚐呼吸的奇蹟,欣賞其生命力,在沒有增減一切的情形下為生命歡慶,全然活在當下就是如此簡單。
缺乏這種警醒的覺知,我們很快就會被難以駕馭的情緒耗盡心力。我們會為了保護「自我」以及增加「自我」的存在感而造惡行;背棄自己的本質,覺得自己既軟弱又不足取;忘了自己擁有「如意寶」 ,也就是警醒的本性。倘若我們能夠活出圓滿,享受生命中的富足與美麗,就能夠死而無憾,每一口呼吸──即便是生命最後一口氣──都將完整無缺。
珍貴的人生
沒有人能為人生定出價格,這是上天贈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生而為人,我們的思考和感受比其他一切生靈來得更深切,但也因而使我們渴望擁有富足的人生,一旦做不到,就會感到不完整和空虛。
一天當中,我們曾有幾次覺察到自己正在呼吸?世界各地的醫院裡有無數的人在生死邊緣掙扎;千百萬人因飢荒而失去生命;數不清的人在地震、颱風、水患肆虐之後成為無助的災民。戰爭和?亂無情地蹂躪全世界,導致千千萬萬的人蒙受苦難。而我們何時才會想到要「感謝自己今天還能呼吸」?如能這麼思考,無論皮包裡有多少鈔票、櫃子裡有多少獎盃或保險箱裡有多少金銀珠寶,我們都會覺得自己非常富足。請記得,不久之後的一天,我們終將如枯竭之流水般嚥下人生最後一口氣。因此,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全然地呼吸。
我們多數人都很幸運,能看、能聽、能感受,擁有理解與判斷力,生來就有兩隻手和十根手指頭。但我們多久才會覺察到上天的神奇贈予?我們多數人都很幸運,但卻將此恩賜視為理所當然,缺乏反思,不知道要感念這雙能烹飪、寫作、觸摸、幫助他人的手,甚或根本就忘了這雙令人驚嘆的手。
世界人口已達驚人的七十億,但其中有多少人失去聽力,無法聆聽夜鶯歌唱,失去視力無法目睹夕陽美景?有多少人心智受損,無法從佛陀教法中受益?有多少人在功成名就之後,反倒領悟希望的破滅而憤世嫉俗?有多少人日復一日在皇宮豪宅中徘徊踱步卻無法滿足?又有多少人從未聽聞過覺悟上師們的開示,更沒有足以依賴的心靈導師?不妨用上述問題或任何你想得到的方法,來思維生命的珍貴。請記得,每個逝去的瞬間,你都在耗費呼吸,耗費你最寶貴的資產。若是覺察不出呼吸的珍貴,便很難充分發揮自身潛力;若是把生命奇蹟視為理所當然,便無法活出完整的生命;若無法對於身體中跳動的生命感到絲毫謝意,表示我們的心智渙散、遠遠漂離當下,進而造成困惑與不滿。唯有與自己全然合一,才能體驗到真正的滿足。
想一想生命與生俱來的價值與富足有諸多面貌。我們必須深思人生的自由與優勢,如此一來才會更聰慧,更加警覺;擁有更深的見識,你就毋須經歷莫名的障礙與混亂,體驗更多的自在,在每個當下都會對自己還活著這件事感到驚喜,學會欣賞自己的生命,進而?發別人對生命燃起激情和熱忱。
如果我們無視於自身的?在財富,很容易便被短暫而吸引人之物所慫恿、誘惑。流行文化、電視廣告時時刻刻都在轟炸我們,宣稱能讓人生更快樂:讓秀髮如絲的洗髮精、性能卓越的超級跑車、更添魅力的流行服飾……。
或許有人要說,累積財富或環遊世界才能讓我們快樂。但是我們又能夠在多少個渡假海灘上盡情放鬆?海灘都是一樣的,就是沙子、海水和陽光!縱使最頂級的美食、最拉風的跑車、最奢華的豪宅,帶來的舒適和愉悅只能維持片刻,我們很快就覺得厭倦,種種華麗的表象終究落得虛華不實。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物質享樂無法永遠完全滿足自我。
生命的目的何在?我們如何從喧嘩的混亂中發掘生命的意義?答案是:唯有在不受條件制約的生命狀態中,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滿足感;認清我們的真性,才能確保徹底長久的滿足;不執著於過往的愉悅,視之為你我生來即富足的生命狀態當中的額外點綴,才是真正的方法,真正的滿足。
你可以盡管橫跨七大洲找尋刺激和愉悅,讓自己忙得筋疲力盡,但是你遲早得歸鄉,終究得明白自己只是個正在呼吸的人。唯有領悟到自己與呼吸無二無別的人,才能享有滿足的生命。在柔和的呼吸流動中,一切都會回歸圓滿,就像散亂的拼圖,最後還是會被放回正確的位置。
只要細想,就會發現眾生之間並無二致,都是會呼吸的生命體。無論是富有的企業家還是貧窮的乞丐,都呼吸著相同的空氣;不論種族或地位,我們都是平等、呼吸著的生命。想要活出圓滿,我們就必須培養對眾生的尊重,在一呼一吸之間的無條件感恩中,找到對眾生無條件的大愛。只要領悟到自己的呼吸何其彌足珍貴,你便不會升起傷害任何生命的念頭,即使是爬在桌子上的小螞蟻亦復如是。
我們不會浪費任何一刻往他處看,與自己的真性不分離,將是你我唯一的興趣、唯一的渴望;我們將成?仁慈之人,懂得欣賞、關愛、尊重呼吸的奇妙。做個仁慈、關愛他人之人,正是我們短暫生命中唯一值得敬佩的成就。何謂自我解脫?
自我解脫就是徹底地活在當下。以聖諦的說法,因為「自我」已在當下解脫,「自我」也就不復存在,更實無有人需要解脫。當我們全然活著、不再自我投入,當下即是解脫;自由地活在當下,一切壓力和掙扎都將消失無蹤。
當我們追尋「更好」的事物時,其實就已經錯失當下。若此刻完滿無缺,我們就擁有一切,即刻圓滿成就。僅僅世俗間的成就無法滿足我們,唯有與當下建立完整且毫不妥協的關係,方能為我們帶來長久的滿足。
無法全然活在當下的人,時時刻刻都會感到匱乏和不全。道理聽起來不難,但如果認為自己聽完這些法教和概念後就能掌握其精華,其實是欺騙自己。這些話語也許很珍貴,但空有知識上的理解卻缺乏直接的體悟,就猶如被囚禁在「黃金牢房」中無法自由。概念上的理解非常有限,唯有自由地活在當下,才有解脫的可能。我們必須要擁抱、體現這赤裸的真理 。
每一個當下的精要心髓既深且廣。不妨問問自己:「有沒有勇氣從過去中解脫、從未來中解脫,甚至從當下解脫?我願意超脫『自他』的二元思維嗎?我有足夠的勇氣超脫智識和情緒,體驗真正的本質嗎?」時時刻刻練習解脫自己的貪、瞋、嫉、慢、痴,解脫每個當下,就是此傳承的教法核心。
在每個當下解脫的立論何在?海螺自始至終都是白色的,即使深埋在土中億萬年,依舊保持雪白。我們的本來自性就像是白色海螺,本初以來都是如此純淨、完美。倘若能夠見到這種清淨,一切都會在當下自然而然地獲得解脫。換句話說,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擋我們全然在此當下做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完整的一刻,而覺察這個完整性就是自我解脫的基石。
學習專注:基礎禪修法
把禪修視為一種減輕壓力、讓內心平靜的方法,其實是一種誤解。我們應以慷慨的態度開始禪修,每每坐下來冥想時,都把這項修煉當成供養眾生之行。要明白,每個人都和我們一樣,想要找尋得到快樂的方法,而禪修則是達到目標的手段。持續的禪修將帶給我們喜樂;擁有一顆喜樂的心,自然能夠利益眾生。請下定決心,以此無私之心進行禪修。
要開始禪修,首要之務即是學習如何專注。我們的心在大部分時間裡四處徘徊,我們也很容易被感觀與念頭迷惑而難以保持專注。因此一些訓練是必要的,唯有透過訓練,我們才能專注在當下,全然體驗當下。
禪修方法有很多種,讓我們從其中一種方法開始。首先坐直,自然地呼吸;默算自己的呼吸,從一數到二十一,逐漸習慣自己的呼吸節奏;舌尖輕頂上顎,若感到昏沉,舌尖會鬆落,這會讓你從倦意中驚醒,這時只要再把舌尖頂回上顎,繼續保持專注即可。可以的話,請盤腿、雙眼沿著鼻尖朝前直視。我會建議不要閉上眼睛,這道理跟在叢林中到老虎而心生恐懼時,就算閉上眼睛老虎也不會消失相同。禪修時閉上雙眼並無法讓散亂的念頭和感受消失。睜開雙眼,反倒能保持警覺,準備好迎接任何挑戰。也許有人認為閉眼可讓禪修更有效率,實際上這麼做並無法提高專注力,只是更容易入睡而已。調整姿勢和呼吸之後,試著專注在特定物件上,例如佛陀的形象,它可以是一尊實質的佛像,也可以是腦中所觀想出的影像。你可以選擇某部分──佛陀慈祥的雙眼或其金色之身等──一旦覺察自己的念頭偏離這個專注點,輕輕將之帶回即可。要是覺察自己轉念想著股票投資組合,或是剛才忘了按下洗碗機開關,就把注意力拉回佛陀的身影上。畢竟股票投資只是俗事一件,而髒汙碗盤可以稍待片刻再洗。這個練習非常具有挑戰性,因為通常我們的心很容易從一個念頭跳到另一個念頭,彷彿一隻燥動的猴子,在樹梢之間上下跳竄個不停。專注在一樣東西上不動是非常困難的,需要我們付出所有的注意力及決心。不妨觀察自己的心能夠專注多久而不飄離。一般來說,若能維持五分鐘的專注,就已經算是很好的禪修者了!
一天當中不分時刻,隨時都可以練習禪修的方法,因此你盡可隨自己的意願決定禪修的時間長短。剛開始練習時,時間不需要太長,五分鐘的練習就已足夠。五分鐘之後,也許你會開始覺得在和自己的心鬥爭,這時不妨放鬆一下,告訴自己:「你這個被寵壞的小鬼,現在想去哪就去哪吧!」讓自己的心飛到巴黎、紐約或上海;或者動動身體、伸展筋骨、跳舞瘋狂一下。一旦精神恢復之後,再坐五分鐘。保持「專注╱放鬆」的循環約半小時到一小時。練習時間長短不拘,覺得舒服,不過分操勞即可。保持五分鐘不動搖的專注,勝過五個小時的散亂。
即使是最高段的修行者,練習專注的基本工夫依舊至關緊要。把一杯泥巴水放著不動,泥土最終會沉澱至杯底,留下純淨的水。練習專注,在心浮動之時找回注意力,光這項簡單的練習就能夠平息內心焦躁不安的念頭。只要持續修煉,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就能體驗澄澈明晰以及清淨的存在。
練習禪修,生命中的考驗、磨難和高潮起伏就不會太過干擾你,因為你的身心已更加放鬆,而禪修和生活的大小事之間會有更緊密的聯繫。當生活偏離常軌時,禪修之果就如同汽車安全氣囊,在發生意外時保護自己不受嚴重傷害;因此就算天翻地覆、世界風雲變色,你也會有更多的空間、更少的壓力;你會擁有力量和明視,掌握所有充滿挑戰的境況。
請練習並保持專注力。若無法如此訓練自己,你會發覺自己就像被寵壞、縱容的小孩,面對挑戰時束手無策。唯有擁有「活在當下」的能耐,你才能適切地回應任何境況。
請盡量每天保持某種形式的禪修。就算你成功爭取到價值數百萬元的訂單,在禪修所帶來的回報前也相形失色。生活可以沒有百萬元交易,然而內心缺少平和與健康卻萬萬不可。請寬待自己,跟自己做個意義深遠的交易:每天修行。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禪修,然後逐漸增加修行時間,如此教法的真理才會在內心深處展露。倘若僅把教法放在腦中,你會漫不經心地錯用自己剩餘的寶貴人生。禪修不僅僅只針對初學者,對於所有想在修行更上一層樓的人,這項訓練同樣至關緊要。
禪修之後要隨喜,並將修煉所得的結果回向給眾生;滿懷喜樂,心安住在殊勝的狀態,並發此願:
願此行所餘功德,能得日月長久,生生不息;
願我等與眾生,受益此行所得智慧與光明,直至成道之日;
我等所得功德,回向一切眾生之福祉。
善的能量透過回向得以保存,而修行也因此更加堅實;你更能為了自我與眾生之利益,獲取這股能量。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