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份工作11種視野:改變你未來命運的絕對工作術
一份完美的工作,就像一場完美的旅行,是用有熱度的生命,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一份完美的工作,就像一場完美的旅行,
是用有熱度的生命,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對工作的感謝與抱怨只是一線之隔
除了薪水,工作又帶給我們什麼?
特別企劃˙核心對談 褚士瑩X楊筱薇X張良伊
很多人問為什麼以前這樣做可以,現在卻不可以!
為什麼在舊公司OK,在新公司卻不OK,如果你換工作卻沒換腦袋,答案就是否定句。
很多人做一行怨一行,倦怠,懷才不遇,抱怨夢想沒辦法實現……
但如果你沒有成長,工作命運當然也不會改變。
有人自卑沒經驗,有人資深很驕傲;
但如果你是一個充滿好奇的工讀生,將來可能會是一個好主管;
你是一個沒有動力主管,未來被淘汰的人就是你。
在泰國監獄幫助囚犯的天主教神父,這是他心目中的完美工作,為什麼?
八十歲的緬語專家每次都從初級班開始教,教了五十年一點都不覺得無聊?
游擊隊開發文創產品,讓團隊思考獨立也能夠經濟獨立。
一間集合聽障人士的手語餐廳,一個跟著脫北者逃亡的南韓記者,一個打架偷竊的不良少年……
他們用工作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世界!!
褚士瑩說「工作」本來就是動詞,找到對的工作,比有沒有夢想還重要。
不是換100個工作就動力十足,也不是出國就有國際觀,
別看輕自己,但也別高估自己,工作是讓我們變成一個更懂享受生命的人!
1份工作11種視野 特別筆記
□夢想要反覆練習,才能成為專業夢想家。
□想一想你的工作是否得了蛋白質缺乏症?
□請丟掉懷才不遇吧!
□觀念上更新的工作,就是新工作。
□接受最平凡的自己。
□你是為了自己快樂 ?還是為了讓別人羨慕?
□改變觀念,就可以改變世界。
□工作不能只有「飽足感」,卻沒有「滿足感」。
□世界上沒有不無聊的工作。
□帶腦子去旅行,回來記得說故事。
□工作當然不是為了準備退休。
目錄
第1種視野:對你來說什麼是完美理想的工作
為什麼他們每個人眼睛發光?020
好羨慕喔!請問你羨慕什麼?024
我心目中的完美028
找到對的工作,比有沒有夢想還重要!034
第2種視野:興趣不等於工作,怎麼辦?
你的工作得了蛋白質缺乏症嗎?038
喜歡吃的,留到最後再吃嗎?041
很會煮菜的人,一定要開餐廳嗎?046
換一百個工作後,就可以永遠動力十足嗎?049
第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054
丟掉懷才不遇吧!057
第3種視野:做好「了不起的小事」
教初級班不會無聊嗎?062
世界上沒有不無聊的工作064
哪來那麼多不行?自我設限的話,你就完了!070
把了不起的小事情,做到最好的人072
喜事跟喪事,原來是同一件事077
這堂課,哈佛商學院沒有教!082
第4種視野:透過工作學習獨立
游擊隊設計文創商品088
給一份自立的經驗092
吃飽重要,還是好吃重要?102
再忍10年,就可以退休環遊世界嗎?105
價值與成就感會發酵108
第5種視野:人生到底有幾次機會?
武漢小子為自己找60個機會112
耕種自己的機會,你可以有40次?118
說不定,人生本來就只有Plan B122
第6種視野:如果工作不是為了錢,那是為了什麼?
財務自由的謊言128
中了彩券頭獎以後,你還要上班嗎?130
為什麼有錢人還想繼續工作?135
證明工作價值第一階段:準備自己138
證明工作價值第二階段:大展身手145
證明工作價值第三階段:平衡節制149
金錢誘惑遊戲153
不愛錢的人,很難有錢?156
第7種視野:改變世界還是被世界改變
為什麼我們需要手語餐廳?162
改變世界還是被世界改變?169
如果失去善良,那麼好人與壞人無異178
夢想要反覆練習,才能成為專業夢想家181
不用等到有錢,也不用等到功成名就187
第8種視野:換工作也要換腦袋
封閉的價值觀,飄洋過海受考驗192
「工作」本來就是動詞194
換工作認識自己199
換工作的四個錯誤理由204
換工作前問自己的五個問題214
可以多常換工作?218
第9種視野:創造自己喜歡的工作
因為校對變成頭號粉絲,搶先看新作222
重新定義新工作226
不能透過工作做自己,這樣真的比較快樂嗎?230
觀念上可以更新的新工作233
透過自己的力量,什麼都可以做236
手上擁有什麼,就變換自己喜歡的東西239
接受最平凡的自己242
第10種視野:工作國際化
綠豆茉莉花茶抹醬的啟示248
就算常出國,有時候也充滿偏見與無知251
三種朋友讓自己國際化253
丹麥超商的一顆蘋果257
去了澳洲打工度假,才知道為什麼22K值得賺261
帶去腦子旅行,回來記得說故事268
工作是一種看得見的愛271
第11種視野:工作小退休概念
接下來,到底要做什麼呢?278
為了自己快樂,還是為了讓別人羨慕?280
先練習小退休,安排時間享用人生282
世界很大,但是又很小285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點290
對一個什麼都有的人,什麼工作才值得投入?294
工作當然不是為了準備退休298
試閱
換工作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一個人一輩子應該換幾個工作?還有換工作的理由應該是什麼?
很多人時常說:「等我看破紅塵,就放下一切出家去。」
但是他們並不曉得,就算一個出家人其實也常常在換工作。我認識的和尚或比丘尼,雖然穿著出家人的衣服, 但時常被寺廟賦予不同的新任務, 比我們外人想像中要千變萬化得多,一下子要經營寺廟附設的素食餐廳,一下子要做營造工程,一下子要去管靈骨塔,一下子要對外募款。雖然都是寺廟要做的事,但每一個仔細分析起來,就會發現根本都是完全不同的行業。
我看到許多由出家人親自管理的組織,發生共同的明顯問題,就在於不夠專業。一個人不可能靠著每天吃齋念經禮佛,而突然得到智慧,一夕之間變成營造工程的專家,過了幾個月,突然又變成了管理靈骨塔的專家。外行人領導內行人,結果必然是一團亂。從這樣的觀察,我開始覺得還是不要時常換工作比較好—尤其是缺乏需要的專業素養時。
除了有些人不應該常換工作,也有些人是沒有能力換工作。
雖然有七成的美國人說,如果他們中了樂透一千萬元美金以上,還想要繼續工作,但這並不表示不缺錢以後還想要繼續工作的人,是想要留在他們現在的職位。實際上只有三成的受訪者說他們會想要繼續做現在的工作。不過蓋洛普的結果恰好相反,只有三分之一想要換工作,尤其是年紀越大的人,或是教育程度越低的人,越傾向中獎之後還保留現有的工作,而非另謀他職。
雖然我贊成在職業生涯中,該換工作的時候就要換工作,但是不能只是為了換工作而換工作。
換工作就像開始一段新的戀情,一開始總是讓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但是最後往往分手的原因都是一樣的。
我一位女性朋友曾經很痛苦地說:「為什麼我這麼倒楣,每次都會遇到對我暴力相向的男人?」
她甚至自信心低落到認真地問我:「老實說,是不是我看起來就很欠揍?才會讓不管哪個男人,跟我交往以後,都會想要打我?」
實際上,她問錯了問題。
她應該問的是:
「為什麼我總會被有暴力傾向的男人吸引?」
如果從這個方向來探討,心理諮商家或許很快就可以從她的童年,與父親的關係,原生家庭的問題當中抽絲剝繭,找到問題的根源,她也可能從此就可以走出陰影,邁向沒有暴力的愛情關係。
但是問錯了問題,就永遠無法得到正確的答案。
換工作也一樣,問錯了問題,就會不斷找到錯誤的工作。
怎樣才叫做為了換工作而換工作呢?在我心目中,換工作錯誤的理由有四種:
覺得工作太難。
覺得工作太無聊。
跟同事處不好。
想要多一點錢。
覺得工作太難
覺得工作太難,表示你自己準備不夠。簡單的工作, 就是好工作嗎?二○一四年夏天的畢業季,我在歐盟的台北辦公室看到一則這樣的徵人啟示:
Policy officer(Trade Section)(11/07/2014)
Job description:
Provide high level reporting and analysis on Taiwan’s economic situation, trade policy and regulatory framework, including foreign trade, investment,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cross-strait economic developments under the instructions of the Head of Sectio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U-Taiwan trade relations; assist in the preparation of and reporting on sectorial working groups and regulatory dialogues; liaise with authorities and with business associations; assis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de cooperation projects; provide support to meetings, missions and events organized by the Office.
Qualification:
• University degree in Economics / Trade /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r related field;
• At least 2 years working experience in a related field;
• Native Mandarin Chinese speaker. Excellent command of written and spoken English.
Skills and personal qualities:
•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bility to work in a proactive and autonomous way, and as part of at eam.
• Solid analytical capability as well as drafting and reporting skills. Rapid grasp of problems and capacity to identify issues and solutions.
• Capacity to work and communicate under time constraints in a multilingual environment.
Monthly salary starts at 90,000NTD.
很多人讀到這裡的第一個反應就是: 「咦? 為什麼都是英文? 」「怎麼沒有翻成中文? 」如果你是這其中的一個, 那麼很抱歉,這份工作當然不適合你。因為你語言能力不足, 連徵人啟示都看不懂,或是懶得看,怎麼有可能做好這份只需要母語是中文,大學畢業,兩年工作經驗,在台北起薪九萬元台幣的好康工作呢?
如果你覺得這根本說的就是你,那麼無論怎麼換工作,只會落到一個自認為懷才不遇的下場。因為你只換了工作,卻沒有換一個腦袋來看待工作這件事。
覺得工作太無聊
覺得工作太無聊,而無法把工作做好的人,表示他缺乏持續力。因為有持續力的人,即使對單調的事情,也能產生不同的想法。因為要放棄很簡單,但是要持續很難。
工作不怕無聊,怕的是沒有辦法在重複、單調的工作之中,做到最好。
「重複」其實是很有力量的工具, 重複是一種心理暗示, 所以拳王阿里就是用重複嗆聲,來建立自己的信心。
重複就會熟悉、熟悉就會熟練、熟練的事情當然可以做得好,做得好成就感高,就容易愛上這份工作。很多人說「這件事情我閉著眼睛也能做」,意思就是重複能幫人設定記憶、讓人專注、更容易抓住竅門。在還沒有達到這個境地之前,是沒有資格說無聊的。
不信的話,去看特別成功、大排長龍的小吃店,掌廚的老闆,通常就是能夠重複實踐的強者。在單調的事情中,產生不同的想法,才能讓他們在同樣的行業當中,脫穎而出。簡單事情重複做到完美,本身就是一種成功。達到這樣的成功後,才有資格說無聊。
跟同事處不好
跟同事處不好的人,往往是不會面對面溝通的人。
如果仔細觀察,跟同事相處不好的人,通常很容易就說出「我已經聯絡了,但是他沒有回」這樣的話。在我眼中, 這樣的溝通, 等於沒有溝通。因為我相信只會傳電子郵件、簡訊,卻不會面對面溝通的人,就是不會溝通的人。
我想起曾經問過在公家機關專門處理殯葬業務的朋友阿志,天天面對各式各樣的人,什麼樣的人最難「喬」?他的答案很有趣,他說:「虛擬的陳情人最煩。」
因為網路是很方便的遮蔽,講起話來很容易就加油添醋、不負責任。
「而且台灣的民眾也習慣凡事就先批評政府做得不好,卻沒去想是不是自己違法在先。所以每天工作時間很大一部分都在消耗這些完全不瞭解也不想瞭解現行法令,只想打嘴砲把公務員當沙包打的網民寫的火星文陳情信。」阿志說。
「那遇到這種人怎麼辦?」
「我喜歡透過電話或是當面跟陳情人說清楚,只要脫下『虛擬』的面紗,通常都是雙贏的結局。網路雖然便利了生活,但互動還是比較有溫度有溫情,畢竟見面三分情嘛!」
雖然阿志說的是公僕跟陳情人之間的關係,但是很多人在工作上,卻將大部分的時間花在這種虛擬的溝通上,所以他自認為擁有的能力其實根本是虛擬的。不會當面溝通,因此只會在臉書抱怨,世界上沒有不無聊的工作
自從接觸歐克爾老師後,再想想身邊覺得自己程度太好,不屑教鋼琴初級班、或是兒童美語的老師,我真希望他們也能夠親自看到歐克爾老師備課時認真的神情,還有教初學者時的專注與投入。
「天天做一樣的事,不會很單調嗎?」
「單調的工作真的不好嗎?」
我們如果需要拔智齒,應該不會認為隨便找一個曾經只拔過一次牙的人就可以了。如果要打針注射,也不會找一個曾經只用過一次針筒的人。
無論是一個牙醫、或是一個護士,都是因為他們每天做重複的事情,以致於越做越好。
但是為什麼我們在面對自己工作的時候,卻一直想避免重複做一樣的事呢?
每份重要的工作,都有應該遵循的規律,從這個角度看來,每份工作當然都無聊,我相信無論是神父或是教宗,也一定對於某些每天非做不可的事情,覺得很無聊。但因為無聊而放棄工作的人,恐怕沒有看清楚工作的本質,因為就算當背包客無止境地旅行,從這個城市移動到另一個城市,從一家青年旅館換到另一家青年旅館,頂多幾個月保證就會開始覺得無聊了。
我不知道每天一起在清邁大學游泳池游泳,來自法國的奧力佛老神父,在他工作的耶穌會屬於什麼階級,撇開宗教奉獻的心意,以一份工作來說,神父的工作其實是很單調的,肯定比任何公務員的工作還要單調。
早上起來,祈禱,盥洗,準備祈禱經文,然後主持彌撒,辦理告解,儀式結束後撤掉道具,重新布置教堂,之後回房看書,或者和前來求助的教友聊天。中午和廚房的阿姨一起做飯,然後祈禱,吃飯,午休時間有人午睡,有人去健身房,有人跟奧力佛神父一樣去游泳。下午各司其職,比如要主持彌撒的,就跟上午的程序一樣,也有像奧力佛神父這樣在外面辦事,去探監、探訪不能出門的病人的。回來以後準備晚上教堂的禱告儀式,進行禱告儀式,辦理告解,接著晚飯時間,基本還是和中午一樣,做飯、祈禱、吃飯,晚上偶爾會上網,看看電視,然後睡覺,怎麼樣也說不上精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奧力佛神父原本從年輕開始,就長期派駐在非洲的法國殖民地,所以他剛被調派到泰國的時候,不但不會說泰語,連英語也不會,但是因為他聽力退化,逐漸變成全聾, 所以無法學會有聲調的語言, 學不會一共有五聲的泰語, 所以他還要從頭學英語。
或許這樣聽下來,原本夢想成為修士、神父的人,就會打退堂鼓了,因為聽起來很無聊啊!每天要學外語,用外語主持兩、三場彌撒,幾十年都要天天做重複的事情,當老師、在戶政事務所當公務員的生活,比較起來恐怕有變化多了。
但是我想問的是:這世界上真有不無聊的工作嗎?
「那是因為他們是小咖的神父。﹂我一個朋友念國中的孩子聽了以後,不以為然地說:
「如果做到高位,就像大老闆一樣,那就爽了,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真的是這樣嗎?我因為好奇,立刻上網搜尋,在天主教的系統中最「大咖」的,應該是教宗了吧?所以萬人之上的教宗,每天從早到晚都要做些什麼呢?網路上還真的什麼都找得到,我從德國的一個天主教會網站(www.liborius.de)找到一篇已經因健康原因退休的本篤十六世,他還在任的時候,寫的一篇名為「教宗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做些什麼?」的文章。
原來教宗有幾個跟他「同住」的人,包括祕書、內侍大臣,以及四位和內侍大臣一起負責管理教宗起居的女士們,她們都來自於一個叫做 「解救聯盟」(Comunione e Liberazione)的教會政治運動志願組織,就住在使徒宮(Apostolischer Palast)的四樓,教宗則住在三樓的最右邊。
基本上,教宗每天早早就起床,通常是五點到五點半之間。起床以後,來自德國的他會在私人小教堂裡,用義大利語做彌撒,只有很少的人參加。
接下來是早餐時間。用完早飯後,就開始處理信件,簽署任命教區主教的證書文件,然後去做每天的講道。結束後,再次去教堂祈禱,這一次是要跪下來,手平攤在面前,臉則要貼在手上。
每個星期三上午十一點是教宗的公眾接見日,平時他會乘電梯到二樓,來到使徒宮的「第二涼廊」會客。他的客人一般都是國家或者政府領導人,有時候是每五年就會到梵蒂岡來彙報工作的教區主教。一次會面一般需要二十分鐘。
中午在一個簡短的餐前祈禱之後,教宗就開始吃午飯,廚房會把午餐盛在印有梵蒂岡徽章的白盤子裡送上來。午飯後,教宗會在梵蒂岡花園散步,並且在這裡誦念他最喜歡的主禱文。時間趕的話,他就改在使徒宮的屋頂花園散步一會兒,然後他就會走回他的寫字檯,在他的窗下總是時不時的有人高呼:「Benedetto!」(義大利語「祝福您!」的意思)
下午五點以後跟現任羅馬教廷總管會談。
晚上教宗通常會在他的臥室裡和他的祕書一起看義大利Rai 1電視台的新聞節目TG1(TeleGiornale 1的簡稱),偶爾也會有他的老朋友到訪和他一起吃晚飯。通常飯後,教宗又會繼續回房間讀書或者工作—學術研究是教宗日常工作的重點。晚上十一點左右, 熄燈就寢。生活不僅相當規律,簡直就有點無聊。
想像中位高權重、呼風喚雨的教宗,他每天「上班」時間怎麼樣也稱不上精采,就算裝一個直播電視的話,恐怕收視率絕對不敵四川熊貓基地的二十四小時線上直播《熊貓頻道》(http://live.ipanda.com/)吧?
原來世界上根本沒有分分鐘鐘都精采的工作。
老實說,無論再如何有趣的工作,工作中大多數的細節都是無聊的。工作的單調其實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做不好。
喜歡吃的,留到最後再吃嗎?
如果你發現自己工作倦怠,每天雖然很忙,但說不出來自己究竟在做什麼,或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那麼你可能已經是「工作蛋白質缺乏症」的早期患者。
明明是為了做點大事而開始這份工作,然而每天卻都覺得在做些雞毛蒜皮的瑣事,一天不知不覺就過去了,真正該做的那件大事,卻一直放在一旁根本沒時間做,那麼可能已經成為中度患者。
要是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伸,而且放棄希望,開始接受「原來工作不過就是這麼一回事」,那麼你可能已經是重度患者。
請問,當你吃便當的時候,會一口先把最喜歡的菜色吃掉,還是留到最後才吃?
很多人選擇喜歡的東西最後吃的理由,是因為覺得如果一開始就吃掉最喜歡的那一樣,雖然很「爽」,但接下來的每樣東西,都沒那麼美味了。
問題是當把其他東西都吃完以後, 原本好吃的東西放涼了,變得不好吃,或已經吃飽了,那麼再好吃的東西也變得不好吃了。
這樣說來,無論先吃或是後吃,都可能會造成遺憾。
如果按照我節省的個性,原本應該是會把最愛的菜色,無論如何留到最後的人,但是小時候發生的一件小事,卻改變了我的決定。
有一年快過年的時候,我姊姊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剝瓜子,因為我們覺得剝瓜子很辛苦,所以要先苦後甘,將瓜子仁統統收在水果糖吃完以後的扁圓鐵盒裡,之後再來慢慢吃。
結果沒想到父親下班回家,一眼看到我們姊弟坐在客廳,桌上放著兩盒剝好的瓜子,想也不想就拿起來往嘴裡倒,年幼的我和姊姊當場傻在座位上,隔了兩秒鐘,大哭起來,但已經來不及了。
我們的哥哥,頭腦是我們三個人當中最好的,為了把好吃的東西據為己有,卻又想留到最後再吃,每拿到一個他特別喜歡的東西,無論是蘋果還是雞腿,就會在我們兩面前先舔一遍,讓他要的東西上面沾滿了口水, 所以我跟姊姊就絕對不會去碰。但這一招實在也太噁心,從此以後,我和姊姊就變成會把好吃的東西先吃掉的人。
我們從此每剝一顆瓜子,就吃一顆瓜子。
每次一點點的努力,就會得到一點點的回報。
回頭來說工作。如果週一早上進辦公室打開電腦,發現有三十一封未讀來信,其中有一封是很重要的未來策略討論,但需要花三個小時的時間,才能好好地完整地說明自己的想法跟建議, 另外有三十封只是例行性的E-mail, 每一封頂多花個五、六分鐘就可以處理。同樣需要三小時,你會選擇先回覆重要的那一封,還是趕快處理掉那三十封再說?
回覆三十封信件,感覺上三個小時做了不少事,收到副本的同事、上司也都覺得你很忙碌,可是這些信件本身可能毫無價值,晚上睡覺以前跟家人聊天,才發現根本說不出自己忙了一天,到底自己具體在忙些什麼?這些信件,一半以上恐怕都是沒有必要的;不是因為沒有一套「早就該做的」有效管理系統而繞圈子、就是因為某個「大家都知道的」明明可以改善的環節,卻總是出錯,所以又在收拾爛攤子。
總而言之,讓人既是煩,又是無奈。
不只今天這樣, 昨天也是這樣, 前天、大前天也是這樣。認真想一想, 恐怕明天, 明年,後年,也一直會是這樣。
「工作這件事,多麼讓人沮喪!」我不知道聽過多少次這樣的抱怨。
如果關掉網路, 認真花三個小時, 趁週一早上頭腦最清楚的時候, 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地、完整地把自己的觀察,跟對未來的展望提出改革性的建議,說不定從此可以避免每天花三個小時在繞圈子,或是收拾爛攤子。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