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主題企劃

2015.08.31

一直努力學習變成一個有國際觀的人

文/褚士瑩
角色改變,才發現自己原來什麼都不知道。

大學以前,一直以為打開世界的鑰匙是語言,所以我努力學習外語,並且開始當背包客旅行,讓自己有使用外語的機會。
但是上大學之後,我對於自己學了一種外國語言,足夠應付去旅行,去吃點外國的食物,在旅途中遇到當地人,甚至交了幾個當地朋友,幫出版社編修旅遊指南,是否這樣就算跨出了舒適圈,看懂了一個國家,開始有很多的懷疑。
所以,我開始學習用觀光客以外的角色,到世界各地認識自己。

以口譯者的身份,到澳洲的日本人學校工作,也在台灣接待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的傳統舞團。
到埃及去留學,週末假日則到金字塔群當考古志工。
在俄羅斯跑單幫,站在莫斯科冰天雪地的街頭兜售香菸跟牛仔褲。
跟著經紀西域畫的藝術收藏家,到南北疆四處去尋找西域畫家。
接受幾家旅行社的聯合委託,到波羅的海三小國等地去探勘、踩線。
同時,我還當配音員,駐外特派員,也陸續在三家不同的廣播電台主持節目。

因為在世界不同的角落嘗試各種身份,才發現過去作為背包客,以為自己已經知道的世界,跟想像中如此不同。
就連對語言的要求也不同。

就好像一個台灣人,作為觀光客、旅行者,在一家餐廳消費,所感受的日本,跟站在同一家餐廳收銀台後面,面對消費者,所感受到的,肯定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日本。
一個來自台灣的觀光客會說兩句日文,很容易就會被當地人誇獎「你的日文好好喔!」
但同樣這個台灣人,如果到日本打工度假,在之前消費的餐廳打工,同樣的日文程度,卻會被店長毫不留情地指責:
「你這種破日文,實在不行喔!」

大學時代這樣的震撼教育,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不只是語言,還有各種判斷的能力,負責任的能力,與團隊工作的能力,跟閱讀周遭空氣的能力。我不斷讓自己脫離舒適圈,正因為不怎麼舒適,所以反而會隨時保持覺察,因此每次都有很棒的體會。

大學時代,我一直努力學習變成一個有國際觀的人,讓自己不只是具備能夠換一種語言溝通的邏輯能力,還要有能夠換一種立場思考的能力,因此當我終於畢業時,並沒有志得意滿、意氣風發,而是在世界面前,變成一個更謙卑的人。

【褚士瑩的建議書單】

人生地圖:你需要的不是勇氣,而是覺悟,決定之後,一切都會開始啟動!》/大田/高橋步
像他們一樣工作:紐約人的生存白皮書,向他們學習熱情、創意、成長》/大田/李旻基、李政玟
《2018052613756》/大田/Ellie Oh、Tasia Kim
《2018052623663》/大田/Ellie Oh、Tasia Kim
《2018052633310》/大田/Ellie Oh、Tasia Kim
30歲前一定要搞懂的自己(新版)》/大田/金惠男
擁有七個名字的女孩:一個北韓叛逃者的真實故事》/愛米粒/李晛瑞
跟著小說家的建築散步:日本五大城、台灣北中南的近代建築豪華之旅》 /愛米粒/萬城目學、門井慶喜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