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禮:給不再是孩子,卻還不是大人的你
撫慰70萬粉絲的正能量語錄,寫給青少年到後青春期的「成長求生指南」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撫慰70萬粉絲的正能量語錄
寫給青少年到後青春期的「成長求生指南」
每一滴淚水、每一次自我懷疑,
都是成長的印記,是歲月給我們的禮物。
致親愛的○○○:
對你來說,過了幾歲就算大人了呢?
18、20、21,還是25?
成年從來都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一種心態,
長大後,沒有一件事是輕鬆的,
但我期待你勇敢的受傷,再勇敢的站起來去拚。
因為跌倒過後,勇敢站起來的過程就叫做長大。
/關於本書/
在成長的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這五種挫折,
他們就像小怪物一樣,總是在關鍵時刻跑出來搗蛋。
隱藏————是你所不願意面對的自己。
迷惘————是對未知的裹足不前。
流言————帶來他人對你的評價。
孤單————則是建立親密感的渴望。
現實————充斥著來自社會的挑戰。
這些小怪物會讓你有點怪,甚至跟這個世界有些格格不入,
人生不是電玩,打倒怪物就破關,
但沒有他們,你永遠也無法體會長大的滋味。
名人推薦
國內外暢銷記錄
《為夢想跌倒,痛也值得!》
2014年度金石堂心理勵志TOP72
目錄
成長這條路上,遇到的五隻小怪物
序:致好朋友----自己
CHAPTER1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01 再見,別人家的孩子
02 別人認為你是哪一種人不要緊,要緊的是你到底是哪一種人
03 再多的肯定,也不如身邊一兩個懂你的人
04 跌倒過後,勇敢站起來的過程就叫「長大」
05 把你的痛苦打個分數
06 放棄一些過去的理想,絕不代表糟糕
07 想自由、想被尊重,卻常常被忽略?
08 討好別人,不如討好自己
09 不要拿著別人的問題,來讓自己更難過
冒牌生說:不要再告訴我30歲要做什麼了!
CHAPTER2面對比逃避更需要勇氣
01 離家出走:逃避,是最廉價的解決方案
02 成長,是兩代共同的功課
03 當你想決定自己未來的時候
04 人生沒有白做的事
05 選擇什麼都不做,人生只會變成一個個的空白格
06 成長不必假裝自己瀟灑又豁達,而是感受當下情緒的可貴。
07 有時候,我們都勢必得學會一個人冒險
08 我期待你勇敢的受傷,再勇敢的站起來去拚
冒牌生說:不要把迷惘當壞事
CHAPTER3周遭的流言、負評……認真你就輸了!
01 人生最難的就是拿捏肯定自己和接納批評
02 當你知道朋友在背後被嚼舌根的時候
03 「誠實」不是不禮貌的藉口
04 人生不需要解釋
05 如果沒辦法得到大家的認同跟肯定,還要繼續做下去嗎?
06 就算第一份工作的時間只有一個月,不代表你是個草莓族
07 你可以把自己拉回來
冒牌生說:在追夢的旅途上,家人的擔心、外界的冷嘲熱諷在所難免
CHAPTER4懂得愛別人,但你還記得自己嗎?
01 不要讓莫名的自尊卡住你的朋友關係
02 工作就交不到朋友嗎?
03 為什麼別人不理我?
04 朋友就是無論他做了什麼,你也覺得他是好朋友的那個人
05 沒有對的人,只有願意磨合的兩個人
06 友情沒有你想像中脆弱
07 有些人值得用生命去珍惜,而有些人就讓他默默遠去
08 不是所有遇見的人都會留下來
09 爸媽說,長大才可以談戀愛
10 遠距離戀愛的兩種結局
11 新鮮人遇到的感情難題
12 分手以後,還可不可以是朋友
冒牌生說:不要對朋友做的三件事
CHAPTER5夢想很美,現實很殘酷
01 喜歡是在於欣賞,愛是勇於付出,夢想也一樣
02 他不是沒有夢想,只是用你不知道的方式在付出
03 煩惱的時候,更應該靜下心來整理自己的人生
04 努力賺錢,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不受到金錢考驗
05 快樂不是全部,悲傷不是全部,加起來才是
06 做出決定前,要替自己設立停損點
冒牌生說:實現夢想的三個目標
序/導讀
序
致好朋友--自己
你有一個好朋友叫「自己」。
小時候「自己」是最重要的,喜歡做什麼就會去做。
你跟「自己」約好,長大後一定要變成「自己」想變成的人。可是長大後,你遇見一個新朋友叫做「別人」。
「別人」似乎比較受歡迎,說得都對。
「別人」問你在哪裡上學?考了第幾名?
「別人」想知道你就讀的學校是普通的還是名校?
「別人」問你的成績是好還是不好?
「別人」不會問你喜歡讀書嗎?也不會問你對哪方面感興趣?
「別人」是這個社會最普遍的價值觀。
總之,「別人」總有問不完的問題,因為社會的價值觀就是如此。
再過不久,「別人」會問:「讀那間大學(研究所)呢?什麼科系?」
如果你說:「臺成清交、國外名校,學管理,學金融理財。」「別人」便嘖嘖稱讚。
但若你回答:「某某科大。」「別人」則會微笑點頭,給你一點鼓勵或者安慰的眼神。
可是,「別人」不會問你「喜歡你的科系嗎?從學校學到了什麼?」
「別人」是這個社會最普遍的價值觀。
出社會以後,「別人」還是有問不完的問題。
「別人」的問題變成了「在哪裡工作?薪水多少?」「別人」聽完你的答案後會在心底掂量,進而選擇炫耀、艷羨或是抿嘴微笑。
可是「別人」不會問你:「喜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未來的生涯規劃是什麼?」
「別人」就是這個社會最普遍的價值觀。
當你年近三十,再遇見「別人」時。
「別人」會問:「結婚了嗎?找對象了嗎?」「他家裡是幹什麼的?」「他那裡畢業的?」「學歷怎樣?」「薪水如何?」「有房有車嗎?」……
「別人」不會問:「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對你好不好?」
「別人」就是這個社會最普遍的價值觀。
總之,「別人」總有問不完的問題,因為社會的價值觀就是如此。
而總有一群「別人」總會依照這樣的標準攀比。然後社會影響了人,人又反過來影響社會。以至世上太多太多的你決定為「別人」而活。
有時候,你不由得問自己,你在做的事情,是否真心為了自己,是不是你內心的渴望,還是為了面子,為了自尊?甚至為了「別人」的面子,又或者「別人」的自尊?
做自己是最難的一件事,許多人總是為了討好「別人」打腫臉充胖子,心裡累了一輩子,靈魂不快樂一輩子。
有的人把「自己」藏在很深很深的地方,不再讓「別人」傷害。有的人把「自己」弄丟了,卻再也找不回來。有的人替「自己」戴上面具,最後連「自己」都認不得。
慢慢的在那些為「別人」而活的日子中,你學著溫柔、妥協、堅強、冷靜、成熟,變得能夠微笑的包容「別人」。
因為透過那些包容,你想起了那個好久不見的好朋友--「自己」,那個試圖抵住甚至拋開社會普遍價值壓力的「自己」。
再見,別人家的孩子
生活不是看別人怎麼過,而是看你自己想怎麼過
記得小時候愛看卡通,爸媽總會說,「別人家的小孩」喜歡看書多乖!成績不好也會被念,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多用功,為什麼你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呢?每次聽到這些話,就會莫名的覺得委屈,對那個「別人家的孩子」也多了一些反感。
中學時期,在國外一個人過,在老外的地盤走低調路線,不太講話,喜歡在筆記本寫東西,長輩們看到總擔心的說,這孩子以後長大會吃虧,最好要像那個「誰誰誰」一樣能言善道,嘴巴甜會講話,才有好的發展。
後來,那個「誰誰誰」長大了,考進一家外商公司做基層的工作,他的爸媽問我,現在在做什麼,我說寫作,他說,你也是小留學生,怎麼不像那個「誰誰誰」一樣到外商公司上班呢?那樣的工作才穩定有保障,不是嗎?
他們不會關心你有什麼愛好,也不會管你到外商公司上班是否做得開心,更不會理你想做什麼。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只能說其實書的版稅還可以,讓我的生活還過得去。
後來聽過很多類似的話,大抵是你怎麼不到外商公司上班,你寫作一個月能賺多少錢,「別人家的孩子」考上公務員,混得多好多好……。綜合起來,就是他們質疑你為什麼不能像那個「誰誰誰」,又或者「別人家的」那樣多好多好之類的……
長大以後,原以為可以能做自己了,結果沒想到成為你想成為的人,需要破釜沈舟的勇氣。
到了適婚年齡,身旁的人常替你著急:「別人家的小孩」都已經結婚了,那個「誰誰誰」年紀比你還小都已經生了兩個小孩了,你怎麼還單身?……
因為「別人家的小孩」和「誰誰誰」結婚了,所以你也要趕快找個對象;毫無關聯的兩件事卻成了因果關係,總讓我無言以對。
現在年紀大了一點,終於明白人生必須自己負責,別人的意見參考就好。有些決定不見得會被其他人明白,但做出對得起自己的成績更重要。
當我決定寫作,就沒有打算成為公務員,也知道自己不想到外商公司上班。我寫作,不代表我不食人間煙火,也不代表每天無所事事,我只是在我的職涯中做出取捨,不做一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剛開始,的確有一陣子收入不穩定,但現在寫作、演講賺的錢不但足以打平開銷,也能替自己存點錢、付貸款;我很慶幸自己沒有辜負心中當初懷抱著寫作的孩子。
出了四本書以後,我依然想表達,世界有太多雜音,你可以傾聽,但記得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做出選擇、勇往直前,不要被雜音淹沒而後悔。
生活不是看別人怎麼過,而是看你自己想怎麼過。
就好像我愛看卡通,不代表我是個壞孩子;有時候我不講話,不是故作清高,只是不習慣跟不熟的人互動。
也許從傳統角度來看,這樣會走得慢一些,但只要選擇自己喜歡的路,雖然辛苦依舊甘之如飴。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模樣,沒必要去跟別人比。因為你的堅持和努力,無需任何人來證明。
有些人值得用生命去珍惜,而有些人就讓他默默遠去
所有的豁達都是用惆悵、淚水還有時間換來的。
原本無話不說的友情,後來變得無話可說;到底應該要爭取維繫這段感情,還是看淡看開?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就自己的經驗來說,我曾經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在大陸求學這段時間,我跟他都來自臺灣,兩個在異鄉求學的少年彼此作伴、互相勉勵,我將他視為摯友。
後來由於父母工作的關係,我們各奔天涯失聯一陣子,過了三、四年才透過老同學的MSN通訊群組找到他。
那時候,我們一個在北半球,一個在南半球,當時我興奮的打字更新近況,他卻顯得有些意興闌珊;我透過網路關心的問:「怎麼了,最近是不是有點不開心,沒關係都可以跟我說,我願意聽。」
螢幕上淡淡的浮現幾句話:「沒什麼,也沒什麼好說的。我覺得也沒必要,畢竟當年會那麼好,是因為環境,我們是相依為命的兩個臺灣人,但要說個性嘛,你跟我也不見得真的有這麼合……」
他短短的幾句話傷透了我的心,似乎是我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好像是我把人家看得太重,卻不被當一回事。
面對曾經無話不談的好友,現在卻無話可說的狀況,我的心好難受,草草結束對話,之後就再沒有跟他說話了。
那陣子,我看著MSN浮出他上線通知時心都會抽動一下,卻又找不到理由跟他談話。
輾轉過了好多年,我跟他仍然沒有聯繫,只能透過他MSN的上線通知,料想一切安好,直到MSN停止服務的那一天。
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他的消息,他現在在做什麼?住在什麼地方?結婚了沒?都毫無音訊了。
原本,我很在意他說的那幾句話,但現在想想,他的話雖然有道理,但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表達,甚至不用表達,讓這份感情慢慢淡掉就好,沒必要挑明講,讓彼此都存了一個疙瘩。
也許遇見的人多了,你才會了解,那些人適合你用生命去珍惜,而哪一些人會默默遠去。
張柏芝和謝霆鋒離婚後,唱了一首歌,歌詞是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相關商品
超越地表最強小編!社群創業時代:FB+IG經營這本就夠,百萬網紅的實戰筆記
成年禮:給不再是孩子,卻還不是大人的你
#愛過以後忘記的事
那些錯過,但不遺憾的人:從12個不完美的關係中,看見成長的勇氣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