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對抗的就是你自己:如何控制自我、保持謙遜的26個心態管理法則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目錄
令人痛苦的開場白
前言
第一部 逐夢
‧ 說,說,說,說個不停
‧ 做人,還是做事?
‧ 當一個學習者
‧ 不要追隨你的激情
‧ 遵守「畫布策略」
‧ 控制你自己
‧ 不要困在自己的腦袋裡
‧ 少年得志的危險
‧ 努力,努力,努力
‧ 對於接下來會發生的每件事,自我都是你的敵人⋯⋯
第二部 成功
‧ 保持學習的心態
‧ 別跟自己說故事
‧ 對你來說什麼是重要的?
‧ 覺得自己有資格、控制慾、偏執多疑
‧ 管理你自己
‧ 小心「大頭症」
‧ 與浩瀚的宇宙合一
‧ 保持理智和清醒
‧ 對於接下來經常會發生的事,自我都是你的敵人⋯⋯
第三部 失敗
‧ 活用時間,還是虛度時間?
‧ 努力就已經足夠了
‧ 鬥陣俱樂部的時刻
‧ 劃定界線
‧ 維持你自己的計分卡
‧ 以愛相對
‧ 對於接下來會發生的每件事,自我都是你的敵人⋯⋯
結語
接下來你應該讀什麼?
篩選過的參考書目
致謝
試閱
不要相信那安慰你的人,是無憂無慮地生活在有時使你受益的、簡單且安靜的話語裡。他的生活有許多的辛苦與悲哀,遠遠不及你的生活。不然他絕對無法說出那些話。
──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
令人痛苦的開場白
這不是一本關於我的書。但既然這本書的主題是「自我」(ego),我要先來談談一個如果說我沒有想過就太虛偽的問題。
我究竟有什麼資格寫這本書?
我的故事對於接下來要說的內容並不是特別重要,不過我還是在開頭這裡先簡述一下,提供一些來龍去脈。在苦短人生的每個階段,我都跟「自我」交過手:追逐夢想、成功、然後失敗,如此不斷反覆。
十九歲的時候我察覺到某些改變人生的契機來臨,所以我從大學休學。大師們爭取我的注意,並且將我作為他們的門生來提攜我。飛黃騰達指日可期,我覺得自己就是那個天選之人。成功來得很快。
後來我成為比佛利一家藝人經紀管理公司最年輕的主管,簽下並經營許多知名的搖滾樂團。我提供的一些出書點子催生了幾本百萬暢銷書,而且創造出屬於它們自己的文類。二十一歲左右,我當上當時風靡全球的流行品牌American Apparel的策略長,不久後轉任行銷總監。
二十五歲那年我出版了第一本書,封面是我大大的照片,甫上市就登上暢銷排行榜,也引來一些議論。有家製作公司想要買下我個人故事的版權拍成電視節目。接下來幾年,我步上的成功陷阱越來越多,不論是影響力、個人舞台、媒體報導、資源、財富,甚至是有些不好的名聲。後來我憑藉這些資產創立一家生意興隆的公司,與不少有名又有錢的客戶合作,也讓我受邀至重要會議和奢華場合發表演說。
隨著成功而來的誘惑是想要編造自己的故事、美化自己、否認自己是因為好運,為勝利添上神話的色彩。你知道的,就像海克力士抵抗命運的英雄偉蹟那樣的迷人敘事:睡在地板上、被父母拋棄、澆不息的雄心壯志。這種說故事的方式最終會讓你的才華變成你的身分認同,讓你的成就變成你的價值。
然而,這樣的故事根本不可信也沒有任何用處。就算現在重新再說一遍,我也省略了很多細節。為了看起來光彩耀眼,我刪去了其中的壓力和迷惑,也把意志消沉和所有犯過的錯誤都遺留在剪輯室裡。那些經歷是我寧願不要討論的片段,好比說我曾經被自己敬重的前輩當眾挫了銳氣,當下我大受打擊,後來還被送進急診室。那一天我因為恐懼和焦慮而失去勇氣,我走進老闆的辦公室告訴他我做不到,我要重回學校念書。我是認真的。名氣這種事本來就稍縱即逝,事實上它也真的很短暫(就一週)。後來我的簽書會只有一個人到場。我創辦的公司也垮了,必須捲土重來,而且重來兩次。這些還只是被我刻意刪掉的部分片段。
這個比較完整的描述仍然只是我整個人生的一小部分,但至少它觸及了更多重要的關鍵──至少是本書的要點:野心、成就、挫折與逆境。
我不相信有所謂「頓悟」這種事。一個人不會在某個瞬間就突然改變了。改變是很多片刻的累積。而在二○一四那一年,有將近六個月的時間,這些改變接二連三發生。
首先是我做得有聲有色的American Apparel瀕臨破產,負債數億美元,形同一家空殼公司。它的創辦人,一位我從年輕時就深深仰慕的企業家,被他自己親自挑選的董事會成員不留情面地開除了,淪落到睡在友人家的沙發上。而讓我一戰成名的藝人經紀管理公司也好不到哪裡去,因為積欠客戶鉅額款項而被一狀告上法院。同時間我的一位職涯導師也時運不濟,我跟著被拖下水。
這些人都是我的人生榜樣,我崇拜他們,以他們為師。對我而言,他們財務完善、情緒穩定、心理健全是理所當然的事,這對我的存在和自我價值而言也是很重要的事。可是他們竟然一個接著一個在我眼前垮台了。
感覺像是風水輪流轉。我從一心想要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物,到發現自己從來不想要像他們那樣,這樣的轉變和衝擊讓人措手不及。
我自己也免不了崩潰的命運。就在我快要撐不下去的時候,生活中長久以來被我忽視的問題也開始浮上檯面。
儘管有所成就,但我又回到了開始的城市,壓力大又過勞,把過去努力工作換來的自由往外推,因為我無法拒絕金錢的誘惑和危機就是轉機的刺激感。我深陷其中,只要一丁點不如意就會讓我怒氣爆發又難以釋懷。過去得心應手的工作現在都顯得吃力。我對自己和他人的信念全沒了,生活品質也跟著賠進去。
我記得有一次經過幾個星期的奔波之後回到家裡,我竟然因為無線網路壞掉就陷入嚴重的恐慌──這些信寄不出去就慘了。這些信寄不出去就慘了。這些信寄不出去就慘了。這些信寄不出去就慘了。
你以為自己在做應該做的事。這個社會也讓你得到了回報。但是接著你卻看到你未來的老婆走出家門離你而去,因為你已經不是過去的那個你。
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明明前一天你還覺得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隔天卻要奮力爬出多重爆炸的殘磚破瓦,試著收拾眼前的一片狼藉?
然而,好處是這樣的狀況逼得我不得不面對自己是一個工作狂的事實。問題可不是「喔,他只是工作過度」,或者說「出去放鬆一下」這樣的程度而已,更像是「假如他不去看醫生和戒毒,很快就會去見閻羅王」。我領悟到讓我可以少年得志的衝勁和動力是有代價的,就跟其他許多人一樣。這無關乎工作量的多寡,而是工作在我的自我認同中扮演了太過重要的角色。我困在自己的腦袋裡,我是自己思想的囚徒。結果就是不斷重複的痛苦、挫折和沮喪,而我必須找出原因,除非我也想落到悲劇的下場。
為了研究和寫作,我研讀歷史與商業知識多年。就像任何與人相關的事情,只要觀察的時間夠長,就會開始出現一些普遍的問題。我一直對這些議題很感興趣,尤其是「自我」的問題。
我對「自我」及其影響並非全然陌生。事實上,在前述那些事件發生之前,我蒐集本書資料已經將近一年的時間。但是因為那段期間的痛苦經歷,我探究的這些概念突然變得前所未有的鮮明。
我明白﹁自我﹂的不良影響不只出現在我身上或歷史記載中,我的親友、客戶和同事全都難以倖免,他們有些人還是各自領域中的佼佼者。﹁自我﹂讓我崇敬的人們損失了數十億美元,就跟不斷推著石頭上山的薛西弗斯一樣,達到目標之後又滾回山底。而現在至少我親身經歷過那樣的險境。
在這樣的領悟之後幾個月,我在自己的右前臂上刺了EGO IS THE ENEMY(自我就是敵人)幾個字。我忘記從哪裡看到這些字句,大概是很久很久以前讀到的,結果它們很快就發揮了撫慰我心、指點迷津的效果。我在左前臂上也刺了THE OBSTACLE IS THE WAY(障礙就是道路),同樣出處不明。現在我每天都會看著這兩句話,以它們做為人生準則。不論游泳、沉思、寫作、洗完澡時我都會看到這兩句話,提醒我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選擇正確的道路。
我寫這本書不是因為我領悟了什麼智慧而覺得自己有資格說教;這是一本我希望自己面臨人生重要轉捩點時可以看到的書—也就是當我和其他每個人一樣,必須回答生命中最困難的大哉問時:我想成為誰?我該走哪一條道路?(Quod vitae sectaboriter.)
由於這些問題具有永恆性與普世性,我試著向哲學與歷史借鏡,而不只是取材於個人的生活。
歷史上有許多充滿魄力、具有遠見的天才,他們用幾乎瘋狂的力量重塑自己想像中的世界,如果你深入探究的話,會發現歷史也是由那些時時刻刻都在跟自我對抗的人所創造,他們不求注目,儘管渴望受到肯定,卻置更崇高的目標於個人尋求認同的渴望之上。閱讀並重述這些故事,是我向大師學習的方式。
如同我其他的作品,本書深受斯多噶哲學的影響,師法偉大的思想家。寫作過程借重他們的智慧,我的整個人生也仰賴他們的指引。若讀者覺得有所受益,功勞歸於他們而非我。
古希臘演說家狄摩西尼(Demosthenes)曾經說過,美德始於理解,實現於勇氣。我們必須開始用新的方式看待自己與周遭世界,然後努力改變並維持這樣的改變。我不是要你把自我擊垮或粉碎得一滴不剩,那是不可能的。這些只是提醒,是鼓勵我們展現更美好動力的道德故事。
亞里斯多德在知名的《倫理學》中把人性比喻成一根彎曲的木頭。為了矯正彎木,熟練的木匠會從反向慢慢施壓,基本上就是把木頭扳正。當然經過數千年後,康德曾不屑地說:「從彎曲的人性中,根本就無法製造出筆直的東西。」或許我們真的永遠也直不了,但是至少我們可以努力變得更直。
覺得自己很特別、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保持樂觀向上很棒。然而那不是本書的目的。相反的,接下來這些內容是希望讓你讀完之後可以跟我寫完這本書一樣:把自己看得少一點。我希望你會減少訴說關於你自己有多好、多特別的故事,從而你將會更有餘裕去實現你原本想要改變世界的行動。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