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40堂公開課:探索複雜的人性隱微,解密人類行為模式與思維形塑的科學之路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大歷史的眼光,了不起的知識整合
串連心理學重要概念、理論、實驗與人物
★ 頂尖心理學專家、前英國心理學會會長執筆 ★
★ 耶魯大學出版社知名「小歷史」Little History通識系列 ★
究竟是什麼真正驅使我們做出決定?語言和記憶從何而來?情緒和壓力透過什麼途徑影響我們?為什麼我們的思維有時似乎與我們作對?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態度?
長久以來,心理學家一直試圖回答這些問題,力求理解人類的行為、情感和思想。但要如何探究如此難以捉摸的事物呢?
在這部引人入勝的心理學史中,頂尖心理學專家、前英國心理學會會長妮基.海耶斯講述了多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地的心理學發展故事。海耶斯介紹了包括佛洛伊德、榮格、華生、馬斯洛、法農、塞利格曼和康納曼在內的重量級思想家。她從巴夫洛夫和他的狗、桑代克的貓逃脫迷籠,談到米爾格倫和他著名的電擊實驗,再談到追索二戰為什麼讓整個國家變成幫凶,以及冷戰時期美國CIA的祕密心靈控制計畫,讓我們看到研究人員如何想方設法擴大我們對心智的理解。妮基.海耶斯同時也探討了兒童心智發展、自卑感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關鍵概念,並顯示出心理學研究既可以被用於造福,也可以被用於為禍。
正因為人從來就不是簡單的,心理學也不存在簡單的答案。如同我們從本書看到的,縱觀其發展歷史,心理學一直變得更加豐富、更加相關和更加多元。研究方法的多樣性賦予了心理學力量:當我們因考慮到人的多樣性而拓寬心理學時,這種力量只會更加增強。這本知識小史帶我們踏上了不斷進步的心理學研究之旅,展示了這個領域如何與時並進,以及還有多少事情猶待我們學習。
★ 細數心理學大師與精心設計的心理實驗;
★ 不同的心理學流派,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誕生與消長?
★ 心理學曾經歷哪些黑暗與挑戰?未來要往何處去?
▍兒童的發展到底是由基因決定,還是取決於條件反射(亦即學習)
▍精神分析學派、先天論與行為主義,如何爭奪心理學的主導地位
▍為什麼只要涉及政治議題,人們就會傾向大多數的意見
▍兩次世界大戰如何影響心理學研究走向?獨裁暴政是如何形成的
▍美蘇冷戰期間,科學家曾祕密實驗研究洗腦技術與吐露真實的逼供手段
▍對神經傳導物質的研究成果與發現,如何拓展了心理學的領域
▍從日本、中國到俄羅斯、印度和南美,心理學在全球展現出哪些多樣性
文森說書|YouTuber
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
紀金慶|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蘇俊濠(哈理斯)|諮商心理師,精神分析主題作家
—專業推薦
「這是一本做為科學的心理學的歷史,內容引人入勝,涵蓋全面,可讀性極強……對所有想尋找一本這領域具吸引力且讓人愉快的入門之作的人,我熱烈推薦這書。」
──羅伯特.史坦伯格(Robert Sternberg),康乃爾大學心理學教授
「這本小史迷人而富於洞察力,是任何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的必讀之作。海耶斯是個步履穩健、有同理心和知多識廣的嚮導,一路上導覽了許多關鍵的心理學概念。」
──安娜.沙夫納(Anna Katharina Schaffner),著有《自我完善的藝術》(The Art of Self-Improvement)
「妮基.海耶斯以生動活潑的文筆呈現了心理學領域的主要觀念、發現、爭議和人物。」
──霍華德.嘉納(Howard Gardner),著有《決勝未來的五種能力》(Five Minds for the Future)
「妮基.海耶斯引領讀者穿過色彩繽紛的心理學歷史,生動地記述了科學與文化在整個心理學歷程中的動態拉鋸戰。」
──埃里卡.迪克(Erika Dyck),著有《迷幻精神病學》(Psychedelic Psychiatry)
串連心理學重要概念、理論、實驗與人物
★ 頂尖心理學專家、前英國心理學會會長執筆 ★
★ 耶魯大學出版社知名「小歷史」Little History通識系列 ★
究竟是什麼真正驅使我們做出決定?語言和記憶從何而來?情緒和壓力透過什麼途徑影響我們?為什麼我們的思維有時似乎與我們作對?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態度?
長久以來,心理學家一直試圖回答這些問題,力求理解人類的行為、情感和思想。但要如何探究如此難以捉摸的事物呢?
在這部引人入勝的心理學史中,頂尖心理學專家、前英國心理學會會長妮基.海耶斯講述了多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地的心理學發展故事。海耶斯介紹了包括佛洛伊德、榮格、華生、馬斯洛、法農、塞利格曼和康納曼在內的重量級思想家。她從巴夫洛夫和他的狗、桑代克的貓逃脫迷籠,談到米爾格倫和他著名的電擊實驗,再談到追索二戰為什麼讓整個國家變成幫凶,以及冷戰時期美國CIA的祕密心靈控制計畫,讓我們看到研究人員如何想方設法擴大我們對心智的理解。妮基.海耶斯同時也探討了兒童心智發展、自卑感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關鍵概念,並顯示出心理學研究既可以被用於造福,也可以被用於為禍。
正因為人從來就不是簡單的,心理學也不存在簡單的答案。如同我們從本書看到的,縱觀其發展歷史,心理學一直變得更加豐富、更加相關和更加多元。研究方法的多樣性賦予了心理學力量:當我們因考慮到人的多樣性而拓寬心理學時,這種力量只會更加增強。這本知識小史帶我們踏上了不斷進步的心理學研究之旅,展示了這個領域如何與時並進,以及還有多少事情猶待我們學習。
★ 細數心理學大師與精心設計的心理實驗;
★ 不同的心理學流派,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誕生與消長?
★ 心理學曾經歷哪些黑暗與挑戰?未來要往何處去?
▍兒童的發展到底是由基因決定,還是取決於條件反射(亦即學習)
▍精神分析學派、先天論與行為主義,如何爭奪心理學的主導地位
▍為什麼只要涉及政治議題,人們就會傾向大多數的意見
▍兩次世界大戰如何影響心理學研究走向?獨裁暴政是如何形成的
▍美蘇冷戰期間,科學家曾祕密實驗研究洗腦技術與吐露真實的逼供手段
▍對神經傳導物質的研究成果與發現,如何拓展了心理學的領域
▍從日本、中國到俄羅斯、印度和南美,心理學在全球展現出哪些多樣性
文森說書|YouTuber
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
紀金慶|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蘇俊濠(哈理斯)|諮商心理師,精神分析主題作家
—專業推薦
「這是一本做為科學的心理學的歷史,內容引人入勝,涵蓋全面,可讀性極強……對所有想尋找一本這領域具吸引力且讓人愉快的入門之作的人,我熱烈推薦這書。」
──羅伯特.史坦伯格(Robert Sternberg),康乃爾大學心理學教授
「這本小史迷人而富於洞察力,是任何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的必讀之作。海耶斯是個步履穩健、有同理心和知多識廣的嚮導,一路上導覽了許多關鍵的心理學概念。」
──安娜.沙夫納(Anna Katharina Schaffner),著有《自我完善的藝術》(The Art of Self-Improvement)
「妮基.海耶斯以生動活潑的文筆呈現了心理學領域的主要觀念、發現、爭議和人物。」
──霍華德.嘉納(Howard Gardner),著有《決勝未來的五種能力》(Five Minds for the Future)
「妮基.海耶斯引領讀者穿過色彩繽紛的心理學歷史,生動地記述了科學與文化在整個心理學歷程中的動態拉鋸戰。」
──埃里卡.迪克(Erika Dyck),著有《迷幻精神病學》(Psychedelic Psychiatry)
目錄
01 一開始:希臘人、蓋倫和東方的影響
02 演進中的科學:從笛卡兒到達爾文的心智觀
03 菲尼亞斯.蓋吉傳奇:神經心理學的開端
04 心理物理學與早期心理學:測量心智能力
05 無意識心智:佛洛伊德與精神分析
06 先天論觀點:早期智商測驗和優生學的興起
07 行為主義發出的挑戰:刺激-反應學習與對先天論的挑戰
08 工作中的心理學:早期的應用心理學、霍桑研究與人際關係模型
09 測驗的時代:心理測量產業的起源與人格測驗方法
10 理解社會生活:社會心理學之父奧爾波特與馮特
11 完形學派:整體不同於其各部分的總和
12 兩位後佛洛伊德主義者:榮格的集體無意識與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13 行為主義的興起︰小艾伯特、操作制約和史金納的美麗新世界
14 發展中的心智︰皮亞傑、格塞爾和維高斯基對育兒的看法
15 缺去的環節︰以需求與驅力解釋動機和馬斯洛帶來的挑戰
16 人本主義運動︰強調全人
17 心理學從軍去︰一個轉折點—應用心理學與軍事研究
18 解釋納粹主義︰對攻擊性的心理分析解釋與生物學解釋
19 從眾和默許:阿希和米爾格倫的服從研究
20 心智的回歸:米勒、布魯納和奈瑟——認知方法的倡導者
21 情緒與壓力:戰鬥或逃跑反應、壓力和心理免疫學
22 關係發展:印記作用、關係的形成與「母愛剝奪」的爭論
23 社會學習:群體衝突、規範與領導風格
24 改變態度:認知失調、態度測量與偏見理論
25 冷戰時期的心理學:明尼蘇達飢餓實驗與中情局精神控制實驗
26 挑戰精神病學正統:對醫學模式的批判與反精神病學運動
27 美國的社會心理學:個人空間、吸引力測量、旁觀者介入和個人主義取向
28 歐洲的社會心理學:群體歸屬對認知與行為的影響,及意義的共同建構
29 全球心理學:從日本、中國到俄羅斯、印度與南美洲
30 文化與自我:法農與殖民視角下的認同理論
31 神經心理學的發展:神經傳導物質、藥物、睡眠剝奪與腦結構的手術鑑識
32 進入電腦時代:認知、注意力與記憶的訊息處理模型
33 理解知覺:我們如何詮釋所感知事物的理論
34 控制與個人能動性:習得性無助、控制觀與歸因理論
35 社會性兒童:重新評估皮亞傑理論與具有社會意識的兒童
36 先天/後天之爭持續:智力測驗的類型及其爭議
37 從無助到樂觀:塞利格曼與正向心理學的建立
38 決策歷程:日常判斷與捷思法的利用──康納曼的系統一與系統二思考
39 節點、網絡與神經可塑性:經典計程車司機研究、中風康復、神經網絡與社會情緒
40 方法論革命:解構主義與去殖民化、對正統研究方法的挑戰以及偏頗的抽樣
02 演進中的科學:從笛卡兒到達爾文的心智觀
03 菲尼亞斯.蓋吉傳奇:神經心理學的開端
04 心理物理學與早期心理學:測量心智能力
05 無意識心智:佛洛伊德與精神分析
06 先天論觀點:早期智商測驗和優生學的興起
07 行為主義發出的挑戰:刺激-反應學習與對先天論的挑戰
08 工作中的心理學:早期的應用心理學、霍桑研究與人際關係模型
09 測驗的時代:心理測量產業的起源與人格測驗方法
10 理解社會生活:社會心理學之父奧爾波特與馮特
11 完形學派:整體不同於其各部分的總和
12 兩位後佛洛伊德主義者:榮格的集體無意識與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13 行為主義的興起︰小艾伯特、操作制約和史金納的美麗新世界
14 發展中的心智︰皮亞傑、格塞爾和維高斯基對育兒的看法
15 缺去的環節︰以需求與驅力解釋動機和馬斯洛帶來的挑戰
16 人本主義運動︰強調全人
17 心理學從軍去︰一個轉折點—應用心理學與軍事研究
18 解釋納粹主義︰對攻擊性的心理分析解釋與生物學解釋
19 從眾和默許:阿希和米爾格倫的服從研究
20 心智的回歸:米勒、布魯納和奈瑟——認知方法的倡導者
21 情緒與壓力:戰鬥或逃跑反應、壓力和心理免疫學
22 關係發展:印記作用、關係的形成與「母愛剝奪」的爭論
23 社會學習:群體衝突、規範與領導風格
24 改變態度:認知失調、態度測量與偏見理論
25 冷戰時期的心理學:明尼蘇達飢餓實驗與中情局精神控制實驗
26 挑戰精神病學正統:對醫學模式的批判與反精神病學運動
27 美國的社會心理學:個人空間、吸引力測量、旁觀者介入和個人主義取向
28 歐洲的社會心理學:群體歸屬對認知與行為的影響,及意義的共同建構
29 全球心理學:從日本、中國到俄羅斯、印度與南美洲
30 文化與自我:法農與殖民視角下的認同理論
31 神經心理學的發展:神經傳導物質、藥物、睡眠剝奪與腦結構的手術鑑識
32 進入電腦時代:認知、注意力與記憶的訊息處理模型
33 理解知覺:我們如何詮釋所感知事物的理論
34 控制與個人能動性:習得性無助、控制觀與歸因理論
35 社會性兒童:重新評估皮亞傑理論與具有社會意識的兒童
36 先天/後天之爭持續:智力測驗的類型及其爭議
37 從無助到樂觀:塞利格曼與正向心理學的建立
38 決策歷程:日常判斷與捷思法的利用──康納曼的系統一與系統二思考
39 節點、網絡與神經可塑性:經典計程車司機研究、中風康復、神經網絡與社會情緒
40 方法論革命:解構主義與去殖民化、對正統研究方法的挑戰以及偏頗的抽樣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