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該管理的是能量,而不是時間:徹底告別身心疲憊!用「能量管理」強化決策力,讓高效成為日常、心流穩定運轉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韓國網路書店Yes24 9.9顆星推薦!
★生活風格暢銷TOP100,現代人必備的生活技能!
★讀者盛讚:「少了倦怠、不再浪費時間,管理能量讓我過著夢想中的人生!」
早上靠美式咖啡續命,進公司後立刻被如海浪般湧來的 Email 和待辦事項淹沒;
好不容易撐到中午喘口氣,吃完午餐後又迎來「飽睏」大魔王。
下午繼續沒處理完的雜事、主管臨時交辦的任務──抬頭一看,又六點了。
一天忙下來,待辦清單劃掉不少,心裡卻覺得空虛又疲憊:
想做的事永遠被擠到假日,疲勞的身心只能偶爾靠特休來療癒自己……
你是不是很想問:「今天也這麼努力了,為什麼生活卻沒有變好?」
因為,你掉進了時間管理的陷阱,卻沒意識到「管理能量」才是把努力轉化為成果的關鍵。
作者韓善英曾花了10年,把自己鍛鍊成「時間管理專家」,
25歲起就在大學與企業授課,累積超過百場演講與一對一教練。
為了兼顧學業、工作與家庭,她不斷優化行程表,卻發現: 滿滿的行程表帶來的不是成就,而是一點一滴被蠶食的人生。
她無視身心警訊一路衝刺,相信「只要時間管理好就行了」。
直到經歷病痛與成為母親,才真正領悟:
.我們真正擁有的資源,不是平面的時刻表,而是立體的「時間+能量」。
.關鍵不在於「把時間切得多細」,而是「讓能量發揮在對的地方」。
彼得・杜拉克曾說:「最危險的事,就是把不該有效率完成的事,做得太有效率。」
我們的時間有限,選擇做什麼、專注在哪裡,才是生產力的核心所在。
現在,捨去讓自己透支身心的時間管理,用「能量管理」重新掌握人生主導權,打造高效又有餘裕的日常!
▍那些錯誤的時間管理,正在讓能量小偷得逞
計畫永遠做不完?你缺的不是更嚴謹的行程表,而是「決策力」。
先拋下劃掉待辦事項的衝動,退一步思考: 有哪些事其實可以不做?哪一項才是真正為了實現核心目標的「關鍵行動」?
會被拖垮,從來不是因為「沒時間」,而是因為你把能量花錯了地方!
另外,也請小心日常生活中的「能量小偷」:
.多工處理──表面高效,其實是多工分心的陷阱。
.「沉默的」代辦清單──這些死去的能量,就躲在角落……
.能量吸血鬼──一定要遠離這三種人!
▍繪製能量地圖――你現在的能量流向哪裡?
每天感受到的疲憊、生產力高低、情緒波動,其實都受到「能量流動」支配。
能量並不是一種「用完就沒了」的有限資源;只要管理得當,它甚至可以成為推動我們前進的動力。關鍵在於:你是否知道,它正流向哪裡?
透過繪製「能量地圖」,你能辨識四種能量(身體、心理、情緒、精神)的耗損來源,
找出哪些活動是能量黑洞,又有哪些能讓你重新充電。
▍讓高效成為日常,掌握立即可用的能量技巧
高效不是靠意志力硬撐,而是讓能量自然流向對的地方,心流狀態就能穩定運轉。
先找到能帶動全局的「核心多米諾」,把能量投注在最重要的事;
利用「大腦斷捨離」清空雜念,創造專注與餘裕;
在耗盡前,啟動「省電模式」,留住長期續航力。
同時,書中還提供一系列立即可用的技巧,幫助你在生活中輕鬆掌握能量管理技巧:
★讓早上充滿能量的兩種簡單活動
★建立專屬「能量手冊」
★鍛鍊「能量肌肉」的方法
★克服倦怠感的提問清單
★用「重構效應」把壓力轉化為能量……
當你學會能量管理,不再和自己對抗,你會發現──
高效與餘裕可以並存,每一刻都像最佳狀態。
從現在開始,把能量放在對的地方,輕鬆踏上自己想要的人生道路!
★生活風格暢銷TOP100,現代人必備的生活技能!
★讀者盛讚:「少了倦怠、不再浪費時間,管理能量讓我過著夢想中的人生!」
早上靠美式咖啡續命,進公司後立刻被如海浪般湧來的 Email 和待辦事項淹沒;
好不容易撐到中午喘口氣,吃完午餐後又迎來「飽睏」大魔王。
下午繼續沒處理完的雜事、主管臨時交辦的任務──抬頭一看,又六點了。
一天忙下來,待辦清單劃掉不少,心裡卻覺得空虛又疲憊:
想做的事永遠被擠到假日,疲勞的身心只能偶爾靠特休來療癒自己……
你是不是很想問:「今天也這麼努力了,為什麼生活卻沒有變好?」
因為,你掉進了時間管理的陷阱,卻沒意識到「管理能量」才是把努力轉化為成果的關鍵。
作者韓善英曾花了10年,把自己鍛鍊成「時間管理專家」,
25歲起就在大學與企業授課,累積超過百場演講與一對一教練。
為了兼顧學業、工作與家庭,她不斷優化行程表,卻發現: 滿滿的行程表帶來的不是成就,而是一點一滴被蠶食的人生。
她無視身心警訊一路衝刺,相信「只要時間管理好就行了」。
直到經歷病痛與成為母親,才真正領悟:
.我們真正擁有的資源,不是平面的時刻表,而是立體的「時間+能量」。
.關鍵不在於「把時間切得多細」,而是「讓能量發揮在對的地方」。
彼得・杜拉克曾說:「最危險的事,就是把不該有效率完成的事,做得太有效率。」
我們的時間有限,選擇做什麼、專注在哪裡,才是生產力的核心所在。
現在,捨去讓自己透支身心的時間管理,用「能量管理」重新掌握人生主導權,打造高效又有餘裕的日常!
▍那些錯誤的時間管理,正在讓能量小偷得逞
計畫永遠做不完?你缺的不是更嚴謹的行程表,而是「決策力」。
先拋下劃掉待辦事項的衝動,退一步思考: 有哪些事其實可以不做?哪一項才是真正為了實現核心目標的「關鍵行動」?
會被拖垮,從來不是因為「沒時間」,而是因為你把能量花錯了地方!
另外,也請小心日常生活中的「能量小偷」:
.多工處理──表面高效,其實是多工分心的陷阱。
.「沉默的」代辦清單──這些死去的能量,就躲在角落……
.能量吸血鬼──一定要遠離這三種人!
▍繪製能量地圖――你現在的能量流向哪裡?
每天感受到的疲憊、生產力高低、情緒波動,其實都受到「能量流動」支配。
能量並不是一種「用完就沒了」的有限資源;只要管理得當,它甚至可以成為推動我們前進的動力。關鍵在於:你是否知道,它正流向哪裡?
透過繪製「能量地圖」,你能辨識四種能量(身體、心理、情緒、精神)的耗損來源,
找出哪些活動是能量黑洞,又有哪些能讓你重新充電。
▍讓高效成為日常,掌握立即可用的能量技巧
高效不是靠意志力硬撐,而是讓能量自然流向對的地方,心流狀態就能穩定運轉。
先找到能帶動全局的「核心多米諾」,把能量投注在最重要的事;
利用「大腦斷捨離」清空雜念,創造專注與餘裕;
在耗盡前,啟動「省電模式」,留住長期續航力。
同時,書中還提供一系列立即可用的技巧,幫助你在生活中輕鬆掌握能量管理技巧:
★讓早上充滿能量的兩種簡單活動
★建立專屬「能量手冊」
★鍛鍊「能量肌肉」的方法
★克服倦怠感的提問清單
★用「重構效應」把壓力轉化為能量……
當你學會能量管理,不再和自己對抗,你會發現──
高效與餘裕可以並存,每一刻都像最佳狀態。
從現在開始,把能量放在對的地方,輕鬆踏上自己想要的人生道路!
目錄
前言 把時間切碎,只會讓自己也磨光
第1章 丟掉那些錯誤的時間管理觀念
• 瘋狂管理時間十年後,我領悟了
• 忙碌=生產力?現今社會的努力文化
• 「待辦清單」的陷阱……
• 計畫永遠做不完?你缺的是「決斷力」
• 無所事事的時間,也是必需品
• 「少睡一點就能做更多事」是個大誤會
第2章 別再只想著時間,開始管理你的能量
• 為什麼法官的判決會因早晚不同而改變?
• 擋住你成功的,不是時間不夠
• 你現在的能量流向哪裡?──繪製能量地圖
第3章 抓出那些偷走能量的小偷
• 讓你精疲力竭的瑣碎決定
• 多工處理,其實是在多工分心
• 沒有說「不」的勇氣,人生就會變成別人的
• 「沉默的待辦清單」就在角落
• 能量吸血鬼:遠離三種人!
• 與壞習慣健康分手
• 小心那個聲音
第4章 讓高效成為日常,心流穩定運轉
• 巴菲特心中最好的投資
• 大腦斷捨離:為自己騰出餘裕空間
• 找到「核心多米諾」:先把能量投注在重要的事
• 提前設定「自發性截止日」,搶先完成任務
• 尋找屬於你的專注區
• 停下腳步,才能看得更清楚──回顧的力量
• 刻意選擇你的好心情
• 在耗盡前,預先進入「省電模式」
• 最能緩解大腦疲勞的方式
第5章 立即可用的能量管理技巧
• 讓早上充滿能量的日常活動
• 專屬於你的能量手冊:自我使用說明書
• 別依賴意志力,改變環境
• 鍛鍊「能量肌肉」的方法
• 克服倦怠感的提問清單
• 重構效應:「將苦難變成遊戲」
• 當怒火湧上時,把它寫在紙上
• 真正的能量,來自於善待自己
• 成功人士的一天,從晚上開始
第6章 能量越分享,力量越強大:終極能量法則
• 給這個世界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你自己」
• 將能量傾注於你的獨有能力
• 我的「人生能量詞」是什麼?
• 想要變得幸福,就送出一份小小的善意
• 欣然請求幫助,借用他人的「一萬小時」
• 為了能夠付出,必須持續成長
結語 啟動你的能量計畫,徹底告別疲憊身心
第1章 丟掉那些錯誤的時間管理觀念
• 瘋狂管理時間十年後,我領悟了
• 忙碌=生產力?現今社會的努力文化
• 「待辦清單」的陷阱……
• 計畫永遠做不完?你缺的是「決斷力」
• 無所事事的時間,也是必需品
• 「少睡一點就能做更多事」是個大誤會
第2章 別再只想著時間,開始管理你的能量
• 為什麼法官的判決會因早晚不同而改變?
• 擋住你成功的,不是時間不夠
• 你現在的能量流向哪裡?──繪製能量地圖
第3章 抓出那些偷走能量的小偷
• 讓你精疲力竭的瑣碎決定
• 多工處理,其實是在多工分心
• 沒有說「不」的勇氣,人生就會變成別人的
• 「沉默的待辦清單」就在角落
• 能量吸血鬼:遠離三種人!
• 與壞習慣健康分手
• 小心那個聲音
第4章 讓高效成為日常,心流穩定運轉
• 巴菲特心中最好的投資
• 大腦斷捨離:為自己騰出餘裕空間
• 找到「核心多米諾」:先把能量投注在重要的事
• 提前設定「自發性截止日」,搶先完成任務
• 尋找屬於你的專注區
• 停下腳步,才能看得更清楚──回顧的力量
• 刻意選擇你的好心情
• 在耗盡前,預先進入「省電模式」
• 最能緩解大腦疲勞的方式
第5章 立即可用的能量管理技巧
• 讓早上充滿能量的日常活動
• 專屬於你的能量手冊:自我使用說明書
• 別依賴意志力,改變環境
• 鍛鍊「能量肌肉」的方法
• 克服倦怠感的提問清單
• 重構效應:「將苦難變成遊戲」
• 當怒火湧上時,把它寫在紙上
• 真正的能量,來自於善待自己
• 成功人士的一天,從晚上開始
第6章 能量越分享,力量越強大:終極能量法則
• 給這個世界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你自己」
• 將能量傾注於你的獨有能力
• 我的「人生能量詞」是什麼?
• 想要變得幸福,就送出一份小小的善意
• 欣然請求幫助,借用他人的「一萬小時」
• 為了能夠付出,必須持續成長
結語 啟動你的能量計畫,徹底告別疲憊身心
序/導讀
【前言】把時間切碎,只會讓自己也磨光
在別人享受大學生活的年紀,我卻瘋狂沉迷於時間管理。
我在毫無中文基礎的情況下,挑戰延世大學中文系,還拿到了全額獎學金。這一切,全靠「徹底的時間管理」。我把一天切成30分鐘一格,排得密不透風。清晨去上中文補習班,中午吃飯時照樣讀書,週末則投入各種相關課外活動,幾乎沒讓自己休息。看著密密麻麻的行事曆,會覺得「今天又過得很充實!」內心十分滿足。
也因為從大學時期累積下來的時間管理技巧,我從25歲起就以「時間管理講師」的身分,走進企業與大學授課。在講師評比中,我曾擊敗眾多資深專家,拿下第一名;至今累積超過百場演講與一對一教練,將時間管理的技巧傳授給數千人。
今天也這麼努力了,為什麼生活卻沒有變好?
很多人都認為,「時間管理」是成功的關鍵。連比爾.蓋茲(Bill Gates)都曾強調:「時間是無法用金錢換來的唯一資產。」
於是我們買了行事曆、安裝了時間管理 App,嘗試各種技巧。但即使這麼努力地把時間切割使用,人生卻依然沒有太大改變,為什麼?
我曾經狂熱地塞滿行事曆、管理時間長達10年,如今我得承認──完美的時間管理,其實正一點一滴蠶食我的人生。我無視身體發出的警訊,一路衝刺。甚至有一次因為莫名的疼痛,必須躺在床上整整兩週。那時,我去了一間韓醫診所,院長對我說的話至今仍在耳邊迴響:
「妳知道手機用久了會變得熱烘烘的吧?妳的狀況就像那樣。那不是因為身體還有能量,而是因為電池快沒電了才變燙。妳現在身上根本一點能量都沒有。到底是怎麼撐過來的啊?」
即便如此,我還是相信,只要把時間管理好就行了。直到生下第一個孩子,我才徹底明白不能再這樣過日子。我的生活必須配合孩子的節奏,預料之外的事情每天都會發生好幾次。日復一日,計畫總是被打亂,挫折感也越堆越重。我越想完全掌控自己的時間,現實卻離我越來越遠。
直到那一刻我才領悟:我們擁有的資源,其實不是「平面」,而是「立體」的。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我們從學生時代開始,就習慣把圓形時間盤排得密密麻麻;在時間管理的世界,個人績效的差別通常來自──誰能把時間切割得更細、更有效率。
然而,我們真正的資源其實是「立體」的。每個人資源的「體積」之所以不同,是因為還存在一個叫做「能量層級」的第三維度。能量層級就像在平面上加上高低起伏,讓人生變得有動能、有節奏。
能量層級低的人,一早勉強起床、靠咖啡撐過一天,下班後精疲力盡,只能點外送、窩在沙發上看 Netflix;反之,能量層級高的人從充滿活力的早晨開始,專注投入工作,也能好好陪伴家人,生活滿意度節節攀升。
真正能帶來「持續成果」的關鍵,不在於把時間切得多細,而在於是否擁有最佳化的能量。當能量充沛時,即使時間短,也能爆發出驚人的專注力與創造力;但若能量枯竭,即使投入再多時間,也難以產出好的結果。
如今,我是一位育有兩個孩子(分別四歲與一歲)的職業媽媽。時間比以前更不夠用,卻靠著能量管理策略,反而比過去成就更多。我學會觀察自己的能量節奏,戒掉消耗能量的壞習慣,並掌握了持續充電的方法。結果是,我比起過去那個執著於「時間切割」的自己,過得更加充實、也更有餘裕。
這本書,將成為你「提升能量」的實踐指南。從跳脫錯誤的時間管理陷阱(第一章)開始,帶你發現自己的能量模式(第二章),進而剷除那些蠶食能量的壞習慣(第三章)。接著,你將學會能量管理的實用技術(第四章),建立可持續長久的能量管理系統(第五章);最終,透過「分享越多、能量越強」的能量法則(第六章),打造出屬於你的最佳人生狀態。
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把時間切割的技巧,而是提升能量的策略。我希望這本書,能讓你的每一天,迎來一個全新的立體世界。── 韓善英
在別人享受大學生活的年紀,我卻瘋狂沉迷於時間管理。
我在毫無中文基礎的情況下,挑戰延世大學中文系,還拿到了全額獎學金。這一切,全靠「徹底的時間管理」。我把一天切成30分鐘一格,排得密不透風。清晨去上中文補習班,中午吃飯時照樣讀書,週末則投入各種相關課外活動,幾乎沒讓自己休息。看著密密麻麻的行事曆,會覺得「今天又過得很充實!」內心十分滿足。
也因為從大學時期累積下來的時間管理技巧,我從25歲起就以「時間管理講師」的身分,走進企業與大學授課。在講師評比中,我曾擊敗眾多資深專家,拿下第一名;至今累積超過百場演講與一對一教練,將時間管理的技巧傳授給數千人。
今天也這麼努力了,為什麼生活卻沒有變好?
很多人都認為,「時間管理」是成功的關鍵。連比爾.蓋茲(Bill Gates)都曾強調:「時間是無法用金錢換來的唯一資產。」
於是我們買了行事曆、安裝了時間管理 App,嘗試各種技巧。但即使這麼努力地把時間切割使用,人生卻依然沒有太大改變,為什麼?
我曾經狂熱地塞滿行事曆、管理時間長達10年,如今我得承認──完美的時間管理,其實正一點一滴蠶食我的人生。我無視身體發出的警訊,一路衝刺。甚至有一次因為莫名的疼痛,必須躺在床上整整兩週。那時,我去了一間韓醫診所,院長對我說的話至今仍在耳邊迴響:
「妳知道手機用久了會變得熱烘烘的吧?妳的狀況就像那樣。那不是因為身體還有能量,而是因為電池快沒電了才變燙。妳現在身上根本一點能量都沒有。到底是怎麼撐過來的啊?」
即便如此,我還是相信,只要把時間管理好就行了。直到生下第一個孩子,我才徹底明白不能再這樣過日子。我的生活必須配合孩子的節奏,預料之外的事情每天都會發生好幾次。日復一日,計畫總是被打亂,挫折感也越堆越重。我越想完全掌控自己的時間,現實卻離我越來越遠。
直到那一刻我才領悟:我們擁有的資源,其實不是「平面」,而是「立體」的。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我們從學生時代開始,就習慣把圓形時間盤排得密密麻麻;在時間管理的世界,個人績效的差別通常來自──誰能把時間切割得更細、更有效率。
然而,我們真正的資源其實是「立體」的。每個人資源的「體積」之所以不同,是因為還存在一個叫做「能量層級」的第三維度。能量層級就像在平面上加上高低起伏,讓人生變得有動能、有節奏。
能量層級低的人,一早勉強起床、靠咖啡撐過一天,下班後精疲力盡,只能點外送、窩在沙發上看 Netflix;反之,能量層級高的人從充滿活力的早晨開始,專注投入工作,也能好好陪伴家人,生活滿意度節節攀升。
真正能帶來「持續成果」的關鍵,不在於把時間切得多細,而在於是否擁有最佳化的能量。當能量充沛時,即使時間短,也能爆發出驚人的專注力與創造力;但若能量枯竭,即使投入再多時間,也難以產出好的結果。
如今,我是一位育有兩個孩子(分別四歲與一歲)的職業媽媽。時間比以前更不夠用,卻靠著能量管理策略,反而比過去成就更多。我學會觀察自己的能量節奏,戒掉消耗能量的壞習慣,並掌握了持續充電的方法。結果是,我比起過去那個執著於「時間切割」的自己,過得更加充實、也更有餘裕。
這本書,將成為你「提升能量」的實踐指南。從跳脫錯誤的時間管理陷阱(第一章)開始,帶你發現自己的能量模式(第二章),進而剷除那些蠶食能量的壞習慣(第三章)。接著,你將學會能量管理的實用技術(第四章),建立可持續長久的能量管理系統(第五章);最終,透過「分享越多、能量越強」的能量法則(第六章),打造出屬於你的最佳人生狀態。
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把時間切割的技巧,而是提升能量的策略。我希望這本書,能讓你的每一天,迎來一個全新的立體世界。── 韓善英
試閱
〈能量吸血鬼:遠離這三種人!〉
如果你本身的情緒能量正處於滿格狀態,即使遇到負面的人也能無動於衷,那當然沒問題。但我們必須小心幾種「典型的能量吸血鬼」。
第一種:受害者心態。這類人總把自己當成「受害者」,將一切問題的責任推給他人或外在環境,滿口都是「別人害的」「環境不好」。像是:
「我明明做得很好,是那個笨隊友搞砸了才讓合約沒簽成。」
「你早說清楚就好了,會變成這樣都是你的錯。」
「我店開不下去都是因為隔壁那間店,要不是它搶生意……」
這樣的人不但無法成長,還會拉著你一起原地打轉,讓你難以前進。
第二種:只關注「缺失」。這類人永遠盯著自己沒有什麼,放大所有匱乏與不足,完全無視當下所擁有的資源與優勢。像是:
「我朋友都有名牌包,我背的這個用了好幾年,每個月都快吃土了。」
「我應該做不好啦,我沒經驗也沒能力。」
這種人也會貶低他人的成功,像是:
「你那是運氣好啦,說真的你實力也沒多厲害吧?」
第三種:急躁的人。他們總想「立刻」看到成果,反而容易因為判斷失誤而做出錯誤決定。許多人生中最關鍵的錯誤,正是來自這種焦躁不安。像是:
「有個年輕人靠這個一個月賺一億,三個月就能上手,你也快去做!」
「都這把年紀了,該生小孩了吧?有對象就別再挑了,直接結婚吧。」
「靠這種報酬率怎麼變有錢人?這種機會一生只有一次,錯過就沒了!」
讀到這裡,你腦中也許已經浮現幾個人選。但所謂「遠離能量吸血鬼」,並不代表你要把身邊的人都推開,而是要明確意識到他們所散發出的負面能量,並學會斷開這種干擾。
比如,某位總愛抱怨的同事在上班時又在碎念公司制度,這時你可以這樣結束話題:「真的辛苦你了。不過我等等有會議,得先離開一下。」
最後,也請你誠實面對自己:我會不會也是別人的能量吸血鬼?
檢視自己是否也曾散發出負能量,並在此刻做個決定──從現在開始,斷開自己與周圍那些負能量的連結。
〈大腦斷捨離:為自己騰出餘裕空間〉
當瑣事干擾專注時,啟動「迷你大腦斷捨離」
工作中除了核心任務,還會冒出各種零碎雜務,甚至私事也可能突然竄入腦中,打斷專注。每逢念頭一跑就立即跟著做,結果只會越做越分心。
這時,進行一次「迷你大腦斷捨離」,把剛浮現的待辦快速記下,便能維持當下工作的沉浸狀態。
我在公司桌面和家中廚房中島,都常備筆記本與筆;若在路上或不便書寫,就用通訊軟體「傳訊息給自己」。如此一來,便能脫離那些干擾思緒的雜念與突然冒出的代辦事項洪流,重新專注於手上的工作。
真正切換成「下班模式」
「下週簡報要怎麼準備?」
「糟了,還沒回客戶的郵件。」
你大概也有過下班後仍反覆想著工作的經驗。若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即使身體在休息,大腦仍持續運轉,疲勞就難以恢復;陪伴家人或獨處時也無法專注,更談不上真正放鬆。
【解決辦法】
在下班前預留約20分鐘,先檢視今天尚未結束的事項,再寫下明天要做的工作,同樣分成三類,然後──直到隔天上班前完全不去想它們。
1.五分鐘內能完成的小事→ 立刻處理並劃掉
‧例如:把○○資料交給人資、預訂明天的部門聚餐地點、調整會議時間──下班前一次解決。
2.不一定非我不可的事→ 委託他人或直接取消。
3.緊急且重要的事→ 安排專注時段。
‧例如:撰寫明年度事業計畫:這是最優先任務,9點到12點只做這件事。
透過這樣的大腦斷捨離,把工作思緒從腦中「清空」。充分充電後,隔天只要打開事先列好的清單,便能心平氣和地投入工作。
〈在耗盡前,學會進入「省電模式」〉
為了講求效率而不給自己換氣的空隙,其實是通往「最低效率」的最快捷徑。定期安排休息與恢復,不只是停止工作,而是一種維持最佳生產力的策略性工具。
當我專注於某件事時,甚至會忘了呼吸,不自覺地憋氣。為了改掉這個習慣,我開始有意識地深呼吸。當我察覺自己正屏住呼吸工作時,就會進行「537呼吸冥想」,把它當作短暫的休息儀式。
這裡所謂的「冥想」其實並不複雜,只是暫停手邊事務,專注於呼吸。方法很簡單:吸氣5秒、屏息3秒,再用7秒慢慢吐氣,如此重複約10次。想像吸氣時將能量與正面氣場吸入體內,吐氣時則把壞能量與壓力排出,效果會更好。每天只要在起床後、下午注意力渙散時、臨睡前這三個時段刻意練習,你就會發現思緒清晰了許多。
有時孩子哭鬧得上氣不接下氣,我會對他說:「我們一起數到十,做呼吸。」呼吸次數增加,哭聲就慢慢停歇,激動的情緒也自然平復。現在,當他察覺我看起來生氣時,反而是他先提醒我:「媽媽,我們呼吸數到十好嗎?」
你是否擁有屬於自己的「休息儀式」?透過簡單伸展讓能量流動,抬頭遠望山巒或天空放鬆過度緊繃的眼睛,也都是好辦法。飯後小睡片刻,或是下班後泡個半身浴,也是極有效的恢復方式。休息儀式就是你為自己量身打造的充電方式,不必複雜。重點在於把它變成習慣,讓身心自動進入「充電模式」的訓練。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裡,省電模式不再是選擇,而是必需。當社會把「更多、更快」當成美德時,這種步調卻並不持久。與其等到電量耗盡後勉強修補,不如養成管理能量、提前充電的習慣,這才是更聰明的做法。
〈專屬於你的能量手冊:自我使用說明書〉
就算只是買一個小型家電,包裝裡也一定附有說明書,告訴你如何正確使用才能發揮它的性能。很多人會嫌麻煩不仔細看,但如果在使用前認真讀一遍,就能將它的效能發揮到200%。反之,如果不按照原本的使用方法,而是隨意操作,即使是全新的產品也很快會損壞。
既然連這麼小的物品都有使用說明書,那你有屬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嗎?你是否清楚,該如何運用自己,才能以「最佳狀態的我」來生活?又是否真正按照這個方法去實踐?
如果你的回答帶著疑惑,不妨立刻先回答以下問題:
‧你一天中在哪個時段效率最高?
‧你在哪種環境或空間中最能專心?
你是否了解自己的優勢,並在工作中加以運用?
你在什麼時候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面對極度壓力時,你是否有專屬的放鬆方法?
當人生遇到問題或困境時,你會去找誰作為你的導師或諮詢對象?
有「自我使用說明書」的人,不僅在工作上能取得更好的成果,在私人生活中也能活得更幸福、更充實。當然,每個人都不同,所以不存在唯一的「正確答案」,但一定有適合自己的「解答」。
使現在你還不能準確回答上述問題也沒關係。從現在開始,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自己、記錄自己,逐步打造屬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吧!
為了更容易理解,我先以自己的使用說明書作為例子。
例一:「你一天中在哪個時段效率最高?」
是弄清楚這一點,就能讓你的能量效益提升好幾倍。
如果你還不清楚自己的最佳能量時段,不妨花一週時間,將每天不同時段的能量狀態記錄下來。
以我自己的觀察為例,我在上午的工作效率,比下午高出3倍以上。同樣的工作,下午可能要花3個小時以上才能完成,但放在上午,不到一小時就能結束。以前我曾試過在晚上哄孩子睡覺後寫作,但思路完全卡住,進展緩慢;反之,如果利用清晨或上午這段能量顛峰的時間,進度會更快、更輕鬆。很多時候,那些在加班到深夜都想不出來的點子,卻會在早晨通勤上班途中突然閃現。
因此,我總是在午餐前完成一天中最複雜、最困難的工作。無論是撰寫企劃案還是寫作,都一定安排在上午完成。我寧可早到公司開工,也不選擇晚上加班。
下午的時間,則安排開會、對外會議,或是需要與其他團隊合作的任務。到了大約3、4點,是我專注力最低的時段,這時我會帶著幾個議題,和總監一起邊散步邊進行點子會議或決策討論──邊走邊開會能大幅提升生產力。
晚上,我會處理一些不需要動太多腦的簡單工作。同時,為了不讓自己在能量顛峰的時段被緊急事務占據,我會先替明天做好準備,例如幫孩子整理幼兒園書包、先挑好隔天要穿的衣服、清理好清晨閱讀用的書桌──把這段時間當作「幫未來的自己鋪路」。
如果你本身的情緒能量正處於滿格狀態,即使遇到負面的人也能無動於衷,那當然沒問題。但我們必須小心幾種「典型的能量吸血鬼」。
第一種:受害者心態。這類人總把自己當成「受害者」,將一切問題的責任推給他人或外在環境,滿口都是「別人害的」「環境不好」。像是:
「我明明做得很好,是那個笨隊友搞砸了才讓合約沒簽成。」
「你早說清楚就好了,會變成這樣都是你的錯。」
「我店開不下去都是因為隔壁那間店,要不是它搶生意……」
這樣的人不但無法成長,還會拉著你一起原地打轉,讓你難以前進。
第二種:只關注「缺失」。這類人永遠盯著自己沒有什麼,放大所有匱乏與不足,完全無視當下所擁有的資源與優勢。像是:
「我朋友都有名牌包,我背的這個用了好幾年,每個月都快吃土了。」
「我應該做不好啦,我沒經驗也沒能力。」
這種人也會貶低他人的成功,像是:
「你那是運氣好啦,說真的你實力也沒多厲害吧?」
第三種:急躁的人。他們總想「立刻」看到成果,反而容易因為判斷失誤而做出錯誤決定。許多人生中最關鍵的錯誤,正是來自這種焦躁不安。像是:
「有個年輕人靠這個一個月賺一億,三個月就能上手,你也快去做!」
「都這把年紀了,該生小孩了吧?有對象就別再挑了,直接結婚吧。」
「靠這種報酬率怎麼變有錢人?這種機會一生只有一次,錯過就沒了!」
讀到這裡,你腦中也許已經浮現幾個人選。但所謂「遠離能量吸血鬼」,並不代表你要把身邊的人都推開,而是要明確意識到他們所散發出的負面能量,並學會斷開這種干擾。
比如,某位總愛抱怨的同事在上班時又在碎念公司制度,這時你可以這樣結束話題:「真的辛苦你了。不過我等等有會議,得先離開一下。」
最後,也請你誠實面對自己:我會不會也是別人的能量吸血鬼?
檢視自己是否也曾散發出負能量,並在此刻做個決定──從現在開始,斷開自己與周圍那些負能量的連結。
〈大腦斷捨離:為自己騰出餘裕空間〉
當瑣事干擾專注時,啟動「迷你大腦斷捨離」
工作中除了核心任務,還會冒出各種零碎雜務,甚至私事也可能突然竄入腦中,打斷專注。每逢念頭一跑就立即跟著做,結果只會越做越分心。
這時,進行一次「迷你大腦斷捨離」,把剛浮現的待辦快速記下,便能維持當下工作的沉浸狀態。
我在公司桌面和家中廚房中島,都常備筆記本與筆;若在路上或不便書寫,就用通訊軟體「傳訊息給自己」。如此一來,便能脫離那些干擾思緒的雜念與突然冒出的代辦事項洪流,重新專注於手上的工作。
真正切換成「下班模式」
「下週簡報要怎麼準備?」
「糟了,還沒回客戶的郵件。」
你大概也有過下班後仍反覆想著工作的經驗。若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即使身體在休息,大腦仍持續運轉,疲勞就難以恢復;陪伴家人或獨處時也無法專注,更談不上真正放鬆。
【解決辦法】
在下班前預留約20分鐘,先檢視今天尚未結束的事項,再寫下明天要做的工作,同樣分成三類,然後──直到隔天上班前完全不去想它們。
1.五分鐘內能完成的小事→ 立刻處理並劃掉
‧例如:把○○資料交給人資、預訂明天的部門聚餐地點、調整會議時間──下班前一次解決。
2.不一定非我不可的事→ 委託他人或直接取消。
3.緊急且重要的事→ 安排專注時段。
‧例如:撰寫明年度事業計畫:這是最優先任務,9點到12點只做這件事。
透過這樣的大腦斷捨離,把工作思緒從腦中「清空」。充分充電後,隔天只要打開事先列好的清單,便能心平氣和地投入工作。
〈在耗盡前,學會進入「省電模式」〉
為了講求效率而不給自己換氣的空隙,其實是通往「最低效率」的最快捷徑。定期安排休息與恢復,不只是停止工作,而是一種維持最佳生產力的策略性工具。
當我專注於某件事時,甚至會忘了呼吸,不自覺地憋氣。為了改掉這個習慣,我開始有意識地深呼吸。當我察覺自己正屏住呼吸工作時,就會進行「537呼吸冥想」,把它當作短暫的休息儀式。
這裡所謂的「冥想」其實並不複雜,只是暫停手邊事務,專注於呼吸。方法很簡單:吸氣5秒、屏息3秒,再用7秒慢慢吐氣,如此重複約10次。想像吸氣時將能量與正面氣場吸入體內,吐氣時則把壞能量與壓力排出,效果會更好。每天只要在起床後、下午注意力渙散時、臨睡前這三個時段刻意練習,你就會發現思緒清晰了許多。
有時孩子哭鬧得上氣不接下氣,我會對他說:「我們一起數到十,做呼吸。」呼吸次數增加,哭聲就慢慢停歇,激動的情緒也自然平復。現在,當他察覺我看起來生氣時,反而是他先提醒我:「媽媽,我們呼吸數到十好嗎?」
你是否擁有屬於自己的「休息儀式」?透過簡單伸展讓能量流動,抬頭遠望山巒或天空放鬆過度緊繃的眼睛,也都是好辦法。飯後小睡片刻,或是下班後泡個半身浴,也是極有效的恢復方式。休息儀式就是你為自己量身打造的充電方式,不必複雜。重點在於把它變成習慣,讓身心自動進入「充電模式」的訓練。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裡,省電模式不再是選擇,而是必需。當社會把「更多、更快」當成美德時,這種步調卻並不持久。與其等到電量耗盡後勉強修補,不如養成管理能量、提前充電的習慣,這才是更聰明的做法。
〈專屬於你的能量手冊:自我使用說明書〉
就算只是買一個小型家電,包裝裡也一定附有說明書,告訴你如何正確使用才能發揮它的性能。很多人會嫌麻煩不仔細看,但如果在使用前認真讀一遍,就能將它的效能發揮到200%。反之,如果不按照原本的使用方法,而是隨意操作,即使是全新的產品也很快會損壞。
既然連這麼小的物品都有使用說明書,那你有屬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嗎?你是否清楚,該如何運用自己,才能以「最佳狀態的我」來生活?又是否真正按照這個方法去實踐?
如果你的回答帶著疑惑,不妨立刻先回答以下問題:
‧你一天中在哪個時段效率最高?
‧你在哪種環境或空間中最能專心?
你是否了解自己的優勢,並在工作中加以運用?
你在什麼時候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面對極度壓力時,你是否有專屬的放鬆方法?
當人生遇到問題或困境時,你會去找誰作為你的導師或諮詢對象?
有「自我使用說明書」的人,不僅在工作上能取得更好的成果,在私人生活中也能活得更幸福、更充實。當然,每個人都不同,所以不存在唯一的「正確答案」,但一定有適合自己的「解答」。
使現在你還不能準確回答上述問題也沒關係。從現在開始,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自己、記錄自己,逐步打造屬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吧!
為了更容易理解,我先以自己的使用說明書作為例子。
例一:「你一天中在哪個時段效率最高?」
是弄清楚這一點,就能讓你的能量效益提升好幾倍。
如果你還不清楚自己的最佳能量時段,不妨花一週時間,將每天不同時段的能量狀態記錄下來。
以我自己的觀察為例,我在上午的工作效率,比下午高出3倍以上。同樣的工作,下午可能要花3個小時以上才能完成,但放在上午,不到一小時就能結束。以前我曾試過在晚上哄孩子睡覺後寫作,但思路完全卡住,進展緩慢;反之,如果利用清晨或上午這段能量顛峰的時間,進度會更快、更輕鬆。很多時候,那些在加班到深夜都想不出來的點子,卻會在早晨通勤上班途中突然閃現。
因此,我總是在午餐前完成一天中最複雜、最困難的工作。無論是撰寫企劃案還是寫作,都一定安排在上午完成。我寧可早到公司開工,也不選擇晚上加班。
下午的時間,則安排開會、對外會議,或是需要與其他團隊合作的任務。到了大約3、4點,是我專注力最低的時段,這時我會帶著幾個議題,和總監一起邊散步邊進行點子會議或決策討論──邊走邊開會能大幅提升生產力。
晚上,我會處理一些不需要動太多腦的簡單工作。同時,為了不讓自己在能量顛峰的時段被緊急事務占據,我會先替明天做好準備,例如幫孩子整理幼兒園書包、先挑好隔天要穿的衣服、清理好清晨閱讀用的書桌──把這段時間當作「幫未來的自己鋪路」。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