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手帳展

自在感的練習:你可以不要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

  • 79 332
    42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自我成長心靈練習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岸見一郎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陳心慧
  • 出版社: 天下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0/3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內容簡介

★你無須特別,也能活出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令人窒息的競爭與壓力下
為「過度努力」鬆綁
學習「鬆手」與「解放自我」


你是否在人生的賽道上習慣衝刺、卻不時懷疑自己其實沒那麼出眾?
你是否總是表現傑出,但只要遇上高手環伺、就感到焦慮?
這本書,寫給那些將「與眾不同」視為人生目標,
卻忘了問自己「為什麼」的人。

日本暢銷書作家岸見一郎從心理學專業與人生經驗出發,為你層層拆解「非得成為特別的人不可」這種執念:

我們為什麼這麼怕平凡?
為什麼「輸」就等於「沒價值」?
為什麼總要他人的肯定才能證明自己?

在這本書中,作者將一步步帶領你我鬆綁這些繩索——看見比較與競爭的幻象,
理解自卑與優越感的雙面性,學會不再讓他人的評價決定自我價值。
透過阿德勒心理學,你將展開一種全新的生活姿態:
不必刻意追求「與眾不同」,也不必迎合大眾的標準;
不需要完美,也不用證明什麼。接納自己的平凡,反而能讓人活得更真實、更自由,也能在工作、人際與人生的各種關係裡,找回穩定與力量。

作者

岸見一郎
1956年生於日本。哲學家。京都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結業(專攻西洋哲學史)。曾任奈良女子大學文學部兼任講師等職。專研希臘哲學的同時,也投入阿德勒心理學的研究。
著有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與古賀史健合著,鑽石社),以及《阿德勒心理學入門》(KKベストセラーズ)、《幸福的哲學》(講談社)、《岸見一郎的人際自在學》(PHP研究所)、《不嫉妒的人生》(祥傳社)等作品。

譯者

陳心慧
青山學院大學國際傳播學系碩士。現任專業中日筆譯、口譯人員。譯有《圖解世界5大宗教全史》、《論語與算盤》、《中國文明的歷史》、《未來力:打造不被AI取代的19種關鍵技能》等。

目錄

前言 獻給覺得自己很特別的人

第一章 為什麼會覺得自己必須成為一個特別的人
與他人比較是一種「誤解」
放棄追求特別的那一天
在與兄弟姊妹的競爭中長大
父母的態度會讓孩子想要追求特別
父母價值觀的影響
對之後人生的影響

第二章 追求特別之人的脆弱優越感
過度緊繃的人
為了符合他人的期待而努力的人
想要變得特別的人所懷抱的自卑感
受挫的特別之人
希望別人認為自己很特別但卻什麼也不做的人

第三章 平凡的意義
不需要特別
平凡不代表跟大家一樣
不可以跟大家一樣
必須有人提出異議
不需要為了跟他人不一樣而追求特別
你是否也有必須特別的迷思?

第四章 克服自卑
表面上的因果律
學歷與能力之間不存在因果關係
學歷不過是一種屬性
任何人都能有任何成就
自卑會成為挑戰課題時的絆腳石
自己創造的不安成了絆腳石
與過去的自己比較會成為絆腳石
不需要自卑
活著不等於進化

第五章 帶著自信投入工作
無論任何時候,踩下煞車的人都是「自己」
競爭並非理所當然的事
不與他人比較
不與他人競爭
即使輸了也不會失去價值
不要害怕失敗
不要害怕看到結果
不要被成功或失敗所困
不要說「可是」
不要活在可能性當中
只要專注於解決課題
不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可
不需要特別,也不需要被人認可
評價無法決定價值
必須在意他人評價的時候
不再受限於他人的期待
尋求他人協助
做「好的」工作
做只有自己才能做到的工作
內心的驅動

第六章 從真實的自己開始
從現實中的自己開始
學習不知道的事
從可以做到的事情開始
不要在乎別人怎麼看你
擁有承認無知的勇氣
不需要讓自己看起來比實際強大
放下對自己的注意力
即使被認為「做不到」也不要在意
以現在的實力為起點
享受學習的過程
慢慢學習
開始學習新事物
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第七章 活出自己的人生
在人際關係中保持平凡
人際關係上的挫折
不要抗拒建立人際關係
活出真實的自己
不要想著迎合他人期待
不需要為了受到認可而試圖變得特別
不要害怕跟大家不一樣
自信做自己
接納自己的個性
他人無法取代的個性
不要只關心自己
關心他人,共同合作
只有自己獲勝也沒有意義
透過付出得到歸屬感
不是施與受
發揮才能為他人做出貢獻
活著就是貢獻
人生中重要的事
幸福生活
有自信的人不焦慮
做個平凡人

參考文獻

試閱

評價無法決定價值
有些人認為,自己的工作價值和工作能力都必須受到他人的認可,他們之所以會這麼想,背後有其原因。
當一個人相信自己有能力時,就會產生面對工作的勇氣。然而,如前所述,有些人會因為害怕看到結果,因此避免積極投入工作。不積極投入工作的人會對自己說:
「我只要再努力一點就會有好的結果」,即使這樣的想法可以安慰自己,但也無法獲得好的評價。
另一方面,有些人會努力做出結果。這樣的人在投入工作的時候,需要確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人。雖然有時不見得一開始就能得到理想的結果,但也沒有必要依賴他人的認可來確信自己的能力。然而,對自己的能力沒有把握的人,往往會透過得到他人的認可來感覺自己是有能力的人。
事實上,完全沒有必要刻意讓他人覺得自己很有能力。阿德勒曾說:「當感覺自己必須證明什麼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出現過度的行為。」(《阿德勒心理學講義2:兒童的人格教育》)
這其實是本末倒置。只要拿出好的結果就會受到認可,沒有任何成績卻想要獲得認可,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他人有時未必能夠正確評價工作的價值。不僅是自己的工作和作品,有些人還會在意別人如何評價自己這個人。然而,即使有人說:「你真是個討厭的人」,那也不過是那個人的評價,自己的價值不會因此而降低。
相反地,聽到有人稱讚:「你真是個很棒的人」,或許會覺得心花怒放,但這也僅是這個人對自己的評價,也不會因為他的評價,就提升了自己的價值。
只要有價值就會受到評價,但價值並非由評價決定。如前所述,作品的價值不一定會獲得正確的評價。如果多數人做出同樣的評價,會讓評價看起來好像很正確,但即使幾乎沒有人給予正面的評價,也不代表作品就沒有價值。
工作或許不像藝術作品這般,評價有可能因人而異,產生極大分歧。然而,即使評價是顯示工作價值的指標之一,但也不是全部。如果評價僅將焦點放在可以量化的部分,那麼評價就有可能不完全正確。尤其是領先時代、具有獨創性的工作,現在的社會有可能無法做出正確的評價。
當然,沒有受到任何人的認可,也不代表自己的工作就具有價值,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想著如何才能讓所有人認可,那麼就會變得為了得到認可而迎合。如果以這樣的態度面對工作,那麼就會像從不提出任何反對意見的「好好先生(Yes Man)」,終究會失去人們的信任。
擅長考試的人會推測出題者的意圖,並寫下出題者希望看到的答案。如果工作上也這麼做,或許會得到好的評價,但永遠無法做出具有獨創性的工作。
有時即使沒有受到正確的評價,但我們必須知道工作的評價與工作的價值未必一致。因此,擁有不受他人評價影響的勇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不再受限於他人的期待
即使是從小成績優異的人,只要在考試中經歷重大失敗,或是遇到看起來比自己更優秀的人,自信就有可能因此動搖。
阿德勒曾說:「青春期的時候,經常可見已經建立的傾向出現明顯逆轉。被寄予厚望的孩子在讀書或工作上開始失利。另一方面,過去被認為沒有才能的孩子卻迎頭趕上,展現意想不到的能力。這樣的現象與過去的傾向其實並不矛盾。過去被認為前途一片光明的孩子想必非常擔心自己會辜負期待。」(《自卑與超越:生命對你意味著什麼》)
有些人從小成績優異。但如果說他們每個人都充滿自信,完全沒有想過可能「失敗」,那也不盡然。本書之前也已經提到,他們其實戰戰兢兢,擔心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逆轉」。
優秀的孩子自己也很清楚,學業上隨時可能上演這樣的逆轉劇情。因此,即使他們表面上看起來充滿自信,但只要稍微感覺可能會輸,就會創造出不安的情緒,並且會為自己的努力踩下剎車。
他們的不安不僅來自於自己可能會在競爭中落敗,同時也擔心如果被弟弟妹妹超越,父母對自己的評價可能發生變化。或是過去被認為很優秀,但現在卻無法符合他人的期待,害怕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可能因此下降。他們會被這種「擔心辜負一直以來背負的期待」的焦慮壓垮。
世上沒有永遠不會失敗的孩子,但是認為不能辜負父母和身邊的人對自己「會讀書」的期待,這種想法會成為孩子極大的壓力。他們害怕自己如果無法符合期待就會被拋棄。
即使是小時候表現優異,符合大人期待的孩子,長大之後也不一定能夠同樣滿足他人的期待。因此我們要知道,我們不是為了符合他人的期待而工作。
不可辜負他人期待的想法會形成極大壓力,讓我們在工作上變得綁手綁腳。雖然沒有必要故意辜負他人的期待,但我們要做的只有努力工作或讀書,不需要思考是否符合他人期待。
正確來說,有些人只是用「無法符合他人期待」當作不投入工作的理由。再度引用之前提到阿德勒說過的話:
「在受到肯定與稱讚的期間會勇往直前。然而,等到必須靠自己努力時,勇氣卻會消失,畏縮不前。」(前揭書)
「等到必須靠自己努力時」指的是,沒有人加油鼓勵、給予稱讚的一天終究會來臨。
不需要別人督促,自己就可以決定要讀多少書,並付諸實行,這就是自立。然而,如果父母為了督促孩子學習而不斷地鼓勵稱讚,那麼孩子就會變成沒有稱讚就什麼都不做。父母當然會稱讚孩子,但這麼做反而會妨礙孩子的自立。
工作也是一樣的道理。工作上無論有沒有人注意,許多事情都要依靠自己的判斷完成。無論有沒有人看見、有沒有人稱讚、會不會獲得認可,這些都不重要,要做的只有努力。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417619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