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手帳展

首先,好好地聆聽:真正理解「溝通」的對話技巧

  • 79 332
    42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人性/人際說話/溝通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櫻井將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胡毓華
  • 出版社: 楓書坊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0/3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內容簡介

~先聽懂,才能說得對~
掌握「聆聽✕表達」的黃金比例,
達到真正有效的溝通!

【本書特色】
◎用「態度✕技巧✕狀態」3要素公式,全面解析聆聽的本質與關鍵!
◎教你從信念出發,破解「聆聽=忍耐或順從」的迷思,建立正向的核心觀念!
◎提供兼顧聆聽與表達的黃金比例,讓對話更有效率、更具影響力!

我們常誤以為聆聽就是安靜、不插嘴、忍耐或順從,
但真正的聆聽,其實是不帶評價與個人解釋,專注接收對方的想法與感受。

《首先,好好地聆聽:真正理解「溝通」的對話技巧》
由YeLL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董事——櫻井將撰寫。
結合多年企業經營、培訓與心理學實務經驗,
將「聆聽」拆解為態度、技巧與狀態3大面向,
並提出兼顧聆聽與表達的黃金比例,
幫助讀者在任何情境中,都能溝通順暢、有效達成目標!

\擺脫似懂非懂,讓對話真正走進彼此的心/
光會聽還不夠,你還需要知道何時該表達、該推進對話。
本書將教你在衝突、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下,
透過正確的聆聽與表達順序,重新建立信任、化解誤會,
讓溝通成為達成關係、推動行動的助力。

➤3要素公式:
態度(信念)✕技巧(語言+非語言)✕狀態=真正能發揮作用的聆聽能力!

➤聆聽與表達的黃金比例:
何時該聽、何時該說?用平衡法則讓對話既有溫度又能推進!

➤讓人願意開口的技巧:
營造安全感、提升對方的傾訴解析度,讓話題更清晰、更具行動力!

無論是主管、同事、家人還是朋友,
掌握「好好聆聽」的原則,
不僅能改善人際關係,
更能讓你在各種場合中,
成為讓人信賴、願意傾訴與合作的溝通高手!

作者

櫻井將
YeLL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董事。
畢業於橫濱國立大學經營系統科學系。大學畢業後進入Works Applications公司,任職於新客戶開發部門時榮獲社長獎。之後擔任人事總務部經理,離職後進入GC Story公司任職,負責銷售、新事業開發與長壽飲食相關子公司的營運。在兩家公司任職期間,兩家公司皆獲得GPTW的「最適合工作的公司」獎項。在GC Story任職的同時,創立幼兒教育相關的非營利組織,並取得保育士資格。在企業經營與幼兒教育現場的經驗中,深刻體會到「聆聽」的價值與可能性,遂於2014年起開始正式學習心理學、教練式領導與諮商等溝通技巧。2017年2月加入YeLL公司,同年10月就任代表董事,參與開發與推廣由外部專業人士提供的線上一對一面談服務「YeLL」,以及提升聆聽力的線上培訓課程「聆聽訓練」。在YeLL公司期間,每年提供超過30,000次的線上會談、與公司員工進行約300次的一對一交流,並舉辦超過50場與「聆聽」相關的講座與培訓,不斷實踐與深化「聆聽」的技巧。亦以慶應義塾大學系統設計管理研究所研究員的身份,進行「個人幸福與組織生產力的平衡」的研究。

譯者

胡毓華
畢業於輔仁大學日文系,現為自由譯者。每日與文字相伴,不停地切磋琢磨,努力充實自我。喜歡閱讀,在文字的世界裡漫遊,也喜歡旅行,享受人生的美好。

目錄

.推薦序 篠田真貴子
.前言

第1章 首先,好好地聆聽
.什麼是「首先,好好地聆聽」?
.什麼是「聆聽」?
.什麼是「好好地」?
.為何要強調「首先」?
.為何談聆聽的書也要談表達?
.如何提升「聆聽」、「表達」、「兼顧聆聽與表達」這三項技術

第2章 分析「好好地聆聽」
.「好好地聆聽」與「有效地聆聽」
——好好地聆聽的態度
——有效地聆聽的做法
.還要考量個人狀態
.總結

第3章 分析「表達」
.已經行不通的「愛之深,責之切」
.回饋矩陣圖
.象限1:明確地用語言表達
.象限2:靈活運用4種表達方式
.象限3:不要錯過對方「任何的貢獻」
.表達時最重要的2種聆聽態度

第4章 「聆聽」與「表達」的黃金比例
.「聆聽」與「表達」是完全相反的行為?
.兼顧聆聽與表達的準則
.「聆聽」與「表達」都要具備的「觀察力」

第5章 提升「聆聽」、「表達」、「兼顧聆聽與表達」這三項技術
.提升這三項技術的必備「3要素」及「4階段」
.提升這三項技術的4個階段
.提升這三項技術的重點
.聆聽技術
.表達技術
.兼顧聆聽與表達的技術
.這三項技術的共同必備要素
.學習新技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6章 提升技術後的未來
.建立在自我理解與組織理解的自主時代
.就由你開始創造「聆聽的連鎖效應」

.結語

試閱

在某一場研討會上,有位與會者提出了一個問題:
「面對意見跟自己不同的下屬時,我認為必須要壓抑自己的感受才有辦法聽他們說話。請問您認為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自己好好忍耐呢?」
為了聆聽下屬說話,竟願意壓抑自己的感受。這樣的態度真是令人敬佩。
只是,如果必須壓抑自己才能聆聽別人說話,那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聆聽。

也有人提過這樣的問題:
「有時聽完下屬說話,就會變成我必須實現他們的想法,讓我覺得倒不如別聽。請問就算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我還是應該聆聽他們說話嗎?」
有些主管都因為明白下屬的想法或意見不可行,而煩惱自己該不該讓他們訴說跟表達。如果我是他們的下屬,應該會覺得有這樣的上司真好。
不過,聆聽者本就不必負責實現對方說的事。聆聽他人並不代表要為對方實現他們的想法或意見。

還有一位與會者曾說:
「只要我跟丈夫談到育兒,最後都會變成在吵架。我不想吵,所以後來都靜靜地聽他說,但這樣就會變成什麼都聽從他。我不想吵,也不想什麼都聽從他,所以最近我乾脆都不跟他討論育兒話題。請問您能給我一些建議嗎?」
她一定很想進一步跟丈夫討論育兒話題,只是她不願意跟丈夫爭吵,也不願意完全聽從丈夫的想法。
其實,我們在聆聽他人訴說時,本來就可以選擇不認同對方說的話。聆聽他人,不代表就要順從對方的想法或意見。

這幾位與會者,都是因為想要好好地聆聽對方說話,才會提出這些問題。
當對方的意見或想法跟自己不同時,
用不著壓抑自己,只要好好地聆聽即可。
即使覺得不可行,還是可以好好地聆聽。
即使覺得不認同,還是可以好好地聆聽。
只要聆聽的方法對了,我們都能做到。

有人認為,聆聽就是不插嘴,安靜地聽對方說話。但是,僅僅如此並不能稱為真正的聆聽。而且,聆聽他人並不等於要壓抑自己,也不等於要實現或順從對方的想法及意見。那麼,究竟要怎麼做才能算是真正的「聆聽」呢?請看以下的兩個情境。

假如你是某個部門的主管,有個下屬之前在別的部門,沒有做出什麼成果,三個月前才剛調過來。部門的業務跟他之前的業務完全不同,只來三個月的他如果問你:「我覺得自己不太適合做這份工作,您會不會覺得我做得很差?」你會怎麼回答呢?

回答1:「才做三個月就說這種話,先努力看看啊!」鼓舞對方。
回答2:「大家一開始都是這樣,沒事的。我們一起努力吧!」安慰鼓勵。
回答3:「我當初也跟你一樣,一開始也覺得自己不適合。」表達共鳴。
回答4:「為什麼你覺得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呢?」反問對方。
回答5:「你覺得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所以覺得很不安,對吧?」

假設你有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女兒。上小學一個月後就碰上日本的黃金週長假,放完長假以後,她說:「我不想上學。我可不可以不要上學?」你會如何回答她呢?

回答1:「不可以不上學,妳要去上學。」直接命令。
回答2:「妳去學校就會開心了,再努力一下吧!」安慰鼓勵。
回答3:「放完長假後有這種感覺是很正常的,爸爸媽媽工作也很辛苦,但還是要上班喔。」表示共鳴。
回答4:「咦? 妳不想去學校? 為什麼?」反問女兒。
回答5:「這樣啊,妳不想去上學,對吧?」

在這兩個情境中,這本書定義的「聆聽」都是第5種回答。
不過,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要告訴各位只有第5種回答才是正確的。其實,我自己也認為光靠聆聽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根據不同的場合跟情況,這5種回答方式都有可能是適合的回答。
如果硬要說這本書與其他同樣談論「聆聽」或「聆聽技巧」的書籍有什麼不同之處,也許最大的不同就是這一點。

那麼,我到底想透過這本書表達什麼呢?
我想告訴大家「『聆聽』也可以是回應方式之一」。在這個時代,使用「原來你是這麼想的啊」、「原來是這樣啊」之類的「聆聽」表現,其實是相當實用的回應方式。
為了推動公司的事業發展、解決工作問題、活化組織、希望下屬能夠成長及過得更好⋯⋯許多人每天都在不停地與人溝通。那麼,你使用了適合的表達方式,去回應你想讓公司、你的團隊、你的下屬變得更好的那份心意了嗎?
「我知道聆聽很重要」、「我覺得要把聆聽當作表達方式的選項之一」、「我覺得自己都在聽,但我真的聽進去了嗎?我也不知道」。我希望有這些想法的你,一定要看一看這本書。

關於第1章,我會說明這本書取名為「首先,好好地聆聽」的用意。我會分別解釋為什麼要強調「先」?「好好地」又是什麼意思?「聆聽」指的是什麼樣的行為?另外,這本書也會談論「表達」。我會在這個章節說明這本關於聆聽的書為何還要特地談論表達,以及介紹聆聽與表達之間的黃金比例。讀完這個章節,各位應該就可以掌握這本書的整體架構。

關於第2章,我會進一步討論「聆聽」。
我將「聆聽技術」定義為:
聆聽技術=態度✕做法
「好好地聆聽」的關鍵不在於做法,而在於態度。只要調整好自己的態度,自然就能「真正地」聆聽別人說話。這個章節會說明這個態度最重要的核心,也就是聆聽所需的有效信念。這是這本書中最重要的部分。
接著,我會解釋及說明聆聽的做法(技巧)。
如果說擁有正確的態度是為了能夠「好好地」聆聽,那麼掌握適合的技巧就是為了能夠「順利地」聆聽。聆聽技巧又分為語言技巧與非語言技巧,能讓你在短時間內掌握有效率地聆聽的重點。
另外,個人狀態也是聆聽的關鍵。就像技術再厲害的運動員,如果狀態不好的話,也沒辦法在賽場上有好表現。聆聽也是如此,如果狀態不好的話,就算擁有再高超的技術,一樣沒辦法發揮出好的聆聽能力。

聆聽力=聆聽技術(態度✕技巧)✕狀態
透過這樣的分析說明,相信各位一定能對「聆聽」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3章要探討聆聽之後的「表達」。聆聽對方訴說後,下一步多半是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意見,以推動事物發展、協助對方成長等等。
在前面提到的兩個情境中,回答1、回答2以及回答3其實也都是「表達」。為了讓聆聽發揮更好的作用,我們其實也需要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意見。坊間已有許多探討表達個人意見或想法的書,這本書則會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提出全新的表達方式。
在這個時代,有不少主管都沒辦法嚴厲責備或強勢指導下屬,但就算說話再溫柔,下屬還是聽不懂。也有一些人雖然學了自信型溝通(assertion),卻覺得難以應用及實踐。有這些困擾的人讀完這個章節,必定會覺得豁然開朗。

第4章會探討聆聽與表達的黃金比例(如何兼顧兩者)。
「聆聽固然重要,但該說的還是必須說清楚,到底該如何拿捏這之間的分寸?」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煩惱,這個章節將會提出有助於解決這些煩惱的重點。要兼顧聆聽及表達的平衡,其實有幾個可依循的準則。只要掌握這幾個準則,我們每一天的溝通一定會輕鬆許多。

第5章是關於有助提升聆聽技術、表達技術,以及兼顧兩者技術的實用建議。
究竟該怎麼做才能提升這幾項技術呢? 我會將這個學習過程分為4個階段,然後具體說明每個階段應該採取的行動。
溝通並不是腦袋理解了就能立刻做得好,因此我會在這個章節裡,提出具體的行動方案,幫助各位一步一步培養出真正需要的能力。

第6章要來談一談掌握前述3項技術以後,未來將會有什麼樣的改變,以及分享我的個人感受。
在這個提倡人才資本、員工參與、職涯自主、多元與共融的時代,企業不再只靠上對下的命令式管理,更重視透過對話的有效管理。
他人的聆聽能讓你更了解自己,聆聽他人則會讓你更理解對方。如此,我們才會逐漸成為自律自主的個體。
一提到聆聽,很多人都是聯想主管要聽下屬說話,但其實下屬去理解主管的意思、管理階層去理解公司的目標,也是一種「聆聽」。我想告訴你們「聆聽」與「被聆聽」是如何改善公司與個人、主管與下屬之間的關係。

另外,我也相信「聆聽」在這個時代是最珍貴的給予。
你給予他人的聆聽,將會跨越時間與空間,讓未來產生連鎖效應。我希望能藉由描繪出這樣的未來,讓各位明白聆聽的價值與潛力。

我對「聆聽」的關注,其實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從小生長在一個幾乎沒有對話的家庭,必須從父母為數不多的話語以及言語之外的一切,努力揣摩他們的情緒與想法。這樣的童年,就是我的聆聽之路的起點。
如今,我創辦的公司YeLL每年都有3萬場以上的線上一對一面談,對談對象主要為企業管理階層。我也會舉辦有關聆聽的講座及課程,每年至少50場以上。
身為公司經營者,我也會與員工進行一對一面談,每年約300次左右。這些經驗讓我更深刻體會到「聆聽」與「被聆聽」的價值與可能性。

或許,這本書只是重新整理了前人累積下來的智慧,好讓這些智慧可以應用在現代社會罷了。不過,我相信如果是認真在思考如何提升溝通品質的讀者,一定能夠從這本書中獲得實用的啟發。

只要做得到「首先,好好地聆聽」,與他人溝通的品質就會有所不同。
當溝通的品質改變了,你與他人的關係、你與工作的關係、你與公司的關係,甚至你與整個社會的關係,也都會跟著產生變化
最後,也期望你能因此改變你與「自己」的關係。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73062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18
    • 商品規格
    • 18.8*12.8*0.0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