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活出最值得過的人生:認識自己x轉換視角x抉擇未來,帶你穿越生命迷霧的66則思考智慧

現在的你焦慮嗎?當人生要活的有效益又不失意義時這本書或許能有點幫助
強推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14個人喜歡
  • 79 332
    420

出版情報

活出最值得過的人生

2024/10/05 對多數人來說,「大學校長」或許是個很有距離感的職銜——尤其,當眼前的校長留了只大鬍子,學有專精的領域是哲學時,很難不產生「望之儼然」的第一印象。 不過,這位校長常常收到的回饋之一是:「我好愛看你的FB,你寫得很好!」聽得好高興。 但他總是回得謙虛:「隨便寫寫、隨便寫寫」;而心裡想的卻是:「我並不講究文筆,所以不是寫得好,而是活得好。」 他認為,活得好,隨便寫寫都好,因為,「文章是活出來的!」 他是本職為哲學教授,先前曾擔任華梵大學校長、成功大學副校長,也曾擔任過教育部「、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主持人與「通識教育中綱計畫」總主持人的林從一。在開學之際,帶來一本知識含金量極高的書籍《活出最值得過的人生:認識自己х轉換視角х抉擇未來,帶你穿越生命迷霧的66則思考智慧》 *幫助跳脫迷茫人生的指引 林從一校長的專長除了心靈哲學、語言哲學之外,就是思考如何活出更好的人生。他相信哲學是創新、行遠的原動力,教育是陶冶人性的成己、成人之學;致力建構一個高智慧水位的人文與社會生態,讓大家一起高高浮起。 或許很多人覺得哲學很「玄」,哲學家的提問都是「大哉問」,但林校長厲害之處就在於,他順手捻來的都是自己生活周遭的真實所見所聞,但帶你所思所想的人生議題,卻又是如此核心又深刻,連「理工腦」背景的教授也折服: 「這本書正像是一本具備很多公式的微積分課本,或是有著很多用來解決系統開發的設計模式(design patterns)的工具書,十分貼近生活與需要。」因投入大學社會責任計畫而與林從一校長認識、接觸多年,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蘇文鈺,用一種很「理工」的思維詮釋這本書。 回到我們所處的大環境,無論是AI崛起對眾多產業帶來的工作衝擊,或是大學生因「志趣不合」而休退學報導,甚至還有更多的實際生活會面臨的眾多抉擇,都等著我們一一破關。諸如: 如何擺脫生活裡的焦慮與迷茫? 「學習意義喪失症候群」 該如何解? 為什麼「一直動腦」這麼重要? 我們究竟在什麼時候,才應該在意別人的看法? 「擇友」很重要,但「選敵」為何也需要大智慧? 快樂很重要,但只有快樂重要嗎? ⋯⋯ 想要聽聽人生哲學家怎麼破解上述提問嗎?正如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所說,本書是極具參考的解方: 「這本書從觀自我、換視角、探真理、練智慧四個面向切入,篇篇文章都非常引人入勝,不僅有故事,也有嚴謹的哲學思考,每篇文章都是能讓人細細咀嚼思考的好文。透過閱讀這66則關於人生的思考,能讓讀者逐漸認識自己、找到人生的意義、並勾勒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圖像。」 無論你是學生、老師、家長,還是為人子女,獻給任何困局求解者的思考之書。當人生要活的有「效益」又不失「意義」時,本書相信能在人生轉角處,帶給你柳暗花明的生命思索。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獻給大學新鮮人、職場生力軍、困局求解者,
陪你擺脫焦慮躁動、追尋生命價值,活出人生動力的思考之書。


他是大鬍子校長,是哲學教授,是兩個成年孩子的老爸,
一路走過為人師、為人父角色,與年輕學子交流是他的生活日常,
他更期許自己化身「哲學蜘蛛人」,為你打開思考的深度與廣度。

長年關注高等教育人文與社會生態的林從一校長,
在與年輕人經年累月的相處中,有感於年輕學子的徬徨,
在無可免俗討論「效益」更多過「意義」的大環境裡,
若你不想錯過拉高自己思考高度的機會。
那你一定要認識這位能「一語突破盲腸」的思考引路人⋯⋯

遙望大學之門,猶豫生涯選擇,如何聽見自己內心深處的鼓聲?
走進大學殿堂,忙碌於課業實習社團之際,你是否懷疑到底學習所為何來?
踏入職場叢林,面對人際紛擾,除了擇友,你是否也理解「選敵」的真諦?
探望生命路徑,你是否曾直面內心角落,叩問到底什麼是不虛此行的人生?

人生轉角遇見哲學——
你以為的哲學,或許只是課堂上的邏輯思辨,
事實上的哲學,只要勇於自我詰問,就猶如手握智慧之劍,得以一路闖關。

4大篇章,12個子題,
66篇雋永值得再三咀嚼玩味的思考智慧:
從「探索自我」出發,鼓勵你我「轉換視角」,
走向「探求真理」、「練就智慧」的道路。
從他人的故事中,思索自己的生命課題,
從前人的智慧中,探訪柳暗花明的路徑——

● 什麼時候才應該在意別人的看法?
● 人生中快樂很重要,但只有快樂重要嗎?
● 「學習意義喪失症候群」 該如何解?
● 讀哲學可以讓人變得比較好嗎?
● 如何真真實實活著?如何活得踏實?
● 當面試主考官問到你很會或不會的題目時,回答的上、中、下策各是什麼?
● 如何擇友的指引很多,但你能參透「選敵人」的智慧嗎?

這是一本當面臨人生迷航,重新翻閱再三咀嚼必能有所獲的案頭之書。
書中內容帶來智性的陪伴,
陪伴讀者認識自己、轉換視角、實踐智慧、闖過難關。

當生活有點廢,人生有點難,焦慮一直在,煩惱持續來⋯⋯
就讓「哲學蜘蛛人」林從一,用思考的探照燈,
帶你一窺智慧的蛛絲馬跡,穿越生命裡的迷霧森林。

專文推薦——
葉丙成|教育部次長、臺灣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
蘇文鈺|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創辦人
蔡淇華|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真摯推薦——
林正盛|知名導演
林妍希|為台灣而教(TFT)董事長、School 28共同發起人
洪 瀞|《自己的力學》作者、成功大學教授
陳文玲|政治大學廣告系兼X實驗學院籌備處教授
黃俊儒|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兼教務長

編輯推薦

活出最值得過的人生
文|親子天下媒體暨產品中心總監 李佩芬



對多數人來說,「大學校長」或許是個很有距離感的職銜——尤其,當眼前的校長留了只大鬍子,學有專精的領域是哲學時,很難不產生「望之儼然」的第一印象。

不過,這位校長常常收到的回饋之一是:「我好愛看你的FB,你寫得很好!」聽得好高興。
但他總是回得謙虛:「隨便寫寫、隨便寫寫」;而心裡想的卻是:「我並不講究文筆,所以不是寫得好,而是活得好。」
他認為,活得好,隨便寫寫都好,因為,「文章是活出來的!」

他是本職為哲學教授,先前曾擔任華梵大學校長、成功大學副校長,也曾擔任過教育部「、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主持人與「通識教育中綱計畫」總主持人的林從一。在開學之際,帶來一本知識含金量極高的書籍《活出最值得過的人生:認識自己х轉換視角х抉擇未來,帶你穿越生命迷霧的66則思考智慧》


*幫助跳脫迷茫人生的指引

林從一校長的專長除了心靈哲學、語言哲學之外,就是思考如何活出更好的人生。他相信哲學是創新、行遠的原動力,教育是陶冶人性的成己、成人之學;致力建構一個高智慧水位的人文與社會生態,讓大家一起高高浮起。

或許很多人覺得哲學很「玄」,哲學家的提問都是「大哉問」,但林校長厲害之處就在於,他順手捻來的都是自己生活周遭的真實所見所聞,但帶你所思所想的人生議題,卻又是如此核心又深刻,連「理工腦」背景的教授也折服:

「這本書正像是一本具備很多公式的微積分課本,或是有著很多用來解決系統開發的設計模式(design patterns)的工具書,十分貼近生活與需要。」因投入大學社會責任計畫而與林從一校長認識、接觸多年,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蘇文鈺,用一種很「理工」的思維詮釋這本書。

回到我們所處的大環境,無論是AI崛起對眾多產業帶來的工作衝擊,或是大學生因「志趣不合」而休退學報導,甚至還有更多的實際生活會面臨的眾多抉擇,都等著我們一一破關。諸如:

如何擺脫生活裡的焦慮與迷茫?
「學習意義喪失症候群」 該如何解?
為什麼「一直動腦」這麼重要?
我們究竟在什麼時候,才應該在意別人的看法?
「擇友」很重要,但「選敵」為何也需要大智慧?
快樂很重要,但只有快樂重要嗎?
⋯⋯

想要聽聽人生哲學家怎麼破解上述提問嗎?正如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所說,本書是極具參考的解方:
「這本書從觀自我、換視角、探真理、練智慧四個面向切入,篇篇文章都非常引人入勝,不僅有故事,也有嚴謹的哲學思考,每篇文章都是能讓人細細咀嚼思考的好文。透過閱讀這66則關於人生的思考,能讓讀者逐漸認識自己、找到人生的意義、並勾勒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圖像。」

無論你是學生、老師、家長,還是為人子女,獻給任何困局求解者的思考之書。當人生要活的有「效益」又不失「意義」時,本書相信能在人生轉角處,帶給你柳暗花明的生命思索。

作者

林從一

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曾擔任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成功大學副校長、華梵大學校長,現為成功大學哲學教授、教育部顧問、臺北醫學大學董事,也是兩個孩子的老爸。生於基隆,四個月大時遷居臺東太麻里太平洋邊,啟蒙於大王國小。那裡,海天一色藍藍,大山大塊綠綠,而心從來也沒有真正離開那海天藍藍與大山綠綠之間的潮間海風帶。

專長除了心靈哲學、語言哲學之外,就是思考如何活出更好的人生。相信哲學是創新、行遠的原動力,教育是陶冶人性的成己、成人之學;致力建構一個高智慧水位的人文與社會生態,讓大家一起高高浮起。

作者想跟你說——

由於我的外型、職務與專業,有人暱稱我「大鬍子校長」或「大鬍子哲學家」,但我更喜歡那個從我心裡跳出來的名稱「哲學蜘蛛人」。

希望哲學蜘蛛人在天地、自然、科學與人心裡編織知性與感性的網,捕捉、收集哲學故事,並將哲學故事撒向天空,隨風飛揚,飄進人們耳中,帶來一些智性的喜悅與生命的希望。

目錄

推薦文 擺脫迎合與迷茫,找到自己的人生動力 ——葉丙成
推薦文 實用的哲學,活出真實的快樂 ——蔡淇華
推薦文 解決各種人生問題的百寶箱 ——蘇文鈺

作者序 在人生轉角遇見哲學

輯一【觀自我】
1 真實的活著
聽見自己的聲音
什麼時候自己最真實
如果人生沒有意義
YOLO的真義

2 認識自己
得意現形法
實境習覺法
活出自己法
書寫自我法
脈絡錯置法
幸福觀察法
探問我要往哪裡去,來回答我是誰
透過告別自我,來發現自我

輯二【換視角】
3 要快樂啊
快樂是價值鑑定師
三種快樂
以喜悅為食
超級快樂機器

4 傷痛新視角
重新看待壓力
撫慰傷痛
蒼茫與看見
三個瘋子

5 專注現在 預見未來
遠近視野的轉換
買個破產經驗
門廊上的哲學觀看
一生懸命
二分之一人生目標法
選敵指南
尼采的精神三變:駱駝、獅子、嬰兒

輯三【探真理】
6為自己學習
關鍵的大學一年級
千尋十二隻貓頭鷹
學習的脈絡
在MIT求學就如同用消防栓喝水
有問題感才是學習上最好的事
吃掉自己大腦的海鞘
最好的老師
把大哲學家當作學習夥伴
從女兒的學習經驗看自學力
女兒的兩個大一任務
五分鐘二十萬美元和一個新善意
意義軸與效益軸

7 閱讀打開通往世界之窗
閱讀習慣是最好的禮物
透過詮釋練習來閱讀人生

8真理之追求
探究與真理
哲學人的失敗與成功
哲學十誡
讓哲學可以讓人變得比較好嗎
真理姑娘的故事
面對真理,該雄辯還是靜默
純理派與幸福派

輯四【練智慧】
9 智慧的取鏡
智慧的隱喻框架
智慧是突破困境的能力
努力建構一個高智慧水位的環境
批判性思考
各說各話難解社會紛爭
以自然為師

10 暗黑也有邏輯
仇恨的深層邏輯
攀比的邏輯空間
嫉妒的自毀邏輯

11過關的智慧
面試六策
有解的兩難
抉擇的三種取鏡
過關只是呼吸之間的事

12 道別是成全
自我的四維蟲理論
沒有什麼是應得的
道別與重生
記憶與遺忘
遺憾還諸天地

序/導讀

【推薦序】
陪你踏尋「人生」這個一輩子的功課
林正盛|知名導演

認識林從一,對我人生有很大的幫助。
大約三十、三十一歲,朋友介紹他上梨山幫我採收梨子、蘋果。工作之餘經常聊天,又因童年都成長於台東,從家庭到學校生活都聊得十分盡興,無論是歡樂與悲傷,都在記憶光陰裡悠悠流淌——尤其是在童年、少年時期都一路叛逆的我,以及一路嚴厲管教我的父親。
就在梨子、蘋果採收將完之時,大姊打來電話告知父親車禍送進台大急救,昏迷不醒情況危急。緊接著我趕緊整理行李下山,就把果園交代給從一照顧。
下山臨行,從一平靜語氣跟我說不要起悔恨之心,不要以對不起、愧疚之心面對父親,只要靜靜、安靜的做好該做的事,安定內心平靜送行⋯⋯感謝從一,這是我跟父親和解的重要因緣,跟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同樣重要。
「人生」是我們每個人一輩子的功課、一輩子的學習啊! 且來看看這本書,林從一詼諧幽默娓娓道來他的人生思辨踏尋,踏走於林中之路,尋找生命的真實存在。

**

透過哲學指引,在困境中活出機會
林妍希|為台灣而教(TFT)董事長、School 28共同發起人

「如果人生沒有意義,怎麼辦?」「人生有沒有意義可以好好討論,就算沒有意義,生命還是可以活得有價值」⋯⋯,很喜歡從一教授回應學生疑惑時所提出的觀點。
這本書沒有艱澀的哲學用語,而是透過誠懇面對自己和生活的溫度與智慧,轉換我們的視角。正如書中提及的「每個人都是透過其他人而成為人的,我們都是透過各種故事而活出自己的故事」,人生時有迷惘、艱難與挑戰的境遇,它不應該是一種困境,反而是一個決定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活出自己的機會。

**

溫度與深度兼具的人生智慧
黃俊儒|中正大學通識中心特聘教授兼教務長

在大學教書,每天需要面對的教研工作甚為繁瑣,很容易就會忙著忙著就忘記了到底為何而忙?我想這應該也是各行各業中許多人的共同煩惱。
但我們很幸運的,有從一老師這位學哲學、而且對於人生多所觀察及體悟的朋友,因此經常可以從他的臉書文字及個人話語中,得到人生意義的啟發。這本書集結了這些智慧,深度及溫度兼具,讓廣大讀者都可以與我一樣,獲得享受意義豐饒的機會。

**

擺脫迎合與迷茫,找到自己的人生動力
葉丙成|教育部次長、臺灣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

如果你問我,過去二十年來,教育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我會說,是迷茫。

在我們的社會,許多人從小到大,背負著太多大人的期待。在成長的過程中,常是被設定要為了考上好高中、好大學而努力。在這些極其明確的目標下,國中三年、高中三年,人生都是被念書、考試、補習所填滿。至於自己要過什麼樣的人生?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要如何過有意義的人生?這類的問題,在成長的過程中,從來都不是被重視的問題,也少有師長會跟他們深入探討這些問題。就在日復一日的念書、考試的循環中,疲憊的試場戰士們,終於上了大學。

但上了大學之後,拔劍四顧心茫然,戰士已然不知該為何而戰。他們個個都像是被緊撐六年的橡皮筋,在上大學的一剎那,瞬間彈性疲乏。許多人心中滿是疲憊後的迷茫,不知人生的下個目標是什麼?是要再次成為研究所戰士?還是拚高薪戰士?心中不斷問自己:「人生最寶貴的大學黃金四年,難道又要在迎合他人期待的汲汲營營之中,任其流逝嗎?」

教書二十餘載,我看過太多年輕人,就在這樣的迷茫中失去了人生動力。因為不知為何而戰,不知人生的意義,以至於對人生完全提不起勁。在少子化的台灣,每個年輕人都很重要,但看著越來越多年輕人因為迷茫而失去動力,每每都讓我覺得很痛心。要重新找回人生的動力,最根本的關鍵,就是要開始思考什麼才是自己最值得過的人生。然而在大學裡除了少數通識課程,這樣的議題少有課程會教,實在令人憂心。

這也是為何當看到林校長親撰的這本新書,我非常高興,因為它正是最棒的解方。書中收錄了六十六則關於人生的思考,從觀自我、換視角、探真理、練智慧四個面向切入。篇篇文章都非常引人入勝,不僅有故事,也有嚴謹的哲學思考,每篇文章都是能讓人細細咀嚼思考的好文。透過閱讀這六十六則關於人生的思考,能讓讀者逐漸認識自己、找到人生的意義、並勾勒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圖像。

不斷推石頭上山的薛西弗斯、不斷伐桂的吳剛,他們的人生看似一成不變,日復一日不斷重複,這似乎是最可怕的人生詛咒。但林校長在書裡告訴大家,即便是這樣的人生,也都可以從中找到重要的價值。只要能看到那些價值,也能讓一成不變的人生,重新找到動力——至於是哪些重要的價值?我就把閱讀的樂趣留給大家,不在此爆雷。

如果你或身邊親人對於人生感到迷茫,對於人生失去動力,我推薦這本好書。希望有更多人能從中得到寶貴的人生智慧,了解我們該如何活出最值得過的人生!

**
實用的哲學,活出真實的快樂
蔡淇華|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你活出的是最真實的自己嗎?

林從一博士在這本書中,舉出美國哲學家羅伯特.諾齊克(Robert Nozick)的「真實四要素」評斷指標,分別是價值、意義、分量、力量。

林博士指出,價值需要內在整合,包括一個人的愛、知識、創新跟專注;意義是一個人與世界的關係;分量是一個人對抗世界風險的韌性與穩定度;而力量就是一個人影響這個世界的強度。

林博士很會說故事,例如他會用東方砍樹的吳剛與西方不斷推石頭上山的薛西佛斯來做比較,讓大家去思考生命的意義。書中最感動我的,是YOLO的真義。YOLO是you only live once 四個字的縮寫,也就是我們一輩子「只能活一次」,也因為如此,我們一定要在有限的人生中,認識自己,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林博士提出許多認識自己的方法,例如「得意現形法」、「實境習覺法」、
「活出自己法「、「書寫自我法」、「脈絡錯置法」、「幸福觀察法」,甚至可
以透過告別自我,來發現自我。總之,在不同的轉換視角之後,就可以看出一個
最清晰立體的自己。

林博士也提醒我們,快樂是價值的鑑定師,快樂是個好東西,不要去拒絕快樂。但事實上,世上有三種快樂,包括「部分欲望被滿足的快樂」、「眼前所有欲望都獲得滿足的快樂」,但林博士提醒我們,第三種快樂才是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快樂,那就是「根據理想、原則、志向,活出善原形的高價值快樂」。

當然,人生不是只有快樂,人生充滿了傷痛與壓力,所以林博士也在書中教我們,如何用新的視角去看待傷痛與壓力,最後學會撫慰自己的傷痛,甚至有能力撫慰他人的傷痛。

林博士提醒我們,「專注的心沒有黑暗」,因此應該專注在人生的目標,例如使用「二分之一人生目標法」。也就是將人生分成兩個半生,每個半生可以設定一個目標。就好像現代人的職場是個半生,退休後又是另一個半生,但是都不能沒有目標,否則無法走出黑暗。

林博士也建議我們應該活出尼采的精神三變:駱駝、獅子、嬰兒。人生一開始就像隻駱駝,被環境所宰制,無力改變環境;然後變成獅子,有能力操控環境,但最後一定要成為返璞歸真的嬰兒,重新回到真實的自己。

這本書不談空洞的哲學,講的是哲學的應用,提醒我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如何用哲學去思考、學習、活出最大的意義與效益。

讀完這本書,真的相信哲學是實用科學。非常推薦這本好書,祝福大家翻閱這本書後,開始在哲學中修練智慧,活出自己,成為更好也更快樂的人!


**
解決各種人生問題的百寶箱
蘇文鈺|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創辦人

林從一老師剛到成大擔任副校長我就認識他了,因為他要負責帶領大學社會責任計畫,而我因為長年經營一個偏鄉科技教育服務非營利組織,所以被找去開會。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與哲學家見面討論事情,有點忐忑。所幸,這位哲學家與孔子給人的印象接近,大鬍子的他望之儼然,講起事情來即之也溫。

很多人問我,在AI大興的年代學生該學些什麼,可能是長年看林老師的文章,也可能是我這十年來經常讀哲學相關的書,我的答案總是哲學。如果追問哲學有什麼用?我會說,哲學幫助我培養思辨能力,知道誰在胡說八道(哈佛大學一位院長提到念大學的目的時也是這麼說的)。這是一個做任何事都希望有具體目的與用法的理工男的標準做法。

古往今來,哲學的目的一在問問題,二在試圖給予解答。什麼是一個「值得過的人生」無疑是一個好問題。相較於「我是誰?」「人為什麼生存在這個世間?」「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類典型的哲學問題要實際很多,至少對我這種理工男來說,我想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才能讓人生沒有白活,才可以獲得人生的意義,才可以感到快樂。這本書正像是一本具備很多公式的微積分課本,或是有著很多用來解決系統開發的設計模式(design patterns)的工具書,十分貼近生活與需要。

本書最棒的地方是當中有許多故事,且多是來自林老師身邊的真人實例,有的是關於他的老師,有的則是他的學生,有的來自他的孩子,讀起來讓人容易感同身受。即使當中的哲學觀念需要時間咀嚼才有辦法融通,然而僅僅透過這些故事,也能為我們帶來指引。

我特別舉書中一段佛與國王的對話來總結:

王:「如何找到通往快樂的道路?」
佛:「找不到的,因為快樂就是道路!」

我一向認為人生沒有意義,但即使如此,一個人仍可決定是否要讓自己的人生充滿價值。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曾說:「這世間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無論你是學生、老師、家長,還是為人子女,都能從這本書中有所收穫。

【自序】
在人生轉角遇見哲學
本書作者|林從一


要介紹這本書,可以從這本書的緣起說起,也可以從我的理想「哲學蜘蛛人」拉開序幕。且讓我先從後者細細道來,因為那是一個更深遠的故事源頭。

相傳人類起源於非洲,隨著時間散落到各地。幸好,有故事一代代的傳頌,讓人們得以保有共同的心靈基因。

在非洲的故事傳統中, 最重要的說故事人是「可愛的騙子」阿南司(Anansi)。阿南司常以蜘蛛的樣子出現,所以又叫「蜘蛛人阿南司」。

從前,沒有任何東西帶來希望,沒有任何東西帶來喜悅,人類世界充滿悲傷。阿南司不忍見到人類悲傷,他想起,每當人們聽到故事,不是臉上堆滿笑容,就是心中充滿希望。但是,哪裡可以找到故事呢?

當時,世上所有的故事都收藏在一個盒子裡,放在天帝納米(Nyame)的腳邊,只有在納米高興的時候,才會拿出一兩個故事隨手拋向空中,隨風飄散;耳朵靈敏的人機緣巧合才會聽到,然後喜悅的向人們傳送。由於蜘蛛人阿南司的堅毅、勇敢與睿智,完成了天帝納米的交換條件,故事盒偶然卻似注定的傳給了阿南司。順著蜘蛛網編織的梯子回到人世間,阿南司一打開故事盒,過去的故事、現在的故事、未來的故事、所有的故事一窩蜂的往外跳、四處飛。就這樣,不必翹首天上,不必等天帝心情好,不必耳朵靈敏,只要你願意,就算在人間,也能聽到很好聽、很好聽、很好聽的故事。

我希望自己是個「哲學蜘蛛人」,在天地、自然、科學與人心裡編織知性與感性的網,捕捉、蒐集哲學故事,將哲學故事撒向天空,隨風飛揚,飄進人們耳中,帶來一些智性的喜悅與生命的希望。

故事,幾千年來不斷傳播,彼此交織。故事中的思想取鏡與行動取徑,讓人們能夠理解自己、他人、社會與自然,讓我們能想像各種行動策略,以便優游在複雜的世界中。分享與理解這些故事越多,人們就越理解自己、他人與生活世界。正如南部非洲的諺語:「每個人都是透過其他人而成為人的。」我們每個人都是透過各種故事而活出自己的故事的。

本書是二〇一七年《最值得過的人生》的改版,去蕪存菁融合重構,同時摘入二〇二〇年《誰在森林後面》部分內容,再加入近四年的所思所得。新書之於舊版,擴增或新寫的部分多於一半,名稱雖像舊版,打開來看,其實新意滿滿。

《最值得過的人生》是與女兒的對話,寫作初衷是陪伴遠赴美國上大學的女兒,但出版初衷則是祝福每個人走出自己的路。希望讀者能用有生命溫度的思考,來面對人生路上的種種。《誰在森林後面》是一本哲學之旅小說,以對答方式,希望讀者在一個又一個「人類遊戲」的哲學森林中,誠懇面對自己、面對生活、面對生命,勇敢的去探索。期待讀者發現,穿越森林後,森林後面的那個人,其實是真正的自我。

*擴展視角與思考的三角對話*
《活出最值得過的人生》希望能有《誰在森林後面》的哲學深度,又有《最值得過的人生》的生命溫度,有深度有溫度卻又不要理論負擔太重,像是一趟城市近郊的登山健行。

我建議諸位試著用「三角對話法」來閱讀本書。三角對話法中的第一個角是我們遇到的某個人生問題,例如意義感危機、選擇難題、愛情困擾、閱讀困頓、學習無力。第二個角是自己,特別是自己對於相關議題既有的價值與認知框架、經驗與習慣。對話的第三個角,便是本書中相關主題的討論。

三角對話是一個三角定位(triangulation),以其中兩個角度來定位第三個角度,三角對話也是一種整體主義,越了解三角相互整體的關係,就越了解三角中的任一角。這也是一種詮釋的循環,人生問題、自我框架與本書視角三者間的相互對照,彼此之間形成不斷來回的詮釋迴圈,三者之間彼此揭露面紗。這本書揭露讀者與人生一層面紗,讀者與人生就揭開本書一層面紗;讀者揭開人生與本書一層面紗,人生與本書就揭開讀者一層面紗⋯⋯。

對話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我們可能從中獲得了一些解答,但更多的是產生了更好的問題。就算得到解答,那些解答也大多不是直接來自人生問題、自我框架或本書視角,而是來自於三者之間來來回回對話所構成的整體視野,「視角擴展且思考深邃」是我希望讀者能獲得的。


*邀請讀者思考哲學、學習與人生*
如果教師願意帶領學生成長,這本書應該也可以提供很好的幫助。以書中的一個章節為討論對象,帶領學生反思自己對相關議題的既有想法與感觸,並觀察真實生活中的相關現象,然後進行三角對話法。三角對話的切入點,可以是學生的自我反思或生活經驗的觀察報告,也可以是經典典籍或社會現象的研究報告。

本書也是一個思想工具箱,工具箱裡有許多功能不一的思想小工具,但是沒有大體系、大理論,沒有一體萬用的全能工具。這個思想工具箱只提供一些關於哲學、學習與人生問題的思考小角度、量測小方法及操作小建議,唯獨裡面沒有一種叫做「答案」的工具。

「學問是為己之學」,當讀者遇到問題時,這個工具箱不會自動提供答案,只有當讀者開始自己動腦、動手時,思想工具箱才會與讀者一起界定問題、詮釋問題與解決問題。而每一個問題、每一個處境、每一個人都是特殊的,特殊的人必須在特殊的處境中處理特殊的問題,所以每一次都需要審時度勢,從思想工具箱裡挑出適合的工具;每一次都需要詮釋轉譯,想想手邊的工具如何應用在眼前特殊的問題情境;每一次,都需要想想如何同步調整自己、工具與問題切入點。

很快的,你會發現這個思想工具箱中的工具並不夠用,必須自己發明工具。最後,你會發現,工具箱中的工具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完整,而且有了自己切身的思想工具箱。

如同《最值得過的人生》,本書也是一個邀請,邀請讀者一起思考哲學、學習與人生;更如《誰在森林後面》,本書是一種智性的陪伴,陪伴讀者認識自己、轉換視角、實踐智慧、闖過難關。

人生路上常有迷惘、歧路、困頓與挑戰,或許先緩一緩、靜一靜,閱讀本書,讓哲學引領我們撥清迷霧,智闖難關,看見出路。

試閱

【試閱文1 】
面試六策
每逢畢業季,我經常被問到,參加面試有哪些注意事項。以下這些建議看起來都不難做到,卻也包含了學習的重要內涵與方法。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反思可以為創意再加值,讓創意變得獨一無二」這點。

*當面試官問到你不會的題目*

下策——留戀在大勢已去的戰場上
不會假裝會,亂答一通,胡扯一氣,希望矇混過去。通常是混不過去的,畢竟題目是面試官出的,而且他們閱人無數,考生會出什麼樣的花招都看過也看穿了。

中策——迅速脫離不利的戰場
認賠殺出,承認無知,承諾再多學習。如果謙虛+誠實+勇敢是你採取的策略,那麼也可能是你被加分的地方。

上策——迅速改變戰場
攻守易位,先承認自己無法回答,然後立刻謙虛回問:「我可不可以談談一個類似的主題(回答一個相近的問題)?」相信我,學校或甚至企業裡很少有口試官會說:「不行,你只能就我的問題回答!」畢竟口試帶有交談的性質,交談是一來一往的。這時,你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同時凸顯了你的應變能力,以及「説大人則藐之」的勇氣。

*當面試官問到你擅長的題目*

下策——三兩下清潔溜溜
毫不思索,見獵心喜、喜孜孜的立刻切入主題,將答案和盤托出,幾乎和Google一樣神,答案彷彿就在口袋裡。口試官很可能給你這題所有的分數,但是看不出加分的理由。

中策——擴大戰果
氣勢凌人的說個不停,欲罷不能,將相關領域不斷捲入,幾乎用掉所有面試時間,直接剝奪了面試官出你不會的題目的機會。

上策——當一個能思考的人
心中喜悅像跳躍的小鹿,簡直要跳出喉嚨,但仍先壓制住,做沉思狀,表現出「這真是一個有深度、有學問的題目」,然後以邊思考邊說的方式回應面試官。沒有考官不欣賞「喜歡思考的考生」,所以相信我,你的錄取機率將大大提高。

最後這個策略也是做學問的方法:當心頭浮上了好的想法、理論、論證時,一定要先抑制住心中跳躍的喜悅小鹿,先問問自己:

● 這個想法有沒有問題?
● 可不可以再深入一些?
● 多問自己一次,為什麼這是一個好想法?

如果任由答案隨著喜悅脫口而出,通常會與其他人的深度差不多。若能先暫停一下,多沉澱一會兒,再咀嚼一次,可能會出現一個更新穎、更具深度的好想法。


【試閱文2】
吃掉自己大腦的海鞘

這是一個真實的生物現象,不是隱喻。說無腦,就是真的沒有腦。正因為這是個真實存在的現象,它產生的警醒力道似乎更強大。

大海裡有種叫做海鞘(sea squirt)的生物,牠的人生可以分成兩階段。在第一個階段中,海鞘為了尋覓食物、躲避敵人,需要游來游去,不斷移動,找尋安全且食物豐盛的位置。這是極為費心費腦的階段,雖然有些海鞘純粹因為命運不好,餓死了或被吃掉了,但沒有大腦而能僥倖活下來的,大海裡找不到。

直到有一天,海鞘找到一片海流平緩、浮游生物(它的食物)豐盛且天敵很少的地方,選了一塊礁石,附著其上。海鞘將身體的一端固定在礁石上,另一端則隨著海流漂動,從此不再移動,不離開這個好位置。找到永遠的家後,海鞘就是張開大嘴,讓海流把浮游生物送入牠的嘴巴。

然後,一個驚人但完全合乎生物理性的「此世演化」發生了。

過去,為了辛苦覓食、躲避敵人,海鞘需要大腦,雖然大腦的運作極為耗費能量,但為了存活,這也無可奈何。找到好位置後,只需要張開嘴,便可以吃飽喝足,大腦沒必要了,不需要大腦了,於是海鞘的身體便開始把自己的大腦「消化掉」,大腦營養滋補,更重要的是沒了大腦可減少耗能。大腦是最耗能的器官。

已經是類海鞘的我,真希望年輕的你也能像海鞘那樣無憂無慮,住好吃好,但我還是希望你們能保有大腦。所以,除了經濟與生活上的安全外,也另外找一些有意義的事,一些讓自己願意「終生動腦筋」的事,以保有大腦。

哲學是永恆的追求,能讓人動一輩子腦筋,不會變成吃掉自己大腦的海鞘——雖然,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主修哲學。


【試閱文3】
真理姑娘的故事

事情發生在十八世紀的歐洲,現在想起來,都怪當時天氣太好。

那一天,真理姑娘與謊言姑娘在路上相遇,謊言姑娘對真理姑娘說:「今天天氣真是太好了!」真理姑娘抬頭仰望天空,然後讚嘆不已,天氣真的非常好。那天她們就結伴四處走走玩玩。

後來,兩人來到了一口大水井旁邊,謊言姑娘對真理姑娘說:「這井水很好,我們一起泡個水、洗個澡吧。」真理姑娘一開始還不太相信,謹慎的試試水質,發現還真是不錯。於是,兩人就脫衣入井,開始洗澡。

忽然,謊言姑娘出水離井,穿上真理姑娘的衣服,逃得無影無蹤。

氣壞了的真理姑娘跨出水井,到處尋找謊言姑娘,希望找回自己的衣服。世人看見四處遊走赤裸裸的真理姑娘,紛紛把目光從真理姑娘身上轉開,覺得憤怒並鄙視真理姑娘。可憐的真理姑娘走回水井,帶著羞恥,永遠沉入井底。

從那時開始,謊言姑娘穿著真理姑娘的衣服,在世間到處旅行,滿足人們的需求,因為世人一點都不希望看到赤裸的真理姑娘。

真理姑娘的故事頗令人傷感,但也讓人深思。

首先,人們不相信自己認定為虛假的東西,只相信他們認為真實的東西。虛假的東西必須穿上「真實外衣」,才有可能讓人相信。不過,人們常常很懶,只看表面,不願意認真探求真理。因此,只要有「真理外衣」就可騙倒一票人。更重要的是,接受真理是有門檻的。常常,人心太脆弱,無法面對赤裸裸的真相;人心太醜陋,無法面對赤裸裸的真理。面對真理、接受真理,需要具備相當的心靈純度與心理強度。

其次,不說謊不代表擅於尋找真理。縱然一個人擁有許多真理,也不說謊,但不代表此人擅長尋找真理。有些人或許以為,既然自己已經擁有真理,又何必培養尋找真理的能力?但我們並不擁有所有真理,對許多事仍是無知的,特別是人心,事實上,我們連自己的缺點都知道得不多,也不深刻。

真理與真理彼此之間是一致的,真理與世界之間是一致的,真理是思想與世界兩者之間的一致,真理是信念與行動兩者之間的一致,因此真相能讓人獲得自由。但若不知情太久,深掘真相不一定會讓人自由,說不定會被真相撕裂。

【試閱文4】

超級快樂機器

人生中快樂很重要,但是只有快樂重要嗎?

接下來要介紹一個我最喜歡的哲學思想實驗:超級快樂機器。也邀請大家來玩一玩。

想像有一台超級快樂機器,我們稱它為「HAPPY」。當一個人聯結到HAPPY時,可以體驗到任何想要的快樂,不管是愛情、性、創作、運動等事物所伴隨而來的快樂,HAPPY都能讓你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獲得。不論是視覺經驗、嗅覺經驗、觸覺經驗、聽覺經驗、味覺經驗等「外感官經驗」,抑或是喜、怒、哀、樂、忌妒、羨慕等「內感官經驗」。

由於HAPPY是一台快樂機器,所以它製造出來的要麼本身是快樂經驗,要麼就是導向快樂的過渡經驗。總之,它可以完全依個人想要的劇本,來打造出一個超級快樂的「夢幻人生」或「大夢人生」,讓人完全不覺得那僅僅是個夢。

請問如果是你,願不願意終生連結到HAPPY?如果你不願意,理由是什麼?如果你願意,理由是什麼?

對於這項實驗,我的感想是:

一、就算我們不願意連結到超級快樂機器,還是會覺得HAPPY有極大的吸引力。我想,這是因為快樂本身是值得追求的,而痛苦則是不值得追求的。這也正是為什麼,無緣無故造成別人的痛苦是不道德的,幫助別人遠離痛苦、獲得快樂是好事。在善惡好壞的考量中,「能不能帶來快樂」是重要指標。

二、快樂雖然非常重要,人生中仍有其他同等重要的事。超級快樂機器固然吸引人,但讓我們快樂的,不是真實的事物,而是虛擬的。快樂也好,痛苦也罷,我們希望那些讓我們快樂與痛苦的經驗,都是真實的事物,而非虛幻的。就像真正中大獎比想像中大獎要來得好,就算兩者都帶來快樂。同樣的,真實的男(女)朋友肯定比想像的男(女)朋友好,就算兩者能帶來同等快樂。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406029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0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4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