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人生的行銷企劃書:做你熱愛的事,並從中獲利、創造人生意義

Igniting Your True Purpose and Passion
你是否讓遺憾取代了夢想?啟動你職業生涯和人生的完美時機就是現在
  • 9 342
    38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自我成長人生規畫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羅伯.麥克.傅立德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繪者:Jayce Lee 追蹤 ? 追蹤繪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繪者新書通知。
  • 譯者:洪慧芳
  • 出版社: 網路與書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4/03/06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啟動你職業生涯和人生的完美時機就是現在
 

◎走一遍自我探索之旅
閱讀本書之前,請自問:
我有什麼天賦、優點或特色讓我與眾不同?
我是否把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物上?
上次我冒著失敗的風險,投入堅信的事物是什麼時候?
每天我都是帶著目的起床嗎?
我是否讓遺憾取代了夢想?
我的人生是否對他人有所貢獻?如果明天就離開人世,我會留下什麼遺澤?

◎堅持核心價值,關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本書讓你知道如何用追求事業成功的原則,來實現個人目標。在商業界,公司必須為其品牌或產品找到目標客群,再鎖定他們;在個人方面,你要找的目標顧客是真實的你。這時你需要盤點自我,找出什麼對自己最重要。當你意識到過有意義的人生是你的首要之務――當你有了這樣的體悟,你將御風而行!

◎把熱情與天分應用在有意義的地方
找出人生的真正目的並非易事,那是個流程。本書提供一套目標導向的藍圖,務實又熱血,啟動你展開個人旅程,提醒你把時間投入在最重要的事物上,並達到真實的成功――成功的關鍵,是在賺錢與創造意義之間拿捏微妙的平衡。恰如愛默生所說:知道一個生命因你的存在而活得更加愜意,那就算成功了。

12點行銷原則與人生規劃流程
行銷報告
定義你所在的事業
評估市場
找出目標客群
推出策略
度過產品週期
打造品牌
拓展範圍
打造影響深遠的廣告活動
規劃配銷
達到銷售目標
分析損益
建立機會目標
個人再造
找出自己是誰及想成為什麼
善用你的優點
找出真實自我
找到利基點放膽冒險
每個階段都重塑自我
打造個人品牌
留下典範
重新喚醒內在創意
善用時間與精力
走出去實現個人目標
盤點個人損益
實現夢想

名人推薦

江榮原  阿原肥皂創辦人

邱文仁    品牌行銷專家

吳靜吉    政大創造力講座/名譽教授

陳怡蓁    趨勢科技創辦人暨文化長

許毓仁    TEDxTaipei創辦人& TED亞洲大使

禇士瑩   作家

 

熱情推薦

序/導讀

推薦文

做菜重要,還是做人重要?

文/禇士瑩(作家)

 

我有個廚師朋友,趁三十歲之前,辭去在五星級飯店的工作到澳洲去打工度假,到海外去千方百計去嘗試各種餐館的工作,即使薪水比起在農場摘水果少得多也無妨,在我眼中,他一直用自己的方式追求他專業的熱情,對自己想要的如此清楚,這種人我特別欽佩,因為換成我,可能做不到。

 

回台灣以後轉眼過了兩年,有一回他突然在臉書上有些無奈地說:

「一個廚師到底會做菜重要,還是會做人重要?」

 

我心裡想的答案是:一個廚師年輕時,會做菜當然比較重要,不然哪算得上是廚師?但是要成一輩子當好廚師、甚至大廚,那麼人品就很重要。

 

因為年輕剛出道的廚師,不能說自己廚藝不精,用人很好來彌補專業的不足,因為料理難吃的餐廳,是不能夠生存的。廚子人好,但是菜難吃,消費者最多只會去一次,因為還不如自己在家做。沒辦法把菜做好的人,根本就不是廚師。

 

可是隨著經驗越多,職位越高,菜做得很好、為人不好,難相處,佔顧客便宜,頂多只能開家一人小館,小店兩、三桌,廚師兼老闆兼外場兼會計,做菜給不介意老闆壞的那幾個客人吃,鬱鬱不得志,覺得自己這輩子身懷絕技、卻懷才不遇。

 

技術跟人生觀的重要性這兩條曲線會隨著年齡消長,技術的重要性變得越來越低,但是人生觀的重要性卻隨著歲月越來越高,這兩條線會有一次交會,只是每個人那個交會的時間點都不大一樣。

 

曾經收過一封雜誌界的老朋友寫來的E-mail,他說有一次跟許多媒體名人聚餐,忘記在談什麼事情,他忽然提到我。座上有一位譽滿國際的小說家,在兩岸三地現代文學的地位也無人可取代,有著顯赫的家世,非常年輕就已經成名,那時剛剛又出版了一本新小說,整頓飯都在抱怨文學已死,沒有人買書。席間他聽到有人說我在NGO工作的事情,忽然說:

「他的家世那麼好,才能不以追求財富作為人生的目標。」

 

我那位朋友稍後採訪施振榮,問他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大家都認為衣食足才能佈施?施先生的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於是我朋友寫E-mail問我:

 「我非常好奇,在你年輕歲月中,是什麼樣的啟發讓你下了那樣需要勇氣拒絕誘惑的決定?你願意跟我分享嗎?」

 

如果我說沒有什麼特別的啟發,不過是在三十歲以後,學會了認命,認識自己在生命中所追尋的,跟別人不一樣。

 

我終於接受這輩子都不會跟別人對成功有同樣的定義。三十歲後,我只想把大部分的力氣用在當一個好人。如果可以的話,找一份薪水穩定又能幫助人的工作,能旅行、又能寫作,不當公眾人物,也不用跟人應酬,那就功德圓滿了,這樣就能心滿意足地過著平凡日子,也是因為這樣,再也沒有名利雙收的偉大計畫。

 

但是這一番真心的話,從一個號稱「不求名利的旅遊作家」的口中說出來,恐怕是不會被接受的吧?

「這樣不是很孤單嗎?」

 

我笑了,因為我一點也不孤單。會覺得孤單的原因,往往不是椅子太大,而是人太渺小,難以看見事物的全貌。一個作家是不是好作家,跟他有沒有時時刻刻在座位上,一點關係都沒有呀!是不是能夠寫出留下典範的作品,這才是最重要。我理想中的作家人生,就像式樣平凡的桌椅,不用高高的放在高台上,隨便在曠野中就好。人生的勝利,不是什麼都非最好的不取,而是學會選自己合用的。覺得這種認命難以理解,不是因為這個道理深,而是不能接受這麼寒酸的人生,竟然可以是我人生的首選。

 

如果你也像我這樣的話,請別太在意,如果這樣算孤單的話,那就欣然接受吧!畢竟每個人生都該有不被理解的孤單。

 

過了三十歲還不懂得接受自己的人,很容易看得出來。因為不是太汲汲營營,就是太溫溫吞吞,野心勃勃會遭人嫌惡,沒有雄心壯志卻也讓人笑話;做好事被誤會另有企圖,做壞事其實有不得已的苦衷,這樣的人,擁有多少都不夠、怎麼做都不會快樂。

 

正因為如此,我也很能夠認同這本《人生的行銷企劃書》裡,把自己的人生當做行銷企劃案的步驟,能夠找到真實的自己、改造自己、實現夢想、留下典範,這樣的步驟我覺得好極了。找到真實的自己,無非就是認命,然而認命並不消極,相反的,我認為這是一種極大的勇敢,因為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夠誠實地去改進自己、誠實地去追求夢想。終有一天,我們能夠擁有足夠的判斷力,知道什麼時候該當好人,又於什麼時候該當好廚師。人生最好的夢想,總是在這游刃有餘時實現的,不慣下廚的人切個洋蔥也如臨大敵,大廚做菜時卻總是顯得輕鬆愉悅,無非就是這個道理。

試閱

「成功」

常大笑開懷,滿心暢快;
獲智者敬重,得孩童喜愛;
贏得真摯評論的欣賞,容得虛偽朋友的背叛;
賞物之美,觀人之善;
讓世界變得更好,無論是培育健康的孩子、開闢園地,或改善社會狀況;
知道一個生命因你的存在而活得更加愜意,
那就算成功了。
—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第一幕終

我焦急地坐在辦公室裡,等著我辛苦工作一輩子所企盼的電話。終於,電話響了,是財務長打來的,他打來確認我幫忙創立的公司剛剛上市了。我握有許多股權,現在總算稱得上有錢了(至少帳面上是如此),多年來的辛苦打拚終於有了回報,但是此刻我覺得內心深處似乎缺了什麼。如果我那麼成功了,為什麼我沒有更快樂?

我開車返回不遠的住家,內心悵然若失,接著我突然頓悟,想到在這之前,我對成功的定義都是以自己為核心,一切都是為了俗氣的「我」。

我從以前就一直覺得愛默生為「成功」下了很有意義的註解,尤其套用在當今的動盪時代更是貼切。他對成功的動人描述直搗我心,我必須學習了解,真正的成功永遠需要關懷他人。成功的真正意義不只是住美寓華庭,開名車超跑,或是擁有令人歆羨的收入。

兩三年前,我和多數的美國人一樣,對這種狹隘的成功定義感到心虛。我是所謂的「成功」全球行銷高管,開BMW的敞篷車,住在美好的濱海華宅裡。我知道自己似乎欠缺了什麼,根據愛默生對成功的定義,我並不是很成功。我雖然賺了不少錢,卻沒創造多少意義,我顯然把鴻圖大展和美好人生搞混了。總之,我只在意績效有多好,多快達到;我還沒學到真正的成功不只是獲得你想要的,也要感恩你所得的。

《破折號》(Dash)的作者琳達.艾莉絲(Linda Ellis)說過,我們的墓碑上會有兩個日期:生日及卒日,中間就是我們在這世上如何過一生及發揮影響力的時間。我退後一步了解更廣義的成功以後,對人生有了一番新的體悟,我覺得光是在墓碑上刻下「羅伯.傅立德長眠於此,他賣了很多東西」是不夠的,我需要把改善人生… 工作的平衡變成使命,把人生變成最卓越的志業。了解這點以後,我開始變成人生的創業家。

但是,我要如何達到愛默生描述的那種成功呢?我思索這個問題時,開始發現我用在財星五百大企業及新創公司上的行銷原則,也可以應用到人生上。簡言之,任何優良行銷計畫的基本原則都可以套用在人生中,創造出更平衡、充實、有意義的人生。指引企業朝正確方向發展的商業藍圖,也可以用來指引我們。有太多人把最好的自己奉獻給工作,卻從來沒想過把這些精雕細琢的技巧充分應用在自己的生涯上。因此,我覺得我們應該把生涯大計當成企業的行銷計畫來規劃,我稱這個人生… 工作流程為「人生行銷計畫」。

人生就像事業,偶爾需要盤點。我們每半年會開車去檢查一次,或是雇用園藝師定期來公司照顧草木,但很多人卻放任人生發展,毫不關注,對此我一直感到相當訝異。同樣令人驚訝的是,很多情侶可能為了婚禮和喜宴籌劃了一年,卻不太規劃他們要共度的餘生,這也難怪如今的離婚率會那麼高。

本書的前提非常簡單:如果我們規劃人生時,投注的時間、精力和專注力跟規劃事業生涯一樣多,我們可以過更平衡、有目的、有意義的人生。這一切聽起來都很簡單,但實踐起來不是那麼容易。那不是一蹴可幾的事,而是一個流程,但是只要你堅持下去,人生… 工作的規劃流程會幫你啟動真正的目的和熱情。

以職業生涯界定自己

成功和財富成就向來是美國生活模式的一大組成,但如今我們比以前更需要退一步思考,長久以來我們對成功的定義是否太狹隘了。即便是在現今的商業圈裡,我也必須學習:事業的重點不光是追求獲利而已,更要堅守真正的價值。多年來,我們為了事業而賣命打拚,那一向是實現美國夢的方式,我們需要學歷和過人的技巧才能出人頭地,飛黃騰達,有時甚至為達目的,不惜一切代價。當我們高興地跨過眼前層層高升的專業門檻時,也難怪很多人只會以職業生涯來界定個人成就。

你的職業代表你做什麼,但不見得就代表你是誰。你的核心是什麼?本質是什麼?當你褪去光鮮亮麗的包裝時,你只是理財顧問?職業婦女?臨床心理醫生?教師?消防員?作家?行銷高管嗎?很多人對職業標籤很執著,頂著那標籤而活,但是那也是絆腳石:當你只頂著職業標籤而活時,你無疑是為自己設了限,限縮了你真正成功的方式。擁有出色的職業生涯只是成功的一項標準而已。

行銷計畫流程裡的商業面,有部分是源自哈佛商學院、我昔日在摩托羅拉的恩師,以及我自己從磨練中累積的經驗(例如哪些作法在現實中可行,哪些不可行)。這流程已經成功套用在摩托羅拉、Quasar 電子、馬蘭士音響(Marantz)、洛拉(Laura Ashley)、艾迪鮑爾眼鏡(Eddie Bauer Eyewear)、露華濃(Revlon)、比比眼鏡(bebe eyewear)、美樂家(Nicole Miller)、鸚鵡螺礦業公司(Nautilus),以及矽谷的新創企業上。

幫這些公司打造品牌的系統化流程,也可以幫你打造個人品牌。以下綱要列出這個人生… 工作規劃流程的運作方式,後續的章節將逐一說明每一點。

生活/工作計畫的好處

現在是展開這趟興奮之旅的時候了,這是一趟勇敢的旅程,自我發現的旅程。我不是只來湊湊熱鬧而已,而是要陪你走完全程。我們不需要找到所有答案,探險或旅程本身就是答案的一部分。

當我們一起讀完這本書時,你已經準備好獨自規劃與啟動你的人生計畫,不過這裡要提醒你一點:這計畫是活的,不該放在書架上蒙灰,或是擱在你智慧型手機的記憶體深處。它就像商業的行銷計畫一樣,需要至少每半年檢討一次。人生就像市場,不斷在改變,所以需要至少半年檢討一次計畫,以確定計畫仍呼應你人生的真實目的或志業。

沒人說人生很容易,有時人生走起來相當辛苦,但我們往往是在辛苦中找到人生的真義。滾石樂團的首席吉他手基思.理查茲(Keith Richards)被問道,身為活生生的傳奇是什麼感覺,他回應:「傳奇的部分簡單,難就難在活著。」
第一章

定義你所在的事業、找出自己是誰及想成為什麼

找尋人生或事業的真正目的或志業,可說是再重要不過了。

行銷計畫流程的第一步,是定義你所在的事業。回答這個問題可以逼公司清楚闡述他們在做什麼及存在的理由,那也是公司日後賴以發展的扎實基礎。

這個看似重要的問題,我們不該輕易低估其重要性。例如,如果賓州鐵路公司(Pennsylvania Railroad)知道他們是運輸業,而不僅是鐵路業,也許今天他們仍在營運。一九○○年代初期死守馬夫業務的傢伙,在福特第一台T型車問世時也很可憐。你想想,凱文.克萊(Calvin Klein)是在什麼產業?他自己說:「我不設計衣服,我設計的是夢想。」麥當勞不是真的在漢堡業,它主要是在房地產事業。

迪士尼收購ESPN時,很多股市分析師大感意外,他們早該知道迪士尼那項收購是很自然地拓展他們既有的事業—亦即家庭娛樂業。還有什麼比體育賽事更適合闔家同樂的呢?你也知道ESPN不是只會公布賽事成績而已,他們是以有趣的娛樂方式播報體育活動。其他公司也清楚定義或重新定義了自己,例如谷歌不再只是搜尋業的巨擘,而是跨入媒體業。蘋果自然地進入消費性電子產業,IBM是在資訊科技業,我想這樣說你就了解了。

早年我為備受推崇的馬蘭士音響公司提供諮詢服務時,需要為公司定義他們所在的事業。當時馬蘭士音響亟欲恢復往日的榮光與獲利,為此我們規劃了行銷計畫。經過幾週的研究與分析後,我定義馬蘭士音響應該是在「好音色的事業」裡。簡言之,我主張,如果產品沒有提供好音色,公司就不應製造該產品。當我向聰明但暴躁的七十歲執行長提出此看法時,他無法接受,馬上不耐地質問:「你是說你花了四週的時間,只寫出這些我早就知道的東西?」雖然他也同意「好音色」的確是馬蘭士所在的事業,但他覺得我的主張毫無想像力,尤其他又付了我大筆的顧問費,幫他重振這個一度卓越的品牌。

當時我年輕氣盛,馬上回他:「公司裡有四大事業部門,但只有一個和好音色有關,這又是哪門子的想像力?」我強烈建議公司出售另外三個和好音色完全無關的事業,把那些錢挹注到核心的好音色事業中。老闆一聽,露出了充滿活力的微笑,認同我的論點。後來,公司出脫了其他事業部門,我們成功讓公司恢復了往日榮景。

之後,我到一家頗有前景的小公司擔任行銷長,那家公司是配銷眼鏡鏡框給全美的眼科醫生。我剛加入公司時,問了一個問題:「我們是屬於哪個事業?」大家的答案讓我嚇了一跳,這家小公司的管理高層認為,他們是在銷售「裝上矯正鏡片的醫療器材」。別忘了,他們賣的是眼鏡鏡框。後來我們淘汰了醫學術語,把公司從「醫療器材」事業重新定義為「時尚配件」事業。當時,鏡框看起來都大同小異,要不是走書卷味的風格,就是走中性風格。當我們定義公司其實是在時尚配件業時,我們賦予了每個鏡框獨特鮮明的個性,以鎖定幾個行銷的利基市場。我們授權給洛拉品牌,打進女性化的利基市場;授權給艾迪鮑爾品牌,取得戶外活動的市場;授權給比比眼鏡,成為自信的代名詞;授權給美樂家,成為紐約時尚設計師的專屬品牌。重新定義事業以後,公司的業績大幅飆漲,為光學業重新定調,讓他們以時尚導向自居,不再是醫學導向。

不斷地重新定義

激勵大師吉格.金克拉(Zig Ziglar)說過一個凱迪拉克汽車業務員的故事,他在阿肯色州的小岩城賣出的汽車數量打破紀錄,因為他是採用跟同事迥異的方式來定義他的事業。暱稱「凱迪拉克小傑」的他,不只把自己視為業務員,也是「交通專家」。所以他提供顧客許多符合那定義的服務,以下是一些交通服務的例子:

● 顧客的車子需要送修時,他去顧客的住家或上班地點取車。

● 提供顧客免費的拖車服務。

● 顧客萬一無法開鎖或搞丟了車鑰匙,他會提供一套新的鑰匙。

● 免費幫顧客充沒電的電瓶。

● 幫顧客更新汽車登記。
凱迪拉克小傑的驚人業績不僅來自老客戶的再度光臨,也來自口耳相傳及顧客推薦。他是真的對自己所在的事業瞭若指掌。

就連享負盛名的包裹快遞公司UPS也重新定義了他們的事業。他們把公司的定位從滿足顧客的國內包裹遞送需求,改變成同步全球商務。基本上,UPS現在是在做分秒必爭的全球遞送事業。

重新定義事業後,UPS大幅成長,從幾年前在美國的二十七州營運,變成在全球的兩百多國營運。截至本書撰寫之際,UPS的營業額已從十億美元大幅膨脹至三百億美元,目前仍在成長。UPS的執行長艾斯谷(Eskew)表示:「對我們來說,全球化是令人興奮的全新事業,我們每天都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飛往新地點,因應不同的政府,開闢國與國之間的新貿易。」

不是只有大公司或超級業務員才需要重新定義事業。我的朋友迪米崔是世界一流的廚師,也是相當好客的餐廳老闆。當他的餐廳生意不像以前那麼熱絡時,他把事業重新定義得更廣,從只做餐廳生意變成涵蓋整個餐旅業。他和一家豪華的養老中心合作,提供院友美味營養的膳食,溫馨舒適的居住環境,充滿創意的閒暇娛樂及旅遊活動。如此一來,迪米崔不僅拓展了事業版圖,也提升了人生目標,「我喜歡看到,我幫客人做他們在意的事情時,他們臉上露出的微笑。」他說,「那可能只是在廚房關火已久後,幫他們榨杯蘋果汁或手做餅乾之類的小事。」

別忘了,雖然迪米崔擴大了事業的定義,但他仍留在核心競爭力的範圍內,亦即他最擅長的領域裡—提供美食及親切的接待服務。

找出自己是誰及想成為什麼

人生在世,重點不是我們身處何地,而是我們邁向何方。
—美國詩人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

就像在事業裡一樣,我們也需要自己定義或重新定義我們是誰,更重要的是,我們真的想成為什麼。我們往往會發現,真實的自己和夢想的自己之間有落差,這世上可能有一些會計師夢想成為世界頂尖的廚師,很多服務生夢想成為百老匯的明星,有些律師可能不想在法律界執業,有些行政助理想成為劇作家。我們需要了解自己是誰,也要了解自己的夢想。
定義自我

我們都需要定義或重新定義人生的真正目的或真義。如果甘地繼續當律師,從未解放印度,那會是什麼樣子?如果邱吉爾決定當個全職藝術家,而不是解救歐洲脫離希特勒的暴行,那會是什麼樣子?如果貓王決定繼續開卡車,不成為搖滾之王,那會怎樣?如果已經競選失利五次的林肯就此放棄他的從政夢想,決定不競選美國總統,那會怎樣?如果金恩博士沒有夢想呢?如果歐巴馬總統不相信改變的力量呢?

這些人的人生都有目的,他們定義了目的以後,便起身實踐。我們都需要知道自己的真正目的是什麼。朵娜.馬可娃(Dawna Markova)在發人深省的著作《死而無憾》(I Will Not Die an Unlived Life)中探索目的:「目的是讓人串起那個圓、完成那首歌、搔動那癢處、銜接那落差的動力,那是每個人都有的自然能量,驅動我們成長。」馬可娃鼓勵我們自問以下幾個重要問題,來探索人生的目的:

●?什麼事情我尚未體驗?

●?什麼東西我尚未施予?

●?什麼事物我尚未學習?

●?什麼傷痛我尚未療癒?

以下是我認為我們應該自問的額外問題:

●?我現在走的路是否指引我邁向人生的真正目的?

●?我正在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情嗎?

●?我知道我真的想做什麼嗎?(這是令人意外的陷阱題。)

別指望你的腦中馬上閃過答案,探索人生目的是個過程,本書將協助你展開這個探索的旅程。

過有意義的人生

就像公司需要有使命或目的一樣,我們個人也需要找出自己存在的理由。我們需要找出人生的真實目的,有目的就會產生意義。目的幫我們發現對我們最重要的是什麼,為下面的問題提供答案:「為什麼我在這裡?我的使命是什麼,或人生的真正志業是什麼?我的主題曲是什麼?為什麼我會來到這世間?」
華理克(Rick Warren)在暢銷書《標竿人生》(The Purpose-Driven Life)裡更進一步地探索目的:「少了目的,人生就變成毫無意義的動作,毫無方向的活動,毫無道理的事件。少了目的,人生就變得微不足道、瑣碎低微、了無生趣。最慘的悲劇不是死亡,而是毫無目的的人生。」

偶爾,遇到寫作瓶頸的時候,我會回到撰寫本書的初衷:激勵與鼓勵大家追求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我說服自己,我不只是在寫書而已,我是在幫大家鎖定目標,完成夢想和願望。這樣做或許也可以幫我自己完成人生的旅程。當然,我不只是想要賣更多的東西而已,我開始了解到真正的成功遠遠超越自我,我開始釐清個人的真正目標,能如此清楚地了解個人的方向,感覺真好。

本恩的話一語道盡了核心:「人生的意義在於有意義的人生。」

但是,我們該如何發現人生的目的呢?如何過有意義的人生呢?這些是我們上路追尋最重要的東西時,需要跟自己做的勇敢對話。

坡.布朗森(Po Bronson)在暢銷書《這輩子,你該做什麼?》(What Should I Do With My Life?)裡提到,每個人都有真正的目的,只是需要努力找出來,因為我們不見得都會突然頓悟。「目的不會像命運一樣,已經完整打包好等著你,」他寫道,「我們只會聽到悄悄的低語,感受到一股莫名的衝動,目的就是那樣開始的。」

你開始思考自己的真正目的時,就已經踏上探索的旅程了。當然,目的是存在我們心靈的深處,要哄它出來並非易事,需要下很大的工夫。

作家朱莉.喬丹.絲科特(Julie Jordan Scott)指出,想了解你如何定義目的,有一種方式是先釐清「什麼不是你的目的」。她寫道:「目的不是腦袋放空著生活,不是躲在義務的面紗之後。有意義的生活有明確的焦點,是發自內心深處的衷心回應,呼應你心中最高的志業,堅守真實的自我。」

當你的人生有目的時,本質上你是在定義真實的你—亦即你一直想變成的那個人。有了目標讓你確切鎖定對你最重要的事物,你對於自己選擇要做及不要做的事情會變得非常講究。
如果我們無法定義人生的真正目的或志業,就很難找到人生的方向。不過,一旦找到以後,我們就很清楚自己要前往何方及原因了。

在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心靈投手》(The Rookie)裡,有一幕非常鼓舞人心。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飾演一位四十歲的棒球投手,二十年前曾試圖躋身大聯盟,但失敗了,如今仍不放棄夢想。為了再度嘗試,他需要放棄教職,那也對家裡的經濟狀況產生了很大的衝擊。他去找父親指點迷津,父親告訴他:「在你找出天賦以前,放手做你覺得該做的事情沒有關係。」結果他在四十歲那年,以新手之姿擠進了大聯盟。

人生的目的在於忠於自我。
—坡.布朗森

顯然,定義真實目的不是一蹴可幾的過程,前面提過,那需要下很大的工夫。我們大都對於自己為何會在這個世上一無所知,事實上,心理學家威廉.莫頓(William Morton)做過一項研究,詢問三千位受訪者:「我為了什麼而活?」高達9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人生沒有明確的目標。果真如此的話,我來告訴你什麼是「不快樂」吧:不快樂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為了找出答案而把自己逼到絕境。切記,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裡,選哪條路都行。卡爾.桑德堡(Carl Sandburg)曾寫道:「我是理想主義者,我不知道我要走到哪裡,但我正在路上。」

激發熱情

目的召喚我們不屈不撓的精神,指引我們邁向正確的方向;熱情提供我們動力,讓我們持續朝真正的志業邁進。熱情就像指示燈,一旦點亮,可以幫我們克服人生沿途的坑洞與阻礙。熱情則是讓我們一早起床,啟動世界的能量。但丁曾說過:「星火燎原。」

熱情可以啟動人心。經典著作《小王子》的作者聖修伯里曾說:「真正用心才能看清事物。」巴爾札克(Honor蓋伊.川崎(Guy Kawasaki)在他發人省思的著作《迷人》(Enchantment)裡,鼓勵大家追求熱情,並把熱情投射到外界。他主張我們應該把熱情視為首要之務,而不是擱在一邊。他建議:「告訴世界你熱愛烹飪、曲棍球、NASCAR賽車或針織,無論是什麼都行,因為追求熱情會讓你變得更有趣,有趣就很迷人。」
當你真的對自己做的事情充滿熱情,時間似乎過得飛快,你不會一直盯著時鐘,不介意多做幾個小時,因為熱情就能提供你持久的能量。當你熱中某個事物時,工作和玩樂之間的分界通常會開始模糊起來。

知名釀酒師蓋瑞.皮索尼(Gary Pisoni)就是在工作與玩樂之間達到熱情平衡的典範。許多葡萄酒愛好者暱稱皮索尼是「黑皮諾之王」,他創立知名的皮索尼葡萄園,讓聖盧西亞高地(Santa Lucia Highlands,位於加州中部海岸)一躍成為知名的葡萄酒產地。皮索尼的個性熱情,全身上下洋溢著活力,有人說他古怪,但沒人質疑他釀造全世界最棒黑皮諾的熱情。他不會老是強調他有多愛葡萄酒,他的格言是:「如果你喜歡,就繼續喝;不喜歡,就停下來。最棒的一杯酒,永遠都是你手中那杯。」

皮索尼不僅對他做的事情充滿熱情,他投入熱中的事情時也興致盎然。不過,你可別誤會了,他對自己的釀酒事業相當認真(他和兩個兒子馬克〔Mark〕和傑夫〔Jeff〕一起經營),他喜歡說:「葡萄酒是上帝在葡萄園裡釀製的 & &我只是細心守護土地的守衛。」

皮索尼的夢想是釀造頂級的黑皮諾,對此他非常投入,堅持了九年,才在原住民的協助下,從家族放牧的土地上探尋到足夠的水源,以栽種頂級的葡萄。記者馬克.安德森(Mark C. Anderson)造訪皮索尼的葡萄園以後,在報導中描述了皮索尼的熱情,他寫道:「皮索尼以傳教士的熱情,宣傳他對美酒的喜愛,雖然耶穌可能把水變成酒,皮索尼是從原本沒水的地方變出酒來。」

皮索尼對黑皮諾的熱情毫無極限,他相信葡萄酒常帶我們回到某個非常時期的特殊地方,好酒令人想起跟摯愛在一起的難忘體驗、某個特別的人物、親朋好友。如果我們都能有皮索尼那樣無盡的活力與熱情,那有多麼美好。

讓你所愛,成你所為。
—魯米(Rumi)

邁克.辛格(Michael Singer)在他發人深省的著作《起飛》(The Untethered Soul)中頌揚熱情的美好:「真正賦予人生意義的,是充實過生活的意願,不是某個特定事件,而是去體驗事件的意願。」有時候重點不在於你做什麼,而是你有多熱情地投入其中。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684152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72
    • 商品規格
    • 20*19*0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