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_帶來幸福的種子句[貼紙版]

人若不開悟,無論怎麼活都痛苦

  • 79 300
    38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自我成長生活哲學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張善通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白象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2/01

活動訊息

分享今年你最有感的書,送50元電子禮券,再抽5000點金幣!

普發一萬放大術:滿千登記抽萬元好禮

2025聖誕禮物展—為朋友家人準備暖心驚喜!點我逛逛選禮物↓↓↓↓↓↓

內容簡介

◎抑鬱、煩惱與痛苦,從來不是人生的錯誤,而是「覺醒尚未到來」的信號與徵兆。
◎開悟,並非遙不可及的神秘經驗,而是一場認知結構崩解後的清明。
◎本書結合唯識學、心理學、神經科學與靈性實證,帶領我們一步步鬆開「我執」的枷鎖,走向眞正的自由與安然。

科技或許能滿足幾乎所有的欲望,
卻始終無法安頓那顆不安的靈魂。
AI也許能模擬眾神的面貌,
卻無力回應人心最深處的孤寂。

那麼,「不開悟」的代價是什麼?
是人格與意識在無聲中逐漸瓦解,直到某一刻徹底崩塌。

「我,究竟是誰?」這個追問,成了焦慮世代的共同回聲。
於是,這本《覺醒藍圖》誕生了!
作者像拋出一面又一面的明鏡,引導我們直視自身,
看見那被無明層層封印、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仍未解脫的孤寂靈魂。


啟動一場徹底的意識革命:
瓦解你對「我是誰」的根本幻覺!
這個世界,不是由物質構成的,
而是由「識」——意識,幻化出來的;
而所謂的「我」,從根本上說,
也不過是一場深層誤認的產物。
所以,科技愈發達,人類卻愈無力,
因為真正讓人痛苦的,
從來都不是這個世界太快、太亂、太複雜,
而是我們內在的「意識結構」,
早已扭曲、崩壞、失序——
因此,你必須看穿一切,從幻覺中走出來。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7855.pdf

作者

張善通

簡歷:
1.石牌振興醫院-職業訓練師
2.土地專業代理人
3.三重地政
4.台北地方法院

著述:
1.《無限之書:穿越古蘭經的宇宙真義》
2.《存有之門與神聖臨在的終極奧義》
3.《河圖洛書之終極密碼:象數、天機與意識的原型圖譜》
4.《太一之圖:河圖洛書的終極奧義》
5.《佛說:生從何來、死往何處》
6.《梵我一如與涅槃寂靜的終極對決》
7.《猶太教的血脈之約》
8.《猶太信仰與終極存在的召喚》
9.《跨越語言與心識的修行之道》
10.《開悟與明心見性的終極意義》
11.《當存在撕裂──「乍現」之時》
12.《禪宗三關抉隱》
13.《穿越瀕死與開悟的門檻》
14.《一切存在的心識之源》
15.《破解禪門公案的傳承》
16.《派下宗門開悟不傳奧秘》
17.《宇宙運行軌則的奧義》
18.《易經終極奧秘》
19.《禪宗八論抉隱》
20.《永嘉證道歌抉隱》
21.《龍樹中觀抉隱/10冊》
22.《窺基成唯識論抉隱/10冊》
聯絡方式:

目錄

前言
導讀|抑鬱、煩惱與痛苦不是人生的錯誤,而是覺醒尚未發生的徵兆

|第一部|迷霧初現:靈性覺醒的困境

第1章|靈性覺醒的隱藏難題
1.1|為何寫這本書?我的靈性覺醒旅程
1.2|靈性覺醒的多重定義與誤解
1.3|為何「覺醒」不只是片刻的體驗?

第2章|現代人的靈性覺醒困境全景
2.1|數位時代的資訊轟炸與內心麻痺
2.2|心靈快餐文化與即時滿足的陷阱
2.3|文化、宗教與科學的靈性矛盾
2.4|個人主義與自我中心:覺醒的最大敵人

第3章|覺醒的意識障礙:你看不見的「無明」
3.1|無明的本質:看不見的看不見
3.2|心理防衛機制與心靈的「自我保護」
3.3|潛意識與集體潛意識的隱形鎖鏈
3.4|常見的靈性盲點與自我欺騙
|第二部|無明的牢籠:不開悟的人生,注定痛苦

第4章|生存的幻象:痛苦是怎麼悄悄滲入我們生活
4.1|日常的微苦:焦慮、空虛與安全感的缺失
4.2|幸福的悖論:追求快樂卻感到更不滿
4.3|欲望與執著的結構:第七識塑造的我執
4.4|唯識學觀點:「轉識未成智」時,痛苦是內建預設值

第5章|我執的幻影:為什麼你痛苦的不是世界,而是自己
5.1|第七末那識的執我機制
5.2|無明遮蔽真相:認知扭曲與慣性反應的陷阱
5.3|神經科學視角:大腦如何編織虛構的「我」感
5.4|案例分析:成功人士無法逃脫的深層焦慮

第6章|情緒的監牢:不是你情緒太多,而是你太久沒回頭看見自己
6.1|情緒不是問題,真正的困境是認知結構
6.2|情緒反應的重複:習氣、慣性與痛苦模式
6.3|沒有開悟的情緒處理:控制而非自由
6.4|案例分享:靜坐十年仍易怒者的修行誤區

第7章|「感到痛快、舒服一下」的心理結構:快樂為何總是如此短暫
7.1|大腦獎賞機制:追求快感,卻逃不掉幸福的幻影
7.2|快樂的習氣記憶與潛意識渴求:追尋快樂背後的無形枷鎖
7.3|當下的滿足如何掩蓋未來的空虛
7.4|感官的陷阱:六根六境的貪著與輪迴的製造

第8章|痛苦的真相:你不是在快樂之後痛苦,而是一直在痛苦中
8.1|快樂,只是痛苦的間歇:一種對折磨的錯誤理解
8.2|你為什麼總是走向痛?因為你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應該受罰
8.3|無明的真貌:你以為那是快樂,其實只是逃命
8.4|你從未真正「選擇」:自由意志是幻覺,「我」只是劇本的執行者
終章|你不是做了選擇,而是被「我」選走了

第9章|人生劇本的循環:你為什麼一直重複痛苦?
9.1|重複的錯誤:外衣下的不變劇本
9.2|潛意識與業力的聯結:非選擇,而是重播
9.3|社會文化如何加劇痛苦循環:一場無形卻無處不在的編碼與重播
9.4|幸福焦慮與虛無主義的交錯危機

第10章|崩潰的真相:當心識系統無法再偽裝自己
10.1|情緒崩潰:自我瓦解的開端
10.2|為何人總在崩潰邊緣才看見真相?
10.3|崩潰不是毀滅,而是我執裂縫中宇宙的啟示
10.4|案例分析:絕望邊緣的心靈甦醒

第11章|苦與裂縫:一切覺醒都從裂縫開始
11.1|苦是存在對我們最後的慈悲
11.2|裂縫即是第六識的分析癱瘓:唯識學的觀點
11.3|穿越苦難的啟示:佛陀、基督與神祕傳統的共同密碼
11.4|裂縫中的真相:當一切崩解,光才得以照入
11.5|開悟的轉捩點:痛苦裂縫中的約櫃啟示

第12章|瀕死經驗與意識崩解:開悟的極端版本
12.1|瀕死者的共同敘述:放下自我後的寧靜與連結
12.2|無常與空性中的覺醒:真正自由的起點
12.3|當下的洞見:唯一真實之門與真自由的實踐
12.4|臨界轉化:阿賴耶識與種子的重組
12.5|實證案例:死亡邊緣的開悟經驗

|第三部|開悟在量子時代的緊迫性分析

第13章|量子時代的認知過載與心靈失衡一個全新時代的開端
13.1|量子電腦的崛起與科技革命:當科技超越心靈,人類將走向何方?
13.2|這個時代的獨特危機:未開悟的心智
13.3|資訊爆炸與注意力分裂:隱形的心靈創傷
13.4|量子不確定性與內心的不安定感
13.5|傳統心理學與靈性成長的不足:在失衡時代的邊界上
13.6|覺醒:量子時代唯一的出路
13.7|開悟作為靈魂導航:在量子時代中安住本心
13.8|覺醒如何在量子電腦時代實現?
總結|量子時代的覺醒之鑰:當科技遇見靈魂

第14章|開悟作為認知整合與精神穩定的關鍵
14.1|開悟:穿越科技與量子時代的靈性關卡
14.2|未開悟心智:量子時代的潛在危機
14.3|開悟:實相的唯一入口與穩定基底
14.4|存在的安全感,如何真正重構?
14.5|開悟如何打破恐懼與焦慮迴路?
14.6|從識轉智:末那識的關鍵轉化
14.7|五智展開:全然重構的生命視野

第15章|人工智慧與量子電腦的雙重威脅
15.1|決策與自由意志的矛盾:幻影與真相
15.2|突破第七識執著:轉識的臨界點
15.3|量子電腦的倫理與權力挑戰
15.4|開悟與心智自主性的重生

|第四部|人類未來的關鍵不是演算法,而是覺醒

第16章|誰來駕馭這艘科技快船?
16.1|沒有開悟者掌舵,量子電腦可能成為毀滅工具
16.2|人工智慧的終極誘惑:數位佛陀,還是深度我執?
16.3|科技與心識不同步:文明的崩潰風險
16.4|開悟與科技的真實關係
16.5|聖者與演算法工程師的對話:可能與必要
16.6|無我意識與AI的界限:靈性的不可壓縮性

第17章|開悟,才是真正的人類升級
17.1|開悟不只是進化,更是「轉生」
17.2|開悟是人類唯一能與超智能共存的方法
17.3|回到自己,是超越萬物的唯一路徑
17.4|當一切都可以模擬,唯有「覺」不可替代

|第五部|開悟與自由:真正覺醒後,人生才真正開始──苦是靈性甦醒的入口,而非絕望的出口

第18章|生之本體:從存在的角度看「痛」
18.1|痛苦的訊號必須被理解?
18.2|存在先於幸福:為什麼活著就會痛?幸福從來不是生命的預設,痛才是
18.3|沒有痛的存在,是虛假的麻木?
18.4|存在是為了痛,才能醒?

第19章|神經與心理:大腦如何同步創造痛與自我
19.1|痛苦非異常,而是神經系統的恆常反應
19.2|自我感與痛苦感的共生結構
19.3|痛苦與覺知的臨界點
19.4|開悟:終止「誰在痛」的幻覺

第20章|意識與痛苦的共振機制:從無明到覺醒的心理地圖
20.1|痛苦:靈性的蜂鳴器與意識的共伴效應
20.2|穿越迷霧:撞見真相與自我覺察
20.3|放下我執:痛苦解脫的關鍵瞬間
20.4|覺醒的必然:無法逃避的靈性命運
20.5|無我即是真實:放下即是完整
總結|不是你在受苦,而是靈性還未覺醒

參考資料

序/導讀

我們正站在人類歷史最劇烈的一個轉捩點。科技突飛猛進,量子電腦能同時運算無數潛在可能,瞬間「塌縮」成唯一現實;量子糾纏甚至能跨越時空傳遞訊息——這些在古人眼中根本是神蹟,如今卻是科學日常。
我們活在一個可以「模擬萬物」的時代。AI能模擬佛陀、耶穌、阿拉在雲端講經、用演算法開示真理;一切知識、信仰、對話,皆可被訓練、生成、複製。但我們呢?人類卻越來越焦慮,越來越空虛,深陷內耗與孤寂,脆弱與痛苦成了日常標配。
為什麼?為什麼科技愈發神通廣大,人類卻愈來愈無力?因為真正讓人痛苦的,從來不是這個世界太快、太亂、太複雜,而是我們內在的「意識結構」,早已扭曲、崩壞、失序。
佛教唯識學早就指出:這個世界,不是物質構成的,而是由「識」——意識——幻化出來的。而我們所謂的「我」,從根本上說,其實不過是一場深層誤認的產物。第七識——潛意識中的自我中心——錯把第八識裡儲存的業力種子,當成「我」的本體。這就像是意識系統中的一場「原始錯覺」:一個從根本就誤會了的核心架構,在支配我們整個人生。
你以為你在選擇,其實你只是在一份潛意識早就寫好的劇本裡,不斷重播;你以為你在追尋自由,其實你只是把那些「我應該是誰」、「我該如何活著」的信念,當成了宿命。這就像一台量子電腦,擁有無限可能,但卻不斷被某種「看不見的塌縮力量」強行導向同一個結局。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早已活在自己建造的牢籠中。這個牢籠,不是別人加諸的,而是你透過自己的感知、記憶、學習與恐懼,一點一滴砌出來的。它不是你曾經經歷了什麼,而是你「如何詮釋」那些經歷的方式;不是過去的事本身綁住了你,而是你對那些事的反應與認同把你困住。這個牢籠,有一個古老又銳利的名字:我執。
「我執」不是一個遙遠的哲學詞彙,而是我們每天的情緒反應與選擇背後,最根本的錯誤認同。我們誤以為,內心那個痛苦、下決定、渴望幸福的「我」,是真實且恆常的。但這個「我」,其實只是意識的一場濃霧,是讓你不斷徒勞奔跑、卻始終無法離開原地的根源。
每一次執著,都是一次意識的塌縮;每一次痛苦,其實都是一個訊號——提醒你:你還活在一個錯誤的心靈架構裡。所以痛苦不是因為你不夠好,不夠堅強,也不是你哪裡做錯了。而是:你還沒從那個錯誤的「我」中醒過來。
這本書不是要教你怎麼更積極、更成功、更正能量。它要邀請你,啟動一場徹底的意識革命:瓦解你對「我是誰」的根本幻覺。憂鬱、焦慮、內耗、脆弱,不是人生的錯誤,而是宇宙對你發出的召喚——提醒你:你誤會了你自己,也誤會了整個存在的本質。
真正的自由,不是讓自己變得更強,而是:看穿一切、從幻覺中走出來。我們正活在一個可以複製一切的時代,但有一樣東西,無法被複製——那就是你如來藏性的「識」。它是你痛苦的根源,也可能是你唯一能通往真相的門徑。它是幻象的起點,也是出路的入口。
而如今的世界,真假難辨,虛實交錯;在這樣的時代,「不開悟」的代價,遠不只是「會痛苦」這麼簡單——而是整個人格結構將慢慢崩潰,意識會一點一滴解體,直到你再也分不清,自己是誰、在哪裡、為什麼而活。而最殘酷的是:你可能連自己正在崩潰都毫無察覺,甚至可能,就這麼虛度此生——白來一趟。

一念三千∕唯識抉隱 張善通 謹識

試閱

|第一部|迷霧初現:靈性覺醒的困境

「人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接受了生命;
 然後在無可奈何的條件下——度過了生命;
 最後在無法抗拒的掙扎下——交還了生命。」
或許,這就是那個隱藏在約櫃裡的未解之謎。
這段話,帶著宿命般的無奈,卻也赤裸地揭示了大多數人生命旅程的真相:被動地來,被困地活,無力地走。這,正是人類集體沉睡的縮影。而那被遺忘、被封印、被藏於「約櫃」中的謎題,其實只是一個簡單卻深邃的問題:
「我,到底是誰?」
那麼,為什麼靈性覺醒如此重要?
因為它,是我們洞察宇宙本質、理解生命意義與目的的關鍵。覺醒,不只是明白「我」的意義,更是看見整個宇宙真相的開始。
你也許擁有驚人的財富、長壽、完美的外貌與身材;擁有知識、學歷、權力,甚至能操控局勢、影響他人——但這一切,終將隨著時間塵歸塵、土歸土。
如果這一生,我們從未真正醒來,從未看清自己存在的真義,那麼,這趟宇宙人生之旅最大的遺憾將是:白來一趟。
然而,靈性的覺醒,往往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明亮清晰。當那聲隱約的呼喚,第一次在內心深處悄然響起,迎接我們的,往往不是光明,而是一層深不見底的迷霧。
這迷霧,不是來自外界的喧囂與混亂,而是根植於我們內在的矛盾與裂縫——那些長年累積的無明、執著、否認與逃避,終於化作一股濃厚的陰影,擋住了視野,也扭曲了方向,使得覺醒的旅程,成了一場穿越黑暗的漫長跋涉。
這正是靈性覺醒最初階段的關鍵困境:自我認知的根本動搖。
當內心渴望真實與連結的聲音被喚醒,舊有的價值觀、身份認同、信念結構開始崩解。那個「我」的形象不再堅固,甚至開始碎裂。這種自我瓦解所帶來的震動與痛苦,讓人不禁質疑一切:究竟什麼是真實?我該往哪裡走?
我們開始看見自己的脆弱,卻看不見出路,彷彿在茫茫霧海中孤身漂流,無所依循。
更複雜的是,當代社會的資訊洪流與快節奏生活,不僅沒有幫助我們穿越迷霧,反而更加深了它的厚度。靈性成了被包裝的商品,知識變得膚淺而繁雜,真理被簡化成口號,信仰成了逃避現實的溫床。
人們容易淪為理論的囚徒,卻缺乏真正直視內在陰影的勇氣。
這些困境,不只是個體的挑戰,更是人類集體意識在進化過程中,所必經的一段試煉。
它像一道門檻,既是障礙,也是邀請;既是束縛,也是通關密語。
它逼迫我們,在瓦解與崩裂中,尋找更深層的整合與重生。這不僅是一段個人的心靈旅程,更是一場宇宙規模的內在革命。
只有當我們真正理解這層迷霧的本質,不再逃避它、不再美化它,也不再急於超越它,而是誠實地凝視它、走進它,我們才能真正開始認識自己的黑暗與光明。
這份覺察,既震撼靈魂,也打開了通往更高意識的門扉。
當我們願意穿越這場迷霧初現的試煉,覺醒的曙光,才會在最黑的黑夜裡緩緩升起。
而那真正自由與光明的生命,也才會在我們之中,開始甦醒。

第1章|靈性覺醒的隱藏難題

靈性覺醒,這個詞聽起來總帶著一種希望的光澤,彷彿是通往自由與真理的康莊大道。

它常被想像成一場豁然開朗的突破,像光灑進黑夜那樣乾脆、明亮。但現實中的覺醒旅程,往往遠比想像複雜。它不是一次性的頓悟,也不是短暫的靈光乍現,而是一場深層而綿延的內在意識革命——一場必須穿越黑暗、迷惘與破碎的長征。
真正困難的,不是那些外在環境帶來的挑戰,而是那些藏在我們內在深處、難以察覺的陷阱——一些從來沒被揭露、甚至被靈性話語有意無意地掩蓋的難題。它們並不總是張牙舞爪地出現,而是靜靜潛伏在意識的深層結構中,以一種看不見的方式影響著我們對生命、自我、世界的理解。
它們的本質,是無明、執著,以及那難以察覺的自我中心傾向。就像一個黑洞,在你以為自己正在前進的時候,悄無聲息地把你拉回原點。最諷刺的是,這些內在陷阱往往穿著靈性的外衣出現——你以為自己正在覺醒,卻其實只是掉進了更深的幻象。
這不是個人的錯覺,而是一整個時代的縮影。當宇宙意識推動著人類進入下一階段的進化,這些潛藏的難題便成了無法繞過的試煉——既殘酷,又不可避免。不是因為這條路不對,而是因為它太真實;而真實,從來不只是光明的一面。
要真正覺醒,意味著我們必須勇敢穿越這些看不見的敵人——那來自心靈深處的黑暗與扭曲。唯有如此,意識才能鬆動、鬆解,進而蛻變。我們才能從慣性中抽離,從幻象中醒來,觸及更高層次的自由。
這一章,將試著揭開靈性覺醒背後那些不被談論的層層迷霧。不是為了提供標準答案,而是為了讓我們一起直面那些無形的力量,看清它們如何默默塑造了我們的思維、選擇與命運。
因為真正的覺醒,不只是美好與神聖的體驗,它更像是一場震撼靈魂的拆解與重建——一場宇宙級的意識演化。在這樣的過程中,靈性才有可能從表象走向本質,從幻覺穿透至真實,從迷惘穿越至真正的光明。

1.1|為何寫這本書?我的靈性覺醒旅程

說實話,這本書從來不是我計畫中的作品。沒有什麼使命宣言,也沒有什麼從天而降的啟示。它比較像是一個副作用——是被生命一次次推向懸崖邊,撞碎自以為的「我」之後,從裂縫中慢慢滲出來的聲音。
它不來自理想,而是來自那些不得不誠實面對的時刻。那些夜深人靜、無處可逃的時候,那些信念一再瓦解,只剩下一個人和一個個無解的問題對望的時候。最後,留下的,是這些文字——獻給在黑夜中,和我一樣困惑的人。
我也曾經和多數人一樣,照著社會給的劇本努力活著:讀書、工作、追夢、賺錢、談戀愛、買房子。那些被稱為「成功」的事情,在還沒得到之前,是渴望;一旦得到了,卻像背上了一種說不清的重擔。
我常在夜裡問自己:為什麼擁有得越多,心裡反而越空?為什麼別人看來「過得很好」的我,卻總覺得缺了一塊什麼?我說不出口,也不敢問。只能咬牙撐下去,一邊告訴自己:「再努力一點,也許就能找到答案。」
直到有一天,一切突然崩塌,像海嘯一樣捲來。那是一段我不太願意細談,卻無法遺忘的時期。我曾在深夜裡哭著對蒼天質問:「這就是人生嗎?這樣公平嗎?我到底為什麼要活著?」
那之後,我開始尋找。閱讀、靜坐、冥想、觀照自己,試著把一塊塊碎裂的信念重新拼起來。剛開始打坐的時候,我什麼都感覺不到,只有痛。不是腿麻的痛,而是一種從內心深處撕開來的痛——像是所有沒被看見過的情緒、恐懼、羞恥與悔恨,全都一股腦地湧上來,毫無預警。
我像坐在一場沒有盡頭的審判裡,而審判官正是我自己。
有一次,我在夜裡坐到崩潰大哭,甚至懷疑:這是不是另一種更深的自虐?那幾年壓抑在身體裡的緊張、委屈、壓力,像潮水一樣,一點一點鬆動、翻攪。我感覺自己像被海浪狠狠摔上礁石,一次又一次,痛到無助,卻哪裡也逃不了。
那之後,我開始學會不去解釋痛,而是坐在痛裡。不逃,不抗拒,也不把它當敵人。當我不再排斥它時,某種東西就鬆了。不是痛不見了,而是那個一直不肯面對痛的「我」,退了下來。
唯識學讓我看見:第七識的「我執」是怎麼不斷編織出一個主角,來維持這個幻象。心理學則讓我理解:過去的創傷是如何一遍又一遍,在潛意識裡重演。神祕學與科學的交會,讓我意識到:意識的本質,比我們想像的寬廣得多,而我們以為的「自由選擇」,其實很多時候只是業力與潛意識的重播帶。
這些探索,很痛,也很美。就像一場突如其來的宇宙風暴,摧毀了我以為的「安全感」,卻也讓真實開始浮現。
這本書,就是一路碎裂與縫補的紀錄。它不是什麼解答,也不是靈性修行的指南書,只是一些裂縫裡透出的光——一些,只有從深淵往上看的時候,才會看見的誠實。
科技可以快速飛躍,世界可以劇烈變化,但人類內心最深的問題,從來沒有改變:我們到底是誰?我們為什麼活著?我們能不能超越那個一直困住我們的「我」?
這些問題本身,就是一場旅程。
而我們,都還在這一場靈性革命的路途上。


以上內容節錄自《人若不開悟,無論怎麼活都痛苦》張善通◎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7855.pdf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364785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0
    • 商品規格
    • 21*14.8*1.40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