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老禪師悟到的生活經

  • 9 198
    220
  • 分類:
    中文書宗教命理佛教禪修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如因居士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德陽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3/09/04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禪是治療現代人浮躁心靈的良藥。

以禪的意境去對待工作中的困惑,將禪的智慧融入工作中,就能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人的心大多是從浮動處失去純真的本性。如果任何私心雜念都不產生,只是自己靜坐凝思,那一切念頭都會隨著天際白雲自然消失。隨著雨點的滴落,感受心靈被清洗的感覺。聽到鳥的呢喃,就會有一種喜悅的意念。看到花兒飄落,就會有一種開朗的心情。這樣,任何地方都有真正的妙境,任何事物都有真正的玄機。只要心能澄清寧靜,生活中的一切足以引出無限佳趣,讓人愉快。

置身迷惘的都市,如果有緣走進禪的世界,你會發現,禪是探究生命的極高智慧,是悟道的精髓,是打開心靈解脫之道的一扇門,能幫助我們尋覓到心中所失去的樂園。

目錄

第一章頓悟--一沙一世界

禪,不以敬畏,而是拈花微笑去頓悟。汲取瞬間的領悟,不經意間便可得之法門,參透生命的玄機:能由一物而知天下,能由小事而識大理。

俗眼無珠015
滴水開悟016
這就是地獄017
一切皆因自我019
師姑是女人020
當下之時023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025
謙讓頓悟027
自傘自度,自求自救029
無爭無價031
老賊教子033
信馬由韁035
男女無別037
一生萬法039
同圓種智041
從容處事043
除去閑名045
第三個金人047
禪師解夢049
不淋一人淋兩人051
剪指教徒053
肉眼心眼056
佈施有度059
吃飯睡覺也是修行061
禪師化鹽063
心靜才大悟065
道信拒旨068
禪師的洗腳石070
哭婆變笑婆072
六識逐六塵074
即心即佛076
靈光頓悟078
獨超物外080
禪無生死082
禪化頑石084
法力無邊087
如非虛無089
婆為媳牽驢091
禪是自由093
帶不走095
無心自然097
禪說心性099
皆有生死101
事事隨行103
會心頓悟105
慈悲不易奉行106
隻手之聲108

第二章空色--亂花欲迷眼

禪花非錦繡,身處色法空,春秋作化雨,法界如虛空。若拋盡虛渺的名利,必能換回那真正的幸福與快樂。

空與色112
知色知欲114
色即是空117
枯木寒岩119
開悟心自寧121
以物悟道123
非禮勿行125
生滅無常127
時間鈕扣131
黃金毒蛇134
銀貨兩訖137
悟禪無欲139
禪意清明141
無休止的錢袋144
苦集滅道146
皆因繩未斷148
僧與佛珠150
月光滿堂154
順治悟禪156
內不心亂為定159
和尚喝粥161
攥與展164
四大皆空166
山高怎阻野雲飛168
畫餅充饑170
禪乃無言172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175
雲水隨緣177
當頭棒喝178
心無外物181
悟無邊緣183
佛祖吃水185
迷悟習性079
性不生滅081
一生萬法,萬法皆一083
一宿禪085
不生禪088
禪房花木深091
為師之師093
虎狼與佛095
人悟稱得097
一念自在099
覺而不迷101
悟無生忍103
佛語心為宗105
心有滯,而眾法皆不通107
體相本自然109
靈利道人112
從心所欲114
禪之味道117
皆是虛妄119
心外求法,患得患失121
心在內悟123
行腳僧126
豁然大悟129
臨濟拜祖131
變與不變133
「這個」是什麼136
上座何在138
廢紙一堆140

序/導讀

前言

禪是一種生活,是喧囂塵世中的一道清泉,身處俗世中的一道靈光。用禪心去體會人生,將我們的菩提心、般若心、禪心提煉出生活中真正的美好所在。

「生活是禪」,是要人們在生活中體悟禪道。離開了生活去求禪問佛,無異於緣木求魚,無從可悟。正如六祖慧能禪師所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為心,塵埃源於生活,用禪的智慧去清掃,便自現寧靜天地。

人的心大多是從浮動處失去純真的本性。如果任何私心雜念都不產生,只是自己靜坐凝思,那一切念頭都會隨著天際白雲自然消失。隨著雨點的滴落,感受心靈被清洗的感覺。聽到鳥的呢喃,就會有一種喜悅的意念。看到花兒飄落,就會有一種開朗的心情。這樣,任何地方都有真正的妙境,任何事物都有真正的玄機。只要心能澄清寧靜,生活中的一切足以引出無限佳趣,讓人愉快,這就是「心砥菩提亦空明,靜坐凝思天地空」。

置身迷惘的都市,如果有緣走進禪的世界,你會發現,禪是探究生命的極高智慧,是悟道的精髓,是打開心靈解脫之道的一扇門,能幫助我們尋覓到心中所失去的樂園。

禪又是治療現代人浮躁心靈的良藥。以禪的意境去對待工作中的困惑,將禪的智慧融入工作中,就能突破自我,超越自我!面對繁忙的工作、複雜的市場、變化無常的人際關係,只要有一顆禪心︵信心、愛心、誠心︶,就足以承受這些。
所以,將禪的精神、禪的智慧融入生活和工作當中,有助於把生活、工作推向更高的意境,使你的精神生活更充實,物質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圓滿,感情生活更純潔,人際關係更和諧。

品讀經典的禪林小故事,讓你在輕鬆自然的享受中,領悟禪的獨特思想魅力。讓你知道,禪雖高深,但形式卻極其簡單、生動,所謂「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書中每一則故事都充盈了禪家智慧,佛教經典隱含了無窮的人生真諦,實為一本覺悟人生的最佳圖書。

試閱

開悟心自寧
  中國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堪稱是那個時代皇帝中最具道德修養的一位。
  梁武帝曾經親自開堂講解《般若經》與《涅槃經》,並且深深以此為驕傲。因此,當他會見遠從天竺來到中國的菩提達摩(達摩祖師)之時,不免露出一種得意自滿的神情。當時梁武帝問達摩祖師曰:「自從朕即位以來,建了不少的佛寺,印了不少的經典,也供養過僧尼不可勝數,您認為我的功德有多少了呢?」
  「毫無功德可言。」達摩祖師冷冷地回答。
  聽到這個回答,梁武帝大吃一驚,於是便趕忙地轉變話題:「什麼是最高的真理?」
  「沒有最高的真理。」達摩答道。
  梁武帝又問:「如果這樣,現在面朕的又是誰?」
  「不認識。」達摩說。
  讀到這裏,彷彿見到了梁武帝驚惶失措的神色。梁武帝自認為造寺、寫經、供僧等所累積的功德必然不小,因此希望藉著達摩祖師給予肯定和讚美。沒想到達摩祖師以冷淡的態度對他說「並無功德」,一口便否定了一切。
  達摩回答無功德,乃是用遮斷的手法,使對方瞭解這些所謂的功德,乃是世間小小的因果報應,如果自以為是了不起的成就,反而變成了欲望之因。因此達摩的回答,並非完全否定了造寺、寫經、供僧的價值,而是為了打破梁武帝對佈施功德的執著,使他能夠更加往上提升。
  由於梁武帝篤信佛教,廣建寺院,禮遇僧侶,使得當時的首都(建康)成為各地的僧侶們聚集遊學之地。因為梁武帝將財力過度地耗費在保護佛教上,而被指責為財政窘迫、國力衰退的原因。這又謂何功德?

以物悟道
  有一個國王生性好鬥,傲慢不羈,以自己為尊。但又有心向佛,可自己卻難以平心修行。
  他有一個嗜好就是鬥雞。於是將鬥雞命令一位得道高僧馴養,想從其中有所得獲。
  一日,國王問高僧:「和尚,現已多日,雞可養好?」
  高僧回答:「還沒,現在雞還驕傲自大,難以控制。」
  國王心中自知是在說他,於是回去平和幾日再來詢問。
  「高僧,現在此雞可養好?」
  「還不行,它們一聽到聲音,就驚慌起來。」高僧答到。
  於是國王又回去平和心態,幾日後又問:「現在可否?」
  高僧又說:「不成,還是目光犀利、盛氣凌人。」
  此次國王已有所頓悟,又過幾日來問:「師父最近可否安康?」
  高僧問:「陛下可否要問鬥雞如何?」
  「已經無所謂了,朕現在已經不再鬥雞,此來是想探望師父,更為尋求為事之道。」國王平和地回答。
  高僧笑道:「差不多了,它們都已達到了『望之似木雞』的最高境界。」

非禮勿行
  有一學僧元持在無德禪師座下參學,雖然精勤用功,但始終無法對禪法有所體悟。
  有一次在晚參時,元持特別請示無德禪師道:「弟子進入叢林多年,一切仍然懵懂不知,空受信施供養,每日一無所悟,請老師慈悲指示,每天在修持、作務之外,還有什麼是必修的課程?」
  無德禪師回答道:「你最好看管你的兩隻鷲、兩隻鹿、兩隻鷹,並且約束口中一條蟲。同時,不斷地鬥一隻熊和看護一個病人,如果你能做到這一切並善盡職責,相信對你會有很大的幫助。」
  元持不解地說道:「老師!弟子孑然一身來此參學,身邊並不曾帶有什麼鷲、鹿、鷹之類的動物,如何看管?更何況我想知道的是與參學有關的必修課程,與這些動物有什麼關係呢?」
  無德禪師含笑地說道:「我說的兩隻鷲,就是你時常要警戒的眼睛--非禮勿視;兩隻鹿,是你需要把持的雙腳,使它不要走罪惡的道路--非禮勿行;兩隻鷹,是你的雙手,要讓它經常工作,善盡自己的責任--非禮勿動。我說的一條蟲,就是你的舌頭,你要緊緊約束著--非禮勿言。這隻熊就是你的心,你要克制它的自私與個人主義--非禮勿想。這個病人,就是指你的身體,希望你不要讓它陷於罪惡。我想在修道上,這些實在是不可少的必修課程。」
  佛經裏說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好像是一個無人居住的村莊,已經給另外的六個強盜土匪佔領了,每天他們攀緣六塵,作惡造業。六根就等於虎豹豺狼、鷲鷹毒蟲。假如謹慎管理,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也就是佛儒融和了。

生滅無常
  道謙禪師是南宋著名的僧人,朱程理學的創始人--朱熹,曾在他的密庵內學禪,把他所編的《大慧語錄》作為重要讀本。道謙的弟子中,出類拔萃者也不乏其人,一天,他的一位大弟子給小師弟們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國王,有許多王子,卻十分想要一個女兒。後來,他的寵妃終於生了一位嬌嫩可愛的公主。
  國王非常疼愛小公主,視如掌上明珠,根本捨不得責罵。對公主的要求更是有求必應,從來不曾拒絕。公主就是想要天上的星星,國王也會設法為公主摘下來。
  一天午後,雨過天晴,公主和婢女在花園中遊玩,只見花草樹木經過雨水的沖洗,潤澤鮮麗,紅肥綠瘦,鬱鬱蔥蔥。
  公主欣賞著雨後的景致,很快被池塘裏飄來的脈脈荷香所吸引。她走近池邊,突然發現了一個從未見過的奇觀:池水熱氣經過蒸發,正冒出一顆顆晶瑩剔透、閃耀奪目、光芒四射的珍珠水泡。
  公主看得入神,突發奇想:「如果把這些水珍珠串成鏈子,戴在頭髮上,一定美麗極了!」
  於是公主打定主意,叫婢女把水泡撈上來,但是婢女的手一觸及水泡,水泡便無影無蹤。折騰了半天,公主沒有得到一顆水珍珠。
  公主一氣之下跑回宮中,把父王拉到了池畔,指著一池閃閃發光的水珠說:「父王!你一向是最疼愛女兒的,我要什麼東西,你都會給我找到。您看水中的珍珠多漂亮,女兒想要把它串成珠鏈,戴在頭上,你說好不好?」
  國王無限憐愛地撫摸著女兒的頭髮,笑著說:「傻孩子!水珍珠雖然好看,終究是虛幻不實的,怎麼可能做成珠鏈呢?父王另外給你找些水晶珠鏈,一定比水珍珠還美麗!」
  「不要,不要,我只要水珍珠做珠鏈,我不要什麼水晶珠。如果你不給我,我就不活了。」公主驕縱地哭鬧著。
  束手無策的國王只好把大臣們集合到花園,憂心忡忡地說:「各位大臣們!你們都是舉世無雙的奇工巧匠,如果有誰能夠拿池中的水泡,為公主編織美麗的珠鏈,我要重重獎賞。」
  大臣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如實地說:「報告陛下,水珍珠一觸即破,怎麼能夠拿來做珠鏈呢?」
  「連這點事都無法辦到,我平日對你們的恩澤都白費了。如果無法滿足我女兒的心願,你們就別想活著走出王宮。」國王盛怒地呵斥道。
  就在這時,從群臣中走出一位鬚髮斑白的老禪師,他鎮定自若地說:「國王請息怒,我有辦法替公主做成珠鏈。只是微臣老眼昏花,實在看不清楚池中的水珍珠,哪一顆比較均勻飽滿,能否請公主親自挑選,交給我來編串?」
  公主聽了,一時興起,立刻拿起水瓢,彎下腰身,認真地舀取自己中意的水泡。
  本來光彩閃爍的水珍珠,經公主輕輕一觸,霎時破滅,消失在水裏。撈了老半天,公主連一顆水珍珠也揀不起來。
  睿智的禪師望著垂頭喪氣的公主,和藹地說:「水珍珠本來就是生滅無常的。如果把人生的希望建立在這種虛假不實、瞬間即逝的東西上,到頭來必然一無所得。」

時間鈕扣
  有個年輕人非常急躁,做什麼事都安不下心來。有一次,他與情人約會,由於他來得早,性子又急,在樹下坐立不安,轉來轉去。
  這時候,一位白眉垂肩的老禪師來到他身邊,飄飄然很是有些仙風道骨。禪師拿出一枚鈕扣,對年輕人說:「你要是不想等待,只需將鈕扣向右一轉,你就能跳過時間,要多遠有多遠。」
  年輕人想,我該不會真遇到羅漢大仙了吧。他試著將鈕扣一轉,情人出現了,正向他頻送秋波。他心裏想,要是現在能進行婚禮,那就更好了。他又轉了一下,隆重的婚禮,豐盛的酒席,他和情人並肩而坐,周圍管樂齊鳴,悠揚醉人。他抬起頭,盯著妻子的雙眸;又想,現在要是只有我倆該有多好。他悄悄地轉動了一下鈕扣,立刻夜闌人靜……
  他飛速地轉動鈕扣,他有了兒子,後來又有了孫子,轉眼間已是兒孫滿堂。然後又四處為官,到處受人吹捧,年輕人真是喜上心來!
  鈕扣轉到最後,年輕人已是老態龍鍾、衰臥病榻,幾個不孝子把家產揮霍一空,還狠心地把他扔到荒郊野外。又餓又累的老人終於仰面跌倒,被烏鴉老鼠咬成一堆破爛……
  年輕人看得頭皮發麻,心底直冒冷汗。「怎麼樣?」
  老禪師問道:「年輕人,你還想不想讓時間再快些?」
  「我都死了,還快個啥呢!」年輕人答道,此時他已像洩了氣的皮球。
  正當他萬念俱灰的時候,禪師收回了鈕扣,於是年輕人又回到了那棵生機勃勃的樹下,繼續等待著他可愛的情人。這個時候,年輕人覺得沐浴在和暖的陽光下,聽著鳥鳴,看著草際間蝴蝶在飛舞,等著自己的情人,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一場虛驚,使這個急躁的年輕人明白了:一味追求結果、忽視過程的人,怎麼會領略到等待的那種複雜、徬徨、甜美的滋味呢?

黃金毒蛇
  一天,釋尊帶著阿難在舍衛國的原野上漫步。
  釋尊忽然停步說:「阿難,你看前面的田埂上,那塊小丘下藏著可怕的毒蛇!」
  阿難停下了腳步,隨著釋尊手指的方向望去,看了之後也說:「果然有條可怕的大毒蛇。」
  這時附近有個農夫在耕田,他聽見了釋尊和阿難的對話,聽說田裏有條毒蛇,便走向前探看,在那塊小丘似的土包下,發現了埋在土裏的一壇黃金。
  「明明是一壇金子,可這些和尚偏偏說是毒蛇,真不懂他們怎麼想的。誰能有我這樣的運氣,鋤地鋤得一壇黃金,帶回家去,下輩子也不愁吃喝了。」農夫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挖出那壇金子,匆匆帶回家去。
  原先窮困潦倒的農夫,連一日三餐都成問題,現在突然發了筆橫財,自然樂不可支,開始大量地添置著新衣、傢俱,頓頓都吃精美的食物。同村的農夫們頗感疑惑,流言四起,一傳十、十傳百,沒過多久就傳到官府,官吏把他找來問話說:「聽說你向來很窮,最近一夜之間成了大富翁。這錢是從哪裡來的,是偷的嗎?快從實招來。」
  農夫無法回答,被扣在官府,整日逼問,不勝其煩,但又無法證明自己不是小偷。家人花錢買通官吏,只希望能保住他一條性命,但所有的錢都花光了,仍然救不出他。
  農夫最終被宣判了死刑。受刑這天,農夫望見斷頭臺,心中恐懼萬分,口裏不斷叫嚷道:「那的確是條毒蛇啊,阿難!真是條大毒蛇啊,世尊!」
  官吏聽見這怪異的言論,認為其中必有緣故,就將此事稟告了國王。
  國王把農夫叫來問道:「你犯了偷盜罪,受刑時不斷地叫嚷:『那確是條毒蛇啊,阿難!真是條大毒蛇啊,世尊!』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夫惶恐地稟告國王說:「大王啊!有一天我正在田裏耕作,釋尊帶著弟子阿難從這裏經過。他們看見埋藏黃金的地方,都說有條毒蛇,是條大毒蛇,可我卻不相信,偏偏挖起金子搬回家裏。我今天落到這個地步,才明白黃金是條大毒蛇的真諦。黃金能使我富貴,也能使我喪命,它實在比大毒蛇更可怕啊!」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597072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4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