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1110_2026手帳年曆

蓮師修法心語:蓮花生大士為後世修行者留下的珍貴伏藏【索達吉堪布藏文直譯經典】

  • 79 474
    60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內容簡介

蓮花生大士的珍貴心語,為後世修行者所留的伏藏寶藏
索達吉堪布最新藏文直譯作品,帶你親近伏藏的本來樣貌

《蓮師修法心語》是蓮花生大士在西藏親自傳授給親近弟子的教導。
多數內容是回應明妃伊喜•措嘉的提問,全面囊括了顯密兩大方面的教法。
為了利益後世修行者,伊喜•措嘉將這些珍貴的智慧記錄並伏藏起來,
數世紀後,由大伏藏王釀•尼瑪哦色取出。
此伏藏教法直接源自蓮師,既有解疑釋惑的口訣,也有直指心性的深法,
是為每一位真誠修行者留下的實修百科,也是蓮師深刻的祈願——
祈願此教法可以在未來與因緣具足、根器相應的人們相遇!

․與佛陀無二無別的蓮花生大士
蓮花生大士,被尊為第二佛陀,是佛法傳入西藏的奠基者與守護者。他在西元八世紀應藏王赤松德贊的邀請入藏弘法之後,為眾多具緣弟子傳授內密三部等無數殊勝不共的法教,並主持將大批佛經、密續與論典譯成藏文,不僅開創了佛法盛世,更以伏藏教法的願力,讓後世世代都能直接親近佛法,獲得解脫之道。

․以問答方式記錄的實修心法
《蓮師修法心語》是蓮花生大士在西藏親自傳授給親近弟子的教導,共分為二十三類,合計超過三百六十個問答。內容從皈依發心、如何調伏內心煩惱、如何生起信心、擁有最上見解、密法如何修心,到中陰度亡、斷絶輪迴等等,從顯到密、從世俗到勝義,完整涵括,是蓮師為了後世修行者的利益留下的完整修行指引。

․至今最完整的的漢文譯本
此一伏藏雖曾有其他語言的片段譯文,但始終未有完整的漢文本。《蓮師修法心語》以協慶新版與喇榮五明佛學院的版本為底本,由喇榮五明佛學院大堪布、大圓滿上師索達吉堪布親自翻譯,成為目前最完整的譯本,讓讀者得以真切親近這部珍貴的伏藏。

作者

在此釋迦牟尼教化的時代,最為殊勝的大師,就是蓮花生大士。他於西元八世紀時應藏王赤松德贊之邀入藏,在藏地期間,不僅推動佛典、密續與論典的大規模翻譯,更將深奧的內密三部法教廣傳於具緣弟子,為西藏奠定堅固的佛法基業。
蓮師以金剛乘的法教影響了無邊眾生,特別是透過伏藏,使佛法能夠因應不同時代與弟子的需求而展現嶄新面貌。他被尊為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的共同化身,以種種化現降伏頑強的煩惱與鬼神,持續護持佛法不滅,為世世代代的修行人指出究竟解脫之道。釀•尼瑪哦色(1124-1192)是藏傳佛教史上極為重要的五大伏藏王之一,他的貢獻不僅在於發掘了大量伏藏法教,更在於系統性地將這些法教組織起來,不僅保存了蓮花生大士的珍貴教言,也為寧瑪派修行者提供了一條清晰的修行道路。
他的名字「尼瑪哦色」意為「太陽之光」,象徵著他的教法如太陽般照亮了後世眾生。

譯者

生於一九六二年。一九八五年出家,在喇榮五明佛學院依止法王晉美彭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跟隨法王前往歐美各國進行全球弘法。
因感漢地佛子由於語言障礙,無緣接觸藏傳佛教,故將大量藏文典籍翻譯成中文,傳授顯密佛法、引導實修。不僅培養了無數佛教人才,而且著作等身,傳法教言與出版書籍累計上千萬字。此外,也將《弟子規》、《觀經》、《地藏經》等中文典籍翻譯成藏文。
常年孜孜不倦地弘揚佛法,尤其注重與高校師生的互動,將佛教真理與當今科學相結合。自二〇一〇年起,哈佛、耶魯、牛津、劍橋等百所高校的講臺上都留下過他的身影。
並提出「啟動愛心」的倡議,呼籲大家在學佛之餘不應漠視身邊的弱勢群體。先後修建了小學、中學、養老院,資助家境貧困的大學生,救濟無錢治病的重症患者等。
堪布常說:「我不知道我能活多長時間,但只要有一口氣,哪怕只有一個人聽法,我也會盡心盡力用佛法饒益他。」
法王晉美彭措曾為其寫過一篇住世祈禱文:
具德上師加持入心間,不偏眾生普降大法雨,
三學之藏索朗達吉尊,祈請身壽不變久住世,
願以發心皓月之光明,五濁黑暗消於法界中。

目錄

譯序
伏藏大師釀•尼瑪哦色簡介/土登尼瑪仁波切 造、索達吉堪布 譯
蓮師修法心語
一、甚深實修類
二、揭露過失類
三、零散言教類
四、皈依道用類
五、發心道用類
六、問答教授類
七、生信公案類
八、密宗修心類
九、最上見解類
十、無垢實修類
十一、五種中陰類
十二、根除迷亂類
十三、直指本性類
十四、要義教誨類
十五、導修金鬘類
十六、口訣付印類
十七、心語密印類
十八、法行道用類
十九、輪迴生滅類
二十、行為漸進類
二十一、食子道用類
二十二、七品法行次第類
二十三、五毒息滅類

序/導讀

譯者序
索達吉堪布

《蓮師修法心語》是一部由五大伏藏王之一的釀·尼瑪哦色所開取的伏藏法。此法主要承載了蓮花生大士與伊喜•措嘉空行母之間深邃而富有啟發性的問答,堪稱殊勝無比、不可多得。
書中內容共分為二十三類,合計超過三百六十個問答。這些教言全面囊括了顯密教法,既有解疑釋惑的口訣,也有直指心性的深法,真正可以稱作「實修百科全書」,涵蓋修行的各個方面。
為了幫助更多修行人樹立正確的見解,避免在修行中的誤區,我於二〇二四年七月九日開始著手翻譯這部寶典。經過數月的精進努力,初稿於十一月底完成,隨後進行了全面校對。為了便於讀者理解,我在原文中增添了小標題,以使結構更加清晰,最終於二〇二五年六月圓滿定稿,呈現給大家。
這部法的藏文版本眾多,而我此次選擇了協慶新版和喇榮五明佛學院的版本為底本進行翻譯。儘管我曾見過其他語言的片段譯文,卻始終未能找到完整的漢文本。如今,我終於將這部法全部譯成漢文,共計十四‧六萬字。我的內心充滿了歡喜,感恩傳承上師、本尊、空行、護法的加持!
在翻譯的這段時間裡,全球風雲變幻,許多國家頻繁爆發爭端和戰爭,甚至我們佛學院也經歷了一些突如其來的變故。在個人方面,我也遭遇了四大不調等種種違緣。然而,我始終未改初衷,堅持不懈地虔誠祈禱蓮師,最終將這份自信能保質保量的珍品,獻給每一位有緣者。
關於蓮花生大士,許多人可能只知道他是一位威力無比的密咒師和大成就者,但他的功德遠不止於此。光是他的智慧與辯才,就能從一〇八位伏藏大師所取出的《大寶伏藏》等伏藏法中窺見一斑;通過《竅訣見鬘論》、《真實名經釋》等諸多教藏法,也能夠讓我們一目了然。至於他不可思議的神通神變,更是令人歎為觀止。如果你有緣親自前往藏地、尼泊爾、印度、不丹,朝禮蓮師足跡所踏過的聖地,見證他所留下的腳印、手印、身印等奇跡,以及依靠蓮師加持而建成的眾多寺院,看到蓮師法脈至今仍在不同地方被人們不斷修持,成就者們也隨之相繼湧現,必會使你對這位無與倫比的教主,生起前所未有的誠摯信心。
我深信,如果你能認真學習、用心思維、實地修行這部教言書,所有困擾你的難題都將迎刃而解,難以釐清的疑團必將煙消雲散,長期邁不過去的坎也將輕鬆跨越。在修行的道路上,你一定不會走偏,修證境界將不斷提升,尤其能夠生生世世獲得蓮師的不共加持,如影隨形。

書於蓮師伏藏聖地——幸福山谷吉祥林苑
藏曆木蛇年五月初五

試閱

一、甚深實修類
奇哉!
國王赤松德贊迎請蓮花生大士,為桑耶寺的建造進行伏地儀式。當吉祥桑耶任運自成殿落成並開光時,蓮師被請至頂層,安坐於錦緞絲綢法座上,身披紫色錦緞大氅,右手和左手分別端著盛滿純正米酒的金杯與銀杯。國王獻上世間各種供品,在一尺高的金曼荼羅中,擺放著松石花和七寶,並以國王脖子上的「火光閃耀」松石做成日輪形相,以貓眼水晶飾品做成月輪形相,在金寶曼荼羅中構建起四洲及須彌山,進行供養。
國王讚歎蓮師道:「您未依父母而從蓮花中幻化出生,為度化眾生而示現無生無死的金剛身。您在無所偏執的境界中為眾生宣說佛的密意,以各種方便善巧調伏傲慢的神魔,三身事業圓滿超越一切佛陀的化身,我以信心頂禮讚頌您這幻化身—多吉托創蓮師尊。儘管您不會以歡喜與貪執而享受五種欲妙,然而為了讓眾生積累福德,祈請您慈悲受用。並懇請您慈悲垂念,賜予甚深殊勝的教義。」說完後,國王再三頂禮。

上師比佛陀尊貴
蓮師問道:「尊貴的君王,您喜歡我的這個身體嗎?」
國王回答:「喜歡。您遠離四大疾病和生死,以大悲心利益眾生,恆常安住於法性境界。我喜歡您這個救護眾生的身體。」
蓮師說:「應知上師比千劫中的諸佛更加尊貴。為什麼呢?因為諸佛都是依靠上師而成就的。在上師之前,連『佛陀』這個名稱都不存在。」又說:「上師即是佛法僧三寶的根本。應當捨棄其他供養,專注於供養上師。令上師歡喜,方能獲得一切悉地。」

能證悟的見解
然後國王向蓮師請教:「尊貴的上師,為了讓因地的眾生成就佛果,首先最關鍵的在於能證悟的見解。那麼,能證悟的見解指的是什麼?」
蓮師回答道:「一切見解的終極精髓,就是菩提心。一切三千大千世界、十方諸佛、三界眾生,實際上都歸集在這一精髓菩提心中。所謂的心,是沒有造作卻能生起萬法。那麼,眾生和佛的區別是什麼?僅在於是否證悟了這顆心,除此以外沒有別的。成佛的因雖然本自具足,但眾生因不認識心的本來面目,才在六道中流轉。」
國王問道:「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證悟心性?」
蓮師回答:「需要上師的教言。所謂的心,就是憶念、覺知、領受的法。心不要向外觀,而要向內觀。用心尋找心,抉擇心的本性。觀一觀心最初從何處產生?現在住於何處?最終去往何處?當自己觀察自己的心時,找不到它的來處、住處和去處。它無法用言語描述,心沒有內外、能觀所觀的分別,它是遠離中、邊的大本智,是本空本離的大周遍。本智自然安住於自心中,並非現在造作的那樣,而是本然安住於自心。完全認識到這一點,斷定心的本來面目,即是見解,這就是所謂的確信。心如虛空本來自成,如太陽驅散無明黑暗,如蓮花不被過患所染,如黃金本性不變,如大海無有動搖,如河流相續不斷,如天地無離無合,如須彌無有遷變。當證悟這一意義並得以穩固時,便稱為具有證悟的見解。」

具有修行體驗
國王問道:「什麼是具有修行體驗?」
蓮師回答:「君王請諦聽,所謂具有修行體驗,指的是心性未改,無染本然,自住本位,悠然放鬆,不住於外,不攝於內,無依而住,安住於法性大平等的境界中,如同燈火不為風所動。
其中的『體驗』是:當心出現清明、充實、妄念斷除、明、樂、無分別、恍恍惚惚、攀緣鮮少、與世間行為不一致時,這些即為覺受相。對此不要視為稀有,也不要執著,這就是所謂的具有修行體驗。」

平等一味的行為
國王問道:「什麼是具有平等一味的行為?」
師回答:「行為是指修行一直持續不斷。在行住坐臥一切威儀中,雖然無所可修,但要念念不忘,就如同河流不斷流淌。
所謂的『平等一味』,是指五根前無論看到或呈現何種欲妙,都不生愛戀貪執,而以法性進行攝持,對任何法不取不捨,如同到達了遍地黃金的寶洲。這就是具有平等一味的行為。」

達到無變的境界
國王問道:「如何越過分別念的險關而達到無變的境界?」
蓮師回答:「在入定時,如果生起分別念,無論是什麼念頭,都是從自己心中產生的,而心的本性卻不成立,所以,所生分別念的本體是空性。就像雲從虛空中生起又消散於虛空一樣,分別念從心中生起又消失在心的本性中。分別念就是法性的自性。
『越過險關』是指,當心中生起各種念頭時,只要專注於念頭本身,就像小偷進入空房子一樣,在空性的心中,分別念無法造成任何傷害。這就是越過了動念的險關。」
國王問道:「如何建立不變果位的確信?」
蓮師回答:「君王請諦聽,菩提心並非由因而生,也不會被緣所毀,它不是佛陀刻意造作的,也不是眾生精心製造的,而是本來具足的。當通過上師的教言認識到心的本面時,就會發現佛祖即是自己的心,如同認出了久違的故人。當這一境界現前並得以穩固時,三世諸佛皆由此成佛,就如太子登上王位般,自然沒有恐怖和畏懼,這就是本來任運成佛,稱為具有確信的果位。」

斷除過失
國王問道:「如何越過歧途與過失之邊?」
蓮師回答:「君王啊,如果心中生起希望或擔憂,這便是未證悟見解的過失;無生的覺性菩提心,既不希求成佛,也不擔心墮落為眾生,如果產生能修所修的二元分別,這是未斷除心性障礙的過失;在遠離戲論的法性中,沒有所修境,也沒有能修者,根本沒什麼可修的,如果生起取捨之心,這是未斷除執著的過失;在本空本離的心性中,沒有可執著的成就,也沒有可捨棄的過失,不應對功德和過失生起取捨之心,如果執著於資具,這是不懂將其轉為道用的過失,應當以無緣無執的心對待一切,了知貪執遠離本基。
總的來說,無散亂即是見解,無安住即是修行,無覺受即是體驗,無所得即是果位,除此之外,三世諸佛從未宣說過其他法要。這就是越過歧途與過失之邊。」
國王問道:「如何遣除定解的過失?」
蓮師回答:「即使認識到自心是佛,也不應捨棄上師;即使了悟現象皆為心的顯現,也不應中斷有為善根的相續;即使對成佛無所期望,也應供養三寶;即使不畏懼輪迴,也應從細微處斷除罪業;即使獲得法性不變的確信,也不應對任何法進行增益或損減;即使自己生起禪定、神通等功德,也應斷除傲慢和自滿;即使了悟生死與涅槃無二,也不應中斷對眾生的慈悲。」
國王問道:「生起定解是指什麼?」
師回答:「對自心本是佛,生起定解;對一切法皆為心的幻化,生起定解;對自己本具佛果而無需外求,生起定解;對上師即是真佛,生起定解;對見修的要義即是佛的密意,生起定解。要將這些付諸實修。」

具有竅訣
國王問道:「自相續具有竅訣是指什麼?」
蓮師回答:「普賢王如來以加持將此密語傳至金剛薩埵耳中,金剛薩埵將其傳入化身嘎繞多吉耳中,嘎繞多吉又傳至西日桑哈的心間,西日桑哈再將此法傳給我蓮花生。請赤松德贊王你銘記於心。」
蓮師又對國王教誡道:「君王,如果不了悟無生法性的一義,即使轉生為國王,壽命也如水泡般短暫;如果不享用不可思議的法性,王權和國土就如彩虹般虛幻;如果不與自然覺性為伴,君民眷屬就如過客,終將各奔東西;如果不修習見修的實相義,生死往復就如水車輪轉,不斷循環;如果不以和平的佛法治理國家,即使嚴格執法也如毒樹,最終自取滅亡。請大王以佛法治國。」
蓮師繼續教誡道:「君王,在末法時期,人們渴望聽聞美好的教法,但很少有人真正領悟。許多人不按教法行事,卻自稱修行人。到那時,得成就者少之又少,狂妄自大者卻多之又多。印藏之人將變得如鳥類遷徙路線被切斷一樣,難以調伏。那時必須要保護佛法,請君王您將這些教法隱藏為伏藏。您在未來的轉世中,也會遇到這些法教和護法。那時您將斷除輪迴,到達持明果位,所以不要將這些教法廣傳。」
國王聽後非常歡喜,獻上黃金曼荼羅,並做了無數頂禮和轉繞。
伏藏印!隱藏印!交付印!

臨終成佛
那時,國王向蓮師頂禮並轉繞後,請教道:「尊貴的上師,像我這樣的國王,信心淺薄,貪戀名利,憎恨正法,性情粗暴,善心微小,罪業深重,不依佛法,喜歡散亂和福報。今生若有福報,來世墮入惡趣也不害怕。請您慈悲垂念,賜予我臨終成佛的教言。」說罷,國王不停叩頭,淚流滿面。
蓮師心生憐憫,傳授了精華教言:「奇哉!你從內心深處生起了信心,這是極為稀有的。君王啊,臨終時不要憂慮,我有一個密宗的捷徑法門,能讓大罪人先成佛,不必經過中陰階段。君王請諦聽:
我們因無明之緣和業之力,最初入胎而出生,中間在人間度過若干年,最後死亡時,身體留在人間,而心識則隨業力流轉六道,漂泊輪迴。我們即使活到壽終,現在也只有百年壽命,其中一半時間在睡眠中如死屍一般,在夢中經歷種種苦樂,所以,實際上只有五十年左右的清醒時光,這還是按人壽百歲來算的。
事實上,從出生到死亡是必然的過程。我們卻像永遠不會死一樣,做各種貪嗔之事,這都是因為沒有憶念死亡。死亡沒有固定時間,隨時可能發生。死亡的因緣眾多,甚至連一天不死的把握都沒有。
君王請諦聽,死亡有上中下三種情況:像國王那樣死去,是執著於權勢和財富而死,這是下等的死法。臨終時應當無有執著。像乞丐那樣死去,對任何財物和資具都沒有執著,這是中等的死法。像野獸那樣死去,獨自一人沒有任何貪執和分別念,這是上等的死法。
君王請諦聽,臨終時有三種成佛的方式:下等根器的人通過積累資糧,來世成佛;中等根器的人通過串習修行,在中陰成佛;上等根器的人通過證悟,無需經過中陰而直接成佛。我現在傳授給你的是不經中陰成佛的口訣,這是密宗的捷徑法門。
這個教法的根本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
斷定一切外在顯現境的本體為虛空的本性,這樣就斷除了六道輪迴世界和六道眾生投生之處的根本;斷定內在能取心的本體為明空之心,安立一切眾生的胎門為空性,這樣就斷除了眾生投胎的根本;了悟無明為無生,追溯到諸法之源,這樣就斷除了善惡業的根本。
這就是三句口訣的要義。」

外境斷定為虛空
國王問道:「尊貴的上師,如何將外在的顯現境斷定為虛空的本體?如何斷除外器世界和六道眾生投生之處的根本?」
蓮師回答:「君王請諦聽,關於外在的顯現境,在當前的顯現中,有四大洲、須彌山等億萬世界。在我們的感知中,這些顯現為地、石、山、岩、草木、森林等。這是因為沒有證悟而產生的顛倒顯現。
如《集密意續》所說:『同一本體物,六邪見一真,顛倒見有二。』比如,對於我們面前的同一種水,天人見到的是甘露,非天見到的是武器,人類見到的是水,旁生見到的是飲料,餓鬼見到的是膿血,地獄眾生見到的是滾燙的銅汁。這就是六種邪見。事實上,水並非其中的任何一種。
關於兩種顛倒見:常見外道認為因果恆常,人死後會轉生為人,馬死後會轉生為馬等。斷見外道則認為身體歸於四大,心識歸於虛空,當前的感知只是暫時的現象,他們認為死後不再投生。這兩種都是顛倒的見解。
那麼,何為真實的見解?即萬法什麼都不是,對此遠離一切執著。對於當前顯現的地、石、山、岩、草木、森林等,都不應執著,不加以建立,也不遮止顯現,不證成有無。顯現自顯,空性自空,如同虛空的本體,在本體自空、顯而無自性中安住。
對這樣的顯現境沒有執著,就不會產生貪執,從而斷除了外器世界的根本。沒有六道投生,因為六種因已經空無。這是指什麼呢?因為六道的顯現是迷亂的,遠離迷亂後,在顯現境中便沒有可見之物了。」

內心斷定為明空
國王問道:「如何斷定內在的能取心為明空的本體?」
蓮師回答:「君王請諦聽,斷定內在的能取心為明空,就能安立內心的胎門空無,從而斬斷投生的根本。所謂的內在執著之心,指的是對父母、兄弟、朋友、子女、財富、敵人、親人等的執著。那麼,執著者是誰?是有煩惱的心。追溯其根本後,這顆心不存在於任何地方,但也不是什麼都沒有。在未覺悟時,心是造作一切的禍根,被稱為『無所不念的心』。
當覺悟並徹底瞭解心後,會有一種明而不滅的境界,這就是所謂的證悟心性。無所成立的狀態被稱為法界,它的明而不滅是光明,顯而不成立是空性。因此,對任何顯現境,都沒有父母的執著,最終能取父親的因與貪愛母親的緣將滅盡,不會再有投生六道的可能。」

無明為無生
問道:「了悟無明為無生便能斷除一切法的根本,這是什麼意思?既然必須了悟無明為無生,那麼,什麼是無生?」
蓮師回答:「心性不成立任何本體,遠離一切戲論相,這時就叫心識顯現為覺性,這就是認識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也被稱為了悟無生法。實際上,這是徹底了悟諸法的本體,也就是遠離善惡業的法。無論做多少善事,也不期望成佛的果位;無論造多少惡業,也不擔心墮入惡趣或地獄。因為它沒有被業與業果所染。
這不是通過知識、妄想或人為造作而達到的,而是所有經典中都有闡述的。《大般若經》中說:『一切法的自性是空,既無業,也無業的果報。』《一百五十頌》中說:『猶如紅蓮花,不為過患染,如是空性法,不為業過染。』《大虛空經》中說:『若隨業力所轉,則無自然本智。』《金剛須彌宮》中說:『自以自空,他以他空,二者以二者空,非二者以二者空,非二者以無邊空,非是於真實中,遍計之故。』《海慧菩薩所問經》中說:『此等大乘經,不同於世間,何以故?一切有情已離隨順相續。』
『因此,認識到一切都是自心的迷亂,就徹底了悟了法性的意義,遠離了善惡業的根本。」

不經中陰成佛
國王問道:「尊貴的上師,臨終時如何才能無需經歷中陰而成佛?」
蓮師回答:「君王請諦聽,上等根器的瑜伽士對外在的顯現境無執著,斷除了對顯現的增益,從而顯現自然解脫,因此中陰時不會出現顯現境。外器世界不再生起,內在的能取心不成立任何本體,因此輪迴自然解脫。中陰時沒有意形身,六道胎門空無,沒有投生的因,法性自然清淨。瑜伽士捨棄肉身後,心識與虛空相會,善惡業的推動力也就滅盡了。」
國王問道:「尊貴的上師,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獲得三身的果位?」
蓮師回答:「法性之基超越言語描述,不是一切、猶如虛空的境界,稱為法身果位。從如虛空般的法身界中,顯現出如雲彩般的圓滿報身,具足相好莊嚴,在十地菩薩面前顯現。化身如雨滴般無量無邊,隨眾生根基而做利益事業。《明點隱藏續》中說:『如同虛空中,形成雨雲性,彼亦降下雨,草木林苑生。法身不可思,三瑜伽證境,彼中現報身,大乘菩薩境,從中現化身,具緣眾生境。』這就是三身果位的顯現方式。」
蓮師又教誡國王道:「君王請謹記:生命無常,請修習這深奧的法性之義。雖然具有甚深的見解,但也不要間斷有為的善行。無論做什麼,都要以無緣來印持。這個法若傳給他人可能會引起誹謗,所以不要傳播,請將它隱藏為伏藏。在末法時期,國王你將再次遇見此法。」說完,蓮師加持並封印了這個教法。
國王非常歡喜,當下獲得了覺性自解脫。他對蓮師深懷感激。
這是密宗的捷徑法門,是讓大罪人先成佛的口訣。
伏藏印!隱藏印!交付印!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75251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76
    • 商品規格
    • 17*23*2.20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