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耶穌說故事,說出了人生的智慧

Parbolas de Jesus para todo el mundo
  • 79 237
    300
  • 分類:
    中文書宗教命理基督教神學/教義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穆宏志神父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星火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6/08/02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三十四則耶穌的比喻、三十四則用故事而不是口角說服人的實例。
你知道這些故事都是耶穌說的嗎?耶穌為什麼要說那麼多的故事?
原來,故事裡面有我們每個人的影子阿,歡迎對號入座。
仁慈的撒瑪黎雅人這個比喻變成了一則全世界共通的法律。
浪子回頭 ?  大家都劃錯重點了。其實大兒子和小兒子五十步笑百步。
有公平這回事嗎 ?  在葡萄園裡做一小時的工人跟做一整天的領得一樣多,做得累得半死,沒有嘉許、還要自稱無用的僕人,耶穌,你是在開玩笑嗎 ?

讓聖經學博士穆宏志神父帶我們回到兩千年前,
透過耶穌說的故事,認識這位說故事的高手和他的言外之意。

為什麼種子會撒到道路上?
哪國的新郎會在三更半夜迎娶?
驢子跌到井裡,能不能救牠,為什麼得看今天是星期幾?
仁慈的撒瑪黎雅人給我們什麼樣的榜樣?
如果老闆給你一千萬,你打算怎麼做,好對老闆交差?
    
這本書重塑了耶穌的時代種種生活場景,引領我們走入耶穌生活的年代,讓我們定睛在故事的焦點。

耶穌講道的時候,用說故事的方式,讓無數的人頓悟。兩千年來,他的生命智慧不斷撒出種子、持續改變人類。耶穌是說故事的高手,他以說故事的方式,邀請大家和他一起用行動讓生命更美好。

新約《聖經》當中,記載了許多耶穌宣講時曾說過的精彩故事,他善於製造懸疑、緊張,甚至時而吊一下聽眾的胃口,挑戰眾人既有的經驗和想法。後世的文學家把這些故事稱做「比喻」。

耶穌將他的生命智慧融入故事,一點一滴滲透人心。因為說故事是最能吸引人、最能不著痕跡影響人的方法。故事一出現,眾人的焦點便移轉到故事上,而忘了一己的成見、情緒。比喻的故事,便是要製造彼此有交流的對話,避免帶情緒、看不見他人的辯論。

本書作者穆宏志教授,也是個說故事高手。他重新詮釋耶穌說過的故事,添上更多對當時背景環境和細節的描寫,強調比喻是耶穌邀請人行動而不是嘴巴愛說教。他甚至用現代人的角度,再重寫新的故事。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臺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聖經學教授 房志榮神父
前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耕莘醫院榮譽顧問醫師  陸幼琴修女

作者

穆宏志神父 (Jesús María Muñoz, Ph. D.)

天主教西班牙籍耶穌會士。

1943年生於西班牙,1961年入耶穌會,1968年(民國57年)到達台灣;當年年輕的修士現在是一頭銀髮,大半輩子都居住在台灣。

早年受台灣教會派遣,赴義大利取得羅馬宗座聖經學院聖經學碩士,後取得輔仁大學神學院神學聖經組博士。

執教多年,已從輔仁大學西語系退休,現於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任副教授、中華民國基督生活團(Christian Life Community)總輔導。

穆宏志神父授課的範圍涵括《新約聖經》、古代經文、文學作品分析、聖經希臘文、拉丁文。

以中文出版的著作包括:
《被遺忘的那個星期六》、《行動就是祈禱》(以上由星火文化出版)、《耶穌的生命智慧》(即本著作舊版)、《彩虹的應許:24個救恩的故事》、《新約中的耶穌畫像》、《宗徒書信主題介紹》、《若望著作導讀》上下二冊、《對觀福音導論──附宗徒大事錄》(以上由光啟文化出版)、《日常生活中的神操》三冊(與朱修德神父合著,由上智文化出版)。

目錄

推薦序一   比喻的生命力/臺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
推薦序二   比喻的面貌/輔仁聖博敏神學院聖經學教授 房志榮神父
推薦序三   從生活中體驗比喻/前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  陸幼琴修女
作者序     一本吸引我但難寫的書
作者導讀   誰愛的多~比喻的挑戰

第一章 一切從撒種開始
撒種的人與種子
加里肋亞危機
成為好土地
結一百顆子粒
做個耐心的園丁
別急著拔草
超出預期的收成

第二章 等機會不如做準備
等待中的行動
醒著的時候
當然,只要好的魚
無知的代價
等機會不如做準備
早就告訴你了

第三章 態度決定一切
請客該請誰
接受邀請
赴宴該有的態度
錢財的用與無用
該結好果實
空頭支票不比行動

第四章 愛是行動不是說
誰愛的多
愛人與盡義務
一起成為撒瑪黎雅人
不同的眼光

第五章 「本分」的界限
坐對位子了嗎?
位子哲學
拿捏本分
做好事,怎麼錯了?
該做而不做

第六章 不斷祈求  不斷尋找
天下父母心
交情剛剛好的朋友
找到的喜樂
只為一隻羊
掉了一塊錢的婦人
不正義的法官

第七章 你多想要進天國?

天國很貴?畫錯重點了
為了什麼放棄一切?
加入酵母
為了寶貝

第八章 付出和寬恕的標準
公平嗎?
先來與後到
公平與正義的分別
在地上不會發生的事
地上和天上的不同
一半是,一半不是
父親還是浪子才是重點?

序/導讀

推薦序一

比喻的生命力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傅佩榮

一個人智慧的高低,可以從他創造及使用「比喻」的能力,看出端倪。偉大的宗教家與教育家,無一不是擅長運用比喻的高手。我們熟知並且佩服的四大聖哲,如釋迦牟尼、孔子、蘇格拉底與耶穌,正是最佳的例證。

既然稱為「聖哲」,口中說出的比喻自然能夠撼動人心,使人奮發上進。因緣巧合,我的父母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所以我從幼年時代耳熟能詳的是耶穌的比喻。先入為主,往往不易客觀;不過,我依然可以輕易找到理由,向眾人推薦耶穌的比喻。

首先,從「知識」的角度看來,當前的基督徒有二十億人,亦即三分之一的世人都很熟悉耶穌的生平事蹟與基本教義,那麼我們不妨也稍微了解一些。何況,如果想要介入世界的主流思潮,也無法忽略作為西方文化基礎之一的基督信仰。因此,單純為了求知的緣故,也應該試圖了解耶穌的比喻。

其次,從「情感」的需求看來,現代人在媒體的龐大壓力與廣告的全面籠罩之下,很容易感受自身的渺小、無助、委屈與無奈,以致早就不知幸福為何物了。耶穌的比喻總是強調信心與希望,讓每一個人發現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不可替代的,不但不可自暴自棄,反而要自重自愛,認定自己即使是迷失的羊,也有重回主人懷抱的日子。

然後,從「意志」的抉擇看來,要問的是:人生應該何去何從?長期以來,我們找不到值得獻身的理想,或者即使有一些理想(如環保與救貧),也似乎沒有成功的機率。與其改善世界,不如先改善自己。那麼,自己身上有哪一部分的改善,可以作為努力的目標呢?答案應該在「身、心、靈」這三者之一;說得更準確一些,答案正是「靈」的修行與提升。閱讀耶穌的比喻,不難把握此一關鍵答案,然後人生方向也將豁然開朗。

最初看到這本書暫定的書名《耶穌的比喻》,我直覺地以為重點是人生勵志或格言解析。譬如眾所周知的「浪子回頭」、「莊稼多而工人少」(胡適先生年輕時,曾為此語而痛哭中國的處境)等;以及「一天的苦夠一天受了」,「太陽下山前,平息心中的憤怒」,「要寬恕別人七十個七次」等(這些是我經常想到的念頭)。

事實上,真要明白耶穌的比喻,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時代的差異與空間的區隔,加以自然環境與人文傳統的不同,我們顯然需要一位專家的引導。專家的任務之一是提醒我們:耶穌的比喻有些什麼背景與視野,比喻與比喻之間如何連貫為一幅完整的拼圖,又能帶給我們什麼深刻的訊息。我們由之獲得的啟發,絕不只是如何善度此世的生命,好像學會一套成功哲學,可以在世間通行無阻。我們學到的,毋寧說是一套新的價值觀,或者說是顛覆了世俗看法的價值觀。

新價值觀洞悉人性的最深渴望,亦即渴望無限的愛。而這樣的需求只有妥當安排身心的活動,使其嚮往靈修的境界,才有可能獲得滿足。因此,聆聽耶穌的一兩個比喻,難免還會有些疑慮;但是念過十個、二十個比喻之後,就可能有全盤覺悟,進而通體透明的感受。領悟了這樣的智慧之後,是否能夠孕生信仰的熱忱,則看個人的因緣與造化了。

《耶穌說故事,說出了人生的智慧》出於研究《聖經》的專家之手,但是卻沒有專業的術語及晦澀。作者穆宏志神父累積多年的講道經驗,對每一個比喻的場景、用意、關鍵與重點,娓娓道來十分生動,並且全書以八個主題分章合奏,展現了耶穌立教的偉大理想。依我淺見,只要耐心念完第一章「一切從撒種開始」,大致認識耶穌的時代及處境之後,將會產生親切可喜之感,一路念下去則將在順遂暢達的道理之外,體驗心靈提升的不可思議快樂。比喻的生命力在此完全展現出來了。

推薦序二

比喻的面貌輔仁聖博敏神學院聖經學教授房志榮

穆宏志神父過去的三部著作都曾請過我寫序:一九九八的《宗徒書信主題介紹》,一九九九的《若望著作導讀》(上下二冊),最後是二○○三的《對觀福音導論~附宗徒大事錄》。這次他要出一本書介紹耶穌講過的比喻,也請我寫篇短序,我當然樂意為之,因為這像前幾次體驗過的一樣,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不過這次先得聲明一句:我只讀了西班牙文原稿,沒有見過中文版,下面的簡介和評語全是按照西班牙文打字稿而寫出的。

主耶穌用比喻講道是他宣講的一大特徵,因此討論耶穌比喻的書也就非常得多,各有春秋、各具特色。穆神父的新書又有什麼特色呢?第一個特色是從他字裡行間的敘述,可發現他把耶穌的比喻分成四大類,而且出現的次數不同,由此可略窺各類比喻的多少或其重要性。我將這四類比喻和其分支綜合介紹如下:

一、環繞著種子的種種:1.撒種者的比喻2.種子自長的比喻3.禍哉!扭曲事態的人(指在好種子中撒莠子的人)4.芥子的比喻。

二、從一場宴會到另一場宴會:1.法利塞人請客:酒席的比喻、比喻中的酒席2.酒席中的儀態3.準備辦宴席的一些勸告4.赴盛宴的提醒5.還有那些不赴宴的人。

三、人就是如此:有模範人物:1.為父的2.買珍珠的商人3.僕人就是僕人(我們都是無用的僕人)。

也有敷衍了事的人:1.交情剛剛好的朋友2.女人和麵糰3.漁夫不是什麼魚都要;4.有時驢和牛也口渴或掉到井裡5.牧羊人尋找自己的羊以及婦人找丟了的錢幣。

另有種不值得推薦的人(「不值得推薦的人」是西班牙人慣有的說法):1.糊塗的富人2.發現寶貝的人3.不義的法官4.不忠的管家5.殺人的葡萄園戶。

最後是好壞參雜的人:1.善心的撒瑪黎雅人(及其他的一些善心人)2.明智的童女和愚蠢的童女3.幾個處理的人4.法利塞人和稅務員5.大吃大喝的富翁和拉匝祿6.兩個兒子。

四、在地上不會發生的事:1.大家所得相同,每人得其所宜2.對錯各佔一半3.如此一父親。

上文簡介的比喻分類,妙在它的漸進性:環繞著種子的四個比喻不難瞭解,再來跟宴會有關的五個比喻就較難了解。到了描述「人就是如此」,更是把人生百態描繪得淋漓盡致,可見耶穌識人之廣、之深。最後「在地上不會發生的事」,達到了比喻的高峰:除非知道有個天父,不能懂得這些比喻。反過來,這些比喻能幫助我們進一步認識祂。以上是閱讀本書後體會的第一個特色。

第二特色是作者用自己的生活背景和經驗來懂耶穌講的比喻。例如福音裡常提及的綿羊和山羊,作者根據自己家鄉西班牙中部盆地的牧羊生活,分辨得很清楚。但到了台灣,他對此地一般人山羊、綿羊不分,混為一談,深感奇怪。此類例子還很多。若有些西班牙文化背景,讀起本書來會很有幫助(同屬地中海文化)。

書的第三個特色是,作者在中國文化中浸蘊多年,也用此一古老文化的觀點來講耶穌的比喻。例如,他談到我們每天都能從遇到的人身上學習一些東西時,說了「古人有言……。」中文如能指出那個古人就是孔老夫子,所引的那句話就是《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就更有眉有眼了。不過,本書不是講中國文化,而是講耶穌的比喻。善用本書,可以增加對福音許多比喻的瞭解和體驗,至於如何用本地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講給本地人聽,則是本地讀者應作的下一步功夫。

推薦序三

從生活中體驗比喻前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陸幼琴

本書《耶穌說故事,說出了人生的智慧》作者為耶穌會西班牙籍穆宏志神父,他藉由自己的生活和牧靈經驗,生動地寫這本書。作者從瑪竇、馬爾谷、路加這三部福音中,選出耶穌在不同場合說的「比喻」,並根據當時的背景連結現代人的想法,做一些精闢的分析與詮釋。

作者提到,比喻最重要的是建立在經驗上,而不是建立在邏輯的爭論上,也不是因著講話者的權威。比喻應該是一個「對話」,是為了幫助人不要直接採用辯論方式來說明立場。進而能從這個經驗的立場來給予判斷,經由這些經驗,再應用到生活中。

說故事是最能吸引人、影響人的方法,本書從「撒種的比喻」談到超越法律、愛與寬恕,從關於工資分配的比喻談到正義的真正意涵……等。

作者擺脫了傳統的思考方式,帶領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耶穌的比喻,並且提出一些與實際生活相關的經驗,幫助我們瞭解每個比喻要表達的意思,並且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反省,為能在日常生活中去體驗天主的蹤影,讓讀者有不同的思考方向,跟著書的內容一步一步進入「比喻」的世界裡,挑戰自己既有的經驗和想法,更能欣賞比喻,接近耶穌。

此書對個人的靈修有很大的幫助,並且能提供神父或修女們,在講道理時很好的參考。所以,我願意藉此機會向大家推薦這本好書,相信大家仔細的閱讀後,定能獲得很大的助益。

本文作者簡介:陸幼琴修女為美國聖路易大學醫學博士,曾任美國洛杉磯大學醫學院外科副教授、美國外科學院院士,在美國從事乳房醫療二十餘年後回臺服

試閱

愛人與守法

走在路上,看到別人倒臥在一旁或甚至路中央,可能因為跌倒、車禍、生病、……你會怎麼做?公司、學校中有行動不便的同事、同學,你會不會助他一臂之力?

幫助危急、受苦的人卻惹上官非的事,在世界各國時有所聞,讓人對助人更加卻步。因此,許多國家為了避免旁觀者退縮,鼓勵人伸出援手,立有「慈善撒瑪黎雅人法律」(Good Samaritan Law),保護那些在幫助的過程,仍然發生傷害或死亡卻反而挨告的人。有些國家更積極,如果旁觀者沒有協助求援,那他就犯了這條法律。已故英國威爾斯王妃黛安娜在法國發生死亡車禍的現場,一些跟拍的攝影師後來受到調查,便是因他們可能觸犯法國的「慈善撒瑪黎雅人法律」。
這條遍及世界的法律來自耶穌說的一則故事:

有一個法學士起來,試探耶穌說:「師傅,我應當做什麼,纔能獲得永生?」耶穌對他說:「法律上記載了什麼?你是怎樣讀的?」他答說:「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耶穌向他說:「你答應得對。你這樣做,必得生活。」但是,他願意顯示自己理直,又對耶穌說:「畢竟誰是我的近人?」

耶穌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來,到耶里哥去,遭遇了強盜;他們剝去他的衣服,並加以擊傷,將他半死半活的丟下走了。正巧有一個司祭在那條路上下來,看了看他,便從旁邊走過去。又有一個肋未人,也是一樣;他到了那裡,看了看,也從旁邊走過去。但有一撒瑪黎雅人,路過他那裡,一看見就動了憐憫的心,遂上前,在他的傷處注上油與酒,包紮好了,又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帶到客店裡,小心照料他。第二天,取出兩個銀錢交給店主說:請你小心看護他!不論餘外花費多少,等我回來時,必要補還你。你以為這三個人中,誰是那遭遇強盜者的近人呢?」那人答說:「是憐憫他的那人。」耶穌遂給他說:「你去,也照樣做罷!」(《路加福音》10:25~37)耶里哥是約旦河西岸的城市,它位在約旦河注入死海前不遠的地方,屬於猶太曠野中的綠洲。因為約旦河較西岸各處的地勢還要低,耶里哥城的環境也是低於海平面兩百多公尺的盆地,植物茂密、氣候相當炎熱。耶路撒冷則是在約旦山谷更西邊的城市,所以沿著西高東低的地形,從耶路撒冷往東到耶里哥大概有一千兩百公尺的高度落差。因此,從海拔來說,從耶路撒冷到耶里哥的確是「下去」,所以這不是一個比喻反省的說法,也不是一個神學性或是倫理性向下墮落的含意,純粹是地理上的下坡。

這樣子的下坡路段布滿著石頭,是個荒涼、曠野之處,非常適合強盜出沒,正如比喻中那位落單的人所遭遇的情況一樣。以前的人早就知道,這樣一個荒蕪的地區,會有強盜棲身,所以並不是比喻的作者發明這些強盜。
同樣地,撒瑪黎雅人用油與酒來照顧傷者,也沒有任何深奧或是神祕的意義,只因以前的人知道酒對療傷治痛有些幫助,即使他們不會解釋酒精真正的作用和效果,但就是用它。油也一樣,是為了加速傷口的癒合。比喻中的酒和油,也非常有在地特色、也就是地中海地區代表性的產品。另外,既然耶里哥是旅人過度暫歇的地方,那麼有一個旅店也是理所當然。至於店主會收取費用兩塊銀錢,更不足為奇。假如,想在這些小細節上,特別去探索兩塊銀錢暗示的意義,只會讓我們忘記這個比喻或是混淆了比喻的重點,而且,往後變成都用這種方式去懂比喻。

如果我們要深入了解這個比喻,比方說:耶穌所選的人物,那麼首先要弄懂的是,耶穌選了司祭和肋未人來代表那些見死不救的人。司祭和肋未人平日住在自己的家鄉,他們是在耶路撒冷聖殿服事的人當中,階級最低的一群,負責的工作只是每年花一兩個星期的時間,前往聖殿服務,然後就又回到自己的家。但無論如何,在整個肋未支派當中,他們的社會階級還是比較高,照理講應樹立好的榜樣。再來,應了解另一人物:撒瑪黎雅人。當時猶太人和撒瑪黎雅人之間早已敵對、仇恨多年,他們來自不同支派,而且宗教傳統不同。因此,耶穌說的故事裡,選了一個撒瑪黎雅人做模範,實在是過份地挑戰猶太人的思想。不過,也正是這個原故,更能顯出比喻的意義來。為了更能感受這個比喻的力量,應該先來了解它的前後文:這位法學士想表現理直,而向耶穌發問,不過耶穌的回答,恐怕讓他日後想起時會懊惱:「早知道我就不問了,以免自找麻煩。」但覆水難收。他可能還會喃喃自語:「問題是,誰是我的近人?這句話聽起來似乎再單純不過,可是大家真的知道,誰是他的近人(鄰人)嗎?」經過這次與耶穌的交鋒,其他的法學士必會取笑他,讓他很羞愧。真如此的話,他的回應或許是:「其實大家的心裡早就有這個問題吧!我只是比你們早些把問題給提出來了。但我怎麼知道我一問,耶穌卻講了一個故事,讓我們分心,然後趁我們不注意時,改變了問題。」

「真是的,我怎麼會上當呢!」這樣的技巧好像騙小孩子一般,趁小孩子轉頭注意看蝴蝶的時候,把右手的糖果換到左手。當然,不論這位法學士再怎麼解釋,他已經被大家貼上標籤了,大家看到他總是會小小聲地說道:「你看!那個人,就是問耶穌:『誰是我的近人?』的法學士。」或是,更簡單地稱他「那個近人法學士」。

比法律更高

這個比喻總被稱為「慈善的撒瑪黎雅人」,其實裡面的人物不光有撒瑪黎雅人,還有一位受傷的人,更有強盜、司祭、肋未人、店主。可以說,在福音的比喻故事之中,這是人物最多的一個。特別要注意的是,這些人物彼此之間的關係,這也正是法學士要管的問題:誰是我的近人?法學士提問的原因,是為了弄清楚,假如我對我的近人有義務,那麼我要知道誰是我的近人,還有該如何行動的標準。但是,耶穌的答覆卻無關法學和法律,不是種客觀的標準,而是主觀的;絕對不是根據法律的基礎,而是成為某一個人的近人、是依賴個人的意願和行動,這完全脫離法學的條例。很明顯地,比喻中的人物全都照法律規範行事,當然除了強盜以外。因為法律上清楚地說:「不能傷害他人的財物以及身體。」然而,強盜會下毒手,正因有近人經過,是個下手的大好機會。所以,這樣子的行為在法律上,是強盜殺人的重大罪行,即使打傷人但沒有遭致死亡,卻也是使用武器,而且是在曠野中,蓄意計劃的行動,我們可以知道這在民法、刑法上可找出這人該受的懲罰。另外的一些人是司祭和肋未人,和受傷的人素不相識,這個人既不是他們的家族成員,也不是同鄉的人,與他們沒有任何一點關係,那麼,他們沒有法律上的責任要幫他。而且,他們若有足夠的時間多注意這個受傷的人,可能會懷疑他已經死了,但不論是出於不小心,還是故意碰觸到死亡的人,汙穢都自動上身,這會導致他們不能履行工作。顯然他們不接近這個人,是非常明智的,他們完全符合民法和猶太傳統關於聖潔的法律。

店主也是一樣,他開門做生意、收取正當的盈利是再合法不過的事,如果有人質疑他不關懷受傷者的話,那麼他可以說:「我又不是做慈善事業,我提供服務,理當收取費用啊!這符合法律上的規定,而且我已經算是慷慨的了,願意接受事後再補上不足的錢,而不是要求馬上付清,我的行為可是完完全全配合民法上的規定呢!」

可惜,有這麼多的法律,並且,大家都那麼遵守法律,卻讓一個受傷的人在路上半死不活。由於法律只是一種基本的規範,因此,若要實踐法律真正蘊涵的精神,理當要常常超越法律表層文字的侷限。很多時候應該下個決定—成為他人的近人,而且願意接受這個決定可能要付出的代價。再一次地強調,比喻的目的不是為了懂它,而是為了實行它。耶穌沒有問:「誰是他的近人?」而是問:「誰當他是近人?」

耶穌在和法學士對話的最後並不是說:「你好好學這個教訓。」而是說:「你這樣的去做罷!」

一起成為慈善的撒瑪黎雅人

有時,我們感到自己無能為力、缺乏力量成為別人的近人,但好像藉著團體、因著一群人在一起,就比較容易成為慈善的撒瑪黎雅人。例如,我們之中大部份,看見車禍事故都會熱心地想幫忙,心裡卻沒準備好要當第一個主動伸手的人。但若在一群人當中,我們便比較放心採取行動,這不是個人有沒有力量去幫助的問題,而是有沒有感到被支持的問題。這種似曾相似的經驗應是隨手可得吧!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24235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72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 大是出版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29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