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時代:21則你吃過雞,卻不瞭解的冷知識
只知吃雞、卻不知道雞的冷知識?!?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p> <strong>是寵物?還是食物?</strong><br /> <strong>居家養雞人告訴你不知道的雞事,</strong><br /> <strong>以及除了吃牠之外的趣事、大小事。</strong><br /> <br /> 你吃雞肉嗎?<br /> 你喜歡吃雞蛋嗎?<br /> 炸雞排、炸雞翅、歐姆蛋捲、迷迭香烤雞腿……<br /> 這些你愛吃的食物都包含雞肉和雞蛋;<br /> 而且根據農委會統計,<br /> 台灣每年每人平均要吃超過三十公斤的雞肉。<br /> <br /> 但是你知道雞會作夢嗎?<br /> 知道有雞的地方就有江湖嗎?<br /> 為何雞晚上都早早就寢呢?<br /> 還有,雞與恐龍會有什麼關係?<br /> <br /> 作者李盈瑩,從台北遷居到宜蘭後,在自家旁邊空地養起了雞。她透過細膩的日常觀察、與雞的親密互動,娓娓道來一切關於雞的冷知識與趣味情事,並集結多位農友與專家的經驗累積,讓居家養雞也能輕易上手。<br /> <br /> 無論你想把雞當作寵物還是食物,本書都可以給你最好的經驗與解答。</p>
名人推薦
<p> <strong>經濟動物也有被愛的權利!</strong><br /> <br /> 南安小熊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的好朋友 熊麻雞<br /> 田文社社長Over與福壽螺們<br /> 中興大學名譽教授×台灣土雞專家 李淵百 <br /> 「美虹廚房」掌鍋 朱美虹<br /> 水牛書店×我愛你學田市集老闆娘 劉昭儀<br /> <strong>——重雞推薦</strong></p>
目錄
<p> 雞如何看待飼主,牠認得你嗎?<br /> 農村爺奶的養雞時代<br /> <br /> <strong>Before raising </strong><strong>|</strong> <strong>寫在飼養前</strong><br /> <br /> 懼怕黑夜的雞<br /> 雞會洗澡嗎?<br /> <br /> <strong>STEP 01 </strong><strong>|</strong> <strong>打造幸福雞舍</strong><br /> <br /> 有雞的地方,就有江湖<br /> 禽鳥之夢,關於雞的作夢行為<br /> 一隻雞一種氣質<br /> <br /> <strong>STEP 02 </strong><strong>|</strong> <strong>小雞育嬰房</strong><br /> <br /> 與人類同棲的小恐龍<br /> 野地叢林不明就裡的高貴色<br /> 當世界變得平坦且單調<br /> <br /> <strong>STEP 03 </strong><strong>|</strong> <strong>開始養雞囉!</strong><br /> <br /> 雞的許願骨<br /> 世界盃耐辣冠軍賽<br /> <br /> <strong>STEP 04 </strong><strong>|</strong> <strong>雞的飲食地圖</strong><br /> <br /> 當群居動物獨居時<br /> 心機、小技倆、利他行為<br /> 當鴨子與雞成為親密手足<br /> <br /> <strong>STEP 05 </strong><strong>|</strong> <strong>母雞與蛋</strong><br /> <br /> 永恆的羽:雞毛撢子<br /> 小雞Bye!與雞說再見<br /> <br /> <strong>STEP 06 </strong><strong>|</strong> <strong>公雞再見</strong><br /> <br /> 家禽與野禽的冬日進補戰<br /> 找雞叔雞姨取暖的小黑貓<br /> 野放計劃 1:成為野鳥的一員<br /> 野放計劃 2:野地生活的頭號天敵<br /> <br /> <strong>Q & A </strong><strong>|</strong> <strong>雞迷小教室</strong></p>
序/導讀
<p> <strong>作者序</strong><br /> <strong>讓經濟動物也有被愛的權利</strong><br /> <br /> 冷知識是什麼?是那些美麗而無用的事物。既然無用為何書寫?不為什麼,僅對於一種動物的凝視與迷戀。<br /> <br /> 或許因為第一次養動物剛好養到雞,所以就愛上了雞,如果當初養的是鱷魚,說不定連鱷魚都能愛上了。在此之前我沒想過會喜歡雞,由於鳥類飄忽,我從沒能好好地、近距離地端詳牠們,可如今有一種鳥類落地生活了,採取一種與人類同棲、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的姿態,嶄露了禽鳥在動物行為與社會結構上的神秘趣味,於是開啟了每日貼身觀察雞群的日子。<br /> <br /> 每當一窩鮮活的小雞報到,我先從個體辨識著手,一路看著牠們從巴掌大的身形,一路長成橫衝直撞的野蠻小獸,在這段過程中,逐漸發現不同個體在群內的社會位階與流動—啄食的順序、替位讓食的移動調度、洗沙浴的先後權……等;並從各種突發事件看見每隻雞截然不同的氣質表現,比如一隻不請自來的流浪小貓突然現身雞舍,雞群如何從驚恐逐步轉為包容?或在野放森林的實驗中,透過突如其來的環境變化,如何突顯每隻雞在面對刺激之際所展現的性格差異?還有對於草叢間齜牙咧嘴的蜥蜴、前來爭食的白鷺鷥,雞會做出哪些行為反應?除此之外,這本書也涵括了雞的味覺、視覺、心智運作、作夢行為,以及從遠古恐龍演化至今,從野外叢林雞走到如今繽紛多樣的品種等歷程,透過對於雞群的細膩觀察,通過文學的筆觸,與科普知識相互印證對照。<br /> <br /> 回歸到最初養雞的動機,我也像多數人一樣,希望透過自身的勞動換來新鮮雞蛋,也冀望日常廚餘或溢收的農作能有所歸屬,讓生活形成一套自給自足的循環。因此在美麗而無用的冷知識之外,此書也穿插了養雞的工具指南,從初期準備雞舍、育嬰房,到小雞入手、飲食選擇、收穫蛋或雞肉等面向逐步解析。然而,養雞作為一項滿富草根性且貼近於生活實用的庶民技藝,許多細節與層面都變化多端,並充滿專業的知識門檻,無論是品種特性、飲食調配、雞隻生病處理,或是雞舍所採用的資材與設計型式皆五花八門,在此我僅以自身有限的經驗出發,佐以在地的耆老訪談、身邊的雞友經驗,以及與學者的書信往來,盡可能集結為一份具有系統性的介紹,與諸君分享。<br /> <br /> 最後,作為一名長時間沉浸於雞群觀察,日常生活也脫離不了聊雞、夢雞、給雞按摩等瑣事之人,許多人會進一步詢問:「那先前養的雞都到哪去了?」每當我回答:「在我肚子裡。」人們總是不可遏止地展現出吃驚的模樣,彷彿眼前是個會將愛人吃掉的魔物。我的確每回因為空間不足而必須將成年公雞殺掉,或因必須處理生病或年老的產蛋母雞,以順利迎接下一回合的新雞之時,也面臨了內心的百轉千迴,甚至一面掉淚一面送雞去宰殺。然而在歷經了幾次思索及調適後,我想,倘若今天我仍是一名會吃雞蛋也會食用雞肉的葷食者,既然我還在養雞,就有義務讓養雞這件事成為一種生產上的循環,畢竟,如果只因為我的雞「特別可愛」就不吃牠,然後跑去市面上購買其他因我而死的生命,那麼最初養雞的意義究竟何在?至於,既然定位在經濟動物的範疇,是否飼養過程中就不該投入大量情感,以避免離別時傷感?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身邊親友終有一日也會以各種型式離開我們,是否也都不要去愛、去熟悉了。<br /> <br /> 無庸置疑的,在我們仍然吃蛋吃雞時,雞就是經濟動物。只是,就算是經濟動物,在飼養過程中仍然可以被豐沛的愛滿滿包圍,不是嗎?</p>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