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樣,會怎樣?(10週年增訂版)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榜 TOP 1
銷售突破100萬冊
10週年10倍強勢回歸
廣受歡迎的xkcd網站作者蘭德爾.門羅的熱銷名著《如果這樣,會怎樣?》,出版歷時10年,銷售突破100萬冊!書中充滿各種奇思怪想的問題,以及作者一本科學的幽默正經回覆。
10週年版《如果這樣,會怎樣?》內容全面更新,外加全新的一章,有更多趣味漫畫,還有10倍極限的情境設定,讓你對世界的理解與想像更加10倍開展!
.開車撞到減速坡仍安然存活的最快車速是多快?
如果所有減速坡都變成10倍高,又會怎麼?
.從多高的地方把牛排丟下,能讓牛排在著地時煮熟?
如果高度增加10倍,又會怎麼?
.你想過1莫耳的鼴鼠有多大嗎?
如果是10莫耳,又會怎麼?
為了求出答案,門羅進行電腦模擬、挖出已解密的軍事研究紀錄、請教核反應器的操作人員、用碼錶為「星際大戰」電影的場景計時、打電話問他媽媽,還用Google搜尋一些看起來很恐怖的動物。
在門羅筆下,科學變得無厘頭且逗趣。你將知道,以接近光速投出的棒球,可能會夷平整個城區;DNA憑空消失,可能是一種減重策略;電影「星際大戰」裡的尤達大師,可以用原力幫電動Smart車充電。從「遇見你的靈魂伴侶」到「以真正元素來建立週期表的種種死法」,門羅都以令人捧腹大笑、佩服不已的答案,為我們解釋一切。
歡迎來到《如果這樣,會怎樣?》的異想世界,新版更是10倍有趣!
樂讀推薦
對科學家來說,進步的代價就是專業化。當每個研究者的目標,都是在擁擠的學科中占據一小塊領地時,對於真正重要的跨學科問題,一般人很難找到答案。比如,「往下發射的機槍,能不能用來製造噴射背包?」幸運的是,民眾可以向本書作者門羅尋求答案。門羅是xkcd網路漫畫的創作者,在網路文化中擁有許多鐵粉……多年來,門羅一直以清晰又機智的文筆,為他的網路漫畫撰寫說明,即使一個問題看似不可解,也無法阻止他尋求答案。
――《華爾街日報》
xkcd 是全球科技迷必讀的內容,以網路宅文化語言探討人際關係,同時尋求以電腦為中心的生活所具有的意義……網路也讓門羅和他的讀者之間,建立了非比尋常的連結。讀者會在現實生活中試著重演他漫畫中的奇妙點子。」
――《紐約時報》
靠著穩定產出的數學笑話、物理笑話,及反社會式的樂觀主義,曾為NASA機器人工程師的 xkcd 創作者門羅,吸引到的流量足可媲美NBC 或歐普拉的網站。門羅的漫畫成功關鍵在於他不只評論宅文化,它本身就是宅文化。
――《連線雜誌》
備受喜愛的網路漫畫 xkcd,有時以廣泛易懂的方式令人捧腹,有時令人心痛,有時極富社會洞察力,有時則需要程式設計師或科學家才能解釋的晦澀幽默。但它最極致的表現,是在極小的空間內塞入極大量的有趣知識,或是在媒體中進行令人屏息的實驗……與其說它是漫畫,不如說是一座創意工廠,或是讀者共同參與的體驗。
――洋蔥報A.V. 俱樂部(ONION A.V. CLUB)
《如果這樣,會怎樣?》是我在網路上必讀的內容,每一篇新文章我都充滿期待,總是讀得津津有味。
――達托若(Cory Doctorow),知名網站BoingBoing 創辦人
蘭德爾.門羅是國寶級人物。
――普萊特(Phil Plait),科普部落格「壞天文學家」格主
銷售突破100萬冊
10週年10倍強勢回歸
廣受歡迎的xkcd網站作者蘭德爾.門羅的熱銷名著《如果這樣,會怎樣?》,出版歷時10年,銷售突破100萬冊!書中充滿各種奇思怪想的問題,以及作者一本科學的幽默正經回覆。
10週年版《如果這樣,會怎樣?》內容全面更新,外加全新的一章,有更多趣味漫畫,還有10倍極限的情境設定,讓你對世界的理解與想像更加10倍開展!
.開車撞到減速坡仍安然存活的最快車速是多快?
如果所有減速坡都變成10倍高,又會怎麼?
.從多高的地方把牛排丟下,能讓牛排在著地時煮熟?
如果高度增加10倍,又會怎麼?
.你想過1莫耳的鼴鼠有多大嗎?
如果是10莫耳,又會怎麼?
為了求出答案,門羅進行電腦模擬、挖出已解密的軍事研究紀錄、請教核反應器的操作人員、用碼錶為「星際大戰」電影的場景計時、打電話問他媽媽,還用Google搜尋一些看起來很恐怖的動物。
在門羅筆下,科學變得無厘頭且逗趣。你將知道,以接近光速投出的棒球,可能會夷平整個城區;DNA憑空消失,可能是一種減重策略;電影「星際大戰」裡的尤達大師,可以用原力幫電動Smart車充電。從「遇見你的靈魂伴侶」到「以真正元素來建立週期表的種種死法」,門羅都以令人捧腹大笑、佩服不已的答案,為我們解釋一切。
歡迎來到《如果這樣,會怎樣?》的異想世界,新版更是10倍有趣!
樂讀推薦
對科學家來說,進步的代價就是專業化。當每個研究者的目標,都是在擁擠的學科中占據一小塊領地時,對於真正重要的跨學科問題,一般人很難找到答案。比如,「往下發射的機槍,能不能用來製造噴射背包?」幸運的是,民眾可以向本書作者門羅尋求答案。門羅是xkcd網路漫畫的創作者,在網路文化中擁有許多鐵粉……多年來,門羅一直以清晰又機智的文筆,為他的網路漫畫撰寫說明,即使一個問題看似不可解,也無法阻止他尋求答案。
――《華爾街日報》
xkcd 是全球科技迷必讀的內容,以網路宅文化語言探討人際關係,同時尋求以電腦為中心的生活所具有的意義……網路也讓門羅和他的讀者之間,建立了非比尋常的連結。讀者會在現實生活中試著重演他漫畫中的奇妙點子。」
――《紐約時報》
靠著穩定產出的數學笑話、物理笑話,及反社會式的樂觀主義,曾為NASA機器人工程師的 xkcd 創作者門羅,吸引到的流量足可媲美NBC 或歐普拉的網站。門羅的漫畫成功關鍵在於他不只評論宅文化,它本身就是宅文化。
――《連線雜誌》
備受喜愛的網路漫畫 xkcd,有時以廣泛易懂的方式令人捧腹,有時令人心痛,有時極富社會洞察力,有時則需要程式設計師或科學家才能解釋的晦澀幽默。但它最極致的表現,是在極小的空間內塞入極大量的有趣知識,或是在媒體中進行令人屏息的實驗……與其說它是漫畫,不如說是一座創意工廠,或是讀者共同參與的體驗。
――洋蔥報A.V. 俱樂部(ONION A.V. CLUB)
《如果這樣,會怎樣?》是我在網路上必讀的內容,每一篇新文章我都充滿期待,總是讀得津津有味。
――達托若(Cory Doctorow),知名網站BoingBoing 創辦人
蘭德爾.門羅是國寶級人物。
――普萊特(Phil Plait),科普部落格「壞天文學家」格主
目錄
10週年版自序 因為在乎,所以有意義!
全球大風暴
相對論棒球
用過核燃料池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1
紐約時光機
靈魂伴侶
雷射筆照月球
元素週期牆
大家一起跳
1莫耳的鼴鼠
金剛不壞吹風機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2
最後的人造光
機關槍噴射背包
等速平穩升空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3
太空軌道潛艇
簡答題
閃電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4
人腦與電腦的大戰
小王子的小行星
天上掉下牛排來
冰上曲棍球
消滅普通感冒
半空的杯子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5
外星天文學家
DNA 突然消失
星際西斯納飛機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6
尤達大師
飛越之州
帶著氦氣球跳機
出地球記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7
自體受精
可以扔多高
致命微中子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8
要命減速坡
迷途的永生者
軌道速率
聯邦快遞的頻寬
自由落體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9
萬箭齊發遮天蔽日
海洋排光光
海洋排光光,Part II
推特
樂高大橋
最長的日落
隨機祝福電話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10
不斷擴張的地球
無重力的箭
沒有太陽的地球
更新紙本的維基百科
臉書用戶生死論
日不落國的日落
攪熱茶
世界上所有的閃電
宇宙間最孤獨的人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11
超級大雨滴
SAT 猜猜猜
中子槍彈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12
芮氏規模15
加贈一章
致謝
參考資料
全球大風暴
相對論棒球
用過核燃料池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1
紐約時光機
靈魂伴侶
雷射筆照月球
元素週期牆
大家一起跳
1莫耳的鼴鼠
金剛不壞吹風機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2
最後的人造光
機關槍噴射背包
等速平穩升空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3
太空軌道潛艇
簡答題
閃電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4
人腦與電腦的大戰
小王子的小行星
天上掉下牛排來
冰上曲棍球
消滅普通感冒
半空的杯子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5
外星天文學家
DNA 突然消失
星際西斯納飛機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6
尤達大師
飛越之州
帶著氦氣球跳機
出地球記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7
自體受精
可以扔多高
致命微中子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8
要命減速坡
迷途的永生者
軌道速率
聯邦快遞的頻寬
自由落體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9
萬箭齊發遮天蔽日
海洋排光光
海洋排光光,Part II
推特
樂高大橋
最長的日落
隨機祝福電話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10
不斷擴張的地球
無重力的箭
沒有太陽的地球
更新紙本的維基百科
臉書用戶生死論
日不落國的日落
攪熱茶
世界上所有的閃電
宇宙間最孤獨的人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11
超級大雨滴
SAT 猜猜猜
中子槍彈
「What If ?」收件匣收到的,稀奇古怪(且令人憂心)的問題,#12
芮氏規模15
加贈一章
致謝
參考資料
序/導讀
【10週年版自序】 因為在乎,所以有意義!
自《如果這樣,會怎樣?》首度出版以來,已經10年了。書上集結了一大堆荒謬的假設性問題,以及解答,這些問題都是大家投書到我的網站來問我的。在網站上,我除了充當瘋狂科學家的「親愛的XX大師」之外,還畫火柴人網路漫畫──xkcd。
在原版的自序中,我談到打從有記憶以來,如何一直嘗試利用數學來解答稀奇古怪的問題。5歲時,媽媽和我有段對話,她把那段對話寫了下來,保存在相簿裡。當她聽說我在寫這本書時,便把那段文字找出來寄給我。她25年前寫在紙上的文字,一字不差的轉載如下:
蘭德爾:我們家軟的東西比較多,還是硬的東西比較多?
茱莉:我不知道。
蘭德爾:世界上呢?
茱莉:我不知道。
蘭德爾:每個家裡都有3、4個枕頭,對不對?
茱莉:對。
蘭德爾:每個家裡都有差不多15個磁鐵,對不對?
茱莉:大概是吧。
蘭德爾:所以15加上3或4,算4好了,是19,對不對?
茱莉:對。
蘭德爾:所以差不多有30億個軟的東西,還有⋯⋯50億個硬的東西。那,是哪一個贏?
茱莉:我猜是硬的東西贏吧。
有時候,我們難免會把關於自己性格的每一件事情,都歸咎於內在特質。我是「數學人」,所以小時候當然會用數學來解決問題。那肯定是有一絲道理的,但我也認為,「天生性格類型」的說法有時可能會誤導我們。這種說法鼓勵我們認為自己的每個面向是一成不變的,很容易忽略我們可能從彼此身上學到不少東西。
我最近偶然看到幾集教育性數學節目「最原點」(Square One),在我很小的時候,這個節目是在公共電視臺播出,其中有一段是在模仿「警網」(Dragnet)和其他警察節目,稱為「數學網」(Mathnet),劇情是一對偵探利用數學來破案。我重看了幾集,看到劇中人物利用數學估算「大如沙發的漢堡」有多重、洛杉磯每天有多少輛汽車被偷,或是直升機載著房子能飛多遠。我才意識到,我和媽媽在聊硬東西和軟東西時,是直接模仿他們在「數學網」節目中的說話方式。
當年寫《如果這樣,會怎樣?》時,其實並沒有想過小朋友會不會喜歡,只是想要分享大家問我的有趣問題,以及我嘗試回答這些問題時學到的一些很酷的事情。當大家來參加我的簽書會時,我驚訝的發現,竟然常常有小孩跟著來,這些小孩會背書中的章節,還會畫他們自己的故事情境。在接下來的10裡,我開始遇到愈來愈多高中生和大學生說他們小時候看過我的書,後來進入了科學領域。
人們有時候談到科學,彷彿它是「為人類的知識收藏增添事實」的過程。但科學不只是「所有事實的集合」那麼簡單,科學是「為我們所在乎的事情解答問題」的過程,「在乎」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人在乎這些問題,答案才有意義。對虛無主義來說,沒有科學辯駁的必要。
這本書裡面的很多問題都很荒謬。沒有人會鑽洞穿過地心,也沒有人會以90%光速投棒球。但有人很在乎這些問題,所以提出來,我一看到他們的問題,也感到很在乎——然後科學提供我們方法,讓我們試著想出答案。
寫這本書讓我學會:試著好好的回答荒謬的問題,可以把你帶到一些非常有趣的地方;用來回答愚蠢問題的同樣工具,也可以用來回答嚴肅問題。直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世界上到底「硬的東西」多,還是「軟的東西」多,但是一路走來,我學到很多其他事物。接下來,就是在這趟旅程中,我最喜歡的部分。
自《如果這樣,會怎樣?》首度出版以來,已經10年了。書上集結了一大堆荒謬的假設性問題,以及解答,這些問題都是大家投書到我的網站來問我的。在網站上,我除了充當瘋狂科學家的「親愛的XX大師」之外,還畫火柴人網路漫畫──xkcd。
在原版的自序中,我談到打從有記憶以來,如何一直嘗試利用數學來解答稀奇古怪的問題。5歲時,媽媽和我有段對話,她把那段對話寫了下來,保存在相簿裡。當她聽說我在寫這本書時,便把那段文字找出來寄給我。她25年前寫在紙上的文字,一字不差的轉載如下:
蘭德爾:我們家軟的東西比較多,還是硬的東西比較多?
茱莉:我不知道。
蘭德爾:世界上呢?
茱莉:我不知道。
蘭德爾:每個家裡都有3、4個枕頭,對不對?
茱莉:對。
蘭德爾:每個家裡都有差不多15個磁鐵,對不對?
茱莉:大概是吧。
蘭德爾:所以15加上3或4,算4好了,是19,對不對?
茱莉:對。
蘭德爾:所以差不多有30億個軟的東西,還有⋯⋯50億個硬的東西。那,是哪一個贏?
茱莉:我猜是硬的東西贏吧。
有時候,我們難免會把關於自己性格的每一件事情,都歸咎於內在特質。我是「數學人」,所以小時候當然會用數學來解決問題。那肯定是有一絲道理的,但我也認為,「天生性格類型」的說法有時可能會誤導我們。這種說法鼓勵我們認為自己的每個面向是一成不變的,很容易忽略我們可能從彼此身上學到不少東西。
我最近偶然看到幾集教育性數學節目「最原點」(Square One),在我很小的時候,這個節目是在公共電視臺播出,其中有一段是在模仿「警網」(Dragnet)和其他警察節目,稱為「數學網」(Mathnet),劇情是一對偵探利用數學來破案。我重看了幾集,看到劇中人物利用數學估算「大如沙發的漢堡」有多重、洛杉磯每天有多少輛汽車被偷,或是直升機載著房子能飛多遠。我才意識到,我和媽媽在聊硬東西和軟東西時,是直接模仿他們在「數學網」節目中的說話方式。
當年寫《如果這樣,會怎樣?》時,其實並沒有想過小朋友會不會喜歡,只是想要分享大家問我的有趣問題,以及我嘗試回答這些問題時學到的一些很酷的事情。當大家來參加我的簽書會時,我驚訝的發現,竟然常常有小孩跟著來,這些小孩會背書中的章節,還會畫他們自己的故事情境。在接下來的10裡,我開始遇到愈來愈多高中生和大學生說他們小時候看過我的書,後來進入了科學領域。
人們有時候談到科學,彷彿它是「為人類的知識收藏增添事實」的過程。但科學不只是「所有事實的集合」那麼簡單,科學是「為我們所在乎的事情解答問題」的過程,「在乎」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人在乎這些問題,答案才有意義。對虛無主義來說,沒有科學辯駁的必要。
這本書裡面的很多問題都很荒謬。沒有人會鑽洞穿過地心,也沒有人會以90%光速投棒球。但有人很在乎這些問題,所以提出來,我一看到他們的問題,也感到很在乎——然後科學提供我們方法,讓我們試著想出答案。
寫這本書讓我學會:試著好好的回答荒謬的問題,可以把你帶到一些非常有趣的地方;用來回答愚蠢問題的同樣工具,也可以用來回答嚴肅問題。直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世界上到底「硬的東西」多,還是「軟的東西」多,但是一路走來,我學到很多其他事物。接下來,就是在這趟旅程中,我最喜歡的部分。
試閱
全球大風暴
Q. 如果地球和陸地上的所有物體都突然停止旋轉,但大氣仍保持原速,那會發生什麼事情?——安德魯.布朗(Andrew Brown)
A. 幾乎每個人都會死。然後事情會變得很好玩。
在赤道,地表以大約每秒 470 公尺(略大於時速 1,600 公里)相對於地軸運動。如果地球停下來而空氣保持原速的話,就會突然刮起時速高達 1,600 公里的風。
赤道上的風最強,不過在南、北緯 42 度之間(這裡住了世界上大約 85%的人口)的所有人和所有東西,會突然感受到超音速的風。
在地表附近,最強的風只會持續幾分鐘而已;之後風與地面的摩擦力就會使風速減弱。然而,光是那幾分鐘,便足以使建築物全部化為廢墟。
我在波士頓的家位置夠北邊,正好在「超音速風區」以外,但颳起的風仍會比最劇烈的龍捲風還強上一倍。不管是小屋或摩天大樓,所有建築物全都會慘遭夷平、從地基連根拔起,並在地上到處翻滾。
極地附近的風會小一點,但是人類的城市離赤道都不夠遠,因此仍然在劫難逃。挪威斯瓦巴群島上的朗伊爾城,是地球上緯度最高的城市,會慘遭相當於「地球上最強熱帶氣旋」的強風摧毀。
如果你要找個地方躲起來,等待風暴結束,芬蘭的赫爾辛基可能是最好的地點之一。但儘管這都市的緯度很高(北緯 60 度以上),卻也免不了遭強風洗劫得一乾二淨,不過幸好赫爾辛基的地底岩床有錯綜複雜的地道,還有地下商場、曲棍球場、游泳場館等設施。
任何建築物都不安全;即使是躲得過強風的堅固結構,也會有麻煩。正如喜劇演員羅恩.懷特(Ron White)提到颶風時所說的:「重點不是風在吹,而是風在吹什麼。」
比方說,你藏身在巨大的掩體裡,而用來蓋掩體的建材,能承受時速 1,600 公里的強風。
那很好,如果你是唯一有掩體的人,你一定會沒事的……不幸的是,你可能有鄰居。如果住在你上風處的鄰居沒固定好掩體,你的掩體就必須禁得起他們的掩體以時速 1,600 公里撞過來。
人類不會滅亡 1。一般來說,地面上的人沒幾個能倖免於難;飛散的殘骸會把未經抗核加固的東西都徹底粉碎。不過,躲在地底下的人多半都能逃過一劫。如果你躲在很深的地下室裡(地鐵隧道更好),當情況發生時,你很有機會能保住小命。
當然還有其他幸運的倖存者。比方說,在南極阿曼森斯科特考察站(Amundsen-Scott research station)的數十位科學家及工作人員,就不會受到強風的危害。對他們而言,出問題的第一個跡象是:外面的世界突然變得好安靜。
神祕的寂靜也許會讓他們苦惱一陣子,但最後,有人會察覺到更奇怪的事情:
……
Q. 如果地球和陸地上的所有物體都突然停止旋轉,但大氣仍保持原速,那會發生什麼事情?——安德魯.布朗(Andrew Brown)
A. 幾乎每個人都會死。然後事情會變得很好玩。
在赤道,地表以大約每秒 470 公尺(略大於時速 1,600 公里)相對於地軸運動。如果地球停下來而空氣保持原速的話,就會突然刮起時速高達 1,600 公里的風。
赤道上的風最強,不過在南、北緯 42 度之間(這裡住了世界上大約 85%的人口)的所有人和所有東西,會突然感受到超音速的風。
在地表附近,最強的風只會持續幾分鐘而已;之後風與地面的摩擦力就會使風速減弱。然而,光是那幾分鐘,便足以使建築物全部化為廢墟。
我在波士頓的家位置夠北邊,正好在「超音速風區」以外,但颳起的風仍會比最劇烈的龍捲風還強上一倍。不管是小屋或摩天大樓,所有建築物全都會慘遭夷平、從地基連根拔起,並在地上到處翻滾。
極地附近的風會小一點,但是人類的城市離赤道都不夠遠,因此仍然在劫難逃。挪威斯瓦巴群島上的朗伊爾城,是地球上緯度最高的城市,會慘遭相當於「地球上最強熱帶氣旋」的強風摧毀。
如果你要找個地方躲起來,等待風暴結束,芬蘭的赫爾辛基可能是最好的地點之一。但儘管這都市的緯度很高(北緯 60 度以上),卻也免不了遭強風洗劫得一乾二淨,不過幸好赫爾辛基的地底岩床有錯綜複雜的地道,還有地下商場、曲棍球場、游泳場館等設施。
任何建築物都不安全;即使是躲得過強風的堅固結構,也會有麻煩。正如喜劇演員羅恩.懷特(Ron White)提到颶風時所說的:「重點不是風在吹,而是風在吹什麼。」
比方說,你藏身在巨大的掩體裡,而用來蓋掩體的建材,能承受時速 1,600 公里的強風。
那很好,如果你是唯一有掩體的人,你一定會沒事的……不幸的是,你可能有鄰居。如果住在你上風處的鄰居沒固定好掩體,你的掩體就必須禁得起他們的掩體以時速 1,600 公里撞過來。
人類不會滅亡 1。一般來說,地面上的人沒幾個能倖免於難;飛散的殘骸會把未經抗核加固的東西都徹底粉碎。不過,躲在地底下的人多半都能逃過一劫。如果你躲在很深的地下室裡(地鐵隧道更好),當情況發生時,你很有機會能保住小命。
當然還有其他幸運的倖存者。比方說,在南極阿曼森斯科特考察站(Amundsen-Scott research station)的數十位科學家及工作人員,就不會受到強風的危害。對他們而言,出問題的第一個跡象是:外面的世界突然變得好安靜。
神祕的寂靜也許會讓他們苦惱一陣子,但最後,有人會察覺到更奇怪的事情:
……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