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天才的野心:從OpenAI和奧特曼的崛起,到ChatGPT問世,AI如何影響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 79 356
    45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一本書,直擊OpenAI的崛起、

解說ChatGPT的開發內幕、

描寫天才之間的權力鬥爭、

刻畫矽谷最具野心的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

 

一本書,分析OpenAI對於Google、Amazon、Facebook、Apple和Microsoft的影響,

勾勒AI與世界的未來!

 

奧特曼是OpenAI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也是當今唯一能夠超越特斯拉(Tesla)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男人。然而,奧特曼的才華和領導力,就連馬斯克也曾經看走眼。

  這本書深入剖析奧特曼的成功歷程,描述他如何在短短7年間,帶領 OpenAI 從一家非營利研究機構,成為人工智慧(AI)領域的領導者,並且開發出 ChatGPT這種對話型AI普及於世,引領全球AI革命。

奧特曼從天才程式設計師到矽谷創投家,再到 Y Combinator 的領導者,他憑藉卓越的商業嗅覺和策略眼光,成功打造全球矚目的 AI 創新企業。

  本書作者小林雅一是一位活躍於日本的記者,專注於人工智慧、媒體科技、資安技術,並經常撰寫相關書籍與報導,對 AI 及資訊產業的未來趨勢提出獨到見解。他在書中深入探討 OpenAI 的創立背景、核心理念,以及如何從非營利機構轉型為企業,獲取大量資金推動技術突破。 

  書中詳述奧特曼與 OpenAI 內部的權力鬥爭,包括 2023 年震驚全球的「被辭職」事件。奧特曼被董事會突然罷免,隨後又在短短四天內強勢回歸,堪比企業界的宮鬥戲碼。

  此外,書中也探討了奧特曼和馬斯克之間的決裂,揭露 OpenAI 內部理念的分歧——究竟 AI 發展應該追求商業利益,還是堅持開源和安全至上? 

    除了技術與商業層面,本書也展現奧特曼的個性與領導風格:他如何善用人脈、操控局勢,以及在瞬息萬變的科技產業中運籌帷幄,引領全球AI的發展方向。 

    無論是對於AI 產業、創業投資、企業領導力感興趣,或是想了解奧特曼的崛起、OpenAI的創業故事,這本書都提供寶貴的啟發。

作者

姓名:小林雅一(Masakazu Kobayashi)
作家、記者、KDDI綜合研究所研究員、資訊安全大學院大學客座副教授。
東京大學理學部物理學科畢業,以及於該大學的理學系研究科畢業後,擔任雜誌記者,又前往波士頓大學留學,主修大眾媒體理論。曾在紐約的報社服務,也曾任教於慶應義塾大學媒體溝通研究所。
著有《天才的野心》、《從雲端到AI》、《AI的衝擊》、《生成式AI》等。

譯者

姓名:許郁文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畢業。因對日文有興趣,於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曾擔任日商多媒體編輯、雜誌日文採訪記者,現職為專職譯者。
  近期譯作:《天才的野心》、《AI時代的提問力》、《大谷翔平也在用的曼陀羅思考法》、《向編輯學思考》等書。

目錄

【導讀】與AI共存的法則: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
 文/連啓佑(將能數位行銷創辦人暨執行長)

前言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遭到解雇的隱情
 比起股東的權益,更重視「AI安全性」的特殊董事會
 煽動對立,操控人心
 令人不悅的小摩擦引發不滿
 猶如玩笑般的OpenAI的事業計畫

序章  OpenAI前史
 AI教父
 引領AI後續發展的學術會議
 何謂神經網路
 早期的神經網路無法付諸實用的理由
 AI熱潮從關注輝達GPU的研究生開始
 何謂深度學習?
 於產業界引領初期深度學習的功臣
 陸續獲得知名的AI研究人員或是新創企業

第一章  OpenAI的誕生:有勇無謀的挑戰與失控
 高中時,在全校師生面前出櫃
 Y Combinator是什麼?
 透過培育新創公司成為鉅富
 在三十歲近在眼前之際,實現AGI的夢想
 現在才開始,追得上Google嗎?
 迷惘的蘇茨克維也從Google跳槽至OpenAI
 一開始不知道該往哪裡走
 一開始負責指揮開發團隊的葛雷格布羅克曼
 於創業隔年開發語言模型
 學生時代的蘇茨克維開發的初期語言模型
 一開始無法付諸實用
 什麼是轉換器?
 了解語言的關鍵在於「自注意力」?
 兩年做不到的事情,兩週就完成了

第二章  進化:轉機、決心與集中
 明明是非營利團體,但其實是營利企業的畸型統治體制
 從自由研究團體進化為行事得宜的工程師企業
 GPT是什麼?
 原本腳踏兩條船的奧特曼專心經營OpenAI
 看出OpenAI實力的微軟
 為了加速開發LLM而將靈魂賣給惡魔
 讓比爾蓋茲驚訝地說不出半句話的GPT-4有多麼厲害?

第三章  成長:大爆紅的來龍去脈與不為人知的內鬥
 因最終調整而延後發表的最新版本GPT-4
 奧特曼決定先推出舊版模型
 ChatGPT成為創紀錄的熱門商品
 決定大手筆投資OpenAI的薩帝亞‧納德拉是誰?
 為什麼Google晚了一步搭上生成式AI這股熱潮呢?
 劃時代的AI論文的共同作者全部離開Google
 全世界的生成式AI熱潮以及相關的擔憂
 脫胎換骨,扮演公共角色的奧特曼
 奧特曼與奧本海默
 開始成為國際巨星
 OpenAI內部互相傾軋的氣氛高漲
 解除奧特曼職務的導火線
 奧特曼的支持者展開反擊
 OpenAI的員工為什麼群起支持奧特曼?
 OpenAI宮鬥劇的後遺症

第四章  轉折:生成式AI的原罪「著作權問題」與OpenAI站穩腳步
 生成式AI與著作權的各種訴訟
 何謂合理使用?
 機器(AI)學習與人類學習相同嗎?
 也有已經撤銷的例子
 訴訟也是迫使OpenAI與媒體打交道的作戰策略之一
 辛勞的員工得到回報
 馬斯克控告OpenAI與奧特曼的理由
 完美重返董事寶座的奧特曼
 美國媒體報導OpenAI經營權爭奪戰內幕
 OpenAI進軍日本市場以及日本的生成式AI市場版圖
 該如何取得生成式AI的訓練資料是今後的課題
 利用合成資料訓練模型是什麼意思?

第五章  未來:奧特曼永無止境的野心與邁向AGI之路
 籌募天文數字般的資金,開發AI半導體
 科技巨擘也自行開發AI半導體
 與中東的AI企業合作,接觸最高權力者
 重新洗牌的科技業界勢力版圖
 也有搜尋流量減少百分之二十五的見解
 迎頭趕上的亞馬遜與Meta
 與蘋果合作,放大存在感的OpenAI與奧特曼
 科技巨擘與新創企業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理解自然法則的Sora
 用於訓練的影片不予公開
 動搖民主主義的風險
 與人類相似的AI蘊藏哪些潛力與風險
 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的抗議暗喻了哪些事情?
 下個目標是什麼?
 P(doom)是什麼?
 AI的利益與倫理是否能夠兼顧呢?
 AI的行動原理或價值觀由誰制定?

參考資料來源

序/導讀

【導讀】與AI共存的法則: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

 

文/連啓佑(將能數位行銷創辦人暨執行長、搜尋行銷顧問)

 

經濟新潮社於十一月出版一本和OpenAI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有關的新書《天才的野心》,該書的作者小林雅一(Masakazu Kobayashi),是作家、記者、KDDI綜合研究所研究員,也是日本資訊安全大學院大學客座副教授。他參考美國主要媒體(報紙、雜誌、網路媒體、YouTube影片)的公開資訊,詳實生動地描述奧特曼創業的歷程,以及OpenAI一路波瀾壯闊的發展。

       

我有幸早一步閱讀到書稿,內容豐富且引人入勝,我讀完之後,有非常多的感觸和啟發。以下我嘗試從個人觀點出發,略作導讀,期能為後續閱讀到這本書的讀者提供理解本書的參考脈絡。

 

▉小標:探索OpenAI,理解一個新時代如何開始

 

OpenAI不僅是一家新創公司,它的誕生與崛起,象徵著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科技新時代的到來。作為通用技術(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AI就像十九世紀的電力、二十世紀的網際網路一樣,將會滲透到教育、醫療、金融、製造……等各個產業,改變產業結構,以及我們的工作與決策模式。閱讀OpenAI的故事,其實就等同於在理解一個新時代如何開始。

 

本書的主線以OpenAI的創立為分界,貫穿了AI發展的歷史。小林首先回顧從一九五〇年代以來,「符號處理型的AI」與「神經網路」兩個學派路線的差異與各自的瓶頸。接著描述隨著演算法(Algorithm;一系列有條理的步驟,能用於計算、解決問題、做出決定)、大數據(Big Data;規模大、類型多、生成速度快、價值密度相對較低的數據集合,且無法以傳統的數據處理工具在合理時間內抓取、管理和處理,又稱為巨量資料)和算力(Computational Power;是指晶片、伺服器等硬體設備處理數據、運行演算法的計算能力,通常以每秒能執行多少次運算來衡量,又稱為計算或運算能力)三大條件逐漸成熟,神經網路如何從機器學習邁向深度學習,迎來技術突破的新紀元。

 

在技術脈絡之外,本書也翔實描述了奧特曼個人事業的轉折:他如何在早期創業成功、獲取龐大財富之後,在三十歲之際為了實現孩提時打造「通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的夢想,與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等人共同創立OpenAI。書中亦描述OpenAI如何從早期的找不到方向,到後來由於Google研究團隊發表劃時代的論文〈你需要的只是注意力〉(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以及提出新型神經網路「轉換器」(Transformer),而確定以語言模型為主要研發方向。

 

本書也描述到,或許是為了發展的需要,或許是奧特曼本人的意向,OpenAI如何從一開始的「自由研究團體」轉變成工程師企業。而各個版本GPT研發的過程,以及GPT 3.5一夕爆紅的經過,本書自然也沒有遺漏。可以說,透過閱讀OpenAI的故事,讀者可以對AI產業,尤其是近期生成式AI(Generative AI)的發展歷程,獲得完整的圖像。

 

除了技術敘事外,本書也以OpenAI為核心,探討幾個伴隨AI產生的重要議題,包括工作機會被剝奪、假新聞、著作權被侵害,甚至造成人類滅亡的危機。其中,作者對於AI著作權問題的剖析尤為深入,透過對於各國訴訟案件的描述,歸納出AI在著作權上的三個主要爭議點,即「合理使用」、「修改程度」、「以及競合性」,對於AI新創公司,或是計畫導入AI的企業,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至於AI的安全性,更是導致2023年OpenAI政變的主因。本書除了還原政變的經過,也具體指出了OpenAI組織架構根本性的矛盾,並點明了傾向與商業靠攏的奧特曼,如何在創造商業驚奇之際,也在「推進AI發展」與「守護人類安全」之間,為世界帶來了疑慮與不安。

 

▉小標:了解天才奧特曼的選擇與價值觀,摸索你我的未來

 

與OpenAI一樣值得被理解的,是奧特曼本人。

 

奧特曼本身並非技術專家,他是「願景架構師」與「資源整合者」,同時也是「創業家」、「野心家」和「時代推進者」。本書描述他如何發揮跨領域整合力,把一票技術天才聚集起來,打造一個能與Google匹敵的團隊;他如何縱橫捭闔,將OpenAI帶往他希望發展的方向,甚至在遭遇政變的絕境下還能反敗為勝;他如何發揮全球影響力,從與微軟(Microsoft)合作,到與各國政府溝通,成為AI時代的代言人。他重塑了矽谷新一代「巨頭」的形象,讓我們看到一個人如何集矽谷的創業精神和野心、科技與資本的運作關係,以及個人魅力的塑造與傳播於一身,推動科技歷史的前進。

 

然而,「能力愈強,責任愈大」,作為少數能把技術、資本、政治與社會議題串連的關鍵人物,奧特曼的選擇與價值觀,很可能影響我們未來如何與AI共存。他與他所領導的OpenAI身處AI時代浪潮的中心,理解他們的思維與決策,就是掌握未來科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關鍵。

 

我們不能將AI視為一個與自身無關的技術進步。AI不是工程師、矽谷、投資人專屬的議題,而是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工作方式即將被重寫的時代。在這一場文明級別的轉變中,OpenAI與奧特曼是其中關鍵的機構和人物,我們必須去認識和理解他們,讓自己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天才的野心》為我們帶來了轉變的契機。

試閱

【前言】OpenAI執行長奧特曼遭到解雇的隱情

2023年11月17日星期五,OpenAI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uel Harris Altman)為了參觀一級方程式賽車(F1),住在拉斯維加斯的高級旅館。
前一晚,他接到同公司的首席科學家兼董事的伊利亞‧蘇茨克維(Ilya Sutskever)傳來訊息,說是「明天中午有事要談」。
於是隔天中午,山姆奧特曼便透過筆記型電腦參加視訊會議,沒想到除了蘇茨克維之外,連他在內的四名董事全部到齊。奧特曼突然覺得「事情不大對勁」。
不祥的預感成真,他從蘇茨克維口中聽到「山姆,你出局了。你被開除了」。
儘管當下奧特曼懷疑自己聽錯了,卻還是立刻開口問「我還能幫忙什麼事情?(How can I help?)」。
對此,蘇茨克維這四位董事只拜託奧特曼「請協助臨時上任的執行長」,據說奧特曼也表示同意。
以上是根據《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這些美國媒體的報導所寫的內容,但是奧特曼知道自己被開除之後的反應,讓我有點驚訝(甚至覺得有些不對勁)。我想,當下的他應該正努力掩飾自己的不安;換成一般人,恐怕很難開口問對方「我還能幫忙什麼事情?」。雖然聽起來有點像是在放馬後炮,不過我覺得這時候的奧特曼已經比其他四位董事更勝一籌。明明他就是「披著羊皮的狼」,卻還是不動聲色,一邊接受遭到解雇這件事,一邊表現順服,事後立刻透過自己的人脈全面反擊。
短短四天,他就奪回OpenAI的執行長寶座,還反過來驅離所有想要趕走自己的董事。
本書的讀者應該早就了解這場公司內鬥的來龍去脈,但其中有幾個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奧特曼是何等人物的小故事,所以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他被解雇後,OpenAI總裁兼董事葛雷格‧布羅克曼(Greg Brockman)也被蘇茨克維請來視訊會議,同樣被告知解除董事務,但希望他能繼續擔任總裁。不過,布羅克曼為了抗議董事會的決定,當天就辭去OpenAI的職務,幾名研究人員也跟著他辭職。
這四位董事未具體提出開除奧特曼的理由,只以「奧特曼總是未清楚說明自己的想法」解釋。

▉比起股東的權益,更重視「AI安全性」的特殊董事會

OpenAI特殊的統治體制,也影響了這場宮鬥劇的發展。OpenAI最初是於2015年,由知名企業家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與奧特曼共同創立的非營利研究團體,創立的目標是「打造對全人類做出貢獻,而且十分安全的高階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通用人工智慧),而不只是創立一間公司」。
不過,為了籌集開發ChatGPT這類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簡稱LLM)所需的數億至數十億美元,不得不於2019年實質轉型為營利企業(OpenAI LP)(詳見第二章)。但是就連此時,上層組織仍維持最初的非營利團體(OpenAI Inc.),任何與企業經營有關的重大問題,都還是由非營利團體的董事會決定。
為了避免誤解,在此先說明一下,有些人認為,若是非營利團體,就不該將上層組織稱為「董事會」,而是「理事會」,但如今大部分的人都認為OpenAI的實體是株式會社OpenAI LP(目前的公司名稱為OpenAI Global,LLC),所以本書才將統治OpenAI的組織稱為「董事會」。順帶一提,不管是「理事會」還是「董事會」,在英文都稱為「board」。
OpenAI董事會的成員(董事:director)原則上為九位,公司成立之際也是九人,但後來經過多次更迭,到了2023年11月(公司內部政變爆發前夕)只剩下六人。
其中包含內部董事三位和外部董事三位。
內部董事包含山姆‧奧特曼(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葛雷格‧布羅克曼(共同創辦人兼總裁暨董事長)和伊利亞‧蘇茨克維(共同創辦人兼首席科學家);外部董事包含亞當‧安捷羅(Adam DAngelo,美國Q&A網站Quora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海倫‧托納(Helen Toner,美國喬治城大學研究學者)和塔莎‧麥卡利(Tasha McCauley,美國智庫「蘭德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在董事會成員之中,能夠擁有OpenAI LP股份的成員低於半數,換言之,若董事職位共有九名,只有四名能夠擁有股份,若董事只有六名,就只有兩名能夠擁有股份。順帶一提,奧特曼曾自述「未擁有OpenAI LP的股分」。
這種特殊董事會擁有絕對的人事權。因此,比起公司(OpenAI LP)或是股東的利益,更重視「AI開發的安全性」,一旦經營方針有違這項理念,就算是奧特曼這種共同創辦人、執行長、董事,也會透過表決被立刻開除。

▉煽動對立,操控人心

OpenAI董事會與執行長奧特曼之間,早有嫌隙。
尤其在ChatGPT發表將滿一週年的2023年10月,外部董事海倫‧托納(Helen Toner)與大學的同事共同發表了一篇論文。
在這篇論文之中,托納與同事嚴厲批判了OpenAI的產品開發模式,同時給予AI新創企業Anthropic(也就是OpenAI競爭對手)高度評價。
這篇論文指出:「OpenAI急著發表ChatGPT,卻在安全檢查這些部分偷工減料,但是Anthropic(為了對抗ChatGPT)自製的聊天機器人(對話型AI)為了確定安全無虞,所以才延後發表。」
讀到這篇論文的奧特曼,心情當然不好。
他打電話警告托納「這篇論文遲早會引起問題」。此時,美國的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簡稱FTC)著手調查OpenAI,所以奧特曼擔心托納的這篇論文,剛好成為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質疑OpenAI的絕佳素材。
聽到在電話另一頭奧特曼的不斷抱怨之後,托納只解釋「這不過是篇學術論文(所以不需要那麼擔心)」。
雖然奧特曼暫時接受了托納的解釋,卻還是立刻寫信給其他的董事,也在信中提到「我們所有人對於這篇論文帶來的傷害未取得共識」。
奧特曼之後又立刻打電話給多位董事,告知「另一位外部董事塔莎‧麥卡利想開除托納這位外部董事」。
被告知此事的董事紛紛與麥卡利確認「妳真的想要開除托納?」麥卡利則回應「這完全是謊話」(absolutely false)否定了這個說法。
這些董事覺得「奧特曼想讓我們彼此對立,藉此操控董事會」。
其實在此之前,蘇茨克維也有相同的感覺。
以首席科學家的身分參與OpenAI創立,負責技術開發的蘇茨克維是公認的天才研究者(詳見序章和第一章)。
不過,奧特曼透過2023年10月的人事異動,將另一位對當時該公司最新的大型語言模型GPT-4的開發做出貢獻的研究者(技術人員),拔擢至地位與蘇茨克維幾乎相等的職位。
這讓蘇茨克維覺得「自己被羞辱了」,也覺得「奧特曼有意讓公司內部的研究人員互相對立,藉此操控公司」。
蘇茨克維告訴其他董事「再這樣下去,我或許會辭職(離開OpenAI)」,也告訴這些董事「選擇站我這邊,或是站在奧特曼那邊吧」(不過,蘇茨克維的律師否認這一連串的事件)。

▉令人不悅的小摩擦引發不滿

奧特曼非常擅長操控人心,為自己謀利。早在他擔任OpenAI 執行長之前,還只是新創企業Loopt執行長之際,矽谷就已經傳出「只要能為自己謀利,騙人又何妨」這類與他有關的謠言。
他身邊的人紛紛以「被紙張劃傷的傷口」(paper cut)形容他這個壞習慣。
就算是柔軟的紙,不小心被紙張邊緣劃傷皮膚,還是會留下類似被美工刀割傷的傷口。雖然這不會是致命傷,但還是會隱隱作痛。如果只是一、兩次,或許還能夠忍耐,但如果同樣的傷害一再出現,不管是誰都無法繼續壓住內心的怒火。
由此可知,蘇茨克維在內的四位董事為什麼會想解雇奧特曼了。
奧特曼並非做了會直接傷害OpenAI的壞事或是做了違法行為,但是他卻不斷地操控人心,說謊,在董事會成員的心中留下一道又一道被紙劃傷的痕跡。久而久之,這些傷痕成為難以忍受的疼痛,致使公司內部政變爆發。
因此,就算問這些人為什麼要發動政變,他們也只能說出「奧特曼總是未清楚說明自己的想法」這種抽象的答案。
美國媒體雖然提到這類與奧特曼有關的傳聞,也認為這是引起這場經營權爭奪戰的原因之一,但是奧特曼對此感到非常意外,因為他自認為是個正直又誠實的人。

▉猶如玩笑的OpenAI的事業計畫

其實過去也有證實這類傳聞的報導。
OpenAI因為ChatGPT席捲全世界而聞名世界的前幾年,擔任執行長的奧特曼就曾擔任某個棚內的電視節目(或是廣播、播客這類節目)的來賓(該記錄現在還留著,但只有聲音的部分,所以分不清楚是哪一個)。
在錄製當下,節目的女主持人問奧特曼「OpenAI要如何賺錢呢?能否請教貴公司的事業計畫」,結果奧特曼回答:「老實說,我們現在根本沒什麼事業計畫,我們到目前為止,一毛錢也沒賺到,甚至沒想過某天會開始賺錢。
不過,我們與投資者達成了某些軟性協定。
我們正在開發遠超人類智慧的AGI,等到這個超級AI開發完成,我們就會問這個AI該如何產生投資報酬」
「意思是,你要先開發超級AI,再請AI教你怎麼賺錢。這就是你們的事業計畫對吧?」主持人向奧特曼確認這點。
當下,從攝影棚的一般觀眾傳來笑聲。在場的觀眾有超過一半是女性,所以傳出來的笑聲有點大聲。雖然是不帶惡意或敵意的笑聲,但已經算是失去控制的笑聲了。
聽到笑聲的奧特曼便自嘲地說「這聽起來像是矽谷的玩笑,對吧?」
「真的是這樣啊」主持人也跟著附和。
觀眾席再次傳出笑聲。
奧特曼也跟著附和「真的是這樣喔!」他知道主持人與觀眾有點驚訝,卻接著說:「被當成笨蛋也沒辦法,我能理解大家的想法。」
奧特曼本來就是極度聰明,又很有口條的人,就算遇到創投資金這類大投資家也不會膽怯,還是口若懸河,推銷自己的公司。
如果是像他這種善於話術又經驗豐富的人,就算節目主持人問他:「OpenAI要怎麼賺錢?」他應該能輕鬆地回答像樣的事業計畫,度過當下的難關。
但是他卻老實地回答:「我們根本沒想到這點。」
甚至,他還說出「我們打算問AI怎麼賺錢」這種脫離現實的事業計畫,引來觀眾的嘲笑。
這也算是奧特曼「幾乎愚蠢的老實」的一面。他真的是充滿矛盾與謎團,又十分複雜的人物。
此外,奧特曼領軍的OpenAI也有既是非營利團體,又是營利企業這種本質上的矛盾,從創立之初就是一個隨時都可能消失的弱小集團。
為什麼他們能造就引起世界熱潮的ChatGPT?甚至有可能藉著大型語言模型開發出通往超越人類,超級人工智慧AGI呢?內文將透過在矽谷流傳的幾個小故事,以及相關的分析與考察,帶領大家一起解開這個謎團。
本書是以OpenAI為主軸,介紹微軟、Google這類主力玩家開發生成式AI的開發故事。
這些不僅是科技巨頭與衝勁十足的新創企業之間的企業連續劇,同時也是OpenAI 執行長的奧特曼與其競爭對手伊隆‧馬斯克,或是其他科技巨頭經營者的群像劇,而這些經營者的個性都十分鮮明。
若大家能透過充滿矛盾與謎團的奧特曼,以及以OpenAI為舞台所展開的連續劇,了解這個新時代需要哪種新領袖或是企業,那將是作者的榮幸。
本書開頭的「序章」會先介紹OpenAI或ChatGPT問世之前的AI開發史。對於OpenAI或生成式AI特別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跳過序章,直接進入第一章。但如果能從序章開始讀起,了解相關組織與技術的背景或起源,應該就能進一步了解本書的內容。
本書的主要來源為美國主要媒體(報紙、雜誌、網路媒體、YouTube影片)的公開資訊,這些資訊也於本書最後的「參考來源」。

2024年6月23日
小林雅一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73612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24
    • 商品規格
    • 21*14.8*1.2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預計 2025/11/07 出貨 參考庫存量:10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