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0928_9月選書

獨家新編 ~五十二病方

  • 9 270
    30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屠呦呦從此書找到靈感,老藥新用,
榮獲諾貝爾醫學獎。有為者亦若是,
您也可以「從偏方中發現治病契機」!


〈推介本書〉

「長沙馬王堆漢墓五十二病方」,成書於西元前二○六年至西元八年間的西漢,距今已超過二千年,其所用的「藥材」比《千金肘後方》更原始、更粗鄙,甚至有點不可思議。很多治療方法充滿迷信色彩,但不能因此抹煞其價值。中國大陸的藥學研究者不就是從中發現毫不起眼的植物「青蒿」,才開發了抗惡性瘧新藥,讓數百萬人免於瘧疾之苦,因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殊榮!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凡是具有營養與藥用價值的成分,都含在最不起眼、味道最差的東西之內(如果皮、樹根)。可見先民用「彘膏」、「男子洎」、「女子布」毫不稀奇;何況還有到現在還廣泛應用的食物與藥材。如何「掏寶」,就看讀者的慧眼巧手,匠心獨運。   

作者

李政育醫師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
民國六十七年中醫師特考及格

現任︰
1. 育生中醫診所院長
2. 中華民國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3. 遼寧中醫藥大學與遼寧中醫研究院客座教授、博士生指導教授
4. 中華民國中西結合免疫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5. 學術成就被當作研究對象,至目前共有:
a. 台灣醫家李政育學術思想及臨床診療經驗整理研究(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博士班)
b. 李政育教授治療乳腺癌学術思想及經驗研究(遼寧中醫藥大學碩博士班)
c. 李政育教授從肝論治白塞氏綜合症經驗研究(遼寧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班)
d. 台灣醫家李政育醫師的中醫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在魁北克的實踐(遼寧中醫藥大學碩博士班)
e. 台灣醫家李政育醫師的中醫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在魁北克的實踐(遼寧中醫藥大學碩士班)
f. 台灣醫家李政育大補陽法之臨床經驗總結(遼寧中醫藥大學碩士班)
6. 中藥誘導腦細胞增生、週邊血幹細胞增生、癌幹細胞抑制、中風防治、截癱……等數十個美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

經歷︰
1. 民國六十九年榮獲教育部社會青年學術著作獎。
2. 民國八十四、九十九、一百年中醫師特種考試命題典試委員。
3. 2005年第九屆國際腦移植及修復會議召集人(INTR-9)。

著作:
《不吃藥飲食法》、《不吃藥飲食法二》、《有病自己醫》、《不吃藥養生法》、《十二經脈飲食法》、《點穴療法》、《季節養生心法》、《人參為補藥之王》、《蔬果瘦身美容》、《健康性愛寶典》、《益智安神一百分》、《中西結合之中醫臨床治療心法》上中下冊、《新編醫學衷中參西錄》上下冊、《傷寒論之現代應用精華》上下冊、《中西醫結合治癌新法》、《中醫神藥青蒿》、《發現尿毒莫驚慌》等。

目錄

序:《五十二病方》的價值與應用態度  中醫師李政育…003
須先了解成書背景
原註解有很多待斟酌之處
由醫字亦可看出端倪
前言:最原始的中醫藥才有希望得諾貝爾獎…015
長沙馬王堆漢墓五十二病方內容
 
第一章:諸傷(共十七治方)…019
一、解痛類(第二、七、十一、十二、十六、十七治方)
二、止血類(第四、五、六、七、八治方)
三、促進癒合類(第一、二、三、十二、十三、十四、十七等方)
第二章:傷痙(筋)(共六治方)…042
第三章:嬰兒病…055
一、嬰兒索痙(共一治方)
二、嬰兒病間(癇)方(共一治方)
三、嬰兒瘛(共一治方)
第四章:狂犬病…065
一、狂犬齧人(共三治方)
二、犬筮(噬)人傷者(共三治方)
第五章:巢者(共七治方)…073
第六章:夕下(共一治方)…076
第七章:毒烏豙(喙)者(共七治方)…079
第八章: ()(共六治方)…085
第九章:蛭食人胻股膝(共二治方)…089
第十章:蚖(共十二治方)…092
第十一章:尤(疣)(共七治方)…103
第十二章:顛(癲)疾(共二治方)…111
第十三章:白處(共三治方)…115
第十四章:大帶者(共二治方)…123
第十五章:冥病(共一治方)…126
第十六章:□蠸者(共一治方)…129
第十七章:□者(共四治方)…131
第十八章: (𤺺或)(共二治方)…133
第十九章:人病畜…134
一、人病馬不間(癇)者(共二治方)
二、人病□不間(癇)者(原文缺損)
三、人病羊不間(癇)者(原文缺損)
四、人病蛇不間(原文缺損)
第二十章:諸病…137
一、諸食病
二、諸□病
第二十一章:(癃)…138
第二十二章:弱(溺)…164
一、弱鱗淪者(共一治方)
二、膏弱(共一治方)
第二十三章:陰部問題…167
一、穜(、𤺄、腫、尰、𩩳)㯻(共一治方)
二、腸穨()
第二十四章:痔…194
一、脈者(共一治方)
二、牡痔(共四治方)
三、牝痔
第二十五章:雎(疽)病(共十七治方)…215
第二十六章:□□(共二治方)…228
第二十七章:爛者方(共十八治方)…229
第二十八章:胻膫與胻傷(共四治方)…240
一、胻膫(共四治方)
二、胻傷(共二治方)
第二十九章:加(痂)(共二十四治方)…247
第三十章:蛇齧(共一治方)…266
第三十一章:癰(共八治方)…267
第三十二章:䰍(漆)…275
第三十三章:蟲蝕(共九治方)…279
第三十四章:乾騷(瘙)(共八治方)…285
第三十五章:久(身)疕(共十四治方)…294
第三十六章:病蠱者(共五治方)…303
第三十七章:鬾(其二治方)…307
第三十八章:去人馬疣方(共二治方)…311
第三十九章:治㾺(共三治方)…314
第四十章:口筮(噬)(共二治方)…317

序/導讀



《五十二病方》的價值與應用態度
中醫師李政育

馬王堆醫書《五十二病方》是中國醫學史、傳染病史、地區流行疾病史上,極重要的文獻,尤其在兩湖地區,在後小冰河期,千(萬)湖之國,澤沼遍地,疫癘與瘟疫橫行,蟲虺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又濕又熱,冬天又下雪,比現今熱帶雨林的生活環境還艱困的地區,記錄並流傳下來的醫學有效文獻,這是人類進化與對抗環境流行病的極重要成就與貢獻,能在被保存並且二千年後重現於世,確實對於本來冰河融解、永凍層部分溶解,將帶來的古代已存在的疾病,又重現於未來的預防與治療,是非常好的參考。

須先了解成書背景

兩湖地帶地多悶濕,所以在湖南流傳一句話:「上床蘿蔔,下床薑」,並且出門旅行與迎客、見貴賓,往往就獻上「檳榔」,這種習俗在清朝與日本初據台灣時的漢民與原住民習俗也皆如此,只可惜沒有見到報導。在馬王堆出土文物中,有否「檳榔袋」(竹或籐編的籃子,有蓋,也有周邊栓編),依當地漢朝習俗,應會有才對。

湖屬荊蠻,是「蚩尤」的根據地,自古以來打仗頻繁,古言「行軍千里者,半死於途」,此途即是非士兵習慣的生活地區,細菌、病毒、微生物、蟲、虺、蚖…所致。小說中的「苗女弄蠱」,事實上亦是漢人少數民族地區,去進行貨物買賣交易,被地區性細菌、微生物、蟲蛇所傷。自體無抗體,一旦感染,就出現全身症狀,發燒、身重痛或昏沉、昏迷,或吐或泄,或咳喘,或久病致各種腫水,其中腹水就是「蠱(鼓)脹」,水性腹水就是「水蠱」,血性腹水就是「血蠱」,瘧蚊叮咬致全身淋巴腫,即「象皮腫」,也就是中醫「五水」中的「石水」;其腫如編籐之「𤺄」或「」,所以上下古今所生諸病幾乎沒有變化,只是「氣候」改,原有細菌、病毒、微生物、蟲、蚊、蠅、蛇……搬家了,但治法仍相同,只是需要稍微修正一下方子的主藥或配合藥物,即中醫所稱「君臣佐使」。例如《傷寒雜病論》第一方「桂枝湯」,是治各種感染病性中樞神經受干擾,尤其發汗中樞、體溫中樞、呼吸中樞、嘔吐中樞…的病變,但一旦要抑制、不要免疫爆炸與過亢,進而退熱、消腫,包括消腦炎、腦膜炎、肺炎或其他系統的發炎,就須加入黃芩,或黃連,或黃柏,或依《傷寒雜病論》的本經,或傳經,或直中,或併病,或…而調整劑量,如此才可快速、立即控制病情。這就是《三國演義》提到,諸葛亮帶兵過大渡河時,士兵一下水,起來後幾乎個個發抖、寒顫,甚至死亡。其原因就是到少數民族地區,多叢林茂竹,必須中午過山或過水,行軍佈陣必須找微高地,少近河邊雜草叢生之處,甚至趕快生火以驅蚊蟲。還要注意佈陣不背水,否則一敗就無處可逃;而且背水為瀕臨河岸、為河埔(圃),多濕、多草、多蚊蟲,易被叮咬,不戰而士兵性命已損失過半,戰焉能勝!

所以醫藥界常開玩笑:曹操當年如真帶有八十萬大軍,自許昌往武漢或南京方向行軍,一半以上可能因傳染病死亡,一半到當地水土不服又死亡,根本不用打,早就輸了。何況當初的「萬」是部隊番號,三人成一伍,十人為一「什」,三十人為一「佰」;如以現今的部隊編制:三排(佰)為一「連」(仟),三連(仟)為一營計算,一營即近當年的「萬」人。可見當年的八十萬大軍,頂多只有今日的八十個營,依今日編制也頂多二萬四千人而已。但要在國內征集二萬四千人,並各種物資的運送動員,至少亦須二、三倍的人員協助,所以真正部隊二萬四千人,如行軍死了一半,水土不服又死了一部分,結果呢?仗不用打,早就結束了,所以曹操敗退是當然的,因為荊蠻、兩湖、兩江地區,古代是「沼澤」地,這就是馬王堆醫書成書的背景。

原註解有很多待斟酌之處

竊思《五十二病方》應係辛追或辛追夫人所征集來的,所以就異常器重的將副本帶入墓中當寶貝紀念,同時也代表當初這些臨床經驗方,應該非常有效,且救了很多人,所以功德無量,當作功德紀念之一,置入墓中。所以今日我們要研究的這些臨床經驗,雖然沒有像《傷寒雜病論》般有各種病因、病理、治則、方劑、傳變、病象…,形成一套極有系統的中醫臨床症治指導,但對地區性流行疾病,依當時流行用語記錄下來,仍極為不易,仍有其價值。

只是目前所見《五十二病方》的醫書諸家註解,幾乎皆為文人、古文研究者所為,而古文字的依據,往往只依一家,所以常常弄不清楚,用甚麼調和助劑,或用何藥敷於何處,例如「織」為「職」,應為豬足掌,其成分全為精蛋白膠質,或有一地方補入「蔥」,我真懷疑那時候「蔥」是否已傳入中國,且傳到兩湖地帶?又如「柎」、「白付」,此「付」或「柎」並非附子,因漢時的「附子」並無炮製,也未分成「白附片」或「黑附片」,只用生曬「烏頭」打碎或再研而已。何況「柎」與「白柎」本身就是「白榆」樹的葉、或皮、或汁,榆葉本就是可以吃的蔬菜。

而標點也是問題所在。如「死人胻(脛)骨」,此「死」應與上面一字相連,大都是「綁緊」之意。「人」則為「入」,「胻骨」係豬或羊的脛(鼻臁骨),其間有骨髓者,將髓吸出,將胻脛骨烤酥搥碎研粉,或將胻骨邊烤炙,邊以油酥炙或醋淬,令炙黃才搥研,並非取死人胻骨。而「死,入胻骨」則是「綁緊,藥要入傷瘍見骨」的鼻臁骨。

另外,祝由科均有固定「科儀」,如在室外,通常要設一「社火」,即「營火」堆,一方面跳火、行集體治療,一方面以宗教儀式與藥引以治病,並非口中念咒即好,一病有一藥引、病神、儀式,甚至「社火」用柴亦異。至於「歕」係可能口含法水向某方向噴幾大口,或大聲嘯吼之後,口含符水向病人噴幾口符水、藥水。這是灑水、灑凈,與洗不同。剩下的水,讓病患帶回去擦拭身體,或放入洗澡桶內,與熱水或藥水一起泡浴。

由醫字亦可看出端倪

由中文字的「醫」字,來研究中國醫學的發展過程,非常有意義。也恰好可證明本序的看法。我國古文字在《山海經》中的「醫」字寫成「毉」,因而有毉彭、毉咸等名醫,此時之「毉」剛自「巫」毉進展入「毉」巫的階段,在「毉」之前的「醫」字係「殹」,此「殹」字係人以手平衡端獻貢品或醫療器材的一個動作。當時尚在西漢。而酒的發明,且大量應用於治病,且醫療體系已趨完備,《黃帝內經》、《難經》的生理、病理、藥理、治則、針灸、運氣與臟象等諸系統已發展成一周延體系之後,自此「醫」字改用加了「酒」的「酉」字旁,並且脫了「毉」巫的範圍,而寫成「醫」。

馬王堆醫書《五十二病方》應是在「毉」巫階段,尚在各種疾病臨床試誤階段,開始將臨床有效方依各種不同原因,而分門別類作初級歸納的時代,這與後代醫學「類書」的方劑收集相同,沒有任何理論,而「殹」仍為「毉」的用字,可見辛追夫人年代的湖北,對酒的運用尚未普遍,而《傷寒雜病論》也尚未創造出來,所以《五十二病方》的歷史價值高於《傷寒雜病論》、《黃帝內經》與《難經》,也因此可推按《黃帝內經》等係西漢、東漢之交,「新」莽時期的產品之一個可靠證明。

《神農本草經》此時應已進入成書階段,因有許多藥名與《五十二病方》相同,但又比《五十二病方》繁雜,療效更肯定,且藥理也完備,所以本草經也應稍晚於《五十二病方》或簡冊的年代。

在春秋戰國與西漢《山海經》成書之時,醫療者皆以「巫」擔任,也就是祭司兼醫師,所以在治病之前皆先作宗教儀式,再進行醫療,也就是「殹」的年代。西漢中後期以後,進入「毉」的醫者,有些兼任「巫」(祭司),所以有些治病同時進行「祝由」、「祝禁」儀式,選時、選方向,有時又交代不必選時問神,不必進行宗教儀式,而且方子對該病確實有效,且臨床用過肯定的,也不必有禁忌。當進入「醫」的階段,就將宗教儀式「巫」的工作獨立出來,獨立成一門「祝由科」、「祝禁科」,「符章秘籙」治病法中,有宗教科儀,有病神、醫神、治病藥引,且指明藥引不可借用、誤用。

所以要註釋《五十二病方》的從業者,必須了解這些背景與科儀、藥引…,才不至於解釋得太離譜,才不至於將「羊尻」(、胒)解釋成羊肛門、羊屁股。或將「朐」解釋成豬的肛門、大腸頭(實應為「裂肉所」),也就是肢體肌肉分歧處,例如會陰、腋下,或口,或指(趾)間縫,這種好笑的註釋情形極多,不必一一贅述。

總之,今釋《五十二病方》必須有學習過民俗、宗教療法,且對各種怪病也有治療經驗,住過極鄉下、見過各種跳神治病的臨床醫者的註解,較能接近事實,且可實際應用。敬此奉聞,祝諸讀者健康平安。
 

民國一○六年一月十日於台北育生中醫診所

試閱

第一章:諸傷(共十七治方)

「諸傷」就是各種傷症,主要指「外傷」而言,而非現代中醫或傳統醫學所說的「傷」;例如:五勞七「傷」,就可能包括身體內外的傷害。依據《禮記·月令》(漢代蔡邕編著)中的記載,皮膚方面的損害才叫「傷」;若傷及血肉則稱之為「創」,要是傷筋動骨就稱之為「折」,如現代所說的「骨折」。

另據《馬王堆醫書考註》中的說明,諸傷指「因金刃、竹木等創傷,或跌打損傷一類」。由此可知本章所說的「諸傷」,是指「皮肉傷」的治療原則與方法。

一、解痛類(第二、七、十一、十二、十六、十七治方)

◆第二治方

傷痛取某朐,令大如荅,即以赤荅一斗並撓複冶置甕中加水X升煮之令熟,孰食其宰,飲其汁,汁宰(滓)皆索,食之自次,解痛,斬。

【說明】

本方有些缺字,好在關鍵字還算清楚(只有「朐,令大如荅,即以赤荅一斗並…複冶…,孰…,飲其汁,汁宰皆索,食之自次,解痛,斬…」等字),為了讓後世人得以一窺其內容,甚至進一步研究之後應用,因此依其文意,補充數字以促進理解。所補充的字均加框以為區別。

【解讀】

受傷後疼痛,取肉乾之屈曲成形差者,切成小豆一樣的小塊肉丁,再取赤小豆一斗,將兩者攪和令其混合均勻,之後放入陶甕中,加水煮熟後,連湯帶料一起分幾次吃完,傷痛可以斷根。

◆第十七治方

令金傷毋痛:取薺孰(熟)乾實,令焦黑,冶一;根去皮,冶二,凡二物並和,取三指撮到節一,醇酒盈一衷桮(杯),入藥中,撓飲。不者,灑半桮(杯)。已飲,有頃不痛。複痛,飲藥如數。不痛,毋飲藥。藥先食後食次。治病時,毋食魚、彘肉、馬肉、龜蟲、葷、麻洙采(菜);毋近內,病已如故。治病毋時。壹冶藥,足治病。藥已冶,裹以繒臧(藏),冶暴若有所燥,冶。

【解讀】

各類金屬刀、槍致傷後使之不痛的藥方:取熟透、乾燥的薺菜子,在鍋內炒至焦黑,磨成粉末備用。再取的根去浮皮,曬乾後磨粉。配伍時,取薺菜粉一份,粉二份,一併攪勻,先用中等大小的杯子盛好一杯酒,用三個指頭撮藥粉到第一指關節處,放入酒中攪勻後飲用。不會喝酒的人可減半(一次只喝半杯)。通常服藥後一會兒就不再痛了。如疼痛再發,可按上法服藥,但不痛就停止,不要再服。服藥時間在飯前。注意服藥期間暫時不要吃腐敗發霉的魚、豬肉、馬肉、龜、蛇類等菜,麻洙菜也不宜;此外,也暫時不要行房事。治癒後即恢復健康;有病就快醫,不要問神誤時;此外,注意一次就炮製足夠治療這次受傷的藥。藥粉製作完成後,必須用細帛包好,收藏備用。朮若充分曬乾,就可以磨粉。

二、止血類(第四、五、六、七、八治方)

前一節「止痛方」中,有時也有止血作用;本節專講「止血」,包括內服、外敷兩種。多見於第四、五、六、七、八治方。

◆第四治方

燔白雞毛及人髮,冶各等。百草末八灰,冶以蜜為丸,傷者毀一垸(丸)溫酒一咅(杯)中」飲之。

【註釋】

(1)「燔白雞毛及人髮」,燔音凡,與燒、燎同義,段玉裁《小箋》云:「燔與火相著」,即放在火上燒。雞毛及人髮均為古時藥物,中醫典籍中時常可見,主要是將其燒成灰後,按敷在傷口上止血。如《五十二病方》〈諸傷〉第六治方云:「止血出者,燔髮以按其痏。」

(2)「百草末八灰」:將各種草本植物燒成灰,就稱為百草灰或百草末,《本草綱目》稱之為「百草霜」:「百草霜,此乃灶額及煙爐中黑煙也,其質輕細,故謂之霜。」(《本草綱目》卷七)。至於「八灰」,《馬王堆醫書考註》認為就是「雞毛灰、人髮灰的八倍」。但本人認為「八」為「抓」,百草霜為古灶燒植物,其煙上熏鍋底所著之陳年黑鍋底煙塵,要抓刮才能取下。古獸醫閹豬、雞睪丸後皆外敷以百草霜。

(3)「垸溫酒一咅」,「垸」即丸,「咅」同杯,本書中隨時可見。「以密為丸,傷者毀」以蜜為臘丸,用時毀破臘出丸,一次一粒。

第一章:諸傷(共十七治方)

「諸傷」就是各種傷症,主要指「外傷」而言,而非現代中醫或傳統醫學所說的「傷」;例如:五勞七「傷」,就可能包括身體內外的傷害。依據《禮記·月令》(漢代蔡邕編著)中的記載,皮膚方面的損害才叫「傷」;若傷及血肉則稱之為「創」,要是傷筋動骨就稱之為「折」,如現代所說的「骨折」。

另據《馬王堆醫書考註》中的說明,諸傷指「因金刃、竹木等創傷,或跌打損傷一類」。由此可知本章所說的「諸傷」,是指「皮肉傷」的治療原則與方法。

一、解痛類(第二、七、十一、十二、十六、十七治方)◆第二治方

傷痛取某朐,令大如荅,即以赤荅一斗並撓複冶置甕中加水X升煮之令熟,孰食其宰,飲其汁,汁宰(滓)皆索,食之自次,解痛,斬。

【說明】

本方有些缺字,好在關鍵字還算清楚(只有「朐,令大如荅,即以赤荅一斗並…複冶…,孰…,飲其汁,汁宰皆索,食之自次,解痛,斬…」等字),為了讓後世人得以一窺其內容,甚至進一步研究之後應用,因此依其文意,補充數字以促進理解。所補充的字均加框以為區別。

【解讀】

受傷後疼痛,取肉乾之屈曲成形差者,切成小豆一樣的小塊肉丁,再取赤小豆一斗,將兩者攪和令其混合均勻,之後放入陶甕中,加水煮熟後,連湯帶料一起分幾次吃完,傷痛可以斷根。

◆第十七治方

令金傷毋痛:取薺孰(熟)乾實,令焦黑,冶一;根去皮,冶二,凡二物並和,取三指撮到節一,醇酒盈一衷桮(杯),入藥中,撓飲。不者,灑半桮(杯)。已飲,有頃不痛。複痛,飲藥如數。不痛,毋飲藥。藥先食後食次。治病時,毋食魚、彘肉、馬肉、龜蟲、葷、麻洙采(菜);毋近內,病已如故。治病毋時。壹冶藥,足治病。藥已冶,裹以繒臧(藏),冶暴若有所燥,冶。

【解讀】

各類金屬刀、槍致傷後使之不痛的藥方:取熟透、乾燥的薺菜子,在鍋內炒至焦黑,磨成粉末備用。再取的根去浮皮,曬乾後磨粉。配伍時,取薺菜粉一份,粉二份,一併攪勻,先用中等大小的杯子盛好一杯酒,用三個指頭撮藥粉到第一指關節處,放入酒中攪勻後飲用。不會喝酒的人可減半(一次只喝半杯)。通常服藥後一會兒就不再痛了。如疼痛再發,可按上法服藥,但不痛就停止,不要再服。服藥時間在飯前。注意服藥期間暫時不要吃腐敗發霉的魚、豬肉、馬肉、龜、蛇類等菜,麻洙菜也不宜;此外,也暫時不要行房事。治癒後即恢復健康;有病就快醫,不要問神誤時;此外,注意一次就炮製足夠治療這次受傷的藥。藥粉製作完成後,必須用細帛包好,收藏備用。朮若充分曬乾,就可以磨粉。

二、止血類(第四、五、六、七、八治方)

前一節「止痛方」中,有時也有止血作用;本節專講「止血」,包括內服、外敷兩種。多見於第四、五、六、七、八治方。

◆第四治方

燔白雞毛及人髮,冶各等。百草末八灰,冶以蜜為丸,傷者毀一垸(丸)溫酒一咅(杯)中」飲之。【註釋】

(1)「燔白雞毛及人髮」,燔音凡,與燒、燎同義,段玉裁《小箋》云:「燔與火相著」,即放在火上燒。雞毛及人髮均為古時藥物,中醫典籍中時常可見,主要是將其燒成灰後,按敷在傷口上止血。如《五十二病方》〈諸傷〉第六治方云:「止血出者,燔髮以按其痏。」

(2)「百草末八灰」:將各種草本植物燒成灰,就稱為百草灰或百草末,《本草綱目》稱之為「百草霜」:「百草霜,此乃灶額及煙爐中黑煙也,其質輕細,故謂之霜。」(《本草綱目》卷七)。至於「八灰」,《馬王堆醫書考註》認為就是「雞毛灰、人髮灰的八倍」。但本人認為「八」為「抓」,百草霜為古灶燒植物,其煙上熏鍋底所著之陳年黑鍋底煙塵,要抓刮才能取下。古獸醫閹豬、雞睪丸後皆外敷以百草霜。

(3)「垸溫酒一咅」,「垸」即丸,「咅」同杯,本書中隨時可見。「以密為丸,傷者毀」以蜜為臘丸,用時毀破臘出丸,一次一粒。

第三章:嬰兒病

《五十二病方》原將「嬰兒索痙」、「嬰兒病間」與「嬰兒瘛」三篇分別並列,並將「嬰兒病間」解釋為「小兒癇」,《馬王堆醫書考註》並未多做調整。然因三文所討論的都是嬰幼兒相關病症,因此新編時將其併成一章。

一、嬰兒索痙(共一治方)

嬰兒索痙:索痙者,如產時居濕地久,其(肎)直而口釦,筋(攣)難以信(伸)。取封殖(埴)土冶之,封埴二,鹽一,合撓而烝(蒸),以扁(遍)熨直(肎)攣筋所,道頭始,稍熨手足而已。熨寒去土複烝(蒸),熨乾更為。

【註釋】

(1)「嬰兒索痙」的「索」即繩索類帶子,即身軀手足如被繩束,、拘攣不能伸出。

嬰兒發痙風(驚風):新生兒之所以會出現「痙風」,可能是當初降生時,環境潮濕寒冷,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所引起。其症狀是下頜關節出現異常,以致嘴唇周圍的肌肉強直、口角頻頻抽動;頸部和脊柱肌筋強直、後彎,角弓反張,難以伸直。治療的方法:取蟻丘上的黏土,將其打碎研成細粉。取蟻丘上土二份、鹽一份,加適量的水調和並蒸熱。從頭部咬合關節開始,用熱泥熨貼全身所有肌筋強直抽搐的地方。四肢(手足)不必全面熨貼,只要稍微熱敷一下即可。如果熨貼在身上的泥土冷了、乾掉,就將乾裂的泥片取下,加水調合蒸熱後再熨敷。第十一章:尤(疣)(共七治方)

【說明】

疣早在戰國時期即已出現,「去人馬疣方」云:「疣其末大本小」,指出其特異形狀。《釋言》:「疣,丘也,出皮上聚高,如地之有丘也。」《莊子·大宗師》:「彼以生附贅縣(懸)疣」。郭象註:「若疣之自懸。贅之於附。」《山海經·北山經》:「滑水多滑魚,…食之已疣。」郭璞註:「疣,贅也。」疣屬皮膚病,為皮膚突起,或長有細蒂的贅生物,如「瘊子」或「疣」。《五十二病方》除祝由詞外,特別強調用「磨」的方法消除。

◆第一治方

尤:取敝蒲席若籍之弱(蒻),繩之,即燔其末,以久尤末,熱,即拔尤去之。

【註釋】

(1)「取敝蒲席若籍之弱,繩之」:敝是舊或壞之意。《玉篇》:「敝、壞也。」「取敝蒲席」,即從破舊的蒲草席上取下幾條蒲草。「弱」即蒻,指嫩的香草或艾草絨。「繩之」為動詞,就是將舊蒲草或曬乾後的嫩香草搓成細繩。

(2)以久疣末:「久」即灸,「末」為頂端,用香草絨灸疣尖,如「疣其末大本小」。即將細繩纏在疣的細蒂上,點燃繩的一端,灸灼疣尖頂。即以灸療方法去疣,今日中醫外科治疣、贅、瘊子仍用此法。

(3)熱:灸灼疼痛時。

【解讀】

皮膚患了疣病,可取舊蒲草席上的蒲草,或者曬乾後的嫩香草,搓成細繩,將細繩纏在疣的細蒂上,點燃草繩的一端,當燒灼到疣蒂感到灼痛難忍,將疣蒂拔掉就行了。

第二十三章:陰部問題

《五十二病方》原將「穜(腫)」、腸穨兩篇分別登載,然以現代的分科而言,兩篇所談的都是陰部或下半身問題,因此予以合併成一章。

一、穜(、𤺄、腫、尰、𩩳)㯻(共一治方)

【說明】

穜,原文缺,此標題為後人依目錄所補。穜(腫)㯻,《說文》:「㯻,囊張大貌」,政育按:囊張時頭尾束緊。人體的「囊」最典型者如陰囊。穜(腫)㯻,即陰囊腫大,或睾丸的慢性炎症,本文講的疾病與此類似。

◆治方

穜㯻:穜㯻者,黑實㯻,不去。治之,取馬矢觕者三斗,孰析,沃以水,水清,止;浚去汁,洎以酸漿口斗,取芥衷夾。壹用,智;四五用,穜去。毋禁,毋時。【註釋】

(1)「穜㯻:穜㯻者」:「穜」應與𤺄相同,下肢腫也,「㯻」者束也。指下肢腫束如籐編器物之硬、腫、瘀、黑,即今日潘氏瘧蚊叮咬人後的淋巴腫,又名象皮腫者,中醫書名「」,在長江以南極為流行。嚴重的全身頭臉手足皆會發。

(2)「黑實㯻,不去」:黑實囊者,黑指病色,實為硬㯻;指關節處的凹深束溝。「不去」指不見好轉。

(3)「取馬矢觕者三斗,孰析」:「觕」代表粗,《公羊傳·莊公十年》記載:「觕者曰侵,精者曰伐」,何林註;「觕,粗也」。「馬矢觕」即大的馬屎塊。《馬王堆古醫書考釋》:馬矢即《別錄》所說的「馬通」,其性味「微溫,主婦人崩中,止渴,及吐下血,鼻衄,金創,止血。」而孰同熟,指「徹底」。本句的意思是:將大塊的馬屎約三斗,放在水中不斷攪拌,要攪得很徹底。之後換水再攪,待水變澄清才停止,然後倒水、留下渣滓。

(4)「洎以酸漿口斗,取芥衷夾」:酸漿用幾斗沒見記載(缺字),「取芥衷夾」:取,選取;「芥衷夾」即芥菜豆子夾。即將數斗酸漿再灌入馬屎殘渣中,最後從中挑出芥菜筴中豆。

(5)「壹用,智」:「壹用」的壹同一,就是一次。《國語·晉語》:「鎮靜者修之,則壹」。韋昭註:「壹,均一也」。「壹用」指使用一次。「智」同知,《素同·腹中論》:「鼓脹,…治之以雞屎醴,一劑知,二劑已」。《方言》解讀為「知,癒也。南楚病癒者,或謂之知。」「知」可解讀為「有感覺」或症狀減輕。就是用一次就可以感覺到症狀略有減輕。

(6)「四五用,穜去」;「穜」即腫,「四五用」即只要用四、五次,下肢腫大的象皮腫其腫脹就消退、好轉了。

【解讀】

下肢象皮腫:下肢象皮腫其表面又黑、又硬,如麻花糖的絞股者,可取大塊馬屎三斗,放入水中攪拌,不斷加水淘洗,洗到水澄清才停止。此時去掉水,只留殘渣,再將數斗的醃芥菜豆筴酸漿灌入殘渣中浸泡一段時間,再挑取芥菜豆筴食用。通常用一次就可以感覺到症狀略有減輕,只要用四、五次,下肢的腫脹就可以消退、好轉了。第二十四章:痔

嚴格說起來,痔的毛病也可歸入「陰部疾病」,但比較勉強。由於上一章(陰部疾病)的篇幅比較大,共有二十四治方;而「痔」又有三篇,包括脈痔(血管痔)、牡痔和牝痔等,牡痔為外痔,牝痔為內痔,共十三個治方,因此另立一章。

一、脈者(共一治方)

【說明】

《五十二病方》原將「痔」分為:牡痔、牝痔、朐癢三種。在牝痔中又包括血痔,加上脈痔,共為五痔。但脈者的「脈」字原缺,此為後人依目錄所補,而且脈痔僅有一治方,文中未見臨床症狀,存疑待考。

脈者:取野獸肉食者五物之毛等,潘冶,合撓裏,誨(每)旦先食,取三指大撮三,以溫酒一杯和,飲之。到莫(暮)有(又)先食飲,如前數。恒服藥廿日,雖久病必瘳。服藥時禁,毋食彘肉,鮮魚,嘗試。

【註釋】

(1)「取野獸肉食者五物之毛等,潘冶,合撓裹」:即取五種食肉動物的毛等量,「燔冶」及燒燎成灰後研粉:合撓即攪拌均勻。之後缺一字,應講收藏之法,故補「裹」,即攪拌均勻後包裹收藏。

(2)「誨(每)旦先食」:誨同「晦」、「每」,旦即早晨;此段的意思是:每天早晨以三指撮取上述藥粉三份,用溫酒一杯送下。

(3)「到莫有先食飲,如前數」:莫即暮,有同又,就是:一天服用兩次,晚上飯後(即睡前)再服用一次,劑量如前。

【解讀】

脈痔患者可收集五種食肉動物的毛,每一種取一份,先燔燒成灰再研成粉末,再合併、攪拌均勻,然後用布包好收藏。每天早晨於空腹時,以三指撮取上述藥粉三份,攪拌均勻後,用溫酒一杯送下。晚上飯後睡前再喝一次,劑量如前。要堅持服用二十天,病雖久,也可以好轉。服藥的禁忌是:吃藥期間盡量不要吃豬肉和生魚。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35142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預計 2025/10/06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