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減肥,我自由了!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終結女人與體重的戰爭!
美國出版人週刊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
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一名
亞馬遜網路書店197人五星推薦
問:一個人要如何改變自己跟食物的關係?
答:從了解自己開始。
美國出版人週刊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
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一名
亞馬遜網路書店197人五星推薦
問:一個人要如何改變自己跟食物的關係?
答:從了解自己開始。
名人推薦
「我和食物之間的糾結終於永遠打破了!如果你也在和體重掙扎,這本書真的真的讓你在一生中首次能夠瞭解自己肥胖的真正理由,找出這些理由,就能帶來你生命的奇蹟。」
歐普拉誠心推薦
「潔寧.羅斯又完成了一本非凡的著作,這本書不但詞藻優美、感人肺腑,而且充滿了幽默感與真知灼見。最重要的是,作者提供了一個實用的方法,告訴我們如何透過自己的身體,甚至是某些最難熬的情緒,深刻地轉化自我,回歸靈魂深處。」
瑞克.福斯特(Rick Foster),《幸福與富足》(Happiness & Wealth)、《選一條快樂的路》(How We Choose to Be Happy)共同作者之一
「這是本驚世駭俗、幽默風趣、撫慰人心,又充滿了深刻智慧與靈性洞見的著作。它清楚描繪出靈修的途徑,教我們如何走出強迫症的陰影,進入純粹的存有境界。作者的文筆深刻驚人、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數度讚嘆不已。潔寧.羅斯是全世界的珍寶,她的書更是一份珍貴的禮物。」
蓋伊.漢德瑞克(Gay Hendricks)博士,著有《最後的五個願望》(Five Wishes),《有意識地活著》(Conscious Living)等書
「潔寧.羅斯又辦到了!這本書不但魅力十足,還提供了許多能徹底改變人生的智慧洞見。」
克莉絲汀.諾瑟普(Christiane Northrup),婦產科醫師,著有《女人的身體、女人的智慧》(Women’s Bodies, Women’s Wisdom)、《更年期的智慧》(The Wisdom of Menopause)等書
「這是本足以改變人生的重要著作。它可以幫助許多女性從對身體的恐懼和無助中解放出來。本書不但文筆優美、讀起來賞心悅目,而且充滿啟示與幽默。」
安.拉莫特,著有《恩寵:關於信仰》(Grace: Thoughts on Faith)等書
歐普拉誠心推薦
「潔寧.羅斯又完成了一本非凡的著作,這本書不但詞藻優美、感人肺腑,而且充滿了幽默感與真知灼見。最重要的是,作者提供了一個實用的方法,告訴我們如何透過自己的身體,甚至是某些最難熬的情緒,深刻地轉化自我,回歸靈魂深處。」
瑞克.福斯特(Rick Foster),《幸福與富足》(Happiness & Wealth)、《選一條快樂的路》(How We Choose to Be Happy)共同作者之一
「這是本驚世駭俗、幽默風趣、撫慰人心,又充滿了深刻智慧與靈性洞見的著作。它清楚描繪出靈修的途徑,教我們如何走出強迫症的陰影,進入純粹的存有境界。作者的文筆深刻驚人、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數度讚嘆不已。潔寧.羅斯是全世界的珍寶,她的書更是一份珍貴的禮物。」
蓋伊.漢德瑞克(Gay Hendricks)博士,著有《最後的五個願望》(Five Wishes),《有意識地活著》(Conscious Living)等書
「潔寧.羅斯又辦到了!這本書不但魅力十足,還提供了許多能徹底改變人生的智慧洞見。」
克莉絲汀.諾瑟普(Christiane Northrup),婦產科醫師,著有《女人的身體、女人的智慧》(Women’s Bodies, Women’s Wisdom)、《更年期的智慧》(The Wisdom of Menopause)等書
「這是本足以改變人生的重要著作。它可以幫助許多女性從對身體的恐懼和無助中解放出來。本書不但文筆優美、讀起來賞心悅目,而且充滿啟示與幽默。」
安.拉莫特,著有《恩寵:關於信仰》(Grace: Thoughts on Faith)等書
序/導讀
前言
餐盤上的世界
八十個飢腸轆轆的女人,端著冷冷的蕃茄蔬菜湯,圍坐在一起,怒氣沖沖地瞪著我。現在是閉關活動第三天的午餐時間,每天,我們吃飯時都得進行這樣的飲食冥想,在取餐桌前排隊等候,拿到食物後回到座位上,等大夥兒坐定後才能開動。整個過程大概要花上十五分鐘,這樣的龜速,實在叫人難熬,對那些把食物當毒品嗑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儘管課程進行得還算順利,許多人也得到了足以改變人生的領悟,但是在用餐的這一刻,才沒有人在乎呢!不管能不能有什麼驚人的突破,不管是不是有四十公斤的體重要減,也不管上帝存不存在,我現在只想好好享用手中的食物,其他免談。你說靈性和飲食不協調症之間有關連存在,這套新奇的理論暫且先放到一邊去,我現在只想好好吃飯!在靜坐冥想室裡對食物保持覺察是一回事,但進了餐廳裡,要大家都坐定後才能開動又是另一回事了。更何況,我還得保持靜默,不准談笑風生或閒話家常,以免有人沒注意到自己到底餓還是不餓──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感覺飢餓。
這套閉關課程的理論基礎,根據的是我三十年來所學到的心得:一個人和食物的關係,其實是他和生命本身關係的縮影。我認為吃東西這件事,包括吃什麼、怎麼吃、什麼時候吃,可以反映出一個人內心最深的信念,包括他對愛,對於恐懼,對於轉化,對於神等一切事物的信念。一個人如果肚子不餓,卻不斷往嘴巴裡塞下一塊又一塊的巧克力花生餅乾,他其實是在上演他內心的希望或絕望、信仰或懷疑、愛或恐懼。如果你真的有心想看清自己的信念──不是你腦袋裡怎麼想或嘴巴上怎麼說,而是你在靈魂深處對生命甚至死後的生命抱持什麼樣的信念──只要看看你餐盤裡的食物。上帝,並非只存在於高深莫測的崇高事物裡,祂同時也存在於糕餅裡,存在於炸薯條和蕃茄蔬菜湯裡。不論你怎麼定義,祂的確存在於你的餐盤裡。
正因為如此,這八十個女人才會和我一同端著冷冷的蔬菜湯圍坐在一起。我環顧四周,房內的牆上掛了幾幅照片,有花瓣繁複的紅色大理花,有邊緣閃著金色光澤的白玫瑰。牆角的一張茶几上,一束盛開的劍蘭彷彿即將畢業的高中女生,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要在畢業舞會上大展舞技。接著我開始注意學生的表情。五十多歲的心理學家瑪喬莉,正在把玩手中的湯匙,回避著我的眼睛。二十多歲的體操選手派翠西亞,穿著黑色的緊身褲和檸檬色的背心,嬌小的身軀像紙鶴般優雅且挺直地坐在蒲團上。她的餐盤裡,只有一把豆芽菜和一團拳頭大的沙拉,此外什麼都沒有。往右手邊看過去,從墨西哥市遠道而來的外科醫生安娜,正咬著嘴唇,不耐地用叉子敲著餐盤。她的餐盤裡有三塊麵包和幾坨厚厚的奶油,一點點沙拉,沒有湯,也沒有蔬菜。這些食物彷彿在說:「去你的潔寧,我才不想玩這場荒唐的遊戲。要是給我逮到機會,我一定狂吃猛吃給你看。」我向她點點頭,彷彿在說:「是啊,我知道要放慢速度有多困難。」接著我快速瞄了一下其他人的臉孔和餐盤,發覺氣氛越來越凝重,顯然大夥兒十分抗拒這場飲食冥想;由於我是制定規則的人,自然會成為眾人的箭靶。擋在一個人和食物之間,就像站在一列加速中的火車前面一樣。畢竟,一個人要是對某種行為已經上癮,卻遭到禁止,他是不太可能開心的。
「在開動以前,有沒有誰有什麼話想說的?」我問。
沒有人說話。
「既然如此,讓我們來表達感恩吧。感謝這些食物,感謝讓我們能吃到這些東西的所有人事物,雨水、陽光、農夫、司機和廚師。」
大家紛紛出聲禱告,此時,我聽到坐在右手邊的亞曼達深深吸了一口氣,坐在屋內另一頭的柔依,點了點頭,彷彿在說:「對,大地,陽光,雨水,真慶幸有這些東西存在。」但不是每個人都心存感激,有些人一秒鐘都不想再等了,他們只想吃,馬上就吃。身穿鮮紅色慢跑服的露易莎,嘆了口氣,用幾乎聽不見的音量咕噥著:「拜託!我們能不能趕快做完這個儀式。」從她臉上的表情看起來,她似乎準備好要把我給殺了──當然,是用人道的方式,不會讓我覺得太痛苦,只是想把我幹掉。
「好,現在,讓我們花一點時間看看自己在餐盤上放的食物是什麼,」我說:「注意一下,在挑選這些食物時,你的肚子餓不餓?如果肚子不餓,是否有另一種形式的飢餓感存在?」
「現在,看看餐盤,想一想,你要先吃哪一道食物,請先嚐個幾口。注意你的嘴巴嚐到了什麼滋味。味道跟你原本想像的一不一樣?產生的作用,跟你原本想像的一不一樣?」
在接下來的三、四分鐘,窸窸窣窣的聲音、咀嚼的聲音、吞嚥的聲音、餐具的碰撞聲,各式各樣的聲響如交響曲般此起彼落。但我發現,從法國遠道而來,身高一百八十八公分、骨瘦如柴的伊琪,此時卻凝視著窗外,彷彿忘了大伙正在用餐。不過,絕大多數人都把餐盤托到嘴邊,只想快一點把食物給吞下肚。
年方三十五,在波士頓一家房屋貸款公司擔任執行長的羅莉,這時候舉起了手,她說:「我並不覺得餓,可是我希望我覺得餓。反正我就是想吃。」
「為什麼?」我問。
「因為這些東西看起來很好吃,而且就在面前。食物是最能撫慰人心的東西,想從中得到撫慰有什麼不對?」
「沒什麼不對,」我回答:「食物很好,撫慰也很好。問題是,當你身體不餓卻想要得到撫慰,食物只能帶來短暫的安慰感。為什麼不直接去面對那個讓你感到不舒服的事物呢?」
「那太直接也太痛苦了,而且也沒完沒了。既然痛苦永無止盡,最起碼我可以從食物中得到慰藉,」羅莉說。
「你的意思是說,冷蔬菜湯是你人生中最大的解脫?」
羅莉再度開口,但聲音是顫抖的。「這是我唯一真實的慰藉,我死也不會奪走我自己的慰藉。」一顆淚珠緩緩滾下她的右臉頰,停在她的上嘴唇。有幾個人不約而同地點點頭,耳語如波浪般以羅莉為中心展開。
羅莉接著又說:「我們在這裡做的這件事,安靜地等候,直到每個人都盛好自己的食物,讓我想起小時候家裡吃飯的情景。我母親不停灌酒,父親總是火冒三丈,其他人都不敢說話。那種氣氛,實在好可怕。」
「當時你有什麼感覺?」我問。
「我覺得孤單、悲慘、彷彿生錯了家庭。我好想逃,但是沒地方可去。那是一種無法脫身的感覺。而現在我也有同樣的感受,好像你們大家是一群瘋子,而我卻被困在這裡無法脫身。」更多人點頭表示同意,還有許多人竊竊私語。一位從澳洲來的女子,用一種挑釁的眼神瞪著我,她及腰的黑色長髮觸碰著湯碗的邊緣。我猜想,她大概很贊同羅莉的決定,而且打算再過十五分鐘就要離開這裡前往機場。
但,就在這個當下,在這個傷痛裡──我被我所在乎的人事物給拋棄了、背叛了,所以我剩下的只有食物──便存在了食物與神性的連結。從這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是在什麼時候放棄了自己、放棄了改變、放棄了人生。從這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到底在害怕什麼,我們不允許自己去感受哪些情緒,進而讓生命變得狹隘、乾枯、發霉。在這種孤立疏離的狀態下,我們很容易驟下結論:誰說上帝是善良的、有愛心的、有療癒力的?上帝拋棄了我、背叛了我,或者,上帝不過是父母的「超自然版本」而已。我們在這個閉關中心裡所做的種種練習,不是要你發揮意志力或信心去擺脫這種絕望感,而是要用好奇、溫柔與認真的態度去面對我們的憤世嫉俗、絕望與憤怒的感受。
我問羅莉是否能騰出一點空間容許那孤單和無法脫身的感受存在。
她說不行,她辦不到,她只想吃,不停地吃。
我又問她是否願意考慮,自己的感受其實跟食物沒關係。
她說不行,她辦不到。然後她瞪著我,陰鬱而堅定的眼神彷彿在說:「你滾!別靠近我。我不想聽你說。」她縮小雙眼,緊閉雙唇。
頓時,室內的空氣彷彿被抽光,大夥兒屏住氣息,看看我,再看看羅莉,等待著。
「我很好奇,」我說:「你為什麼要刻意把我擋在外面。我覺得,有部分的你好像很耽溺在疏離當中,甚至可以說是自我毀滅。」
羅莉放下原本握在半空中的湯匙,瞪著我。
「難不成你放棄了?」我問。
這是個直搗核心的問題,在當下,這樣問其實是很冒險的,但我還是說出口,因為,三天來,她一直在抗拒我,我擔心她會帶著僵硬退縮的心態離開這裡。「那種拒絕相信一切的堅決心態,是什麼時候進駐到你心中的?」
羅莉瞬間倒抽一口氣,半晌沒有說話。
我環顧四周。育有三名年幼子女的蘇珊,這時候哭了起來。從密西根州來的精神科醫師維多莉亞,則完全沈浸在當下的情境裡,專注地觀察著、等待著。
終於,羅莉再一次開口,但這次的音量很輕:「大概從十歲起吧,我開始有想死的念頭。」
「你能不能騰出空間給十歲時的你?那個身陷絕境卻找不到任何出路的你?請你用很溫柔的方式接觸她,看能不能感受到當初的那種心痛。」
羅莉點點頭,輕聲地說:「我想我辦得到。」
我之所以請她這麼做,不是要她去安慰「內在的小孩」。我不相信所謂內在的小孩。但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某些地方凍結了,每個人心中都有某些尚未被徹底處理的傷痛,但這些傷痛需要被看見、被擁抱,我們才可以連結那永遠不會受傷、永遠不會飢渴的東西。雖然,有很多人在參加過閉關活動後都覺得自己得到了療癒,但其實我們不是在做治療。一般的治療,目的是為了強化自尊,是對過去經驗的一種反作用。但我們在這裡所做的工作不同,我們沒有要強化自尊,而是要揭開某種超越自尊、不受過去經驗所制約的東西。我們的人格特質以及種種防禦機制(其中之一就是我們與食物愛
餐盤上的世界
八十個飢腸轆轆的女人,端著冷冷的蕃茄蔬菜湯,圍坐在一起,怒氣沖沖地瞪著我。現在是閉關活動第三天的午餐時間,每天,我們吃飯時都得進行這樣的飲食冥想,在取餐桌前排隊等候,拿到食物後回到座位上,等大夥兒坐定後才能開動。整個過程大概要花上十五分鐘,這樣的龜速,實在叫人難熬,對那些把食物當毒品嗑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儘管課程進行得還算順利,許多人也得到了足以改變人生的領悟,但是在用餐的這一刻,才沒有人在乎呢!不管能不能有什麼驚人的突破,不管是不是有四十公斤的體重要減,也不管上帝存不存在,我現在只想好好享用手中的食物,其他免談。你說靈性和飲食不協調症之間有關連存在,這套新奇的理論暫且先放到一邊去,我現在只想好好吃飯!在靜坐冥想室裡對食物保持覺察是一回事,但進了餐廳裡,要大家都坐定後才能開動又是另一回事了。更何況,我還得保持靜默,不准談笑風生或閒話家常,以免有人沒注意到自己到底餓還是不餓──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感覺飢餓。
這套閉關課程的理論基礎,根據的是我三十年來所學到的心得:一個人和食物的關係,其實是他和生命本身關係的縮影。我認為吃東西這件事,包括吃什麼、怎麼吃、什麼時候吃,可以反映出一個人內心最深的信念,包括他對愛,對於恐懼,對於轉化,對於神等一切事物的信念。一個人如果肚子不餓,卻不斷往嘴巴裡塞下一塊又一塊的巧克力花生餅乾,他其實是在上演他內心的希望或絕望、信仰或懷疑、愛或恐懼。如果你真的有心想看清自己的信念──不是你腦袋裡怎麼想或嘴巴上怎麼說,而是你在靈魂深處對生命甚至死後的生命抱持什麼樣的信念──只要看看你餐盤裡的食物。上帝,並非只存在於高深莫測的崇高事物裡,祂同時也存在於糕餅裡,存在於炸薯條和蕃茄蔬菜湯裡。不論你怎麼定義,祂的確存在於你的餐盤裡。
正因為如此,這八十個女人才會和我一同端著冷冷的蔬菜湯圍坐在一起。我環顧四周,房內的牆上掛了幾幅照片,有花瓣繁複的紅色大理花,有邊緣閃著金色光澤的白玫瑰。牆角的一張茶几上,一束盛開的劍蘭彷彿即將畢業的高中女生,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要在畢業舞會上大展舞技。接著我開始注意學生的表情。五十多歲的心理學家瑪喬莉,正在把玩手中的湯匙,回避著我的眼睛。二十多歲的體操選手派翠西亞,穿著黑色的緊身褲和檸檬色的背心,嬌小的身軀像紙鶴般優雅且挺直地坐在蒲團上。她的餐盤裡,只有一把豆芽菜和一團拳頭大的沙拉,此外什麼都沒有。往右手邊看過去,從墨西哥市遠道而來的外科醫生安娜,正咬著嘴唇,不耐地用叉子敲著餐盤。她的餐盤裡有三塊麵包和幾坨厚厚的奶油,一點點沙拉,沒有湯,也沒有蔬菜。這些食物彷彿在說:「去你的潔寧,我才不想玩這場荒唐的遊戲。要是給我逮到機會,我一定狂吃猛吃給你看。」我向她點點頭,彷彿在說:「是啊,我知道要放慢速度有多困難。」接著我快速瞄了一下其他人的臉孔和餐盤,發覺氣氛越來越凝重,顯然大夥兒十分抗拒這場飲食冥想;由於我是制定規則的人,自然會成為眾人的箭靶。擋在一個人和食物之間,就像站在一列加速中的火車前面一樣。畢竟,一個人要是對某種行為已經上癮,卻遭到禁止,他是不太可能開心的。
「在開動以前,有沒有誰有什麼話想說的?」我問。
沒有人說話。
「既然如此,讓我們來表達感恩吧。感謝這些食物,感謝讓我們能吃到這些東西的所有人事物,雨水、陽光、農夫、司機和廚師。」
大家紛紛出聲禱告,此時,我聽到坐在右手邊的亞曼達深深吸了一口氣,坐在屋內另一頭的柔依,點了點頭,彷彿在說:「對,大地,陽光,雨水,真慶幸有這些東西存在。」但不是每個人都心存感激,有些人一秒鐘都不想再等了,他們只想吃,馬上就吃。身穿鮮紅色慢跑服的露易莎,嘆了口氣,用幾乎聽不見的音量咕噥著:「拜託!我們能不能趕快做完這個儀式。」從她臉上的表情看起來,她似乎準備好要把我給殺了──當然,是用人道的方式,不會讓我覺得太痛苦,只是想把我幹掉。
「好,現在,讓我們花一點時間看看自己在餐盤上放的食物是什麼,」我說:「注意一下,在挑選這些食物時,你的肚子餓不餓?如果肚子不餓,是否有另一種形式的飢餓感存在?」
「現在,看看餐盤,想一想,你要先吃哪一道食物,請先嚐個幾口。注意你的嘴巴嚐到了什麼滋味。味道跟你原本想像的一不一樣?產生的作用,跟你原本想像的一不一樣?」
在接下來的三、四分鐘,窸窸窣窣的聲音、咀嚼的聲音、吞嚥的聲音、餐具的碰撞聲,各式各樣的聲響如交響曲般此起彼落。但我發現,從法國遠道而來,身高一百八十八公分、骨瘦如柴的伊琪,此時卻凝視著窗外,彷彿忘了大伙正在用餐。不過,絕大多數人都把餐盤托到嘴邊,只想快一點把食物給吞下肚。
年方三十五,在波士頓一家房屋貸款公司擔任執行長的羅莉,這時候舉起了手,她說:「我並不覺得餓,可是我希望我覺得餓。反正我就是想吃。」
「為什麼?」我問。
「因為這些東西看起來很好吃,而且就在面前。食物是最能撫慰人心的東西,想從中得到撫慰有什麼不對?」
「沒什麼不對,」我回答:「食物很好,撫慰也很好。問題是,當你身體不餓卻想要得到撫慰,食物只能帶來短暫的安慰感。為什麼不直接去面對那個讓你感到不舒服的事物呢?」
「那太直接也太痛苦了,而且也沒完沒了。既然痛苦永無止盡,最起碼我可以從食物中得到慰藉,」羅莉說。
「你的意思是說,冷蔬菜湯是你人生中最大的解脫?」
羅莉再度開口,但聲音是顫抖的。「這是我唯一真實的慰藉,我死也不會奪走我自己的慰藉。」一顆淚珠緩緩滾下她的右臉頰,停在她的上嘴唇。有幾個人不約而同地點點頭,耳語如波浪般以羅莉為中心展開。
羅莉接著又說:「我們在這裡做的這件事,安靜地等候,直到每個人都盛好自己的食物,讓我想起小時候家裡吃飯的情景。我母親不停灌酒,父親總是火冒三丈,其他人都不敢說話。那種氣氛,實在好可怕。」
「當時你有什麼感覺?」我問。
「我覺得孤單、悲慘、彷彿生錯了家庭。我好想逃,但是沒地方可去。那是一種無法脫身的感覺。而現在我也有同樣的感受,好像你們大家是一群瘋子,而我卻被困在這裡無法脫身。」更多人點頭表示同意,還有許多人竊竊私語。一位從澳洲來的女子,用一種挑釁的眼神瞪著我,她及腰的黑色長髮觸碰著湯碗的邊緣。我猜想,她大概很贊同羅莉的決定,而且打算再過十五分鐘就要離開這裡前往機場。
但,就在這個當下,在這個傷痛裡──我被我所在乎的人事物給拋棄了、背叛了,所以我剩下的只有食物──便存在了食物與神性的連結。從這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是在什麼時候放棄了自己、放棄了改變、放棄了人生。從這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到底在害怕什麼,我們不允許自己去感受哪些情緒,進而讓生命變得狹隘、乾枯、發霉。在這種孤立疏離的狀態下,我們很容易驟下結論:誰說上帝是善良的、有愛心的、有療癒力的?上帝拋棄了我、背叛了我,或者,上帝不過是父母的「超自然版本」而已。我們在這個閉關中心裡所做的種種練習,不是要你發揮意志力或信心去擺脫這種絕望感,而是要用好奇、溫柔與認真的態度去面對我們的憤世嫉俗、絕望與憤怒的感受。
我問羅莉是否能騰出一點空間容許那孤單和無法脫身的感受存在。
她說不行,她辦不到,她只想吃,不停地吃。
我又問她是否願意考慮,自己的感受其實跟食物沒關係。
她說不行,她辦不到。然後她瞪著我,陰鬱而堅定的眼神彷彿在說:「你滾!別靠近我。我不想聽你說。」她縮小雙眼,緊閉雙唇。
頓時,室內的空氣彷彿被抽光,大夥兒屏住氣息,看看我,再看看羅莉,等待著。
「我很好奇,」我說:「你為什麼要刻意把我擋在外面。我覺得,有部分的你好像很耽溺在疏離當中,甚至可以說是自我毀滅。」
羅莉放下原本握在半空中的湯匙,瞪著我。
「難不成你放棄了?」我問。
這是個直搗核心的問題,在當下,這樣問其實是很冒險的,但我還是說出口,因為,三天來,她一直在抗拒我,我擔心她會帶著僵硬退縮的心態離開這裡。「那種拒絕相信一切的堅決心態,是什麼時候進駐到你心中的?」
羅莉瞬間倒抽一口氣,半晌沒有說話。
我環顧四周。育有三名年幼子女的蘇珊,這時候哭了起來。從密西根州來的精神科醫師維多莉亞,則完全沈浸在當下的情境裡,專注地觀察著、等待著。
終於,羅莉再一次開口,但這次的音量很輕:「大概從十歲起吧,我開始有想死的念頭。」
「你能不能騰出空間給十歲時的你?那個身陷絕境卻找不到任何出路的你?請你用很溫柔的方式接觸她,看能不能感受到當初的那種心痛。」
羅莉點點頭,輕聲地說:「我想我辦得到。」
我之所以請她這麼做,不是要她去安慰「內在的小孩」。我不相信所謂內在的小孩。但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某些地方凍結了,每個人心中都有某些尚未被徹底處理的傷痛,但這些傷痛需要被看見、被擁抱,我們才可以連結那永遠不會受傷、永遠不會飢渴的東西。雖然,有很多人在參加過閉關活動後都覺得自己得到了療癒,但其實我們不是在做治療。一般的治療,目的是為了強化自尊,是對過去經驗的一種反作用。但我們在這裡所做的工作不同,我們沒有要強化自尊,而是要揭開某種超越自尊、不受過去經驗所制約的東西。我們的人格特質以及種種防禦機制(其中之一就是我們與食物愛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