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點前的分分秒秒:正視與省思臨終關顧中的反轉移歷程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陪伴臨終哀慟者乃是極度個人的工作,助人專業者們不但深刻影響病人及家屬,也被他們深深影響。助人者們若有勇氣去指認並正視照顧臨終病人時全部的反應,就可用它來啟發、豐富自身的工作;反之,也許會看到自己被捲進難堪的局面。
本書的目的在於處理專業助人者在從事臨終關顧時產生的情緒反應與反轉移感覺,以便能以同理和關懷的態度,幫助病人尊嚴而頭腦清晰地面對臨終與死亡。作者群點出了最常見的反轉移反應:憤怒與厭惡;無能與失敗;無力與失去控制;挫敗與歉疚;哀傷與哀悼;恐懼創傷、情感上的痛苦、喪失、依賴與死亡;渴望被需要、被愛、被敬佩。
覺察反轉移反應可能帶來很大的幫助。助人專業者若能坦然面對自己的感覺,並接受這些感覺可能影響病人-專業人士的互動,不但能幫助病人,自己也會獲益:覺察和能力都會提高,能成為更有效的助人者;可以獲得資訊做為移情的橋樑,建立真正同理而有治療效果的關係;會因此成為更有洞察力、恢復力,也更全力以赴的個人與專業人士;在專業領域上和私人生活上都會成長。
本書的目的在於處理專業助人者在從事臨終關顧時產生的情緒反應與反轉移感覺,以便能以同理和關懷的態度,幫助病人尊嚴而頭腦清晰地面對臨終與死亡。作者群點出了最常見的反轉移反應:憤怒與厭惡;無能與失敗;無力與失去控制;挫敗與歉疚;哀傷與哀悼;恐懼創傷、情感上的痛苦、喪失、依賴與死亡;渴望被需要、被愛、被敬佩。
覺察反轉移反應可能帶來很大的幫助。助人專業者若能坦然面對自己的感覺,並接受這些感覺可能影響病人-專業人士的互動,不但能幫助病人,自己也會獲益:覺察和能力都會提高,能成為更有效的助人者;可以獲得資訊做為移情的橋樑,建立真正同理而有治療效果的關係;會因此成為更有洞察力、恢復力,也更全力以赴的個人與專業人士;在專業領域上和私人生活上都會成長。
名人推薦
方俊凱(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長)
余德慧(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李開敏(諮商師心理商、專授「生命末期的靈性需求」)
李玉嬋(臺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副教授/所長)
李慧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一般精神科兼任醫師)
吳庶深(臺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助理教授)
呂素貞(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副執行長)
林綺雲(臺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教授)
紀潔芳(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共同主持人、吳鳳技術學院教授)
陳榮基(財團法人佛教蓮花基金會董事長)
陳如意(高雄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安寧緩和醫學科主任)
陳俊欽(杏語心靈診所院長)
許煌汶(天主教若瑟醫院安寧病房主治醫師)
許禮安(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張嘉芳(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臺灣)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
趙可式(成功大學醫學院教授)
賴明亮(成大醫學院醫學系教授)
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賴念華(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專任副教授)
一致推薦(謹依姓氏筆劃排列)
余德慧(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李開敏(諮商師心理商、專授「生命末期的靈性需求」)
李玉嬋(臺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副教授/所長)
李慧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一般精神科兼任醫師)
吳庶深(臺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助理教授)
呂素貞(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副執行長)
林綺雲(臺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教授)
紀潔芳(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共同主持人、吳鳳技術學院教授)
陳榮基(財團法人佛教蓮花基金會董事長)
陳如意(高雄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安寧緩和醫學科主任)
陳俊欽(杏語心靈診所院長)
許煌汶(天主教若瑟醫院安寧病房主治醫師)
許禮安(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張嘉芳(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臺灣)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
趙可式(成功大學醫學院教授)
賴明亮(成大醫學院醫學系教授)
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賴念華(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專任副教授)
一致推薦(謹依姓氏筆劃排列)
目錄
〈推薦序一〉曾受過傷的我,相濡以沫臨終的你/趙可式
〈推薦序二〉「少裝了!」──談專業痴迷/余德慧
〈推薦序三〉似曾相識燕歸來/賴明亮
〈推薦序四〉共譜兩人同行或三人共舞的樂章/林綺雲
〈主 編 序〉從反轉移省思中擷取智慧結晶,朝更有效能的照護前進/羅伯特.奈米爾博士(Robert A. Neimeyer)
〈英文版推薦序〉每個人心目中的適當死亡都不相同/威廉.華登博士(J. William Worden, PhD)
第一篇:導論
第一章:當個人的自我影響到專業工作時:簡介臨終關顧的情緒及反轉移
第二篇:臨終關顧的特殊議題
第二章:痛苦及照護專業
第三章:靈性關顧:生命末期的靈性需求
第四章:自主的誘惑:反轉移和協助自殺
第五章:徒勞與善行:臨終關護所面臨的倫理與反轉移
第六章:個案、臨床醫師和督導:臨終時刻平行歷程的舞蹈
第三篇:特殊族群及機構
第七章:臨終關顧中文化及種族的影響力
第八章:折磨、處決和遺棄:住院的末期病人及反轉移
第九章:逃過大屠殺,卻再度面對死亡:陪伴生還者走過瀕死階段
第十章:暴力死亡的恐懼與無助
第十一章:專業主業和我們的人性:陪伴臨終兒童
第四篇:個人-專業反思
第十二章:當面前的臉映照出我的臉:身為心理治療師與慟失愛女的母親
第十三章:我的未婚妻過世之前與之後:對於理性自殺與其他臨終決定的信念
第十四章:複雜的情感連結:個人-專業的故事
第五篇:對臨床工作的啟發:處理臨終關顧中反轉移的模式
第十五章:尊嚴的臨終模式:生命終點前的困難對話
第十六章:討論預立醫療計畫的情感障礙:務實的訓練法
第十七章:處理與檢視生命終期反轉移的團體介入
第六篇:總結
第十八章:內在的旅程:檢視反轉移及其對臨終關顧實務的影響
〈推薦序二〉「少裝了!」──談專業痴迷/余德慧
〈推薦序三〉似曾相識燕歸來/賴明亮
〈推薦序四〉共譜兩人同行或三人共舞的樂章/林綺雲
〈主 編 序〉從反轉移省思中擷取智慧結晶,朝更有效能的照護前進/羅伯特.奈米爾博士(Robert A. Neimeyer)
〈英文版推薦序〉每個人心目中的適當死亡都不相同/威廉.華登博士(J. William Worden, PhD)
第一篇:導論
第一章:當個人的自我影響到專業工作時:簡介臨終關顧的情緒及反轉移
第二篇:臨終關顧的特殊議題
第二章:痛苦及照護專業
第三章:靈性關顧:生命末期的靈性需求
第四章:自主的誘惑:反轉移和協助自殺
第五章:徒勞與善行:臨終關護所面臨的倫理與反轉移
第六章:個案、臨床醫師和督導:臨終時刻平行歷程的舞蹈
第三篇:特殊族群及機構
第七章:臨終關顧中文化及種族的影響力
第八章:折磨、處決和遺棄:住院的末期病人及反轉移
第九章:逃過大屠殺,卻再度面對死亡:陪伴生還者走過瀕死階段
第十章:暴力死亡的恐懼與無助
第十一章:專業主業和我們的人性:陪伴臨終兒童
第四篇:個人-專業反思
第十二章:當面前的臉映照出我的臉:身為心理治療師與慟失愛女的母親
第十三章:我的未婚妻過世之前與之後:對於理性自殺與其他臨終決定的信念
第十四章:複雜的情感連結:個人-專業的故事
第五篇:對臨床工作的啟發:處理臨終關顧中反轉移的模式
第十五章:尊嚴的臨終模式:生命終點前的困難對話
第十六章:討論預立醫療計畫的情感障礙:務實的訓練法
第十七章:處理與檢視生命終期反轉移的團體介入
第六篇:總結
第十八章:內在的旅程:檢視反轉移及其對臨終關顧實務的影響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