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_李珠珢主場日記

如果死期將至:最後的道別不是再見,而是另一個世界見

  • 79 316
    40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自我成長生與死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四宮敏章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林詠純
  • 出版社: 今周刊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1/27

活動訊息

分享今年你最有感的書,送50元電子禮券,再抽5000點金幣!

普發一萬放大術:滿千登記抽萬元好禮

內容簡介

如果生命只剩最後7日,你想怎麼過?
幸福死亡,不是命運給的,而是活著時就該學會的習作。
從恐懼、告別到感謝,送離3,000個生命後的5個體悟,
這堂臨終必修課,
教你好好道別,教你懂得如何活著⋯⋯

死亡,誰都無法逃避。但要接受最愛之人離世,甚至面對自己即將死去,對任何人而言終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或許是因為擔心可能有未知的痛苦等著自己,又或許,害怕自己是否真能夠承受得起⋯⋯
人們之所以對死亡產生恐懼,其實是因為不了解它的真實情景;誰都希望毫無苦痛的迎來生命終點,但如何安詳死去卻鮮少人知。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盡相同,迎接死亡的方式也各有其異。但只要能了解死亡,生病之人就能正視自己的疾病,因爲唯有毫不逃避、好好面對,才能迎來安詳的終點。至於活著的你我,亦將藉由了解死亡,更積極的面對、感受生命,正視「活著」的這件事情。
臨終的最後一週,你將如何度過?
請記得!幸福的死亡,不是命運給的,而是活著時就該培養的能力。死亡不是結束,而是理解生命的開始,思考死亡,就是思考如何活出不後悔的人生。

※專文推薦
林維君/《如果不在了,你想留下什麼?》作者
※幸福推薦
謝宛婷/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

作者

四宮敏章
奈良縣立醫學大學附属醫院教授、安寧緩和醫療中心院長。京都大學農學系畢業後任職於食品製造廠、藥廠,爾後攻讀岡山大學醫學院,畢業後成為心身醫學科醫師。
創立奈良縣第一家安寧照護醫院,從事末期醫療,隨後擔任奈良縣立醫科大學緩和醫療中心主任,從事早期緩和醫療,並積極推動遺屬關懷。為向更多人推廣緩和醫療,經營YouTube與note平台分享相關資訊。
YouTube:ドクタートッシュ 緩和ケアの本流
note : https://note.com/mainstream_tosh

譯者

林詠純
台灣大學物理系、地質系雙學士,日本九州大學藝術工學府碩士,曾在民間研究機構擔任日文研究助理,現為專職日文譯者。譯有《宇宙思考》、《關於人生,我這樣投資》、《去書店買個好人生》、《主管必看!最強KPI管理術》等。

目錄

推薦序 陪伴人生謝幕,理解生命的完整 008
前 言 思考死亡,就是思考人生 014
序 章 臨終陪伴教會我「人生重要的事」 021
第1章 死亡是什麼─人離世前一週 043
1-1 人在死亡前一週,會發生什麼事呢? 044
1-2 死亡的瞬間。那裡有痛苦 071
第2章 疾病並非罪惡─找到人生意義的人們 083
2-1 思考這個疾病為何降臨自己身上 084
2-2 人直到死亡瞬間,都擁有成長的力量 097
第3章 當所愛之人面臨死亡時─家屬能做的事、如何面對悲傷 105
3-1 如果,所愛之人被告知只剩三個月的壽命 106
3-2 不需隱忍痛苦的心情 118
3-3 要知道悲傷將在所愛之人死後來襲 124
3-4 明白後悔是失去所愛之人的必然情緒 130
3-5 即使無法陪伴至臨終,也能做到無悔告別 136
3-6 只要傾聽,就能貼近家屬的心 144
第4章 所謂「貼近生命」的醫療─身心醫學與安寧緩和照護的可能性 153
4-1 疼痛與心理有著密切關係 154
4-2 讓人生更美好的醫療,那就是安寧照護 169
第5章 死亡,是人生的終點嗎?─醫生對靈魂及死後世界的思考 183
5-1 最後的道別不是再見。而是另一個世界見 184
後 記 201

序/導讀

前 言
小時候,當我躺在被窩裡閉上眼睛時,常會突然忍不住地想到「總有一天我會死去」,而且每次都感到強烈的恐懼。那時,我才剛上小學。
死亡,代表自己將從這個世界消失。思考、感受、言語、行動等所有的一切,再也無法做到,變成了「無」。這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況呢?
死亡是什麼?年幼的我完全無法理解。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存在將會消失的無影無蹤,胸口就會一陣不寒而慄,甚至感到宛如墜入無底深淵般的恐懼。
即便現在當上醫師,也不代表這樣的恐懼能完全消除,更不覺得自己已經完全理解死亡。但是,我對死亡的認知,卻有了很大的改變。
最大的改變,就是我開始覺得「死亡並非只是令人恐懼的事」,我接受了「任何人總有一天會死去」的事實,並且能思考自己的死亡,以及自己所愛之人的死亡。
身為一名醫療人員,我的專長是治療、緩解癌症患者身心痛苦的安寧照護,以及站在「全人」立場,不只從身體,也從心理方面治療疾病的身心醫學。我目前擔任奈良縣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緩和醫療中心主任,主要為癌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診治。至今遇見一萬名以上的患者,負責他們人生最後階段的醫療安排。尤其在成為安寧照護醫師之後,送別患者的機會也增加了,至今送走了約三千人吧?在安寧照護醫療病房,死亡就是日常的一部分。
正如同每個人活著的方式都不一樣,迎向死亡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送別了這麼多人的經驗中,讓我發現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面對自己的疾病,並且直視死亡不試圖逃避的人,就能平靜度過最後的時光。多數人能向身邊的家人與醫療人員表達感謝的心意:「謝謝你們一直以來的照顧。」進而肯定自己的人生:「身邊圍繞著所愛之人,自己非常的幸福,能夠這樣活這真是太好了。」
這並不代表他們擺脫了疾病的痛苦。但是,能平靜迎向死亡的人,不會因為痛苦、悲傷而絕望,而是變得正面積極,想珍惜、度過所剩不多的時光,並試圖從被賦予的命運中得到啟發。
他們回顧過去的人生,思考自己誕生到這個世界的意義,重新發現自己身邊存在著所愛的人並表達感謝,逐漸找出只有自己才能獲得的「人生意義」。而最終,幾乎所有患者都能度過圍繞著笑容、感謝與希望的時光。
而從小就一直害怕死亡的我,之所以開始覺得「死亡並非只是令人恐懼的事」,正多虧了這些患者。
看著這些患者,帶著平靜笑容說出感謝後死去的生活態度、迎向死亡的方式,還讓我學到另一件事。
思考死亡時,會讓人思考人生。
這麼說起來或許矛盾,但領悟到自己所剩時間已經不多的人,無可避免都會開始思考自己的死亡,也在這個時候,才會開始明白人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麼一想,是否能說是疾病賦予我們人類得以思考自己人生的機會呢?
已故的聖路加國際大學醫院名譽理事長日野原重明醫師在生前,曾主張藉由死亡思考人生的重要性。
任何人皆必定會面臨死亡,我們不該等到那一刻接近時才來思考,為了全力以赴活在當下、度過充實人生,應該索性將﹁ _死亡﹂融入自己的人生觀當中。思考死亡,就能讓我們清楚看見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重視什麼樣的價值、實現什麼樣的理想⋯⋯
我也從包含日野原醫師在內,許多被我視為心靈導師的醫生前輩,其生活態度、面對死亡的方式,以及陪伴許多患者臨終經驗中,得到一個非常有把握可以告訴各位的結論。
思考死亡,就是思考人生。
為了度過不後悔的人生,也為了活得更好,不妨和我一起思考關於死亡吧?
我感覺自己每天都在醫療現場,學習稱得上是生命本質的事物。對我自己來說,每一位面對死亡的患者,都是帶給我人生課堂的導師。
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裡,介紹從這些患者身上所學到的事,以及自己多年臨床經驗中,導出的生死觀。
人生,就是一堂又一堂的課。有些事情可能無法輕易找到答案,也有一些事情會伴隨苦難。
我想,若能清楚了解自己所珍視的價值,當遇到這些障礙時,就能克服難關。
希望本書中登場人物的生與死,能為你人生的課堂帶來幫助。

試閱

2-2 人直到死亡瞬間,都擁有能成長的力量
◌ 所有人都具備的「心理韌性」
疾病,尤其面對癌症之類的致死疾病時,許多人會因為衝擊過大而無法保持平靜。他們或許會否定,覺得怎麼可能發生這種事;或許會憤怒,覺得為什麼是自己;也或許會封閉內心,試圖逃避癌症這個事實。但是,我也好幾次目睹病患即使嘗到難以忍受的苦惱,最後仍接受現實,逐漸振作起來並接受疾病,在剩餘時間裡全力以赴的活下去。
心理學領域中,有所謂「創傷後成長」(Post Traumatic Growth)的概念,其定義是「即使經歷在心靈留下嚴重傷痕的嚴峻體驗,依然超越困境,並獲得精神上的成長」。此外,心理學也使用「韌性」來表達相同的概念,意思是「恢復力」與「彈性」。
罹患癌症,面臨生命危機的患者正是如此,歷經絕望深淵後,在其中的掙扎,想必會使人成長。這樣的現象幾乎出現在所有患者身上,在我的印象中,這些患者都藉由疾病而獲得了某些新的價值觀。
共通的部分是,我從這些患者身上都感受到序章也提過的笑容、感謝與希望。正如同克服了憂鬱症的男性表示:「多虧這場病,才有了現在的自己。」雖然生病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正因為生病,才能改變、開始懂得感謝、看見過去沒注意到的重要事情等,不少人在接受疾病的過程當中,親身感受這樣的意識變化。
雖然患者本人並不認為這是成長,但每天在病患身邊,感受他們內心細微變化的我,卻覺得這樣的成長不折不扣。
迎向死亡的病患總讓我知道:人類是一種直到死亡瞬間,都能成長的存在。
我想介紹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故事。那是我在大學醫院的緩和醫療團隊所照顧過的患者案例。
她是一名四十多歲,罹患子宮頸癌的女性,在大學醫院動手術切除癌症腫瘤,接著進行化療,但不久後復發。雖再度接受化療,卻無法阻止癌細胞擴散,腹膜轉移惡化導致腸管破裂。雖然藉由緊急手術保住了性命,但化療也必須中止。
後來腹膜轉移持續惡化,最終演變成腸阻塞。她反覆嘔吐,並因為腹痛而夜不成眠。於是為了緩解症狀,她找上了緩和醫療團隊。
一直以來與癌症對抗,但最後意識到已無治癒的可能性,於是她本人希望我們幫忙減輕痛苦的症狀,無論如何她都想回家。
我用點滴注射醫療用麻醉藥與類固醇等藥物,症狀於是緩解,而她也找回了笑容。雖然很遺憾,她仍舊無法恢復到可以進食的程度,但十天後就能出院。我將她託負給居家醫師與護理師,在家中與家人一起度過了平靜的時光,兩週後,她就在家長眠。
她去世後,她的先生給我看她住院期間留在手機裡的訊息。訊息是這樣寫的:
謝謝你們一直以來的照顧。直到最後造成大家的困擾真是抱歉,我沒有幫上你們任何忙。
請保重,要加油。
雖然比父母先走讓我很遺憾,但阿廣,拜託你了。
我最愛的阿和,請保重。

給爸媽:
我帶給你們許多麻煩了。
你們這麼努力照顧我,我卻無法盡孝,真的很抱歉。
我先走一步了,會在那裡等你們的。

給最愛的公公婆婆:
叔叔、阿姨,謝謝你們。
我最愛你們了,請保重,我會在天國保佑你們。
謝謝大家。
讀完訊息後,我心想:住院時,其實身體應該很不舒服,她卻能在這樣的狀態下充分做好死去的心理準備,還留給所愛之人感謝的話,不禁對她感到非常佩服。
她的先生表示,太太原本非常膽小,比別人更怕痛,但在對抗疾病的過程中,卻不知不覺變得堅強,就連回家後,也沒聽過太太抱怨疼痛或不舒服。
先生眼泛淚光的說:「我眼前只浮現妻子的笑容⋯⋯」並表示,將以妻子所留下的訊息為支柱活下去。說完,他就離開醫院了。
◌ 想感謝罹癌這件事
前面提過,創傷後成長,是歷經在心靈留下傷痕的嚴峻體驗後,仍能超越困境,並獲得精神上的成長。
那麼,成長後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能感受與他者之間的深刻連結。」 _
「發現自己新的可能性。」
「獲得身而為人的堅強。」
「找到新的人生意義。」
―據說,能得到這些心靈上的成長。
我認識少數從末期癌症中痊癒者,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
如果奇蹟出現,治癒了難以痊癒的癌症,通常會開心自己能痊癒,或是對此心懷感謝。但是,他們卻不是這樣。從末期癌症中生還的人,感謝的都不是癌症痊癒,而是罹患癌症。
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很震驚的事。他們異口同聲的表示,自己因為罹患癌症而「發現了自己真正的使命」、「開始懂得愛人,也懂得愛自己」、「自己變成了能貢獻別人的人」。並且,他們也斬釘截鐵的表示:「比起癌症治癒,這些領悟對自己來說更加重要。」
人生在世,或許就是不斷的遭遇苦難或困難,而疾病也是其中之一。
但說不定正因為有這些苦難與困難,我們才能了解人生真正的意義,讓自己的心靈更加提升。
而我甚至認為,面對死亡這種人生最大危機時,人是有能力大幅成長的。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58963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0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