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咖啡研究室:認識器材、安全操作、調整風味、剖析變因,最淺顯易學的虹吸咖啡沖煮指南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從入門到調配自己的風味,你的第一本虹吸咖啡全方位專書!
用虹吸壺煮出專屬於你的第四波精品咖啡!
為什麼下壺的水上不去?
十字、8字和繞圈三種攪拌法,什麼時候該用哪一種?
先投粉和後投粉的差別在哪裡?
濾布清潔這麼麻煩,為什麼大家還是使用濾布?
有小山丘的虹吸咖啡真的比較好喝嗎?
.
據傳,源於二十世紀初的虹吸式咖啡是萃取咖啡最完美的方式,不光是煮出來的咖啡香氣十足,沖煮時的儀式感尤其迷人。然而,虹吸咖啡經常只是咖啡專書裡的其中一章,儘管YouTube不乏國外的虹吸咖啡沖煮教學影片,卻很可能讓人更加困惑「哪一種方式才正確?」。
.
從介紹各部位零件開始,然後是最基礎的沖煮原理、虹吸壺小歷史,再到控制火源與練習各種攪拌手法,最後是相關清潔與保存細節,本書作者林子芃不吝分享自己鑽研虹吸咖啡多年的冤枉路與寶貴經驗,一一仔細解說,也詳盡回答各種虹吸咖啡疑難雜問。
.
「因為不是咖啡產業的從業人員,我反而更能專注於咖啡沖煮的研究……書中分享的都是我試過能夠執行的操作手法,真正有效並符合科學理論,並非天馬行空的妄想。我想分享的不是SOP標準化作業流程,而是一整套以科學為基礎、能夠得心應手製作虹吸咖啡的方式,希望讓更多人享受虹吸咖啡的獨特風味,或有能力創造出一杯有個性、有靈魂的咖啡作品,讓更多人真正了解虹吸咖啡,進一步愛上它、分享它。」
用虹吸壺煮出專屬於你的第四波精品咖啡!
為什麼下壺的水上不去?
十字、8字和繞圈三種攪拌法,什麼時候該用哪一種?
先投粉和後投粉的差別在哪裡?
濾布清潔這麼麻煩,為什麼大家還是使用濾布?
有小山丘的虹吸咖啡真的比較好喝嗎?
.
據傳,源於二十世紀初的虹吸式咖啡是萃取咖啡最完美的方式,不光是煮出來的咖啡香氣十足,沖煮時的儀式感尤其迷人。然而,虹吸咖啡經常只是咖啡專書裡的其中一章,儘管YouTube不乏國外的虹吸咖啡沖煮教學影片,卻很可能讓人更加困惑「哪一種方式才正確?」。
.
從介紹各部位零件開始,然後是最基礎的沖煮原理、虹吸壺小歷史,再到控制火源與練習各種攪拌手法,最後是相關清潔與保存細節,本書作者林子芃不吝分享自己鑽研虹吸咖啡多年的冤枉路與寶貴經驗,一一仔細解說,也詳盡回答各種虹吸咖啡疑難雜問。
.
「因為不是咖啡產業的從業人員,我反而更能專注於咖啡沖煮的研究……書中分享的都是我試過能夠執行的操作手法,真正有效並符合科學理論,並非天馬行空的妄想。我想分享的不是SOP標準化作業流程,而是一整套以科學為基礎、能夠得心應手製作虹吸咖啡的方式,希望讓更多人享受虹吸咖啡的獨特風味,或有能力創造出一杯有個性、有靈魂的咖啡作品,讓更多人真正了解虹吸咖啡,進一步愛上它、分享它。」
名人推薦
朱明德(CSCA中華精品咖啡交流協會創會會長):
第一次見到子芃,他安靜又專注看著我手中不同的攪拌棒。
那不是單純的好奇,而是一種想知道的理解。「為什麼有這麼棒的棒子」,是真正願意、傾聽咖啡語言的人才有的凝視。
學咖啡的人很多,學得像的人也不少,能學到精神的卻不多,子芃絕對是其中之一。
在我這裡學技法、學風味,他從不害怕重覆,能夠理解咖啡中的節奏、虹吸咖啡的厚重歷史感。
這本書是他一路走來的紀錄,更是一份誠意。我看到的不只是文字圖像,還有一位傳豆者對於咖啡的虔誠、對於文化的守護。這個時代,這樣的日子裡,我們需要這樣的聲音。子芃用雙手,不忘初心,走出了他自己的精品咖啡之道。
子芃的字裡行間把咖啡當成修行的人,寫出了溫度,我為此而驕傲,也願意把這本書推薦給學習咖啡的朋友。在此,我朱明德誠摯推薦林子芃的手作與心意,盼與所有熱愛咖啡的朋友分享這份淬煉與感動。
鍾孝彥(國內外各大咖啡賽事評審、SCA授權訓練師考官):
初識林子芃已有許多個年頭,這些年來,因共同熱愛咖啡而結緣的友誼始終令人珍惜。
林子芃不僅是一位出色的咖啡愛好者,更是一位在虹吸咖啡領域中充滿熱情且專注研究的專家。他的每一次提問、探討,甚至分享心得,都讓我感受到他對咖啡的執著與熱愛。
在這本書中,林子芃將他多年來對虹吸咖啡的學習與研究成果系統地呈現給讀者,以清晰易懂的方式整理出虹吸咖啡的沖煮過程,這不僅讓新手能夠快速上手,也將讓更多人對這種沖煮方式充滿信心。科學原理的部分則結合了多方面的探討,提供了更全面的視野,令人印象深刻。
這是一本既適合初學者按部就班理解虹吸咖啡沖煮與原理,也能讓老手深入探索的著作。書中內容不僅涵蓋了基礎操作步驟,還深入剖析了虹吸咖啡背後的科學原理,幫助讀者實踐與理解,最後也整理了許多對於虹吸咖啡的常見問題,讓讀者能夠快速找到答案。
我相信,這本書將成為每一位熱愛咖啡的朋友的重要指南。
對於新手,它是一盞明燈,指引著通往專業之路;對於老手,它是一個嶄新的視角,啟發著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衷心推薦這本書,希望它能為您帶來虹吸咖啡的知識與享受。
期待這本書能在咖啡愛好者的社群中帶來更多的啟發與交流。
第一次見到子芃,他安靜又專注看著我手中不同的攪拌棒。
那不是單純的好奇,而是一種想知道的理解。「為什麼有這麼棒的棒子」,是真正願意、傾聽咖啡語言的人才有的凝視。
學咖啡的人很多,學得像的人也不少,能學到精神的卻不多,子芃絕對是其中之一。
在我這裡學技法、學風味,他從不害怕重覆,能夠理解咖啡中的節奏、虹吸咖啡的厚重歷史感。
這本書是他一路走來的紀錄,更是一份誠意。我看到的不只是文字圖像,還有一位傳豆者對於咖啡的虔誠、對於文化的守護。這個時代,這樣的日子裡,我們需要這樣的聲音。子芃用雙手,不忘初心,走出了他自己的精品咖啡之道。
子芃的字裡行間把咖啡當成修行的人,寫出了溫度,我為此而驕傲,也願意把這本書推薦給學習咖啡的朋友。在此,我朱明德誠摯推薦林子芃的手作與心意,盼與所有熱愛咖啡的朋友分享這份淬煉與感動。
鍾孝彥(國內外各大咖啡賽事評審、SCA授權訓練師考官):
初識林子芃已有許多個年頭,這些年來,因共同熱愛咖啡而結緣的友誼始終令人珍惜。
林子芃不僅是一位出色的咖啡愛好者,更是一位在虹吸咖啡領域中充滿熱情且專注研究的專家。他的每一次提問、探討,甚至分享心得,都讓我感受到他對咖啡的執著與熱愛。
在這本書中,林子芃將他多年來對虹吸咖啡的學習與研究成果系統地呈現給讀者,以清晰易懂的方式整理出虹吸咖啡的沖煮過程,這不僅讓新手能夠快速上手,也將讓更多人對這種沖煮方式充滿信心。科學原理的部分則結合了多方面的探討,提供了更全面的視野,令人印象深刻。
這是一本既適合初學者按部就班理解虹吸咖啡沖煮與原理,也能讓老手深入探索的著作。書中內容不僅涵蓋了基礎操作步驟,還深入剖析了虹吸咖啡背後的科學原理,幫助讀者實踐與理解,最後也整理了許多對於虹吸咖啡的常見問題,讓讀者能夠快速找到答案。
我相信,這本書將成為每一位熱愛咖啡的朋友的重要指南。
對於新手,它是一盞明燈,指引著通往專業之路;對於老手,它是一個嶄新的視角,啟發著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衷心推薦這本書,希望它能為您帶來虹吸咖啡的知識與享受。
期待這本書能在咖啡愛好者的社群中帶來更多的啟發與交流。
目錄
前言
一、關於虹吸咖啡
虹吸壺原理
認識虹吸壺與其零件
二、事前練習1:火源控制
認識火源
控火操作與煮沸練習
三、事前練習2:攪拌練習
十字、8字與繞圈攪拌法
四、虹吸咖啡煮法與沖煮計畫
虹吸咖啡煮法
清潔、保存、更換
五、金杯準則與沖煮計畫
沖煮原理
金杯準則
沖煮計畫
風味調整
六、虹吸咖啡進階沖煮
沖煮咖啡風味的乘法關係
微觀論
三個重點變因
七個無法立刻改變的條件
多多利用眼睛和鼻子
七、虹吸操作細節探究
關於插管與投粉
精準控制上壺水溫
上壺壺型與水流的關係
認識你的「攪拌擾流」
攪拌棒學問大
製作屬於自己的攪拌棒
八、關於咖啡豆
咖啡生豆
生豆處理與後製
咖啡豆烘焙基本概念
烘豆機大補帖
咖啡豆的外貌
磨豆二三事
從磨豆機到細粉
關於「過萃」……
咖啡豆的保存
九、辨識你的虹吸咖啡風味
淺談咖啡杯
如何辨識風味?
咖啡師
咖啡的靈魂
十、虹吸壺操作常見問題
後語 咖啡是幸福的
一、關於虹吸咖啡
虹吸壺原理
認識虹吸壺與其零件
二、事前練習1:火源控制
認識火源
控火操作與煮沸練習
三、事前練習2:攪拌練習
十字、8字與繞圈攪拌法
四、虹吸咖啡煮法與沖煮計畫
虹吸咖啡煮法
清潔、保存、更換
五、金杯準則與沖煮計畫
沖煮原理
金杯準則
沖煮計畫
風味調整
六、虹吸咖啡進階沖煮
沖煮咖啡風味的乘法關係
微觀論
三個重點變因
七個無法立刻改變的條件
多多利用眼睛和鼻子
七、虹吸操作細節探究
關於插管與投粉
精準控制上壺水溫
上壺壺型與水流的關係
認識你的「攪拌擾流」
攪拌棒學問大
製作屬於自己的攪拌棒
八、關於咖啡豆
咖啡生豆
生豆處理與後製
咖啡豆烘焙基本概念
烘豆機大補帖
咖啡豆的外貌
磨豆二三事
從磨豆機到細粉
關於「過萃」……
咖啡豆的保存
九、辨識你的虹吸咖啡風味
淺談咖啡杯
如何辨識風味?
咖啡師
咖啡的靈魂
十、虹吸壺操作常見問題
後語 咖啡是幸福的
試閱
〈前言〉
一九九八年七月退伍後,我在一家連鎖家電賣場上班。那時的工時長達十二個小時,中間有兩小時休息,我就跑到附近的咖啡店打發時間,日子一久,店裡的咖啡師很大方地教我煮虹吸咖啡。
當時我不太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喝這麼苦的東西?
直到有一天,一位久久才來的老師傅煮了一杯曼特寧咖啡給我喝。
他不慍不火地這邊晃一下,那邊拌一下,眼晴瞧一下,鼻子聞一下,連時間都沒有看就關火。記憶中,那杯咖啡的風味直接在口腔散開,很甜、很香,不會苦。
我追問老師傅該怎麼煮,他只笑笑地看著我說「煮咖啡不難,煮久就會了」。
後來我試了上百壺,只成功過一壺。最氣人的是,相同的咖啡味道我無法再煮出第二壺!
我很灰心,每次見到老師傅都向他請教,他總是回答我一樣的話。
.
二○一五年,摯友問我:「你咖啡煮很久了,你覺得煮得怎麼樣?」
我因此再次投入研究虹吸咖啡的製作。
當時查到的資訊很少,多是不相關的片段資訊,多為外國人拍攝的影片與少數翻譯文章。內容比較像是標準化作業流程示範,沒有提到「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個步驟會影響什麼味道」,讓我愈學愈迷糊。
我搞不清楚到底哪一種方式才是正確的?為什麼一樣的方法煮不出第二杯相同的咖啡?
為了尋找答案,我開始瘋狂煮咖啡。用自己的方法,再加上到處吸收的知識來自學。
為了確定自己的咖啡技術,我報名參加TISCA全國虹吸賽,獲得佳績。
正得意時,因緣際會認識了我咖啡生命的第一位貴人,中華精品咖啡交流協會創始會長朱明德老師。
第一堂課我就嚇到了!
朱老師使用我完全沒有看過的沖煮方式,只用了三十秒就煮出一壺虹吸咖啡。風味乾淨、層次清楚,還多了一份屬於虹吸咖啡的厚實。
朱老師對於精品咖啡的執著與想法最令我佩服。其中印象特別深刻的兩句話分別是「你們要當咖啡師,不要做咖啡匠」、「咖啡是有靈魂的,有靈魂的咖啡才是一杯好咖啡」。
近半年的課程中,朱老師將他全部的咖啡技術與想法交給我們學生,也讓我開始在我的咖啡中,鑲嵌上自己的靈魂。
直到現在,我不定期都會回去和學弟妹一起上課,溫故知新。
.
另一方面,喝過我煮的虹吸咖啡的朋友,開始向我請教「手沖咖啡的製作」,於是我開始研究手沖咖啡,並透過參加比賽來精進自己的技術。
二○一八年,我報名參加「世界沖煮大賽─台灣選拔賽」(TBrC),遇到了生命中第二位咖啡貴人鍾孝彥老師,擁有物理學博士(現在又多一個食品加工準博士),擔任過多場國內、外咖啡賽事評審長的小豆老師。
小豆老師從不教我「手法」,只講「理論」,並讓我「try error」(嘗試錯誤),指導我靠自己思考,找出錯誤的原因與解決方法,讓我在四年的學習中補齊了缺少的咖啡沖煮基本知識,也讓我的咖啡能以沖煮理論做為基石,發展出屬於我自己的咖啡藝術美學。
.
由於喜歡虹吸咖啡,我開始在YouTobe製作影片分享。
「希望喜歡虹吸咖啡的人能真正了解虹吸咖啡,進一步愛上它、分享它」是我的初衷。
後來有一則留言,「芃哥,我想好好學習煮虹吸咖啡,你有推薦的書嗎?」
「市面上好像真的還沒有值得推薦的,不然我就自己寫一本吧!」我突然有了這樣的想法。
剛開始下筆時卻相當猶豫。以朱老師教導的內容為主?還是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斜插管式」為主?後來考慮到能讓初學者學習時有安全、穩定、好控制、容易上手的優點,確定了以「斜插管式」來入,希望大家能安全又開心的煮咖啡、玩咖啡、喝咖啡。然後再分享更多關於虹吸咖啡先、後插管,與先、後投粉的知識,讓大家能夠隨心所欲地煮好一杯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咖啡。
因為希望這本書帶來的不是單純標準化流程(SOP)的虹吸咖啡煮法,而是更有變化、有想法、屬於每個人自己的虹吸式咖啡風味,我增加了很多咖啡的沖煮理論、知識與技巧,想讓大家除了能獨力煮出一壺虹吸咖啡,更可以適當地修改咖啡風味。我覺得「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才是咖啡特別迷人的地方。
.
這本書在內容與用字有缺失的地方還請多多包容。
希望大家能因為這本書,進一步愛上虹吸咖啡。
一九九八年七月退伍後,我在一家連鎖家電賣場上班。那時的工時長達十二個小時,中間有兩小時休息,我就跑到附近的咖啡店打發時間,日子一久,店裡的咖啡師很大方地教我煮虹吸咖啡。
當時我不太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喝這麼苦的東西?
直到有一天,一位久久才來的老師傅煮了一杯曼特寧咖啡給我喝。
他不慍不火地這邊晃一下,那邊拌一下,眼晴瞧一下,鼻子聞一下,連時間都沒有看就關火。記憶中,那杯咖啡的風味直接在口腔散開,很甜、很香,不會苦。
我追問老師傅該怎麼煮,他只笑笑地看著我說「煮咖啡不難,煮久就會了」。
後來我試了上百壺,只成功過一壺。最氣人的是,相同的咖啡味道我無法再煮出第二壺!
我很灰心,每次見到老師傅都向他請教,他總是回答我一樣的話。
.
二○一五年,摯友問我:「你咖啡煮很久了,你覺得煮得怎麼樣?」
我因此再次投入研究虹吸咖啡的製作。
當時查到的資訊很少,多是不相關的片段資訊,多為外國人拍攝的影片與少數翻譯文章。內容比較像是標準化作業流程示範,沒有提到「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個步驟會影響什麼味道」,讓我愈學愈迷糊。
我搞不清楚到底哪一種方式才是正確的?為什麼一樣的方法煮不出第二杯相同的咖啡?
為了尋找答案,我開始瘋狂煮咖啡。用自己的方法,再加上到處吸收的知識來自學。
為了確定自己的咖啡技術,我報名參加TISCA全國虹吸賽,獲得佳績。
正得意時,因緣際會認識了我咖啡生命的第一位貴人,中華精品咖啡交流協會創始會長朱明德老師。
第一堂課我就嚇到了!
朱老師使用我完全沒有看過的沖煮方式,只用了三十秒就煮出一壺虹吸咖啡。風味乾淨、層次清楚,還多了一份屬於虹吸咖啡的厚實。
朱老師對於精品咖啡的執著與想法最令我佩服。其中印象特別深刻的兩句話分別是「你們要當咖啡師,不要做咖啡匠」、「咖啡是有靈魂的,有靈魂的咖啡才是一杯好咖啡」。
近半年的課程中,朱老師將他全部的咖啡技術與想法交給我們學生,也讓我開始在我的咖啡中,鑲嵌上自己的靈魂。
直到現在,我不定期都會回去和學弟妹一起上課,溫故知新。
.
另一方面,喝過我煮的虹吸咖啡的朋友,開始向我請教「手沖咖啡的製作」,於是我開始研究手沖咖啡,並透過參加比賽來精進自己的技術。
二○一八年,我報名參加「世界沖煮大賽─台灣選拔賽」(TBrC),遇到了生命中第二位咖啡貴人鍾孝彥老師,擁有物理學博士(現在又多一個食品加工準博士),擔任過多場國內、外咖啡賽事評審長的小豆老師。
小豆老師從不教我「手法」,只講「理論」,並讓我「try error」(嘗試錯誤),指導我靠自己思考,找出錯誤的原因與解決方法,讓我在四年的學習中補齊了缺少的咖啡沖煮基本知識,也讓我的咖啡能以沖煮理論做為基石,發展出屬於我自己的咖啡藝術美學。
.
由於喜歡虹吸咖啡,我開始在YouTobe製作影片分享。
「希望喜歡虹吸咖啡的人能真正了解虹吸咖啡,進一步愛上它、分享它」是我的初衷。
後來有一則留言,「芃哥,我想好好學習煮虹吸咖啡,你有推薦的書嗎?」
「市面上好像真的還沒有值得推薦的,不然我就自己寫一本吧!」我突然有了這樣的想法。
剛開始下筆時卻相當猶豫。以朱老師教導的內容為主?還是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斜插管式」為主?後來考慮到能讓初學者學習時有安全、穩定、好控制、容易上手的優點,確定了以「斜插管式」來入,希望大家能安全又開心的煮咖啡、玩咖啡、喝咖啡。然後再分享更多關於虹吸咖啡先、後插管,與先、後投粉的知識,讓大家能夠隨心所欲地煮好一杯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咖啡。
因為希望這本書帶來的不是單純標準化流程(SOP)的虹吸咖啡煮法,而是更有變化、有想法、屬於每個人自己的虹吸式咖啡風味,我增加了很多咖啡的沖煮理論、知識與技巧,想讓大家除了能獨力煮出一壺虹吸咖啡,更可以適當地修改咖啡風味。我覺得「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才是咖啡特別迷人的地方。
.
這本書在內容與用字有缺失的地方還請多多包容。
希望大家能因為這本書,進一步愛上虹吸咖啡。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