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1102_2026手帳年曆

0~7歲蒙特梭利心智教養學:4大互動原則×10個關鍵時刻,讓孩子建立自信,提升挫折復原力與內在安定感

  • 79 277
    35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內容簡介

Amazon讀者星評4.8顆星,蒙特梭利教師的親身實證!

繼《0~5歲蒙特梭利魔法小任務》後,以蒙特梭利結合發展心理學,
深入孩子內心世界、處理真實情緒衝突的「心靈進階指南」!
看懂孩子在失控行為背後,最需要被協助的脆弱與渴望。

◎從「生活實踐」深化至「內在情緒」,
把孩子的失控時刻,變成強化內心的10個黃金轉機!

你是否發現,當孩子學會了生活自理,真正的挑戰才正要開始?
面對挫折時的崩潰大哭、開始出現的謊言與手足爭執,是否讓你理智線瀕臨斷裂?

身兼蒙特梭利教師與母親的丘山亞未,融合了自身從崩潰媽媽到育兒專家的心路歷程,溫柔而堅定地提出:「孩子最令人頭痛的失控時刻,正是強化他內心的黃金時機!」在本書中,她運用蒙特梭利的「情緒工具箱」,聚焦於孩子成長中三大類、10個最需要協助的關鍵時刻:

◆面對高張力的情緒風暴
失控的哭鬧與脾氣 & 因挫折而暴怒、甚至動手 & 被糾正時的叛逆與頂嘴

◆處理內在的品格挑戰
為了逃避而產生的謊言 & 輕易放棄、無法堅持的無助 & 任性且無法忍耐的時刻

◆人際與獨立的難題
抗拒上學的分離焦慮 & 過度撒嬌與凡事依賴的行為 & 與朋友、手足間的爭執與糾紛

本書將陪伴父母化身孩子心靈成長的「協助者」,在這些關鍵時刻,從「問題行為」的表象看見孩子內在的渴望與脆弱,進而培養出健全而強大的內心,為親子關係帶來深刻、正向的改變。

◎告別無效管教!蒙特梭利4大互動核心,贏得孩子信任,化解每日情緒風暴

作者丘山亞未認為,想培養孩子堅強的內心,關鍵不在於「管」,而在於「懂」。只要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時刻,掌握正確的互動核心──尊重、接納、不否定與讓他撒嬌,就能建立穩固的信賴關係,引導他發展出健全、能自我調適的情緒力。
本書不談抽象理論,而是將這套核心心法落實在日常的教養情境中。透過蒙特梭利的溫柔解方,你會發現,那些過往因傳統管教而錯過的連結時機,將轉變為深化親子關係的黃金時刻:

◆化解情緒風暴與信任危機──當孩子失控、說謊時
[× 傳統無效應對]
.喝斥「不准哭!」或用條件交換來安撫、妥協。
.嚴厲質問「為什麼說謊!」,施加威脅懲罰,導致孩子因害怕而隱瞞更多。
[⇨蒙特梭利解方]
.理解這是大腦發展的必經之路,協助孩子將情緒化為語言。
.同理說謊背後的動機(害怕、想像),以溫和「教導」取代嚴厲「責罵」。

◆回應依賴需求,加速真正自立──孩子黏人討抱、動作慢、催不動時
[× 傳統無效應對]
.擔心寵壞而推開孩子,反覆要求「要自己做、要獨立!」
.不斷催促孩子「快一點!」,逐漸拉高音量,親子關係變得緊張。
[⇨蒙特梭利解方]
.理解這是孩子確認安全感的「分離焦慮」,給予擁抱,讓孩子學會真正自立。
.用具體選項取代抽象命令,尊重孩子活在「當下」的節奏。

◆建立溫柔而堅定的家庭秩序──父母訂定家庭規矩,或感到疲憊時
[× 傳統無效應對]
.靠吼叫或威脅立下規矩,卻因孩子哭鬧而輕易妥協,標準不一。
.壓抑負面情緒,事後卻對孩子感到內疚、自我責備。
[⇨蒙特梭利解方]
.運用「教養3步驟」,給予孩子「自由與紀律」並存的穩定環境。

這是一本能同時療癒親子雙方的指南,從心法建立,到10大場景的精準拆解,再到父母自身的心態調整,層次分明,極易實踐。不只提供方法,更給予父母最需要的同理與支持,將日復一日的育兒挑戰,轉化為滋養彼此的寶貴養分。

◇特別推薦給
•希望及早建立良好親子溝通模式,預防未來教養問題的父母。
•讀過許多育兒書,仍對「發脾氣」、「說謊」等狀況束手無策的父母。
•認同蒙特梭利,但想尋求「情緒教養」具體實踐方法的讀者。
•常因教養感到挫折、內疚,希望能先安頓好自己的父母。

【誠摯推薦】
小熊媽張美蘭/親職作家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何翩翩/牧村親子共學教室負責人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趙崇甫/育兒顧問大樹老師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羅寶鴻/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按首字筆畫排序)

「當我們調整看待孩子的問題行為,重新給予不同的詮釋,我們將發現親子關係不再是衝突、疏遠。孩子透過各種形式,來發出他想尋求協助的訊息。這本書將提供父母教養上的心法,讓陪伴孩子有所遵循,不再茫然、不知所措。」──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日本讀者絕讚推薦】
「『那些會發脾氣、不聽話,讓父母感到棘手的孩子,並不是麻煩的孩子,而是正在感到困擾的孩子。』──這句話令我深受觸動。本書清楚地告訴我們,當孩子處於『感到困擾=心靈變得脆弱』的情況時,父母的應對方式對孩子心靈的發展有多麼重要,並配合具體的互動方法,讓讀者容易理解。一般的育兒書多半只停留在理論或建議上,而本書寫下了能接納讀者真實育兒狀況(即使與理想相差甚遠),並為未來鼓勵打氣的訊息。當你對親子相處方式感到迷惘、困擾,想尋找提示時,這是一本值得隨手放在身邊、隨時翻閱的書。丘山老師的那句『沒問題!』,會讓原本不安的心情變得輕鬆,並注入『接下來再努力一次!』的正面能量,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主題是『強化孩子的心智』,但也包含了許多提升家長心智的技巧。這本書對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是一種解脫,我強烈推薦!」

「照著書中所說去做,我找到適合自己的做事方法,把所有事情都簡化,自己的時間變多了,也不再焦慮,能以寬裕的心情教養孩子,真的幫了我很大的忙。」

「在育兒過程中,會感到痛苦的最大原因在於『知識不足』,如果事先知道如何與孩子相處、應對,就會輕鬆不少。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讓我學到許多訣竅。丘山老師的前一本著作,我當成護身符般,珍貴地閱讀與實踐。這一本書在我的育兒歷程中,更給了強大的後盾與助力。當我感到困惑時,只要打開這本書閱讀,就能得到啟發,謝謝老師出版這麼棒的書。」

「作者對父母充滿善意和同理的話語十分振奮人心,書中介紹的方式都非常實用有效!」

「我自己常在育兒方面遇到困難,這本書讀起來輕鬆愉快,能讓父母安心。它讓我意識到,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刻正是培養他們心智的機會。書中的問答環節也針對問題進行了具體的解答,例如孩子打人怎麼辦?兄弟姊妹打架怎麼辦?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

【本書特色】
1. 心法與時機的完美結合
將專業理論轉化為易於理解的心法,結合對話時機、具體問題,對於想增加親子對話的父母十分實用。
2. 提供清晰的應對腳本
精準拆解10個最令父母頭痛的黃金時機,從哭鬧、說謊到手足爭執,給予具體、可實踐的步驟。
3. 獨創父母「情緒關照」練習
這不只是一本教養書,更是父母的自我療癒指南。教你如何為自己的「心靈杯子」注水,並在必要時勇敢「拉下心靈的鐵捲門」,成為孩子最安穩的後盾。

作者

丘山亞未
未來教育學院代表,蒙特梭利老師。
曾任職於 H.I.S. Co., Ltd.、Nike Japan Co., Ltd. 和 Rush Japan Co., Ltd. 等公司,於職場15年後結婚生子,開始學習嬰幼兒的成長、教養等相關知識。隨著知識逐漸增加,她發覺育兒變得容易了,於是開始為附近的媽媽們舉辦學習分享會。由於口碑良好,來訪人潮不斷,她也深深感受到媽媽們的擔憂,決定將餘生奉獻給憂心忡忡的母親,開設嬰幼兒教室,並為了需要醫療護理和發展障礙的兒童提供接觸療法。
在尋找父母和孩子幸福生活的方法時,她接觸到蒙特梭利教育,並成為蒙特梭利老師。她的課程旨在幫助父母和孩子做自己,同時創造家庭的和平,提供貼近親子的實用建議,得到許多親子的支持。
著有《0~5歲蒙特梭利魔法小任務》(大好書屋)。

譯者

米宇
雜食性譯者。
譯有《0~5歲蒙特梭利魔法小任務》、《拯救低潮身心的自我照顧提案》、《都是為你好,難道我會害你嗎?》、《放棄吧!那些讓你疼痛不已的堅持》、《萌可亂真2!用羊毛氈做出可愛幼貓》、《7日神級瘦身餐,不靠重訓也能吃出好身材》、《超厲害的天氣圖鑑2:了解天空的一切奧祕!》⋯⋯等。譯作緩慢增加中。

目錄

前言/為了讓孩子的內心更強大,父母可以做的事

第1章 掌握時機的互動,能強化孩子的內心
◆育兒時,有「不可錯失的時機」
發脾氣的孩子是「感到困擾的孩子」

◆發脾氣、鬧彆扭、哭哭啼啼⋯⋯如何應對將決定孩子內心的發展
為了成為「不被負面情緒左右的大人」的重要之事

◆只有現在才能做到!和孩子一起「練習承認軟弱」
內心越強大的人,越能接納自己的感受

◆「內心的基礎」是在幼年時期建立的
相信他人與自己的力量,源自於親子間的信賴關係

◆培養內心的4個互動重點
POINT 1 尊重
被尊重的經驗能培養「同理心」
為何光是傾注愛還是行不通?
你有珍惜嗎?孩子的「心愛之物」

POINT 2 接納
最需要接納的是「負面情緒」
勉強孩子不哭,內心並不會變堅強
認同孩子的感受,就是傳達無條件的愛

POINT 3 不否定
打斷對方說話,也是一種否定
注意那些「不經意間否定孩子的話語」

POINT 4 讓孩子撒嬌
充分撒嬌過的孩子能更早獨立的理由
能為內心的杯子注水的,只有父母
內心的杯子會因這些事而滿溢
日常微小的愛,能滋養孩子的心

◆無法成為「好媽媽、好爸爸」也沒關係
育兒永遠不會太遲或者失敗

◆第1章總結

第2章 強化孩子內心的10個關鍵時機

◆不要錯失孩子困擾的時機
・發脾氣的時候
・不肯上學的時候
・說謊的時候
・被罵時卻開玩笑、態度叛逆的時候
・容易暴怒、生氣就動手的時候
・光是撒嬌,什麼都不自己做的時候
・容易放棄、無法堅持的時候
・說話任性、無法忍耐的時候
・與朋友發生糾紛的時候
・欺負弟弟妹妹的時候
番外篇「早安、路上小心、歡迎回來、晚安」的時機

◆第2章總結

第3章 培養堅強內心的「父母之道」

◆孩子會從父母的言行中學到很多事

◆務必掌握的兩種姿態
○1放鬆且誠實
孩子對不好的心情很敏感
不要被「應該~」、「如果沒有~」所束縛
○2言行一致

◆「教養」對於內心的成長是必要的
教養與孩子的自立息息相關
為了貫徹「教導」的管教3步驟

◆使用「等一下哦」、「晚一點哦」,引導孩子的潛力
能夠順利「等待」的魔法話語

◆讓孩子「能夠專注」是父母的任務
能專注,就能「為內心充電」

◆怒氣或許是孩子的「求救訊號」
發現孩子的求救訊號之後

◆與孩子共用轉換心情的抽屜
最須珍惜的是各自的感受

◆讓你「可以放鬆」的三個提示
尋找煩躁的「真正原因」
別害怕拉下心靈的鐵捲門
對自己的負面情緒說「OK」

◆別忘了注水到自己「內心的水杯」
盡量尋找能滿足自己的事物

第3章總結

第4章 這種時候,該怎麼辦?改變孩子內心與行為的Q&A

Q越是緊急的時候,就越因動作慢吞吞的孩子而煩躁,怎麼辦呢?
Q孩子不開心就打人,該怎麼做才能讓他停止?
Q女兒在家很任性,在幼兒園卻判若兩人,我好擔心她有雙面性格,怎麼辦?
Q兒子很膽小,要怎麼做才能讓他變得更開朗堅強呢?
Q兄弟姊妹老是吵架,如何讓他們停止?
Q別為小事糾正孩子,放手讓他自由發展會比較好嗎?
Q吃飯或早上的例行準備,不管催幾次孩子都不自己做,該怎麼辦呢?
Q兒子什麼都說「不要」,不嚴格管教的話,他會變得更任性嗎?
Q女兒常常沒來由地鬧彆扭,是什麼原因?
Q孩子總是沉迷於影片,如何讓他對其他事感興趣?
Q孩子說「男生都喜歡藍色,女生都喜歡粉紅色」。我希望他能擁有更自由的思考方式,該怎麼跟他說呢?
Q面對不把玩具借給弟妹的哥哥姊姊,該怎麼辦才好?

後記──育兒,就是只留下幸福

序/導讀

前言/為了讓孩子的內心更強大,父母可以做的事

大家好,我是蒙特梭利教師丘山亞未。
謝謝你拿起《0~7歲蒙特梭利心智教養學》這本書。能有這個機會透過本書與你交流,我真的很開心。

或許有些突然,但我想請問你,希望將孩子栽培成怎樣的人呢?
是個有思考能力的人、體貼溫柔的人、有高度自我肯定感的人、能清楚表達自己意見的人,還是充滿挑戰精神的人……
我想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但如果我被問到這個問題,在苦思之後,我會這麼回答:
「我希望他能成為一個即使遇到挫折也能重新站起來,並再次邁步向前,擁有健全且強大內心的人。」

沒有人知道,這些孩子們在未來的人生中會發生什麼事。
他們可能會與朋友產生紛爭、在學校被霸凌、考試失利、工作上失敗、為不順利的人際關係而煩惱,或為自己的無能而感到沮喪……在漫長的人生中,這樣困難的時刻總會到來。
在這種時候,就算沮喪、就算停下腳步,也不會就此灰心喪志,而是以自己的方式一點一點地向前邁進。我希望孩子的內心能保有這份堅強的意志。

「的確,堅強的心智很重要,但要如何培養強韌的內心呢?」
或許有人是這樣想的。
事實上,要培養堅強的內心,「掌握時機的親子互動」至關重要。
理由我會在本書中詳述,但無論父母對孩子說了多麼美好的話語、多麼努力地為孩子付出,一旦錯過了關鍵的互動時機,父母的心意就可能無法傳達給孩子,甚至無法建立起對內心成長不可或缺的親子信賴關係。

在育兒過程中,需要掌握的重要時機,往往是孩子出現「為了堅持己見而哭鬧不休」、「亂發脾氣」、「耍任性」等所謂的「問題行為」時。本書中將列舉這些重要時機,並具體探討在那些時刻該如何應對。
書中的應對方法與思維模式,是以蒙特梭利教育及發展心理學的理念為基礎,加上我自身多年育兒的反覆摸索,以及在教授蒙特梭利教育時,與眾多親子互動所累積的經驗與學習。

正如我寫下「反覆摸索」一樣,我自己也曾是個長年為育兒所苦的人。
我的女兒對環境變化特別敏感,個性有些神經質,稍有風吹草動就會情緒失控,大哭大鬧許久無法平復,直到精疲力竭才停下來。那時我常憂心:「孩子這麼敏感,真的沒問題嗎?」然而,讓我苦惱的不僅是女兒的行為。在面對年幼的孩子時,我卻一次次忍不住嘮叨訓斥,弄得孩子哭泣;有時甚至冷淡斷然地逼她認錯。這些時刻,我總是看見自己陌生的那一面──冷漠、嚴厲、甚至帶著情緒──因而深深失望與沮喪。

但是,現在我明白了。
我會對孩子發洩怒氣,又為此陷入自責與悲傷,並不是孩子不夠好,也不是我不夠好,而是因為我對於孩子「內心」的發展、機制與應對方式一無所知。
其實,孩子的困難行為背後總有原因;而父母在陪伴孩子的同時,也能找到讓自己更輕鬆的方式。當我們理解這些方法,就能一邊善待孩子,一邊善待自己。這是每位父母都能做到的事。本書的觀點與方法,正是為此而設。

剛開始走路的小寶寶,常常一屁股跌坐在地或是跌倒,但他們從不因此放棄。在覺得跌倒很痛但還是努力爬起的過程中,骨頭與肌肉漸漸地變強壯了,慢慢地可以跑了,最終即使是坡道、階梯或高處等困難的地方,也能保持恰到好處的平衡,獨自走過去。

內心的成長,正如這個過程。
孩子們現在也正處於「心靈」邁向獨立的起步階段。

心靈的發展無法被眼睛直接看見,因此有時會令人不安。若你感到迷惘或困惑,請把這本書當作陪伴孩子健康成長、同時引領自己回歸初心的路標。若能如此,便是我最大的欣慰。
本書所介紹的方法,主要針對0〜7歲 的孩子,但其中的基本原則,適用於任何年齡。當你在育兒路上感到困惑時,隨時可以翻開這本書,找到可行的方向。

試閱

第1章 
掌握時機的互動,能強化孩子的內心

◎育兒時,有「不可錯失的時機」

為人父母者,都希望孩子幸福快樂。
我們期盼孩子能在愛與溫暖之中成長,並擁有足以開拓未來的強韌心智。
而越是如此希望,就越該注意孩子是否有以下的狀況:

‧總是因為小事而哭哭啼啼。
‧只要發生不如意的事情就大發脾氣。
‧討厭團體活動、不想上學。
‧不開心時就對手足或朋友動手。
‧不順利就馬上放棄,常常說「幫我做」、「我不會」。

將目光聚焦於孩子的弱點或在意的行動上時,就會覺得:「為什麼我的孩子會那麼敏感呢?」、「這種個性真的沒問題嗎?」,也因此會對孩子的個性與將來感到不安。有些人在看到與自家孩子相反、很堅強的孩子時,甚至因此失去自信,覺得「是不是我的教養方式錯了呢?」
但事實上,在這樣的時刻,正是培育孩子內心的好機會 。
當孩子表現出軟弱或令人在意的行為時,周遭大人的應對方式,將會決定孩子的內心能否堅強茁壯,此話絕不誇張。
換句話說,無論平時對孩子說了多少好話,若在「育兒的關鍵時刻」沒有良好的互動,不僅會阻礙孩子內心的成長,甚至可能導致親子間的信賴關係崩毀。

那麼,為什麼「時機」對於孩子內心的成長如此重要呢?
那是因為,透過掌握時機的互動,就能給予孩子內心成長最需要的「安心感」。
時機的重要性,並不僅限於親子之間。因為某個事件的契機,而改變了對那個人的感覺或信賴感的經驗,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過吧?

‧在我煩惱時,貼近我、聽我傾訴的朋友。
‧對升學與未來感到不安時,陪自己一起摸索的恩師。
‧快要被工作壓力擊垮時,向我伸出援手的前輩。
‧當我犯錯時,什麼也沒說卻幫我善後的上司。
‧育兒很痛苦時,安慰自己、出手協助的伴侶。

不管是誰,對於在自己「有困難時」,貼近自己心情、關心問候或伸出援手的人,會抱以強烈的信賴,並敞開心房。
相反地,總是滿口說著「我一直都是你的夥伴唷」,但實際發生問題時卻沒有伸出援手的人,我們是無法信任的。
在相應的「時機」,用什麼樣的方式與對方互動,將大大改變後續的關係,以及彼此的心理狀態。

◆發脾氣的孩子是「感到困擾的孩子」

幼小的孩子,還不明白自己心中湧現出的情感究竟是什麼。當遇到討厭的事情時,他們的身體會充滿不舒服的能量,導致思緒、身體和心靈都無法順利運作。孩子們還沒有將這種感受化為語言的能力。所以,他們會透過哭泣或生氣,向最信賴的父母哭訴自己不知所措的處境。
沒錯,正在發脾氣的孩子、鬧彆扭的孩子、哭泣的孩子,他們並不是「壞孩子」,而是「感到困擾的孩子」。
別錯失「孩子感到煩惱」的關鍵時刻,這種時候如何與孩子建立連結,對培育孩子內心而言至關重要。

◎發脾氣、鬧彆扭、哭哭啼啼⋯⋯如何應對將決定孩子內心的發展

孩子鬧彆扭或變得消極的時刻,之所以對「內心的成長」至關重要,還有另一個理由。

孩子身體成長的同時,也正是建構「內心」的時期。
對於搖搖晃晃學步中的孩子,不會有人要求他們可以完美地步行,更不會有人斥責他們說:「為什麼沒辦法好好走路呢?」
孩子的心,也才剛剛開始蹣跚學步,正在練習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孩子的哭泣與生氣,往往意味著他正陷入困境。
這時,若父母能用言語代替孩子說出心中的感受,就能幫助孩子理解並整理那股讓他難受的情緒。
舉例來說,當孩子哭著不想去幼兒園時,大人可以對他說:「你不想去呀,覺得很不安對不對?」透過這句話,孩子就能將體內的能量與話語連結起來,並認識到「原來這是不安啊」。
然後,當父母完全認同了那份心情,孩子便不會為此感到害怕、厭惡或加深不安,反而能感覺到「原來有這種心情也沒關係」。
相反地,若父母無視或斥責孩子的心情,甚至跟著一起感到不安,那麼,孩子不僅無法明白自己內心的情感究竟是什麼,也學不會該如何應對了。

◆為了成為「不被負面情緒左右的大人」的重要之事

如果沒能練習去認識、接納自己的情緒,長大成人後,就很容易被負面情緒所左右,因而引發各式各樣的問題。
正因如此,在孩子感到困擾的時刻(也就是負面情緒出現的時刻),由父母將那份心情化為語言並給予認同,是至關重要的。不過,請注意,「協助孩子將心情語言化並予以認同」和「擅自替孩子決定他的心情」是兩回事哦!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當身體受了傷,我們自然會貼上OK繃,或前往醫院接受治療。然而,心靈呢?即使受了傷、變得脆弱,往往容易被忽視。心靈因為無形,看不見、摸不著,所以更難被察覺與理解。也正因如此,我希望大家能留意,別錯過那些「影響孩子心靈成長的關鍵時刻」。

◎只有現在才能做到!和孩子一起「練習承認軟弱」

每個孩子都擁有迎向幸福的力量,但並非從一開始就能毫無不安與恐懼、從不失敗地靠自己前進。
他們會在許多未知的事物,以及可怕或討厭的東西面前感到困惑,並在此過程中一點一滴地強化自己的內心。

本書的主題,也是至今已出現數次的詞彙──「強化內心」。
大家認為,「內心強大的人」是什麼樣的人呢?

是總是開朗積極的人嗎?
是被人欺負時,會強勢反擊的人嗎?
又或者是很能忍耐討厭或痛苦之事的人嗎?

我認為,內心強大的人,是「能夠肯定自身軟弱的人」。

孩子能接受父母照顧、被完全保護的時光,其實非常短暫。轉眼間,他們能做到的事就變多了,離開父母與朋友相處、學習新事物的時間也會變長。
當他們走出家庭、進入群體生活與社會後,必然會遭遇到不安、痛苦、艱辛與悲傷的事。在漫長的人生中,總會有事與願違、努力得不到回報或遭逢不合理對待的時候,有時甚至會因意想不到的事件而受到打擊。
在這種時候,內心強大的人,不會去責怪他人或環境,也不會自暴自棄地說著「我不行了」、「隨便啦」,更不會用「只要我忍耐就好」的方式壓抑自己,而是有能力承認自己的感受,同時用對自己、對周遭都安全的方式,讓內心逐漸回復。
不需要如鋼鐵般百折不撓的堅硬,而是擁有「韌性」,就算有時沮喪失落,也能接納那樣的自己,並再次以自己的方式站起來。

◆內心越強大的人,越能接納自己的感受

肯定弱點,才能開始認識自己的感受。
若是無視、壓抑自己的感受,或勉強自己振作去跨越難關,那份反作用力總有一天會在某處反彈回來。

目前自己的內心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要怎麼做才能讓情況好轉?
能夠一起學習、練習這件事的,正是孩提時代的「現在」。
當父母認同孩子的情緒、肯定他軟弱的部分時,孩子也就能自己肯定自己的軟弱。
當一個人能肯定自己的軟弱,也就能認同他人的軟弱之處。
所謂溫柔的人,其實是強大的人。

若從小就習慣忍耐、無視自己的感受,成長過程中,總是以父母的心情或周遭的情況為優先,最終將變得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感覺是什麼。
而這件事,也可能與將來人生的困難有所關連。

當孩子遇到瓶頸時,由父母陪伴他一同走過那段回復的道路,孩子就能一點一滴地記住「那條路」。
像這樣反覆地一起練習回復內心,最終,即使父母不在身邊,孩子也應該能內化那份自己認同、自己回復的力量。
孩子抱持負面情緒這種「煩惱的時機」,便是進行這種練習的絕佳機會。

◎「內心的基礎」是在幼年時期建立的

心靈是模糊而難以捉摸的,看不見也難以掌握。而對於心靈的培育,更沒有任何完美的操作手冊可循。

以孩子的飲食來說,每個年齡都有配合發育的分量、食材等標準,這些資訊也廣為人知;然而,關於培育心靈的重要之事,卻存在著一種「每個家庭、每對父母都有各自想法」的風氣,使得這件事在某種程度上變得模糊不清。
此外,關於心靈,抱持著「只要交給孩子自己,他就會在人際關係及社會生活中自然成長吧」這種想法的人,想必也不在少數。

確實,有許多事情,是只有在家人以外的人際關係中才能學到的。
然而,心靈與身體是一樣的。
不是放著不管就會自然成長的,而是由父母或養育者所給予的一切,來奠定其成長的基礎。
根據大人的互動方式,孩子內心發展的軌跡也會隨之改變。

尤其,在孩子幼兒時期,只有父母及養育者可以建構出與孩子之間的信賴關係。
親子信賴關係的建立,是人類心靈發展的第一個步驟;據說若無法完成這個步驟,便無法期待健全的內心成長。

提出這個心靈成長歷程的,是精神分析學家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
艾瑞克森分析了健康幸福過活的人以及心靈生病的人,並研究「人類究竟要遵循什麼樣的心靈軌跡,才能健康幸福地生活呢?」進而建立起一套發展模型。

艾瑞克森將人生分成八個階段,並設定出每個階段應該達成的重要指標。
這些指標必須從第一個開始依序達成,不能跳過進行。

而一開始的指標,就是「建立親子的信賴關係」(基本的信賴)。
艾瑞克森認為,這是在嬰兒時期必須達成的指標,若因某些理由未能達成,那麼在往後的人生中,便必須去面對因此而生的內心脆弱,並重新培養基本信賴。

◆相信他人與自己的力量,源自於親子間的信賴關係

為什麼親子間的信賴關係,會是心靈成長的第一步呢?
那是因為,從這份信賴關係中所產生的「基本信賴」,將連結到對這個世界的安心感、相信他人與自己的力量,以及對生存的希望。

嬰兒肚子餓了、尿布濕了的時候,就會以哭泣來表達。
父母會回應他的哭聲而餵奶、更換髒尿布,並在每次互動時對著他說話、逗他笑。
嬰兒會因此開始信賴總是關心、守護著自己的父母,並對這個「當自己有困難時會有人幫忙」的世界感到安心,進而懷抱著生存的希望。
這個時期的嬰兒,什麼事都不會做。
他們僅僅是存在於那裡,就能讓父母感到喜悅與疼愛,並藉此感覺到「自己是有價值的」。透過被父母無條件地愛著,他們得以肯定自己、信賴父母,最終能夠去信賴他人。
這個時期所獲得的基本信賴,將成為人一生生存下去的基石,可以說是比任何事都重要。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77628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2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預計 2025/11/06 出貨 上市後立即出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