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鯉魚山下種房子:假日農夫奮鬥記

我想要的不只是那棟房子,而是實現的過程友善土地的田園生活設計書
  • 9 288
    320
  • 分類:
    中文書生活風格品味/指南生活札記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陳寶匡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遠流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2/08/01

出版情報

幾乎所有現代人的問題,都需要回頭往農村裡尋找。

2017/06/12 農村是都市的前世? ────這些人離我們很近,但我們可能一無所知 一開始,是友人小旻注意到這本書。小旻是我編輯生涯中十分敬佩的「真文青人士」。她說老六大力策畫,台灣人沒看到太可惜。我問老六是誰?她白眼說妳這都不知道(我就是偽文青咩),老六是中國文化圈的傳奇推手,台灣文化圈大部分人都聽過。總之在這前提下,加上綠妖這太荒唐的筆名,對這書開始起了好奇。 綠妖是何人?網路作家出身的她,著作幾乎本本賣,有的還改編電影。但別因此認為她是個看風向討好讀者的暢銷作家。她曾深入故宮寫下那些妙手回春的文物修復師的故事,也曾走入西藏採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村落與傳承者,以台灣農業為題的深度考察《2014310014006》更榮獲騰訊華文好書評委特別獎。她是一個扎扎實實的報導文學作家。 為了向台灣農業取經,綠妖在老六的「包養」下,跨海來台長住採訪,踏實感受台灣的四季風土。然而沒帶名片(或說是取錯筆名?),是她台灣行遇上的第一個困擾。「綠妖?」一路上,面對農民眼中傳來的濃濃疑惑,她只能掛著苦笑繼續採訪。就這樣,從農民、民間團體甚至政府,綠妖抱著寫入土壤的決心,採訪了六十餘人,踱步在人與土地之間,柔軟而犀利地細細爬梳台灣農業的歷史。 「我對綠妖毫無所悉,但她的書,寫的卻是我的日常、我所屬的這座島嶼。」推薦序作者李慧宜說自己感傷地寫下這段話。慧宜當了十六年的公視記者,現在返鄉務農、帶女兒,一枝筆,還是很利。「農村是都市的前世。全世界的農村都面臨著相同的挑戰:人際疏離、食安議題、生態保育、文化再造……幾乎所有現代人的問題,都需要回頭往農民、農業、農村裡尋找。」她說自己這段話講了十年,沒想到在這本書,才終於被人看見。 (題外話:向慧宜邀序後,才發現原來她就是同事們熱愛的「樂樂番茄」農家。我說太巧了,玉女和澄蜜香都超好吃!她驚訝回我什麼?還以為是因為這樣才被邀稿。也是一個美麗的相遇。) 始料未及的是,出書之際適逢兩岸關係緊張(試想當初本書在中國出版,綠妖大概就已被「留校察看」,何況是現在),於是送審過程和中國編輯王二小姐額外又緊張忐忑地忙上了好幾翻,終於順利讓本書在台出版上市。 綠妖說:「很榮幸看到台灣最美的表情,聽過它動聽的音樂。」希望你也能來看看她筆下這些人的生活方式,這些人離我們很近,但我們可能一無所知──那些跟著大自然的生產節奏,和時代巨輪搏鬥的每一道靈魂圖像。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友善土地的田園生活設計書
種房子,我想要的不只是那棟房子,而是實現的過程。


從空無一物的農地開始,引進自然流水,種樹種籬種草,然後才種房子。我們開了草原便利商店,讓昆蟲鳥蛙日夜享用不盡;我們開了草原托兒所,讓小孩們觸摸泥巴沒有教養;我們回收破銅爛鐵妝點草原風景;自己做木工、種稻、蓋雞寮、用泥巴蓋大地窯,嘗試用最簡單的生活方法體驗人生,用最簡單的豐盛,讓家人們黏在一起。

名人推薦

假日農夫的行動,豐富了周邊許多親友的生活,最棒的當然就是隨著這個花園農地的成形而誕生成長的兩個孩子,藉由作者生動而仔細的描述,相信大家都可以從中學到許多教養孩子的方法及鼓舞自己追求夢想的勇氣。

李偉文(牙醫、作家、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如果,你已經有一塊地、或者你將來真的很想有一塊地,那我真的誠心建議你參閱這本書,作者深入淺出的實務經驗,一定可以讓讀者有些共鳴或想法,進而讓多一點土地有被善待的機會。這是準地主們必看的土地設計實務記錄書!

林黛羚(友善生活記錄者、作家)

好羨慕,他完成了我的夢想,而且很清楚地寫出實踐夢想的過程。這是一本讀來開心的真實分享書、能獲得啟發的生活觀念書、也是一本實用的教學書,讀完後躍躍欲試,又燃起熱情。

詹怡宜(TVBS《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節目製作主持人)

三年前,我因迷路,意外地走訪此地,留下驚喜而深刻的農耕印象。相信閱讀者,應該也會有這等迷路之後,意外美好的情境。

劉克襄(作家)

這是一本住在近郊鄉鎮的人,看了會覺得熟悉的書。當中許多的經驗都非常實用,對於相繼走上自給自足生活的人來說,根本就是一本葵花寶典。即使我還沒有真的自己去種菜種稻種房子,周圍有這些人前前後後的實踐著,我覺得是可行的理想生活。

王玉萍(o’rip主編)

作者

陳寶匡

六年級前段班,花蓮七腳川溪旁的三合院出生長大,18歲離開花蓮讀成大都市計畫系、中興法商都市計劃研究所、高考都市計畫、預官少尉排長,27歲退伍回花蓮,隔天就開始公務員生涯。

順遂的人生際遇,卻常有反叛的想法腳步;樂觀的人生態度,卻總隱藏對規律生活的不滿。回到家鄉,敲開了對於高山溪流、水電木工、農耕園藝的學習大門。32歲存款加貸款買下了1200坪的土地,不再當好學生,要當男子漢,從剛開始的熱血田園夢到後來追尋穩穩踏實的人生風景。

即將邁入人生40之際,很自豪的擁有了這一連串和土地接觸的開墾經歷,因為假日農夫的生活學習,讓他發掘了另一種富有人生的希望。

攝影與手繪圖:假日村姑,李欣穎,花蓮七腳川溪旁長大,現為國中老師,農夫不會的,她都會。


序/導讀

自序 :想法很重要,家人更重要

民國九十六年在網路上架設了慵懶草原的部落格,當時只是單純記錄假日農夫的開墾經驗,沒想到慵懶草原的訊息就這樣被轉遞,熱血、浪漫、無厘頭交雜其中,吸引大家對田園生活的進一步描繪與想像。請問,可以參觀一下嗎?我們台北來的!編織一個田園夢,台北與慵懶草原之間,其實不遠;溫哥華、馬來西亞、香港的朋友接著也來了,他們來到了鯉魚山腳下,找尋一種慵懶草原可以給大家實現田園夢想的信心。

你們不也來了嗎?手上拿著這本書,想像著你和家人站在田中央,還偷偷加了一點微風和微笑,如果曾經在走廊上、茶水間,閃過一幕田園夢幻,希望這一本書帶給你力大無窮的希望。

民國九十四年耶誕節前後,三十二歲的我,開始了一連串自己也料想不到的田園開墾計畫,當初很熱血浪漫的將這塊田園取名慵懶草原,從一片荒蕪到現在建立起蔬果豐盛、生態豐美的耕種環境,慵懶草原建立起有別於一般田野農舍的人生風景,我把對家人、對大地的關心放進去。我先讓這片荒蕪建立起不依靠人工外力即可自然生息的生態,引進自然流水,種樹種籬種草,然後才種房子,房子是農忙倉儲的延伸,是遮風躲雨的基地,而非舒適享用。我們開了草原便利商店,讓昆蟲鳥蛙日夜享用不盡;我們開了草原托兒所,讓小孩們觸摸泥巴沒有教養;我們回收破銅爛鐵妝點草原風景;自己做木工、種稻、蓋雞寮、用泥巴蓋大地窯,嘗試用最簡單的生活方法體驗人生,用最簡單的豐盛,讓家人們黏在一起。

而回想自己所擁有的這一片田園風景,我想起從前的自己,想起念幼稚園大班時的自己,撿廢鐵空罐的秤金賣兩,讓我看見一塊錢的大小,拿在手上,剛好可以遮住一顆太陽;想起小學六年級傻頭傻腦的自己,想獨自騎單車旅行,以為這樣就可以轉大人了;想起高中一年級帶種的自己,試圖挑戰高山群峰,站在山巔大聲吶喊著熱血青春;想起大學一年級浪漫又不成熟的自己,想去雲霧飄渺的梨山打赤膊扛肥料、想從南方澳上船在大海漂流中寫一封思念家鄉的信。

雖然後來沒有親身上梨山農場打工、沒能在南方澳出海捕魚,但當時的熱情至今還在心中澎湃。小六的鳳林單車旅行失敗了,現在想用老骨頭,拚了命騎完那趟未竟的旅程,那股傻勁,也還在體內延續著。而那一雙親吻過玉山主峰的鞋子,更讓我想起老爸,當時老爸知道我要爬玉山,幫我買了第一雙登山鞋,幫我買了花蓮到嘉義的來回車票,讓我完成了人生第一座百岳,開啟了我的百岳之旅。後來,為了圓我大一暑期上山打工的夢,老爸還幫我打了一通電話,打探梨山農場資訊。而小六的?林單車之旅,也讓我想起老爸幫我買第一部變速腳踏車時,偷偷告訴我,他從玉里騎腳踏車到花蓮市上學的故事。

不管有沒有實現,想法,很重要,家人,更重要,因為家人幫我強壯了這些想法。慵懶草原,從實現許多未完成

推薦序一

「半農半X」台灣版的實踐

  隨著年齡愈長,每當忙碌的工作與行程間隙,腦海裡就會浮現由三毛作詞的〈夢田〉這首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畝田,用它來種什麼?種桃種李種春風……」。

  我知道不只是我有這個夢,因為周遭許多朋友退休後真的到鄉下買塊農地,開始當起農夫,不過有更多人買了地蓋了農舍之後,才發覺當農夫很辛苦,於是半途而廢,農地就荒廢在那裡,更可惜的是為了省事,把農地鋪上草坪或改成水泥停車場,若是這些擁有田園夢的朋友都能先看到這本《鯉魚山下種房子》就好了!

  我非常認同作者寶匡「平衡」的人生觀,有時候該積極努力,有時候該無所事事,因此,若為了實踐田園夢而當個全職農夫,雖然可以全力投入,但是為了收成與營收可能會產生另外的煩惱,若是仍保有養家活口的正職而當個假日農夫,在沒有經濟壓力的情況下,即便只有假日揮汗勞動,也足以接近土地與生命,體驗更寬廣的人生。

  這種一半上班一半當農夫的生活,剛好是日本前些年開始流行的「半農半X」的新概念,也就是花一半的時間做農夫種自己吃的菜,另一半時間找到自己的生命職志,貢獻社會。我們從寶匡非常詳實的記錄中確信,我們真的可以過著不再被物質文明綑綁,回歸人類本質,做回自己的真正生活。

  寶匡有正職的工作,因此可以用比較自在的心情,讓這塊原本是香蕉園的一千二百坪果園,慢慢長回生態豐富的生機花園,裡面有溪流,有生態池,有非常多樣化的果樹,有稻田,有香花植物,有大樹,變成各種昆蟲、生物的便利商店;而也因為他有正職工作,這個生機花園裡蓋的小木屋,室內只有11坪,占不到整個農地的百分之一面積,不像許多人買農地的目的只為蓋出一個巨大的豪華農舍。

  寶匡這種一半一半的平衡人生,讓我想起清朝李密庵所寫的〈半半歌〉:「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半中歲月儘幽閒,半裡乾坤寬展……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吐偏妍……」寶匡的假日農夫行動,也豐富了周邊許多親友的生活,最棒的當然就是隨著這個花園農地的成形而誕生成長的兩個孩子,藉由寶匡生動而仔細的描述,相信大家都可以從中學到許多教養孩子的方法及鼓舞自己追求夢想的勇氣。

  當剷掉原本的香蕉園,從一片空空的農地開始,這塊土地如何重新慢慢活過來,成為所有生物,包括人類,可以和平共處的樂園,寶匡鉅細靡遺、毫不藏私的公開他所有的設計圖、他所學習與實作的經驗與成果。對任何一個懷有田園夢卻沒有實際農作經驗的都市人而言,《鯉魚山下種房子》是最好的參考書籍,而且即便對於目前沒有能力或興趣做個假日農夫的人而言,也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能夠帶給我們很多樂趣與知識,當我們跟著朋友或帶著孩子到鄉間旅行時,就可以發現真是受益良多啊!

李偉文(本文作者為牙醫、作家、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推薦序二

田園夢,從「土地」開始思考,而不是房子

  終於,有一本針對土地,做了詳實、親身執行的規劃過程的記錄。

  終於,有人仔細分享了友善的「土地設計」。

  常有人買了地之後,只顧著決定房子要擺哪裡才有view、什麼樣造型才好看,他們誤以為房子是整個程序的重心,這是大錯特錯。宜蘭、花東的農夫及原住民,其實對於有些外來移民的心態感到十分頭疼,因為他們的無知、濫蓋,不只讓自己的居住環境顯得荒謬可笑、也影響到當地居民的視覺、甚至遮住了周邊稻田的陽光。

  假如你真的有一塊地,尤其是鄉下郊區的農地、荒地,就要帶著珍惜與共好的心態。不能抱著上對下的父權姿態,不能因為覺得是自己買了,就用對待無生命物體態度對待土地。若有心要到這塊地生活,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做好土地的分區規劃與設計。至於房子,只是土地上的元素之一而已,應與樹、地形、生態池、菜園、果園放在同等地位思考。地主應把這塊地當成自己的生活夥伴,平等對待,當你在某區域占了它一分便宜、就要在別的地方還它一分自在。至於怎麼做呢?那就來看看這本書吧!

  坊間不乏歸田園居、享受鄉下生活的好書,但是大多著重心靈層面,而這本書最大特色之一,就是除了個人的體驗感受外,作者寶匡還在前半段清楚的分享記錄了他的「土地設計」概念。台灣會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園藝設計的專業人才很多,但是結合「功能、美感及生產」這三大要素的「土地設計」想法,並且以實例來說明呈現的書籍還很有限。

  寶匡用循序漸進的時間軸,從觀察周遭地形、氣候、陽光等條件開始,然後以個人自小養成的美學觀點、以及對土地的呼應,規劃出生態池、路徑、房子、菜園及果園,讓土地上的多種元素,能夠清楚而系統性的串連、結合生活的便利性。他透過簡單易懂的手繪圖,分析他的配置想法,也透過手繪圖解說了生態池的鋪設,以及如何營造動植物最大的活動孔隙。

  當地主對自己的土地用心、帶著回饋、留白(適度野放)、不施加外力(農藥化肥)時,土地自然可以恢復原有的健康與自衛力,形成天然的生態食物鏈。活躍的生命力不但讓土地開心,也讓住在上面的人開心,寶匡的親友長輩們,已把這裡視為家族定期聚會之處。

  不過,這並不是說,要讀者依書中的設計方式、照表操課,畢竟,設計總是在不停的微調之中更趨完美。因此,重點是學習作者的土地設計SOP,以及他的初衷──對土地良善的態度。至於如何設計、種植什麼,要再依照每塊地的現況而有不同解答了。

  雖然,我現在超不鼓勵人家買地蓋房子,因為我發現大家(包含我)還是有都市人的習性,很難好好善待土地。但如果,你已經有一塊地、或者你將來真的很想有一塊地,那我真的誠心建議你參閱這本書,作者深入淺出的實務經驗,一定可以讓讀者有些共鳴或想法,進而讓多一點土地有被善待的機會。這是準地主們必看的土地設計實務記錄書!

林黛羚(本文作者為友善生活記錄者、著有《好感辦公室》、《老屋綠改造》等書)

試閱

◎草原托兒所

我沒有刻意安排這樣的人生。孩子來了,剛好我們在開墾一片天地,於是我把「父子關係」放了一點在慵懶草原。孩子自然的跟前跟後模仿觀察,我特別留意到,孩子在這個環境成長有很多特別的反應與良好的性格。我相信,孩子就應該在這種安全又寬闊的課堂裡成長。

孩子,滿一歲的時候,看我爬梯套果實袋,他竟然也能爬梯站穩,搶著套袋;滿一歲半的冬天,看我蓋雞寮,他竟然也能拿穩鋸子有模有樣,我也讓他玩鐵鎚敲釘子;滿二歲的春天,他自己採了一碗鮮紅的草莓,試著拿起鋤頭想要幫忙我,那鋤頭比他還高;二歲半的冬天,他牽著小妹妹的手,從果園走回小木屋,這一段路有溪溝、有蜿蜒,他第一次勇敢的保護著女孩。

對於這些行為,大人在意的一定是危險這件事,對於小孩來說,有些事情確實是危險的,就像爬梯、拿鋸子、釘鐵釘、過溪溝、進草叢,這些事情如果在大人的陪伴下,學習正確的使用,學習面對危險,只要他想嘗試的事物,我都不會阻止。大人們直覺反應的危險,其實小孩早在揣摩了,只要有了那股躍躍欲試的動機,怎麼都沒辦法擋住他的熱情,所以就先讓他瞭解危險、讓他在大人的陪伴下碰觸危險,讓閃躲危險變成一種本能、讓勇敢變成一種性格、讓敏捷變成一種習慣。我會讓孩子感受鋸子的鋒利痛楚、告誡草叢凹洞水深的危險,其實,我是千百個不放心呀,當他爬梯時,梯子旁有多少雙手在護持著;當他拿起鋸子時,我是千百個掙扎才放下;當他保護小妹妹完成任務時,我可是偷偷躲在樹的後頭,不知被蚊蟲叮咬了多久呀!

草原托兒所要給孩子的禮物,就是體會,體會危險、辛苦、負責、耐心、收穫。未來,孩子不一定會比別人更勇敢,但是,在人格形塑的階段卻比別人多了可以勇敢的機會,多了擁有這些良好的習慣與態度的可能。

草原托兒所是快樂是幸福的,草原托兒所要分享的重點,不是孩子,是那一對父母的掙扎與放下呀!是那一對父母給孩子不一樣的價值體會。
◎ 草原便利商店

有出國經驗的人一定也這樣感受著,在國外,要翻山越嶺,才能找到一間像樣的超商,既沒有大亨堡、也沒有御飯團、不能刷卡、要影印請再翻過另一座山。原來,台灣人是如此依賴著便利商店。原來,我們是如此幸福的生活在這便利中。

慵懶草原也開了便利商店,提供四面八方綱目科屬種前來消費享用。不論是兩棲爬蟲還是飛禽走獸,不論是皮卡丘還是小叮噹,通通都歡迎,而且大地主說通通一律免錢。草原便利商店提供多樣又便利的食草蜜源、溫暖又清涼的樹沼潮間帶、解悶也解饞的社交聯誼場所。哪怕是過境還是久居,來到草原便利商店都可以幸福享用便利,享受著屬於台灣島嶼應該有的幸福。為何要這麼做?生物間的關聯又干我們啥事?

有一年秋天的耕作片刻,戴著斗笠坐在細葉紋母樹下休息,我聽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音響震撼,就在離我二公尺的樹叢裡翻滾流轉,好像音樂廳所有中低音大提琴齊奏的和諧弦樂,不刺耳的頻率剛好適合秋天的耳朵,雖然震撼卻剛好適合樹下的靜坐與凝望,原來成千上萬的蜜蜂全部集中到這棵樹來採蜜,我從不知道這棵樹會奏樂,因為我從不知道紋母樹會開花,會開著滿樹音符的紅花。

在架構環境的開墾當下,在植樹的揮汗當時,對於生物多樣的好處,我並沒有像現在體會的這麼深刻,僅知道應該建構出適合各種生物棲息的便利環境、僅知道那些書本或課堂知識告訴我的綱要原則,我只是選擇相信應該這麼做,只是相信那是對的事,傻傻的相信而去做它。沒想到,種一棵紋母樹,它回報給我的是前所未有的聲響體驗,那不就是一種富足安康嗎?而那只是一個角落一棵樹種帶給我的富足感覺,誰知道,草原便利商店的大地主栽種了多少的富足安康!我安靜的坐在樹下閉起眼睛,聆聽這秋天裡的前所未聞。

瞧瞧飛來的青斑蝶,看看偷偷摸摸溜走的白腹秧雞,這些看似不相關的昆蟲鳥獸來訪,表示這兒,有水有蜜、有安全有便利,這些富足豐美的跡象意味著這裡有穩定與健康的生物環境。環境穩定健康,農作物自然不需要太多的人為管理,最重要的是,環境健康,人們活動其間,自然也健康,這才是真正富有的大地主呀!
◎草原農法

當我有了孩子以後,想的做的,都是希望他們能健康的長大,怎麼也不忍心給再多一點化學添加、激烈暴躁的有副作用影響的任何刺激來教養孩子。耕作,如果也能從這樣的心態出發,才會發掘最實用、最簡單、最健康的方法,這就是慵懶草原玩的耕作方式,我稱它為「草原農法」,挺適合假日農夫的。

關於草原農法,我有一個特別的經驗,三年前因為已無多餘的空間可再種果樹,只好利用邊界低矮的綠籬,種上各類的芸香科柑橘,包括帝王柑、紅江橙、茂谷柑,三年後發現這些長在綠籬裡的果樹枝葉茂密、結果量特多,比較其他正規區域同期同種的柑橘,是倍數的成果,這有違一般的思維,怎麼會這樣呢?這跟「no pain,no gain」完全相反,顛覆了看天吃飯又辛勤農耕的傳統思維。三年間我只是偶而修枝矮化、偶而尿急往綠籬靠一下,連一桶水、一顆肥料也沒澆過,每一棵果樹卻都強健挺拔、結實纍纍,怎麼會這樣?因為綠籬間就是昆蟲微生物大量轉換滋生的地方,俯身彎腰看一看,那就像是一處原始森林,沒有人為干擾,土壤鬆軟、有機質高,摸一把綠籬裡的土壤就知道了,如果這真是一個道理,那麼果農們到底在忙什麼呢?忙著「有機農法」的瓶瓶罐罐生物製菌、忙著「慣行農法」殺光雜草施灑化肥?

綠籬裡的果樹經驗,還需要更長久的時間與事實來驗證,但是它支持了慵懶草原的信心,說明了草原農法的意義,是在營造環境,養一個健康又有天敵的環境。七年來,我挖溝讓活水進來,讓生命泉源流進,種滿綠籬,盡量使蟲滿為患,讓它們可以串聯又有屏障、種多樣化的喬木讓鳥禽天敵進入、堆石廊留草叢讓昆蟲益菌可社交可聯誼、做草坪停車場、種草坪步道、做堆肥箱養枯枝堆。這些大大小小的試驗,沒有一件是針對果樹本身所下的功夫,卻有超乎想像的收穫。這就是草原農法要表達的,「之前辛勤種環境,之後慵懶悠閒等豐收;不在添加果樹的營養,而在強壯環境的健康」。對於沒有充足時間與經驗的假日農夫來說,這不就是最適合的懶人方法嗎?

草原農法告訴我們,只要心態正確,就會發掘最實用、最簡單、最健康的方法,即使沒有經驗、沒有知識、即使無所事事,老天也會給你意外的豐收。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327032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00
    • 商品規格
    • 16開19*26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7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