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裡咬山:澎湖赤崁丁香漁人學
內容簡介
想寫一封信給海,卻遍尋不到海的地址
跟隨丁香魚群,修一堂澎湖漁人給島民的海洋必修課
99%台灣自產的丁香魚,來自澎湖北海一處村落
那裡的漁人,在一片群島溫柔包圍著的海洋裡
以他們稱為「咬山辦」的古老技藝,辨認方位、識別罾位(漁場)
當世界有了漁船,組成船隊,燃起一把海上的火
成為延燒數十年的珍貴丁香漁業
6個丁香漁業關鍵字 × 圖解餐桌上的丁香魚 × 5堂澎湖漁人用海知識學
台灣四面環海,雖然海洋資源豐富、漁業漁獲種類極其多元,然而全台灣的丁香漁業,卻全部都只集中在澎湖赤崁。換句話說,這裡是全台灣唯一並且僅剩的丁香漁業,歷年產量恆佔全台高達97-99%。
頂著全台唯一的光環,澎湖赤崁的丁香漁業卻依然無法逃脫過去這一二十年來漁獲量急遽減少的命運。
「這世界太新,很多事物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指頭伸手去指。」
——《百年孤寂》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
雖然丁香漁業在赤崁的榮光已不如過往,當代漁業也改以依靠GIS系統來辨識漁場位置,但漁民數十年來累積的用海知識、漁場的位置與名字,仍深深刻印在老漁人的腦海之中。
「這裡是哪裡?」
在一片於我們眼中並無差別的海面之上,去年初剛失去船隻的宋聖壽船長,指向遠處島嶼坡地上的水塔說:「險礁坪東,東邊是水塔咬港口大樓。」
「險礁坪東」是我們船隻目前所身處的「罾位」(丁香漁場)的名字,而「東邊是水塔咬港口大樓」這樣標定方位的方式,則稱做「咬山辦」。
在赤崁,每個丁香漁場都有它的名字,不只是為了方便在漁人間溝通,也是讓地方大廟龍德宮得以建立與管理漁場的輪值制度、避免漁人之間因強奪漁場發生衝突。
像這樣的丁香漁場,紀錄上在澎湖赤崁近海共有約70處。雖然現代化的丁香漁業捕撈已不再使用「咬山辦」的定位技術,也不一定會回返這些漁場工作,但當我們和地方耆老提到這些漁場的名字,他們仍能清楚記憶與指認那塊位於海上,既無土地界標,亦無門牌號碼的「地方」。
生自海島、身為海民,時常見海卻未必識海
4則漁民生命故事 × 7則丁香地方傳說 × 4道丁香食譜
這不止是本知識書,亦是部屬於所有島民與海連結的故事書。
或許我們此生未必有機會真正出海、撒網,但透過這本書,讀者得以跟隨團隊的實地田調,聆聽老船長、編網師、製冰廠老闆與新生代船長的生命故事,穿梭於口耳相傳的地方傳說之中,觸摸那一層層海洋與島民交織的時代肌理。
書中同時收錄四道丁香魚料理食譜與漁業影像圖輯。以台灣飲食中最日常的丁香魚為引,回望澎湖赤崁這片全台僅存的丁香漁業場域。從逐漸失落的捕撈技術,到漸次淡去的用海知識,這些文字與影像試圖喚回我們作為海民的記憶與身世,讓那片無門牌、無界碑,卻在漁人心頭清晰存在的「地方」,再次被看見。
跟隨丁香魚群,修一堂澎湖漁人給島民的海洋必修課
99%台灣自產的丁香魚,來自澎湖北海一處村落
那裡的漁人,在一片群島溫柔包圍著的海洋裡
以他們稱為「咬山辦」的古老技藝,辨認方位、識別罾位(漁場)
當世界有了漁船,組成船隊,燃起一把海上的火
成為延燒數十年的珍貴丁香漁業
6個丁香漁業關鍵字 × 圖解餐桌上的丁香魚 × 5堂澎湖漁人用海知識學
台灣四面環海,雖然海洋資源豐富、漁業漁獲種類極其多元,然而全台灣的丁香漁業,卻全部都只集中在澎湖赤崁。換句話說,這裡是全台灣唯一並且僅剩的丁香漁業,歷年產量恆佔全台高達97-99%。
頂著全台唯一的光環,澎湖赤崁的丁香漁業卻依然無法逃脫過去這一二十年來漁獲量急遽減少的命運。
「這世界太新,很多事物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指頭伸手去指。」
——《百年孤寂》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
雖然丁香漁業在赤崁的榮光已不如過往,當代漁業也改以依靠GIS系統來辨識漁場位置,但漁民數十年來累積的用海知識、漁場的位置與名字,仍深深刻印在老漁人的腦海之中。
「這裡是哪裡?」
在一片於我們眼中並無差別的海面之上,去年初剛失去船隻的宋聖壽船長,指向遠處島嶼坡地上的水塔說:「險礁坪東,東邊是水塔咬港口大樓。」
「險礁坪東」是我們船隻目前所身處的「罾位」(丁香漁場)的名字,而「東邊是水塔咬港口大樓」這樣標定方位的方式,則稱做「咬山辦」。
在赤崁,每個丁香漁場都有它的名字,不只是為了方便在漁人間溝通,也是讓地方大廟龍德宮得以建立與管理漁場的輪值制度、避免漁人之間因強奪漁場發生衝突。
像這樣的丁香漁場,紀錄上在澎湖赤崁近海共有約70處。雖然現代化的丁香漁業捕撈已不再使用「咬山辦」的定位技術,也不一定會回返這些漁場工作,但當我們和地方耆老提到這些漁場的名字,他們仍能清楚記憶與指認那塊位於海上,既無土地界標,亦無門牌號碼的「地方」。
生自海島、身為海民,時常見海卻未必識海
4則漁民生命故事 × 7則丁香地方傳說 × 4道丁香食譜
這不止是本知識書,亦是部屬於所有島民與海連結的故事書。
或許我們此生未必有機會真正出海、撒網,但透過這本書,讀者得以跟隨團隊的實地田調,聆聽老船長、編網師、製冰廠老闆與新生代船長的生命故事,穿梭於口耳相傳的地方傳說之中,觸摸那一層層海洋與島民交織的時代肌理。
書中同時收錄四道丁香魚料理食譜與漁業影像圖輯。以台灣飲食中最日常的丁香魚為引,回望澎湖赤崁這片全台僅存的丁香漁業場域。從逐漸失落的捕撈技術,到漸次淡去的用海知識,這些文字與影像試圖喚回我們作為海民的記憶與身世,讓那片無門牌、無界碑,卻在漁人心頭清晰存在的「地方」,再次被看見。
目錄
⇥ 作者序:在澎湖北海,一位失去船隻的船長 006
Ch1 Intro
位於澎湖北海的赤崁村 014
擁海斯有財 016
豐饒之海,如何踏入專逐丁香魚的捕撈時代? 020
成為「產業」哪那麼容易? 022
+赤崁村潮間帶與傳統漁場圖
Ch2 丁香漁法關鍵字
船:當世界開始有了漁船 026
網:捕丁香的五種漁法演進 028
火:讓海上的火燒久一些 032
隊:從合夥到獨資的海洋經濟學 033
灶:把移動的灶搬上船 034
罾:透過咬山辦來標記罾位 035
+傳統赤崁丁香漁業年度時程表 036
——Story 01×宋聖壽:失去船隻的老船長 044
Ch3 從上陸到入腹的丁香魚
Zoom In 特寫赤崁丁香魚 050
Flavor View 生活裡的百態丁香魚 052
Process Lens 跟著丁香魚過一天 054
Team Beat 陸上不同工班做什麼? 056
Tool Box 開箱丁香漁業工具 066
Sea Voyage 抵達安平:再次渡海的丁香魚 068
Recipes 丁香料理食譜 070
——Story 02×張瑞鎮:漁獲上岸後的產業鏈守護者 088
Ch4 漁人的用海知識學
Lesson 1:怎麼「咬」山辦? 094
Lesson 2:成為好漁場的條件是? 106
Lesson 3:在茫茫大海裡畫出「罾位」 110
Lesson 4:現代化技術GIS幫大忙 114
Lesson 5:站在當代,如何還原罾位? 116
——Story 03×黃阿靜:赤崁僅剩的扒網編網師傅 122
Ch5 別打架!海上秩序誰來管?
Rule 1:漁場先佔就先贏? 128
Rule 2:神明最公平公正公開? 129
Rule 3:大公會議怎麼開? 132
Rule 4:快打起來怎麼辦!? 136
——Story 04×楊宗穎:從軍營歸航的赤崁少年 138
Ch6 船過海無痕,但留下故事
Open the Map 打開赤崁罾位系統 144
Ch7 丁香漁業故事傳說
生丁香仔子・起白腹仔厝・傳奇人物「番婆」・
丁香漁獲排名大賽・船上也設有外交官?・
嗶嗶嗶!禁港了! 152
+ 時間復返,在赤崁的海潮裡記得 158
+ 參考文獻 164
+ 作者簡介 166
Ch1 Intro
位於澎湖北海的赤崁村 014
擁海斯有財 016
豐饒之海,如何踏入專逐丁香魚的捕撈時代? 020
成為「產業」哪那麼容易? 022
+赤崁村潮間帶與傳統漁場圖
Ch2 丁香漁法關鍵字
船:當世界開始有了漁船 026
網:捕丁香的五種漁法演進 028
火:讓海上的火燒久一些 032
隊:從合夥到獨資的海洋經濟學 033
灶:把移動的灶搬上船 034
罾:透過咬山辦來標記罾位 035
+傳統赤崁丁香漁業年度時程表 036
——Story 01×宋聖壽:失去船隻的老船長 044
Ch3 從上陸到入腹的丁香魚
Zoom In 特寫赤崁丁香魚 050
Flavor View 生活裡的百態丁香魚 052
Process Lens 跟著丁香魚過一天 054
Team Beat 陸上不同工班做什麼? 056
Tool Box 開箱丁香漁業工具 066
Sea Voyage 抵達安平:再次渡海的丁香魚 068
Recipes 丁香料理食譜 070
——Story 02×張瑞鎮:漁獲上岸後的產業鏈守護者 088
Ch4 漁人的用海知識學
Lesson 1:怎麼「咬」山辦? 094
Lesson 2:成為好漁場的條件是? 106
Lesson 3:在茫茫大海裡畫出「罾位」 110
Lesson 4:現代化技術GIS幫大忙 114
Lesson 5:站在當代,如何還原罾位? 116
——Story 03×黃阿靜:赤崁僅剩的扒網編網師傅 122
Ch5 別打架!海上秩序誰來管?
Rule 1:漁場先佔就先贏? 128
Rule 2:神明最公平公正公開? 129
Rule 3:大公會議怎麼開? 132
Rule 4:快打起來怎麼辦!? 136
——Story 04×楊宗穎:從軍營歸航的赤崁少年 138
Ch6 船過海無痕,但留下故事
Open the Map 打開赤崁罾位系統 144
Ch7 丁香漁業故事傳說
生丁香仔子・起白腹仔厝・傳奇人物「番婆」・
丁香漁獲排名大賽・船上也設有外交官?・
嗶嗶嗶!禁港了! 152
+ 時間復返,在赤崁的海潮裡記得 158
+ 參考文獻 164
+ 作者簡介 166
試閱
作者序/林寶安
位於澎湖北海的赤崁村,是我在澎湖很重要的田野。對我們這種關懷漁村,希望從社會歷史深入了解漁村變遷的人來說,田野就是我們研究工作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養分。透過耆老娓娓道來那些珍貴的生命記憶,可以填補研究文獻的不足,讓過往的歷史變得鮮活起來。
跟赤崁的緣分頗深。村裡的月雲大姊,是我最早認識的貴人。這位在天龍國嫁給赤崁夫婿的媳婦,卻在退休後決定搬來陌生的赤崁居住,並且憑藉著對人的熱情與關心,不僅很快地融入社區,還變成帶領赤崁社區銀髮族運動跳舞、甚至比賽獲獎的領頭羊。我們後來在赤崁各種計畫之能夠順利執行,找到合適的夥伴跟報導人,就是依靠月雲大姊的居間牽線。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結識宋聖壽船長及其他耆老,開啟對赤崁丁香漁業的認識。
赤崁丁香漁業的用海知識文化,就是這麼迷人
丁香漁業原本只是我們調查研究計畫的學術工作任務,沒想到在宋船長的引領下,慢慢變成對海洋生態變化與漁業生活文化的關懷。我們開始帶領學生認識這全台僅有、跟一般漁業存在巨大差異的丁香漁業文化與歷史。一般漁船回港卸魚上岸拍賣完畢就可休息;丁香漁船捕撈回來以後,卻需要另一批人手立即接手處理丁香漁獲,進行分選、處理,進魚灶煮魚、曬魚乾,以及丁香魚乾曬製完成後的標售、運銷。丁香漁業就這麼牢牢地抓住赤崁漁村的脈動,也抓住我們學生的眼光跟興致,願意讓他們坐下來幫忙分選,也參與觀察曬魚乾等流程。
但是丁香漁業最精采的不只是這些岸上忙碌的勞動,丁香漁船在茫茫北海捕撈作業的故事,更是叫人動心。在只能依靠人力辛苦地搖櫓才能出海、更沒有現代衛星定位的舢舨時代,赤崁漁民憑藉著長年海裡來、浪裡去的海象觀察與經驗累積,卻能慢慢掌握丁香魚喜歡群游、具趨光性的習性。聰明的漁民還進一步發現,丁香魚群配合潮汐漲退會在特定的海域出現,前往這些位置進行捕撈,幾乎就是漁獲較為豐收的保證,因此也成為大家極力搶佔的好漁場——罾位。那麼要如何解決可能引發的爭奪漁場衝突糾紛?漁民藉助赤崁信仰中心龍德宮的力量,發展出一套有效的分配輪值辦法,讓每一組罾艚船隊都可以公平地運用每一個罾位漁場。赤崁丁香漁民在北海發展出來的這些用海知識文化,就是這麼樣的迷人,也是這本書想要記錄、分享的核心。
一位失去了船隻的船長,造就此書出版之必然
不過若非宋聖壽船長的託付,以及成大歷史系謝仕淵教授「誌村鑑」系列的合作,本書的出版可能遙遙無期。年近古稀、一輩子在丁香漁業打拼的好友宋聖壽船長,在2024 年元月6 日清晨遭遇漁船海上沉沒的巨變。平安歸來的宋船長,從此不再出海,轉型買賣漁獲,成為協助牽手特產店的支柱。但是失去船隻的傷痛,卻讓宋船長興起想要好好保存赤崁丁香漁業文化的念頭,並尋求筆者協助。在跟持續關心澎湖的好友成大謝仕淵教授商量後,決定在赤崁進行他所主持「誌村鑑」系列的寫作出版計畫,一圓我們三人對赤崁的共同關懷與夢想。那是我們關懷赤崁所要出版的第一本書。
這個願望在我跟謝仕淵教授合作申請海委會海洋文化領航的計畫通過後,有了更大的契機。不同於「誌村鑑」兼具微地方誌與口袋旅遊書的赤崁書寫,海委會計畫所支持的是更深入丁香漁業,對赤崁罾位漁場知識與文化的紀錄整理。站在過去多年執行白沙鄉舢舨漁業文化調查(2020,澎湖縣文化局)、 教育部USR「與海為生」計畫(2023-2024)、 國科會「誰的海?」專題計畫(202208-202407)所打下的基礎上,海委會海洋文化領航計畫「咬山辦與罾位輪值:赤崁丁香漁業的用海知識」(2025)最終促成本書的出版。
集眾人之力,綿延十數年的海上與村落調查計畫
因此,除了要深深感謝這些計畫的支持外,也要特別謝謝所有協助進入赤崁田野訪談學習的耆老船長。宋船長與月雲大姊不在話下,多年執行計畫過程被我們叨擾的鄭英諧老師、龍德宮主委鄭進豐、前主委暨國福造船廠廠長柯少嵐,以及從事丁香漁業的涂連相、張清秋、楊水明、陳志勇、涂憲鐘、林家和、陳其猛、張瑞鎮、黃阿靜、許金換等諸多耆老船長也都提供熱心的協助。赤崁,真是個到處是好友的新故鄉。
當然,本書的順利完成出版,還是要感謝所有參與並協助我們海委會「咬山辦與罾位輪值」計畫的成員。除了我和謝仕淵老師外,搭配林妤蓁老師、洪綉雅小姐與劉怡青編輯所組成計畫團隊的通力合作,是計畫工作與專書撰寫編輯出版能夠按部就班完成的關鍵;背後研究助理安秀華與盧冠宇的協助,也功不可沒。此外,合作多年的陳秉阼老師與郭偉民先生,為本書提供各種精采攝影照片,讓內文更加鮮活可讀;協助開船的陳盡川大哥與陳宜君小姐,則讓我們在宋船長引導出海進行調查罾位的工作得以順利完成。這些都是本書的貴人,在此一併致謝。最後,內人綉敏長期對我在澎湖研究的支持,更是背後讓我能夠持續投入的最大動力。
自從個人在2010 年從義守大學轉任國立澎湖科技大學以來,轉眼已經滿15 年。在此期間因緣際會參與投入的各種澎湖在地研究計畫,讓我慢慢累積出對澎湖更多的關懷與認識,並且因為發現更多的不足,促成進一步投入研究的動力。如此說來,本書也就是這個過程的一個階段性成果,代表我們目前對赤崁丁香漁業、罾位漁場知識文化的認識,也希望能藉此分享更多人得以一窺堂奧。因此,如果您在本書中發現任何疏漏或是錯誤,還請方家願意給予賜教,讓我們還有進步學習的空間。
位於澎湖北海的赤崁村,是我在澎湖很重要的田野。對我們這種關懷漁村,希望從社會歷史深入了解漁村變遷的人來說,田野就是我們研究工作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養分。透過耆老娓娓道來那些珍貴的生命記憶,可以填補研究文獻的不足,讓過往的歷史變得鮮活起來。
跟赤崁的緣分頗深。村裡的月雲大姊,是我最早認識的貴人。這位在天龍國嫁給赤崁夫婿的媳婦,卻在退休後決定搬來陌生的赤崁居住,並且憑藉著對人的熱情與關心,不僅很快地融入社區,還變成帶領赤崁社區銀髮族運動跳舞、甚至比賽獲獎的領頭羊。我們後來在赤崁各種計畫之能夠順利執行,找到合適的夥伴跟報導人,就是依靠月雲大姊的居間牽線。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結識宋聖壽船長及其他耆老,開啟對赤崁丁香漁業的認識。
赤崁丁香漁業的用海知識文化,就是這麼迷人
丁香漁業原本只是我們調查研究計畫的學術工作任務,沒想到在宋船長的引領下,慢慢變成對海洋生態變化與漁業生活文化的關懷。我們開始帶領學生認識這全台僅有、跟一般漁業存在巨大差異的丁香漁業文化與歷史。一般漁船回港卸魚上岸拍賣完畢就可休息;丁香漁船捕撈回來以後,卻需要另一批人手立即接手處理丁香漁獲,進行分選、處理,進魚灶煮魚、曬魚乾,以及丁香魚乾曬製完成後的標售、運銷。丁香漁業就這麼牢牢地抓住赤崁漁村的脈動,也抓住我們學生的眼光跟興致,願意讓他們坐下來幫忙分選,也參與觀察曬魚乾等流程。
但是丁香漁業最精采的不只是這些岸上忙碌的勞動,丁香漁船在茫茫北海捕撈作業的故事,更是叫人動心。在只能依靠人力辛苦地搖櫓才能出海、更沒有現代衛星定位的舢舨時代,赤崁漁民憑藉著長年海裡來、浪裡去的海象觀察與經驗累積,卻能慢慢掌握丁香魚喜歡群游、具趨光性的習性。聰明的漁民還進一步發現,丁香魚群配合潮汐漲退會在特定的海域出現,前往這些位置進行捕撈,幾乎就是漁獲較為豐收的保證,因此也成為大家極力搶佔的好漁場——罾位。那麼要如何解決可能引發的爭奪漁場衝突糾紛?漁民藉助赤崁信仰中心龍德宮的力量,發展出一套有效的分配輪值辦法,讓每一組罾艚船隊都可以公平地運用每一個罾位漁場。赤崁丁香漁民在北海發展出來的這些用海知識文化,就是這麼樣的迷人,也是這本書想要記錄、分享的核心。
一位失去了船隻的船長,造就此書出版之必然
不過若非宋聖壽船長的託付,以及成大歷史系謝仕淵教授「誌村鑑」系列的合作,本書的出版可能遙遙無期。年近古稀、一輩子在丁香漁業打拼的好友宋聖壽船長,在2024 年元月6 日清晨遭遇漁船海上沉沒的巨變。平安歸來的宋船長,從此不再出海,轉型買賣漁獲,成為協助牽手特產店的支柱。但是失去船隻的傷痛,卻讓宋船長興起想要好好保存赤崁丁香漁業文化的念頭,並尋求筆者協助。在跟持續關心澎湖的好友成大謝仕淵教授商量後,決定在赤崁進行他所主持「誌村鑑」系列的寫作出版計畫,一圓我們三人對赤崁的共同關懷與夢想。那是我們關懷赤崁所要出版的第一本書。
這個願望在我跟謝仕淵教授合作申請海委會海洋文化領航的計畫通過後,有了更大的契機。不同於「誌村鑑」兼具微地方誌與口袋旅遊書的赤崁書寫,海委會計畫所支持的是更深入丁香漁業,對赤崁罾位漁場知識與文化的紀錄整理。站在過去多年執行白沙鄉舢舨漁業文化調查(2020,澎湖縣文化局)、 教育部USR「與海為生」計畫(2023-2024)、 國科會「誰的海?」專題計畫(202208-202407)所打下的基礎上,海委會海洋文化領航計畫「咬山辦與罾位輪值:赤崁丁香漁業的用海知識」(2025)最終促成本書的出版。
集眾人之力,綿延十數年的海上與村落調查計畫
因此,除了要深深感謝這些計畫的支持外,也要特別謝謝所有協助進入赤崁田野訪談學習的耆老船長。宋船長與月雲大姊不在話下,多年執行計畫過程被我們叨擾的鄭英諧老師、龍德宮主委鄭進豐、前主委暨國福造船廠廠長柯少嵐,以及從事丁香漁業的涂連相、張清秋、楊水明、陳志勇、涂憲鐘、林家和、陳其猛、張瑞鎮、黃阿靜、許金換等諸多耆老船長也都提供熱心的協助。赤崁,真是個到處是好友的新故鄉。
當然,本書的順利完成出版,還是要感謝所有參與並協助我們海委會「咬山辦與罾位輪值」計畫的成員。除了我和謝仕淵老師外,搭配林妤蓁老師、洪綉雅小姐與劉怡青編輯所組成計畫團隊的通力合作,是計畫工作與專書撰寫編輯出版能夠按部就班完成的關鍵;背後研究助理安秀華與盧冠宇的協助,也功不可沒。此外,合作多年的陳秉阼老師與郭偉民先生,為本書提供各種精采攝影照片,讓內文更加鮮活可讀;協助開船的陳盡川大哥與陳宜君小姐,則讓我們在宋船長引導出海進行調查罾位的工作得以順利完成。這些都是本書的貴人,在此一併致謝。最後,內人綉敏長期對我在澎湖研究的支持,更是背後讓我能夠持續投入的最大動力。
自從個人在2010 年從義守大學轉任國立澎湖科技大學以來,轉眼已經滿15 年。在此期間因緣際會參與投入的各種澎湖在地研究計畫,讓我慢慢累積出對澎湖更多的關懷與認識,並且因為發現更多的不足,促成進一步投入研究的動力。如此說來,本書也就是這個過程的一個階段性成果,代表我們目前對赤崁丁香漁業、罾位漁場知識文化的認識,也希望能藉此分享更多人得以一窺堂奧。因此,如果您在本書中發現任何疏漏或是錯誤,還請方家願意給予賜教,讓我們還有進步學習的空間。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