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世界啤酒品飲大全:原料‧製程‧文化‧品飲,經典啤酒500選

100種類型、500選酒款,第一本全方位介紹啤酒「品飲與文化」的專書。
  • 9 414
    460

出版情報

還好,有啤酒

2015/07/16 這世上,能夠「合法上癮」的東西不多,酒,是其一。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杜康是中國的酒神,論其歷史傳說,從距今四千年到兩千五百年前的說法都有,但要說到論資排輩,杜康的高粱酒,遠遠晚於蘇美人的啤酒起碼兩千年,在蘇美人的楔型文字中,啤酒的意思「嘴巴所傾慕的事物」。到了古埃及,神廟是啤酒釀造中心,金字塔裡得有啤酒工房的模型陪葬,以確保法老王們百年之後,還能豪飲得不亦樂乎。 考古學家認為,讓人類放棄遊牧生活,進入到固定耕作的農業社會,有可能就是因為難以抗拒啤酒的巨大誘惑。更神奇的是,跨越了六千年的時空,啤酒仍然於人類社會中隨處可見,便利商店貨架裡,貼著世界各國異樣酒標的啤酒,好似穿越戲裡的都教授,告訴我們,就算過了六千年,人類其實還是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 何以解憂?還好有啤酒! 六千年來,人類在啤酒這件事上,精益求精,從最早「液體麵包」的營養補充功能,到勞工階級獲得酒精的來源,啤酒的製程不斷繁衍出新的類型,創造出千變萬化的風味,現在的啤酒,進入到「品飲」的階段,原料雖僅有水、麥芽、啤酒花,但卻能喝出蜂蜜、水果、辛香料等多元滋味,昔日酒神,也該自歎弗如。 《世界啤酒品飲大全》的作者王鵬,乃一介酒癡,大學念俄文,研究所念法文,其實真正的主修是酒類品飲,他說,外文能力幫助他進入酒標後面的故事,越喝,就越想鑽研,一進入,造酒浩瀚的知識體系,就成了讓他流連忘返的大觀園,從此人生,以推廣品飲教育為職志。 王鵬同時也是台灣唯一的國際啤酒評審,經常到海外參加評選工作,半年前,他透過友人台灣咖啡研究室林哲豪介紹,來談出版啤酒專書的可能,當時我思考著幾個現象,或許有助於此書的出版: 一、精緻化、個性化與國際化的啤酒越來越多,近些年一些餐廳、酒吧的啤酒酒單開始豐富起來,強調釀造的類型、風味,進而一些熱賣的啤酒,透過識貨的老饕口耳相傳暢銷起來。 二、民間釀酒風氣日盛,自釀啤酒餐廳、各地的小型啤酒廠,甚至在網路上也出現了自釀啤酒經驗分享的社群,形成朝金字塔頂端不斷鑽研的高階老饕族群。 三、便利商店每年夏天必辦「國際啤酒節」,針對消費者喜新厭舊的習慣,大量引進世界各國啤酒,金字塔底端消費者也因此渠道的教育,初探啤酒世界博大精深,不是只有台啤或青島而已。 王鵬的著作,以歷史為經、製程為緯,抽絲剝繭的為所有啤酒愛好者,建立一套邏輯化的啤酒知識體系,原料製程、類型文化、品飲評論、餐飲搭配,雖然厚重,但讀來有如咀嚼厚片牛排,肉汁四溢,很是過癮。 況且,在此之前,台灣尚未有一本深度足夠到類百科的啤酒專書,「或許是時候出版了吧」,我想。 通路都說啤酒書不好賣,我不是不信邪,只是樂觀地覺得,之前的書賣不好,或許是時間太早、內容不對,但沒道理當多數人開始對一件事情有興趣時,手邊沒有一本入門的工具書。 啤酒之神應該會庇佑吧,乾杯!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國際評審/酒類專家 王    鵬 重磅新作
第一本全方位介紹啤酒「品飲與文化」的專書
100種類型、500選酒款

 

啤酒釀造史源遠流長,是歷史比黃帝大戰蚩尤還古老的工藝,
是可以品嘗的歷史,是充滿創意的鮮飲美味。
且看當代釀酒師的創意,如何到達前人無法想像的境界,
跟著專家,跟全世界的啤酒乾杯!

 

★【學品飲】看懂「啤酒風味輪盤」,享受老饕級餐酒搭配與啤酒調酒!
(○) 生蠔+司陶特是精典絕配?
(○) 皮爾森淺色拉格讓魚肉料理更好吃?
(╳) 初春和仲夏都適合飲用琥珀拉格?
(○) 「純釀啤酒」源自16世紀的課稅政策?
(╳) 黑啤酒一定比較甜?桶裝啤酒都是「生啤酒」?
(○) 啤酒花都是雌株,一片花田好比女子高校?

 

★【懂文化】探究六千年啤酒史,導覽德、比、英、美等啤酒王國,通曉啤酒未來趨勢!
什麼是社交型啤酒、割草機啤酒?英式與美式啤酒有何差別?慕尼黑拉格為什麼黑?什麼又是帝國型司陶特⋯⋯這本書帶你認識類型、探索歷史、理解工藝、提升品味,進餐廳輕鬆看懂酒單!

 

★【重點附錄、酒癡必看】王鵬精選500大經典酒款,淺色、深色、甜度、苦味、酸味......風味與口感各自精采

編輯推薦

還好,有啤酒

這世上,能夠「合法上癮」的東西不多,酒,是其一。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杜康是中國的酒神,論其歷史傳說,從距今四千年到兩千五百年前的說法都有,但要說到論資排輩,杜康的高粱酒,遠遠晚於蘇美人的啤酒起碼兩千年,在蘇美人的楔型文字中,啤酒的意思「嘴巴所傾慕的事物」。到了古埃及,神廟是啤酒釀造中心,金字塔裡得有啤酒工房的模型陪葬,以確保法老王們百年之後,還能豪飲得不亦樂乎。

考古學家認為,讓人類放棄遊牧生活,進入到固定耕作的農業社會,有可能就是因為難以抗拒啤酒的巨大誘惑。更神奇的是,跨越了六千年的時空,啤酒仍然於人類社會中隨處可見,便利商店貨架裡,貼著世界各國異樣酒標的啤酒,好似穿越戲裡的都教授,告訴我們,就算過了六千年,人類其實還是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

何以解憂?還好有啤酒!

六千年來,人類在啤酒這件事上,精益求精,從最早「液體麵包」的營養補充功能,到勞工階級獲得酒精的來源,啤酒的製程不斷繁衍出新的類型,創造出千變萬化的風味,現在的啤酒,進入到「品飲」的階段,原料雖僅有水、麥芽、啤酒花,但卻能喝出蜂蜜、水果、辛香料等多元滋味,昔日酒神,也該自歎弗如。

《世界啤酒品飲大全》的作者王鵬,乃一介酒癡,大學念俄文,研究所念法文,其實真正的主修是酒類品飲,他說,外文能力幫助他進入酒標後面的故事,越喝,就越想鑽研,一進入,造酒浩瀚的知識體系,就成了讓他流連忘返的大觀園,從此人生,以推廣品飲教育為職志。

王鵬同時也是台灣唯一的國際啤酒評審,經常到海外參加評選工作,半年前,他透過友人台灣咖啡研究室林哲豪介紹,來談出版啤酒專書的可能,當時我思考著幾個現象,或許有助於此書的出版:
一、精緻化、個性化與國際化的啤酒越來越多,近些年一些餐廳、酒吧的啤酒酒單開始豐富起來,強調釀造的類型、風味,進而一些熱賣的啤酒,透過識貨的老饕口耳相傳暢銷起來。
二、民間釀酒風氣日盛,自釀啤酒餐廳、各地的小型啤酒廠,甚至在網路上也出現了自釀啤酒經驗分享的社群,形成朝金字塔頂端不斷鑽研的高階老饕族群。
三、便利商店每年夏天必辦「國際啤酒節」,針對消費者喜新厭舊的習慣,大量引進世界各國啤酒,金字塔底端消費者也因此渠道的教育,初探啤酒世界博大精深,不是只有台啤或青島而已。

王鵬的著作,以歷史為經、製程為緯,抽絲剝繭的為所有啤酒愛好者,建立一套邏輯化的啤酒知識體系,原料製程、類型文化、品飲評論、餐飲搭配,雖然厚重,但讀來有如咀嚼厚片牛排,肉汁四溢,很是過癮。
況且,在此之前,台灣尚未有一本深度足夠到類百科的啤酒專書,「或許是時候出版了吧」,我想。

通路都說啤酒書不好賣,我不是不信邪,只是樂觀地覺得,之前的書賣不好,或許是時間太早、內容不對,但沒道理當多數人開始對一件事情有興趣時,手邊沒有一本入門的工具書。

啤酒之神應該會庇佑吧,乾杯!(文/寫樂文化總編輯韓嵩齡)

目錄

推薦序:令人醺醺然的佳作
自序與誌謝 
 

楔子 超乎想像的啤酒:歷史軌跡與當代風潮
【溯源六千年,上古世紀的人有多愛啤酒?】
古埃及:今生來世都要喝啤酒/兩河流域:至今發現最古老的啤酒遺跡/古希臘羅馬帝國時期:啤酒真是蠻族的飲料?
【中世紀以降:啤酒類型的傳播、演變與流行】
修道院僧侶的液體麵包/啤酒與啤酒花:天生一對!/十五世紀:政治介入,啤酒更好喝?/十八世紀的英式波特:工人喜歡黑啤酒?/德國版:高溫發酵的波特變成低溫熟成的拉格/十九世紀的金黃拉格:劃時代的創舉/當代趨勢:工藝與創新精神的覺醒/「精釀」的神髓:尊重經典、不盲從流行

 

Part  1 啤酒好喝的秘密:原料與製程
Chapter 1 釀造原料與啤酒風味特性
1-1 啤酒生產的基礎:釀造水
【水的品質vs.啤酒的品質】
水對啤酒很重要/啤酒的專業,從正確稱呼水開始/水,只要能喝,也能釀酒!?/不同特質的水,創造了各種類型的啤酒/用台灣的水,釀全世界的啤酒
【水的魔力:看世界各地的釀造水如何影響啤酒特性】
捷克皮爾森的淺色拉格/德國多蒙德的出口型啤酒/德國慕尼黑的深色拉格/奧地利維也納的琥珀拉格/英格蘭波頓的苦啤酒/英格蘭倫敦的波特/蘇格蘭各地的愛爾/愛爾蘭都柏林的司陶特/美國舊金山的加州日常啤酒

 

1-2啤酒風味的本源:麥芽、輔料與其他風味添加物
【大麥麥芽VS.啤酒感官特徵】
大麥麥芽的釀造優勢/大麥麥芽的風味優勢/葡萄酒講究葡萄品種,啤酒是否講究大麥品種?/贊成派:大麥品種很重要!/反對派:大麥品種不影響啤酒釀造/麥粒的催芽,其實是一場春意的欺騙/麥芽種類與風味特性/以城市命名的三種常見麥芽/焦糖麥芽有焦糖,巧克力麥芽卻沒有巧克力/煙燻麥芽:象徵烘焙不穩定的「活古蹟」/乳酸麥芽:不是偏愛優格,而是另有內幕
【其他可發酵原料、風味添加物與啤酒風味的關聯】
小麥麥芽與裸麥麥芽:都是麥芽/生穀與輔料:非麥芽的可發酵原料/辛香料等添加物:不可發酵的風味原料

 

1-3  啤酒個性的印記:啤酒花
【啤酒花如何影響啤酒的風味特性】
啤酒花是什麼?/是先有啤酒,還是先有啤酒花?/啤酒花田,宛如一所女子中學/啤酒花的釀造優勢/啤酒花的分類:看品種特性與使用方式/和食物一樣:冷凍產品不見得不新鮮/啤酒花的奧祕,人們至今仍在不斷摸索
【啤酒花的品種,讓啤酒具有獨特個性】
啤酒花之於啤酒,如葡萄品種之於葡萄酒/歐陸尊貴酒花/英系酒花與其他歐陸酒花/美系酒花/新世界酒花

 

Chapter 2  製程:帶動啤酒風味的特徵
2-1  麥汁製備階段的風味潛在因素
【發酵前的步驟:從碾麥、糖化到麥汁冷卻】
麥汁如何變成啤酒?/碾麥要訣:麥粒破,而殼不碎/糖化目標:讓麥芽裡的澱粉完全降解/糖化細節:溫度不同,麥汁不同,口感不同/糖化加熱:影響各地的傳統風味/麥汁分離:儘速導出麥汁/麥渣的重生:變畜牧業飼料/煮沸麥汁,一舉數得/麥汁冷卻與接菌

 

2-2  進入發酵之後的風味潛在因素
【發酵階段:形塑啤酒風味的關鍵】
有快樂的酵母,才有幸福的釀酒師/酵母與菌種:啤酒的發酵風味來源/愛爾與拉格:不同品系,不同特性/酵母品系不能與發酵溫度混為一談/啤酒小常識:啤酒形態怎麼分?/ 是不是愛爾?不同國家,不同理解/啤酒、愛爾與拉格:如何正確選用詞彙?/發酵特性與風味形態/國別酵母品系與風味特徵/酵母發酵率愈高,口感愈乾爽輕盈
【啤酒發酵完畢就可以喝了嗎?】
發酵尾段:啤酒的碳酸從哪兒來?/青啤酒與嫩啤酒/熟成階段:替啤酒錦上添花的好時機/過濾與品質的關係/既然有生啤酒,有沒有熟啤酒?/人要衣裝,啤酒呢?——瓶裝、罐裝,還是桶裝?/桶裝啤酒,未必是生啤酒

 

Part  2啤酒豐富的原因:類型與文化
Chapter 3 啤酒類型:從何而來?怎麼區分?
3-1 啤酒類型的形成與演變
【啤酒,是可以品嘗的歷史】
人文史地,是塑造啤酒類型與風味的推手
【技術因素如何影響啤酒類型】
製麥技術:左右風味與配方/加熱技術:熬煮法與浸汁法/炭火風味的石頭啤酒/溫控設備如何影響啤酒類型?/滅菌與包裝,影響全球啤酒消費市場生態
【法規因素如何影響啤酒類型】
啤酒純釀法令:形塑現代啤酒風味/課稅標準如何影響啤酒的風味/稅制影響啤酒特性,也改變人民飲酒習慣
【經營因素如何影響啤酒類型】
美國:商人圖方便,意外改變市場品味/台灣:平穩米價,用稻米取代部分麥芽/蒸汽啤酒:節省成本,卻拼湊出獨特類型
【地理因素如何影響啤酒類型】
北國的涼冷環境,促成稠密黏滑的口感/英國:農業看天吃飯,輔料變成必要/加州:淘金客聚集,帶動新類型
【季節因素如何影響啤酒類型】
釀造季節:十月要喝,三月要準備好?/飲用季節:仲夏喝淺拉格,涼冷喝深拉格
【創意因素如何影響啤酒類型】
啤酒,是最仰賴創意的釀造酒/從工人版到貴族版的波特創意學/市場競爭壓力,激發無限創意
【啤酒類型的傳承與演變】
學習啤酒品評,必須熟悉類型現況/研究啤酒類型,則需兼具歷史視野/皮爾森型拉格:相同基因,風格殊異/英英格蘭棕色愛爾:各式英系愛爾的老祖宗/萊茵河畔的老啤酒與科隆啤酒

 

3-2  啤酒世界的羅盤:類型系統
【類型觀念對啤酒的知識體系有多重要?】
黑啤酒不一定甜──認識類型,掌握基本概念/「類型」是啤酒世界的路標/要怎麼回答「全世界有多少種啤酒?」/啤酒類型變化,反映市場脈動
【啤酒類型變化的九大趨勢】
一、復古類型的回歸/二、既有類型的沒落/三、野生酵母與酸釀在美國的崛起/四、捷克各式拉格登上舞台/五、低酒精啤酒的前景看好/六、高酒精啤酒的多元化/七、分化速度驚人的印度淺色愛爾/八、容許淺色版本的趨勢/九、桶陳啤酒的分類更趨細膩
【啤酒的分類標準有哪些?】
借用生物學的綱目,替啤酒分出種類層級/不同邏輯,會分到不同類別/第一種分法:啤酒釀造師協會的準則/第二種分法:啤酒評審認證組織的準則/量身訂做的競賽用類型準則/類型準則的兩難/類型準則雖非啤酒百科,卻是學習利器/一種不易過時的品飲筆記

 

Chapter 4  啤酒的閱兵大典:全球類型概覽
4-1歐陸拉格
【捷克拉格】
捷克淺色拉格(Czech Pale Lager)/捷克特優淺色拉格(Czech Premium Pale Lager)/捷克琥珀拉格(Czech Amber Lager)/捷克深色拉格(Czech Dark Lager)
【德國淺色啤酒】
德系低熱量啤酒(German Leichtbier)/科隆啤酒(Kölsch)/德系出口型啤酒(German Exportbier)/德系皮爾森型拉格(German Pils)/慕尼黑淺色拉格(Munich Helles)/慶典啤酒(Festbier)
【歐陸琥珀啤酒】
梅爾森型琥珀拉格(Märzen)/德國班堡煙燻梅爾森型琥珀拉格(Rauchbier)/維也納琥珀拉格(Vienna Lager)/德系老式琥珀啤酒(Altbier)/德式未過濾原漿啤酒(Kellerbier)
【德國深色拉格】
慕尼黑深色拉格(Munich Dunkel)/德系泛黑深色拉格(Schwarzbier)
【歐系烈拉格】
德系淺色烈拉格(Heller Bock)/德系深色烈拉格(Dunkles Bock)/加強版山羊烈拉格(Doppelbock)/冰凍濃縮山羊烈拉格(Eisbock)/出口型波特啤酒(Baltic Porter)

 

4-2 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啤酒
【英式苦啤酒與淺色愛爾】
一般英系淺色微苦啤酒(Ordinary Bitter)/特優英系淺色微苦啤酒(Best Bitter)/特濃英系淺色微苦啤酒(Strong Bitter)/英式金黃愛爾(English Golden Ale)/澳洲氣泡愛爾(Australian Sparkling Ale)/英系印度淺色苦味愛爾(English IPA
)
【英式棕色與深色啤酒】

試閱

發酵階段:形塑啤酒風味的關鍵
有快樂的酵母,才有幸福的釀酒師

酵母進入麥汁之後,不會立即開始發酵——酵母沒有那麼拚命,而且酵母必須先適應麥汁環境,進行增生。酵母菌增生時,會消耗麥汁裡的氧氣,酵母菌數增加到成為優勢菌種之後,可以壓抑其他雜菌,便能避免出現風味污染。為了促進酵母增生,在接菌之後幾個小時內,釀酒師會提供麥汁充足的氧氣,控制在足以讓酵母利用、卻不至於讓麥汁氧化的劑量。酵母菌在這個階段,還不算是開始發酵。

在切斷氧氣供應,酵母菌數也充足之後,麥汁裡的氧氣很快被酵母菌消耗殆盡。在缺氧的環境下,酵母菌不再呼吸增生,而是開始另一種缺氧行為模式,也就是發酵作用。酵母開始代謝糖分,排出二氧化碳,產生酒精與少許水分,釋放熱能,產生風味物質,這些都是啤酒的重要風味組成。發酵顯然是啤酒製程的關鍵步驟。這個程序讓麥汁變成麥酒,但是好不好喝差很多!「有了快樂的酵母,才有幸福的釀酒師。」釀酒師肯定心有戚戚焉。曾有一位廠長說,一座啤酒廠最難管理的事物,絕對是活的東西:酵母最難搞,其次才是員工。

酵母與菌種:啤酒的發酵風味來源
啤酒可以用酵母菌發酵,而酵母有很多種。啤酒的製作,也可以讓酵母菌以外的菌種參與作用,也就是特定的細菌。
酵母有很多種,在這個世界上,跟麥子最有關係的酵母,可以分成三種。一是啤酒釀酒師需要的酵母,可以稱為啤酒酵母(brewer’s yeast), 主要用來釀造直接喝的啤酒;二是威士忌蒸餾師的酵母, 可以稱為烈酒酵母(distiller’s yeast),釀出的啤酒不是拿來喝的,而是拿來蒸餾加工的;三是麵包師傅需要的酵母,稱為麵包酵母(baker’s yeast)。看來看去,其實都跟「麵包」有關,只不過是固體麵包與液體麵包的差別。生產不同的食品,使用不同的酵母,可以得到最佳的效果。當然,有些時候混用酵母是因有特別的風味考量,但不會是常態。

啤酒酵母分成不同的品系與菌種,屬於相同品系的酵母仍可再細分出不的菌種。酵母的差異有時足以區別酒廠、品牌風格特性。為了穩定起見,酵母通常是人工選培的菌種。酵母種類繁多,經常都以適合釀造的啤酒類型分門別類——同樣屬於愛爾酵母,適合釀造英式愛爾的酵母,就稱為英式愛爾酵母,能夠產生較多果香;適合釀造美式愛爾的酵母,就稱為美式愛爾酵母,發酵特徵較為中性,這也是美式愛爾的特點之一。拉格酵母也是一樣,譬如德式拉格與美式拉格,來自酵母的風味特性不同,一個通常帶有少許硫味,一個則有通常發酵出青蘋果香氣。

如果顛倒使用兩種酵母,就會造成啤酒風味標誌不鮮明。對於有經驗的人來說,喝到這樣的啤酒,會驚訝到皺起眉頭,那種感覺就好比原本以為爆米花是鹹口味,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一口咬下去卻發現是甜的。

除了人工選培的啤酒酵母口味,有些特殊類型的啤酒,也可以使用野生酵母釀造。野生酵母的發酵風味通常伴隨皮革、辛香氣息,這樣的風味頗受某些釀酒師青睞,現在也是流行風潮之一。也因此有酵母供應商替釀酒師以「人工選培」的方式,提供「野生」酵母。雖然聽起來不太自然,但是只要蔚為風潮、有利可圖,一定有廠商樂意為之。

除了酵母之外,還能利用細菌替啤酒增添風味。某些特殊類型的啤酒,使用多菌共生發酵,這些細菌通常是特定的乳酸菌、醋酸菌。這些致酸菌一般都是啤酒釀造的大敵,然而,對於常規啤酒不應出現的「雜菌」,卻可能是特定酸啤酒類型的好菌。啤酒發酵完畢就可以喝了嗎?
發酵尾段:啤酒的碳酸從哪兒來?

發酵過程會產生碳酸,在發酵作用的高峰期需要排氣,以免壓力太大。但是,到了發酵尾段,便需要關閉氣閥,讓二氧化碳溶入啤酒形成碳酸。

如果碳酸不足, 通常在裝瓶前還可以補救, 那就是直接打入碳酸, 靜置之後裝瓶。另一個方法是直接裝瓶, 進行「瓶中穩定處理」(bottle conditioning),也就是在裝瓶時添加酵母或者正在發酵的麥汁到啤酒裡,讓酵母吸收氧氣,菌數增生,接著進入發酵,消耗殘餘糖分並產生二氧化碳,同時達到穩定與增汽的效果——德國小麥愛爾就是這樣處理。瓶中穩定的手續, 很類似比利時啤酒的「瓶中再次發酵」(refermentation en bouteille),但是比利時啤酒是藉由風味中性的酵母,在不影響啤酒風味的前提下,讓碳酸飽和,並稍微提高酒精含量。

熟成階段:替啤酒錦上添花的好時機
不論是愛爾或拉格,啤酒在裝瓶前都會在槽中低溫保存——對拉格來說叫作熟成培養,所需時間較長;對愛爾來說則算靜置穩定,所需時間較短。某些啤酒類型特別著重啤酒花的風味表現,可以趁著熟成階段,投入更多酒花進行冷浸泡,可以增添更多新鮮的啤酒花香氣,但卻不會增加苦味。此外,某些特製啤酒的特殊風味添加物,也是在這個階段進行低溫浸泡萃取。

現代酒廠通常利用不鏽鋼槽進行低溫保存,然而,某些特殊的啤酒卻使用橡木桶培養。有些屬於木質風味調味啤酒,允許採用浸泡木片萃取風味,或者添加適量橡木精油調味,這些添加物也是在熟成階段加入桶槽。另外,有些類型採取冷凍濃縮的方式,製成烈啤酒,這些特殊工序也在發酵完畢之後的這個階段進行。

不論是希望酒花香氣更上層樓,還是希望加以濃縮,或者想讓啤酒增添各式各樣的風味,又或者只是單純想讓啤酒更有成熟的韻味,都是在這個階段完成。你是否也覺得,經過了這個階段,啤酒彷彿走了一趟美容院呢?

人要衣裝,啤酒呢?──瓶裝、罐裝,還是桶裝?
重視內涵固然很好,但是外表並非不重要。「相同的啤酒,如果有玻璃瓶裝與罐裝,你會選擇哪一種?」當然,這個問題的前提假設是啤酒相同,然而,通常不同的容器,會讓相同的啤酒逐漸產生品質差異。所以嚴格來說,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容易回答。

瓶裝與罐裝啤酒最大的差異在於含氧量與遮光率。瓶裝的含氧量極低,啤酒氧化速度慢,但只有棕色或者塗上黑漆的玻璃瓶或鋁瓶能夠阻擋紫外線。綠色、藍色、黃色、透明無色的玻璃瓶,都極易讓啤酒產生光照缺陷。金屬罐裝啤酒雖然完全擋光,但由於目前充填設備的限制,含氧量比玻璃瓶裝版本高出許多。

雖然氧氣是啤酒的大敵,不過,我們不應排斥金屬罐裝啤酒。在某些情況下,金屬罐裝的品質反而比玻璃瓶更好,端視玻璃瓶與鋁罐啤酒的保存狀況、新鮮度與玻璃瓶顏色而定:在都有光照,而且玻璃瓶是綠色的情況下,選鋁罐;都有出廠半年內的鮮度、都避光保存的情況下,兩者都可以選,玻璃瓶尤佳;在避光保存、但是都已經放了超過三季的情況,都不要選,或者選玻璃瓶碰碰運氣。乍看之下,選玻璃瓶的勝算較大,但是綠色玻璃瓶裝往往只需被曝曬幾分鐘,就足以產生異味,非常容易出現光照缺陷。

有人認為鋁罐裝的啤酒有金屬味,其實,那很可能只是心理作用,也可能是沒有把酒倒進玻璃杯品嘗的結果。不論是玻璃瓶裝或者鋁罐裝的啤酒,都應該養成倒進杯子再喝的習慣(或者說自我要求)。如果把酒倒進杯子,就不至於聞到鋁罐味,而且,罐裝啤酒通常不會因為包裝材質的關係出現金屬味。
品評的唯一焦點:酒
開瓶前的靜置

不論瓶裝或罐裝啤酒,經過長途運輸或者快遞運送之後,都應該先直立靜置一段時間再開瓶,如果可以同時配合冷藏就更好了,因為這樣可以幫助二氧化碳溶回啤酒裡。請記得:溫度愈低,氣體愈容易溶入液體。你可以做個小試驗,拿一瓶普通的鋁罐裝啤酒,輕捏瓶身,你應該會發現罐身有些彈性,但是搖晃之後,罐身就會明顯變硬。這是因為啤酒經過晃動之後,碳酸離開酒液,形成二氧化碳氣體,增加罐內的壓力,此時開瓶,不但可能造成噴濺湧出,更會由於碳酸含量低於標準,因而影響原本應有的口感表現。下次若有人遞一罐啤酒給你,嘴角還露出詭異的微笑,你不妨暗自捏捏罐子,至少可以稍微防範一下這種惡作劇。

外觀的蛛絲馬跡
作為評審,我們會得到只有編號的杯裝啤酒,或者沒有酒標與其他任何足以辨認內容的瓶裝樣品。若有機會看到瓶身的話,仔細觀察酒瓶外觀算是品評的第一步,畢竟品評的意思原本就是透過感官,對飲料進行詳細的檢查、記錄與評價。

我曾經發現只有半滿的酒瓶,這種在充填時發生的意外,非常可能造成風味老化。有些酒廠由於充填設備的問題,甚至會出現每瓶液面高度都不同,幾乎可以當樂器演奏的情況,然而,只要注意避光陰涼保存,這些樣品在半年內通常不會有顯著風味差異。但若在玻璃瓶頸內,沿著啤酒的液面上緣出現一圈類似粒狀附著物的痕跡,往往是由於貯存過久或是微生物作用,風味必然已經老化、出現異味,而且瓶中壓力可能因此升高,在開瓶時,酒液特別容易噴湧。

最佳品飲溫度的潛規則
啤酒的適飲溫度有規則可循,不需強記,只需依循以下原則。大多數的啤酒適飲溫度區間約為5-13°C,以此為前提,第一個是顏色法則:色淺,則在此區間內偏低溫侍酒;色深,則稍高溫侍酒。第二個是碳酸與酒感法則:酒感強勁者,偏高溫侍酒;碳酸強勁者,偏低溫侍酒;以上反之亦然。第三個原則是風味強度原則:風味特別單薄,或者帶有沁爽酸味的,都偏低溫侍酒;反之,則偏高溫侍酒。

學習辨識老化風味
啤酒評審是很辛苦,卻很幸福的一項工作,因為可以品嘗到品質最好的啤酒——除非是性質特殊,否則,一般有規模的國際啤酒競賽,絕大多數參賽酒款必然都是最新鮮的樣品。有機會品嘗這些新鮮樣品,便成了啤酒評審們跑遍世界各地的重要動力之一。一般消費者從市面上購得的樣品,不見得總是如此新鮮,也不見得總是那麼多樣。

對於一般業餘品飲者,我建議應該特別注重啤酒的新鮮度,或者花一點心思學習辨別老化的啤酒風味,以免誤把老化風味當作常態。有朝一日若是有機會品嘗極為新鮮的產品,反而誤以為「少一味」,這樣就貽笑大方了。

對於消費者來說,遇到不新鮮的啤酒,只能硬著頭皮把它喝掉。如果分辨不出來,毫無意識地將它喝完,對品味更是沒有好處。應該培養選擇新鮮啤酒的能力,而不是養成忍受不新鮮啤酒的耐力,否則,最後只會讓品味鑑賞能力變得遲鈍。

懂得選擇新鮮的樣品,是獲得美好飲酒經驗的重要關鍵。一款不新鮮的啤酒,在侍酒端當然有辦法遮掩、彌補,譬如故意降低溫度或者配餐喝掉。然而,過冰而缺乏風味的啤酒,對於培養品味也沒有幫助。

最高規格的啤酒保存法
啤酒必須有良好的保存條件:避光、溫控與無異味是最重要的,其次還有避免震動、濕度控制與通風。啤酒不應照射陽光或紫外線,以免啤酒中的物質產生風味變化,並且加速氧化。環境溫度愈高,氧化的速度也愈快。不新鮮的酒款,通常都與氧化或光照有關。只要避免在高溫環境久貯,甚至寧願把啤酒直接放進冰箱裡保存,設法減緩氧化,並且不要讓光線直射,通常就不會有大錯。

其實,如果問我最高規格的啤酒保存方式,我會建議你,不妨把啤酒想像成鮮奶,應該怎麼對待鮮奶,就怎麼對待你的啤酒。當然,別誤會,我指的不是把它加進咖啡這件事,而是避光冷藏保存,趁鮮儘早享用。

裝瓶之後,通常不會「愈陳愈香」
多數啤酒並不耐放,即使久放不壞,卻不見得愈放愈好,也就沒有陳年的必要與價值。陳年後的風味好壞正常與否,需要專業眼光判準。所謂「愈陳愈香」不總是成立的,而是個見仁見智,甚至是各說各話的問題。

有些酒值得放,但也要看陳年後的風味是否符合飲者的個人喜好,如果不喜歡陳放之後出現的風味,就算陳酒的風味再怎麼迷人,也得不到青睞。放了數十年的啤酒,就算壞了也是古董一枚,想必有人願意高價收購,不過這已經是另一個話題了,無關陳年與品質。

就算保存條件良好,啤酒存放太久,通常都帶有氧化風味,也被稱為老化。只有極少數特殊的啤酒類型,理應出現些許宜人氧化特徵,但是畢竟是少數特例,而非通則。雖然還是有人懂得「欣賞」,甚至特別喜歡啤酒氧化風味,但那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欣賞或鑑賞,而是單純出於對啤酒風味缺陷的無知而已。抱歉,必須坦誠說出血淋淋的實話。

別再無意義地亂晃杯子!
如果啤酒上桌之後泡沫層已經塌陷,可以刻意晃杯激出泡沫層,但是這個動作不應濫用,否則可能影響口中碳酸的表現。有不少學習酒類品飲的人,習於不斷搖晃杯子,彷彿成了職業病,或者作為一種品味的宣示,以為做足表面功夫就等同懂得品味。誠然,喝酒時是否晃杯,早期是粗估一個人是否懂得品酒的指標;然而,如今大家都學會了這一招,甚至不懂品酒的人也晃起杯子,而且停不下來。切記,避免無意義地、頻繁地晃杯。

泡沫層學問大:你該學會的倒酒方式
泡沫層與倒酒方式有關,而倒酒方式又取決於諸多因素,包括類型與溫度。某些酒款在瓶罐裝出口的考量之下,充填時的碳酸較多,因此,在飲用前需要稍微除碳,才更接近應有的口感。這類啤酒可以在開瓶後,直接對準杯底倒入,試圖激出泡沫層,逼使碳酸離開酒液。泡沫激起無妨,待泡沫消下,繼續重複倒酒的動作,直到倒完為止。有些人喜歡採取傾斜杯子的方式,或者在啤酒很冰不易產生泡沫層的情況下,一口氣將酒倒完,這時碳酸口感往往稍強,但也不算錯誤的侍酒方式。只不過,試圖一口氣倒完一瓶酒,往往造成碳酸口感稍強,但泡沫層卻不夠豐厚,而且塌陷很快。這類實例包括少數的德系皮爾森型拉格,以及英式淺色愛爾;前者應該讓碳酸從極強勁下降至中等強勁,後者則應該讓碳酸從中等強勁下降至中低強勁。

不需刻意除碳的啤酒類型,仍應視情況調整倒酒高度與力道,製造充足的泡沫層。若是啤酒太冰,通常不容易產生泡沫層,這時最好的處置,應該從問題的根本處理,也就是讓啤酒稍微回溫之後再開瓶,而不是在倒酒時刻意提高高度衝激;也不應明知啤酒太冰,卻仍然侍酒,在等待酒液回溫的時候,白白損失碳酸與泡沫層,還有寶貴的光陰。

杯子的保存與杯子的溫度
杯子在清潔之後,最好可以倒吊起來,一方面保持通風,再方面可以避免塵埃掉入。放在櫃子裡的酒杯,或者暴露在空氣中的酒杯,哪怕是前幾天才洗過,在使用之前還是必須再洗一次。除非,這些酒杯要用來品嘗烈酒或者靜態的葡萄酒,否則,杯中若有來自空氣的異物,在倒入啤酒之後會形成氣毯,影響外觀。

剛拿出洗碗機的杯子,在還沒有回溫之前,不宜用來侍酒。在侍酒時,溫熱的酒杯將造成啤酒中的碳酸急速離開酒液,造成泡沫層急劇升起,但是泡沫的質地卻較為粗糙,而且容易塌陷。也因此,啤酒杯也不應該保存在很熱的地方。在酒吧裡,通常現打啤酒的吧台上都有冷水涮杯機,在打酒之前,將酒杯倒置在冷水出口壓一下,利用冰水替酒杯內壁降溫,可以幫助啤酒產生綿密持久的泡沫層,或者說,可以避免打酒過程產生泡沫層急劇升起的問題。

對於我們在家飲酒的人而言,當然沒有必要裝一台冷水機來涮杯。我們可以做的,是確定飲酒時的氣溫不會太高,也就是在冷氣房裡喝酒。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在品酒,更應該確保環境溫度的涼爽,如此不但有助於保持啤酒的溫度,也有助於集中精神。環境空調準備好之後,將啤酒拿出冰箱,在空氣中回溫約五至十分鐘,這樣可以讓啤酒回到適飲溫度,而且也縮小酒液與環境之間的溫差。利用空檔將杯子清潔完成,然後便可以開瓶倒酒。

最後提醒,作為啤酒品味家,不應該把啤酒杯放在冰箱或冷凍庫裡。對於絕大多數啤酒類型的品評來說,都不是正規做法。在天候燠熱的地區與季節,通常以冷飲形象為訴求,而非以品嘗風味為訴求的市場裡,消費者特別樂於接受冰杯,而店家也樂此不疲。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還有台灣、東南亞這些很熱的地方,都盛行冰杯的風氣。縱使如此,我仍然大力宣傳不要冰杯。而正在讀這本書的你,也一定已經到達認同不要冰杯的品味高度。在有如蒸籠一般的台灣夏季,想要痛快地享受清涼飲料,其實有很多其他方式,何必打啤酒杯的歪主意?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12844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1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