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出版島讀: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

字在江湖,必有迴響
強推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226個人喜歡
  • 79 332
    420

出版情報

在出版的魔幻時刻,為出版人加油!

2023/01/23 據統計,臺灣有近五千家出版社,一年出版數萬種新書。然而,看似一片百花盛開的出版榮景,卻也常聽到這個產業已日落西山的感慨。 仍為媒介知識而努力——特別在人文書籍領域耕耘——的出版人,當然不得不面對許多現實壓力。畢竟,撇開出版從業人員的角色,我們也是讀者,同樣了解此時此刻有多少知識的載體正與書本競爭。 且先放下嘆息,讓我們回到初心。文字是作者思想的化身,在還沒有電腦、手機、平板的時代,將作者的思想經由編輯、印刷並出版成書,才有機會麇集讀者、匯聚同志,乃至引起海嘯。因此,所謂的「出版」(publish),意思便是向世間推廣一本書。 翻開《出版島讀: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就像參加一趟出版的時光之旅。全書以四個歷史階段為分期,隨著22篇文章的主題,走入作者、出版者、通路、讀者所共同構築的記憶甬道。 從基督教長老教會引進第一臺活字印刷機,到太平洋戰爭時期臺灣第一代出版人與出版社現身,清領至日治時期(1880-1945),曾經有誰在島嶼怎樣「種字」?為什麼要「種字」?又有哪些在日後成為思想的種子? 國民政府禁用日語後,上海、南京等民國出版業來臺扎根。在冷戰前期(1946-1978)壓抑肅殺的政治氛圍中,報刊與文學生產如何突破封鎖?人文書籍出版如何開拓現代版圖?在純文學的領域之外,瓊瑤與三毛又颳起怎樣的旋風? 冷戰後期(1979-1991),面對中美建交的國際新局、黨外運動勃發、市場機制更易,出版戰術如何因應調整?從文學類型市場的浮現、黨外雜誌的查禁和突圍,到新興詩刊與文學雜誌對社會現實的回應。臺灣出版業者如何在市場從屬的資本新秩序中走向集團化?高雄的在地出版又綻放著什麼樣的曙光與春暉? 解嚴與刑法第100條的修正,臺灣跨入言論自由新時代。612大限告別了翻譯羅曼史的盛世,迎來了全球與在地知識共振、西方思想大量譯介與臺灣學茁壯暢旺的出版新風貌。在眾聲喧譁的嘗試與探索中,我們是否迎來一個出版的嘉年華時代? 《出版島讀》試圖回溯上述的議題,並提供一個切入臺灣史的視角,記錄著在歷史洪流和江湖風雨中秉燭前行的出版人,面對強權與壓力時,不管是獨自練功抑或義氣結盟,奮力將知識的燈火傳遞給讀者的勇氣。 當知識碎片化的時代到臨,將作者完整的思想與論述編輯成書推介給讀者,更顯得十分必要。出版業只是近黃昏嗎?《出版島讀》以「寫給未來的字」作為全書最後一部分的標題,不僅寓意閱讀的永恆性,也預見了一條出版的未竟之路。身處在出版這一行的魔幻時刻,這本書裡的故事應該能為我們帶來許多激勵。因為字在江湖,必有迴響。

金石堂好好聽

曲目

聽全部
  • 1 書店員導讀

作者/書店員導讀/名人導讀

據統計臺灣有近五千家出版社,一年出版數萬種新書。在還沒有電腦、手機、平板的時代,將作者的思想經由編輯、印刷並出版成書,才有機會麇集讀者、匯聚同志,乃至引起海嘯。

閱讀《出版島讀》,就像參加一趟出版的時光之旅。全書以四個歷史階段為分期,隨著22篇文章的主題,走入作者、出版者、通路、讀者所共同構築的記憶甬道。

本書提供一個切入臺灣史的視角,記錄著在歷史洪流和江湖風雨中秉燭前行的出版人,面對強權與壓力時,不管是獨自練功抑或義氣結盟,奮力將知識的燈火傳遞給讀者的勇氣。

音樂來源:
Be Inspired by Keys of Moon
https://soundcloud.com/keysofmoon
Music promoted by https://www.free-stock-music.com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CC BY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臺灣的出版史上有許多傳奇,

他們或獨自練功、或義氣結盟,有時還須共同抵抗強權,

猶如闖蕩江湖的高手——滿懷經綸、渾身膽識!

 

字在江湖,必有迴響

16篇專文+6篇特寫,22位作者合寫的島嶼未竟之書

 

出版,即是向世間推廣一本書。因為字是作者思想的化身,當文字經由編輯出版,便能聚集同志,引起海嘯。臺灣的出版史,從壓抑到自由,真的不容易;臺灣的出版人,相濡以沫、相忘江湖,只為文字的存在——這種名為「出版」的勇氣,必須致敬。

 

《出版島讀》回顧清領至日治、冷戰前期、冷戰後期,以及九○年代《著作權法》修訂以來等四個歷史階段的江湖風雨,並指認前行者的百年追求之路。二十二位作者以臺灣重要的人文出版事件、代表性出版社/出版人與其成果為核心,描繪臺灣人文出版的面貌,繼之以文學、哲學、人文思潮之出版社、雜誌刊物、報紙副刊等載體為範圍,同時介紹出版史上獨特而不可忽視的「出版現象」,綜合呈現此一議題的時代意義,導讀人文出版在這座島嶼從禁錮到開拓的故事。

 

名人推薦

齊聲推薦

 

方嵐亭|台灣教會公報社社長

王榮文|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

平雲|皇冠文化集團發行人

向陽|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朱亞君|寶瓶文化社長

何飛鵬|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李永得|文化部部長

李瑞騰|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人文藝術中心主任

林文欽|前衛出版社社長

林載爵|聯經出版公司發行人

封德屏|文訊雜誌社總編輯

郭重興|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社長

陳坤崙|春暉出版社暨第一出版社社長

陳夏民|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陳素芳|九歌出版社總編輯

詹宏志|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

廖志峰|允晨文化發行人

應鳳凰|文學史料工作者

隱地|爾雅出版社創辦人

魏淑貞|玉山社發行人

羅文嘉|水牛出版社社長

蘇正隆|書林出版有限公司董事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依姓名筆畫排序)

 

前人講:「少年若無一擺悾,路邊哪有有應公」,若是出版ê癡情是一擺悾過一擺;不計較物質喪鄉,只愛真善美播滿心田。故事愈講愈愛講,這本冊愈看愈愛看。——方嵐亭|台灣教會公報社社長 

 

本書透過爬梳臺灣一百多年來的人文出版歷史,讓人能夠更加理解今日臺灣出版面貌的形成過程,希望能夠因此開啟對於臺灣出版史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也期待臺灣出版界的下一個百年風華。——平雲|皇冠文化集團發行人

 

本書集結臺灣文學學界中壯菁英,鳥瞰百年臺灣人文出版的壯闊風景、重大事件及其傳播現象,映照了臺灣人文出版史從殖民、威權到自由開放的百折千轉,也勾勒出臺灣文化從壓抑到重生的刻痕。——向陽|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出版是文化產業鏈關鍵的環節。《出版島讀》述說臺灣百年人文出版史上的許多傳奇,記錄出版從禁錮走向自由、多元與開放的時代歷程,帶領讀者體驗名為出版的勇氣。——李永得|文化部部長

 

出版是知識生產的最終環節,作者之經驗與智慧經此而得以傳播,穿越時空和讀者交會,出版之所以被視為文化發展的檢驗指標,蓋緣於此。所以,考察其歷史,試探作者通過出版如何對應時潮,實乃社會文化史建構的重要部分。《出版島讀》以臺灣為場域,看百年間人文類圖書的演化、類型出版的興衰等,為臺灣出版史之撰述奠定良好的基礎。——李瑞騰|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人文藝術中心主任

 

從統計數字來看,臺灣每年新書出版量數萬種,產能很大,但最後實際銷售金額並不美麗,可謂產值很小。以世俗眼光來說,出版這個行業決非坦途。但看過這本《出版島讀: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就能了解臺灣的出版生態,縱使潮起潮落,還是有眾多出版勇者前仆後繼,各擅勝場,最終也才能為臺灣社會留下可貴的、無可取代的精神價值。──林文欽|前衛出版社社長

 

臺灣現代出版史與政治、社會、經濟情勢的各種變化相互演進。本書從幾個面向觀察這些演進的軌跡,勾畫了臺灣現代文化史在出版領域的輪廓。——林載爵|聯經出版公司發行人

 

這是一本我會擺在案頭的書,不僅結構完整、史料嚴實,文字下筆謹慎之餘筆鋒也蘸滿感情,有些還帶有血與淚的味道。三十六年前,我還只是個快樂的讀書人,書架上有想讀的就會抓來讀;三十六年後,已經是臺灣為數不多的「出版長者」了。前有古人,後更有來者,沒有往昔數代人的拚鬥,何來今天幸福的出版。——郭重興|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社長

 

出版人的枷鎖,「乞丐趕廟公」被通告修改。「中央」誤植「中共」被判叛亂罪。很多很多的出版先行者,籠罩在種種高壓的深淵。為了傳播善知識依然一直勇往向前行,自反而不縮的勇氣令人感佩。——陳坤崙|春暉出版社暨第一出版社社長

 

是小國小民的出版史導讀,也是好國好民的自由風景。——陳夏民|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以時間為經,人文事件為緯,兼及臺灣政經及社會重大事件,擘劃出臺灣人文出版全覽圖。——陳素芳|九歌出版社總編輯

 

以臺灣出版社的成立年份及出版的走向為經緯,描繪臺灣出版的百年面貌。——廖志峰|允晨文化發行人

 

出版反映了一個社會人民的思想與文明,儘管臺灣是個移民國度、曾經封閉管制的島嶼,但出版前輩在出版的努力耕耘與創意突破,仍然十分精彩豐碩。「有字有江湖,有出版就有文明」,祈願藉由《出版島讀: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讓我們看到過去的勇氣,並不放棄未來可能的光明。——趙政岷|時報文化出版公司董事長

 

從繁花盛開的出版舞臺,在讀過詩、散文、小說……文學多樣性的感性文字之後,走到後臺了解實際從事文字編輯的出版族群,是另一番風景,本書二十二位作者,將臺灣百年人文出版史躍然紙上,是一種功德和圓滿。——隱地|爾雅出版社發行人

 

過去只是集合一家一家出版社成書的「百年江湖」,此書改以時間分段,將臺灣人文出版發展,從一八八○年迄今的流變,有機地組成四個歷史階段呈現。此一結構的創新,讓「臺灣百年人文出版」有了較清晰的歷史面貌。──應鳳凰|文學史料工作者

 

在網路與影視還沒發達的漫長年代,報紙副刊與書籍出版,曾是陪伴多少人走過成長歲月的主要平臺。這本書以人文出版為軸線,談百年來臺灣出版故事,每篇都讓人好像回到當年,時代與個人、書籍與作者,交纏互動、歷歷在目。十年前接下水牛出版社,不就也是在這樣情懷下的一種衝動。——羅文嘉|水牛出版社社長

 

透過二十二位作者,生動有趣地勾勒出一百多年來臺灣出版產業在不同年代的風貌,從《臺灣府城教會報》的刊印,一九五○年代遷臺的老牌大陸出版社,六○至七○年代美國新聞處對推播美國文化的影響,禁書的年代,一九七○年代後期勇於嘗試創新、發掘本土作家、介紹西洋新知、開拓讀者視野的新秀出版社的興起,黨外雜誌的風起雲湧,排行榜的誕生,一九九○後期的出版集團的出現,到臺語文書籍的出版與新世紀出版的典範轉移及挑戰,本書已為臺灣出版發展史奠下一塊寶貴的基石。——蘇正隆|書林出版有限公司董事長、臺師大翻譯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編輯推薦

在出版的魔幻時刻,為出版人加油!
(文╱時報文化人文科學線資深編輯 張擎)


據統計,臺灣有近五千家出版社,一年出版數萬種新書。然而,看似一片百花盛開的出版榮景,卻也常聽到這個產業已日落西山的感慨。

仍為媒介知識而努力——特別在人文書籍領域耕耘——的出版人,當然不得不面對許多現實壓力。畢竟,撇開出版從業人員的角色,我們也是讀者,同樣了解此時此刻有多少知識的載體正與書本競爭。

且先放下嘆息,讓我們回到初心。文字是作者思想的化身,在還沒有電腦、手機、平板的時代,將作者的思想經由編輯、印刷並出版成書,才有機會麇集讀者、匯聚同志,乃至引起海嘯。因此,所謂的「出版」(publish),意思便是向世間推廣一本書。

翻開《出版島讀: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就像參加一趟出版的時光之旅。全書以四個歷史階段為分期,隨著22篇文章的主題,走入作者、出版者、通路、讀者所共同構築的記憶甬道。

從基督教長老教會引進第一臺活字印刷機,到太平洋戰爭時期臺灣第一代出版人與出版社現身,清領至日治時期(1880-1945),曾經有誰在島嶼怎樣「種字」?為什麼要「種字」?又有哪些在日後成為思想的種子?

國民政府禁用日語後,上海、南京等民國出版業來臺扎根。在冷戰前期(1946-1978)壓抑肅殺的政治氛圍中,報刊與文學生產如何突破封鎖?人文書籍出版如何開拓現代版圖?在純文學的領域之外,瓊瑤與三毛又颳起怎樣的旋風?

冷戰後期(1979-1991),面對中美建交的國際新局、黨外運動勃發、市場機制更易,出版戰術如何因應調整?從文學類型市場的浮現、黨外雜誌的查禁和突圍,到新興詩刊與文學雜誌對社會現實的回應。臺灣出版業者如何在市場從屬的資本新秩序中走向集團化?高雄的在地出版又綻放著什麼樣的曙光與春暉?

解嚴與刑法第100條的修正,臺灣跨入言論自由新時代。612大限告別了翻譯羅曼史的盛世,迎來了全球與在地知識共振、西方思想大量譯介與臺灣學茁壯暢旺的出版新風貌。在眾聲喧譁的嘗試與探索中,我們是否迎來一個出版的嘉年華時代?

《出版島讀》試圖回溯上述的議題,並提供一個切入臺灣史的視角,記錄著在歷史洪流和江湖風雨中秉燭前行的出版人,面對強權與壓力時,不管是獨自練功抑或義氣結盟,奮力將知識的燈火傳遞給讀者的勇氣。

當知識碎片化的時代到臨,將作者完整的思想與論述編輯成書推介給讀者,更顯得十分必要。出版業只是近黃昏嗎?《出版島讀》以「寫給未來的字」作為全書最後一部分的標題,不僅寓意閱讀的永恆性,也預見了一條出版的未竟之路。身處在出版這一行的魔幻時刻,這本書裡的故事應該能為我們帶來許多激勵。因為字在江湖,必有迴響。

作者

編者簡介

 

張俐璇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博士,現任臺大臺文所副教授、文化研究學會祕書長。曾任台灣文學學會創會祕書長、《台灣男子葉石濤》紀錄片企劃、《台灣文學英譯叢刊》第五十期客座主編。研究領域為戰後臺灣文學場域、白色恐怖時期文藝報刊。著有《兩大報文學獎與台灣文學生態之形構》、《建構與流變:「寫實主義」與臺灣小說生產》,並與臺大臺文所研究生合作桌遊《文壇封鎖中》,由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

 

策劃單位簡介

 

國立臺灣文學館

 

臺灣文學的發展,從早期原住民、荷西、鄭氏、清領、日治、戰後,世代更迭,族群交融,累積大量文學作品,孕育出豐厚多元的內涵。國立臺灣文學館為我國第一座國家級的文學博物館,除蒐藏、保存、研究的功能外,更將透過展覽、活動、推廣教育等方式,使文學親近民眾,帶動文化發展。

 

作者簡介(依文章順序排列)

 

蘇碩斌

 

現任臺大臺文所教授。臺大社會學博士。曾任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文化研究學會理事長,研究領域為文學社會學、臺灣文化史、非虛構寫作等。著有《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專書、期刊論文〈文學的時空批判:由〈現此時先生〉論黃春明的老人系列小說〉等文章,另主編《百年不退流行的台北文青生活案內帖》(與張文薰)及《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譯有《博覽會的政治學》(共譯)、《媒介文化論》、《都市的社會學》等作品。

 

蔡易澄

 

東華華文系畢業,現就讀臺大臺文所博士班。碩士論文《千禧年後台灣文學社群的生產與介入——以「小說家讀者」為觀察核心》獲楊牧文學獎。著有〈葉笛與他的吉他〉、〈楊雲萍與他的戰爭時代〉等臺文館藏品轉譯文章。另曾獲「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打狗鳳邑文學獎、後生文學獎等獎項,預備出版個人第一部小說集。

 

劉柳書琴

 

柳書琴,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教授,專攻日治時期臺灣文學。專著有《荊棘之道》(二○○九)、《殖民地文學的生態系》(二○一二)等二本;編著有《日治時期台灣現代文學辭典》(二○一九)、《東亞文學場》(二○一八)、《戰爭與分界》(二○一一)等三本;共同編著有《後殖民的東亞在地化思考》(二○○六)、《台灣文學與跨文化流動》(二○○六)、《帝國裡的「地方文化」》(二○○八)等三本圖書。曾獲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清華大學新進人員研究獎、巫永福文學評論獎、中山學術著作獎等、TSAA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銀牌獎。

 

林月先

 

臺大生化科技系畢業,臺大臺灣文學碩士,曾任出版社編輯。碩士論文《殖民地臺灣出版業的誕生:思想戰與「國民╱島民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獲國立臺灣圖書館、文化研究學會等論文獎,改編影視提案《假面的編輯術》(共創)入圍第三屆野草計畫。合著有《百年不退流行的台北文青生活案內帖》、《臺北城中故事:重慶南路街區歷史散步》,小說、評論散見自由副刊、報導者、放映週報等。

 

張文薫

 

現任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博士。研究日治時期臺灣文學、臺灣文學史,關注東亞文化交涉、中日臺比較文學,並從事日本近現代文學譯介工作。近年論文〈從「異國情調」到「文人意識」:佐藤春夫之「支那趣味」研究)〉(二○一九),譯作《被擺布的台灣文學:審查與抵抗的系譜》(河原功著、共譯,二○一七)、《花街、廢園、烏托邦:都市空間中的日本文學》(前田愛著,二○一九)。

 

楊佳嫻

 

現任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研究領域為上海文學文化、文學學與性別、文學與城市等等。並長年擔任臺北詩歌節策展人、性別運動組織「伴侶盟」理事。著有詩集《你的聲音充滿時間》、《金烏》等四種,散文集《雲和》、《瑪德蓮》、《小火山群》等五種。另編有《當我們重返書桌:當代多元散文讀本》、《刺與浪:跨世代台灣同志散文讀本》等選集多種。

 

張俐璇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博士,現任臺大臺文所副教授、文化研究學會祕書長。曾任台灣文學學會創會祕書長、《台灣男子葉石濤》紀錄片企劃、《台灣文學英譯叢刊》第五十期客座主編。研究領域為戰後臺灣文學場域、白色恐怖時期文藝報刊。著有《兩大報文學獎與台灣文學生態之形構》、《建構與流變:「寫實主義」與臺灣小說生產》,並與臺大臺文所研究生合作桌遊《文壇封鎖中》,由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

 

王梅香

 

清華大學社會學博士。目前任教於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同時也是文化研究學會的理事。專業領域是東南亞文化冷戰、文化社會學和藝術社會學。教授「閱讀與寫作」、「藝術社會學」、「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和「報導文學與社區發展」等課程。博士論文是《隱蔽權力:美援文藝體制下的台港文學(一九五○—一九六二)》,主要探討美國新聞處在臺港的文化宣傳與文學生產。近幾年,將研究重心轉到新加坡、馬來西亞與泰國,透過冷戰時期東南亞各國文化冷戰不同個案的比較,回應美國權力在東南亞的運作邏輯。著有〈冷戰時期非政府組織的中介與介入〉(二○二○)。

 

王鈺婷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研究領域為臺灣戰後女性文學、散文研究及臺港文藝交流。著有專書《女聲合唱:戰後台灣女性作家群的崛起》、《身體、性別、政治與歷史》,編有《性別島讀:臺灣性別文學的跨世紀革命暗語》,並編選《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31:艾雯》、《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64:鍾梅音》、《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108:郭良蕙》。

 

金瑾

 

清大人社系畢業,主修社會學。清大台文所碩士,研究領域為後殖民與現代性關聯,碩士論文《女作家的越界書寫與現代性想像:以徐鍾珮、吉錚、三毛為例》。

 

金儒農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為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文化研究學會副祕書長。研究專長有臺灣現當代小說、社會實踐與地方創生、文化研究理論、全球流行文化與產業分析、東亞大眾文學與出版。曾擔任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史數位編纂暨建置計畫(三)」共同主持人、亦曾獲文化部「一一○年度青年創作獎勵」。另以筆名曲辰撰寫評論,散見於近百本出版品。

 

李淑君

 

現任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博士。研究興趣為臺灣文史與性別研究。著有專書《黨外女性的他者敘述與自我敘述:民主與性別的歧義分析》、期刊論文〈國家不想要的人:《超級大國民》的哀悼政治〉、〈一九五○年代白色恐怖左翼女性政治受難者:女性身分、女性系譜、政治行動〉、〈「告密者」的「戰爭之框」:施明正、李喬、鄭清文、葉石濤筆下「告密者」的框架認知與滑動〉、〈言說之困境與家╱國「冗餘者」:論胡淑雯的白色恐怖書寫與政治批判〉等。

 

楊宗翰

 

現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副教授,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著有《破格:臺灣現代詩評論集》、《逆音:現代詩人作品析論》、《異語:現代詩與文學史論》、《台灣新詩評論:歷史與轉型》、《台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並與孟樊合著《台灣新詩史》。曾主編《話說文學編輯》等七部圖書,合編《逾越:台灣跨界詩歌選》等八部圖書,與策劃「台灣七年級文學金典」等五種系列出版品。

 

趙慶華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博士,現為國立臺灣文學館助理研究員、南華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台南社區大學講師。靜如宅宅,動如肉腳,熱愛汪星人(也愛喵星人),夢想走

目錄

推薦語
導論 合寫島嶼的未竟之書╱張俐璇

在島嶼種字 一八八○—一九四五
1出版的威力——作家必須擁抱不認識的讀者╱蘇碩斌
2識另一種字,印第一份報——《臺灣府城教會報》╱蔡易澄
3大報與小報——一九三○至四○年代的不同通俗與相異流行╱劉柳書琴
4出版也參戰——四〇年代思想戰下的動員商機與啟蒙事業╱林月先
特寫 愛書人西川滿的一天╱張文薫

字的遍地生根 一九四六—一九七八
5國共逆勢下落島生根、風聲鶴唳中無辜牽連——上海出版社來臺之後╱楊佳嫻
6文壇封鎖中——戰後臺灣報刊與文學生產╱張俐璇
7開拓「現代」的版圖——戰後臺灣人文書籍出版與美國角色╱王梅香
8所謂五小——「純文學」,以及文學史的締造╱王鈺婷
特寫 放下嚴肅,走入日常——回看「瓊瑤傳奇」與「三毛旋風」╱金瑾

字的繁花盛開 一九七九—一九九一
9跨越的文學地貌——類型市場的浮現╱金儒農
10禁忌與逃逸——美麗島事件前後的禁書故事╱李淑君
11現實感與小奇蹟——從新興詩刊到文學雜誌╱楊宗翰
12從個人到集團——他們如何用書本改變視界╱趙慶華
特寫 市場從屬——暢銷書排行榜的文學新秩序╱徐國明
特寫 南方從屬——高雄出版的「曙光」與「春暉」╱潘憶玉

寫給未來的字 一九九二—二○二二
13大限年代的愛情——六一二大限與翻譯羅曼史的美好年代╱賴慈芸
14文學書系的誕生與衰落╱黃崇凱
15沒有做不到的出版,也就沒有出版做不到的——臺灣獨立出版、小誌創作的嘉年華時代╱郭正偉
16全球與在地知識共振的時代——新世紀人文出版的典範轉移與挑戰╱陳國偉
特寫 政治、升學與教育理想——五十年來的國文教科書╱吳昌政
特寫 「捌字」(bat-jī)的百年進行曲——臺語文出版的回顧與前瞻╱鄭清鴻

後記 百年出版江湖,持續更新中╱林巾力
作者簡介
展覽資訊
臺灣人文出版大事年表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353187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8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 時報出版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19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