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非法公司:來自非洲的祕密移民如何在歐非各國形成一門好生意

Illegality- Inc.: Clandestine Migration and the Business of Bordering Europe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9 506
    640
  • 分類:
    中文書社會哲思各國觀察亞洲觀察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魯本.安德森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閻紀宇
  • 出版社: 春山出版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4/04/23

出版情報

移民要生存,就得要守密

2024/10/27 近年來,亞裔美國人在影視與文學作品上的崛起,在全球都有目共睹。而在美國社會,自COVID-19疫情以來升溫的種族平權運動,則為這股風潮提供了社會面的誘因,亞裔作家、藝術家與創作者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作品亦百花齊放。 在台灣,我們過去對亞裔美國人作品的想像,大多落在譚恩美(Amy Tan)的《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強調亞裔家庭受到二戰影響而導致衝突與破裂的創傷故事。而在這些敘事中,美國夢是明亮的信念、也是陰鬱的夢幻,龐大又宛如近在眼前,卻似乎永遠無法企及。 如今,移民第二代紛紛成長,身上除了肩負上一代的焦慮與夢,他們創作的核心關懷更關乎自我身分的重新審視:除了解讀種族的現實,如何成為本真的自我,也是課題。作品如韓裔美籍作家蜜雪兒‧桑娜(Michelle Zauner)的《沒有媽媽的超市》(Crying in H Mart)、徐華(Hua Jsu)的《Stay True保持真誠》(Stay True),都在反覆詰問上一代人的美國夢,並從中探問、細緻地闡述他們這一輩移民二代的自我認同。 《美麗國度》(Beautiful Country)便是此一系列書寫中獨特的存在。作者王乾(Qian Julie Wang)在書中闡述曾作為沒有合法身分的「無證黑戶」在美國生活的童年往事,而書名取做「美麗國度」,說的即是她最早對美國的想像,也是諸多移民最初對美國的嚮往。書中,王乾選擇讓童年的自己作為發聲主角,時而殘酷、時而幽默地道出黑戶時期的所見所想。儘管她必然是書中主角,書中最令人怵目驚心的卻是她眼中成年人的艱辛──作為孩童的她是被保護的身分,但父母卻是最直接面對語言、環境極端轉變的人,而她眼睜睜見識到父母為了生存,變成他們原先不願成為的那類人:安靜、不多嘴、隱形。 王乾在書中描寫大量往事,但卻讓人不禁想,事隔多年,何必書寫早已拋諸腦後的事?黑戶的身分是王乾人生當中最深沉的祕密,而現已是成功律師的她,大可將不算光彩的過去埋藏一輩子。但若要守密,代價會是什麼?──即是自我欺騙、謊言的疊加,而她早已知曉,祕密的威力不可領教。 於是,書寫成了最終的應對方式。在紐約市漫長的通勤過程中,王乾在手機備忘錄上一點一點寫下長久不願回想的回憶,一回神,就已寫成了一本書的長度。她知道,如果不寫下來,過去一切不會留有紀錄供查詢、供回首。如果不寫下來,沒人有辦法知道為何問她是哪裡人時,她會猶豫;沒人有辦法理解為何她被要求查看ID時,首要反應是趕快轉身逃跑。 更進一步說,在書寫中,王乾意識到的是,她必須自己寫下生存的證明。她必須自己照亮來時路,才有可能點亮前路。而這不僅為了她自己,也是為了許許多多與她有類似經歷的移民。 王乾在《美麗國度》中僅書寫童年,為的就是去強調、放大檢視真正影響她人生的關鍵時光,讓這段時光確實被看見。她不寫「我的成功之路」這樣的故事,正是因為她深知,那樣的敘事對她而言即便現實卻不真實。要真正誠實地面對自己,即便難堪、即便狼狽──本書讓我們看見人性中的勇敢與韌性。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一本縱橫在歐非邊界、捕捉非法移民產業如何運作,如何將祕密移民變成一門好生意的民族誌★★

★阿潑(媒體工作者,《憂鬱的邊界》作者)◎專文推薦

 

 

不斷移動、追尋的人如今是移民。這些家庭原本靠一小塊土地維生,四十畝地生於斯長於斯,土地裡的收成決定他們能吃飽還是得挨餓。如今他們在西方世界的後院漫遊,四處奔走,尋找工作;海上有一船又一船的人,邊界壕溝有一排又一排的人。在他們身後,還有更多人即將來到。沙漠與邊地充斥著移動的人們……移動改變了他們:公路、路旁的營地、對饑餓的恐懼與饑餓本身改變了他們;沒有晚餐的兒童改變了他們;無止境的移動改變了他們。他們是移民。敵意改變了他們,融鑄了他們,聯結了他們──敵意讓富國集結起來,耀武揚威,擺出驅逐侵略者的架勢。巡邏艇上的邊界警衛與配備步槍的非洲警察捍衛這個世界,防備自己的同胞。──本書作者根據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所改寫

 

來自非洲的移民搭著小船出現在外海、行走在沙漠,他們有時是亟需被救援的危殆者,有時是讓人恐懼的黑色勢力,有時已化作冰冷屍體;他們窮盡所有力氣,只為扣開歐洲大門……從二〇〇〇年開始,這些非法移民(祕密移民)意象透過各種照片、文字、影片,占據了新聞版面,彷彿是歐洲二戰後的最大威脅。以此而生,包括邊境管理、國防、救援工作、媒體學術等在內的非法移民產業(illegal migration industry)也蓬勃興盛,歐盟與歐洲各國投注了大量預算與人力,就為控制人口移動,將「威脅」阻擋於歐洲之外。

 

從馬利到華沙,透過在歐非之間邊地的大量田野與實地觀察,作者安德森指出非法產業本身的荒謬性。首先,這些祕密移民在統計學上無足輕重,所謂的「入侵」根本就沒有發生,歐洲國家的反應過於極端。再者,非法產業的存在是為了阻隔祕密移民,然而它們卻從祕密移民身上得利,當國界上的威脅愈被彰顯,這個產業愈能取得資源,收益也愈可觀……如此恐怖的迴圈,被生產與被消耗的是它們原欲排除的人,並讓這些活生生的人困在深淵中進退不得。

 

由於本書討論的範圍是「產業」而非限定範圍中的特定群體,作者設定的田野調查場址是延伸(extended)且流動的,轉換於出發╱被遣返、抵達╱被收容,遷徙路線的封鎖點╱指揮控制中心之間,大範圍地拼出非法產業的多個面向,希望能為全球人口移動的辯論提供資源,甚或找出可能解答。

 

安德森以社會人類學的研究結合新聞學的採訪寫作,與一百多位移民、八十位非政府組織主管與各國官員、五十多位邊界警衛、四十位紅十字會員工進行深度田野對話,企圖恢復這些祕密移民的真實面貌,一如作家史坦貝克在《憤怒的葡萄》所寫的奧克拉荷馬人,他們想要的就是更好一些的生活,他們不多也不少,就是一群遷徙的人。

作者

魯本.安德森(Ruben Andersson)

 

人類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移民、邊界和安全問題,特別關注西非撒赫爾(Sahel)和南歐地區,現為牛津大學國際發展部社會人類學教授。
著有《非法公司:來自非洲的祕密移民如何在歐非各國形成一門好生意》(2014)、《無望世界:恐懼如何重繪我們的地圖、感染我們的政治?》(No Go World: How Fear Is Redrawing Our Maps and Infecting Our Politics,2019),合著有《災難經濟學:為什麼是時候該結束對一切的戰爭了》(Wreckonomics: Why it’s time to end the war on everything,2023) 。
安德森 最近正在進行一項計畫:「即將到來的啟示錄:安全、顛覆和為人類未來而奮鬥」(Apocalypse soon: Security, subversion and the struggle for a human future),是關於在這個危機四伏的年代,如何多地點地擴展全球安全議程的研究。
作者個人網站:http://rubenandersson.com/
 

譯者簡介

 

閻紀宇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長期從事翻譯與國際新聞報導。曾任《風傳媒》執行副總編輯、《中國時報》國際新聞中心主任。重要譯作包括《亞洲海洋大歷史》、《新疆再教育營》、《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主譯)、《美國夢的悲劇》、《石頭之屋》、《向法西斯靠攏:從尼采到後現代主義》、《永不屈服》、《價格戰爭》、《決斷2秒間》、《強國論》、《SQ:I-You共融的社會智能》、《別對我撒謊》、《紙醉金迷哈瓦那》、《非理性的魅惑》、《魔鬼詩篇》、《遮蔽的伊斯蘭》、《中國即將崩潰》(主譯)等書。

 

目錄

推薦序  無國界世界中難以跨越的邊界 ⊙阿潑

誌謝

作者說明

重要名稱縮寫

時間軸:政策與移民事件

非洲與南歐間的非常態移民路線

 

序論  歐洲與非洲邊界的非法產業

第一景  寂寞的獄卒

PART 1   邊地Borderlands

1 穆罕默杜與吃定遷徙者的人

2 一場風險的賽局

3 獵人與獵物

PART 2   穿越Crossings

第二景  遇上船難的特派員

4 邊界奇觀

 

PART 3   衝突Confrontations

5 白人媽媽,黑人兒子

第三景  在神父的房舍

6 擱淺在時間之中

第四景  不提供工作的求職中心

7沒有邊界的進軍者

 

結語  荒謬的邊界

附錄:方法論

注釋

書目

序/導讀

序論

 

歐洲與非洲邊界的非法產業

 

這道邊界像圍籬一樣高,像大海一樣深,然而移民與難民絡繹不絕,試圖穿越。對於從非洲「非法」遷徙到歐洲的悲慘奇觀,這過程是最後一幕,但注定要在兩座大陸的斷層反覆上演:

 

美利雅(Melilla),北非,二〇〇五年十月。夜幕低垂之後,移民開始向西班牙飛地休達(Ceuta)與美利雅奔去。數百名遠道而來、疲累不堪的非洲人從摩洛哥一側的森林營區現身,將臨時做成的梯子搭上兩座飛地的邊界圍籬,努力往上攀爬。圍籬之間的地帶人影幢幢,攝影機捕捉到他們模糊的動作和一圈一圈的鐵絲網。新聞記者形容那是一場「大進擊」(asalto masivo):新聞節目與媒體頭版報導大批黑皮膚移民迅速、安靜地行動,其中許多人「訴諸暴力」或「不計一切代價」。接下來,摩洛哥或者西班牙安全部隊──到底誰要負責已是無頭公案──向移民開火,至少造成十四人死亡。飛地外面簡陋的移民營地被摩洛哥部隊夷為平地、縱火焚燒。移民遭到圍捕、拘禁、送上巴士,巴士駛往遙遠的撒哈拉沙漠(Sahara)。許多人從此消失無蹤。之後,當局加強管制,邊界地區被清理乾淨,媒體繼續報導其他新聞。然而沒過多久,歐洲「打擊非法移民行動」出現一道新戰線:移民改由海路前往遙遠、難以抵達的西班牙加納利群島(Canary Islands)。二〇〇六年,逾三萬艘移民船登陸當地,與日光浴遊客、紅十字會志工、大批記者與警察摩肩擦踵。多年來抵達歐洲南部海岸的移民一直在增加;如今,歐洲外部邊界(external borders,譯注:通常指歐盟成員國與非歐盟成員國的邊界)的混亂一發不可收拾。

 

蘭佩杜沙島(Lampedusa),義大利,二〇一一年三月。悲劇發生當時,利比亞爆發民眾起義。被逼上絕路的格達費上校(Colonel Gaddafi)威脅要以「史無前例的非法移民潮」淹沒歐洲南部,報復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即將發起的軍事攻擊。非洲難民隨即出發,一船又一船,他們表情茫然的臉龐出現在英國廣播公司(BBC)、半島電視臺(Al Jazeera)、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畫面,他們鏽蝕不堪、嘎吱作響、嚴重漏水的小船航向義大利的蘭佩杜沙島,大批救援工作者、新聞記者與警察在岸上守候。搭船移民的奇觀當時已司空見慣,歐洲的觀眾硬起心腸,冷漠以對;海岸上的警衛與軍人也是如此。這樁悲劇──眾多悲劇其中之一──從利比亞的黎波里(Tripoli)開場,一艘小船載著七十二名乘客出航。後來小船發出求救訊號,但是無人理會。一架軍方直昇機空投飲水與食物之後離去,再也不曾回來。小船在北約的海上軍事活動區(maritime military zone)漂流了兩星期,最後被沖上蘭佩杜沙島的海岸時,船上只有九人倖存,其他人不是活活渴死就是活活餓死。官方進行調查,做出結論:這是「歐洲黑暗的一天」。然而在歐洲最南方的邊界,移民每天一醒來就要面對「黑暗的一天」──在蘭佩杜沙島外海,二〇一三年秋天有數百名移民在船舶翻覆後淹死;在希臘與土耳其交界的崎嶇河床、在休達與美利雅外面、在直布羅陀海峽(Strait of Gibraltar)與西西里海峽(Strait of Sicily),都是如此。距離西班牙飛地圍籬慘案還不到十年,歐洲南部邊界已陷入長期混亂。

 

可怕的移民死亡故事堆疊在西方世界的大門口,從歐洲南部邊地、美國與墨西哥邊界到澳洲的太平洋海岸。故事的場景似曾相識:「非法移民」擠進不堪航行的船隻、塞進鏽蝕的卡車駛過撒哈拉沙漠、跋涉遙遠的亞利桑納州沙漠、攀附著墨西哥的鐵路貨運列車。成千上萬人死於這些艱難坎坷的旅程,一項不完整的統計顯示,一九八八年迄今,將近兩萬人死在「歐洲堡壘」(Fortress Europe)的大門。然而對走投無路的移民而言,苦難並沒有在歐洲的大門止步。新聞媒體、民粹政客、熱忱官僚抓住機會,將非法移民妖魔化,化成一個陰魂不散的外來者,乘著浪潮入侵西方國家。在他們的論述中,世人看到一個全球社會的化外之人(global pariah):有時令人著迷,有時無人聞問;有時帶來恐懼,有時令人同情。他在富國的邊界徘徊窺伺,沿路撒下恐慌的種子,引發選戰亂局,鬧出頭條新聞。

 

關於這個埋伏在歐洲大門之外的「威脅」,相關論述不勝枚舉:新聞報導、紀錄片、政策文件、學術論文與基金會報告都曾針對非法移民進行追蹤、檢視、探討。本書將採取不一樣的做法,特別關注觀察者的角色,深入研究我所謂的「非法移民產業」(illegal migration industry)或簡稱「非法產業」(illegality industry),在歐洲與非洲日益重要的邊界如何運作。這個產業倚賴它掌控的「人類原料」運作,本書將一一檢視相關場域:歐洲新成立邊界體制(border regime)的控制室、在政府監控下為移民提供人道照顧的收容所、在非洲大地獵捕行蹤飄忽遷徙者的警察巡邏車。

 

然而若要實現此一寫作宗旨,就必須好好思考這些介入手段的目標──非常態移民(irregular migrants),尤其是來自撒哈拉沙漠以南(sub-Sahara)的旅人;他們愈來愈容易陷在歐洲與非洲之間、有如野草地散布的無人區,進退不得。旅人要經歷一連串邊界管控體制的考驗,從沙漠延伸到大海、從北非城市延伸到沙塵飛揚的撒赫爾(Sahel,譯注:撒哈拉沙漠與蘇丹稀樹草原之間的地帶,西起大西洋,東至紅海)垃圾堆。西班牙一位難民收容中心主任形容,他們的遭遇就像一場「達爾文天擇」(Darwinian selection),一種最殘酷的天擇,乾枯的身體消失在撒哈拉沙漠的沙丘,腫脹的屍體漂上直布羅陀海峽的海岸。幸運一點的旅人滯留在新近國際化的邊界城鎮與邊緣地區,例如丹吉爾(Tangier)與烏季達(Oujda)、的黎波里與塔曼拉瑟特(Tamanrasset),一次又一次。然而無論旅人最後是達成目標抑或功虧一簣,他們愈來愈有可能淪入一種處境:在成為這個恐怖生產線上的非法移民的過程中,他們其實是與非法產業合作。

 

本書是一部民族誌,記錄這個產業的運作,聚焦歐洲外部邊界的西緣:西非、馬格里布(Maghreb,譯注:非洲西北部)與西班牙之間。接下來幾章將呈現,在這些日益重要的邊地,歐洲對於「非法」非洲人口遷徙的反應激發了衝突與矛盾,也透顯了這些富國與其南方鄰居的關係。書中故事很少落腳歐洲的土地;前往歐洲邊界是一門生意,現在正蓬勃發展,而且運作範圍遠遠超出歐洲的地理邊界。(未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23693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6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3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