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經授業:戰後臺灣高等院校中的經學教育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經學在傳統學術中居於四部之首,在政治、社會、教育與文化各方面均發揮了重要的影響。晚清以來,隨著大環境的改變,經學逐漸褪去其體國經野的現實功用,而在教育的領域中,更面臨流離失所,無所施教的窘境。國府遷臺後,尚保留民國學術的餘緒,經學課程在臺灣高等院校中,得以弦歌不輟,持續傳承下去。鑑往知來,欲對經學教育精進發展,一方面從學科史和課程史的角度去回顧其在高校中的地位和處境;另一方面則從當下經學課程在高校中的實施情況,做番全面的檢討。二者雙管齊下,將可開發出對經學教育更多的想像與活力,且亦能激盪出經學自身的豐沛潛能。
目錄
編者序 車行健 1
壹 賴貴三 戰後臺灣高等院校《易》學課程與教育的回顧與展望
一 前言 1
二 戰後臺灣高等院校《易》學課程的回顧與展望 5
三 戰後臺灣高等院校《易》學教育的回顧與展望 17
四 結論 22
貳 許華峰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與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尚書」課程的設計與思考(2006-2017)
一 前言 29
二 課程目標與課程大綱 30
三 「文獻問題」舉例──鄭玄對《尚書》名義與〈堯典〉「曰若稽古」的解釋 37
四 「文意解讀」舉例──〈甘誓〉「予則孥戮汝」的解釋與聖王形象 44
五 結論 52
參 車行健 戰後臺灣高校《詩經》教學生態的初步觀察
一 教學實況下的《詩經》傳承 53
二 戰後臺灣高校《詩經》教學生態的形成與分析 60
三 戰後臺灣高校《詩經》教學生態的評析與檢討 69
四 教學與研究關係的反思 77
肆 鄭雯馨 戰後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禮學課程的發展與內容(1949-2014)
一 前言 81
二 臺大中文系及其禮學課程的發展 84
三 孔德成先生研究所三《禮》學課程的講授 88
四 葉國良教授大學部「中國傳統生命禮俗」課程的講授 100
五 結論 110
伍 黃聖松 成功大學中文系「左傳」課程之回顧與展望
一 前言 119
二 葉、宋二先生《春秋》與《左傳》研究與教學 120
三 張先生《春秋》與《左傳》研究 127
四 張先生「左傳」課程 134
五 「左傳」課程之現況與展望 144
六 結論 154
陸 陳逢源 主題.脈絡.經典轉譯
──臺大、政大、臺師大「四書」課程考察(2006-2016)
一 前言 155
二 實施情況 160
三 課程內容 163
四 構思與反思 170
五 結論 178
柒 楊晋龍 過去與未來的對話──臺灣經學的教學與研究
一 前言 183
二 經學課程及其成果的觀察 189
三 新研究詮釋的嘗試 203
四 結論 207
捌 陳恆嵩 戰後臺灣高等院校的經學史教育
一 前言 211
二 臺灣高等院校「經學史」課程的師資傳承 213
三 臺灣高等院校「經學史」課程的教材與教法 217
四 臺灣高等院校「經學史」教育的發展困境與未來展望 223
玖 劉柏宏 戰後臺灣古代經學史書寫的回溯──以二十世紀前半葉為觀察中心
一 臺灣通行五部古代經學史專書概述 227
二 二十世紀前半葉的古代經學史書寫特徵 232
三 分期、解釋、經學史觀 242
四 結論 247
拾 車行健、詹秉叡 「述而有作──經學教育與經學史的書寫」講談會紀錄 249
附錄一 張 豔 「傳經授業──戰後臺灣高等院校中的經學課程與經學教育」
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 273
附錄二 議程表 279
壹 賴貴三 戰後臺灣高等院校《易》學課程與教育的回顧與展望
一 前言 1
二 戰後臺灣高等院校《易》學課程的回顧與展望 5
三 戰後臺灣高等院校《易》學教育的回顧與展望 17
四 結論 22
貳 許華峰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與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尚書」課程的設計與思考(2006-2017)
一 前言 29
二 課程目標與課程大綱 30
三 「文獻問題」舉例──鄭玄對《尚書》名義與〈堯典〉「曰若稽古」的解釋 37
四 「文意解讀」舉例──〈甘誓〉「予則孥戮汝」的解釋與聖王形象 44
五 結論 52
參 車行健 戰後臺灣高校《詩經》教學生態的初步觀察
一 教學實況下的《詩經》傳承 53
二 戰後臺灣高校《詩經》教學生態的形成與分析 60
三 戰後臺灣高校《詩經》教學生態的評析與檢討 69
四 教學與研究關係的反思 77
肆 鄭雯馨 戰後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禮學課程的發展與內容(1949-2014)
一 前言 81
二 臺大中文系及其禮學課程的發展 84
三 孔德成先生研究所三《禮》學課程的講授 88
四 葉國良教授大學部「中國傳統生命禮俗」課程的講授 100
五 結論 110
伍 黃聖松 成功大學中文系「左傳」課程之回顧與展望
一 前言 119
二 葉、宋二先生《春秋》與《左傳》研究與教學 120
三 張先生《春秋》與《左傳》研究 127
四 張先生「左傳」課程 134
五 「左傳」課程之現況與展望 144
六 結論 154
陸 陳逢源 主題.脈絡.經典轉譯
──臺大、政大、臺師大「四書」課程考察(2006-2016)
一 前言 155
二 實施情況 160
三 課程內容 163
四 構思與反思 170
五 結論 178
柒 楊晋龍 過去與未來的對話──臺灣經學的教學與研究
一 前言 183
二 經學課程及其成果的觀察 189
三 新研究詮釋的嘗試 203
四 結論 207
捌 陳恆嵩 戰後臺灣高等院校的經學史教育
一 前言 211
二 臺灣高等院校「經學史」課程的師資傳承 213
三 臺灣高等院校「經學史」課程的教材與教法 217
四 臺灣高等院校「經學史」教育的發展困境與未來展望 223
玖 劉柏宏 戰後臺灣古代經學史書寫的回溯──以二十世紀前半葉為觀察中心
一 臺灣通行五部古代經學史專書概述 227
二 二十世紀前半葉的古代經學史書寫特徵 232
三 分期、解釋、經學史觀 242
四 結論 247
拾 車行健、詹秉叡 「述而有作──經學教育與經學史的書寫」講談會紀錄 249
附錄一 張 豔 「傳經授業──戰後臺灣高等院校中的經學課程與經學教育」
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 273
附錄二 議程表 279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