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力量訓練的第一本書
胖、瘦不重要,有肌肉、有線條才是美麗的new style!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常運動、少運動、不運動,力量訓練都適合;力量訓練能讓萬年瘦子體質黏上你,讓你美的有態度,也有曲線。
一周兩次的量身訂做力訓課表, 有效不累, 並可隨時依照自己的身心狀態做變化調整。
力量訓練是訓練肌肉的功能性與使用效率,是用自己的體重鍛鍊肌肉,練出來的線條會更加柔順與自然,是一種優化之後,更適合女性的重訓法。
胖、瘦不重要,有肌肉、有線條才是美麗的new style!
有了它,不必擔心變成「金剛芭比」或「大猩猩」,它會讓妳越練越青春,練出好氣色、好線條;不會因為偶爾放肆大吃或不運動就復胖,還能變成不懼冬季冷的「暖爐」體質。
擁有好氣色、健康平衡的身體、不化妝出門都感覺自己美,以及生活得很自在舒服…。卻是更美好、勻稱、平衡的身心,這一點,就是女性為什麼更適合力量訓練的原因。
女性要的跟男性不同,在本書中揭露「專業完整課表+女性美保養術」。想有運動美,除了正確運動法,保養術才是關鍵!運動過頭不保養,小心妳越動越「老」!「身、心平衡」才是最幸福的女人,運動不是一種目的或(減肥的)手段,它該是妳幸福的助力,如何花最少的時間與力氣,達到最佳的塑身狀態與效果才是王道。
胖、瘦不重要,有肌肉、有線條才是美麗的new style!
溫柔女性美;纖細卻不孱弱、柔美中有韌性正是現代女性的新流行!
想變身「萬年瘦子」,就要拋開苦苦節食、「斤斤」計較體重的徒勞無功,跟著做,萬年瘦子就是妳!
「力量訓練」是優質化之後,更適合女性的重訓法,它能幫助妳擁有好氣色、健康平衡的身體、,美好、勻稱、平衡的身心,即使不化妝出門都感覺自己美,以及生活得很自在舒服。
本書幫你省下大筆健身房會費,「教練親自教學+完整養護法門」,全套無私大放送,教練在家自己當。
目錄
《女生力量訓練的第一本書》
第一章 初學者,做「力量訓練」就對了!
破除最常被誤解的7大重訓迷思
「練肌肉」是為了養顏美容 不是舉重
「課表設計」是關鍵!妳是變正或變老?
省略「暖身」、「緩身」,竟讓肌腱斷裂?
第二章 「不必出門,照樣健瘦美」的課表大公開
在家重訓得準備
為妳量身訂做女性專用課表
第三章 正確安全的肌肉鍛鍊法
哪種器材適合妳?
事前體檢評估,可能救妳一命
「力竭」是說「NO」的受傷界線!
第四章 90歲前的力訓療養術
兒童、青少年、家庭主婦、上班族、老年人、傷者→力量訓練
生理期、孕期、更年期可以重訓嗎?
傷一次痛十年?! 天下無100%治癒的傷
各種治療+復健法
疲勞管理是預防傷害的基本功
試閱
◎ Q1:重訓是男性專屬的運動,會讓女生變成「金剛芭比」?
A:中、低強度的「力量訓練」,不會練成大肌肉,更適合女性。
●重量訓練
一說到「重量訓練」這四個字,很多人馬上會聯想到阿諾史瓦辛格、席維斯史特龍這種經典大肌肉男,強壯剽悍的戰士形象與男性心目中的「勇猛」立刻畫上等號。
但其實,不要以為猛舉啞鈴就會成為肌肉男,想擁有大肌肉還必須在特定的重量、次數、組數之下,再搭配飲食,才可能讓肌肉肥大而長成大肌肉。更重要的是,因為男、女的荷爾蒙天生不同,男性的睪固酮激素(Testosterone)很高,這讓男性較容易練出大肌肉;但女性的睪固酮少,想練成大肌肉可說是非常困難。所以關於這點,女孩們請真的不必太擔心。
●力量訓練
那麼,什麼是「力量訓練」呢?
邱瑜婷教練說,簡單地說,「力量訓練」就是在「訓練肌肉的功能性與使用效率」。傳統的重量訓練追求強大的外表型態,常常可以看到男性重訓選手,不斷追求更大的重量、更強的總負荷量,以「數字」或肌肉大小來定義自己的表現,這種方式雖然科學,但並不是現代女性需要的。
現代女性需要的是什麼呢?其實女生要的很簡單,擁有好氣色、健康平衡的身體、冬天時手腳不冰冷、每天照鏡子時都覺得很開心、不化妝出門都感覺自己美,以及生活得很自在舒服…。以上的這些,只要運用「適當」的重量與技巧、規律地運動就能達到,不一定要使用大器材或用大重量來鍛鍊。
運動對多數女性來說,是圓滿生活的一種途徑。而現代女性需要的「強壯」是一種柔美與堅強並重的特質,我們需要藉著運動來協調生活步調跟情緒,而不是像男性一樣,為了獨立、堅毅、強大的意識形態而不斷追求更大的負重。很多男性以為女性重訓想得到的,是「翹臀」或「更挺的胸部」,但其實很多女性想要的,卻是更美好、勻稱、平衡的身心,這一點,就是女性為什麼更適合力量訓練的原因。
「力量訓練」使用的重量比較輕,大多是用自己的體重來鍛鍊肌肉,這種方式不需要精密計算,而且因為是用自己的身體當重量,並非拿肌肉能力去追逐數字目標,所以練出來的線條會更加柔順、自然。◎ 「課表設計」才是關鍵!妳是變正或變老?
不要以為「運動=健康」,其實運動方式跟課程一旦錯了,反而讓妳老得更快!
●修復比鍛鍊重要
用負重來刺激肌肉的目的,是先「破壞」原本的微小肌肉纖維,再等待它生長復原的過程。當妳給它足夠的營養與休息,歷經這個復原過程之後,它就能擁有新的能力,例如:更有力氣、新的形狀或線條…等等。
功能這麼多元化的一種組織,聽起來真的有些神奇!但是,如果沒有適時將運動後的廢物排除,並供給它修復所需的營養,肌肉的再生就不會那麼順利,而且老廢物質在體內留存過久未排除,還可能成為一種毒素,對健康造持慢性傷害。
所以,「運動量跟健康成正比」這個觀念不是絕對的,事實上,是否能獲得健康,要看妳的課程夠不夠適合妳!
有一句話說「緊繃的弦易斷」,實務上有很多運動員,為了求強大表現,常常「休息不夠」就繼續練,這其實會讓免疫力下降,或使受傷的風險大增,甚至引起慢性發炎。妳可能看過有些人運動量大,但他卻常常感冒,或有免疫系統方面的問題,例如:嚴重過敏、皮蛇…等等,結果適得其反。這類情況是給運動員一個警訊:「是靜下心來調整身體的時候了!」。根據長久以來的經驗顯示,長期下這樣耗用身體,也只會養成更容易受傷、效率差的體質而已。
其中尤其是「慢性發炎」,特別容易加速老化,因為慢性發炎的症狀較輕,平時不容易自覺,所以最後爆發時,往往是以嚴重過敏或免疫系統的問題來表現,把慢性發炎稱為「沉默的殺手」真是非常貼切!不過,不是只有疲勞物質累積才會引起慢性發炎,「受傷」更是慢性發炎的大本營,這個部份我們在後面的運動傷害章節會有更詳細敘述。…。
●初學者宜從「肌耐力」入門
原則上,女性初學者較適合的是練肌耐力,但過了這個階段就可以依照個人目標,往強度更高的階段前進。如果只是當成保養,則不一定要進階,就算停留在原來的階段,也可以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肌肉適能。什麼是「強度更高」的階段呢?從目的性來看的話,在肌耐力之後,還有「肌肉肥大(增加肌肉量)」、「增強肌力」、「個人最佳表現」、「增強爆發力」。這些訓練目的我們在後面會有更詳細的解說。
為什麼肌耐力是最適合初學者的呢?因為女性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能力就是它。肌肉的「耐力」會展現在久坐的上半身、穿高跟鞋時、一整天背包包時、抱小孩時、作家事時…;基本上負重較低,但時間長的都屬於「耐力」的範圍。…。
◎ 省略「暖身」、「緩身」,竟讓肌腱斷裂?
●(案例):
小潔跑馬拉松已經五年,不算老手也不算新手,今天她跑完21多公里的半馬之後,急著去參加好友的聚會,於是一跑完就匆匆忙忙地收拾東西要去沖澡,沒想到浴室門把才一打開,正要轉身進入浴室時,就聽到「啪」地一聲,她馬上感覺到右腳跟腱附近有異狀,接下來越來越疼痛,痛到她只好取消約會去看醫生。經骨科醫師診斷後,確定右腳跟腱斷裂,需要進一步治療。小潔百般不解為什麼會受傷呢?醫師回答說:「跑完馬拉松之後沒有收操,導致肌腱受傷的情況不少,妳這次是否也沒有收操?」…。
「暖身」及「緩身(收操)」本來只是運動傷害預防裡的一個環節,但有很多專家都說「台灣人運動完幾乎不收操的!」,因為這種知識觀念的貧乏,造成很多運動傷害的發生,上述的例子是立即性的,但仍有不少是潛在的慢性傷害。雖然上面這個例子是跑了21多公里的半馬,強度很高又不收操才會這樣,但重訓的強度若很強,有可能發生類似情況。
◎ 必讀錯姿 做錯反傷身!
動作不是「有做就有效」,還要「做得對、做得準」才能練出好的身材、好肌肉。
以下這些常見的錯誤,如果沒有特別留意,做錯了反而會長成難看的體態,長期下、情況嚴重的話,甚至會造成痠痛、不適或受傷,所以請務必多提防這些「關鍵的錯誤」!請採用正確的原則來做接下來的暖身、主訓練。
以下內容是以「原則」方式來條列,分別是「身體中線的平衡性」、「肩頸」、「手位置」跟「蹲姿」;在了解原則後,可翻閱各項目的頁數交互參照,多看幾次後就能熟練原則。畢竟人體可做的動作千變萬化,不是只有本書中的內容,所以學會了這些原則,不論行、走、坐、臥或進行其他運動,妳都可以舉一反三去應用,擁有更好的身體品質。常錯一:「橋式」、「平板式」身體未保持一直線
<易錯項目>:正面搭橋、側面搭橋、臀部搭橋、蟲蟲走路時軀幹呈平板式的過程、伏地挺身。…。
◎ 收操動作示範
海獅式
<重點提示>:
趴姿,雙手放置胸部兩側。
手肘撐起,伸直或微彎皆可,帶動脊椎一起延伸。此時頭可能看到正前方,但柔軟度更好的人可能看到斜上方,都是可以的。重點是要感覺到脊椎的延伸與放鬆,特別是腰部以上的脊椎。
盡量停留3~5分鐘,但此動作跟手的力氣有關,若手痠無力,可分成多次進行。
有些軀幹較僵硬,或手力氣小的人,剛開始做這個動作時會較辛苦,容易感覺軀幹很重,因此壓迫到肩膀。這種情況需要加強鍛鍊軀幹的柔軟度和支撐力,所以課表中的軀幹訓練跟收操中的「鴿式」、「魚王式」可多加強。
手向下撐時,順著向地板的力量,肩頸應會自然地反向上挺起,而不是脖子越縮越短,甚至陷入雙肩之間,做的時候若發現脖子縮到看不見了,就要提醒自己延伸肩頸。
不論眼看前方或斜上方,都應是脊椎延伸而形成的自然角度;切莫太過心急,硬要將頭向上抬,而增加脖子與下巴之間距離去代償。這樣做會使脖子後方受到壓迫,脖子的前、後肌肉並沒有同時延伸,是錯誤的。理論上做此動作時,妳脖子、下巴之間的距離,應與妳在正常站姿、眼望前方時的距離差不多。
◎ 90歲前的力訓療養術
研究顯示,人在90歲之前都還能靠重訓來增加肌肉量。所以即使妳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也可以藉著正確的運動來改善行走、坐、臥的品質,不是非得被肌少症所困擾。重訓的內容在各個年齡層的差異並不大,但各年齡層的女性們可以用不同的技巧、頻率來完成。不要以為不可能,只要方法正確,即便老年人也可以更有活力、健步如飛。
●兒童、青少年、家庭主婦、上班族、老年人、傷者力量訓練
這幾個族群的讀者,建議從我們為您設計的「力量訓練課表」著手入門,不但足以應付日常生活所需,就算是已經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也能強化您的運動表現。●兒童、青少年
關於兒童、青少年的相關研究並不是很多,但有些看法認為,兒童的重量訓練並無法顯著地增加肌肉量。不過,除非是專業運動員,否則增加肌肉量本來就不是這個時期的必須。
實務上規律地運動,不但可以帶給孩子更好的情緒控管能力與體能,也能避免駝背、脊椎側彎等問題。國內學童的書包常重達7~10公斤,長期下容易養成駝背習慣,所以適度運動,並多加強核心訓練,是有助於發育的。至於核心訓練可參考力量訓練課表中的橋式、U形訓練…等等。
●家庭主婦、上班族
家庭主婦做家事、手提重物比較多,容易有肩頸僵硬,或其他局部的僵硬、受傷,有些主婦們甚至常跑復健科做治療。媽媽們請注意在力量訓練之後要多做伸展,甚至也可隨時隨地做伸展,都對身體的修復很有幫助。如果在肌肉還很僵硬時就去做力量訓練,耐力容易不足,有可能無法完成整套就累垮或無力,此時妳應該找到自己特別僵硬的部位,加強伸展後再鍛鍊。
家庭主婦們應避免一整天或一整個下午,久做同一種家事,例如:拖地、搬重物…等等,應該多種輪流做,以免局部的肌肉太緊繃,太緊繃也容易受傷。這樣循環式地做家事能大大減低肌肉僵硬的機率。
上班族則較容易發生核心或肩頸僵硬,同樣地,僵硬時宜先從伸展、放鬆下手,讓肌肉較柔軟時再做整套的主訓練,而做課表中後段的瑜珈伸展時,也可以多強化核心部位。
A:中、低強度的「力量訓練」,不會練成大肌肉,更適合女性。
●重量訓練
一說到「重量訓練」這四個字,很多人馬上會聯想到阿諾史瓦辛格、席維斯史特龍這種經典大肌肉男,強壯剽悍的戰士形象與男性心目中的「勇猛」立刻畫上等號。
但其實,不要以為猛舉啞鈴就會成為肌肉男,想擁有大肌肉還必須在特定的重量、次數、組數之下,再搭配飲食,才可能讓肌肉肥大而長成大肌肉。更重要的是,因為男、女的荷爾蒙天生不同,男性的睪固酮激素(Testosterone)很高,這讓男性較容易練出大肌肉;但女性的睪固酮少,想練成大肌肉可說是非常困難。所以關於這點,女孩們請真的不必太擔心。
●力量訓練
那麼,什麼是「力量訓練」呢?
邱瑜婷教練說,簡單地說,「力量訓練」就是在「訓練肌肉的功能性與使用效率」。傳統的重量訓練追求強大的外表型態,常常可以看到男性重訓選手,不斷追求更大的重量、更強的總負荷量,以「數字」或肌肉大小來定義自己的表現,這種方式雖然科學,但並不是現代女性需要的。
現代女性需要的是什麼呢?其實女生要的很簡單,擁有好氣色、健康平衡的身體、冬天時手腳不冰冷、每天照鏡子時都覺得很開心、不化妝出門都感覺自己美,以及生活得很自在舒服…。以上的這些,只要運用「適當」的重量與技巧、規律地運動就能達到,不一定要使用大器材或用大重量來鍛鍊。
運動對多數女性來說,是圓滿生活的一種途徑。而現代女性需要的「強壯」是一種柔美與堅強並重的特質,我們需要藉著運動來協調生活步調跟情緒,而不是像男性一樣,為了獨立、堅毅、強大的意識形態而不斷追求更大的負重。很多男性以為女性重訓想得到的,是「翹臀」或「更挺的胸部」,但其實很多女性想要的,卻是更美好、勻稱、平衡的身心,這一點,就是女性為什麼更適合力量訓練的原因。
「力量訓練」使用的重量比較輕,大多是用自己的體重來鍛鍊肌肉,這種方式不需要精密計算,而且因為是用自己的身體當重量,並非拿肌肉能力去追逐數字目標,所以練出來的線條會更加柔順、自然。◎ 「課表設計」才是關鍵!妳是變正或變老?
不要以為「運動=健康」,其實運動方式跟課程一旦錯了,反而讓妳老得更快!
●修復比鍛鍊重要
用負重來刺激肌肉的目的,是先「破壞」原本的微小肌肉纖維,再等待它生長復原的過程。當妳給它足夠的營養與休息,歷經這個復原過程之後,它就能擁有新的能力,例如:更有力氣、新的形狀或線條…等等。
功能這麼多元化的一種組織,聽起來真的有些神奇!但是,如果沒有適時將運動後的廢物排除,並供給它修復所需的營養,肌肉的再生就不會那麼順利,而且老廢物質在體內留存過久未排除,還可能成為一種毒素,對健康造持慢性傷害。
所以,「運動量跟健康成正比」這個觀念不是絕對的,事實上,是否能獲得健康,要看妳的課程夠不夠適合妳!
有一句話說「緊繃的弦易斷」,實務上有很多運動員,為了求強大表現,常常「休息不夠」就繼續練,這其實會讓免疫力下降,或使受傷的風險大增,甚至引起慢性發炎。妳可能看過有些人運動量大,但他卻常常感冒,或有免疫系統方面的問題,例如:嚴重過敏、皮蛇…等等,結果適得其反。這類情況是給運動員一個警訊:「是靜下心來調整身體的時候了!」。根據長久以來的經驗顯示,長期下這樣耗用身體,也只會養成更容易受傷、效率差的體質而已。
其中尤其是「慢性發炎」,特別容易加速老化,因為慢性發炎的症狀較輕,平時不容易自覺,所以最後爆發時,往往是以嚴重過敏或免疫系統的問題來表現,把慢性發炎稱為「沉默的殺手」真是非常貼切!不過,不是只有疲勞物質累積才會引起慢性發炎,「受傷」更是慢性發炎的大本營,這個部份我們在後面的運動傷害章節會有更詳細敘述。…。
●初學者宜從「肌耐力」入門
原則上,女性初學者較適合的是練肌耐力,但過了這個階段就可以依照個人目標,往強度更高的階段前進。如果只是當成保養,則不一定要進階,就算停留在原來的階段,也可以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肌肉適能。什麼是「強度更高」的階段呢?從目的性來看的話,在肌耐力之後,還有「肌肉肥大(增加肌肉量)」、「增強肌力」、「個人最佳表現」、「增強爆發力」。這些訓練目的我們在後面會有更詳細的解說。
為什麼肌耐力是最適合初學者的呢?因為女性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能力就是它。肌肉的「耐力」會展現在久坐的上半身、穿高跟鞋時、一整天背包包時、抱小孩時、作家事時…;基本上負重較低,但時間長的都屬於「耐力」的範圍。…。
◎ 省略「暖身」、「緩身」,竟讓肌腱斷裂?
●(案例):
小潔跑馬拉松已經五年,不算老手也不算新手,今天她跑完21多公里的半馬之後,急著去參加好友的聚會,於是一跑完就匆匆忙忙地收拾東西要去沖澡,沒想到浴室門把才一打開,正要轉身進入浴室時,就聽到「啪」地一聲,她馬上感覺到右腳跟腱附近有異狀,接下來越來越疼痛,痛到她只好取消約會去看醫生。經骨科醫師診斷後,確定右腳跟腱斷裂,需要進一步治療。小潔百般不解為什麼會受傷呢?醫師回答說:「跑完馬拉松之後沒有收操,導致肌腱受傷的情況不少,妳這次是否也沒有收操?」…。
「暖身」及「緩身(收操)」本來只是運動傷害預防裡的一個環節,但有很多專家都說「台灣人運動完幾乎不收操的!」,因為這種知識觀念的貧乏,造成很多運動傷害的發生,上述的例子是立即性的,但仍有不少是潛在的慢性傷害。雖然上面這個例子是跑了21多公里的半馬,強度很高又不收操才會這樣,但重訓的強度若很強,有可能發生類似情況。
◎ 必讀錯姿 做錯反傷身!
動作不是「有做就有效」,還要「做得對、做得準」才能練出好的身材、好肌肉。
以下這些常見的錯誤,如果沒有特別留意,做錯了反而會長成難看的體態,長期下、情況嚴重的話,甚至會造成痠痛、不適或受傷,所以請務必多提防這些「關鍵的錯誤」!請採用正確的原則來做接下來的暖身、主訓練。
以下內容是以「原則」方式來條列,分別是「身體中線的平衡性」、「肩頸」、「手位置」跟「蹲姿」;在了解原則後,可翻閱各項目的頁數交互參照,多看幾次後就能熟練原則。畢竟人體可做的動作千變萬化,不是只有本書中的內容,所以學會了這些原則,不論行、走、坐、臥或進行其他運動,妳都可以舉一反三去應用,擁有更好的身體品質。常錯一:「橋式」、「平板式」身體未保持一直線
<易錯項目>:正面搭橋、側面搭橋、臀部搭橋、蟲蟲走路時軀幹呈平板式的過程、伏地挺身。…。
◎ 收操動作示範
海獅式
<重點提示>:
趴姿,雙手放置胸部兩側。
手肘撐起,伸直或微彎皆可,帶動脊椎一起延伸。此時頭可能看到正前方,但柔軟度更好的人可能看到斜上方,都是可以的。重點是要感覺到脊椎的延伸與放鬆,特別是腰部以上的脊椎。
盡量停留3~5分鐘,但此動作跟手的力氣有關,若手痠無力,可分成多次進行。
有些軀幹較僵硬,或手力氣小的人,剛開始做這個動作時會較辛苦,容易感覺軀幹很重,因此壓迫到肩膀。這種情況需要加強鍛鍊軀幹的柔軟度和支撐力,所以課表中的軀幹訓練跟收操中的「鴿式」、「魚王式」可多加強。
手向下撐時,順著向地板的力量,肩頸應會自然地反向上挺起,而不是脖子越縮越短,甚至陷入雙肩之間,做的時候若發現脖子縮到看不見了,就要提醒自己延伸肩頸。
不論眼看前方或斜上方,都應是脊椎延伸而形成的自然角度;切莫太過心急,硬要將頭向上抬,而增加脖子與下巴之間距離去代償。這樣做會使脖子後方受到壓迫,脖子的前、後肌肉並沒有同時延伸,是錯誤的。理論上做此動作時,妳脖子、下巴之間的距離,應與妳在正常站姿、眼望前方時的距離差不多。
◎ 90歲前的力訓療養術
研究顯示,人在90歲之前都還能靠重訓來增加肌肉量。所以即使妳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也可以藉著正確的運動來改善行走、坐、臥的品質,不是非得被肌少症所困擾。重訓的內容在各個年齡層的差異並不大,但各年齡層的女性們可以用不同的技巧、頻率來完成。不要以為不可能,只要方法正確,即便老年人也可以更有活力、健步如飛。
●兒童、青少年、家庭主婦、上班族、老年人、傷者力量訓練
這幾個族群的讀者,建議從我們為您設計的「力量訓練課表」著手入門,不但足以應付日常生活所需,就算是已經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也能強化您的運動表現。●兒童、青少年
關於兒童、青少年的相關研究並不是很多,但有些看法認為,兒童的重量訓練並無法顯著地增加肌肉量。不過,除非是專業運動員,否則增加肌肉量本來就不是這個時期的必須。
實務上規律地運動,不但可以帶給孩子更好的情緒控管能力與體能,也能避免駝背、脊椎側彎等問題。國內學童的書包常重達7~10公斤,長期下容易養成駝背習慣,所以適度運動,並多加強核心訓練,是有助於發育的。至於核心訓練可參考力量訓練課表中的橋式、U形訓練…等等。
●家庭主婦、上班族
家庭主婦做家事、手提重物比較多,容易有肩頸僵硬,或其他局部的僵硬、受傷,有些主婦們甚至常跑復健科做治療。媽媽們請注意在力量訓練之後要多做伸展,甚至也可隨時隨地做伸展,都對身體的修復很有幫助。如果在肌肉還很僵硬時就去做力量訓練,耐力容易不足,有可能無法完成整套就累垮或無力,此時妳應該找到自己特別僵硬的部位,加強伸展後再鍛鍊。
家庭主婦們應避免一整天或一整個下午,久做同一種家事,例如:拖地、搬重物…等等,應該多種輪流做,以免局部的肌肉太緊繃,太緊繃也容易受傷。這樣循環式地做家事能大大減低肌肉僵硬的機率。
上班族則較容易發生核心或肩頸僵硬,同樣地,僵硬時宜先從伸展、放鬆下手,讓肌肉較柔軟時再做整套的主訓練,而做課表中後段的瑜珈伸展時,也可以多強化核心部位。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