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愛你現代親子套書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父母要學會放手:別讓孩子變媽寶
適時地給孩子們一些挫折,給他們一對生存的翅膀!
對孩子有理智、有分寸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一定要從小做起,更要從小事做起。
千萬別當一個為孩子做太多的父母!
孩子的獨立與責任感,完全來自父母的放手。
代溝並不是一件壞事,假如子女和你的意見不一樣,
你應該感到高興,因為他有變成獨立個體的需要,
只要那種獨立是有理由的,只要他跟你的不同是有道理的,
你都應該幫助他建立自我。
父母也會犯錯:好孩子不是罵出來
樂觀的孩子往往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悲觀的孩子則總是覺得沒有希望。
但是人的性格是在後天環境中逐步形成的。樂觀的性格可以透過實際執行來培養,悲觀的性格也可以從改變思維下手,漸漸脫離。
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自信心絕對不只是一個空洞的口號,而是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
父母一定要努力讓它紮根在孩子的靈魂深處!
媽咪請聽我說:傾聽孩子的話中話
適時地給孩子們一些挫折,給他們一對生存的翅膀!
對孩子有理智、有分寸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一定要從小做起,更要從小事做起。
千萬別當一個為孩子做太多的父母!
孩子的獨立與責任感,完全來自父母的放手。
代溝並不是一件壞事,假如子女和你的意見不一樣,
你應該感到高興,因為他有變成獨立個體的需要,
只要那種獨立是有理由的,只要他跟你的不同是有道理的,
你都應該幫助他建立自我。
目錄
父母要學會放手:別讓孩子變媽寶
第一章 給孩子真正的愛,讓孩子既有個性又不任性
01.關愛V.S.溺愛
02.奢望下的揠苗助長
03.興趣V.S.不務正業
04.沒有壓力的親子關係
05.像超人一樣的爸爸
06.甜蜜的幸福感
07.我說的你不聽V.S.你說的我不懂
08.「溺愛結惡果」V.S.「棍棒底下出孝子」
09.我想自己作主
10.「不!我就是不要!」
11.乖乖聽話才是好孩子?
12.尊重孩子不遷就孩子
第二章 讓孩子注重品德,提高修養
01.「人之不幸,莫過於自足」
02.盲目驕傲自大的人就像井底之蛙
03.腿上無毛辦事不牢
04.虛偽矯飾的人一生都在演戲
05.約定,別忘了呦
06.要成大業就要善於自我約束
07.強化孩子自我規範行為的能力
08.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品德
09.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
第三章 重視對孩子良好 心理素質的培養
01.培養孩子敢於競爭
02.培養孩子敢於冒險的精神
03.培養孩子良好的意志力
04.教會孩子勇敢
05.提高孩子對挫折的承受力
06.讓孩子養成樂觀的性格
07.幫助孩子建立強大的自信心
08.可以不要說我笨嗎?
09.讓孩子擺脫軟弱的性格
10.請別讓我住保溫箱
11.「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12.自理是自立的第一步
13.孩子的保命符—安全常識
父母也會犯錯:好孩子不是罵出來
以樂觀應對成長的苦惱
樂觀的孩子往往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悲觀的孩子則總是覺得沒有希望。但是人的性格是在後天環境中逐步形成的。樂觀的性格可以透過實際執行來培養,悲觀的性格也可以從改變思維下手,漸漸脫離。
樂觀面對人生 /012
給自己一個正面的心態 /020
無論如何都要樂觀 /029
以獨立自主開啟成長的大門
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自信心絕對不只是一個空洞的口號,而是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父母一定要努力讓它紮根在孩子的靈魂深處!
相信自己才能成就一切 /040
只有自信才能自主選擇 /047
積極培養自我的責任感 /056
放手讓孩子去做 /066
提高孩子的AQ /076
以謙虛自制的性格體驗成長的美麗
驕傲是一種很糟糕的心理,特別是聰明的孩子經常容易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父母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使他們心理健康發展。
謙虛是一種美德 /090
不斷地追求自我反省 /098
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 /108
控制了自己也就控制了未來 /118
以誠信合作拓展成長的舞台
孩子是否誠信大部份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對於孩子經常出現言行不一、不履行諾言的行為,家長應該多從兒童的認知發展上來找原因。
守住誠信的美德 /128
誠實的品格是信任的泉源 /136
誠實是最正確的選擇 /145
學會與他人合作 /154
以思考追求成長的智慧
父母要鼓勵孩子勇敢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時,哪怕是錯誤的,父母也應讓他說完,然後再給予恰當的指導。
成功屬於會思考的人 /162
質疑是創新思維的源泉 /170
學會獨立思考 /183
以寬容諒解走出成長的狹隘
讓孩子學會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並且承認對方有表達自己看法的權利,不僅可以瞭解別人,贏得友誼,而且,會與別人有更良好地溝通。
寬容是一種修養和胸懷 /192
讓孩子擁有一顆寬容的心 /201
寬容造就非凡 /209
以積極進取增加成長的資本
每個人都明白凡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幾的道理,想進步固然是好的,但不能要求任何事都一次完成。每天完成一點點,每天也就距離理想、目標更近一點點。
用自強不息去實現理想 /220
讓自己每天進步多一點 /229
勇於開拓進取 /240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249
媽咪請聽我說:傾聽孩子的話中話
第一章 鼓勵──給孩子不斷進取的力量
孩子很容易對自己失去信心,很容易因為困難而放棄努力,因此,家長要不斷地鼓勵孩子,給他們前進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心,這樣孩子就能帶著父母的期望改正缺點,不斷進步。
為孩子的小進步鼓掌
在精神上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
鼓勵是送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
第二章 傾聽──認真瞭解孩子心裡的感受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心聲,家長一定要耐心地去傾聽,才能夠真正瞭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才能對孩子生理及心理上的問題、變化做出及時而適當的處理。有了這樣的基礎,親子之間才能有良好的溝通,建立良好和諧的親子關係。
不要打斷孩子的訴說
傾聽孩子的「話中有話」
做個多聽少說的家長
第三章 引導─巧妙地提醒孩子自覺走向正途
嘮嘮叨叨的說教,凡事替孩子包辦的父母是孩子最不喜歡的,聰明的家長只會在孩子遇到難題或行為錯誤時,從旁稍加提示引導,幫孩子解決疑難。這樣,孩子明白了道理家長也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透過提問讓孩子正確思考
溫和的探討中引導孩子
第四章 訓誡──讓孩子認識錯誤、改過從新
孩子就是孩子,會不斷地出現各種不同的問題和錯誤,有些錯誤可以寬容,而有些錯誤是不能姑息的。必須對孩子進行合理、有效的管教,以保證孩子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即使是再寬容的父母,也不能忽視這種合理的管教。
訓誡是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
用訓誡改變孩子不懂禮貌的習慣
別讓孩子變成「小霸王」
第五章 薰陶──在生活中給孩子好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給孩子的影響是深遠而巨大的。因此,父母如果能在家庭生活中,透過講故事等方式,培養孩子健康的興趣與愛好,陶冶孩子的性情與品行,那麼就可以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
故事中有最好的教育
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人格
用行動教會孩子誠信
第六章 平等對待——與孩子實現良好的溝通
與孩子良好溝通的前提,就是平等地對待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這樣孩子才會願意向你說出心裏話,家長才可以及時幫孩子擺脫各種問題。
如果家長總是擺著做父母的架子,專制地要求孩子服從自己,那麼親子間溝通的大門就會慢慢關上。
給孩子一個發言的機會
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朋友
不能要求孩子「唯命是從」
第七章 事前教育——先給孩子打好「預防針」
兵法上說,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在教育孩子時也是這樣,與其孩子出現問題後,再去管教、憤怒,還不如提前就給孩子打好「預防針」,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讓孩子少走冤枉路,少犯錯誤。
主動向孩子提及男女朋友交往的原則
讓「禁果」不再神祕
別把網路當洪水猛獸
第八章 疏導──讓孩子由對立變成合作
面對孩子的叛逆,既不可過度壓抑,又不可放任不管,只有抓住孩子叛逆的根源,耐心疏導,循循善誘,才能把孩子引導到正確的人生道路上來。
面對青少年戀情做個開明的父母
耐心疏導化解孩子的叛逆
把孩子從虛幻的網路世界帶回來
第九章 嚴管——別讓孩子的小毛病變成大問題
生活中,孩子有時會有一些小毛病,比如霸道、沒禮貌、懶惰等等,這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這些問題雖小,但也要嚴管,防微杜漸,否則這些小毛病就會變成大問題,到時候家長再想讓孩子改正,就不那麼容易了。
不要姑息孩子的小毛病,嚴管同樣是愛的表現。
嚴管壞行為才不會形成壞習慣
提醒孩子不可有順手牽羊的壞習慣
第十章 認錯—&m
試閱
第一章 給孩子真正的愛,讓孩子既有個性又不任性
01.關愛V.S.溺愛
當你用懷抱、用你的愛去擁抱孩子時,當你替他們解決了一切問題時,你是否想到了你的愛已變成了束縛孩子的枷鎖?
有一個很大的湖,湖中有一個小島,住著一個老漁翁和他的妻子。漁翁搖船捕魚,妻子養雞餵鴨,除了買些油鹽,他們很少與外界往來。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鵝來到島上,牠們是從遙遠的北方飛來,準備去南方過冬的。老夫婦看到這群遠方來客,非常高興,因為他們在這兒住了這麼多年,還沒有誰來拜訪過。漁翁夫婦拿出餵雞的飼料和打來的小魚招待天鵝,漸漸地這群天鵝就和漁翁夫婦成了朋友。牠們在島上不僅敢大搖大擺地走來走去,而且在老漁翁捕魚時,牠們隨船而行,嬉戲左右。冬天來了,這群天鵝竟然沒有繼續往南飛,牠們白天在湖上覓食,晚上在小島上棲息。當湖面封凍,牠們無法覓食的時候,老夫婦就敞開他們的茅屋讓牠們進屋取暖,並且給它們食物。這種關愛一直持續到春天來臨,湖面解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年冬天,老夫婦都這樣奉獻著他們的愛心。有一年,他們老了,離開了小島,天鵝也從此消失了,不過牠們不是飛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凍的時候凍死了。這些天鵝就是在這對老夫婦的愛心中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當愛心遠離的時候牠們面臨的只有死亡。
在我們周圍這樣的事情真是太多了。一位母親為她二十三歲的兒子傷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心理學家。
專家問:「孩子第一次繫鞋帶的時候打了個死結,你是不是不再給他買綁鞋帶的鞋子?」夫人點了點頭。
專家又問:「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時候,弄濕了衣服,你是不是不再讓他走近洗碗槽?」夫人稱是。
專家接著問:「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鋪,整整用了一個小時,你嫌他笨手笨腳,對嗎?」這位母親驚愕得看了專家一眼。
專家又說:「孩子大學畢業去找工作,你又動用了自己的關係和權力?」這位母親更驚愕了,從椅子上站起來,湊近專家問:「您怎麼知道的?」
專家說:「從那根鞋帶知道的。」夫人問:「以後我該怎麼辦?」專家說:「當他生病的時候,你最好帶他去醫院;他要結婚的時候,你最好給他準備好房子;他沒有錢的時候,你最好給他送錢去。這是你最好的選擇,別的我也無能為力了。」
在母親無微不至的愛心中,孩子一次次地失去了學習自理的機會,最後連最起碼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喪失了。他今後將如何來面對生活呢?
在這裡必須提醒各位家長:愛孩子,還是從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開始吧!
鷹媽媽在小鷹長到足夠大時,便會把墊在窩裡的一切柔軟的稻草羽毛都掀掉。樹枝上的刺會刺痛小鷹,小鷹本能地往邊緣蹭,鷹媽媽就會把小鷹推下去。為了防止下落,小鷹拚命地揮動翅膀,結果小鷹的命保住了,也學會了作為鷹基本的生存能力──飛翔。這個故事給了我們家長很多啟示。
當今的孩子從出生起父母便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大人們一直在保護著他們,讓他們吃飽,讓他們穿暖,滿足他們的一切需要,每天為他們遮風擋雨,希望他永遠不受任何的傷害。這些孩子們在享受大人無微不至關愛的同時,慢慢地以為世界上就只有自己這一個圓,自己是中心,別人的愛是半徑,不管別人畫的多累,都覺得是應該的,自己只能享受別人的愛,卻不懂得去愛別人,這樣的孩子將來該如何在社會上生存?
其實,這些現象正是大人們所製造出來的,孩子們成了生活上的白癡。有些孩子上了小學還不會自己穿衣服、自己繫鞋帶、自己扣扣子。
當你用懷抱、用你的愛去擁抱孩子時,當你替他們解決了一切問題時,你是否想到了你的愛已變成了束縛孩子的枷鎖?你是否想到了這種愛也會變成一種傷害?你已經在不經意中折斷了孩子生存的翅膀,他們無法親自感受、體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成功與失敗,沒了想像的翅膀,沒了自由的空間,他們只是木然地享受,沒了慾望,也喪失了應有的創造力、想像力。他們的世界變得無力而蒼白。這樣的孩子就像在溫室裡長大的花朵,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所以,明智的家長是不會這樣對待孩子的。李嘉誠的二兒子,現在已成為香港最具實力的英才,在談到自己小時候,家裡有很多輛車,但父親李嘉誠卻從來不讓自己的孩子坐私家車。他每天上學都要很辛苦地去擠公車。那時他年齡很小,個子很矮,常常擠不上公車,但父親從不動惻隱之心。他也曾怨恨過,現在想想卻非常感謝自己的父親,覺得是父親讓自己懂得了,在競爭中只有透過自己努力才能成功。
我們應該向鷹媽媽學習,給孩子們真正的愛,適時地給孩子們一些挫折,給他們一對生存的翅膀。我們應該向李嘉誠學習,給孩子們真正的愛,讓孩子懂得生活中總有些事情需要自己努力承擔才行。
父母愛自己的孩子,這是人之常情。父母的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那麼,家長要怎樣才能掌控好愛孩子的分寸呢?怎樣才算是真正的愛孩子呢?
父母也會犯錯:好孩子不是罵出來
以樂觀應對成長的苦惱
我們對受害程度的認定,其實可以歸結於人們面對災難時所採取的態度,只要受害者內心的想法可以從恐懼轉為發憤圖強,壞事就可能會變成令人鼓舞的好事。
所以當我們嘗試過避免災難降臨,最後卻沒有得到成功,就試著換個角度思考,樂觀地面對災難,它的毒刺也往往會凋落,幻化成一株真正美麗的花。
樂觀面對人生
學會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訓練。
一般而言,當滿足自己需要的事件發生時,人類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諸如:滿意、高興、喜悅、愛慕的積極情緒;相反地,如果自己的需要無法得到滿足,就會產生痛苦、憂愁、厭惡、恐懼、憎恨的消極情緒。
積極的情緒體驗能夠激發人體的潛能,使其保持旺盛的體力和精力,維護心理健康;消極的情緒體驗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
關於樂觀這件事,法國作家阿蘭佩雷菲特認為,人應該把快樂的智慧用於和煩惱做各式各樣的鬥爭,他認為:「煩惱是我們患的一種精神上的近視,應該向遠處看並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這樣我們的腳步就會更加堅定,內心也就更加泰然。」
事實正是如此,樂觀是一種性格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較有利的一面,並對最有利的結果充滿期待。兒童心理學家認為,樂觀不但是迷人的性格特徵,還有更神奇的功能,它能使人對生活中的許多困難產生心理上的免疫力。樂觀的孩子不容易得到憂鬱症,不但更容易獲得成就,身體也比悲觀的孩子更健康。樂觀與悲觀的人最大區別就在於,當有利或不利事件發生時,這兩種人對發生原因的認定。樂觀主義者認為,有利的、令人愉快的事情總是永久的、普遍的,他們能夠促使好事發生;而一旦不利事件發生,也能視為是暫時的。
悲觀主義者則認為,好事總是暫時的,壞事才是永遠的。在解釋壞事發生的原因時,他們不是責怪自己,就是諉過別人。
思維心理學專家指出:「樂觀是成功的一大要訣。」他說,失敗者通常有一個「悲觀解釋事物」的方式,即遇到挫折時,總會在心裡對自己說:「生命就是這麼無奈,努力也是徒然。」由於常常運用這種悲觀的方式解釋事物,無意中就喪失了鬥志,不思進取了。因此,身為父母要重視培養孩子樂觀的習慣。
樂觀是孩子對未來充滿信心、有希望、而又不斷進取的個性特徵。孩子對於能夠滿足自己需要的事件,會產生積極的情緒,而對無法滿足自己需要的事物則會產生消極的情緒。
樂觀的性格是孩子應對人生中悲傷、不幸、失敗、痛苦等負面事件的有力武器。如果孩子無法樂觀地面對人生,就容易意志消沉,對前途喪失信心,而且長久下去,還會損害身體健康。
值得慶幸的是,孩子樂觀的性格是可以培養的。早期誘發理論認定:人的性格是在後天環境中逐步形成的,樂觀的性格可以透過實際執行來培養,悲觀的性格也可以從改變思維下手,漸漸脫離。
那麼,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應該從哪些方面做起呢?
【建議一】 引導孩子擺脫困境
每個孩子都會碰到不如意的事情,即使天性樂觀的孩子也是如此。當他遇到困境時,父母要多留心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孩子悶悶不樂,父母無論自己多忙,也要擠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交談,教育孩子學會忍耐並堅強面對所有困難,鼓勵孩子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避免老是以消極的態度思考。
父母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只要孩子願意與父母溝通,父母就要引導孩子把心中的煩惱說出來,這樣,煩惱才會消失,孩子也才能恢復快樂。
當然,父母也可以幫助孩子克服一些困難,教導孩子正確的態度和方法來保持樂觀的情緒,這些都是促使孩子擺脫消極情緒的好方法。【建議二】 言傳身教,潛移默化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首先自己要做個樂觀的人。每個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困難,父母處理困境的心態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做法。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則,在面對困境、挫折時保持自信、樂觀,奮發向上,孩子也會受父母的影響,在遇到困難時,樂觀地去面對。
平時,父母應該多向孩子灌輸樂觀的思考模式,讓孩子有這樣的觀念:令人快樂的事情總是永久的、經常發生的;雖然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那也只是暫時的,並不會經常性的發生,只要樂觀地對待,生活仍然是美好的。
例如,碰到週末要加班,就要對孩子說:「今天媽媽要去公司加班,這表示媽媽很受公司重視喔,所以工作很多很忙。」而不要對孩子說:「累死了,媽媽今天又要加班去了。」
不管怎樣對孩子說明妳的情況,加班的事實無法改變,但是給孩子的感覺卻不一樣。當跟孩子說:「今天媽媽要去公司加班,這表示媽媽很受公司重視喔。」孩子會覺得媽媽很能幹,在公司是核心人物。
如果對孩子說:「累死了,媽媽今天又要加班去了。」孩子會覺得妳是不願意加班而不得不去,這就讓孩子留下了不快樂的陰影。
【建議三】 允許孩子自由地表現悲傷
孩子在遇到困境時,往往會表現出悲傷,而父母應該允許孩子自由地表現悲傷。如果孩子在哭泣的時候,父母要求孩子停止哭泣不能表現出軟弱,孩子就會把心中的悲傷累積起來,久而久之,反而造成孩子的消極心態。
對於孩子表現出的悲傷或軟弱,父母應該避免呵斥,而是要讓孩子盡情地發洩心中的鬱悶,只要孩子發洩夠了,他自然會恢復心情的平衡。當然,如果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父母應該及時安慰孩子,用相同的心理去感受孩子的情緒,努力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鳴,藉此緩解孩子的不良情緒。
媽咪請聽我說:傾聽孩子的話中話
為孩子的小進步鼓掌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們會把家長的鼓勵當成他們前進的動力,因此,家長在發現孩子有不良習慣時,要及早提醒他糾正他,告訴他正確的做法。而當孩子努力改正時,你就要肯定他,哪怕孩子只有一點小小的進步也要為他鼓掌。在洗手間裡,媽媽發現兒子刷完牙後又把牙膏隨便扔在洗手槽裡面。媽媽非常生氣,便把尼克叫過來,不滿地對兒子說:「尼克,你應該可以照顧自己的生活了吧!你看,你又把牙膏亂放了。我不是對你說過牙膏用後要放到杯子裡嗎?」
尼克根本沒有把媽媽的話當一回事,只是心不在焉地回答:「知道了。」媽媽見兒子反應平淡,她知道自己剛才說的話並未引起他的重視,於是對他喊道:「聽著,尼克,你必須把牙膏放進漱口杯裡!」
尼克極不情願地走進了洗手間,放好了牙膏,轉身就走。「記住,以後不准再亂放了。」媽媽再次強調。
「知道了。」第二天,尼克在刷完牙後,將牙膏認真地放到杯子裡了,但媽媽什麼都沒有說。到了第三天,牙膏又被四處亂扔了。
「喂,尼克,你是怎麼搞的,為什麼你又忘了把牙膏放回原處去了呢?」媽媽生氣說道。
「我以為你忘記了。」尼克說道。
「你這麼說是什麼意思呢?」母親疑惑地望著兒子。
「因為昨天我把牙膏放進杯子裡了,而你卻什麼也沒有說!」
尼克為什麼又犯了老毛病呢?因為當他改正後沒有得到媽媽的肯定和重視,因此他洩氣了。
如果第二天,媽媽發現尼克把牙膏放進杯子裡後,讚美他說:「做得好,尼克!媽媽知道你一定能改掉壞習慣的。」那麼尼克一定會非常高興,並繼續維持這個好習慣。
舉這個例子就是為了說明,父母的鼓勵對孩子而言是具有很大意義的。如果父母能重視鼓勵的作用,靈活運用鼓勵的方式,那麼就能很輕鬆地幫孩子改掉壞習慣。
九歲的卡特有個亂丟東西的壞習慣,他每天放學一回到家,就把他的書包、鞋子、外套扔在客廳的地板上,回到房間後,又把玩具丟的隨處都是。雖然偶爾卡特也會按媽媽的要求把東西都擺放好,但大多數的時間都是隨地亂扔。
對此,媽媽試過很多方法來矯正他這個毛病,但無論是提醒他、責備他還是懲罰他,都無濟於事,卡特仍有隨處亂丟東西的壞習慣。
在上述方法都不見效的情況下,卡特的媽媽決定試試以鼓勵兒子的方法來使他改掉他的壞習慣。這天,卡特的媽媽終於看到了卡特把自己的東西收拾的很整齊,她立即走上前去,輕輕地擁抱了一下卡特,高興地說:「你看!我就知道你不是個沒規矩的孩子!你收拾的多乾淨啊!」卡特剛開始很吃驚,但很快他的臉上就充滿了自豪。因為他將自己的房間收拾得很整齊而受到了肯定和鼓勵,於是在這之後,他就盡力去這樣做,而他的媽媽也記著每次都對他表示認同和鼓勵。
對於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日常生活中的好習慣和壞習慣同時存在,如何鼓勵孩子保持好習慣,矯正不良習慣,一直是困擾父母的難題。如果適當運用鼓勵的方式來激勵孩子,事情就會變得容易得多。
教育學家的建議是,在某些時候,父母應忽視孩子的不良行為,將自己的預期目標分成小步驟,循序漸進地做,這樣就能很順利地改掉孩子的壞習慣。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孩子有不良的生活習慣或行為,父母不應該對此抓住不放,而應該找到孩子偶爾沒有此不良行為的時候對孩子加以鼓勵。
父母對孩子的每一個微小進步都能加以鼓勵,就是對孩子的積極行為進行強化的最好方式。哲學上講質變是由量變引起的,每天的細微進步,累積起來才可能有大的變化。因此,對於父母來說,要想讓自己的孩子徹底改掉不良習慣,就應該對孩子的點滴進步進行鼓勵。
可是生活中,大多數的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微小進步,他們對孩子的期望比較高,總希望孩子能一下子達到他們的要求。因而對孩子一些細小的進步不是很注意,反應也比較冷淡。
孫路的數學成績一直是所有功課中最差的,孫路成績不錯,但數學成績的落後使得孫路的總排名受到很大的影響。這天,孫路下定決心,要將數學學好,並努力將數學變成最棒的一科。
考試了,因為有了相當時間的努力,孫路很沈著地應付了這次的數學考試。
成績出來了,孫路的數學成績竟然由不及格進步到了七十五分,孫路興奮地把成績告訴了父親,而父親在得知數學最高分是九十八分後,滿不在乎地說:「有什麼好得意的,還差得遠呢!」孫路立刻像一顆洩了氣的皮球似的,站在那兒一動也不動。
爸爸的話,使他覺得他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於是孫路再次放棄了數學。孫路因為得不到鼓勵而放棄了努力,試想爸爸如果能對孫路說:「很好,兒子,你進步很多!要繼續加油喔!」也許這個時候父親給予兒子的就是足夠的信心和勇氣,讓他去迎接更大的挑戰。孩子也不至於對自己較弱的學科完全失去信心。
父母對孩子的鼓勵是他在學校爭取更好表現的最大動力,而冷漠則會擊潰孩子爭取更好成績的信心。
可是大人們常常會為了孩子在某些方面的不足,窮追猛打,致使大家的注意力都對準了孩子比較不足的部份,以致雙方都喪失了信心。
其實,對於動物,鼓勵的方法是餵食物;而對於孩子而言,父母所給予的愛、寬容、關懷、耐心、理解就是鼓勵。
父母不要因為孩子的進步太小,就不願意給予鼓勵,這會使孩子覺得家長對自己的進步漠不關心,認為自己的努力白費了。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失去進步的動力,原來可以改變一生的進步也會因為得不到鼓勵而消失。
因此,無論孩子是在學業還是生活方面,只要孩子有進步就應給予建設性的鼓勵,有好的表現就要加強鼓勵讓孩子能不斷的往前進步。
☂
鼓勵孩子每一個微小的進步,就是在強化孩子的進取之心。不要吝惜你的鼓勵,這是幫助孩子改掉缺點必不可少的要素。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