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的秘密:無效管教Out,科學育兒 In,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的新世代教養術(全新作者序15萬冊暢銷版)
2017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親子教養經典,突破15萬冊慶功版!
感恩137萬名粉絲支持與相伴,全新作者序分享升級版的教養祕密
★ 科學育兒法,讓你不再受困於無效的管教 ★
★ 當孩子感覺被傾聽與理解,才能進行有效溝通。
這個世代的孩子,是處在一個高IQ、但心智晚熟的新世代。很多孩子思考能力都很強,但是講不聽及衝動的行為也很多;很多孩子的知識學習很強,但有時也過度自我,不懂如何與人相處;很多孩子能言善道,但他們的情緒表達能力卻不好。
暢銷親子書專家、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參考最新的醫學、心理、行為等科學研究,將最新的育兒知識、父母最頭痛的疑難雜症,以科學方法加以完整且輕鬆解讀,在本書中以圖文並茂的方式深入淺出說明,能有效幫助爸媽走出教養的困境。
每個父母都很努力在教孩子,要讓自己不這麼累,第一步就是要察覺自己困在無效的管教裡。在教養孩子前先做三個思考練習,能幫助自己開始擺脫教不動的窘境,也會進一步了解教養的秘密。第一個練習是:「孩子是先接受到你的訊息,還是你的情緒?」第二個思考練習是:「孩子是感受到你在批評他,還是感受到你希望他變好?」第三個思考練習是:「當孩子一直在犯同樣的錯時,我們是否能體會他當下的感覺?是否有好好地引導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此外,教養的鬆緊很難拿捏,可以善用「灰臉教養學」,就是黑臉跟白臉的綜合,同時能給孩子訂規矩及無條件的愛孩子,這樣教出來的孩子比較不會鑽漏洞,也較能好好地溝通。
最適合新世代父母的育兒秘笈
*為什麼總是調皮搗蛋?孩子不是討罵,而是在討玩。
*跟你最像的孩子,就是最難教的孩子。想要改變孩子,父母先改變自己。
*媽媽們,不是妳不夠好。是太累了!該停止自責的負能量。
最科學的教養法則
*小孩還小不用教?從小就要培養受挫力。父母要善用自身的經驗,幫孩子在逆境看到自己的進步。
*不打招呼≠沒禮貌。可能孩子還沒準備好,又或是他不見得對每個對象都那麼喜歡,若用強迫的方式,最後會讓他更反感、更討厭社交。
*還在為孩子該選公立或私立幼稚園傷腦筋嗎?其實不管是哪一種幼稚園,老師才是影響孩子的關鍵?
*孩子講不聽?固執,將來更有機會成大器。但父母要幫助孩子把「固執」用在對的方向,轉換成「擇善固執」,像是願意與他人分享、接受彈性的意見、不要太過度的自我中心。
*飯一定要吃完最後一口?還餵得下就代表沒吃飽?吃完飯就給點心當獎勵?錯誤的飲食教養迷思,會造成健康危機。
本書特色
1.暢銷15萬本教養經典,收錄全新作者序,分享升級版的教養祕密。
2.35幅教養情境漫畫,王老師一針見血「神回覆」,點破爸媽的管教歧見與育兒迷思。
3.內容圖文並陳,輔以表格分析,重點原則清楚標示,適合忙碌的現代爸媽閱讀。
4.將十六年來評估過超過十三萬人次兒童身心發展的精華予以濃縮,涵蓋父母最關心的教養問題,從學齡前到學齡後的孩童都適用。
5.附贈50張幸福教養療癒便條貼,寫下夫妻溝通的意見、孩子今天的好表現。
好評推薦
【知名女主持人】嚴立婷
【網路紅人】Nico品筠&Kim京燁(那對夫妻)
【暢銷親子作家】彭菊仙、陳安儀、張美蘭(小熊媽)
【人氣兒科醫師】黃瑽寧、黃立心
目錄
	作者序  父母要先穩住自己,才能接住孩子
	
	一、教養的秘密
	1 小孩還小不用教?長大後會更難教! 
	◆ 教養的力量,訓練孩子的逆境力
	2「別吵啦!」讓手足相親、化解衝突的幸福教養 
	◆ 手足的地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社會地位
	◆ 手足間無法事事公平,調停需關鍵五招
	3 獨生子女非嬌即縱?教養態度決定性格
	◆ 獨生子女未來受不受歡迎,關鍵在教養
	◆ 不養出小皇帝、公主病的九大教養法
	4 老是講不聽!除了打,還有其他方法嗎? 
	◆ 我們也曾是被打大的孩子,所以只要體罰就對了?
	◆ 打罵教育也會養出暴力小孩
	◆ 三歲前被打罵教養,五歲後打人的機率是五倍
	◆ 打罵的替代教養法
	◆ 共同討論,孩子也需要大人尊重
	◆ 有效的親子溝通術
	5 媽媽們,不是妳不夠好,是妳太累了! 
	◆ 沒人天生就會當媽,請停止自責的負能量
	◆ 情緒就像一面鏡:媽媽開心,孩子才開心
	◆ 你罹患「教養焦慮症候群」了嗎?
	6 單親家庭≠問題小孩,正確教養才是培養貼心及責任感的關鍵 
	◆ 讓單親成為成長的助力
	
	二、互動的秘密
	1 當遇上別人家沒禮貌的孩子,父母該如何引導? 
	2 爭寵搶玩具是天性!分享該怎麼教? 
	◆ 分享是天性,不是被迫的行為
	◆ 有借有還,大家可以一起玩!引導孩子學習共享
	◆ 教分享的關鍵
	3 不打招呼≠沒禮貌,錯誤解讀,孩子更討厭社交
	◆ 社交力,先從分享行為開始
	◆ 了解孩子的社交發展,才能對症下藥
	◆ 居家親子小遊戲,提升孩子的社交力
	4 別急著處罰!調皮搗蛋是在吸引大人的關注
	◆ 讓孩子進幼兒園過團體生活
	◆ 不是討罵,是討玩
	◆ 「放屁」、「大便」說不停,是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 你自以為的關心,孩子不一定感受得到
	5 出門作客囧很大,破解尷尬的外出教養術 
	6 小白目、頂撞兒,如何引導說話討人厭的孩子自覺? 
	◆ 說話直白無禮,會影響未來社交能力
	◆ 孩子為何愛頂嘴?原來如此!
	
	三、行為的秘密
	1 最難教的孩子,其實個性跟你最像 
	◆ 想要懂孩子,父母要先懂自己;想要改變孩子,父母要先改變自己
	2 愛吃手、咬指甲,不是壓力大,生活怪癖的科學新解 
	◆ 不良的口腔習慣,不需過度焦慮
	◆ 吃手成癮這樣戒
	3 孩子講不聽?固執,將來更有機會成大器
	◆ 新世代父母的教育:EQ(情緒商數)+ AQ(逆境商數)> IQ(智能商數)
	◆ 家有固執兒的分齡教育法
	◆ 如何引導孩子的「鬼打牆」
	4 難道是性早熟?學齡前的孩子愛玩私密部位,該怎麼辦? 
	◆ 假性自慰,是探索身體的正常現象
	◆ 「孩子,你在做什麼?!」
	◆ 以正向引導代替責怪
	5 「都是你害的!」為什麼孩子老愛怪別人? 
	◆ 遷怒,有時候是教出來的,最後就變成壞習慣
	6 「我現在就要!」缺乏耐性、不能等待的孩子,將來不容易成功
	◆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 缺乏耐性的五大訓練法
	7 該如何管教? 孩子愈大,主見愈強,藉口愈多! 
	◆ 當孩子說「等一下」、「我不要」、「為什麼」
	◆ 可以忽略,但不能冷漠
	◆ 面對哭鬧的回應法
	
	四、健康的秘密
	1 「我不吃!」父母這樣教,才是讓孩子偏食的原因 
	2 愛吃零食愛吃糖,影響終生健康,有時是教養造成
	◆ 零食就是零食,幫孩子找藉口最糟糕
	◆ 孩子比大人愛吃糖的秘密
	◆ 巧克力影響成長,咖啡因比甜更嚴重
	◆ 零食及糖,養出學習力低落及脾氣差的孩子
	3 飯,一定要吃完最後一口?限制,將造成健康的危機 
	◆ 還餵得下就代表沒吃飽?四種錯誤的飲食教養迷思
	◆ 孩子,好好吃飯有這麼難嗎?
	◆ 「吃得完」才是快樂吃飯的重點
	◆ 現在的孩子,很少有饑餓的感覺
	4 幫孩子打造一口好牙,身體健康,學習力更強 
	◆ 幼兒的口腔護理法
	◆ 刷牙,不只是孩子的事,也是爸媽的責任
	◆ 六種不正確的刷牙觀念
	5 寶寶副食品的最新科學發現 
	◆ 何時該換副食品上場?
	◆ 強化副食品的鐵質,常常被忽略!
	◆ 最科學的餵食法:湯匙餵食+嬰兒主導式斷奶
	
	五、發展的秘密
	1 爬行—大腦學習與嬰幼兒發展
	◆ 孩子會爬行,頭好又壯壯
	◆ 關於爬行的四大疑問
	2 何時開始教拿筷子?很多大人姿勢都不對! 
	◆ 如何教孩子用筷子?
	◆ 肌力與手指協調的訓練遊戲
	3 是真過動?還是好動?別任意貼班上最小年紀的標籤 
	◆ 我的小孩是特殊兒? 審慎評估,也要早期治療
	4 孩子講話臭奶呆,要在關鍵期前訓練好 
	◆ 從ㄅㄆㄇ看學說話
	◆ 口腔運動練習,幫孩子「說好話」
	5 戒尿布和如廁訓練是否成功,跟幼兒心理有關 
	◆ 為何巧虎教得動,媽媽教不動?
	◆ 搶救夜尿大作戰
	
	六、學習的秘密
	1 做錯這些,孩子上學的分離焦慮更嚴重
	◆ 傷腦筋! 孩子為什麼好黏人?
	◆ 讓小小新鮮人更有安全感的九種做法
	◆ 這樣說,會讓孩子分離更焦慮
	2 公立、私立幼稚園?一個過來人爸爸的擇校經驗談 
	3 別前因後果不知道,就插手媽媽的管教!
	◆ 五種狀況,把管教權還給媽媽
	◆ 從父親「粗野」風格的打鬧中,學習情緒管控
	◆ 父親融入孩子生活的最佳方法—參與「家庭工作及擅長遊戲」
	4 多咀嚼、大腦連結,打造高效聰明腦 
	◆ 硬或酸的食物能增加咀嚼力,產生飢餓感
	◆ 早餐多咀嚼,幫孩子趕走起床氣
	5 掌握關鍵時期握筆、學寫字,作業不再是煩惱 
	◆ 從握筆、塗鴉到寫字的漸進式引導
	◆ 孩子就是不愛寫字,怎麼辦?
	6「把拔,來講故事吧!」爸爸說故事,效果更好 
	◆ 即席發揮,更能激發想像力
	◆ 讓女兒的語言能力突飛猛進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