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孩子的高敏感天賦:首爾大學兒童精神醫師的高敏感兒教養法,讓怕生、愛哭鬧的孩子發揮優勢的13則安心處方箋
學會接受孩子的特別、看見孩子的不同,讓親子關係更正向、相處更輕鬆。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韓國知名小兒心理醫生的安心教養法】
接納敏感特質,找出天生優勢,
就能減少孩子的不安,爸媽也不再心累累!
★2022年韓國文化觀光部「世宗圖書文科類」選定圖書
★韓國網路書店Yes24、教保書店、阿拉丁9分好評,兒童心理學、親子教養類暢銷書
你的孩子是不是:
即便一點小事也會受到驚嚇,有時會無緣無故哭鬧;對第一次看到的人事物或陌生的地方容易緊張;容易被他人意見影響,或是過度謹慎小心……
細膩又敏感的孩子,像是渾身是刺的刺蝟,究竟該怎麼擁抱他們呢?
●孩子不是愛惹麻煩,只是比較「敏感」!
身為首爾大學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科專家,
崔治鉉醫師在治療兒童和青少年心理、行為及情緒問題上,擁有豐富的經驗。
他發現有些孩子不是特別難搞,而是具有「高敏感」特質,
他們比一般孩子「容易接收到更多刺激」,或是「對刺激的反應更強烈」。
然而,只要學習調適,就能將敏感轉化成優勢!
▲ 即便一點小事也會受到驚嚇,有時會無緣無故哭鬧
→ 通常代表孩子的感官能力特別敏銳,觀察孩子特別敏感之處,可能具有較高的藝術天分
▲ 極度抗拒第一次看到的人事物或陌生的地方,容易緊張
→ 代表對週遭環境有敏銳的觀察力,且思考周全仔細
▲ 經常被他人意見影響,或是過度謹慎小心
→ 共感能力強的人,能及時了解對方的需求,也注重細節,很適合與人團隊合作
●13條安心教養原則,對準敏感孩子的需要
由於每個孩子敏感的方面和程度都不同,因此沒有一體適用的教養法。
書中以各種狀況為例,具體說明教養態度的不同呈現,並統整出13條教養原則。
只要父母遵守原則、心態正確,就能找到最適合的教養方法。
【情境1】孩子每天都吵著不想去上學
.首先,請接納孩子不想去上學這件事,並盡可能不讓孩子覺得自己做錯事。
.接著陪孩子一起找出緩和焦慮的方法,練習適應幼稚園環境。
.最重要的是,如果確定要送孩子上學,父母的態度就要堅定,才能給孩子安全感。
【情境2】孩子情緒很不穩定,一不順他的意就大吵大鬧
.父母必須制定明確的界線與標準,同時也要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挫折。
.雖然孩子與生俱來的個性不會改變,但表達情緒的方式和行為可以改變。
.當父母秉持一貫的態度,孩子最後一定會有所改善。
書中透過各種比喻與實際案例分享,
從「如何教養敏感孩子」到「照顧父母的心」,親切又詳細地提供許多行動指引,
希望幫助敏感兒、父母及教育者們,
不必大哭大鬧、大吼大叫,也能安心成長、好好相處。
本書特色
1. 首爾大學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科專家崔治鉉醫師累積多年高敏感兒看診經驗,整理出13條針對高敏感兒的教養建議。
2. 透過對高敏感兒特質的深入了解,也了解父母自己的內在需求,協助父母讀懂敏感孩子的想法。
3. 學會接受孩子的特別、看見孩子的不同,讓親子關係更正向、相處更輕鬆。
名人推薦
誠摯推薦
張旭鎧|知名兒童職能治療師
張美蘭(小熊媽)|親職/繪本作家
陳其正(醜爸)|親子作家、講師
陳質采|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黃柏嘉|諮商心理師
黃瑽寧|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面對愛哭鬧、亂發脾氣的孩子,常被認為是情緒控制不佳,但事實上卻是因為敏感度偏高!這本書教父母如何分析孩子的敏感度,以及如何帶領他們、教養他們。──張旭鎧(知名兒童職能治療師)
目錄
序/導讀
前言
教養高敏感兒必須掌握的原則
今天又遇到一位高敏感兒。孩子牽著媽媽的手,一臉惶恐地走進診間。孩子躲在媽媽身後,時不時地偷瞄我,只要跟我一對到眼,就立刻移開目光,看起來像是不知所措,又像是害羞。
我帶著微笑親切地向孩子搭話,但成功機率大概是一半一半。有的孩子依舊躲在媽媽身後,有的甚至會哭著說要離開。嗯,就連身為兒童精神科醫師的我,也拿哭鬧的孩子沒輒,你說是吧?
這些父母之所以出現在我的診間,往往是擔心自己的孩子過於敏感。為了取得必要資訊,我會先觀察父母和孩子的互動。經過客觀評估後,試著找出方法幫助他們,把我所觀察到的情況和合適的解決對策,進一步向父母們解釋。
然而,有些情況難以用三言兩語解釋清楚。儘管我已竭盡所能,但由於看診時間過短,經常覺得自己說得不夠詳盡。身為醫師的我,內心總是充滿遺憾。於是,決定提筆寫這本書,希望對高敏感兒的父母稍有幫助。
為了讓讀者更容易理解,我將採取重點式說明。不是站在醫生的立場和病人溝通觀念,而是以關心朋友的角度出發。
衷心期盼這本書,除了傳達知識外,也能讓讀者內心獲得安定。高敏感的孩子並不是像大家擔心的那樣,只是稍微與別人不同而已。
《看見孩子的高敏感天賦》這本書包含以下幾項特點:
第一,簡明扼要地闡述父母必須知道的高敏感兒教養守則。父母不必學習所有複雜艱深的教養知識,過多的資訊反而會令人暈頭轉向,無法區分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因此,本書重點旨在幫助父母建立明確的教養態度。
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嘗試運用各種比喻和案例進行說明。專家的工作就是將艱澀難懂的專業知識,轉化為易於理解的內容,因此我盡可能寫得淺顯易懂,只挑選重要的內容,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撰寫,相信更有助於讀者理解。
第二,本書著重於父母的教養態度。目前坊間已有不少關於「高敏感孩子」、「焦慮型孩子」這類的書籍,但大部份都是根據不同年齡層和特定情況,提供實際的育兒方法和教養策略。當然,學習面對高敏感孩子的應對之道,對父母確實有很大的助益。再加上針對不同狀況,提供不同解決方法,也會讓讀者讀起來更有信心。
然而,在這本書裡,比起單純提供解決對策,我更重視的是父母面對敏感孩子的態度。因為我認為父母的心態和看待孩子的方式,比實際的育兒方法更重要。教養並不是一門「技術」,關鍵在於「態度」。市面上很容易找到針對不同狀況和年齡層的教養因應之道,因此我深信以不同的觀點來寫這本書,對讀者更有幫助。
教養高敏感兒某種程度上和解數學題很像,卻又不盡相同。在解數學題前,必須先學會基本的加減乘除。如果不會四則運算,光是死背答案,一旦問題稍有變化,就不知從何下手。育兒也是如此,教養高敏感兒必須掌握某些原則,並以此原則為基礎,針對不同狀況,找出自己的解決方法。
不過,教養孩子並不像數學題只有唯一正解,育兒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父母要試著把自己的態度放軟,根據不同時間點和狀況,找出適合孩子的教養方式。如果只是盲目地照著別人的建議去做,往往會徒勞無功。
這本書是如何養育高敏感兒的行動指南,而非問題解答本。希望各位讀完這本書後,能以適當的態度面對孩子的敏感。只要態度對了,無論遇到任何狀況,都能迎刃而解,也能稍微緩解父母的擔憂。
願所有為敏感所苦的孩子,以及為此感到焦慮的父母,都能展露出燦爛的笑容。
崔治鉉
試閱
作為一名兒童精神科醫師,經常有父母會問我:「為什麼孩子會這麼敏感?」
「孩子的敏感是天生的嗎?是遺傳到先生(或太太)才會這樣嗎?還是我的教養方式錯了嗎?」
坦白說,這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如果回答是天生的,父母可能會因為無能為力而感到沮喪;如果回答是教養方式造成的,父母可能會對孩子感到愧疚不已。
敏感遺傳自父母
許多學者認為孩子的敏感特質是與生俱來的,確實有些孩子天生容易受到刺激,對刺激的反應更為激烈。根據研究顯示,全世界約有十五至二○%的人口具有敏感特質。也就是說,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高敏感族群,看似比想像中的還要多,但似乎又還好。
實際上,針對雙胞胎受基因影響的程度進行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基因百分之百相同的同卵雙胞胎,比基因百分之五○相同的異卵雙胞胎,更有可能擁有相似的氣質。即使同卵雙胞胎從小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下長大,擁有相似氣質的機率還是很高。
就算不看這些研究結果,憑直覺我們也知道敏感是天生的。就像有些孩子從小就能睡過夜,有些孩子卻很容易被一點聲音驚醒。即使是同一個媽媽生出來的孩子,老大可能很敏感,但老二卻很遲鈍。由此可見,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而這些特質是與生俱來的。
事實上,父母本身如果是高敏感的人,孩子很有可能也會遺傳到父母的敏感特質。「○○跟你小時候簡直一模一樣!」祖父母對父母所說的這句話,不僅是指外表相似。可以確定的是,父母大部分的個性特質會遺傳給孩子。
不過,造成敏感特質的原因,難道只有遺傳因素嗎?
當然不是。敏感特質雖然是與生俱來的,但可能會因為父母的教養方式、孩子的成長環境不同,導致敏感程度加劇或減緩。「父母如果是高敏感的人,孩子很有可能也會是高敏感兒。」這句話所代表的意思是,敏感特質除了會受到先天遺傳基因影響,也會受後天教養方式的環境因素影響。例如,如果父母總是處於緊張焦慮狀態,孩子必然也會特別容易緊張焦慮。當孩子輕輕拍了父母的屁股一下,父母若是過度反應,孩子會透過觀察父母的反應學習。如果父母害怕發生不好的事情,不敢讓孩子獨處,孩子可能會覺得這世界到處充滿了危險。適度關心孩子安全的父母,和容易過度擔憂的父母,傳遞給孩子的訊息是截然不同的。
當父母逼迫孩子或試圖控制孩子時,也會造成孩子的敏感加劇。原本就容易因為受到外在刺激而過度反應,容易感到疲憊的孩子,再加上難以承受的壓迫,只會讓孩子感到身心俱疲。
當孩子疲倦時,就無法好好去調適自己的狀態。受到刺激時,會變得焦躁易怒,或只想逃避。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若採取強硬態度,只會導致惡性循環。
對於高敏感孩子可能出現的一切行為,父母一旦出手干涉,孩子就無法學會與敏感共處。孩子必須親身經歷過,才能體會到這世界並不像他所想的那麼危險、可怕。唯有親身經歷過,才懂得如何自我調適。
倘若父母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孩子會失去自己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缺乏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孩子,無法鼓起勇氣邁向未知的世界。
許多研究顯示,孩子的嚴重焦慮與父母過度干涉的態度有關。反之,孩子所感受到的成就感,可以幫助孩子減緩焦慮,避免受到父母態度影響。父母的情緒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此種現象被稱為「中介效應」(mediation effect)。總歸而言,父母過度的干預只會加劇孩子的焦慮,導致孩子成就感低落。
影響敏感程度的其他因素
企圖扭轉孩子性格的教養態度、父母對敏感的錯誤認知、對高敏感兒不友善的環境,也會讓孩子更加畏縮。以負面眼光和評價看待孩子,只會讓孩子更在意他人眼光,造成自信心低落,恨不得把自己藏起來,變得越來越孤僻。
此外,影響敏感程度的環境因素,還包括了被朋友拒絕或欺負的經驗、因缺乏社交能力與同儕相處困難、與家人分離、轉學、遭受暴力對待等壓力性生活事件(stressful life events)。
就像曾經被狗咬過的人,日後會對狗產生恐懼一樣;生活中的負面經驗,也會讓敏感變得更加嚴重。影響敏感程度的因素,除了孩子天生的個性和父母的教養方式,也會受到環境因素影響。讓我們透過以下案例,看看遺傳和環境因素如何影響敏感吧!一位名叫貞秀的孩子,天生個性不善與人交際,喜歡自己一個人玩。貞秀的個性也很小心翼翼,一看到陌生人就會緊緊黏在父母身旁。
容易緊張擔憂的父母,也不願讓貞秀獨處。貞秀很少有機會可以認識新朋友,她從父母那裡接收到的訊息,似乎在告訴她這世界是危險的地方。
貞秀不易與人親近,總是緊張兮兮。身邊的同齡小朋友不是嘲笑她,就是不願意和她一起玩。
內心受傷的貞秀,越來越害怕與人相處。不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久而久之,她對交際聚會場合更加陌生,在人際關係中變得越來越敏感。與生俱來的個性和教養方式,再加上人際關係不睦造成的壓力,加劇了她的敏感程度。
教養態度與教養環境的重要性
除了孩子的先天氣質,教養方式和環境因素也會影響孩子的敏感程度,這表示只要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教養環境稍作改變,即使是高敏感的孩子,也能學會調適敏感的方法。
如果父母可以不要那麼緊張,從容地看待孩子的行為,多給孩子一些機會自己去體驗,孩子就能調適自己的敏感,免去不必要的痛苦。
接納孩子的特質,讓孩子知道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不斷地鼓勵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孩子就能帶著自信邁向世界。
不妨這樣想想看,狗狗的品種非常多,不同品種的狗,個性也都不同。比熊犬個性活潑開朗、黃金獵犬溫馴憨厚,一隻狗的性格取決於牠的品種,隨著品種不同,社交性、活動力、敏感度都不同。
然而,即使是同一個品種的狗狗,生長在不同的環境中,個性也會有所不同。就像同樣都是比熊犬,有個性溫馴的比熊犬,也有個性兇猛的比熊犬;同樣都是黃金獵犬,有警覺心強的狗狗,也有好奇心強的狗狗。
飼主飼養方式不同,即使品種相同,呈現出來的樣子也會天差地別。當然,教養孩子與飼養寵物不能相提並論。舉這個例子,只是希望幫助大家理解基因和環境對性格的影響。
如同前面所說,高敏感孩子天生接收訊息的雷達特別敏銳。然而,過濾訊息的能力和情緒管控能力,卻需要靠後天培養。
不同的教養方式和環境,將決定孩子對接收訊息的雷達能否掌控得宜,或是因為無法控制而深陷痛苦。雖然已經提過很多次,但還是要再三強調,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成長環境,都可能影響孩子的敏感程度,關於這點,請務必謹記在心。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