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親子手機5大問題Q&A :如何訂定手機使用規則

  • 9 387
    430

出版情報

智慧型手機養大的孩子,跟我們都息息相關

2025/04/10 某次和在高中任教將近十年的朋友見面,他告訴我,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帶,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已經算是小事,更多的是不在乎上了什麼課、未來想怎麼發展的學生,他們不曉得要在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裡放什麼,往往都是老師操心、學生不領情。 當時我覺得有些訝異。因為我這位朋友任教的學校,雖不是當地前幾志願,但在我印象中也是不錯的公立高中了,能考到這所學校的孩子應該都是聰明、有想法的吧?而我在編輯《智慧型手機養大的孩子》這本書時,看到了可能的答案。 雖然本書作者是採訪日本的學校教師與相關從業人員,但許多現狀卻與臺灣相符。作者採訪的高中老師提到,現在只有頂尖高中的學生很努力展現自己,參加許多活動、把豐功偉業亮在社群平臺的自我介紹上,但大多數的高中生都陷入了「反正我比不過那些厲害的人,讓我待在現在的位置就好」的狀況。想努力考好大學、為了讀更好學校或科系而重考的學生越來越少,大多數學生都不想太努力,認為未來有一間大學可讀、有一個工作可做,這樣就夠了。 為什麼現在的學生會這麼想?作者有個總結:或許是看到身邊大人在這個社會中拚命掙扎的樣子,他們不曉得自己的未來有沒有爬到更高處的希望,所以選擇把握現在手上能掌握的東西。 當然,要了解為什麼現在的學生成為這個樣子,就必須回溯他們的成長過程。《智慧型手機養大的孩子》便是整理了作者採訪從托兒所乃至國、高中共兩百多位教師,描繪這些受網路、智慧型手機「養育」的孩子模樣。 全書最讓我感到驚悚與難過的,或許就是第一章,托兒所、幼稚園(臺灣幼、托整合,改稱「幼兒園」)的孩子們。 目前這個年紀孩子的父母們,可能都是數位原住民,或至少是接近數位原住民的一代,他們自己習慣了網路與手機,多半也讓孩子從非常小的時候就接觸。不只是看影片、玩遊戲,甚至連搖籃曲都是用手機播放,導致這些小孩習慣了虛擬世界,而對現實世界的活動提不起興趣。 書中提到,老師帶著托兒所的孩子到公園玩,原以為他們會到處奔跑、在遊樂器材跳上跳下,結果這群小朋友一臉茫然,呆站在原地,不知道該做什麼;也有幼稚園讓學童玩著色遊戲,小朋友卻說「我在家就玩過《斯普拉遁》(一款動作射擊遊戲,要將顏料噴灑在城市跟對手身上)」,對著色興致缺缺,但手上沾到顏料時又崩潰大哭。明明應該是最好動、最活潑的年紀,這些孩子卻不想玩、不會玩。 作者提到,導致孩子長時間使用手機、打電動可能還有個原因,便是現在的「大人優先社會」。許多成人生活繁忙、壓力太大,當周遭有小孩到處奔跑、尖叫笑鬧(這其實是他們應有的樣貌)時,他們往往忍受不住,而會責怪孩子的爸媽沒教好。而無法承受責怪的家長,最終就會將兒女的活動範圍限縮在家裡,但又必須讓他們有事可做,手機、電玩便成了他們的「最佳」選擇。 不過讓我覺得慶幸的是,臺灣當前的育兒環境或許還沒有到這個程度。我身邊有生育的朋友,孩子也大都是學齡前,我時常在臉書、Instagram上看到他們帶孩子到公園玩、體驗海水與豔陽,或走輕鬆的登山步道等;即使在家裡,他們也會跟孩子玩積木、拼拼圖,而不是只塞手機、平板讓他們安靜下來。 即便本書所述受智慧型手機影響的孩子,可能不是我們自己或親朋好友的孩子,但或許他們未來會是我們的部屬、員工、合作對象,或甚至現在已經是了。因此,我們都必須了解這些在虛擬世界長大的孩子。若有機會、或孩子年紀還小,就盡可能改變他們的生活環境;若不行,至少知道他們為什麼會成為現在的樣子,試著找出與他們溝通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責怪「現在的年輕人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 正如本書推薦人嚴曉翠老師在推薦序裡所說,本書談及的故事聽來就像恐怖片,若不想讓它們成為現實,父母、師長或任何的成年人其實都有責任,我們應該好好探索現實世界,不要被手機所拘禁。因為,下一代就是看著我們這些「前輩」都怎麼做,而慢慢長大的呀!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東洋經濟Online系列,累計1.1億點閱紀錄的人氣教育專欄作家石田勝紀的作品。
★針對家庭實際狀況,替不同的問題量身打造應對方式與使用守則。
★以討論與溝通,代替完全禁止的強硬手段!打造出適合不同孩子與狀況的手機使用守則!
★討論手機使用規範以外,也是本探討如何跟孩子平等溝通、建立良好關係的使用說明書。

當智慧型手機成為孩子日常生活的工具已成趨勢,家長應該如何因應這樣的變化?
比起強硬的限制與禁止,更需要的其實是制訂明確的規定!

熬夜使用手機導致起不了床、沉迷手機遊戲導致課業成績下降、擔心孩子在網路上遇到霸凌卻難以開口詢問,以上的狀況是否覺得非常熟悉呢?手機使用是你家常見的家庭困擾嗎?

在東洋經濟Online專欄點閱率突破1.1億瀏覽人次的作者──石田勝紀老師,透過多年的實務經驗,針對不同議題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核心議題包括:

●第一支智慧型手機提供的最佳時間點
●手機與學習的平衡
●手機使用的規則訂定方式與困境
●網路遊戲成癮問題
●網路與社群軟體的數位安全

書中的家庭困擾貼近現實,解決方法卻是出乎意料的容易實施!
既然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使用是未來無法避免的趨勢,如何引導孩子建立健康且理性的數位使用習慣,便成了現代家長的需要面臨的新議題。
相較於單向的管控與說教,更重要的是雙向的對話與理解,攜手共同制定使用規則。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訓誡者,而是平等的夥伴和引導者。
唯有溝通與討論,才能讓孩子了解父母擔心的原因為何。

書中詳細闡述了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數位使用對話:從了解孩子使用手機的需求,到共同討論使用邊界;從建立互信基礎,到逐步培養自我管理能力。這不僅是一種管教技巧,更是一種尊重與理解的教育哲學!

【推薦者】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
趙逸帆|不帆心家庭教室創辦人

【專業推薦】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小壁虎老師(蔡孟耘)|竹林國小教師
蔡宜芳|諮商心理師、親職教養講師及作家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楊俐容|Caremind耕心學院知識長、心理教育專家

作者

石田勝紀
一般社團法人 教育Design Lab代表理事
一九六八年出生於橫濱,商學碩士(MBA)、教育碩士,二十歲開創補習班至今,曾直接指導四千名以上學生,並在演講、研習營等處接觸了逾五萬名聽眾。立志「讓全日本的孩子都喜歡讀書」,經營Mama Café並致力於執筆與演講。在「東洋經濟Online」擁有個人專欄,累積點閱率達到1.1億。著有《老是在罵小孩的人一定不知道的「五個原則」》(Discover)、《提高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十句魔法咒語》(集英社)等二十冊以上書籍。

譯者

賴庭筠
台北人。政大日文系畢業。2003年至2019年於政大日文系擔任助教,並於2019年正式獨立接案。致力於媽媽╱中日口筆譯╱日語教學╱採訪撰稿╱跨國商務溝通與商品企劃等工作,堅信「人生在世,開心才是正途」。包括逾130本譯作,持續累積相關經驗並展開全新的嘗試。
合作邀約:hanayusuke@gmail.com

目錄

序 章 手機成為了煩惱來源!
推薦序 在給出手機前,家長,你準備好了嗎?
面對網路世代,比規範和禁止更重要的是親子對話
前 言
第一章 我好像在錯誤的時間點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了,我好後悔!
孩子從早到晚都在滑手機,是不是應該等孩子大一點再讓孩子有自己的手機?
.有了自己的手機,就從早到晚都在滑手機
.讓孩子自己決定何時可以擁有自己的手機!?
.不能為了獎賞而買手機給孩子嗎?
.規則不應該太嚴格,而是應該夠詳細
我原本想說小學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還太早,結果導致孩子與朋友疏遠……
.手機成癮與何時擁有自己的手機無關
.要隨波逐流,還是堅持原則?
.「不行就是不行」會讓親子充滿壓力
總 結 何時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沒有正確答案
專欄(1)越來越多孩子在升上國中時擁有自己的手機,不只是因為「是個好時機」,還有其他令人意外的原因?

第二章 孩子有了自己的手機後,就變得不喜歡讀書了……
孩子從早到晚都在滑手機,不僅成績退步,就連社團也退出了,我很擔心孩子的未來!
.其實家長從一百年前起就不斷抱怨「孩子不讀書」
.科學數據已經證實手機與學習能力無關
.取得好成績的唯一方法
.問題在於,家長嘴巴說「這是你的自由」卻不給孩子自由
總 結 就算不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不讀書的孩子還是不讀書
專欄(2)「勤能補拙」的觀念已經落伍了!?數位世代的學習方法和以前不同

第三章 訂定規則卻失敗了,孩子出現手機成癮的狀況……
沒有事前規定就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導致孩子沉迷於手機,甚至日夜顛倒……
.孩子不了解使用手機的「常識」
.沒有設身處地著想,制定的規則就容易失敗
.孩子為什麼無法遵守規則?
.如果規則無法順利執行,可以隨時調整
.設想規則可以訓練孩子的大腦
●注意!石田派規定的七大原則
因為孩子不遵守規則而開口提醒孩子,孩子卻惱羞成怒……
.「不行就是不行」會衍生的問題
.孩子一天想玩十小時電動遊戲也要答應他?
當孩子不遵守規則,我無法確實處罰……
.不確實處罰=家長不遵守規則
.如果只是被開一次違規停車罰單就被吊銷駕照……
.大人以豐富的人生經驗控制孩子
我家孩子擅自關掉內容過濾功能!學校分配的平板電腦沒有任何限制,讓我很焦慮。
.孩子如何破解家長設定的密碼
.請孩子在客廳使用學校分配的平板電腦
●經驗談 當我使用石田派七大原則,孩子就變了!會自己思考該如何使用手機
總 結 制定並執行規則,是避免紛爭最重要的關鍵
專欄(3)責備孩子「不遵守規則!」其實只是家長一廂情願!?

第四章 孩子沉迷於線上遊戲,完全無法自拔
明明規定每天只能玩一小時,孩子卻廢寢忘食一直玩……
.家長太不了解線上遊戲
.線上遊戲對大腦會有不好的影響嗎?
.「做完該做的事」──這個要求真的正確嗎?
.不如就讓孩子玩線上遊戲整整七小時
孩子沉迷於戰鬥型的線上遊戲,動不動就說:「去死!殺了他!」我實在很擔心孩子接觸到不好的內容……
.以前孩子的世界就充斥著「去死」、「殺死他」等字眼
.其實孩子也說了許多正面的話,你是否忽略了?
孩子偷拿我們的錢去儲值遊戲……我真的非常震驚!
.這樣的孩子會瞞著家長儲值
.用自己的零用錢儲值也不行嗎?
總 結 試著懷疑「遊戲=對孩子只有負面影響」這個先入為主的觀念
專欄(4)家長要了解讓孩子沉迷的線上遊戲有哪些特徵

第五章 孩子在社群網站(SNS)上出事了!
聽說孩子和朋友們的群組出現一些惡劣的謠言,孩子因為朋友不相信自己而覺得很受傷……
.家長何時該介入網路霸凌?
.如何透過閒聊引導孩子說出遭受霸凌的情況?
.有時候向學校反應會讓情況變得更糟糕
.導師不可靠時,家長該怎麼辦?
.不要一味安慰自己「青春期的孩子就是不愛和家人講話」
總 結 從日常生活中的「閒聊」留意網路造成的問題
專欄(5)孩子透過社群網站與外面的世界產生連結,哪些情況需要留意?

第六章 因為使用手機而讓成績進步!像騙人般的真實案例
❶每年暑假作業都很折磨人,而用手機完成的作品大受好評
❷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使用手機,到小學六年級時就能解說時事
❸享受動畫與遊戲讓成績進步了,手機真的十惡不赦嗎?
❹深度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世界,不用補習也能名列前茅
總 結 原本需要花費三小時學習的內容,使用手機一小時就能完成
結 語

序/導讀

【推薦文1】
〈在給出手機前,家長,你準備好了嗎?〉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

就我的觀察,大部分的父母,大概是在孩子上國中時,會給孩子第一支自行擁有的手機。但根據兒福聯盟二〇一九年的調查,臺灣兒少平均在10.1歲就擁有自己的手機,大約是小學五年級。
五年後的今天,估計有更多的父母,會在孩子更小的年紀,就讓孩子自行持有手機並自由使用,這樣的現況令人憂心。
因為,大多數的父母,在給出手機前,並沒有多加思考該如何規範、管理,以及與孩子溝通手機使用的問題,頂多就是提醒「不要玩太久」而已。在孩子毫無節制地沉溺於網路遊戲、社群媒體,甚至遭受網路詐騙等傷害後,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個時候再來亡羊補牢,是相當困難的。
我不斷呼籲家長,晚一點再給孩子自行使用的手機,理由有二:
第一、手機及網路內容具有高成癮性,在孩子不夠自律前,父母應該對孩子的上網行為有更多設限。
第二、大多數的網路內容常引發焦慮等負面情緒,大量接觸對大腦會造成傷害;兒少的大腦特別脆弱,需要受到保護。晚一點再給出手機,能減低孩子大腦受到螢幕內容傷害的機會。
然而,無論如何,你終究會給孩子使用手機;在這之前,應該與孩子充分溝通,並且約法三章。我看過不少家長苦無對策,或者使用錯誤的方式規範孩子的手機使用。
常見的錯誤,就是把手機使用的權利,做為孩子課業表現的獎懲物。像是:「如果你成績進步,我就幫你辦一隻手機」,或者,「你看看,你的成績這麼差,從今天開始,沒收手機!」許多這麼做的父母,後來都付出代價了。

關於手機使用或上網行為,重要的是能自律,不夠自律就需要他律。所以,家長應該對孩子使用數位裝置有所規範,並要求孩子上得去也下得來。如果孩子可以遵守約定,才給予孩子更多的網路自由,而最後一步才是手機自由。
然而,孩子通常無法同意父母的規範,不斷爭取更多上網時間,甚至屢次爆發衝突,令家長相當無奈。
在《親子手機5大問題Q&A:如何訂定手機使用規則》一書中,作者就提供家長具體且實用的作法,特別是「石田派規定的七大原則」,每一步驟都是有堅持也有彈性,並考慮到雙方的需求,家長們不妨試著做做看。
數位潮流來勢洶洶,為了保護孩子的大腦與心理健康,家長必須更加費心規範與引導。在給出孩子手機前,問問自己:「我準備好了嗎?」

【推薦文2】
〈面對網路世代,比規範和禁止更重要的是親子對話〉
逸帆老師(不帆心家庭教室創辦人)

我是一名親職講師,也是第一線接觸許多中小學生的現場老師,在這五年內與大量中小學生的互動中,我發現孩子的價值觀、對話方式,專注力和情緒調節都跟我們上一代「有所不同」。面對網路原生代的教養方式,家長和老師都還在學習中,過程常常使我們怒氣滿點,大家辛苦了! 常在社群中看到大人說「這一代不如我們上一代」,但說點公道話,沒有誰比較好,我們就只是兩個「不同」的世代。
怎樣的不同? 以前的世代,下課後,男生們會去打球、騎腳踏車,女生會去聊天、逛街。但這世代的孩子,一下課就是進入網路社群的世界,快速刷著短影片、進行一場又一場刺激、立即回饋、高聲光效果的手機遊戲。不只是娛樂和放鬆方式改變,這世代孩子的學習方式也不同,上圖書館找資料這件事逐漸成為歷史,甚至我們以前所說的「估狗大神」,未來的孩子可能漸漸都不用了。
在更加便利、快速、多元的網路世代中,也存在很多問題。曾遇因為學習挫折,整天待在家打遊戲拒學的孩子;也遇過遭受網路霸凌後憂鬱症纏身的孩子;甚至遇過在網路上被誘騙私密影像,最後變成人際關係畏縮、害怕與人互動的孩子。網路對孩子的影響有正向,有負向,到底要怎麼使用網路?網路原生代的孩子要何去何從?家長常常很困擾,我想這就是兩代人最困難的議題之一。
要弭平不同世代間的代溝,我們就需要﹁對話﹂,而對話要成功的關鍵,不只是提問和回答而已,而是過程中的「理解」和「共識」。在我到全臺灣各地演講網路議題的親職講座中,很多家長苦於不知道怎麼「禁止」孩子用手機,我都鼓勵家長與其禁止,不如試著跟孩子坐下來好好對話。如果孩子自己都感受不到困擾,我們給孩子的規範無疑是把孩子推得更遠,從大方地用手機,到躲起來偷偷地使用手機而已。
這本書,用對話的方式帶家長們一步步理解引導孩子思考手機規範的議題,包含使用時間、手機遊戲、價值觀、交友和網路霸凌議題,這些常使親師頭疼的網路難題,這本書會慢慢打破我們這一代的觀點,讓我們更理解網路原生代。願更多親師,走進下個世代的心,用對話搭起世代橋梁,改變焦慮的世代!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449358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24
    • 商品規格
    • 21*14.8*1.4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開學季-買指定類別贈電影早優券
預計 2025/09/22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