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濘裡奔馳的青春:台大橄欖球隊80年的榮譽與傳承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一支學生橄欖球隊如何成就跨世代的榮耀與情誼?
這不是一部普通的隊史,是80年血、汗、淚與笑聲的生命記憶。
從泥濘草原奔馳的少年,到社會上各領風騷的精英──一群台大「讀書的水牛」,
用肩膀扛起榮譽、用身體延續傳承,為台灣的體育文化,留下無可取代的真實紀錄。
台大橄欖球隊,不只在課堂上努力讀書,更在運動場上拚搏,揮灑汗水。
在台灣,打橄欖球的人不多,台大學生選擇打橄欖球的更是少之又少。這是一項艱苦、講求團隊與榮譽的運動,卻在台大這群讀書的水牛身上,延續了整整80年。從1946年創隊以來,無數球員在橄欖球場上,寫下一個又一個的熱血故事,為青春刻下深痕。本書記錄自創隊以來,台大橄欖球隊80年的歷史、轉折、精神與情感,包含創隊元老的草創奮鬥、歷屆球員的奮戰故事、校友之間深厚的革命情感、校園文化與時代風貌的交錯,超過20萬字的紀實資料與訪談,內容豐富詳盡。
此書分為三大主軸,第一篇「台橄史」:從水牛隊的創立到第79屆球隊,詳細編年記錄每屆隊史、隊員與戰績,並系統整理球隊在這段時間所經歷的幾個階段──創隊期、光榮期、高原期、低谷期、中興期。第二篇「台橄事」:聚焦隊史中重要事件,如球室搬遷、著名逆轉勝、泥地並列冠軍、跨世代茶店文化等,可看到球場內外的情誼與傳承。第三篇「台橄人」:書寫歷任指導老師與教練群、在球隊默默奉獻的學長以及在社會各領域發光發熱的台橄人。
全書內容收錄多場重要比賽回顧、數十位球員與教練訪談、台大橄欖球歷屆故事,不僅是一本球隊紀錄,也是一本台灣校園體育史與台大精神的縮影,寫給每一位在草地上追夢過的靈魂。
這不是一部普通的隊史,是80年血、汗、淚與笑聲的生命記憶。
從泥濘草原奔馳的少年,到社會上各領風騷的精英──一群台大「讀書的水牛」,
用肩膀扛起榮譽、用身體延續傳承,為台灣的體育文化,留下無可取代的真實紀錄。
台大橄欖球隊,不只在課堂上努力讀書,更在運動場上拚搏,揮灑汗水。
在台灣,打橄欖球的人不多,台大學生選擇打橄欖球的更是少之又少。這是一項艱苦、講求團隊與榮譽的運動,卻在台大這群讀書的水牛身上,延續了整整80年。從1946年創隊以來,無數球員在橄欖球場上,寫下一個又一個的熱血故事,為青春刻下深痕。本書記錄自創隊以來,台大橄欖球隊80年的歷史、轉折、精神與情感,包含創隊元老的草創奮鬥、歷屆球員的奮戰故事、校友之間深厚的革命情感、校園文化與時代風貌的交錯,超過20萬字的紀實資料與訪談,內容豐富詳盡。
此書分為三大主軸,第一篇「台橄史」:從水牛隊的創立到第79屆球隊,詳細編年記錄每屆隊史、隊員與戰績,並系統整理球隊在這段時間所經歷的幾個階段──創隊期、光榮期、高原期、低谷期、中興期。第二篇「台橄事」:聚焦隊史中重要事件,如球室搬遷、著名逆轉勝、泥地並列冠軍、跨世代茶店文化等,可看到球場內外的情誼與傳承。第三篇「台橄人」:書寫歷任指導老師與教練群、在球隊默默奉獻的學長以及在社會各領域發光發熱的台橄人。
全書內容收錄多場重要比賽回顧、數十位球員與教練訪談、台大橄欖球歷屆故事,不僅是一本球隊紀錄,也是一本台灣校園體育史與台大精神的縮影,寫給每一位在草地上追夢過的靈魂。
目錄
目錄
推薦序 台灣橄欖球運動的先行者 李嗣涔
推薦序 為了它的光榮、歷史與驕傲 張海潮
隊史出版緣由 歲月為證,球魂不朽:台橄80周年隊史書寫紀實 張振崗
第一篇 台橄史
從獵虎到王者:台大水牛隊熱血開創台橄傳奇
一群年輕學生的夢想,重生了台大橄欖球隊
草原的傳說:水牛隊到第30屆的故事
穩定中的突破:台橄第31屆至第48屆的高原歲月
從失去球場到人力斷層:台橄第49屆至第62屆在低谷的堅持與轉機
從低谷到榮耀:台橄第63屆以來的重生與傳承
在沙漠中扎根:台大女橄的十年開拓之路
台橄歷屆故事:代代相承的橄欖球血脈(第1屆至第79屆)
第二篇 台橄事
台灣大專橄欖球聯隊遠征香港:黃金年代的榮耀與回憶
不是體育學校,卻產出亞洲盃國手:台橄曾經的傳奇
珍稀專用球場滄桑:見證台灣橄欖球的一個世代
藍色大水牛,耕遍每一寸球場土地:Scrum machine的故事
一個LDS,培養革命情感的所在:關於「球室」
從球場到茶店:台橄兄弟情的保溫與延續
從禁入到夥伴:女經理入隊,改寫台橄傳統
不是魔法,是專業!台橄戰力即刻回復的秘密
一場運動文化的交會:體優生與台橄的共進之路
從人數不足到重點校隊:不願放手的OB成立促進會
大專盃冠軍後的移地訓練:日本菅平高原朝聖之旅
八十分鐘的極限對決:橄欖球場上的命運抽籤
血泥為誓,肩傷為旗:第28屆為榮耀而戰的傳奇賽事
七年等待,以血肉奪回榮耀:台橄第30屆奪冠實錄
在泥巴裡寫歷史!台大vs陸官,連兩年血戰平手,並列冠軍
逆轉的靈魂:台橄絕不放棄的精神
從建中黑衫軍到台大水牛隊:一條橄欖球相扶持的路
台大vs陸官:跨越六十年的橄欖球宿命對戰
第三篇 台橄人
站在場邊,卻走進台橄歷史的老師們
回憶阿吉仔的幾件事
OB的陪伴與傳承:台橄的文化底蘊
從學長制到教練制:莊國禎教練開啟大專盃三連霸
院士OB:從球場取得學術研究的養分
從球場走進國家決策核心,以台橄精神服務公眾
從草地到商業巨擘:台橄鍛造的企業傳奇
推薦序 台灣橄欖球運動的先行者 李嗣涔
推薦序 為了它的光榮、歷史與驕傲 張海潮
隊史出版緣由 歲月為證,球魂不朽:台橄80周年隊史書寫紀實 張振崗
第一篇 台橄史
從獵虎到王者:台大水牛隊熱血開創台橄傳奇
一群年輕學生的夢想,重生了台大橄欖球隊
草原的傳說:水牛隊到第30屆的故事
穩定中的突破:台橄第31屆至第48屆的高原歲月
從失去球場到人力斷層:台橄第49屆至第62屆在低谷的堅持與轉機
從低谷到榮耀:台橄第63屆以來的重生與傳承
在沙漠中扎根:台大女橄的十年開拓之路
台橄歷屆故事:代代相承的橄欖球血脈(第1屆至第79屆)
第二篇 台橄事
台灣大專橄欖球聯隊遠征香港:黃金年代的榮耀與回憶
不是體育學校,卻產出亞洲盃國手:台橄曾經的傳奇
珍稀專用球場滄桑:見證台灣橄欖球的一個世代
藍色大水牛,耕遍每一寸球場土地:Scrum machine的故事
一個LDS,培養革命情感的所在:關於「球室」
從球場到茶店:台橄兄弟情的保溫與延續
從禁入到夥伴:女經理入隊,改寫台橄傳統
不是魔法,是專業!台橄戰力即刻回復的秘密
一場運動文化的交會:體優生與台橄的共進之路
從人數不足到重點校隊:不願放手的OB成立促進會
大專盃冠軍後的移地訓練:日本菅平高原朝聖之旅
八十分鐘的極限對決:橄欖球場上的命運抽籤
血泥為誓,肩傷為旗:第28屆為榮耀而戰的傳奇賽事
七年等待,以血肉奪回榮耀:台橄第30屆奪冠實錄
在泥巴裡寫歷史!台大vs陸官,連兩年血戰平手,並列冠軍
逆轉的靈魂:台橄絕不放棄的精神
從建中黑衫軍到台大水牛隊:一條橄欖球相扶持的路
台大vs陸官:跨越六十年的橄欖球宿命對戰
第三篇 台橄人
站在場邊,卻走進台橄歷史的老師們
回憶阿吉仔的幾件事
OB的陪伴與傳承:台橄的文化底蘊
從學長制到教練制:莊國禎教練開啟大專盃三連霸
院士OB:從球場取得學術研究的養分
從球場走進國家決策核心,以台橄精神服務公眾
從草地到商業巨擘:台橄鍛造的企業傳奇
試閱
第一篇 台橄史
從獵虎到王者:台大水牛隊熱血開創台橄傳奇
以台大橄欖球隊為名的第一場比賽,是在 1946 年(民國 35 年)10 月 25日的第一屆台灣省運會,當時倉促成軍的台大橄欖球隊在決賽中,以 0:5 些微比數敗給台北市隊(虎隊),得到亞軍。這次的戰敗卻激起了台橄第一批球員的豪情壯志,在一個多月的苦訓之後,在同年 12 月 1 日的第一屆台灣省橄欖球錦標賽(大會賽)中,台橄以懸殊的 33:3 比數,擊敗一個月前省運會對手台北市隊(虎隊),拿下隊史第一座全國冠軍,拉開台橄隊史序幕。
根據前台橄教練張克振的著作指出,台大橄欖球隊的成立,有兩位關鍵人物,他們是何良二及林肇基兩位 OB。何良二在日據時代,就讀中學時就代表台北一中(建中前身)參加了第 21 屆及 22 屆日本全國高校橄欖球大會,與當時的台北州長之子今川達治是同隊好友。何良二在 1941 年(民國 30 年)從台北一中畢業之後,進入台北帝大醫學(台大醫學系)就讀。
林肇基在 1944 年(民國 33 年)從台北一中畢業後,讀台大預科時與何良二經常一起打球。當時台橄就是以兩人為核心開始招兵買馬,著手籌組台大橄欖球隊。成立之後的隊長一職,何良二及林肇基央請台北帝大醫學第四屆畢業的前輩蔡滋浬(解剖學教授)出馬擔任。
促成台大橄欖球隊正式成立,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因應第一屆台灣省省運會,運動會在台大運動場舉行,台灣大學以獨立單位參加省運會,而省運會中有橄欖球比賽的項目。
籌組台大橄欖球代表隊一事,獲得了當時訓導處張泉和及京都大學出身的葉世真先生協助,在台大各系所和各棟建築到處貼公告,召集有興趣打橄欖球的人,來新公園球場集合測試,結果當時來了 30 至 40 人,因人數太多超過省運會橄欖球賽可報名人數,結果必須通過跑步等的速度的測試後才能入選為訓練的選手。
當時徵選隊員入選者有李卓然、林憲、吳建堂、陳主仁、宋潤德、林肇基、黃國慧、黃國俊??等多位台橄的大前輩。第一批台橄的隊員多數是台大醫學院的師生,當時就是以這個陣容,代表台大出征省運會,並且延請當時病理科教授葉曙博士,擔任台大橄欖球部總部長(領隊)。
倉促成軍的台橄代表隊,在很短的訓練後,就參加了第一屆台灣省運會,參賽選手包括以何良二為中心的老球員,如隊長蔡滋浬、林維新、江萬?、陳定堯、林茂??等,再加上在新公園新入選的球員。
新成軍的台大隊有相當好的實力,初亮相就在預賽中以壓倒性的比數擊退了台中市隊及台南市隊,可惜在決賽時,畢竟比賽經驗不足,以一球之差(一個達陣 3 分,加踢 2 分),0:5 敗給有相當豐富比賽經驗的台北市隊(虎隊化身),而獲得亞軍。
台大的第一場比賽,以亞軍做收,台大前輩反而用更嚴格的訓練來準備未來的挑戰,並以「獵虎行動」作為集訓的代號,目標就是要打敗「虎隊」。省運之後的一個月,第一屆台灣省橄欖球錦標賽(大會賽),在台北新公園舉行,社會組參賽的有包括台大及虎隊在內的七支隊伍。台大隊集訓的努力,展現了顯著的效果,不僅在預賽輕鬆的過關,而且在最後的決賽以 33:3懸殊的比數,獵虎成功,獲得了第一屆社會組全國冠軍(虎隊全場沒有達陣,
僅靠罰踢球得 3 分)。
台大水牛隊名稱的起源,來自於台大隊的第一任隊長蔡滋浬,身材壯碩,打球絕不退讓,蔡滋浬前後屆的隊友,看蔡滋浬在雨天泥地裡打球的姿態,讓人聯想到台灣水牛,於是獲得隊友們的認同,就把台大橄欖球隊命名為「水牛隊」,至今水牛一直是台大橄欖球隊的隊徽。
從民國 35 年第一屆全省橄欖球大會賽之後,台大橄欖球隊(水牛隊)連續多屆代表台北市參加全省運動會或以台大隊之名參加全省橄欖球大會賽,場場比賽多以懸殊的數十比零的比數連拿 4 屆大會賽冠軍,當時是勇冠全台灣橄欖球運動界。水牛隊時代的台大橄欖球代表隊,確實在台灣初期的橄欖球運動發展史上,展現了勇敢向前和不畏艱難的風範。
1948 年(民國 37 年)夏天,在第三屆台灣省橄欖球大會賽的前後時期,台大入學了相當具有實力的十位球員。據水牛隊員康佐榮之前對這段歷史的講述,他說這年有大批建國中學畢業的精英球員,同時考進台大,促進了台大橄欖球運動的全盛時期。他對在台大學生時代,記憶最深刻的一件事是那年到台南參加全省運動會,與台南工學院(成功大學前身)比賽,結果台大以懸殊的 58:5 取得大勝的比賽過程。
也是建中畢業的台橄前教練張克振評論這批同時加入台大水牛隊的建中球員,包括曾錦輝、鐘雙麟、林水勝、吳沃熙、張昭雄、李德昌、黃瑞霖、陳炎陳、王光輝及康佐榮等前輩,他們與已經在水牛隊奮鬥的張正雄、林肇基、郭炳才及羅銅壁??等多位前輩共同努力,創造了他們自己生命中的黃金時代,也締造了台大橄欖球運動輝煌的全盛時代。
在連拿四屆大會賽冠軍之後,多位台大醫學院的前輩畢業或自行開業,逐漸離開了台大醫學院,而轉赴外地服務,例如:隊長蔡滋浬教授後來去接掌高雄醫學院,原本以台大醫學院為主體的橄欖球隊,人數也漸漸減少。只剩下郭炳材、林肇基、張正雄??等,也因為台大隊的人數不夠,也有些球員回去打建中 OB 隊。台橄前身的水牛隊在 1951-1952年(民國 40-41 年)的二年期間,處於青黃不接後繼無人的局面。
在台大水牛隊停止比賽兩年多的時間裡,原本在台大打球的球員,像林維新、郭炳才等人,開始對外推廣橄欖球,開展台灣各地及台北市的橄欖球運動,台灣橄欖球運動能在各地發展,張克振認為,這些老水牛前輩的用心且不遺餘力的推廣有著功不可沒的直接貢獻。
中斷兩屆之後,到了民國 41 年,當時物理系大三的蔡劍琛及外文系的洪健昭等球員,號召了吳文雄、陳明達、黃德修等多位球員,在台大校內重新組織橄欖球隊。由蔡劍琛任隊長、洪健昭任副隊長,得到體育組劉秋麟教授的支持及指導,招兵買馬重組了全新的橄欖球隊,開始有紀律的練球,也獲得台大校方的認可,成為台大正式的校隊,並且支援比賽及訓練經費。
新成軍的台大橄欖球隊,連續參加了民國 42 年的第 7 屆及民國 43 年第 8屆的全國橄欖球錦標賽(大會賽),連獲兩屆冠軍,延續了水牛隊的不敗的光榮戰績,開啟了台大橄欖球校隊的光輝歷史,延續至今八十年而依然閃耀不墜。
從獵虎到王者:台大水牛隊熱血開創台橄傳奇
以台大橄欖球隊為名的第一場比賽,是在 1946 年(民國 35 年)10 月 25日的第一屆台灣省運會,當時倉促成軍的台大橄欖球隊在決賽中,以 0:5 些微比數敗給台北市隊(虎隊),得到亞軍。這次的戰敗卻激起了台橄第一批球員的豪情壯志,在一個多月的苦訓之後,在同年 12 月 1 日的第一屆台灣省橄欖球錦標賽(大會賽)中,台橄以懸殊的 33:3 比數,擊敗一個月前省運會對手台北市隊(虎隊),拿下隊史第一座全國冠軍,拉開台橄隊史序幕。
根據前台橄教練張克振的著作指出,台大橄欖球隊的成立,有兩位關鍵人物,他們是何良二及林肇基兩位 OB。何良二在日據時代,就讀中學時就代表台北一中(建中前身)參加了第 21 屆及 22 屆日本全國高校橄欖球大會,與當時的台北州長之子今川達治是同隊好友。何良二在 1941 年(民國 30 年)從台北一中畢業之後,進入台北帝大醫學(台大醫學系)就讀。
林肇基在 1944 年(民國 33 年)從台北一中畢業後,讀台大預科時與何良二經常一起打球。當時台橄就是以兩人為核心開始招兵買馬,著手籌組台大橄欖球隊。成立之後的隊長一職,何良二及林肇基央請台北帝大醫學第四屆畢業的前輩蔡滋浬(解剖學教授)出馬擔任。
促成台大橄欖球隊正式成立,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因應第一屆台灣省省運會,運動會在台大運動場舉行,台灣大學以獨立單位參加省運會,而省運會中有橄欖球比賽的項目。
籌組台大橄欖球代表隊一事,獲得了當時訓導處張泉和及京都大學出身的葉世真先生協助,在台大各系所和各棟建築到處貼公告,召集有興趣打橄欖球的人,來新公園球場集合測試,結果當時來了 30 至 40 人,因人數太多超過省運會橄欖球賽可報名人數,結果必須通過跑步等的速度的測試後才能入選為訓練的選手。
當時徵選隊員入選者有李卓然、林憲、吳建堂、陳主仁、宋潤德、林肇基、黃國慧、黃國俊??等多位台橄的大前輩。第一批台橄的隊員多數是台大醫學院的師生,當時就是以這個陣容,代表台大出征省運會,並且延請當時病理科教授葉曙博士,擔任台大橄欖球部總部長(領隊)。
倉促成軍的台橄代表隊,在很短的訓練後,就參加了第一屆台灣省運會,參賽選手包括以何良二為中心的老球員,如隊長蔡滋浬、林維新、江萬?、陳定堯、林茂??等,再加上在新公園新入選的球員。
新成軍的台大隊有相當好的實力,初亮相就在預賽中以壓倒性的比數擊退了台中市隊及台南市隊,可惜在決賽時,畢竟比賽經驗不足,以一球之差(一個達陣 3 分,加踢 2 分),0:5 敗給有相當豐富比賽經驗的台北市隊(虎隊化身),而獲得亞軍。
台大的第一場比賽,以亞軍做收,台大前輩反而用更嚴格的訓練來準備未來的挑戰,並以「獵虎行動」作為集訓的代號,目標就是要打敗「虎隊」。省運之後的一個月,第一屆台灣省橄欖球錦標賽(大會賽),在台北新公園舉行,社會組參賽的有包括台大及虎隊在內的七支隊伍。台大隊集訓的努力,展現了顯著的效果,不僅在預賽輕鬆的過關,而且在最後的決賽以 33:3懸殊的比數,獵虎成功,獲得了第一屆社會組全國冠軍(虎隊全場沒有達陣,
僅靠罰踢球得 3 分)。
台大水牛隊名稱的起源,來自於台大隊的第一任隊長蔡滋浬,身材壯碩,打球絕不退讓,蔡滋浬前後屆的隊友,看蔡滋浬在雨天泥地裡打球的姿態,讓人聯想到台灣水牛,於是獲得隊友們的認同,就把台大橄欖球隊命名為「水牛隊」,至今水牛一直是台大橄欖球隊的隊徽。
從民國 35 年第一屆全省橄欖球大會賽之後,台大橄欖球隊(水牛隊)連續多屆代表台北市參加全省運動會或以台大隊之名參加全省橄欖球大會賽,場場比賽多以懸殊的數十比零的比數連拿 4 屆大會賽冠軍,當時是勇冠全台灣橄欖球運動界。水牛隊時代的台大橄欖球代表隊,確實在台灣初期的橄欖球運動發展史上,展現了勇敢向前和不畏艱難的風範。
1948 年(民國 37 年)夏天,在第三屆台灣省橄欖球大會賽的前後時期,台大入學了相當具有實力的十位球員。據水牛隊員康佐榮之前對這段歷史的講述,他說這年有大批建國中學畢業的精英球員,同時考進台大,促進了台大橄欖球運動的全盛時期。他對在台大學生時代,記憶最深刻的一件事是那年到台南參加全省運動會,與台南工學院(成功大學前身)比賽,結果台大以懸殊的 58:5 取得大勝的比賽過程。
也是建中畢業的台橄前教練張克振評論這批同時加入台大水牛隊的建中球員,包括曾錦輝、鐘雙麟、林水勝、吳沃熙、張昭雄、李德昌、黃瑞霖、陳炎陳、王光輝及康佐榮等前輩,他們與已經在水牛隊奮鬥的張正雄、林肇基、郭炳才及羅銅壁??等多位前輩共同努力,創造了他們自己生命中的黃金時代,也締造了台大橄欖球運動輝煌的全盛時代。
在連拿四屆大會賽冠軍之後,多位台大醫學院的前輩畢業或自行開業,逐漸離開了台大醫學院,而轉赴外地服務,例如:隊長蔡滋浬教授後來去接掌高雄醫學院,原本以台大醫學院為主體的橄欖球隊,人數也漸漸減少。只剩下郭炳材、林肇基、張正雄??等,也因為台大隊的人數不夠,也有些球員回去打建中 OB 隊。台橄前身的水牛隊在 1951-1952年(民國 40-41 年)的二年期間,處於青黃不接後繼無人的局面。
在台大水牛隊停止比賽兩年多的時間裡,原本在台大打球的球員,像林維新、郭炳才等人,開始對外推廣橄欖球,開展台灣各地及台北市的橄欖球運動,台灣橄欖球運動能在各地發展,張克振認為,這些老水牛前輩的用心且不遺餘力的推廣有著功不可沒的直接貢獻。
中斷兩屆之後,到了民國 41 年,當時物理系大三的蔡劍琛及外文系的洪健昭等球員,號召了吳文雄、陳明達、黃德修等多位球員,在台大校內重新組織橄欖球隊。由蔡劍琛任隊長、洪健昭任副隊長,得到體育組劉秋麟教授的支持及指導,招兵買馬重組了全新的橄欖球隊,開始有紀律的練球,也獲得台大校方的認可,成為台大正式的校隊,並且支援比賽及訓練經費。
新成軍的台大橄欖球隊,連續參加了民國 42 年的第 7 屆及民國 43 年第 8屆的全國橄欖球錦標賽(大會賽),連獲兩屆冠軍,延續了水牛隊的不敗的光榮戰績,開啟了台大橄欖球校隊的光輝歷史,延續至今八十年而依然閃耀不墜。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