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1110_2026手帳年曆

詠春拳木人樁圖解聖經

  • 79 948
    120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內容簡介

◎第一本詳細解剖阮奇山、岑能系詠春木人樁的教學書。
◎從零詠春認識,到全面掌握詠春拳的木人樁練習動作和應用技巧。
◎本書為廣州詠春拳術學會教學課程材料,包含51個核心項目、133下木人樁招式、16個小組動作。

➤木人樁,不只是一件工具,
它是詠春拳核心思想與技藝的縮影,
也是師徒傳承的見證。

這本書,首次以完整、系統的方式,
透過木人樁,深入講解廣州詠春的核心理念與練法。
即使你是初學者,從未接觸過詠春,
也能在這裡找到立足的方向與信心。


➤廣州詠春,主要包括佛山的阮奇山系及岑能系兩大傳承。
廣州詠春拳術學會由筆者李嘉達師傅於2010年創立,
旨在紀念已故的廣州詠春狂人王錦師兄(錦爺),
並致力於保存和傳承梁大釗師父及錦爺所傳下的獨特武學精髓。

書中記錄了岑能宗師資深弟子梁大釗師傅的教學點滴:
他的指導專注而細膩,
讓每一個細節都打下扎實的基礎。
那種既嚴謹又親切的教學方式,
正是詠春傳承中最動人的部分。

此外,你將見到阮奇山系與岑能系詠春中少見的內容,
結合多角度圖解與第一人視角,
每一招式的力道、節奏與心法,
都清晰呈現在你眼前。

更特別收錄極為罕見的珍貴資料:
由已故梁大釗師傅親手打造的金屬木人樁,
如今僅存少量,由其家人在紐約悉心保存。
錯過它,便是錯過一段難得的傳承故事。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7459.pdf

名人推薦

推薦序1
詠春拳為中國傳統武術重要拳種,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國家重點推廣的文化瑰寶。廣州詠春傳承尤重正統——自霍保全、馮少青、阮奇山、張保(排名不分輩分)等宗師,傳至廣州詠春奠基人岑能宗師,再續梁大釗大師等後輩,脈絡清晰、傳承有序,更輻射大灣區港澳及海內外,為非遺傳承留存寶貴武學財富。
木人樁是詠春核心訓練工具,承載技術傳承與武學哲思,素有「有師更需求,無師無對手,對鏡與樁求」之說。它是初學者打磨招式的「活靶子」、進階者體悟勁法的「良師」,研練樁法是邁入詠春武學殿堂的關鍵。過往木人樁傳授多憑口傳心授,系統化文獻稀缺,而李嘉達師傅《詠春拳木人樁圖解聖經》,以嚴謹專業的圖文形式梳理技術體系,實為領域佼佼者。
作為岑能宗師嫡傳後人,我深知「傳承」對功夫的分量。李嘉達師傅此書是詠春傳承的優秀教材,其對詠春文化的熱忱與專業精神值得稱讚。相信本書將成為學習者重要參考,助力廣州詠春文化傳向世界。

非遺傳承人:岑兆偉
2025年10月

推薦序2
欣聞師弟李嘉達先生為傳承與弘揚廣州詠春拳,勞心勞力,筆耕不輟,終成此部驚世大作,實乃武林盛事,可喜可賀!
中國功夫,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僅是強身健體、禦敵防身之術,更承載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詠春拳,作為南拳之翹楚,以其精妙的拳理、嚴謹的結構和實用的技法,蜚聲海內外。
廣州詠春,更是深得其中三昧。其拳法精神,貴在一個「正」字。正如「小念頭」所言:「念頭正,終生正。」習武先修心,練拳先育德。廣州詠春強調放鬆、借力打力,以柔克剛,不與人鬥力,處處彰顯著「以武化人」、謙和包容的武者風範。這種精神,不僅體現於拳腳招式之間,更融入了嶺南文化的務實與智慧,成為無數詠春門人立身處世的準則。
師弟李嘉達先生,深悟詠春真諦,以傳承為己任,將多年的苦練心得與對詠春精神的感悟,凝於筆端,匯成此書。可以想見,此書的每一個章節,每一處註解,都浸透著師弟的汗水與心血。這不僅是一本武學典籍,更是對前輩宗師的致敬,對中華武術文化的獻禮。
值此大作付梓之際,謹致以最誠摯的祝賀!祝願李嘉達師弟之著作,如其拳法,一鳴驚人,廣為流傳,成為後學之圭臬,傳世之經典。願廣州詠春之精神,藉此大作,傳揚四海,生生不息,為中華武魂再添璀璨華章!

徐濟昌師傅(梁大釗師傅紐約的第一代徒弟)
2025年10月

推薦序3
詠春拳的靈巧柔順
詠春拳的刁鑽難測
專業,精準,淋漓盡致!
堪稱詠春拳聖經,所有武術愛好者都必需要收藏的經典好書

繪文繪武
2025年10月

推薦序4
機緣巧合下,我成為了李嘉達師父的門徒,跟隨他學習詠春拳一年多。這段時間不僅讓我學到了拳術,也領悟了做人做事的道理,真是一生受用,非常感恩。後來因為家庭和工作的關係,未能全身投入,但師父用心的教導,對我來說已經是一份莫大的恩情。

記得有一次,聊到電影裡「我要打十個」的經典台詞,師父笑著回我:「只係拍戲先得,現實就趁機逃走啦!」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還有一次,在街上遇到一位六呎高的黑人拳手,拳頭比我的膝蓋還大!當時只學了一年詠春的我,心裡立刻冒出師父的教誨:「詠春本來就講實用,唔係硬拼。」於是,明智的選擇當然是——快跑!

跟師父對練時,他經常提醒我:「逢甩直衝!」但每次還沒反應過來,師父的拳已經到了我的胸口,有時甚至直接被迫至倒下,更多次直接「飛」到了梳化上!我好奇發問,嘗試用各種方式抵抗,但結果還是繼續「直飛」回到梳化上,這也讓我深刻體會到自己的不足和詠春的威力。

雖然我未能一直陪伴在師父左右,但這段學習詠春的經歷,真的照亮了我的人生。我衷心感謝師父的教導,也希望大家翻開這本書,跟我一起看看詠春的過去,一起領悟這門武術帶給我們的人生智慧!

饒凌光
2025年10月

推薦序5
跟隨李嘉達師傅學習詠春拳的這些年,我對武術的理解不斷加深,也更加體會到「傳承」的意義。師傅始終強調技術與理念並重,特別是在木人樁的教學上,讓我們不只學會動作,更明白每一個細節背後的道理與應用。
這本《詠春拳木人樁圖解聖經》,是師傅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內容清晰、實用,不管是初學者還是有經驗的練習者,都能從中受益。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看到師傅對推廣詠春拳的用心,以及對文化傳承的責任感。
作為師傅的徒弟,我很榮幸能見證這本書的誕生,也希望它能幫助更多人了解木人樁,走進詠春拳的世界。

石毅俊
2025年10月

推薦序6
自從跟隨李嘉達師傅學習詠春拳,我從一個對武術一知半解的新人,逐漸建立起對詠春拳的系統認識。師傅的教學嚴謹又耐心,特別是在木人樁的訓練上,他總能讓我們明白動作與理念的內在聯繫,這讓我的基礎變得更加穩固,也對詠春拳有了更深的理解。
這本《詠春拳木人樁圖解聖經》,是師傅多年心血的結晶,系統地整理了木人樁的技術內容。我相信,無論是剛入門的學習者,還是有一定基礎的人,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啟發。
師傅一直以實際行動推廣詠春拳,這本書是他對木人樁教學與詠春文化的一次重要貢獻。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更多人愛上詠春拳,也為這門傳統武術注入更多活力。

金俊豪
2025年10月

作者

李嘉達
科技項目工程師、廣州詠春拳術學會GUANGZHOU WING CHUN ACADEMY創辦人,019年廣東省第12屆武術精英大賽金牌。
李嘉達先生出生於香港,於2005年拜入詠春宗師岑能嫡傳弟子梁大釗師父門下,開始了他的武術生涯。在恩師梁大釗與同門師兄、廣州詠春狂人王炎錦的悉心指導和啟蒙下,李先生對詠春拳的理解與實踐逐步加深。2009年,他正式開始收徒教授詠春拳,為傳承這門武術踏出重要一步。
2010年,李先生的兒子誕生。同年,因王炎錦師兄的早逝,他創辦了廣州詠春拳術學會,以紀念這位對他影響深遠的師兄,並致力於推廣詠春拳的發展。
2011年至2012年間,李先生在香港多所學校與幼兒園教授武術,包括:柴灣路德會杏花村幼兒園、九龍又一村德雅小學、屯門路德會呂祥和光小學、青衣商會幼兒園、西環太陽島幼兒園、觀塘路德會聖腓力堂幼兒園、土瓜灣聖公會牧愛幼兒園、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劉良驤紀念中學、元朗新界神召會懷恩幼稚園、伯特利幼稚園塈幼兒園、新界聖公會錦田聖約瑟小學、元朗聖恩幼稚園、屯門聖公會青山聖彼得堂兆麟苑幼稚園和旺角聖公會基榮小學。
2013年,李先生應美國一家知名上市公司邀請,舉辦了一系列詠春拳講座及表演,獲得廣泛好評。同年,他於該公司開設了詠春拳班,吸引了眾多愛好者參與。
2017年,在恩師梁大釗的支持和賞識下,李先生受邀共同創辦拳館,進一步推廣詠春拳;2018年,他遠赴台北,與國立台灣大學詠春拳社進行武術交流,拓展了詠春拳的國際影響力。
2019年,李先生承蒙詠春宗師岑能之子岑兆偉之邀,代表岑能詠春參加廣東省第十二屆武術精英大賽,並在比賽中幸得男子青少年組武術金獎。

目錄

│第一章│廣州詠春源流譜

│第二章│廣州詠春拳的起源與發展

│第三章│詠春拳派系與區分

│第四章│詠春拳名人堂

廣州詠春歷史上的重要人物
大花面錦(陸錦)
馮少青
韋玉笙
張保
阮濟雲
阮奇山(1887~1956)
岑能(1926~2002)
麥大江(1928~2024)
梁大釗
郭運平
李志耀

│第五章│世有伯樂

人生與武術路上的三位恩人
第一位恩人──梁大釗師父
第二位前輩──王炎錦師兄
第三位前輩──馬虹老師

│第六章│廣州詠春拳的內容

技法與招式
小念頭
沉橋
鏢指
十二散式
木人樁
空樁
竹樁
暗器──棺材釘
六點半棍
二字箝羊奪命雙刀
腎氣歸原
黐手和其他鍛煉
腳法
十四攻擊法
跌打正骨

│第七章│教學前言

木人樁簡介
王錦師兄的木人樁:
技術與情感的結晶
傳統武術學習效果與現代搏擊運動的對比
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廣州詠春拳的核心概念
1)肘
2)含胸
3)落膊
4)朝型
5)提肛
6)落馬
7)子午線
8)過午歸午
9)起式
10)雙占手
11)歸踭
12)意、開揚、意出
13)收拳
14)開馬
15)雙耕手
16)揆手
17)黐橋
18)日字衝拳
19)誅力
20)中掌
21)伏手∕服手
22)護手
23)昂拳
24)攤手
25)攔手
26)膀∕綁手
27)掛拳∕錘
28)偏身馬
29)正側
30)底掌
31)扣手
32)撲翼掌
33)吞橋
34)交換手
35)擸手
36)面掌
37)鏟上橋
38)鏟下橋
39)起膝
40)橫釘
41)移馬
42)迫步
43)入馬
44)月影
45)蝶掌
46)圈手
47)走手
48)托踭
49)穿心腿
50)虎尾腳
51)一點手
特別收錄項目:yi1 ek6 手

│第八章│木人樁教學:完整動作與技術要點

木人樁教學(圖+文版)
第1組:1~13招
第2組:14~21招
第3組:22~29招
第4組:30~35招
第5組:36~43招
第6組:44~49招
第7組:50~59招
第8組:60~65招
第9組:66~74招
第10組:75~85招
第11組:86~97招
第12組:98~104招
第13組:105~112招
第14組:113~118招
第15組:119~127招
第16組:128~133招
木人樁教學(純口語文字版)
廣州詠春拳木人樁簡化指引

│第九章│廣州詠春拳的趣聞

漫畫趣聞(一)
漫畫趣聞(二)
紀念與分享

序/導讀

原本我並沒有打算寫書,只是疫情期間,所有活動都停了下來。疫情結束後,有徒弟開始詢問何時恢復上課。坦白說,因為自己已經休息了兩年,不能就這樣貿然開課,免得誤人子弟。所以我打算整理一下過去的教學內容,誰知道越整理越多,最後居然寫成了一本書。
這本書的內容其實很「內部」,原本只是為了我的兒子和一些親近的徒弟而寫。但有一次,我將這個想法跟岑能宗師的兒子岑兆偉師傅分享時,他提出了一個很中肯的建議。他問我:「為什麼你的格局這麼小?這麼寶貴的內容如果只留給少數人,是不是太可惜了?」這句話讓我深受啟發。於是我橫下心來,既然要出版,那就乾脆一次推出三個版本:廣東話版(像父親教子般的現場說教)、繁體中文版和英文版,讓不同地區、不同背景的朋友都有機會接觸到這本書。希望透過木人樁這個工具,吸引更多人了解廣州詠春是什麼一回事。
我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所學也還有不足之處。但幸好得到了岑能宗師後人的支持,這讓我多了一份信心。無論如何,希望這本書能為更多人提供幫助,為推動廣州詠春盡一份綿薄之力。

李嘉達
2025年10月

試閱

│第六章│廣州詠春拳的內容

技法與招式

小念頭
廣州詠春拳入門的第一套拳法,就是小念頭。作為詠春拳的基礎,小念頭是初學習者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也是整個詠春拳的核心起點。整套拳的練習以正身落馬為主,不涉及步法訓練,目的是培養學習者的「定」和「靜」,同時全面鍛煉上下身的基本功夫。

上身練習:鍛煉身姿與手法

1.含胸落膊
通過含胸落膊的練習,學習者可以培養出正確的身姿,確保不會因為身體姿勢不對而影響力量的發揮。

2.雙橋手力的運用與平衡
雙橋手是詠春拳的基本手法,拳法中多數攻防動作都需依賴雙橋手的靈活運用。在小念頭的練習中,學習者需要學會如何平衡雙橋手的力量,確保在攻防時能靈活自如。

3.手腕的控制能力
手腕在詠春拳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手腕的控制力都會直接影響技術的發揮。通過小念頭的練習,學習者可以逐步加強對手腕的控制能力,為實戰應對打下基礎。

下身練習:穩固根基與靈活運動

1.箝功
箝功是詠春拳下盤力量的訓練重點,通過練習箝功,學習者可以強化腿部的力量和穩定性,確保自己的根基穩固。在實戰中,穩定的下盤是所有動作的支撐基礎。

2.關節運用
小念頭的練習還包括對全身關節的獨立運用和協同運用,涉及腳踭、膝頭、腰胯、脊椎、膊頭、手肘、手腕、掌指關節以及近端指間關節等。這種全面的關節訓練,能夠提升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讓學習者在實戰中更加敏捷。
小念頭是詠春拳的起點,也是其精髓之一。它看似簡單,但包含了詠春拳的核心理念和基礎功夫。通過不斷的練習,學習者能夠加強對身體的控制,穩定根基,提升手法靈活性,並逐步累積功力。對於每一個初學者而言,小念頭不僅是一套拳法,更是一條通向武術內涵的必經之路。

沉橋
沉橋是廣州詠春拳的第二套拳法,通常在學完小念頭及一些基本的散式對拆後才開始學習。這套拳法對於學習者來說,屬於中階拳套,是在小念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的一個重要階段。有些人會稱它為「尋橋」,意指尋找橋手(即尋找對方的手),但對於廣州詠春拳來說,這個名稱並不完全準確。廣州詠春拳強調追形而不追手,即目標是對手的身體,而不是僅僅追逐對方的手部動作。因此,「沉橋」這個名稱更貼切,因為它體現了詠春拳中「沉穩內斂」的核心理念。
沉橋在小念頭的基礎上,增加了馬步和腳法的練習,同時更注重實戰應用。「沉」的意思是讓整個人的重心向下沉,特別是腰胯和膊頭的穩定性,這是練習沉橋時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術。
在小念頭中,學習者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手法和身體協調性,而沉橋則進一步要求學習者加強對全身的控制力,特別是下盤的穩固和腳法的應用。

1.腰胯與膊頭的沉穩
練沉橋的時候,學習者需要將腰胯與膊頭的力量沉穩向下,避免力量浮於表面。這不僅能提升拳法的穩定性,還能增強發勁的效果。
「沉」的核心是內外結合,內在是意念的沉穩,外在是身體的穩定。

2.馬步與腳法的加入
與小念頭不同,沉橋加入了馬步和腳法的練習,這使得學習者在實戰中可以更加靈活地應對對手的攻擊。
馬步提供了穩固的根基,而腳法則是進退攻防的核心動作。學習者需要在穩定中尋求靈活,掌握進退之間的節奏。

3.拳法的實際應用
前輩常說:「練就要練100%或以上,但用嘅時候就要睇餸食飯,按情況而定,可能用一半或三、四成已經足夠。」這表明練拳時應該追求動作的極致,但在實戰中則需要根據對手的情況靈活應用,避免過度用力或浪費動作。
沉橋特別強調拳法的實際應用,學習者在練習時應該時刻思考每一個動作的攻防意圖,而不是僅僅模仿動作的表面形式。


│第八章│木人樁教學:完整動作與技術要點

木人樁教學(圖+文版)

我將廣州詠春木人樁法分為16組,每組都包含不同的散式與手法組合,共計133個動作。其中有許多重複的過渡手法,讓左右兩邊的攻擊可以自然連貫。整個練習過程需要保持「朝型」,因此在此不會逐一詳細解釋。
另外,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雙手應接觸木人樁的具體位置,我會在以下的圖解部分使用不同顏色標示:
●黃色:表示支點的位置。
●蔚藍色(Tiffany blue):表示左手或左腳要接觸的位置。
●粉紫色:表示右手或右腳要接觸的位置。

以下便是一整套木人樁的招式。

第1組的主要基本組合包括:耕攤、攔手起掛拳、扣手底掌以及扣手面掌。基本上,所有動作都在木人樁的左邊與右邊互相貫通。有些是由右邊開始,打回中間再轉到左邊;有些則相反,由左邊開始,打回中間再轉到右邊。
手法需要配合身法,也就是腰馬的運用。腰不動的話,手也不會動。這並不是單靠手的蠻力,而是「力從地面起,由腰馬帶動手的動作」。這一原則不僅適用於木人樁的練習,也是詠春拳的基本原則之一。

第1組:1~13招
1)起式落馬。(請參考第七章項目#9的解說。)


以上內容節錄自《詠春拳木人樁圖解聖經》李嘉達◎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7459.pdf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364745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44
    • 商品規格
    • 21*14.8*1.90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