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殯葬文化學:死亡文化的全方位解讀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1個人喜歡
  • 9 630
    700
  • 分類:
    中文書財經企管領導/管理各行經營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王夫子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威仕曼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3/11/01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死亡文化是生者依照自己對生命、死亡的理解所建立,因而,死亡文化實際上是一種特殊形態的生存文化。圍繞死亡事件而展開的活動涉及到生者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諸如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社會心理、民風民俗、人情世故和禮尚往來等,因而死亡文化不僅是一個大體系,而且殯葬在中國古代被視為國家進行社會治理的一個重要槓桿。

本書著重探討了中國古代社會何以形成「隆喪厚葬」傳統的諸社會原因,以及中國古代殯葬文化的特徵和社會治理的關係。自然,本書絕非囿於討論死亡及殯葬,廣義上更旨在透過殯葬這一社會風俗的重要方面,以說明人性、人們的生存和社會治理等問題。殯葬歷來是社會的一個窗口、一面鏡子,透過它,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時代的脈搏在跳動,窺視到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文明的興衰榮辱。

目錄

自  序    i

第一章  緒論:文化和死亡文化    1
第一節  文化的界定    2
第二節  死亡文化的界定    11
第三節  地質年代的劃分和早期的人類    13
第四節  人類殯葬的起源    19
第五節  研究死亡文化的意義和方法    23

第二章  原始思維與原始崇拜    27
第一節  人類思維的三個環節    28
第二節  原始人的自然崇拜    32
第三節  原始人的自我崇拜    35
第四節  原始人的綜合崇拜:原始人與鬼神既聯合又鬥爭的關係    41
第五節  原始宗教和原始思維    48

第三章  從原始殯葬看人類早期的死亡文化    57
第一節  原始時代的文化遺址    58
第二節  仰韶文化的殯葬    64
第三節  龍山文化的殯葬    67
第四節  原始葬式與靈魂認知的關係    70
第五節  原始的死亡文化及其殯葬特徵    73

第四章  中國古代哲學的生死觀    77
第一節  原始宗教的生死觀    79
第二節  孔子及其儒家學派的生死觀    81
第三節  老、莊及其道家學派的生死觀    85
第四節  墨子及其墨家學派的生死觀    91
第五節  佛教的生死觀    94

第五章  西歐古代哲學的生死觀    99
第一節  古希臘蘇格拉底哲學的生死觀    101
第二節  古希臘伊比鳩魯哲學的生死觀    106
第三節  基督教哲學的生死觀    108
第四節  中、西方古代哲學生死觀之比較    113

第六章  15世紀以來西方人文哲學的生死觀    115
第一節  「文藝復興」時期開創的人文主義思潮    116
第二節  極端主義哲學的生死觀    119
第三節  20世紀西方世界生死觀的危機    128

第七章  19世紀以來中國人生死觀的轉變    137
第一節  創建中華民國的志士們的生死觀    139
第二節  「五四」前後青年知識分子的徬徨    141
第三節  「五四」前後「新青年」的奮起    144

第八章  死亡文化學的哲學反思    147
第一節  西方「人類文化學」對死亡文化的思考    148
第二節  中國現代學者對死亡文化研究的現狀    154
第三節  個體死亡的意義    156
第四節  死亡文化的本質    161

第九章  影響殯葬的六大社會要素    165
第一節  社會精力    166
第二節  社會經濟    168
第三節  社會心理    171
第四節  社會價值觀念    186
第五節  社會需要    197
第六節  國家的作用    200

第十章  社會文明形態對殯葬的影響    203
第一節  社會文明的界定    204
第二節  中國古代農業文明概述    205
第三節  中國古代社會的宗法制    208
第四節  中國古代社會的偶像崇拜    218
第五節  中國古代隆喪厚葬的社會根源    222
第六節  隆喪厚葬之風不能加諸儒家    230
第七節  西歐古代農業文明對殯葬的影響    235
第八節  近代資本主義文明對殯葬的影響    239
第九節  中、西方古代死亡文化的比較    240

第十一章  喪禮概述    247
第一節  「禮」的內涵    248
第二節  喪禮的社會意義    255
第三節  中國古代喪禮的基本特徵    258

第十二章  中國古代的喪禮程序    263
第一節  初終    264
第二節  殮    266
第三節  殯    268
第四節  出殯    276
第五節  下葬及葬後禮儀    280

第十三章  居喪守制    287
第一節  居喪守制的起源    288
第二節  居喪守制的行為規範    290
第三節  兩漢的居喪守制    294
第四節  魏晉南北朝的居喪守制 &nbs

序/導讀

自序

諸君厭惡死亡,並力圖迴避它,可是誰也迴避不了死亡。死神的陰影總是在人們的身邊徘徊,它半瞇著那雙邪惡的眼睛時刻窺視著您,一有機會便會毫不留情地將生命一把攫去,從不問該生命的偉大或渺小,高尚或卑鄙。生命是那麼的短暫,生活是那麼的美好,以致「戀世」成了人類集體無意識的一種情結。

這一矛盾開始了人類對死亡的認知和向死亡的抗爭,以便征服死亡,使生命進入「永恆」的狀態。這是人類對於自我、人生、生命的最早反思,死亡文化得以產生,它的觀念形態,即死亡哲學最早是以「靈魂不死」學說為其表現的。死亡文化的誕生,標誌著人類的自我意識不僅已將自己和自然界區分開來,而且還將自己的生存狀態和死亡狀態區分開來,人類由此從精神上提升到了「人」的境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

本書是從如下思路理解死亡文化的。人們的每一活動都包含著一類文化(觀點),而全部的社會活動無非是兩大類,即生存活動和死亡活動:前者是圍繞生存而展開的活動,如嬰兒出世、優生、祝壽、學習、工作、交友等;後者是圍繞死亡事件而展開的活動,如死亡觀、殯葬、墓、碑、祭祀等;它們都各自形成一種文化。

死亡文化就是一個社會圍繞死亡事件而建立的文化(認知)體系,它分為三類形態,即死亡的觀念形態、操作形態和實物形態。死亡的觀念形態是指對於死亡的看法,亦即所謂「死亡哲學」,其意義在於幫助人們理解死亡,死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給人們的生存提供一個賴以無窮歡樂的精神支點和面對死亡時的安詳,所謂生得其益,死得其所。死亡的操作形態即辦喪事、祭祀等活動。實物形態則是喪事和祭祀中所產生的各類物品,如棺槨、墓、碑銘、紙錢、祖廟等。實物形態和操作形態統稱為「殯葬」,這一過程所形成的文化稱為「殯葬文化」。顯然,殯葬文化是死亡文化更感性的部分,並受死亡觀念形態,即死亡哲學的影響和支配。

至此,我對本書名做如下說明:本書原名為《死亡文化學》。但在1997年6月作者赴北京參加全國第三次殯葬工作會議時,猛然發現中國殯葬行業的同仁均難以接受該書名,而他們又構成本書的第一讀者群,故只好改名為《殯葬文化學》。此時,全書已寫完,欲改動思路已無可能,因而又給此書加了一個副標題,曰「死亡文化的全方位解讀」。

關於本書的結構,上卷為「死亡文化概論」,即是對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死亡哲學(觀)以及決定各民族各時代殯葬基本樣態的諸社會原因做一般理論探討。它又分為五部分。

首先討論「文化」,其中有關「死亡文化」的討論,指出死亡文化是整個社會文化的一個有機部分,而殯葬文化又構成死亡文化的一部分。為此,從哲學上追溯到人類思維的邏輯結構及其展開,並透過原始社會的殯葬情況說明了殯葬和社會生存的關聯。這一延伸性討論為全書建立了一個理論出發點(第一、二、三章)。

其次,討論了各時代有代表性的生死觀,透過不同時期那些思想家的精闢論述,我們感受到了人類思想的閃光。本人尤贊成儒家極具陽剛之氣的「入世主義」的人生觀,故著重討論了儒家的生死觀(第四、五、六、七章)。

再次,回顧了20世紀「人類文化學」認真研究死亡問題以來的成果和現狀,提出了自己對「個體死亡的意義」和「死亡文化的本質」的理解,並指出,一切死亡文化的「本質」在於「超越死亡」(第八章)。

又次,討論了影響殯葬的「六大社會要素」,它大體上可以使我們「讀懂」殯葬活動為什麼會辦成你看到的那個樣態,並給我們「欣賞」殯葬活動時提供一些觀察點(第九章)。

最後,將對死亡文化及殯葬文化的觀察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思維俯視點,即從文明的高度和統一的社會文化的觀點看待殯葬,並比較了中、西方死亡文化之差別(第十章)。第二、九、十章尤為作者獨立地深思熟慮之結果,為全書的精華所在。

下卷為「死亡文化專論」,它以中國歷史為主要對象,對傳統的殯葬操作程序及殯葬實物做專題性討論,也就是將上卷的理論結論用於此做個別的文化說明。下卷對中國古代的經、史和雜記小說做了大量的引證,夾敘夾議,多一家之言,旨在「觀今鑑古」。透過這一討論發掘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以鼓舞中華民族的陽剛之氣,以飽滿的熱情走向21世紀。第二十三章第五節「關於中國殯葬改革的設想」中,作者提出應當重建子女為父母「居喪」的制度,並以國家法令或禮制的形式固定下來。所謂弘揚儒家文化已由口號提倡進入實際操作。從梁漱溟先生倡導「復興」儒學以來已近八十年了,沒有實際操作,一切口號都將成為空談。

死亡文化是生者依照自己對生命、死亡的理解所建立,因而,死亡文化實際上是一種特殊形態的生存文化。圍繞死亡事件而展開的活動涉及到生者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諸如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社會心理、民風民俗、人情世故和禮尚往來等,因而死亡文化不僅是一個大體系,而且殯葬在中國古代被視為國家進行社會治理的一個重要槓桿。

本書著重探討了中國古代社會何以形成「隆喪厚葬」傳統的諸社會原因,以及中國古代殯葬文化的特徵和社會治理的關係。自然,本書絕非囿於討論死亡及殯葬,廣義上更旨在透過殯葬這一社會風俗的重要方面,以說明人性、人們的生存和社會治理等問題。所謂「經世致用」之學,斯之謂也。殯葬歷來是社會的一個窗口、一面鏡子,透過它,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時代的脈搏在跳動,窺視到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文明的興衰榮辱。

本書對中國少數民族的殯葬習俗未做專門介紹,是因為這方面的資料尤為繁雜,過多的引述會使本書淪為民俗學資料彙編,失去「文化學」的本來意義,而這些資料的真實性又難以確證。

本書也未能討論國外的殯葬情況,最好還是留給專門的著作去討論。

自殺是一種文明病,也未進入本書的討論範圍。自殺更多地屬於「死亡學」的範疇,這方面社會學界已有專著。

本人治學素稱求實嚴謹,厭飄浮之言,所言務求有所本所思,此書堪為本人治學多年的扛鼎之作。吾不敏,雖殫精竭慮,仍難免掛一漏萬,多一孔之見,誠望大方之家指正焉。

本書上卷由劉伏海教授、下卷由楊金鑫教授分別審稿,並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他們分別是我在大學時歐洲哲學史和中國哲學史的老師。對此亦謹表謝意!若書中有誤,仍當由作者本人負責。

是為序。

 

王夫子 謹識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603515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624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4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