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愉快的老後:我們退休後的這些日子,從容地與老年相視而笑
在生活即工作,工作即生活的日常中,醞釀簡樸且美好的年老時光,攜手一起走過,相約一起變老~~內容簡介
黑手夫妻玩轉精彩的人生下半場,
開店、創作、造屋、耕種、跑市集,享受人生!
「我喜歡目前的生活,喜歡有力道地活著!
我不知別人如何定義退休,對我來說,『退休』兩字沒有任何意義,
不間斷地工作讓我享受生活的樂趣,同時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經營汽車修配廠的阿默與赤牛仔,在年屆退休之前開始思考如何展開第三人生,
從黑手退休後的這些日子,愈忙愈感受到老年的美好滋味,
種菜、採集、伐竹挖筍,
在山林裡漫遊觀察,聆聽自然,
透過相機看到精彩鮮活的生命,
藉由手繪紀錄自然之心。
一起經營溫暖用心、友善土地的店舖,
生活器物自己手作,日日與更老的老人學習人生智慧,
順應四季與土地,活出喜歡的生活樣貌,
在生活即工作,工作即生活的日常中,
醞釀簡樸且美好的年老時光,攜手一起走過,相約一起變老~~
本書特色
1.作者夫妻從黑手身分轉換為友善土地、溫暖用心的店舖經營者,透過手作器物、旬味料理及就地取材的廢物創作……等生活樣貌的分享,用文字傳遞上一代的智慧及文化的價值,表達對土地環境的心意。
2.內容書寫熟齡人生的生活實務及心境領會,來傳達如何能夠過著充實的第三人生,鼓勵讀者化想法為行動,勇於變老,勇於追求不一樣的人生。
3.文字情感真摯,內容豐富,透過生活方式的分享希望讓更多讀者了解這不只是一種嚮往,而能發現生活真正存在著另一種可能。
目錄
推薦序 與老年相視而笑的阿默 李寶蓮
作者序
第一章 耕種與自然
另一種秋收冬藏
從種菜到野菜
山居不易——引水
聆聽.自然
漫走.觀察
第二章 料理與廚房筆記
廚房三部曲——食材、節能與增加產出
發酵物
漫談甜食
廚房雜記
產地拜訪
第三章 手作物件與生活
採集與手作
舊衣改造
媽媽——和更老的老人相處
溫馨的陪伴——Migo
廚房裡的音樂與散步、健走的時光
第四章 相約一起變老
一起修車
一起探索
一起創作
一起變老
第五章 與老年相視而笑
拍照與手繪動植物
施雜貨的誕生——和孩子們一起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家人
與老年相視而笑
序/導讀
作者序
回顧與展望
人生,是不斷地回顧與對未來的展望。
在與出版社簽約時,我只覺得自己像一片鬱勃綿芊的荒野,其間草木錯雜,充滿了旺盛而繁茂的生氣,我只管盡情優游,享受著各種歡愉,同時也挑戰著自己體能和心力上的極限,因為生活實在太有趣了,我自得其樂地自然觀察和野地採集,透過相機看到鏡頭前精彩而鮮活的生命,藉由簡單的手繪看見不同生物極致的美,釀造過程讓我探窺先人不斷積累生活經驗的曾經,手縫衣物和製作生活器物常使我雜念止息,心神平靜,屢屢進入深度的寧謐靜寂……。
因為喜歡做的事太多,因為好奇想嘗試的事更多,為了能夠順利書寫,我必須從荒莽草原般的生活中整理出脈絡來,然而,開始動筆以後,我發現所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這些事,其中大多數皆來自童年的生活經驗,也就是說,因為父母親及祖母不著痕跡的引領,竟深刻地影響了我的一生,他們不僅教會我領會尋常的自然之美,更教我善用資材,享受在有限的條件裡做出最大利用的快樂,以致未曾對當時的物資艱難感到有任何匱乏。
在邁入老年之後,愈是感受到來自父祖面對生活時的自勵坦蕩,愈是自問:我能否也可以引領下一輩的孩子們感受到一些什麼?
自從開店以後,不只一次地聽見身邊的親人或好友不解地問:「不是要退休了嗎?為什麼還要把自己搞到這麼累?」或者關心地提醒:「不要為了幫小孩而影響了健康喔!」我不知道別人如何定義退休,對我來說,「退休」兩字沒有任何意義,不間斷的工作讓我享受生活的樂趣,同時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一個人活得老沒什麼了不起,什麼事都不做也能活到很老,無所事事活得更累,想活得好,活得踏實,那得花一些心思,使一些氣力,我喜歡目前的生活,喜歡有一點力道地活著,最好能將這個逐漸衰弱的身體使用到極致。
我熱愛生活,所作的全為了讓自己能夠安心地過每一天,而且,我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每一刻,辛不辛苦,全屬個人感受,若真能幫到孩子,也能為自己創造更多可能性的話,這種機會求之不得,既然幸運遇到,何樂不為?
我想,也許我沒有能力傳授我的孩子在幾歲前致富的理財之道,沒有能力推動他們在人生道上登峰造極,但是,當我們一起工作時,每一個會心一笑都令我感動,每一個一起克服困難的經過都令我感到欣慰!展望未來,可以確定的是:我的孩子日後的生活將更貼近土地。當有一天,我必須離開,我相信他們在任何時間、任何角落,都會發現我們一起編織夢想時留下的痕跡,會再次發現我們一起共事時的歡笑或汗水,那將會是提醒和指引,提醒他們在小有得意時不忘初衷,指引在遭遇困頓時看見身旁尋常易得的美好,有了這些,他們會過得更安心而自在。
試閱
另一種秋收冬藏
孟宗竹林
在過去的生活裡竹材曾經被廣泛地使用,近數十年來因生活型態改變,金屬及塑膠當道,只有少量竹材還能成為藝品及燒成竹炭利用。雖然現今竹材無人問津,然而為了迎接隨後即將來臨的冬筍採收季,秋天依舊是最佳整頓竹林的時節。
當最後一批麻竹筍採收後,大約已經到了九月底了,一刻不停,立即收拾工具開始伐竹。孟宗竹的竹身厚重,高度常可達十五米,普通大小的基部直徑約十公分左右,更巨大的直徑可達十五公分,所以,砍伐孟宗竹是件十分耗費體力的工作,宛如和一個彪形大漢格鬥似地。砍竹之前,先得觀察竹子生長姿勢及近旁環境以控制它倒下的方向,若尾段不幸被鄰竹剪夾了,那就考驗到當時身上還剩餘的體力和運氣了;有時,因為竹幹挺直修長,被鋸斷的竹身常還挺立在基部上,必得雙手抱起竹身,連拖帶扛奮力往斜邊走,才能將超過十幾米長的竹身放倒在地,再分鋸三到四段,方便日後利用或拉到竹林邊界上堆置,一天工作下來,比跑二十圈操場還受用。
六分多面積的竹林,兩人通常須要三個工作天才能走完一遍,三趟下來約須十天,這樣的工作對上了年紀的我們來說,無論精神或體力都過於吃緊,也為了讓孩子們安心,漸漸地我們放鬆了,工期可以拉得更長些,留其中的部分時間我們可以玩耍、可以喝茶吃點心,或坐或躺在地上仰望竹梢頭外的藍天發呆,有時帶著相機拍照,有時帶著畫冊手繪植物。
而這樣悠閒的時光大約在元旦過後就得宣告結束,另一個重頭戲—挖冬筍就要登場了,挖冬筍就像在地裡尋寶,必得彎腰鋤過每一寸地,才知道有無冬筍存在,有時收穫豐碩,有時只得三五根,也有可能一無所有,完全無法事先預料,而不管收穫如何,都必須有相同的付出,我手上的老繭拜冬筍所賜,年年增厚,長時間彎腰鋤地,腰力沉穩,因此,每年的冬筍季節,總讓我誠心地體會到每一次的彎腰面對土地都在鍛鍊著意志力,而人和土地必須這樣相處著。
在早年,挖冬筍幾乎都安靜地進行著,我喜歡這樣的方式,除了專注,其他的都不存在,讓所有的感官都集中在手上一握,清楚地感受鋤頭與地面接觸的每一個震動,透過這個震動探測地下冬筍的藏身之處。
從幾年前開始,筍農們不耐勞力的付出得不到等值回報,紛紛祭出先進利器,用歐美國家吹落葉的機器吹除竹林裡飄落的竹葉,再尋蹤追筍,節省時間人力就是節省成本,因此,這幾年冬天山上不再安靜,整天轟轟擾擾,炸得人耳聾頭疼,難過十分,卻也只能接受時勢是這樣的改變。
冬眠
從入秋以後的山上,天空就變得更清朗、山色更秀麗,除了原本喜歡在林木間或小徑上結網的蜘蛛數量減少了之外,草木的生長也趨緩慢或逐漸枯萎,原本水氣豐沛的林子底層,也由潮濕轉為乾燥了,走過小徑,落葉在人的腳踩之下發出酥脆碎裂的聲音,這個時候,蛇類是第一個感知到空氣中濕度及溫度變化的動物,幾回看見赤尾青竹絲入定一般地盤在池邊或文殊蘭葉片上,不受到干擾的話,可以整個星期都待在同一個地方,穩穩不動,似乎已在為入冬做準備。
一天, 朋友中翊和余娜來到山上,摩拳擦掌地要跟我們一起砍竹子,令我們同時都感到意外的是這天一個上午就兩度發現蛇蹤,我們覺得好興奮,先是余娜在小路轉彎處的肖楠枝條上,看見甫出生不久的赤尾青竹絲,牠對於我們在一旁鬼祟地低聲交談、移動或拍照過程頗有警覺,幾次微微轉動頭的方向,意欲捕捉我們的意圖動機好立時應變,果然是野地生物,立時死生分曉,明白牠的緊張,我們遂悄悄漸次離開。
清除竹林時,我們習慣先將倒橫不順眼的伐倒移除,在砍倒一株裂身倒掛的竹子後,赤牛仔察覺到有一條蛇藏身於開裂的竹節中,這蛇不見首尾地蜷曲在此,僅看得見部分身體,體色的變化頗大,在淡紅褐到淡黃褐中有黑褐或灰褐色的橫斑,猜測牠應該是一條早眠的大頭蛇,牠藏身的這個竹節距地面應超過四米,抬頭望天,這樣的高度,牠是如何得知這竹在半天高處有這麼個足以藏身的地方?而牠又如何盤旋溯身而上?看得我們四人面面相覷,百思不得其解。冬眠的蛇似乎最喜歡藏身竹節中,幾年前在拆除舊竹籬時也發生過相同的事,那次是小狗Migo發現的,當時才兩歲的牠活潑好動卻又非常膽小,當我們一起在林中散步時,牠常被自己踩到的枯枝翹起打到身體,這時牠總以為自己受到攻擊,霎時跳得老遠,又極力猛吠,常弄得大家哈哈大笑。發現蛇的那一次,牠同樣也吠叫個不停,我們還以為牠又犯了同樣的毛病,本不搭理,牠卻不死心繞著庭院中的車子來回奔跑,最後我只得放下正在拆解的工具隨牠一探究竟,這一看,唉呀不得了,我剛剛抱過來堆放的舊竹籬中,有一管裂竹裡,正藏著這麼一尾赤尾青竹絲,不過,顯然牠還在冬眠,還沒完全清醒過來,受到驚動後,行動依然呆滯,完全一副任你發落的態勢,更別說夾著尾巴逃之夭夭或主動攻擊了。
事實上,溫暖的柴堆也是冬眠的蛇喜歡的地方,每次搬出柴火時,都必須萬分謹慎地先一陣敲打過後再出手,搬出的柴也須先在庭院空曠處解開繩子,確定無任何攜帶了才搬進屋去,否則,除了蛇,有可能帶進屋的還會包括蜥蜴、蜘蛛、螞蟻、蜚蠊……等等生物。
蛇的體溫是隨著環境溫度被動地變化,我時常看見蛇出現在野地的石頭堆上或草叢中曬太陽,那個舒服勁兒看得我都想要深深打個呵欠,伸一伸懶腰,那真是最好的生活享受了。
我喜歡冬天,也喜歡冬眠。當寒流來襲時外出回到家的那股溫暖仍是最好的感受之一,日時在家,我喜歡起暖爐、喝熱茶,而夜裡就像做繭的蛹一樣把自己緊緊地包在毯子裡,坐在桌前繪圖,或窩在床上讀書,或者什麼都不做,就只坐著靜聽窗外風聲呼號,床頭那盞明燈卻透著舒服的光色和溫度。和竹節裡的那蛇相比,我或許沒有牠那樣高強的能力,但我總盡量讓自己行動更緩慢,呼吸調得更深,假裝我也是一條蛇,練習著吐出心中靈活的舌信,以捕捉深眠時期裡巨大的黝黑和靜寂。
從種菜到野菜
夢想中的菜園
有個朋友擅於種菜、喜歡種菜、更懂得吃菜,每次見面總會聽到他輝煌的種菜經驗分享。有一年,他得意地告訴我們,他種下的高麗菜已經吃到第四代嫩側芽,主株還健康地繼續長著,想吃第五代看來是可以期待的。在他家吃火鍋,確實吃過鮮而肥的高麗菜嫩芽,只要在滾湯裡汆燙一下就非常爽脆清甜了,朋友用誇張的表情表示,要想收穫好品質的菜就得花心思照顧,不同種類菜苗要間雜栽種,可互相遮陰及保濕,最大的效益是分散蟲害風險,早晚要充分澆水,平時勤於捉蟲,這樣種出來的菜才會肥美碩大。
在台中的家裏我就有一個用了近六年的菜園,這個雖簡易卻非常實用的屋頂菜園面積大約七坪,菜畦以回收防水布及廢磚頭建構,使用回收雨水澆灌,利用紗網及大小石子在尾端濾水,也讓廚餘堆肥回到菜畦,這個菜園栽種過玉米、小黃瓜、捲心萵苣、番茄、地瓜葉及各種香草,收穫頗豐。二○一八年,才想著要整理菜園,正巧接收了一批朋友淘汰的屋頂植栽箱和棚架,現在,屋頂菜園一切就緒,十餘種香草供給廚房的料理和烘焙,幾樣當季蔬菜及慢慢攀爬上瓜架的百香果,都讓人振奮欣喜,希望無限!
山上菜園
只是,高麗菜芽火鍋的夢依然時常出現,心想那就回山上試試吧!然而,夢想距離現實總是有一段差距,頭年種下的一批高麗菜和芥蘭出乎意料地慘不忍睹,挑嘴的蟲兒先從最嫩的心葉吃起,心葉吃完吃老葉,過一陣子,連剛長出的側芽也不見了,在菜園另一頭,韭菜根根細如拜拜用的香腳,聽說菾菜不怕蟲子吃,特別挑黑葉品種的菾菜來種,別人種出來的葉片肥厚大如托盤,葉梗粗大甜脆,三片就可炒一大盤了,而我種的三棵一起炒都盛不滿一碗。種這批菜,唯一的收穫是觀察了完整的昆蟲完全變態。
每年都在中秋前後整理菜圃,夢想著也許在新的一年會更幸運些。有一年,在園裡四處灑了油菜種籽,希望學朋友的方式得以分散風險,更種了大芥菜、紅白蘿蔔、高麗菜、芥蘭等,心裡頭暗自盤算著這下應該有機會吃火鍋了吧!殊不知,鮮嫩鮮綠的油菜還生拌、熱炒地吃過兩回,爾後全數落到台灣紋白蝶幼蟲的嘴裡。
種紅、白蘿蔔時只隨意在菜園邊角以灑種後覆土的方式栽種,此處靠近竹林,土壤貧瘠再加上日照不足,明知收穫有限,所以趁蘿蔔葉鮮又嫩時,分兩次疏下小苗作雪裡紅素炒,留下一批長得較碩壯的,希望有一天會結出蘿蔔來。種菜的人總期待著菜寶寶們會一暝大一吋,蘿蔔生長期大約五十天左右,一個多月後,挖開地面偷看,天啊!地下莖竟不及茄子粗,再過兩個星期,見它依然沒有任何進展,索性全拔了起來,少數幾顆不及雞蛋大的全下到火鍋裡作了湯底,一解長久渴望火鍋的慾望,至於大把葉子則在挑除老枝硬梗後切得細碎,全包了餃子,凍在冰箱裡吃了好一陣子才吃完。
白蘿蔔如此,想來紅蘿蔔也不可能好到哪兒去,所以當我從菜園回來,看見我手裡抓的大把綠葉,前端竟有不成比例的小紅蘿蔔頭時,小阿姨笑彎了腰,問我這是什麼品種?
被嘲笑了微有不甘,為了爭回一些顏面,拿剪刀一一剪下,仔細洗淨,將它們裝在瓷盤裡,紅蘿蔔雖小,看起來也玲瓏可愛,細緻的橘黃到橘紅顏色在潔白的瓷盤裡,色彩實在鮮豔誘人,一一托到眾人面前慫恿著:「嚐嚐看!我洗的時候吃了一個,真的很好吃!」
「看這款擱親像在食蔘仔哩!」正在煮中飯的媽媽放下手上的湯瓢,往身上擦了擦手,輕輕從我的盤裡捏了顆最小的放進嘴裡,一邊嚼著一邊點頭說:「嗯!好食!還是有機的咧!」赤牛仔則一邊嚼食,一邊哈哈大笑說:「人常說看天食飯,咱是看天種菜,種得出這樣算厲害了。」
這些菜雖說是我種下的,後來全承老天爺照顧,說「看天菜」,一點也不為過。
幾年經歷下來,萵苣類蔬菜和南瓜是表現最好的。南瓜苗一種下,不出兩個月已經迤邐一片,占了菜園好大面積,每片葉子及走莖上全是纖嫩細毛,茸然可愛,當看到大朵的黃花帶著小小瓜實出現時,心裡竊喜著照這樣發展,南瓜情勢絕對看好。只可惜一直盼不到瓜實可吃,並非結不了瓜,而是長出來的瓜全讓野地裡的鼠類啃嚙了,生幾個就啃幾個,一個不留,卻也只好作罷,這兩棵南瓜就算是為園裡這些鼠輩們栽種的好了,讓牠們也過個好冬吧!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園子邊緣砂礫地上於二○○五年種下一排萱草和台灣百合,萱草如今依然蔚然一片,年年結苞開出鮮黃嬌豔的花朵,在雨水豐沛的春夏之間抽長快速,而這個時節的雜草也同樣瘋長著,在幫它們拔除根部雜草時,常發現地面上苒苒地也長出一朵朵萱草新苗,采采清麗,短短一段乳白色葉根就是市場上常見到的翠玉筍,挖開鬆軟的土取下煮味增,滋味鮮甜。
在這個萬物一起滋長的季節裡,菜園早已被草海淹沒,種了兩年多的鳳梨終於認分地結了小小果實,耐著性子等了兩個月,直到果實轉為不容忽視的橙黃就知道這時該採收了,採收時,一股濃郁的鳳梨香味飄散開來,一起採收的這三個鳳梨其實比我的拳頭大不了多少,切開來總共也裝不滿一個小陶盤,乍入口,香味濃厚卻果味平淡,令人驚喜的卻是仔細咀嚼幾下,當果肉和津液混合之後,在嘴裡,它表達出來的香味與甜味竟層層舒展出它深藏的底蘊,令細心品嚐的人完全地感受到一個複雜綺麗的過程。
竹林中日照不足,竹子排他性又強,這樣的環境本來就不太適合栽種蔬菜,但是我在種菜的過程裡享受內心的期待,無論收穫多少都有欣喜,當煮好了菜端上桌,孩子們也會問是不是咱自己種的菜?我喜歡懷著這樣期待和欣喜的心享受食物。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