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她的路:台灣「女路」旅遊指南,帶你探索每個她的故事!
超值合購
-
歐陽靖.味覺與記憶:敬我生命中的100種味道
定價480元 -
走她的路:台灣「女路」旅遊指南,帶你探索每個她的故事!
定價420元
優惠時間:2025/09/16 ~ 2025/10/15
優惠組合價:75折特價675元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10月連假規劃了嗎?展開說走就走的旅行↓↓↓↓ 旅行展75折起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9 條台灣女路
70 個女性景點
20 篇女性故事
15 位女性人物
嚴選周邊好點好店
精選內容中英雙語
———— 人人必備的女路指南,發現隱藏在各地的台灣女力!————
漫步台灣街頭,每個轉角都可能藏著不為人知的女性故事!
深受大小朋友喜愛的松山文創園區,曾是女工待遇福利領先全台的製菸廠!
國內外香客絡繹不絕的台北龍山寺,在日治時期居然化身為女性學習裁縫、刺繡和造花等技藝的教室?
在森高砂大稻埕店品嚐台灣咖啡時,不妨抬頭看看二樓——那裡曾是以精緻酒家菜、那卡西樂團與女陪侍服務而聞名的「黑美人大酒家」!
這些地方不僅是熱門景點,更是深入了解台灣女性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台灣還有無數個這樣充滿故事的角落,等待著旅人發掘和探索!
《走她的路:台灣「女路」旅遊指南,帶你探索每個她的故事!》不只是一本旅行手冊,它更從性別視角重新詮釋台灣的地方文化和歷史,重新看見那些被忽略卻影響深遠的女性故事,展現她們如何塑造了今日豐富多元的台灣社會。
這是一本開啟對台灣全新認知的書,引領讀者踏上一場由女性智慧與勇氣啟發的精彩旅程!
◎ 什麼是「性別地景」?什麼是「女路」?
「性別地景」是指那些與女性或性別議題相關的地方,這些地點豐富了人們對台灣女性歷史和文化的了解。而「女路」,即是將這些地景串聯成一條旅遊路線。近年來台灣國家婦女館與各地協力單位合作,一同挖掘全台各地的女性/性別意涵景點,並持續規劃成多條別具特色的地方女路,讓人人都能輕鬆按圖索驥,深入探索!
►►►精心策劃 9條不容錯過的台灣女路!
路線❶ 台北|大稻埕
路線❷ 台北|松山
路線❸ 台北|萬華
路線❹ 宜蘭|宜蘭市
路線❺ 台中|大甲
路線❻ 彰化|鹿港
路線❼ 嘉義|嘉義市
路線❽ 台南|台南市
路線❾ 高雄|高雄市
►►► 由北到南 70 個台灣各地女性景點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文萌樓|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新芳春茶行|台北霞海城隍廟|永樂市場|渭水驛站|森高砂(黑美人大酒家舊址)|大千百貨(康樂醫院舊址)|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松山文創園區|錫口彩虹碼頭|松山慈祐宮|松山市場|松山療養所所長宿舍|五分埔商圈|艋舺龍山寺|艋舺啟天宮|青雲閣 QYG Art|華西街|青草巷|剝皮寮歷史街區|艋舺青山宮|艋舺清水巖|宜蘭地母廟|宜蘭孔子廟|佛光山蘭陽別院|昭應宮|南興廟|宜蘭演藝廳|臺灣戲劇館|宜蘭縣史館|大甲車站|糕餅街|大甲鎮瀾宮|林氏貞孝坊|蔣公路|大甲文昌祠|野人讀冊店|鹿港龍山寺|摸乳巷|意樓|甕牆|丁家古厝|鹿港民俗文物館|後車隘門|鹿港天后宮|嘉義舊監獄|東市場|嘉義城隍廟|勝安堂百草舖|提娜多咖啡|國華街|中央噴水池|二通|五妃廟|開基臨水夫人媽廟|台南愛國婦人館|莉莉水果店|台南林百貨|台南孔廟|國立臺灣文學館|神農街|果貿社區| 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書店喫茶一二三亭|原高雄愛國婦人館|高雄武德殿|鹽埕三山國王廟|七賢三路酒吧街|勞動女性紀念公園
►►► 深入瞭解 20 篇塑造今日社會的關鍵女性故事
臺灣文化協會|大稻埕職業女性|堅毅的台灣慰安婦阿嬤|大稻埕的性產業發展史|女性員工福利先趨松山菸廠|母系社會的平埔族女性|松山職業女性樣貌|茶室女人心——萬華紅燈區的故事|萬華女性無家者的堡壘|宜蘭阿媽們的故事|歌仔戲班中雌雄莫辨的曖昧|從大甲媽祖看女性意識的崛起|從藺草產業看見女性經濟貢獻|衫行街——女性主義作家與她的產地|鹿港小鎮裡的時代女性|台灣第一個本土婦女團體—彰化婦女共勵會|日治時期嘉義女醫師比例高居全台之首|不斷進步的嘉義婦女組織|台南女中短褲事件|台南嫁妝一牛車|走過女性受不平等條款限制的歲月
►►► 向她看齊 15 位深具啟發性的台灣女性人物
臺灣第一位女記者:楊千鶴|臺灣第一位女立委:謝娥|錫口產婆:杜玉娘|新式產婆:王林參|傳奇女企業家:阿祿嫂|台灣文學少女:黃鳳姿|國民美術教育家:劉秀美|大時代裡的畫家:招治阿媽|舞蹈精靈:羅曼菲|首席舞者:許芳宜|歌仔戲皇帝:楊麗花|大甲帽發明者:洪鴦|鐵蒺藜下的帶刺玫瑰:丁韻仙|勾勒自我生命的優雅姿態:張李德和|突破保守民風的犀利女性:許世賢|替舊時代女性創作者開路:黃金川|從台南望族到臺菜料理師:辛永清|哈瑪星唯一女船東:許快
►►► 女路同遊 無數個不藏私的周邊好點好店
獨立書店、選品店、咖啡店、在地小吃與特色餐飲等風格好點好店,都在女路!
★各界人士鄭重推薦! ★
吳 鳳 金鐘獎主持人
林承毅 林事務所執行長、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兼任講師
紀惠容 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
殷寶寧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連俞涵 演員、作家
游鑑明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
廖福特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委員、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
蔡素貞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基隆社區大學校長
鄭宜農 台灣創作歌手
謝金魚 歷史作家
(以上按姓名筆畫排序)
70 個女性景點
20 篇女性故事
15 位女性人物
嚴選周邊好點好店
精選內容中英雙語
———— 人人必備的女路指南,發現隱藏在各地的台灣女力!————
漫步台灣街頭,每個轉角都可能藏著不為人知的女性故事!
深受大小朋友喜愛的松山文創園區,曾是女工待遇福利領先全台的製菸廠!
國內外香客絡繹不絕的台北龍山寺,在日治時期居然化身為女性學習裁縫、刺繡和造花等技藝的教室?
在森高砂大稻埕店品嚐台灣咖啡時,不妨抬頭看看二樓——那裡曾是以精緻酒家菜、那卡西樂團與女陪侍服務而聞名的「黑美人大酒家」!
這些地方不僅是熱門景點,更是深入了解台灣女性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台灣還有無數個這樣充滿故事的角落,等待著旅人發掘和探索!
《走她的路:台灣「女路」旅遊指南,帶你探索每個她的故事!》不只是一本旅行手冊,它更從性別視角重新詮釋台灣的地方文化和歷史,重新看見那些被忽略卻影響深遠的女性故事,展現她們如何塑造了今日豐富多元的台灣社會。
這是一本開啟對台灣全新認知的書,引領讀者踏上一場由女性智慧與勇氣啟發的精彩旅程!
◎ 什麼是「性別地景」?什麼是「女路」?
「性別地景」是指那些與女性或性別議題相關的地方,這些地點豐富了人們對台灣女性歷史和文化的了解。而「女路」,即是將這些地景串聯成一條旅遊路線。近年來台灣國家婦女館與各地協力單位合作,一同挖掘全台各地的女性/性別意涵景點,並持續規劃成多條別具特色的地方女路,讓人人都能輕鬆按圖索驥,深入探索!
►►►精心策劃 9條不容錯過的台灣女路!
路線❶ 台北|大稻埕
路線❷ 台北|松山
路線❸ 台北|萬華
路線❹ 宜蘭|宜蘭市
路線❺ 台中|大甲
路線❻ 彰化|鹿港
路線❼ 嘉義|嘉義市
路線❽ 台南|台南市
路線❾ 高雄|高雄市
►►► 由北到南 70 個台灣各地女性景點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文萌樓|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新芳春茶行|台北霞海城隍廟|永樂市場|渭水驛站|森高砂(黑美人大酒家舊址)|大千百貨(康樂醫院舊址)|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松山文創園區|錫口彩虹碼頭|松山慈祐宮|松山市場|松山療養所所長宿舍|五分埔商圈|艋舺龍山寺|艋舺啟天宮|青雲閣 QYG Art|華西街|青草巷|剝皮寮歷史街區|艋舺青山宮|艋舺清水巖|宜蘭地母廟|宜蘭孔子廟|佛光山蘭陽別院|昭應宮|南興廟|宜蘭演藝廳|臺灣戲劇館|宜蘭縣史館|大甲車站|糕餅街|大甲鎮瀾宮|林氏貞孝坊|蔣公路|大甲文昌祠|野人讀冊店|鹿港龍山寺|摸乳巷|意樓|甕牆|丁家古厝|鹿港民俗文物館|後車隘門|鹿港天后宮|嘉義舊監獄|東市場|嘉義城隍廟|勝安堂百草舖|提娜多咖啡|國華街|中央噴水池|二通|五妃廟|開基臨水夫人媽廟|台南愛國婦人館|莉莉水果店|台南林百貨|台南孔廟|國立臺灣文學館|神農街|果貿社區| 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書店喫茶一二三亭|原高雄愛國婦人館|高雄武德殿|鹽埕三山國王廟|七賢三路酒吧街|勞動女性紀念公園
►►► 深入瞭解 20 篇塑造今日社會的關鍵女性故事
臺灣文化協會|大稻埕職業女性|堅毅的台灣慰安婦阿嬤|大稻埕的性產業發展史|女性員工福利先趨松山菸廠|母系社會的平埔族女性|松山職業女性樣貌|茶室女人心——萬華紅燈區的故事|萬華女性無家者的堡壘|宜蘭阿媽們的故事|歌仔戲班中雌雄莫辨的曖昧|從大甲媽祖看女性意識的崛起|從藺草產業看見女性經濟貢獻|衫行街——女性主義作家與她的產地|鹿港小鎮裡的時代女性|台灣第一個本土婦女團體—彰化婦女共勵會|日治時期嘉義女醫師比例高居全台之首|不斷進步的嘉義婦女組織|台南女中短褲事件|台南嫁妝一牛車|走過女性受不平等條款限制的歲月
►►► 向她看齊 15 位深具啟發性的台灣女性人物
臺灣第一位女記者:楊千鶴|臺灣第一位女立委:謝娥|錫口產婆:杜玉娘|新式產婆:王林參|傳奇女企業家:阿祿嫂|台灣文學少女:黃鳳姿|國民美術教育家:劉秀美|大時代裡的畫家:招治阿媽|舞蹈精靈:羅曼菲|首席舞者:許芳宜|歌仔戲皇帝:楊麗花|大甲帽發明者:洪鴦|鐵蒺藜下的帶刺玫瑰:丁韻仙|勾勒自我生命的優雅姿態:張李德和|突破保守民風的犀利女性:許世賢|替舊時代女性創作者開路:黃金川|從台南望族到臺菜料理師:辛永清|哈瑪星唯一女船東:許快
►►► 女路同遊 無數個不藏私的周邊好點好店
獨立書店、選品店、咖啡店、在地小吃與特色餐飲等風格好點好店,都在女路!
★各界人士鄭重推薦! ★
吳 鳳 金鐘獎主持人
林承毅 林事務所執行長、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兼任講師
紀惠容 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
殷寶寧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連俞涵 演員、作家
游鑑明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
廖福特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委員、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
蔡素貞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基隆社區大學校長
鄭宜農 台灣創作歌手
謝金魚 歷史作家
(以上按姓名筆畫排序)
目錄
Dadaocheng ‧ 大稻埕——用性別的角度重新看見地方
Discovering Her Way in Dadaocheng ‧ 漫步大稻埕女路
Spotlight ‧ 大稻埕女性故事
Exploring Dadaocheng ‧ 走逛大稻埕:女路周邊景點
Herstory ‧ 大稻埕女性歷史
Heroine ‧ 大稻埕女性人物
Songshan ‧ 松山——昔日的重要渡口,女性通往職場的最前線
Discovering Her Way in Songshan ‧ 漫步松山女路
Spotlight ‧ 松山女性故事
Exploring Songshan ‧ 走逛松山:女路周邊景點
Herstory ‧ 松山女性歷史
Heroine ‧松山女性人物:松山區的孕婦守護者
Wanhua ‧萬華——形塑多元風貌的柔韌女力
Discovering Her Way in Wanhua ‧漫步萬華女路
Spotlight ‧萬華女性故事
Exploring Wanhua ‧走逛萬華:女路周邊景點
Herstory ‧萬華女性歷史
Heroine ‧萬華女性人物:屬於她們的艋舺奮鬥實錄
Yilan City ‧宜蘭市——蘭陽平原的花蕊,述說著她們不凡的故事
Discovering Her Way in Yilan City ‧漫步宜蘭市女路
Spotlight ‧宜蘭市女性故事
Exploring Yilan City ‧走逛宜蘭市:女路周邊景點
Herstory ‧宜蘭市女性歷史
Heroine ‧宜蘭市女性人物
Dajia ‧大甲——女神與婦女,一同走踏出的女子路
Discovering Her Way in Dajia ‧漫步大甲女路
Discovring Dajia ‧走逛大甲:女路周邊景點
Herstory ‧大甲女性歷史:跳脫傳統束縛的女力日常
Heroine ‧大甲女性人物
Lukang ‧鹿港——從不見女人蹤影的小鎭,成為女性多元發展的舞台
Discovering Her Way in Lukang ‧漫步鹿港女路
Spotlight ‧鹿港女性故事
Exploring Lukang ‧走逛鹿港:女路周邊景點
Herstory ‧鹿港女性歷史
Heroine ‧鹿港女性人物:反映時代趨勢的傳奇女性
Chiayi City ‧嘉義市——歷史變遷下的桃城女力,從生存邊緣到舞台中央
Discovering Her Way in Chiayi City ‧漫步嘉義市女路
Spotlight ‧嘉義市女性故事
Discovering Chiayi City ‧走逛嘉義市:女路周邊景點
Herstory ‧嘉義市女性歷史
Heroine ‧嘉義市女性人物
Tainan City‧台南市——府城400年的歷史脈絡,匯聚成獨特的女性文化
Discovering Her Way in Tainan City‧漫步台南中西區女路
Spotlight ‧台南市女性故事
Exploring TainanCity ‧走逛台南中西區:女路周邊景點
Herstory‧台南市女性歷史
Heroine ‧台南市女性人物:反映時代趨勢的傳奇女性
Kaohsiung‧高雄市——現代女性啟蒙首站,隱身港區繁榮的女性勞動
Discovering Her Way in Kaohsiung City‧漫步高雄女路
Spotlight ‧高雄市女性故事
Exploring Kaohsiung City‧走逛高雄市:女路周邊景點
Herstory‧高雄市女性歷史
Heroine ‧高雄女性市人物:反映時代趨勢的傳奇女性
漫步台灣,聆聽她們的故事——女路的溫柔革命
Discovering Her Way in Dadaocheng ‧ 漫步大稻埕女路
Spotlight ‧ 大稻埕女性故事
Exploring Dadaocheng ‧ 走逛大稻埕:女路周邊景點
Herstory ‧ 大稻埕女性歷史
Heroine ‧ 大稻埕女性人物
Songshan ‧ 松山——昔日的重要渡口,女性通往職場的最前線
Discovering Her Way in Songshan ‧ 漫步松山女路
Spotlight ‧ 松山女性故事
Exploring Songshan ‧ 走逛松山:女路周邊景點
Herstory ‧ 松山女性歷史
Heroine ‧松山女性人物:松山區的孕婦守護者
Wanhua ‧萬華——形塑多元風貌的柔韌女力
Discovering Her Way in Wanhua ‧漫步萬華女路
Spotlight ‧萬華女性故事
Exploring Wanhua ‧走逛萬華:女路周邊景點
Herstory ‧萬華女性歷史
Heroine ‧萬華女性人物:屬於她們的艋舺奮鬥實錄
Yilan City ‧宜蘭市——蘭陽平原的花蕊,述說著她們不凡的故事
Discovering Her Way in Yilan City ‧漫步宜蘭市女路
Spotlight ‧宜蘭市女性故事
Exploring Yilan City ‧走逛宜蘭市:女路周邊景點
Herstory ‧宜蘭市女性歷史
Heroine ‧宜蘭市女性人物
Dajia ‧大甲——女神與婦女,一同走踏出的女子路
Discovering Her Way in Dajia ‧漫步大甲女路
Discovring Dajia ‧走逛大甲:女路周邊景點
Herstory ‧大甲女性歷史:跳脫傳統束縛的女力日常
Heroine ‧大甲女性人物
Lukang ‧鹿港——從不見女人蹤影的小鎭,成為女性多元發展的舞台
Discovering Her Way in Lukang ‧漫步鹿港女路
Spotlight ‧鹿港女性故事
Exploring Lukang ‧走逛鹿港:女路周邊景點
Herstory ‧鹿港女性歷史
Heroine ‧鹿港女性人物:反映時代趨勢的傳奇女性
Chiayi City ‧嘉義市——歷史變遷下的桃城女力,從生存邊緣到舞台中央
Discovering Her Way in Chiayi City ‧漫步嘉義市女路
Spotlight ‧嘉義市女性故事
Discovering Chiayi City ‧走逛嘉義市:女路周邊景點
Herstory ‧嘉義市女性歷史
Heroine ‧嘉義市女性人物
Tainan City‧台南市——府城400年的歷史脈絡,匯聚成獨特的女性文化
Discovering Her Way in Tainan City‧漫步台南中西區女路
Spotlight ‧台南市女性故事
Exploring TainanCity ‧走逛台南中西區:女路周邊景點
Herstory‧台南市女性歷史
Heroine ‧台南市女性人物:反映時代趨勢的傳奇女性
Kaohsiung‧高雄市——現代女性啟蒙首站,隱身港區繁榮的女性勞動
Discovering Her Way in Kaohsiung City‧漫步高雄女路
Spotlight ‧高雄市女性故事
Exploring Kaohsiung City‧走逛高雄市:女路周邊景點
Herstory‧高雄市女性歷史
Heroine ‧高雄女性市人物:反映時代趨勢的傳奇女性
漫步台灣,聆聽她們的故事——女路的溫柔革命
試閱
序
你是否曾思考或了解在台灣這片土地上,過去女性的軌跡是什麼?與空間、地方發展、歷史的關係又是什麼?女性除了是別人的女兒、老婆、媳婦、媽媽、阿媽……外,那屬於女性的生命故事又將是何種樣貌?在過去傳統父權文化的影響下,文史和地景的記錄往往只見男性或重要事件,女性的存在常不被看見,她們的角色和貢獻也經常被低估或忽略。為此,我們自2015年開始踏查和整理各地資料,以性別視角重新詮釋台灣的地方文化和歷史,藉以重現女性的生命歷程與日常寫照,也讓不同時代的女性走向前台,一展她們如何塑造了今日的台灣社會。我們希望透過深度走讀、導覽,翻轉過去固有觀點和刻板印象,以減少性別、族群和文化之間的隔閡,提升各個族群在各領域的可見性和主體性。
這本書的誕生,源自於我們對台灣這片土地上無數女性故事的好奇與敬仰。《走她的路:台灣「女路」旅遊指南,帶你探索每個她的故事》不僅僅是一本地圖或旅行建議書,它更是一扇門,帶領你走進每一個女性的世界,從她們生活的城市街區到魂牽夢縈的家鄉景致,從她們奮鬥的工作場域到為文化傳承的職人堅持,從她們個人信仰到無私奉獻的社會服務……。這些故事滲透在每一個角落和細節中,見證了她們的力量與智慧。
除此之外,這本指南也將帶你認識不同時代的先鋒女性,看看她們如何打破性別偏見在逆境中綻放光芒。她們在自己的領域中不僅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還在社會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力。透過這些女性的故事,將帶你更深入了解她們如何從個人的努力出發,逐步走向公眾舞台,最終成為社會變革的推動者和領袖。
在這段旅程中,你會發現,這些故事不僅僅是她們的,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透過她們的經歷,我們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與啟發,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創造屬於我們的故事。願這本指南成為你的旅伴,帶你去發現、去感受、去共鳴這段充滿驚喜與感動的旅程。
特別感謝
最後,我們要感謝陪我們開創的前輩老師們:基隆社大蔡素貞校長、前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秀惠、女書文化出版前主編鄭美里、文史工作者張美鳳、文化史蹟講師鄭勝吉等,有你們的支持和指導是我們能夠持續在各地推展「女路」的重要力量。其次,感謝我們的編輯團隊和所有參與製作這本書的夥伴們,你們的投入和協力,使我們能夠將這本指南從構想到實現。未來,我們將致力收集和推廣在地女性故事,啟發社會關注和支持女性的成長與發展,讓每一位女性的努力和智慧都能被看見和讚揚。
大稻埕──用性別的角度重新看見地方
文字 鄭美里(女書文化出版前主編、寫作團體/讀書會帶領人)
「大稻埕女路」作為台北/台灣第一條女路,當之無愧,這與大稻埕在台灣歷史上的現代化指標性地位息息相關,而女性更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艋舺、大稻埕、台北城,所謂的台北「三市街」,這三個聚落因先後有序、不同的成長背景,發展出不同的街道文化與特性構築出台北市的原型。
另闢蹊徑找尋女性身影
大稻埕,如今不存在於行政地名的這裡,是台北市大同區西南部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如果你認真查找資料,不難找到關於它的歷史記載:大稻埕原為平埔原住民巴賽族「圭武卒社」的所在地;1850年代起漢人開始遷徙聚居於此,包括從1851年(清,咸豐元年)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今基隆)遷至此地經商並開設店鋪;1853年,艋舺一帶為爭奪碼頭的泊船權利,「頂下郊拚」械鬥後,下郊的同安人帶著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設立公共的曝稻大埕,故以大稻埕為名,而大稻埕旁淡水河的碼頭交易逐漸興起;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成為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1895年,進入日治時期後,日商抵制洋行勢力,轉而以日本與東南亞為主要市場……。
慢著,你應該已經感覺,這樣行雲流水般的敘述有點令人不安,好像少了什麼?沒錯,你的直覺是非常有道理的!你可能看過連續劇《紫色大稻埕》(2016)、《茶金》(2021)……等這幾部精緻的本土大戲,對大稻埕有一些認識或因為劇中的人事物而投射了相當的感情,因此你知道在流暢的歷史敘述中,略去或遮蔽了太多太多,最明顯的是:女人不見了!
也或許你比較嚴肅,認為大眾媒體的虛構文本不能和正史相提並論,那麼不妨讀讀這段:「女人未打破百年沈默之前,地圖上只可能有宅第、廟宇及紀念碑,那是男性 (以及漢人)中心的政經、宗教權力結構及文化詮釋的象徵。但如果回首去尋找女人及弱勢族群的口述歷史、歌謠、民俗藝術、日記、書信等非正式的書寫一定會發現不一樣的故事。」這是致力倡導女性書寫與閱讀的女書店創辦人鄭至慧所寫的。在充滿空缺、缺少女性經驗的歷史記載中,也許我們必須另闢蹊徑才能有所斬獲。
在紙頁中瞥見女人們的存在
因此,請容我以小說文本來舉例,在第一部逼真重現淡北「頂下郊拚」的長篇小說《俎豆同榮--紀頂下郊拚的先人們》(2010)一書,主體描繪了當時的艋舺生態,以及艋舺各階層的庶民生活、族群、性別關係。例如「下郊」的頭人林佑藻,也就是後來帶領族人攜神(城隍爺)敗逃到大稻埕,造就大稻埕聚落、貿易繁榮起來的重要人物,小時候生母在雞籠(基隆)被盜匪所殺,後來他被原住民母親所救、養育長大,母子關係親密,而他的三位妻子中也有平埔族女;小說開場敘述當戎克船靠岸,妓女們圍過去找生意,水手和妓女打情罵俏;也有十來歲小姑娘被親族所賣,從妓女戶逃出來,在街上被黑衣大漢生拉硬拖的畫面……。
誠然,小說不是史書,但面對歷史紀錄的闕如,故事透過母親、透過家族一代傳過一代,幸運的,經過後人的考據和揣摩寫成小說,讓讀者也能乘著想像的魔毯,回到有血有肉的歷史現場。我們也才因此有機會在紙頁中瞥見女人們存在的痕跡,即使是那麼破碎,也好過完全闕如。
當然,田野調查、深度訪談也是蒐集庶民歷史、女性歷史的好方法。陳惠雯以碩士論文出版成書的《大稻埕的查某人地圖-婦女的活動空間-近百年來的變遷》(1999),內容來自她於1996年起有機會訪談大稻埕阿媽們,她注意到大稻埕不同階層的女性,也意識到私領域的女性生活空間──家往往也是「枷」。由她撰寫的〈福爾摩沙茶裡的女人香〉,聚焦十九世紀下半業,北台灣茶產業中大稻埕撿茶女的身影,讓台灣史上第一批外出掙錢的女性得以有了更明確的形貌,不只帶出女性投入勞動市場對產業和家庭經濟的貢獻,也點出女性獨立移動、自食其力的城市經驗對女性做為主體的新體驗。
時代中的女性思想與視野
除了茶產業,大稻埕史上另一個產業也是充滿了性別的刻痕,那就是娛樂與性產業。俗語說「未看見藝旦,免講大稻埕」及「登江山樓,食臺灣菜,聽藝旦唱曲」充分反映了1920、30年代,藝旦風華與江山樓等酒樓伴隨著台北大稻埕商業發展的時代風光景象。藝旦和土娼被劃歸為不同的消費階級,然藝旦起源與民間「媳婦仔」的習俗有關,往往是藝旦收養貧家女,調教使之讀書識字、學習彈唱與吟詩,養成為新一代藝旦以供養自己,如此代代相傳。而底層未受教育、文化薰習的土娼、私娼同樣也是貧窮家庭中的孝順女兒(包括養女、長女),被迫或自願挑起家庭重擔的女性。換言之,「家外」的、被當成壞女人的性產業工作者和「家內」的太太/好女人,看似立場對立,但只是身分角色、階級的差異造成了界線。
在同樣的時空背景下,1921年「臺灣文化協會」於大稻埕靜修女子學校舉行成立大會,其實就在歸綏街巷口不遠;而「台灣新文化運動之父」蔣渭水醫師一生事蹟(開醫院、辦報紙…等)多發生於大稻埕地區,但儘管地理空間接壤,幾乎比鄰位在同一街區,但公娼女子難有文化資本能像一些藝旦參與到新文化運動。不過當1930年代平民天后純純唱著:「戀愛自由即應該,婚姻制度著大改!」反映了時代女性的思想和身體正在改變,其他名曲〈月夜愁〉、〈跳舞時代〉、〈望春風〉、〈雨夜花〉、〈四季紅〉……,想必也曾為娼妓姊妹提供了情感的想像和撫慰,只是「自由戀愛」和「婚姻」對她們來說仍然奢侈。
如果說,大稻埕的歷史記錄且反映了台灣的歷史,這是完全不為過的。當大稻埕文化、歷史、都市、設計……等領域逐漸成為顯學之際,所有關於大稻埕的歷史,我們都應加上一個問題:那,女人呢?「性別」是一象徵進步思維的觀點,對大稻埕的論述需要補充進女人的經驗、女人的感受、女人的角度,而這裡的「女人」一詞又是複數的、是有差異的,不只是男女,女性主義的進步精神也應延伸到包含更多差異的多元性/別視野,或許我們也能問問,不同時代的男子氣概、女性特質是什麼、不符合的男男女女又如何求存;除了補充,有性別意識的重讀,也意味著在研讀既有的資料時進行性別角度的解譯,而這必將為大稻埕在人們心中的圖像帶來更多豐富多元的風貌。
你是否曾思考或了解在台灣這片土地上,過去女性的軌跡是什麼?與空間、地方發展、歷史的關係又是什麼?女性除了是別人的女兒、老婆、媳婦、媽媽、阿媽……外,那屬於女性的生命故事又將是何種樣貌?在過去傳統父權文化的影響下,文史和地景的記錄往往只見男性或重要事件,女性的存在常不被看見,她們的角色和貢獻也經常被低估或忽略。為此,我們自2015年開始踏查和整理各地資料,以性別視角重新詮釋台灣的地方文化和歷史,藉以重現女性的生命歷程與日常寫照,也讓不同時代的女性走向前台,一展她們如何塑造了今日的台灣社會。我們希望透過深度走讀、導覽,翻轉過去固有觀點和刻板印象,以減少性別、族群和文化之間的隔閡,提升各個族群在各領域的可見性和主體性。
這本書的誕生,源自於我們對台灣這片土地上無數女性故事的好奇與敬仰。《走她的路:台灣「女路」旅遊指南,帶你探索每個她的故事》不僅僅是一本地圖或旅行建議書,它更是一扇門,帶領你走進每一個女性的世界,從她們生活的城市街區到魂牽夢縈的家鄉景致,從她們奮鬥的工作場域到為文化傳承的職人堅持,從她們個人信仰到無私奉獻的社會服務……。這些故事滲透在每一個角落和細節中,見證了她們的力量與智慧。
除此之外,這本指南也將帶你認識不同時代的先鋒女性,看看她們如何打破性別偏見在逆境中綻放光芒。她們在自己的領域中不僅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還在社會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力。透過這些女性的故事,將帶你更深入了解她們如何從個人的努力出發,逐步走向公眾舞台,最終成為社會變革的推動者和領袖。
在這段旅程中,你會發現,這些故事不僅僅是她們的,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透過她們的經歷,我們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與啟發,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創造屬於我們的故事。願這本指南成為你的旅伴,帶你去發現、去感受、去共鳴這段充滿驚喜與感動的旅程。
特別感謝
最後,我們要感謝陪我們開創的前輩老師們:基隆社大蔡素貞校長、前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秀惠、女書文化出版前主編鄭美里、文史工作者張美鳳、文化史蹟講師鄭勝吉等,有你們的支持和指導是我們能夠持續在各地推展「女路」的重要力量。其次,感謝我們的編輯團隊和所有參與製作這本書的夥伴們,你們的投入和協力,使我們能夠將這本指南從構想到實現。未來,我們將致力收集和推廣在地女性故事,啟發社會關注和支持女性的成長與發展,讓每一位女性的努力和智慧都能被看見和讚揚。
大稻埕──用性別的角度重新看見地方
文字 鄭美里(女書文化出版前主編、寫作團體/讀書會帶領人)
「大稻埕女路」作為台北/台灣第一條女路,當之無愧,這與大稻埕在台灣歷史上的現代化指標性地位息息相關,而女性更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艋舺、大稻埕、台北城,所謂的台北「三市街」,這三個聚落因先後有序、不同的成長背景,發展出不同的街道文化與特性構築出台北市的原型。
另闢蹊徑找尋女性身影
大稻埕,如今不存在於行政地名的這裡,是台北市大同區西南部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如果你認真查找資料,不難找到關於它的歷史記載:大稻埕原為平埔原住民巴賽族「圭武卒社」的所在地;1850年代起漢人開始遷徙聚居於此,包括從1851年(清,咸豐元年)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今基隆)遷至此地經商並開設店鋪;1853年,艋舺一帶為爭奪碼頭的泊船權利,「頂下郊拚」械鬥後,下郊的同安人帶著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設立公共的曝稻大埕,故以大稻埕為名,而大稻埕旁淡水河的碼頭交易逐漸興起;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成為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1895年,進入日治時期後,日商抵制洋行勢力,轉而以日本與東南亞為主要市場……。
慢著,你應該已經感覺,這樣行雲流水般的敘述有點令人不安,好像少了什麼?沒錯,你的直覺是非常有道理的!你可能看過連續劇《紫色大稻埕》(2016)、《茶金》(2021)……等這幾部精緻的本土大戲,對大稻埕有一些認識或因為劇中的人事物而投射了相當的感情,因此你知道在流暢的歷史敘述中,略去或遮蔽了太多太多,最明顯的是:女人不見了!
也或許你比較嚴肅,認為大眾媒體的虛構文本不能和正史相提並論,那麼不妨讀讀這段:「女人未打破百年沈默之前,地圖上只可能有宅第、廟宇及紀念碑,那是男性 (以及漢人)中心的政經、宗教權力結構及文化詮釋的象徵。但如果回首去尋找女人及弱勢族群的口述歷史、歌謠、民俗藝術、日記、書信等非正式的書寫一定會發現不一樣的故事。」這是致力倡導女性書寫與閱讀的女書店創辦人鄭至慧所寫的。在充滿空缺、缺少女性經驗的歷史記載中,也許我們必須另闢蹊徑才能有所斬獲。
在紙頁中瞥見女人們的存在
因此,請容我以小說文本來舉例,在第一部逼真重現淡北「頂下郊拚」的長篇小說《俎豆同榮--紀頂下郊拚的先人們》(2010)一書,主體描繪了當時的艋舺生態,以及艋舺各階層的庶民生活、族群、性別關係。例如「下郊」的頭人林佑藻,也就是後來帶領族人攜神(城隍爺)敗逃到大稻埕,造就大稻埕聚落、貿易繁榮起來的重要人物,小時候生母在雞籠(基隆)被盜匪所殺,後來他被原住民母親所救、養育長大,母子關係親密,而他的三位妻子中也有平埔族女;小說開場敘述當戎克船靠岸,妓女們圍過去找生意,水手和妓女打情罵俏;也有十來歲小姑娘被親族所賣,從妓女戶逃出來,在街上被黑衣大漢生拉硬拖的畫面……。
誠然,小說不是史書,但面對歷史紀錄的闕如,故事透過母親、透過家族一代傳過一代,幸運的,經過後人的考據和揣摩寫成小說,讓讀者也能乘著想像的魔毯,回到有血有肉的歷史現場。我們也才因此有機會在紙頁中瞥見女人們存在的痕跡,即使是那麼破碎,也好過完全闕如。
當然,田野調查、深度訪談也是蒐集庶民歷史、女性歷史的好方法。陳惠雯以碩士論文出版成書的《大稻埕的查某人地圖-婦女的活動空間-近百年來的變遷》(1999),內容來自她於1996年起有機會訪談大稻埕阿媽們,她注意到大稻埕不同階層的女性,也意識到私領域的女性生活空間──家往往也是「枷」。由她撰寫的〈福爾摩沙茶裡的女人香〉,聚焦十九世紀下半業,北台灣茶產業中大稻埕撿茶女的身影,讓台灣史上第一批外出掙錢的女性得以有了更明確的形貌,不只帶出女性投入勞動市場對產業和家庭經濟的貢獻,也點出女性獨立移動、自食其力的城市經驗對女性做為主體的新體驗。
時代中的女性思想與視野
除了茶產業,大稻埕史上另一個產業也是充滿了性別的刻痕,那就是娛樂與性產業。俗語說「未看見藝旦,免講大稻埕」及「登江山樓,食臺灣菜,聽藝旦唱曲」充分反映了1920、30年代,藝旦風華與江山樓等酒樓伴隨著台北大稻埕商業發展的時代風光景象。藝旦和土娼被劃歸為不同的消費階級,然藝旦起源與民間「媳婦仔」的習俗有關,往往是藝旦收養貧家女,調教使之讀書識字、學習彈唱與吟詩,養成為新一代藝旦以供養自己,如此代代相傳。而底層未受教育、文化薰習的土娼、私娼同樣也是貧窮家庭中的孝順女兒(包括養女、長女),被迫或自願挑起家庭重擔的女性。換言之,「家外」的、被當成壞女人的性產業工作者和「家內」的太太/好女人,看似立場對立,但只是身分角色、階級的差異造成了界線。
在同樣的時空背景下,1921年「臺灣文化協會」於大稻埕靜修女子學校舉行成立大會,其實就在歸綏街巷口不遠;而「台灣新文化運動之父」蔣渭水醫師一生事蹟(開醫院、辦報紙…等)多發生於大稻埕地區,但儘管地理空間接壤,幾乎比鄰位在同一街區,但公娼女子難有文化資本能像一些藝旦參與到新文化運動。不過當1930年代平民天后純純唱著:「戀愛自由即應該,婚姻制度著大改!」反映了時代女性的思想和身體正在改變,其他名曲〈月夜愁〉、〈跳舞時代〉、〈望春風〉、〈雨夜花〉、〈四季紅〉……,想必也曾為娼妓姊妹提供了情感的想像和撫慰,只是「自由戀愛」和「婚姻」對她們來說仍然奢侈。
如果說,大稻埕的歷史記錄且反映了台灣的歷史,這是完全不為過的。當大稻埕文化、歷史、都市、設計……等領域逐漸成為顯學之際,所有關於大稻埕的歷史,我們都應加上一個問題:那,女人呢?「性別」是一象徵進步思維的觀點,對大稻埕的論述需要補充進女人的經驗、女人的感受、女人的角度,而這裡的「女人」一詞又是複數的、是有差異的,不只是男女,女性主義的進步精神也應延伸到包含更多差異的多元性/別視野,或許我們也能問問,不同時代的男子氣概、女性特質是什麼、不符合的男男女女又如何求存;除了補充,有性別意識的重讀,也意味著在研讀既有的資料時進行性別角度的解譯,而這必將為大稻埕在人們心中的圖像帶來更多豐富多元的風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