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歲,還能跑跳碰:歲月會增心不比老
內容簡介
葉金川是公共衛生專家,也是勇敢逐夢,積極規劃第三人生,讓樂齡及銀髮階段皆多姿多采的實踐者。即使兩度罹癌,依然樂觀過日子,因為深知影響熟齡生活品質的最大挑戰不只是疾病,而是「衰老」。他以親身經驗分享:持續運動、務農、做園藝,讓自己保持活動力至關重要。認為高齡生活不等於退縮或等待,可以充滿創意與彈性。只要提早規劃、勇於嘗試,都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老後人生。年紀大了,不可能完全沒病沒痛;但不需要放棄生活的樂趣,保持活動力,換個想法和做法,每一天都要好好過,為自己找尋生命的喜悅!
當我過八十歲生日時,我想要吃豬腳麵線慶生,
不需擔心三高和體重,吃得下、吃得快樂比較重要。
It’s never too late for an adventure.
若人生是本書,七十歲以後會是最後篇章;安排、創意和行動。
即使變數多,換個方式,故事依然精彩可期!
七十歲生日當天,
我一個人孤獨地在慈濟醫院病房,看著窗外的星星……
就在幾個月前,已經緩解五年的淋巴癌,竟然復發了!
雖然帶著癌症的陰影,
但是我的生活目標,從來不是整日想著和疾病對抗,
而是如何好好過日子。
年紀大了,不可能完全沒病痛:
我們不需要放棄生活的樂觀,保持活動力,
換個想法和做法,為自己找尋生命的喜悅!
當我過八十歲生日時,我想要吃豬腳麵線慶生,
不需擔心三高和體重,吃得下、吃得快樂比較重要。
It’s never too late for an adventure.
若人生是本書,七十歲以後會是最後篇章;安排、創意和行動。
即使變數多,換個方式,故事依然精彩可期!
七十歲生日當天,
我一個人孤獨地在慈濟醫院病房,看著窗外的星星……
就在幾個月前,已經緩解五年的淋巴癌,竟然復發了!
雖然帶著癌症的陰影,
但是我的生活目標,從來不是整日想著和疾病對抗,
而是如何好好過日子。
年紀大了,不可能完全沒病痛:
我們不需要放棄生活的樂觀,保持活動力,
換個想法和做法,為自己找尋生命的喜悅!
目錄
出版序 活得久,更要好好活 - 張博雅
合作出版序 且停且看且從容 - 賴進祥
推薦序 九十歲時還能到處玩 - 趙少康
自序 有夢,跑跳到幾歲都行 - 葉金川
編輯後記 百歲短跑金牌 - 葉雅馨
1 與疾病共舞
1-1 淋巴癌能夠治好
1-2 別等肌少骨鬆才來處理
1-3 休息不動是疾病的幫兇
1-4 Keep working
1-5 追趕跑跳碰
2 樂齡生活
2-1 老有所用
2-2 我的開心農場
2-3 活力樂齡永不嫌晚
2-4 高年級生的十個禮物
2-5 不做,想一輩子
3 陪我去天涯海角
3-1 馬祖千歲團
3-2 七十歲的背包客
3-3 黃石公園的生日派對
3-4 與疾病共舞-勇闖熊野三山
4 圓滿的生命
4-1 七十五歲了,日子怎麼過
4-2 圓滿的生命
4-3 救治病人還是折磨病人
4-4 生命的喜悅
4-5 善終、告別、零葬
合作出版序 且停且看且從容 - 賴進祥
推薦序 九十歲時還能到處玩 - 趙少康
自序 有夢,跑跳到幾歲都行 - 葉金川
編輯後記 百歲短跑金牌 - 葉雅馨
1 與疾病共舞
1-1 淋巴癌能夠治好
1-2 別等肌少骨鬆才來處理
1-3 休息不動是疾病的幫兇
1-4 Keep working
1-5 追趕跑跳碰
2 樂齡生活
2-1 老有所用
2-2 我的開心農場
2-3 活力樂齡永不嫌晚
2-4 高年級生的十個禮物
2-5 不做,想一輩子
3 陪我去天涯海角
3-1 馬祖千歲團
3-2 七十歲的背包客
3-3 黃石公園的生日派對
3-4 與疾病共舞-勇闖熊野三山
4 圓滿的生命
4-1 七十五歲了,日子怎麼過
4-2 圓滿的生命
4-3 救治病人還是折磨病人
4-4 生命的喜悅
4-5 善終、告別、零葬
序/導讀
合作出版序
且停且看且從容
文╱賴進祥(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我曾聽說一個很有趣的故事,說出來可能讓大家有所感悟。
古代有一位武士,他偶然走在街上,路過一家弓箭行,他看見櫥窗裡面,有一口樣品弓,這一口弓太完美了,從它的材質到上面的雕花,一切都近乎他所想要的,它滿滿的拉開,擺放在架子上,繃著一支箭,極致的漂亮。武士就衝進去對老闆說:「我不惜花重金,要買你那口弓。」老闆說:「你看我店裡頭的牆上,掛滿了好幾十口弓,你隨便去挑吧!」武士就去選了一下,發現掛在牆上的弓,都沒有拉開啊!鬆鬆垮垮的,每口看了都不漂亮,他說:「我都不要,我只要你櫥窗裡的那一口弓,多少錢我都買。」老闆就笑了,他說:「那口弓,只是一個樣品,樣品說明白點,就是個廢物,不能用的東西,才會把它放在那裡。你簡單想一想,每一天二十四小時那麼繃著,你以為那口弓現在還能用嗎?它早已經一點韌性都沒有了,所以你回頭看我牆上掛的弓,很鬆弛吧!很柔軟吧!它現在處於涵養的狀態,真正要用的時候,只有這些養著的弓,搭上了箭,輕輕一拉,就是百八十里,你跟那一口樣品弓較什麼勁!」
其實人生也是一樣,我們大家應該好好的想想看,人生是否需要像那口樣品弓,隨時那麼緊繃,展現自己完美?追求完美是個很害人的概念,一個人的生活,如要順心的話,就不能隨時都要求自己那麼緊繃、那麼完美。尤其是老年人,如果還在那裡苦思冥想,發奮圖強,那就太跟自己過意不去。孔子說他七十歲起,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告訴我們這個人生哲理。
國內著名公衛學者葉金川,深諳生活不得緊繃之道理,結束三十幾年「清早出門半夜歸,茫茫人海我是誰」的公職生涯後,就開始過他的逍遙悠閒生活,並將其退休後之生活安排及諸多樂趣,撰寫成書,分享讀者。
有感於這本書文字易看能懂,內容精彩實用,對我們基金會與董氏基金會多年以來聯手推動之「老年憂鬱症的防治宣導工作」甚有裨益,爰由兩基金會共同加以出版,希望高齡讀者看完全書之後,能夠放鬆生活步調,同時增加生活情趣,心有山水不造作,靜而不爭遠是非,且行且忘且隨風,且停且看且從容。
─────────────────────
自序
有夢,跑跳到幾歲都行
文╱葉金川
有句諺語說:「老狗變不出新把戲」,形容老人原來的本事都已用完,再也沒有新的東西了;這句話通常也意指,年紀大了,學習力降低,難以接受新事物或新知識,所以「變」不出新玩意。但這是一種「年齡歧視」吧,誰說年紀大了,就不會有夢,沒法過有創意的生活?
台灣在今年(2025)邁入超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長者超過總人口的20%,約有四百二十萬人;這個族群雖是達退休年齡,不代表對社會就沒了貢獻,除了有繼續工作的能力,維護自己的身心健康,好好地安排生活,不成為社會的負擔,是最重要的事。
樂齡生活需要規劃安排
我在五十二歲時辦理事務官退休,之後陸續任職政務官、在公益團體和學校單位等擔任全職工作,六十七歲開始擔任公益團體無給職工作,今年滿七十五歲,辭去所有工作,全心全意好好過老後生活。
這本書紀錄了我從七十歲至七十五歲間關於自己的生活安排、健康維護和生命目標,希望藉此拋磚引玉,提供給四百多萬已是退休年紀讀者參考,年老後的生活依然可以安排得有價值、充滿動力、能量和樂趣。
大大小小的目標都是值得
這本書的書名《八十歲,還能跑跳碰》,聽起來似乎有點唐突,因為「跑跳碰」原是用來形容小孩遊戲時,充滿活力、創意、有生氣的模樣;然而,我一直認為:年長者也能擁有創意和活力的生活安排。
我的一些朋友們就充分展現了年老後依然有夢、活躍生活、為自己創造生命價值的樣貌。
我的老師糖尿病專家林教授希望創立一家糖尿病教育照護整合診所,醫療衛教、診斷治療和復健工作完整提供服務,讓年輕醫師能學習和承襲這樣的糖尿病教育照護模式。
從事台灣礦物教學研究的蔡教授,積極保護台灣玉礦,希望讓台灣民眾知道我們擁有特別的玉石-豐田玉,每個人都要認識自己的土地和所擁有的珍奇圭寶。
跑友王教授,他65歲前已經完成三百場馬拉松,退休後打算繼續他的長跑人生。已經完登百岳和小百岳的劉老師,現在的目標則是再次完登小百岳,從爬小百岳的過程中,感受台灣各地風景的美好。
而今年已經八十七歲的張先生,還在擔任守墓人工作,把「工作」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他說要繼續做到不能做為止。
所以,不論是有著「為國為民」的遠大夢想,或是「樂在生活」的個人目標,只要為自己找到生活的方向,老後生活依然可以過得有價值。
樂齡生活緣自生命淬鍊
樂齡生活需要安排,並不是靈光乍現,水到渠成的。我的朋友們都是經過生命淬鍊得到的心得與靈感,才選定好目標繼續往前走。
我接下來的人生目標主要有三個,一是繼續寫小品文章,紀錄生活的點滴,希望到八十歲時,能再集結出書。再則是保持運動習慣,雖然年齡漸增、體力隨之減退,除了爬山,我改用其他方式取代爬山運動,例如改為每天走鯉魚潭步道,每天做肌力運動,每天整理花園菜園,只要繼續維持活動力,一樣是達到我想維持運動習慣的效果。
另外最重要的是,好好慶祝即將到來的五十年金婚,感恩我太太五十年來的一路陪伴,她不會游泳,但穿著救生衣跟著我泛舟;她不會騎腳踏車,就開褓姆車一路保護我;我跳傘,她在地面當我的啦啦隊。我所有想完成的夢想和挑戰,她縱使無法一起挑戰,就換個方式參與,從未缺席過。
保持彈性,轉個彎依然能圓夢
我深信,有方向、有夢想是每個年長者都需要的,但也要接受符合現實的狀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圓夢。
我早年有個種一千棵小葉欖仁的想法,在實施的過程中,逐漸了解原有的夢想做不來,我就改變想法,種不了一片森林,種一百棵樹、一排路樹甚至一顆参天大樹也可以;雖然到現在我只種了一棵五葉松,但我還是沒放棄過這個夢想。最近,朋友還教我如何修剪我農舍的那棵五葉松,讓它更有層次、更漂亮。
活力樂齡生活不是等來的,是要自己安排的。希望本書讓大家獲得一些點子,好好安排自己的老後生活。
─────────────────────
編輯後記
歲月會增,心不必老
文╱葉雅馨
「老年的地平線」是我媽媽91歲人生畢業前看的最後一本書,作者?口惠子。因為是日文書,當時,時不時她讀一段落後,我就問:「那寫什麼?怎麼說…?」她就描述:「91歲要自信的老去」、「生活就是這樣、這樣~」、「回想以前是怎麼過的,現在還是要好好過」「不要放棄你的錢包」…。
她說書的封面寫著「成為抗老領跑者和活到 100 歲的秘訣」,讓她想看下去。
不得不說我媽媽是生活的實踐家,即便到91歲,還是什麼都喜歡自己來。「會做卡贏不能做」是她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她提醒我們要享受「她做」,從燒菜,滷肉、炒米粉、咖哩飯等各式料理、整齊清潔的居家家務,到鋪床,她都發展出一些可輕鬆搞定的小技巧。
每天除了固定看自由時報的時報廣場、電視新聞和政論節目的習慣外,她還喜歡追Netflix 的日劇,派遺女醫X、日本沈沒、談戀愛世界難、鹿楓堂,最最喜歡「月薪嬌妻」,因為喜愛片尾舞蹈、主題曲;甚至她用iPad無意中點YouTube 的連結,而發現男主角星野源原來是個有名的歌手,還來過台灣,在桃園機場被歌迷包圍…。
她堅持活動,讓她人生直到倒數幾天,才真的臥床需人照顧。是我們心目中永遠的「超級老媽」、孫子女輩的「魔法阿嬤」。
而你覺得活到幾歲仍能跑步?生活,經常讓你有心跳加速、興奮期待的感覺嗎?
美國一位被人們暱稱「颶風奶奶」的最高齡跑者茱莉亞.霍金斯(Julia Welles Hawkins)是另一個活脫脫的例子。她正式踏入「跑壇」時已一百歲。第一次參加一百公尺短跑,花了近四十秒,拿到了金牌!她登上頒獎台時,微笑著說:「我不是為了贏,而是為了活著有點期待的事!」
茱莉亞.霍金斯參加比賽時,耳朵上總別著一朵花。她喜愛種花蒔草,她經常說:「花,總是會提醒你每一天都是新的。」
我想到了六十歲前就已完登百岳,即使身上有著疾病,仍然養寵物雞、種植農作、園藝…,把鍛鍊當享受的葉老大。他總是用行動讓大家看到生命的驚喜和喜悅,每一天都要好好地過!
在2019年出版的《退休,任性一點又何妨》一書中,葉老大分享了許多國內外的探索之旅,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本以為,我們會這樣不定期、持續地收到他的旅遊紀實;沒想到,2020年他淋巴癌復發,加上當時的新冠病毒疫情,如他自述,就這樣被「關」了三年。
然而,葉老大就是葉老大,他的夢想永不停止。原定70歲(2020年)要到黃石公園過生日的願望沒能實行,三年後,秉持訂不到老忠實旅店就改住營地、營地遇大雨而受損就改訂小木屋、遇到封路就繞路而行的理念,他還是達成了自己的願望!
今年,他75歲的生日願望之一是到日本,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朝聖路線―熊野古道,預定花十天走完這一百公里。另外,是到美國優勝美地公園露營七天。可是,臨出發到日本的十幾天前,他卻得進行攝護腺手術,術後恢復不如預期,得一直帶著膀胱造瘻管;雖然如此,他還是去了日本熊野古道。最終,在熊野那智大社的大門?走了三公里。這就是我們認識的他,即使有疾病、即使遇到「天災」、即使遇到挫折,從不放棄生活的樂趣,他總是提醒著,只要換個想法和做法,就能不留遺憾,達成自己的夢想、享受生活的趣味。
在整理文稿的時候,葉老大的分享不時浮現在我腦海中,「衰弱比疾病更可怕,我要過正常人的生活,不要過病人的生活。」。我們都知道要過有活動力生活的重要,可是,有多少人是知而未行?可以肯定的是,不論現在你幾歲,只要開始,這都是生活做得到的目標,到了八十歲,依然能追、跑、跳、動。
記得一個洋芋片廣告,高齡的奶奶想再次開車暢駛大街,卻屢遭監理所拒絕核發駕照,但她不放棄。畫面終了是她開著改裝的賽車,跳過了兩台轎車,兩旁是為她歡呼著的群眾!
歲月會增,心不必老。希望無論你在幾歲時閱讀本書,都可以從書裡看到對生活的想像、樂趣與激勵!保持活動力,每天都要有期待的事,放膽去做,放膽去追夢!
且停且看且從容
文╱賴進祥(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我曾聽說一個很有趣的故事,說出來可能讓大家有所感悟。
古代有一位武士,他偶然走在街上,路過一家弓箭行,他看見櫥窗裡面,有一口樣品弓,這一口弓太完美了,從它的材質到上面的雕花,一切都近乎他所想要的,它滿滿的拉開,擺放在架子上,繃著一支箭,極致的漂亮。武士就衝進去對老闆說:「我不惜花重金,要買你那口弓。」老闆說:「你看我店裡頭的牆上,掛滿了好幾十口弓,你隨便去挑吧!」武士就去選了一下,發現掛在牆上的弓,都沒有拉開啊!鬆鬆垮垮的,每口看了都不漂亮,他說:「我都不要,我只要你櫥窗裡的那一口弓,多少錢我都買。」老闆就笑了,他說:「那口弓,只是一個樣品,樣品說明白點,就是個廢物,不能用的東西,才會把它放在那裡。你簡單想一想,每一天二十四小時那麼繃著,你以為那口弓現在還能用嗎?它早已經一點韌性都沒有了,所以你回頭看我牆上掛的弓,很鬆弛吧!很柔軟吧!它現在處於涵養的狀態,真正要用的時候,只有這些養著的弓,搭上了箭,輕輕一拉,就是百八十里,你跟那一口樣品弓較什麼勁!」
其實人生也是一樣,我們大家應該好好的想想看,人生是否需要像那口樣品弓,隨時那麼緊繃,展現自己完美?追求完美是個很害人的概念,一個人的生活,如要順心的話,就不能隨時都要求自己那麼緊繃、那麼完美。尤其是老年人,如果還在那裡苦思冥想,發奮圖強,那就太跟自己過意不去。孔子說他七十歲起,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告訴我們這個人生哲理。
國內著名公衛學者葉金川,深諳生活不得緊繃之道理,結束三十幾年「清早出門半夜歸,茫茫人海我是誰」的公職生涯後,就開始過他的逍遙悠閒生活,並將其退休後之生活安排及諸多樂趣,撰寫成書,分享讀者。
有感於這本書文字易看能懂,內容精彩實用,對我們基金會與董氏基金會多年以來聯手推動之「老年憂鬱症的防治宣導工作」甚有裨益,爰由兩基金會共同加以出版,希望高齡讀者看完全書之後,能夠放鬆生活步調,同時增加生活情趣,心有山水不造作,靜而不爭遠是非,且行且忘且隨風,且停且看且從容。
─────────────────────
自序
有夢,跑跳到幾歲都行
文╱葉金川
有句諺語說:「老狗變不出新把戲」,形容老人原來的本事都已用完,再也沒有新的東西了;這句話通常也意指,年紀大了,學習力降低,難以接受新事物或新知識,所以「變」不出新玩意。但這是一種「年齡歧視」吧,誰說年紀大了,就不會有夢,沒法過有創意的生活?
台灣在今年(2025)邁入超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長者超過總人口的20%,約有四百二十萬人;這個族群雖是達退休年齡,不代表對社會就沒了貢獻,除了有繼續工作的能力,維護自己的身心健康,好好地安排生活,不成為社會的負擔,是最重要的事。
樂齡生活需要規劃安排
我在五十二歲時辦理事務官退休,之後陸續任職政務官、在公益團體和學校單位等擔任全職工作,六十七歲開始擔任公益團體無給職工作,今年滿七十五歲,辭去所有工作,全心全意好好過老後生活。
這本書紀錄了我從七十歲至七十五歲間關於自己的生活安排、健康維護和生命目標,希望藉此拋磚引玉,提供給四百多萬已是退休年紀讀者參考,年老後的生活依然可以安排得有價值、充滿動力、能量和樂趣。
大大小小的目標都是值得
這本書的書名《八十歲,還能跑跳碰》,聽起來似乎有點唐突,因為「跑跳碰」原是用來形容小孩遊戲時,充滿活力、創意、有生氣的模樣;然而,我一直認為:年長者也能擁有創意和活力的生活安排。
我的一些朋友們就充分展現了年老後依然有夢、活躍生活、為自己創造生命價值的樣貌。
我的老師糖尿病專家林教授希望創立一家糖尿病教育照護整合診所,醫療衛教、診斷治療和復健工作完整提供服務,讓年輕醫師能學習和承襲這樣的糖尿病教育照護模式。
從事台灣礦物教學研究的蔡教授,積極保護台灣玉礦,希望讓台灣民眾知道我們擁有特別的玉石-豐田玉,每個人都要認識自己的土地和所擁有的珍奇圭寶。
跑友王教授,他65歲前已經完成三百場馬拉松,退休後打算繼續他的長跑人生。已經完登百岳和小百岳的劉老師,現在的目標則是再次完登小百岳,從爬小百岳的過程中,感受台灣各地風景的美好。
而今年已經八十七歲的張先生,還在擔任守墓人工作,把「工作」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他說要繼續做到不能做為止。
所以,不論是有著「為國為民」的遠大夢想,或是「樂在生活」的個人目標,只要為自己找到生活的方向,老後生活依然可以過得有價值。
樂齡生活緣自生命淬鍊
樂齡生活需要安排,並不是靈光乍現,水到渠成的。我的朋友們都是經過生命淬鍊得到的心得與靈感,才選定好目標繼續往前走。
我接下來的人生目標主要有三個,一是繼續寫小品文章,紀錄生活的點滴,希望到八十歲時,能再集結出書。再則是保持運動習慣,雖然年齡漸增、體力隨之減退,除了爬山,我改用其他方式取代爬山運動,例如改為每天走鯉魚潭步道,每天做肌力運動,每天整理花園菜園,只要繼續維持活動力,一樣是達到我想維持運動習慣的效果。
另外最重要的是,好好慶祝即將到來的五十年金婚,感恩我太太五十年來的一路陪伴,她不會游泳,但穿著救生衣跟著我泛舟;她不會騎腳踏車,就開褓姆車一路保護我;我跳傘,她在地面當我的啦啦隊。我所有想完成的夢想和挑戰,她縱使無法一起挑戰,就換個方式參與,從未缺席過。
保持彈性,轉個彎依然能圓夢
我深信,有方向、有夢想是每個年長者都需要的,但也要接受符合現實的狀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圓夢。
我早年有個種一千棵小葉欖仁的想法,在實施的過程中,逐漸了解原有的夢想做不來,我就改變想法,種不了一片森林,種一百棵樹、一排路樹甚至一顆参天大樹也可以;雖然到現在我只種了一棵五葉松,但我還是沒放棄過這個夢想。最近,朋友還教我如何修剪我農舍的那棵五葉松,讓它更有層次、更漂亮。
活力樂齡生活不是等來的,是要自己安排的。希望本書讓大家獲得一些點子,好好安排自己的老後生活。
─────────────────────
編輯後記
歲月會增,心不必老
文╱葉雅馨
「老年的地平線」是我媽媽91歲人生畢業前看的最後一本書,作者?口惠子。因為是日文書,當時,時不時她讀一段落後,我就問:「那寫什麼?怎麼說…?」她就描述:「91歲要自信的老去」、「生活就是這樣、這樣~」、「回想以前是怎麼過的,現在還是要好好過」「不要放棄你的錢包」…。
她說書的封面寫著「成為抗老領跑者和活到 100 歲的秘訣」,讓她想看下去。
不得不說我媽媽是生活的實踐家,即便到91歲,還是什麼都喜歡自己來。「會做卡贏不能做」是她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她提醒我們要享受「她做」,從燒菜,滷肉、炒米粉、咖哩飯等各式料理、整齊清潔的居家家務,到鋪床,她都發展出一些可輕鬆搞定的小技巧。
每天除了固定看自由時報的時報廣場、電視新聞和政論節目的習慣外,她還喜歡追Netflix 的日劇,派遺女醫X、日本沈沒、談戀愛世界難、鹿楓堂,最最喜歡「月薪嬌妻」,因為喜愛片尾舞蹈、主題曲;甚至她用iPad無意中點YouTube 的連結,而發現男主角星野源原來是個有名的歌手,還來過台灣,在桃園機場被歌迷包圍…。
她堅持活動,讓她人生直到倒數幾天,才真的臥床需人照顧。是我們心目中永遠的「超級老媽」、孫子女輩的「魔法阿嬤」。
而你覺得活到幾歲仍能跑步?生活,經常讓你有心跳加速、興奮期待的感覺嗎?
美國一位被人們暱稱「颶風奶奶」的最高齡跑者茱莉亞.霍金斯(Julia Welles Hawkins)是另一個活脫脫的例子。她正式踏入「跑壇」時已一百歲。第一次參加一百公尺短跑,花了近四十秒,拿到了金牌!她登上頒獎台時,微笑著說:「我不是為了贏,而是為了活著有點期待的事!」
茱莉亞.霍金斯參加比賽時,耳朵上總別著一朵花。她喜愛種花蒔草,她經常說:「花,總是會提醒你每一天都是新的。」
我想到了六十歲前就已完登百岳,即使身上有著疾病,仍然養寵物雞、種植農作、園藝…,把鍛鍊當享受的葉老大。他總是用行動讓大家看到生命的驚喜和喜悅,每一天都要好好地過!
在2019年出版的《退休,任性一點又何妨》一書中,葉老大分享了許多國內外的探索之旅,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本以為,我們會這樣不定期、持續地收到他的旅遊紀實;沒想到,2020年他淋巴癌復發,加上當時的新冠病毒疫情,如他自述,就這樣被「關」了三年。
然而,葉老大就是葉老大,他的夢想永不停止。原定70歲(2020年)要到黃石公園過生日的願望沒能實行,三年後,秉持訂不到老忠實旅店就改住營地、營地遇大雨而受損就改訂小木屋、遇到封路就繞路而行的理念,他還是達成了自己的願望!
今年,他75歲的生日願望之一是到日本,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朝聖路線―熊野古道,預定花十天走完這一百公里。另外,是到美國優勝美地公園露營七天。可是,臨出發到日本的十幾天前,他卻得進行攝護腺手術,術後恢復不如預期,得一直帶著膀胱造瘻管;雖然如此,他還是去了日本熊野古道。最終,在熊野那智大社的大門?走了三公里。這就是我們認識的他,即使有疾病、即使遇到「天災」、即使遇到挫折,從不放棄生活的樂趣,他總是提醒著,只要換個想法和做法,就能不留遺憾,達成自己的夢想、享受生活的趣味。
在整理文稿的時候,葉老大的分享不時浮現在我腦海中,「衰弱比疾病更可怕,我要過正常人的生活,不要過病人的生活。」。我們都知道要過有活動力生活的重要,可是,有多少人是知而未行?可以肯定的是,不論現在你幾歲,只要開始,這都是生活做得到的目標,到了八十歲,依然能追、跑、跳、動。
記得一個洋芋片廣告,高齡的奶奶想再次開車暢駛大街,卻屢遭監理所拒絕核發駕照,但她不放棄。畫面終了是她開著改裝的賽車,跳過了兩台轎車,兩旁是為她歡呼著的群眾!
歲月會增,心不必老。希望無論你在幾歲時閱讀本書,都可以從書裡看到對生活的想像、樂趣與激勵!保持活動力,每天都要有期待的事,放膽去做,放膽去追夢!
試閱
內文
1-5
追趕跑跳碰
「追趕跑跳碰」,不只是用來形容兒童及年輕人,它也可以是高齡者的生活目標。即使到了八十歲,保有體力、動力和活力,依然可以跑跳碰!
《追趕跑跳碰》是香港知名樂團溫拿五虎,在70年代所主演的一部青春電影,它的主題曲也是同名,轟動一時;它描繪五個貧困的年輕人樂觀向上,最終實現夢想的故事。電影和歌曲充分展現了年輕人的青春、熱情、活力、朝氣和創造力。
Google「追趕跑跳碰」,定義則是:用來形容小孩遊戲時的畫面,充滿了動感和活力。為什麼這個詞只用於形容兒童、年輕人,和老年人沒有關連性?老年人只能和「活力」、「朝氣」、「動能」漸行漸遠嗎?
衰老比疾病可怕
年紀大了後,大部分人希望的是健康,擔心的則是「身體有沒有病痛」。但是,七十五歲之後,超過95%的人都會有一種以上的慢性病,這幾乎是常態,高齡者需要學著與疾病共處。
事實上,真正對生活品質會造成重大影響的是「衰老」,而不是疾病。
衰老是什麼?衰老是指我們失去了活動力和活力,失去那種想做就去做、能動就動的能力。問題是,活力這東西,很難測量。多數人只注意到骨質疏鬆、肌少症,等到跌倒了、骨頭斷了,才知道問題嚴重了。其實,從肌肉和骨頭開始流失的那一刻起,衰老就已經悄悄開始了。
衰老是可以預防的
我們很容易忽略掉「衰老」這個無形殺手,只覺得上了年紀,體力本來就會一日不如一日。做身體健康檢查,測量肌肉和骨質密度時,要達到了所謂的骨質疏鬆、肌少症「症狀╱疾病」的診斷標準,才會正視,醫師才會予以治療。然而,從中壯年開始,肌肉和骨質是每日都在流失。像我持續有運動的習慣,做肌肉和骨質測驗時,不論是深蹲或舉重都沒有問題,並沒有肌少骨鬆的「症狀╱疾病」。但是,我自己很清楚,上半身丶大腿和小腿肌肉都已經少了一大圈,肌肉量和骨質都已經流失很多。
所以,應該是肌肉量和骨質密度開始減少時,就要積極預防、避免更多的流失,不要等到被診斷為「肌少症」或「骨質疏鬆症」等疾病了才來處理。基本上,超過90 %的疾病都可以被控制治療,但是衰老是進行式,要逆轉非常難,要保持活力,就不能坐以待斃。開始衰老,活動力就減少,然後就更少活動,肌肉和骨質流失更快,形成惡性循環。要用預防的觀念看待衰老,才能保持活動力,活躍生活。
看到他 懷疑誰是病人
我有一個朋友是肝癌四期,近期還發現可能已經轉移到骨頭。今年二月開始進行雙免疫治療。雖然罹癌,他卻還是每天在澎湖划著獨木舟,一個小島一個小島地征服。除了每個月打雙免疫藥物,其他時間照樣生龍活虎。相較於每天窩在沙發上看電視的人,他哪裡像病人?他才是真正活生生丶活跳跳的人!
有位朋友問我:他可能會一路玩到掛?我說,那可不一定。因為他有活力,也相信自己會好。正面的心態、正能量是他活得積極又瀟灑的最大動力。
帶著人工膀胱去比賽
我還有位朋友,他八十一歲了,帶著人工膀胱和人工瘻口尿袋已經多年,每五至六天就得更換一次尿袋,他都自己來,多年來都沒有感染過。即使得帶著人工膀胱和外掛尿袋,擁有國家裁判資格、教練資格、也是選手的他,卻謙稱他只是太極拳愛好者,他每天打太極拳、教太極拳,生活比多數的八十一歲者有活力。他說,就算要面對各種身體不便,也不想過被當作病人的生活。
受他的啟發,前一陣子我做了攝護腺手術後,膀胱無力,雖然至今還得帶著瘻管,但我照樣去走熊野古道丶去日本三景之一的天橋立旅遊。九月還要挑戰鳥取沙丘的健行。同樣的,我想過的也是正常人的生活,不是病人的生活。
到了八十,還要唱和跳
歌手王心凌說她要跳到八十歲,五月天也說要唱到八十歲。我想這不是嘴上說說而已,他們持續練團、鍛鍊身體,因為「唱跳」需要體力。他們在工作的時候也在努力地對抗衰老。
病可以治,但衰老逆轉不易。它影響的是生活品質,卻很少人正視,也很少談如何預防它。我曾看過一本書,列出十項檢測衰老的指標:走路速度、單腳平衡、爬樓梯、心肺狀態、是否能深蹲丶能否提重物丶記憶力、睡眠狀況、認知功能⋯⋯ 這些看似簡單的小事,正是測量身體活動力的縮影,我們需要經常檢視。
「追趕跑跳碰」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它應該也是老年人的生活目標。即使活到八十了,還是可以追、可以趕、可以跑、可以跳、可以碰—簡單說,就是要過著有活力的生活。
─────────────────────
內文
3-3
黃石公園的生日派對
1982 年7 月,我從哈佛畢業後,花了一個月從波士頓開車到洛杉磯,一趟三千英里的「畢業旅行」。當時,在黃石和大提頓國家公園停留了三天,印象只有老忠實噴泉(Old Faithful Geyser )、野牛(bison) 和峽谷。四十一年後,我終於有機會重回此地朝聖!
重返黃石公園,是我的心願之一,在2020 年1 月,我就已經安排好行程,約了朋友連同我們夫婦一共十人前往;買機票、租好車子、訂營地、還有兩晚要留宿老忠實旅店(Old Faithful Inn),預備給自己七十歲生日一個神奇、永生難忘的禮物。
然而,才剛確認了所有的交通及住宿,1 月15 日新冠疫情爆發,航空公司、租車公司、營地、旅店全部暫緩營運,通通退款。我當時想,今年去不成,就等一等,明年再去吧!
等了三年,開了三千英里
沒想到,這一等,等了三年!
除了新冠病毒疫情的攪局,我在2020 年4 月發現淋巴癌復發,經過一年半的治療與休養,病症已緩解;但是,直到2023 年1 月,防治新冠疫情的旅遊封鎖政策才開始陸續解除。
一聽到解封消息,我馬上著手安排再訪黃石公園的旅程,而三年前確認的人與事已然不同;想留宿的老忠實旅店被搶訂一空,我們只能租露營營地,原定共同出遊的八位朋友,只有兩人可再同行,最後成行的也只剩下九人。此行從加州的安大略出發,途經拉斯維加斯一路東行、再往北過鹽湖城,到達最終目的地黃石公園,我們開了一千五百英里,來回就要三千英里。
一波三折,仍是美好
然而,終於成行的旅程,卻是一波三折。
在旅行的期間,黃石公園因為之前下大雪,融雪後的洪水把我們預訂的營地沖壞了,國家公園管理中心公告營地暫停開放,需要進行維修,我們預定六天的營地只有最後兩天才開放,我趕快重訂園區內其他營地,但是到處額滿,最後只訂到黃石公園西口公園外的露營小木屋。
同行中較年輕的朋友有三人,還是想住帳篷,所以我訂下六人小木屋和一個露營營地,沒想到,那幾天氣溫較低,屬於高原地形的黃石公園,入夜後竟然降至零度還結冰,三個人冷得受不了,最後跑進木屋打地鋪。
此外,原本期待最後兩天進駐黃石公園的營地,卻收到國家公園的臨時通知,營地雖重新開放,但沒有水電,需要自備水。讓我們陷入兩難,原本訂這個營地住宿,是便於之後可直接到鄰近南區的大提頓公園,但沒有水電,加上南入口道路斷斷續續封閉,只好繞路開到大提頓公園,最後再開一千五百英里回到加州的安大略。
這一路,雖然波折不斷,我還是很高興最終圓滿地達成任務。
從 Boston 到黃石
四十一年前的8 月,我和太太、兩個小孩從波士頓一路開到洛杉磯,在黃石公園待了三天,當時是窮學生,不論是住園區內或園區外,都是睡帳篷,對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成立的國家公園的印象只有一大群野牛、大峽谷地形及老忠實噴泉,印象是模糊的;現在能夠舊地重遊,想入住老忠實旅店來慶生,竟然遇到營地受損、訂不到旅店等問題,而且沒想到六月的黃石公園,竟然入夜後冷到地面會結冰⋯⋯。
這看似困難重重、難以因應的生日派對,我卻有不一樣的心情,保持輕鬆的態度,淡定以對、兵來將擋,一路發生的狀況就一路化解。
其實,在哪裡、在什麼時候舉辦生日派對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人算不如天算,淡定處理遇到的困難,最終依然能得到最佳的結果,我反而覺得更加珍貴、更值得珍惜。
六十、六十五、七十歲的生日
我習慣將重要日子做些特別的安排以作為慶祝。
六十歲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關卡;我給自己六十歲的生日安排是完登百岳,而我的確在生日前幾天完成登百岳目標,當時還有七個朋友陪著我登頂,在山頂上為我慶生。
六十五歲的生日之前,我寫了三個可能的安排:在合歡北峰吹薩克斯風、送冰淇淋到老人院、或是高空跳傘。
雖然登合歡北峰對我不成問題,吹薩克斯風卻要十年功,零基礎的我只好放棄這個念頭。送冰淇淋到老人院,朋友們則提醒,許多長輩可能有糖尿病等健康問題,不適合吃冰淇淋;我轉換成之後的某一年父親節送冰淇淋到自強外監給受刑人。
本以為可以成行的高空跳傘,卻沒想到在4 月時我被診斷出罹患淋巴癌,過生日的時候還在治療期間,最後是在隔年1 月1 日在紐西蘭皇后鎮達成高空跳傘的生日願望。而一切都已安排妥當的七十歲生日,則是被新冠疫情打亂,在三年後才能實現。
雖然這些心願困難重重,不過,只要想做到的心意不變,終究是可以完成的。
一生中必要的盛事
雖然才剛完成慶祝「遲到」的七十歲生日,下一步,我已經開始在安排我生命中接續會發生的幾個重大盛事:包括2024 年6 月我主持的捐血協會五十年慶,2025 年3 月1 日健保開辦滿三十年,2025 年6 月是我的七十五歲生日、8 月則是台大醫學系同學畢業五十周年,以及2027 年3 月要紀念金婚。
如果人的一生是一本書,七十歲以後可以算是進入到書的最後篇章,怎麼讓這本書更有故事、更有意義,是需要安排、需要有創意,我最不喜歡以一成不變的方式來度過這些一生當中只有一次的「盛事」。
人要有故事、生活要精彩,需要更多經營,也要克服不如預期的變化,達成自己的願望。
1-5
追趕跑跳碰
「追趕跑跳碰」,不只是用來形容兒童及年輕人,它也可以是高齡者的生活目標。即使到了八十歲,保有體力、動力和活力,依然可以跑跳碰!
《追趕跑跳碰》是香港知名樂團溫拿五虎,在70年代所主演的一部青春電影,它的主題曲也是同名,轟動一時;它描繪五個貧困的年輕人樂觀向上,最終實現夢想的故事。電影和歌曲充分展現了年輕人的青春、熱情、活力、朝氣和創造力。
Google「追趕跑跳碰」,定義則是:用來形容小孩遊戲時的畫面,充滿了動感和活力。為什麼這個詞只用於形容兒童、年輕人,和老年人沒有關連性?老年人只能和「活力」、「朝氣」、「動能」漸行漸遠嗎?
衰老比疾病可怕
年紀大了後,大部分人希望的是健康,擔心的則是「身體有沒有病痛」。但是,七十五歲之後,超過95%的人都會有一種以上的慢性病,這幾乎是常態,高齡者需要學著與疾病共處。
事實上,真正對生活品質會造成重大影響的是「衰老」,而不是疾病。
衰老是什麼?衰老是指我們失去了活動力和活力,失去那種想做就去做、能動就動的能力。問題是,活力這東西,很難測量。多數人只注意到骨質疏鬆、肌少症,等到跌倒了、骨頭斷了,才知道問題嚴重了。其實,從肌肉和骨頭開始流失的那一刻起,衰老就已經悄悄開始了。
衰老是可以預防的
我們很容易忽略掉「衰老」這個無形殺手,只覺得上了年紀,體力本來就會一日不如一日。做身體健康檢查,測量肌肉和骨質密度時,要達到了所謂的骨質疏鬆、肌少症「症狀╱疾病」的診斷標準,才會正視,醫師才會予以治療。然而,從中壯年開始,肌肉和骨質是每日都在流失。像我持續有運動的習慣,做肌肉和骨質測驗時,不論是深蹲或舉重都沒有問題,並沒有肌少骨鬆的「症狀╱疾病」。但是,我自己很清楚,上半身丶大腿和小腿肌肉都已經少了一大圈,肌肉量和骨質都已經流失很多。
所以,應該是肌肉量和骨質密度開始減少時,就要積極預防、避免更多的流失,不要等到被診斷為「肌少症」或「骨質疏鬆症」等疾病了才來處理。基本上,超過90 %的疾病都可以被控制治療,但是衰老是進行式,要逆轉非常難,要保持活力,就不能坐以待斃。開始衰老,活動力就減少,然後就更少活動,肌肉和骨質流失更快,形成惡性循環。要用預防的觀念看待衰老,才能保持活動力,活躍生活。
看到他 懷疑誰是病人
我有一個朋友是肝癌四期,近期還發現可能已經轉移到骨頭。今年二月開始進行雙免疫治療。雖然罹癌,他卻還是每天在澎湖划著獨木舟,一個小島一個小島地征服。除了每個月打雙免疫藥物,其他時間照樣生龍活虎。相較於每天窩在沙發上看電視的人,他哪裡像病人?他才是真正活生生丶活跳跳的人!
有位朋友問我:他可能會一路玩到掛?我說,那可不一定。因為他有活力,也相信自己會好。正面的心態、正能量是他活得積極又瀟灑的最大動力。
帶著人工膀胱去比賽
我還有位朋友,他八十一歲了,帶著人工膀胱和人工瘻口尿袋已經多年,每五至六天就得更換一次尿袋,他都自己來,多年來都沒有感染過。即使得帶著人工膀胱和外掛尿袋,擁有國家裁判資格、教練資格、也是選手的他,卻謙稱他只是太極拳愛好者,他每天打太極拳、教太極拳,生活比多數的八十一歲者有活力。他說,就算要面對各種身體不便,也不想過被當作病人的生活。
受他的啟發,前一陣子我做了攝護腺手術後,膀胱無力,雖然至今還得帶著瘻管,但我照樣去走熊野古道丶去日本三景之一的天橋立旅遊。九月還要挑戰鳥取沙丘的健行。同樣的,我想過的也是正常人的生活,不是病人的生活。
到了八十,還要唱和跳
歌手王心凌說她要跳到八十歲,五月天也說要唱到八十歲。我想這不是嘴上說說而已,他們持續練團、鍛鍊身體,因為「唱跳」需要體力。他們在工作的時候也在努力地對抗衰老。
病可以治,但衰老逆轉不易。它影響的是生活品質,卻很少人正視,也很少談如何預防它。我曾看過一本書,列出十項檢測衰老的指標:走路速度、單腳平衡、爬樓梯、心肺狀態、是否能深蹲丶能否提重物丶記憶力、睡眠狀況、認知功能⋯⋯ 這些看似簡單的小事,正是測量身體活動力的縮影,我們需要經常檢視。
「追趕跑跳碰」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它應該也是老年人的生活目標。即使活到八十了,還是可以追、可以趕、可以跑、可以跳、可以碰—簡單說,就是要過著有活力的生活。
─────────────────────
內文
3-3
黃石公園的生日派對
1982 年7 月,我從哈佛畢業後,花了一個月從波士頓開車到洛杉磯,一趟三千英里的「畢業旅行」。當時,在黃石和大提頓國家公園停留了三天,印象只有老忠實噴泉(Old Faithful Geyser )、野牛(bison) 和峽谷。四十一年後,我終於有機會重回此地朝聖!
重返黃石公園,是我的心願之一,在2020 年1 月,我就已經安排好行程,約了朋友連同我們夫婦一共十人前往;買機票、租好車子、訂營地、還有兩晚要留宿老忠實旅店(Old Faithful Inn),預備給自己七十歲生日一個神奇、永生難忘的禮物。
然而,才剛確認了所有的交通及住宿,1 月15 日新冠疫情爆發,航空公司、租車公司、營地、旅店全部暫緩營運,通通退款。我當時想,今年去不成,就等一等,明年再去吧!
等了三年,開了三千英里
沒想到,這一等,等了三年!
除了新冠病毒疫情的攪局,我在2020 年4 月發現淋巴癌復發,經過一年半的治療與休養,病症已緩解;但是,直到2023 年1 月,防治新冠疫情的旅遊封鎖政策才開始陸續解除。
一聽到解封消息,我馬上著手安排再訪黃石公園的旅程,而三年前確認的人與事已然不同;想留宿的老忠實旅店被搶訂一空,我們只能租露營營地,原定共同出遊的八位朋友,只有兩人可再同行,最後成行的也只剩下九人。此行從加州的安大略出發,途經拉斯維加斯一路東行、再往北過鹽湖城,到達最終目的地黃石公園,我們開了一千五百英里,來回就要三千英里。
一波三折,仍是美好
然而,終於成行的旅程,卻是一波三折。
在旅行的期間,黃石公園因為之前下大雪,融雪後的洪水把我們預訂的營地沖壞了,國家公園管理中心公告營地暫停開放,需要進行維修,我們預定六天的營地只有最後兩天才開放,我趕快重訂園區內其他營地,但是到處額滿,最後只訂到黃石公園西口公園外的露營小木屋。
同行中較年輕的朋友有三人,還是想住帳篷,所以我訂下六人小木屋和一個露營營地,沒想到,那幾天氣溫較低,屬於高原地形的黃石公園,入夜後竟然降至零度還結冰,三個人冷得受不了,最後跑進木屋打地鋪。
此外,原本期待最後兩天進駐黃石公園的營地,卻收到國家公園的臨時通知,營地雖重新開放,但沒有水電,需要自備水。讓我們陷入兩難,原本訂這個營地住宿,是便於之後可直接到鄰近南區的大提頓公園,但沒有水電,加上南入口道路斷斷續續封閉,只好繞路開到大提頓公園,最後再開一千五百英里回到加州的安大略。
這一路,雖然波折不斷,我還是很高興最終圓滿地達成任務。
從 Boston 到黃石
四十一年前的8 月,我和太太、兩個小孩從波士頓一路開到洛杉磯,在黃石公園待了三天,當時是窮學生,不論是住園區內或園區外,都是睡帳篷,對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成立的國家公園的印象只有一大群野牛、大峽谷地形及老忠實噴泉,印象是模糊的;現在能夠舊地重遊,想入住老忠實旅店來慶生,竟然遇到營地受損、訂不到旅店等問題,而且沒想到六月的黃石公園,竟然入夜後冷到地面會結冰⋯⋯。
這看似困難重重、難以因應的生日派對,我卻有不一樣的心情,保持輕鬆的態度,淡定以對、兵來將擋,一路發生的狀況就一路化解。
其實,在哪裡、在什麼時候舉辦生日派對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人算不如天算,淡定處理遇到的困難,最終依然能得到最佳的結果,我反而覺得更加珍貴、更值得珍惜。
六十、六十五、七十歲的生日
我習慣將重要日子做些特別的安排以作為慶祝。
六十歲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關卡;我給自己六十歲的生日安排是完登百岳,而我的確在生日前幾天完成登百岳目標,當時還有七個朋友陪著我登頂,在山頂上為我慶生。
六十五歲的生日之前,我寫了三個可能的安排:在合歡北峰吹薩克斯風、送冰淇淋到老人院、或是高空跳傘。
雖然登合歡北峰對我不成問題,吹薩克斯風卻要十年功,零基礎的我只好放棄這個念頭。送冰淇淋到老人院,朋友們則提醒,許多長輩可能有糖尿病等健康問題,不適合吃冰淇淋;我轉換成之後的某一年父親節送冰淇淋到自強外監給受刑人。
本以為可以成行的高空跳傘,卻沒想到在4 月時我被診斷出罹患淋巴癌,過生日的時候還在治療期間,最後是在隔年1 月1 日在紐西蘭皇后鎮達成高空跳傘的生日願望。而一切都已安排妥當的七十歲生日,則是被新冠疫情打亂,在三年後才能實現。
雖然這些心願困難重重,不過,只要想做到的心意不變,終究是可以完成的。
一生中必要的盛事
雖然才剛完成慶祝「遲到」的七十歲生日,下一步,我已經開始在安排我生命中接續會發生的幾個重大盛事:包括2024 年6 月我主持的捐血協會五十年慶,2025 年3 月1 日健保開辦滿三十年,2025 年6 月是我的七十五歲生日、8 月則是台大醫學系同學畢業五十周年,以及2027 年3 月要紀念金婚。
如果人的一生是一本書,七十歲以後可以算是進入到書的最後篇章,怎麼讓這本書更有故事、更有意義,是需要安排、需要有創意,我最不喜歡以一成不變的方式來度過這些一生當中只有一次的「盛事」。
人要有故事、生活要精彩,需要更多經營,也要克服不如預期的變化,達成自己的願望。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