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生命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這是一些討論城市研究的觀察,用的是「不拘一格的地圖」,每一篇文章就像是一個組織切片,演化論思考是將它們編纂成冊的肌鞘。作者企圖用不同領域的觀念來對城市這個對象做解剖,合在一起,大概就是這本「城市的生命」。
目錄
推薦序(按姓氏筆畫及收序先後排列)
我們是否曾經縫補過城市 - 呂理煌
沒有生命,不足以成就城市;而沒有城市,生命就只是生命 - 趙子元
我看這本書 - 鄭莉莉
自序
說明與感謝
都市問題
弱勢城市
走莖城市
多孔隙城市
網絡城市
拓樸城市
內部與生態
都市生活輔具的秘密生命
流動的城市
關鍵量
社會時間與城市保存
追逐形式的城市思辨
比較城市論述的目的與意義
變成城市
我們是否曾經縫補過城市 - 呂理煌
沒有生命,不足以成就城市;而沒有城市,生命就只是生命 - 趙子元
我看這本書 - 鄭莉莉
自序
說明與感謝
都市問題
弱勢城市
走莖城市
多孔隙城市
網絡城市
拓樸城市
內部與生態
都市生活輔具的秘密生命
流動的城市
關鍵量
社會時間與城市保存
追逐形式的城市思辨
比較城市論述的目的與意義
變成城市
序/導讀
自序
說明與感謝
這本文集所收錄的文章大部分是我在《台灣建築》雜誌「大觀園城堡」專輯的城市論述文字,經過些許編輯改寫,再與演講稿、網誌,以及特別為編輯成書的文字所構成。決定寫這些文章並且把它們編成一本書時,我所面臨的抉擇是:用凡夫俗女的世界觀寫呢,還是隨心所欲?這是一個勇氣的問題,與知識的高度無關。
在一個新自由主義時代,一切都必須「市場化」,包括知識的傳承與學習。面對這個情狀,我並沒有什麼濟弱扶傾的野心,只是順從己身的教育訓練傳統——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那種治學精神,以及C. Wright Mills的「社會學的想像」來完成它。若是要再補充一點,那大概是梁漱溟先生所說的:「學問是在解決問題的,真正的學問是在解決自己的問題。」
我拿著社會學博士的學位在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教書,遇到許多工作上的問題必須解決;在教學過程中想了許多,寫了一些。後來又為了編輯成冊,更補上許多,那就是這本書產生的背景。
整個寫作的邏輯是很「演化論的」,有心的讀者應該可以在不同的篇章中感覺到。像是作家E.L. Doctorow所說的:「寫一本書就像是在夜間開車,你所能看到的距離不會比車前燈所照的更遠,但你可以一路都這樣。」因為我相信城市發展總是奠基在既有的建成環境,特別是基礎結構(infrastructure)和舊有的建築與開放空間之紋理總是為未來的空間行為提供了一些軌跡;所以我認為城市的形貌是「複雜調節」演化出來的形式。在某些程度上,這個看法也近似複雜理論所討論的「自組織」(autopoiesis)。也是因為這個邏輯,在編輯成冊時,我並沒有企圖將所有的論述重新梳理成一個「大論述」並按著說理的順序做章節安排;只是讓它們被裝組在讀者的閱讀時間中可能邂逅到某些看法的空間,這樣看起來比較像是自然的演化。有時候,我在編輯它們時會想到智利作家Roberto Bolaño的小說2666;但是兩者是完全沒有關聯的。
寫作和思想的癮頭會讓一個人變成「序列殺手」,我是說,對於自己。最後只對這本書補上幾句可以對照參酌的句子,Michel Foucault在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1972)所寫的句子:“Do not ask who I am and do not ask me to remain the same: leave it to our bureaucrats and our police to see that our papers are in order. At least spare us their morality when we write.”
寫作過程中,許多學生為我拍攝了符合文章內容的照片,王俊雄和《台灣建築》編輯團隊、許國璋、劉悅德和吳光庭,以及成大出版社洪國郎、吳儀君給過許多寶貴的編輯建議,在此一併致謝。另外我邀請了成大醫院鄭莉莉醫師、建築繁殖場主人呂理煌和健康城市研究主持人趙子元幫我寫了一些介紹文字,她(他)們不盡然是專門在城市規劃界工作的,但都是熱愛生命的,這是我刻意安排的多元論述。至於這本書最後所呈現的內容與樣貌,都是我和助手李定衡所合力完成的。如有任何辭不達意或其他的疏漏,都應怪罪在我頭上。這是一篇有關城市的生命的觀察。
說明與感謝
這本文集所收錄的文章大部分是我在《台灣建築》雜誌「大觀園城堡」專輯的城市論述文字,經過些許編輯改寫,再與演講稿、網誌,以及特別為編輯成書的文字所構成。決定寫這些文章並且把它們編成一本書時,我所面臨的抉擇是:用凡夫俗女的世界觀寫呢,還是隨心所欲?這是一個勇氣的問題,與知識的高度無關。
在一個新自由主義時代,一切都必須「市場化」,包括知識的傳承與學習。面對這個情狀,我並沒有什麼濟弱扶傾的野心,只是順從己身的教育訓練傳統——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那種治學精神,以及C. Wright Mills的「社會學的想像」來完成它。若是要再補充一點,那大概是梁漱溟先生所說的:「學問是在解決問題的,真正的學問是在解決自己的問題。」
我拿著社會學博士的學位在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教書,遇到許多工作上的問題必須解決;在教學過程中想了許多,寫了一些。後來又為了編輯成冊,更補上許多,那就是這本書產生的背景。
整個寫作的邏輯是很「演化論的」,有心的讀者應該可以在不同的篇章中感覺到。像是作家E.L. Doctorow所說的:「寫一本書就像是在夜間開車,你所能看到的距離不會比車前燈所照的更遠,但你可以一路都這樣。」因為我相信城市發展總是奠基在既有的建成環境,特別是基礎結構(infrastructure)和舊有的建築與開放空間之紋理總是為未來的空間行為提供了一些軌跡;所以我認為城市的形貌是「複雜調節」演化出來的形式。在某些程度上,這個看法也近似複雜理論所討論的「自組織」(autopoiesis)。也是因為這個邏輯,在編輯成冊時,我並沒有企圖將所有的論述重新梳理成一個「大論述」並按著說理的順序做章節安排;只是讓它們被裝組在讀者的閱讀時間中可能邂逅到某些看法的空間,這樣看起來比較像是自然的演化。有時候,我在編輯它們時會想到智利作家Roberto Bolaño的小說2666;但是兩者是完全沒有關聯的。
寫作和思想的癮頭會讓一個人變成「序列殺手」,我是說,對於自己。最後只對這本書補上幾句可以對照參酌的句子,Michel Foucault在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1972)所寫的句子:“Do not ask who I am and do not ask me to remain the same: leave it to our bureaucrats and our police to see that our papers are in order. At least spare us their morality when we write.”
寫作過程中,許多學生為我拍攝了符合文章內容的照片,王俊雄和《台灣建築》編輯團隊、許國璋、劉悅德和吳光庭,以及成大出版社洪國郎、吳儀君給過許多寶貴的編輯建議,在此一併致謝。另外我邀請了成大醫院鄭莉莉醫師、建築繁殖場主人呂理煌和健康城市研究主持人趙子元幫我寫了一些介紹文字,她(他)們不盡然是專門在城市規劃界工作的,但都是熱愛生命的,這是我刻意安排的多元論述。至於這本書最後所呈現的內容與樣貌,都是我和助手李定衡所合力完成的。如有任何辭不達意或其他的疏漏,都應怪罪在我頭上。這是一篇有關城市的生命的觀察。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