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學(暢銷修訂版)
內容簡介
電視新聞每天報導著各式各樣的「犯罪事件」,
五花八門的犯罪形式,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但是人為什麼會起心動念,
犯下明知不該做的「歹事」呢?
讓我們從犯罪心理學的角度,
剖析犯罪的來龍去脈──
►為什麼犯罪總是層出不窮、無法止息?
►不同犯罪模式,不同的心理層面
►犯罪是個人問題,還是環境因素?
►犯罪能夠預防嗎?
►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歷史
透過豐富的犯罪案例,分析其背後的心理因素
搭配上Key Word告訴你的相關專業術語
讓你讀懂犯罪者的心理!
本書特色
◎從生活周遭常見的順手牽羊到連續殺人等重大案件,一本書匯集各種犯罪類型
◎從科學角度切入,深入淺出剖析各種犯罪心理
◎探討真實犯罪者的深層心理,搭配豐富的圖解,迅速掌握關鍵
◎key word關鍵知識整理,從專業術語切入,讀懂犯罪心理學
目錄
	前言
	
	第1章、人為什麼會成為犯罪者?
	【犯罪心理學的思考模式】每個人的心裡都潛藏著的犯罪是?
	【犯罪的基本公式】人為什麼會犯罪呢?
	【犯罪者與其性格】犯罪者和我們有哪裡不同?
	【情緒控制差的人、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凶殘的殺人犯難道沒有良心嗎?
	【心理疾病與犯罪】心病會引起犯罪嗎?
	【刑法第39條】如果是因為生病而犯行就不算犯罪嗎?
	【生長環境與犯罪】年幼時期的經歷會成為犯罪的秧苗嗎?
	【都市化、資訊化】是社會引發人們犯罪的嗎?
	【確信犯】何謂正義?何謂邪惡?
	【犯罪的定義】基本上「犯罪」到底是什麼?
	解讀當時事件與犯罪者專欄(1) 永山則夫――連續射殺事件(1968~1969)
	【酒精與犯罪】酒會驅使人們犯罪嗎?
	【日本人的犯罪】日本人最常發生的犯罪類型?
	【女性與犯罪】女性最容易犯的罪是?
	【高齡者的犯罪】高齡者的犯罪動機?
	【酒後駕車】為什麼無法根絕酒後駕車的行為?
	【犯罪的現狀】凶殘的犯罪行為不斷增加的原因?
	將內心的缺陷昇華為創作的天才們◎三島由紀夫
	
	第2章、引起各種犯罪不同的心理層面
	【殺人】為什麼殺人?
	【大量殺人、連續殺人】為什麼一個接著一個殺?
	【淫樂殺人】為什麼殺人會感覺到快樂?
	【隨機殺人】為什麼要殺不認識的人?
	解讀當時事件與犯罪者專欄(2) 大久保清——大量女性殺人事件(1971)
	【綁架、監禁】藉由幽禁別人能獲得什麼樣的滿足?
	【強姦】襲擊女性的原因?
	【猥褻青少年】襲擊年幼的孩子的原因?
	【竊盜】隱藏在「偷竊」心理當中的真正欲望是?
	【誘拐】綁架的理由?
	【幽禁人質】說服犯人的方法是?
	【劫機】劫機犯獨特的心理是?
	【劇場型犯罪】寄送「恐嚇信」的目的是?
	【詐欺】為什麼能若無其事地欺騙人呢?
	【暴力】動手是人類的本能?
	【縱火】想要縱火是一種病嗎?
	【跟蹤狂】什麼樣的人會成為跟蹤狂?
	【虐待】欺負自己的小孩的原因?
	【偷窺】為什麼要偷看呢?最後會動手觸碰嗎?
	解讀當時事件與犯罪者專欄(3) 梅川昭美――三菱銀行北畠分店人質強盜殺人事件(1979)
	【白領階級犯罪】何謂菁英犯罪?
	【邪教與犯罪】與社會對立的邪教是什麼?
	【黑道組織】與社會悖離的幫派犯罪
	【自殺】為什麼要自殺?
	【藥物成癮】為什麼會對藥物上癮?
	將內心的缺陷昇華為創作的天才們◎杜斯妥也夫斯基
	
	第3章、造成少年非行的是環境還是本質
	【青少年非行】少年犯罪與成人犯罪不同嗎?
	【少年法】為制裁少年罪犯所制定的法律是?
	【本性與環境】造成少年罪犯的原因是本性還是環境?
	【負向認同】「誤入歧途」是什麼意思?
	【青春期危機】何時是青少年最容易誤入歧途的時期?
	【現代的青少年非行】現今的非行/從前的非行?
	【遊戲型非行】犯罪變成一種遊戲?
	【黑羊】「好竹」為什麼會出「壞筍」?
	【撒嬌與攻擊性】「暴怒」的原因?
	解讀當時事件與犯罪者專欄(4) 宮崎 勤――連續誘拐女童殺人事件(1988~1989)
	【吸毒取樂】毒品或藥物的魅力?
	【暴走族】聚眾飆車的理由?
	【校園暴力】在校園內施暴的原因?
	【拒絕上學與繭居族】不想上學的原因?
	【霸凌】霸凌與被霸凌的原因?
	【家庭暴力、弒親】弒親的原因?
	【家庭與非行】造成非行的責任在父母身上嗎?
	【學校的病理】在學校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多的問題?
	解讀當時事件與犯罪者專欄(5) 地下鐵沙林毒氣事件――(1995)
	
	第4章、有可能防範犯罪於未然嗎?
	【犯罪與環境】容易引發犯罪的環境?
	【犯罪的演變與警察】警察面對犯罪的處理態度是如何演變的?
	【創造防範犯罪的城市環境】為預防犯罪,在社區中的我們能做些什麼?
	【新型媒體與犯罪】犯罪會受到電視和影片的影響而發生嗎?
	解讀當時事件與犯罪者專欄(6) 酒鬼薔薇聖斗――神戶連續兒童殺傷事件(1997)
	【人格障礙】什麼樣的人容易和周圍發生摩擦?
	【多重人格】患有多重人格疾病者的犯罪,可以問罪嗎?
	【犯罪心理學在調查犯罪上的應用】用犯罪剖繪就能逼犯人認罪嗎?
	【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什麼樣的傷害深深烙印在被害者的心靈?
	將內心的缺陷昇華為創作的天才們◎尚.惹內及其他
	
	第5章、罪犯能夠重返社會嗎?
	【審判的流程】罪犯如何接受審判?
	【精神鑑定】利用精神鑑定能獲得什麼訊息?
	【精神鑑定方法1】利用心理測驗能獲得什麼訊息?
	【精神鑑定方法2】利用腦部檢查能獲得什麼訊息?
	解讀當時事件與犯罪者專欄(7) 宅間 守――大阪教育大學附屬池田小學兒童殺傷事件(2001)
	【刑罰】刑罰存在的理由?
	【死刑】死刑能抑制犯罪嗎?
	【監獄的機能】監獄是什麼樣的地方?
	【少年觀護所的作用】少年觀護所是什麼樣的地方?
	【更生與回歸社會】累犯是可以避免的嗎
	【罪犯的治療】有可能藉由醫術治癒嗎
	集中Key Word◎死刑制度的未來發展
	
	第6章、犯罪無法根除嗎?∼翻開犯罪研究的歷史∼
	【犯罪心理學的目的】犯罪心理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問
	【犯罪心理學的起源】研究犯罪者的起源是?
	【犯罪研究的發展】何謂各種犯罪者的分類方式?
	【智能與犯罪】智慧與犯罪被放在一起討論的原因?
	【施耐德提出的10種犯罪類型】性格偏頗的人易成為罪犯?
	解讀當時事件與犯罪者專欄(8)小林 薰――奈良女童殺害事件(2004)
	【犯罪與精神分析】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精神分析與超我】從分析心理結構看罪犯的內心世界?
	【犯罪生活曲線】從犯罪經歷可以看出累犯的類型?
	【精神障礙診斷手冊】分類精神障礙的DSM是什麼?
	【犯罪社會學1】一般人會成為罪犯的理由?
	【犯罪社會學2】犯罪行為會因為被模仿因而逐漸擴散?
	【標籤理論】因為被貼上標籤所以就成為犯罪者?
	【環境犯罪學】何謂防範犯罪於未然的研究?
	【被害者學】被害者所遭受的二度傷害是什麼?
	【未來的犯罪心理學】我們期待犯罪心理學能夠扮演什麼角色?
	
	集中Key Word
	◎目擊者的證詞與心理
	◎如何戳破罪犯的謊言
	◎沒有浮上檯面的犯罪與黑數
	◎網路犯罪
序/導讀
前言
我們的報紙與電視新聞沒有一天不刊登或報導犯罪的情事。殺人、竊盜、詐欺、企業家與政客的不法行為⋯⋯我們好似就生活在被犯罪包圍的世界之中。
說到犯罪者,我們很容易認為那是一群和我們不一樣的「特別」人類。但是,這些犯罪者和我們之間的界線,到底是什麼呢?而且,說到底,這條線實際上是否真的存在呢?
為了尋求這個問題的解答,我們研究犯罪者的身與心,希望有助於犯罪調查,乃至深入理解人類整體的本質──這門學問就是犯罪心理學。
當然,雖然說都是犯罪,但也分成冷血殺人、利用人心弱點的詐騙、臨時起意順手牽羊、自我毀滅的藥物犯罪、酒後開車,以及組織內部的不法行為等,其種類之多樣,無法簡單地以一詞而論定。犯罪行為不僅是個人的問題,也是一個時代與社會環境變化下不能忽視的問題。這是因為在犯罪發生之前,必定有眾多錯綜複雜的因素。
本書針對上述各種五花八門的犯罪,從各個觀點廣泛地挑選內容項目,儘量以最平易簡單的方式進行解說。
首先,我們將會從我們對於犯罪最容易產生的疑問開始思考(第1章),接著,深入理解殺人、誘拐、詐欺等各種犯罪心理(第2章),理解誤入歧途的少年心理(第3章),以及為防止犯罪所實施的策略(第4章),犯罪者的更生(第5章);最後,也將提及有關犯罪心理學的歷史和成果概述(第6章)。現代社會正面臨巨大的轉變期,我們可以發現,隨之而來的犯罪者心理和犯罪傾向也正逐漸轉變。
藉由獲得更多的知識,我們才能屏除對於犯罪或犯罪者的刻板印象,以客觀、科學的角度去理解犯罪者;同時,如果本書讓大眾開始思考我們在防範犯罪上所能採取的對策,將會是我們最大的喜悅。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