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診療實錄

DOCUMENT SHOSETSU KEKI NO KIRENAI HIKO SHONENTACHI NO KARUTE

出版情報

這些案件,我們的孩子都有可能遇上……

2023/11/13 國三少女由母親陪同到警察局報案,女孩瑟瑟發抖,因為遇上了可能一輩子也擺不脫的夢魘:網路上裸照被散布開來的要脅。做出此威脅的是僅認識兩個多禮拜、原本對自己噓寒問暖、以為是夢幻男友,而今卻隱身消失的「網友」。女孩是一般國中生,循規蹈矩,國三生活只有考試,僅少少時間滑手機放鬆;然而這個噩夢,就從深夜在家裡、在她自己的房內,手機收到不知來自何方、不知誰傳來的陌生關懷訊息開始:「安安,只是關心一下,要早點睡喔,加油。」「有沒有多喝水?別忘了還有人在遠處守護你。」…… 一名高中生和父母到警察局做筆錄。父親把帶來的大臉盆放到椅子上後,少年便直接坐進去,這個舉動引來眾人好奇地側目:這是在演哪齣?不久,從少年身上傳來一陣腥臭尿騷味,父母立刻熟練地拿出大塑膠布和大毛巾鋪到椅子上,迅速端著臉盆去廁所倒掉尿液,再速速塞回少年身下。原來他吸毒吸到膀胱萎縮,家中已不堪買紙尿布的費用,只好隨身且隨時隨地,備一個大臉盆接尿。 還有個吸毒少年是資優生,但父母期望太高、逼得過緊,他好需要喘息的出口,被接納、能容身的避風港。偶然間從朋友處接觸了搖頭丸,心想「試一次就好」,不覺間卻上癮,無法自拔…… 這些讓人看著心驚膽顫的例子,皆出自《誰讓青春沒有明天──揪出孩子身邊,虎視眈眈的犯罪陷阱》這本書。不,應該說出自身為資深社會記者的作者戴志揚,從業近二十七年來,第一線衝向現場及深掘事實,親眼所見的各形各色不斷逼近孩子、伸向孩子的犯罪惡意。 這本書所揭露的皆是圍繞著未成年孩子發生的犯罪案件──尤其是刑案,每一件都是只要發生一次,便糾纏一生、甚至喪命的重大遺憾。 身為第四權,戴志揚素以記者之眼犀利、冷靜且客觀地報導一切;但每每遇到兒少案件,另一個「為人父」的身分只令他望之心碎:網路性剝削、網路黑幫、打工詐騙、網路霸凌、師長霸凌、校園狼師、校園毒品、少年槍手、少年自殺、學生恐怖情人…… 當我們以為「只是新聞」而不在乎,別忘了書裡二十一個主題的所有故事皆為真實案件,都是發生過的事實,而沒被報導出來的甚至不可勝數,因為「太多以致沒了新聞價值」。再想下去,其他沒被發現、沒被通報的「黑數」到底有多少? 當我們篤定「我們是正常家庭,孩子怎麼可能有問題」,必須要去看見:相較於所謂的弱勢、邊緣,其實來自一般雙親健在家庭、但缺少關懷和陪伴的孩子,受害及犯案的比例更是不容忽視。 當我們說著「我家小孩很乖,都在家沒亂跑」,千萬別忘了──「網路」!如書中所述,網路犯罪從二○一四年手機邁入4G時代開始爆量,至今只有增無減。兒少性剝削被害人更在三年間增加三成之多! 在所有這些未成年案件背後,盡皆突顯了孩子背後從家庭、學校到社會,整個社會安全網的不足。無論受害的孩子或觸法少年,都不是別人的孩子,甚至有時也非單一個案,而是集體性地深受其害。撰寫這本書,戴志揚想疾呼的是「不要漏接任何一個孩子」。 《誰讓青春沒有明天──揪出孩子身邊,虎視眈眈的犯罪陷阱》這本書,也鄭重推薦親子、師生共讀,陪伴孩子一起來認識真相,建立危機意識。面對傷害,才能學習如何遠離傷害。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住在鐵窗另一側的,

不是罪大惡極的重刑犯,

而是大量的身心障礙者。

 

猥褻女童的慣犯 ● 縱火燒死鄰居的少年 ● 挺著8個月身孕入院的少女 ● 出院後犯下殺人罪的前少年犯 …… 

暢銷書《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

真人真事紀實小說!

 

兒童精神科醫師六麥克彥任職於醫療少年院,不同於一般少年院,這裡收容的是犯下殺人、縱火、猥褻等重罪,或疑似有身心障礙的孩子。

 

|田町雪人|

輕度智能障礙。16歲入院。在少年院是模範生,出院後犯下殺人罪。

 

|門倉恭子|

臨界智能。15歲懷著八個月身孕入院,在院內未婚產下一女。

 

|荒井路彥|

臨界智能,認知功能障礙。14歲在自家縱火,燒死鄰房老婦人。

 

|出水亮一|

自閉症類群障礙。14歲入院。反覆猥褻女童,進出少年院兩次。

 

日本前眾議院議員山本讓司在其著作《獄窗記》如此描寫監獄裡的實情:「住在鐵窗另一側的,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重刑犯,而是大量的身心障礙受刑人。」

 

本書猶如《獄窗記》少年版。書中主角們不會將蛋糕均分為三等分、無法臨摹幾何圖形、看不懂國字,也不會算數,甚至不知道現任首相是誰。他們多為「臨界智能」,意指智商介於正常和輕度智能障礙之間,但被診斷為「沒有問題」,這樣的人口多達14%。

 

在這塊灰色地帶,他們是一群被社會遺忘的人,因犯罪而入院,又因再犯而入獄。

 

在日本,犯罪少年的世界呈現「兩極化」 ─── 儘管犯罪人數逐年減少,再犯率卻節節上升,同一群人反覆非行、犯法,不斷在深淵裡打滾。而走出了少年院,社會的每個角落更是充斥著各種兩極化:貧者愈貧、困者恆困,都在本書中完整體現。

 

本書特色

 

1.《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告訴我們關於犯罪少年的基礎知識,而本書賦予了場景與語境,將矯正教育與整個社會立體化,帶領我們真正去認識少年「本人」。

 

2.少年院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教官們在做什麼?少年們為何非得痛下殺手?出院後真的改過自新了嗎?在作者寫實而冷澈的筆觸下,這本書將翻轉你的既有認知。

 

專文導讀

 

李茂生|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兼任教授

 

震撼推薦

 

文國士(國國)|蛻變方成事創辦人

林蔚昀|作家

鐘穎|諮商心理師、愛智者書窩板主

 

作者

宮口幸治(Koji Miyaguchi)

 

立命館大學教授。醫學博士、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一般財團法人日本COG-TR學會負責人。著有《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我不是不努力,只是做不到你滿意》(以上皆遠流)等書。

 

譯者簡介

 

陳令嫻

 

輔仁大學日文系學士,東京學藝大學國文系碩士。喜歡閱讀、旅行與陶瓷器。

聯絡方式:reikan0412@hotmail.com


 

 

目錄

前言
第1章 田町雪人
第2章 門倉恭子
第3章 荒井路彥
第4章 出水亮一
第5章 少年們之後的人生

序/導讀

前言

 

我在二〇一九年七月出版了《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1]。許多犯下殺人、暴力、縱火等重罪的少年其實有「認知功能障礙」,連「把蛋糕平分成三等分」這點小事也做不到。我根據自己接觸過四百名以上司法少年的經驗,藉由該書告訴大家 ─── 不幸成為「加害者」的這群人其實也是在社會上面臨各類困難的「受害者」。當初我以為讀者會是矯正與教育機關相關人士,沒想到竟然獲得社會大眾廣泛回響,身為作者真是既驚又喜。

 

但是隨著愈多人閱讀該書,卻出現愈多人誤會我的寫作意圖。社群媒體上有時也會看到部分人士評論書中內容有誤或有問題。該書內容是分享我對這群少年的看法與心得,評論多半也是針對這個部分。我不在意遭到眾人批評,但是我擔心大家把焦點放在我身上而忽略了書中少年是「真實人物」而非虛構的重大事實。對我來說,與其討論我的看法和心得是否正確,我更希望大家了解「這群人是實際存在的」。

 

我開始思考或許改用說故事的方式來呈現這群少年的情況,更能讓大家正視事實。正當這股思緒愈來愈強烈之際,恰好新潮社提議出版《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漫畫版。漫畫版是書籍出版約一年後在漫畫網站「水母@BUNCH」開始連載,連載到一個程度再結集成書,截至二〇二二年七月已經出版五集,目前尚未完結 [2]。

 

漫畫以我在醫療少年院與女子少年院 [3] 接觸到的驚人經驗為題材,透過漫畫家鈴木正和的畫筆轉換為二度空間的故事。他的生花妙筆傳達這群少年的實際生活,栩栩如生,也促使我以新的觀點重新審視少年。但是漫畫的表現手法畢竟是「畫」,有時不免得割愛部分文章傳遞的訊息,因此我決定改用小說描述少年的情況,補充連漫畫都無法詳述的細節。

 

本書舞臺是虛構的少年院 [4]「要鹿乃原少年院」。日本共有五十間少年院,分為男子少年院、女子少年院、醫療少年院,每年收容約一千六百人(二〇二一年版《犯罪白書》),相較於二〇〇〇年至二〇〇一年間每年約有六千名以上新進少年,近年來則逐漸減少。每年家事法庭審判的司法少年多達四萬四千名,實際進入少年院的卻僅三.七%,這群人正是所謂司法少年中的「佼佼者」。收容期間依事件與少年情況決定,通常是一年左右。

 

少年院根據少年的年齡、身心狀態、犯罪傾向等情況分為五種: 

 

【第一種少年院】收容身心無顯著問題且年齡為十二歲以上、不滿二十三歲者。

【第二種少年院】收容身心無顯著問題卻有犯罪傾向,且年齡為十六歲以上、不滿二十三歲者。

【第三種少年院】收容身心有顯著問題且年齡為十二歲以上、不滿二十三歲者。

【第四種少年院】受到刑事處分的少年。

【第五種少年院】保護管束期間違反規定事項的特定少年。

 

要鹿乃原少年院屬於第一種,收容的少年有智能障礙或疑似智能障礙,矯正時需要特別留心。

 

儘管現在司法少年逐漸減少,少年院每年收容的人數也隨之降低,但並不代表「這個社會變好了」,因為真相是再犯率年年升高,罪犯逐漸兩極化。這或許表示罪犯也分成有人關愛者與無人關愛者,而無人關愛的罪犯在社會上愈來愈難生存。

 

本書描述的正是這群「無人關愛的罪犯」。這些罪大惡極的少年原本是霸凌受害者或受虐兒,校方與家人卻不曾察覺他們其實有認知功能障礙。換句話說,本來應該受到保護的障礙兒先是淪為受害者,後來逐漸成為加害者,我在少年院見過許多此類案例。其實大家眼前有很多孩童也可能成為「令人頭痛的孩子」。

 

本書主角是精神科醫師六麥克彥,以匿名的方式介紹他的所見所聞。內容一共分為五章:第一章介紹的案例是少年離開少年院後犯下殺人罪;第二章是未成年少女在女子少年院未婚生子;第三章是少年縱火導致鄰居死亡;第四章是對女童強制猥褻;第五章則是第一章與第二章的案例後續。第一章至第四章介紹的是個別案例,每章結尾皆附上解說。為了避免鎖定特定人士,案例內容多少有些變動,不過並未誇飾捏造。

 

登場的少年都曾念過國小與國中,要是當時學校裡有人注意到他們有認知功能障礙並伸出援手,帶領他們擺脫嚴峻的生活,或許不會誤入歧途。我希望藉由本書讓更多人知道現在還有許多孩子需要學校教育協助。

 

二〇二二年八月

宮口幸治

 

[1] 繁體中文版為遠流於二〇二〇年九月出版。

[2] 第六集於二〇二三年二月出版,全六集,已完結。

[3] 日本矯正機關術語稱呼犯罪少女為「女子少年」。

[4] 少年院:類似臺灣的少年輔育院,臺灣的少年輔育院現已改制為矯正學校。

 

導讀

 

會辜負我們的少年,才最需要我們幫助

 

對宮口教授有關司法少年著作的翻譯書籍,我已經寫過兩篇推薦文,就是「不會切蛋糕的少年」一與二,都是遠流出版,第一本譯名為《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而第二本翻譯成《我不是不努力,只是做不到你滿意》,兩本書談的都是臨界智商少年與犯罪的關係。

 

第一本《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比較著重司法少年的人格特質,諸如學習障礙、情緒障礙、人際關係障礙等,作者認為智能不足導致這些障礙,進而促成犯罪的發生。於書中作者介紹了簡單就能提升智能的頭腦體操,雖然震撼,但不免讓人感到「有這麼簡單嗎」的疑問。

 

不久作者又出了第二本相關書籍《我不是不努力,只是做不到你滿意》,進一步描繪了這些智能不足的少年的人格特質,諸如無法規畫人生、近視短利、白目等等,並主張我們不能一貫強調自助人助,因為這些少年根本沒有辦法自助,只能靠其他人的協助才能順利活下去,而協助者必須理解這些司法少年一方面是加害人同時也是被害人。

 

雖然有點粗率,但應該可以說宮口教授的第一本書著重我國《少年事件處理法》第一條目規定的「矯正性格」策略,而第二本書側重於「調整環境」層面。比起理論的論述,甚至實務的運作解說,宮口教授的這兩本書可以說是以通俗的語句講述了他對社會的期待,希望大眾能理解司法少年,並積極協助他們有尊嚴地活下去。

 

出版這兩本暢銷書後,宮口教授與出版社合作,企圖用漫畫的形式展現兩本書的精髓,而這套漫畫已經出版完畢。我非常能理解漫畫所能承載的能量,事實上很多我所主張的《少年事件處理法》理念就是從《家栽之人》這本漫畫得來的。但是,同時我也能理解宮口教授的憂慮。漫畫雖然能快速將理念傳達出去,但終究是用2D展現,無法充分將細膩之處描繪出來。尤甚者,於傳遞與詮釋的過程中,甚至會出現扭曲的情況。在這種考量下,宮口教授打算以小說的方式將「不會切蛋糕的少年」一與二的精華,用文字表達出來。成果就是這本《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診療實錄》,而原文是「ケーキの切れない非行少年たちのカルテ」,亦即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的病歷表。

 

於這本小說中,宮口教授用逆向建構的方式,將自己多年來的診療經驗整合成四個故事,分別描繪了四種性格、四種犯罪類型的少年全貌,並提及針對他們可以採取的對應或處遇方式。

 

其中第一個故事,也是最長的故事就是田町雪人殺人事件,可以說是「不會切蛋糕的少年」原型。不過,相較於其他三個故事,田町雪人卻是最悲慘的一個,最後幾乎看不到他的未來。相較於此,其他幾位或多或少都得到一些協助與支援。對於暴力犯的門倉恭子,我們可以期待她與年幼女兒的新生。對於放火的荒井路彥,我們幾乎可以看到他與父親一步一腳印地活下去。至於性侵兒童的出水亮一,雖然再犯、唯一的親人失蹤,但似乎也可以看到一絲曙光。

 

司法少年,特別是那些臨界智商的少年,天生就是不論內在或外在都有許多發展障礙,要克服這些障礙,不僅需要少年本人自覺,也需要在旁的成人協助。不過,這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書中針對矯正處遇談最多的案例就是再犯的出水亮一事件。再犯意味著先前處遇的失敗,然而第一人稱的作者對負責矯正出水的教官布川說:「像他這樣有發展障礙的孩子,原本就算有心想努力也不知該從何努力起,所以更需要協助。會辜負我們的少年其實才最需要我們的幫助。」這句話,或許正是作者寫這本書欲傳達的意念。

 

貫穿著整本書,在少年院服務的精神科醫師六麥,雖然有學業與家庭壓力,最終放棄轉職到大學保健管理中心當醫師的機會,繼續留在少年院服務。至此,讀者應該就會理解為何一開始談一些好像與本書意旨無關的「通勤地獄」,僅通勤而言,少年院就不是一個輕鬆的職場。此外,讀者應該也會理解為何作者諷刺同研究室的大隈醫師,對其功利的態度不以為然。

 

面對處遇困難的司法少年,協助其成長的成人不僅需要專業知識與技能,更需要忍受失敗的勇氣與不屈不撓的精神。不論是《家栽之人》的桑田法官,還是「不會切蛋糕的少年」的六麥醫師,雖然只是2D或文字上的人物,只要想到實際上就是有這些人存在,就會獲得努力下去的活力。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兼任教授/李茂生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361099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08
    • 商品規格
    • 21*14.8*1.7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相關商品

全選
※ 出版日十年以上商品需另下訂,調貨時間較長,無法與一般商品合併結帳,敬請見諒。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0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