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3.11.13
這些案件,我們的孩子都有可能遇上……
文/寶瓶文化編輯 丁慧瑋
國三少女由母親陪同到警察局報案,女孩瑟瑟發抖,因為遇上了可能一輩子也擺不脫的夢魘:網路上裸照被散布開來的要脅。做出此威脅的是僅認識兩個多禮拜、原本對自己噓寒問暖、以為是夢幻男友,而今卻隱身消失的「網友」。女孩是一般國中生,循規蹈矩,國三生活只有考試,僅少少時間滑手機放鬆;然而這個噩夢,就從深夜在家裡、在她自己的房內,手機收到不知來自何方、不知誰傳來的陌生關懷訊息開始:「安安,只是關心一下,要早點睡喔,加油。」「有沒有多喝水?別忘了還有人在遠處守護你。」……
一名高中生和父母到警察局做筆錄。父親把帶來的大臉盆放到椅子上後,少年便直接坐進去,這個舉動引來眾人好奇地側目:這是在演哪齣?不久,從少年身上傳來一陣腥臭尿騷味,父母立刻熟練地拿出大塑膠布和大毛巾鋪到椅子上,迅速端著臉盆去廁所倒掉尿液,再速速塞回少年身下。原來他吸毒吸到膀胱萎縮,家中已不堪買紙尿布的費用,只好隨身且隨時隨地,備一個大臉盆接尿。
還有個吸毒少年是資優生,但父母期望太高、逼得過緊,他好需要喘息的出口,被接納、能容身的避風港。偶然間從朋友處接觸了搖頭丸,心想「試一次就好」,不覺間卻上癮,無法自拔……
這些讓人看著心驚膽顫的例子,皆出自《誰讓青春沒有明天──揪出孩子身邊,虎視眈眈的犯罪陷阱》這本書。不,應該說出自身為資深社會記者的作者戴志揚,從業近二十七年來,第一線衝向現場及深掘事實,親眼所見的各形各色不斷逼近孩子、伸向孩子的犯罪惡意。
這本書所揭露的皆是圍繞著未成年孩子發生的犯罪案件──尤其是刑案,每一件都是只要發生一次,便糾纏一生、甚至喪命的重大遺憾。
身為第四權,戴志揚素以記者之眼犀利、冷靜且客觀地報導一切;但每每遇到兒少案件,另一個「為人父」的身分只令他望之心碎:網路性剝削、網路黑幫、打工詐騙、網路霸凌、師長霸凌、校園狼師、校園毒品、少年槍手、少年自殺、學生恐怖情人……
當我們以為「只是新聞」而不在乎,別忘了書裡二十一個主題的所有故事皆為真實案件,都是發生過的事實,而沒被報導出來的甚至不可勝數,因為「太多以致沒了新聞價值」。再想下去,其他沒被發現、沒被通報的「黑數」到底有多少?
當我們篤定「我們是正常家庭,孩子怎麼可能有問題」,必須要去看見:相較於所謂的弱勢、邊緣,其實來自一般雙親健在家庭、但缺少關懷和陪伴的孩子,受害及犯案的比例更是不容忽視。
當我們說著「我家小孩很乖,都在家沒亂跑」,千萬別忘了──「網路」!如書中所述,網路犯罪從二○一四年手機邁入4G時代開始爆量,至今只有增無減。兒少性剝削被害人更在三年間增加三成之多!
在所有這些未成年案件背後,盡皆突顯了孩子背後從家庭、學校到社會,整個社會安全網的不足。無論受害的孩子或觸法少年,都不是別人的孩子,甚至有時也非單一個案,而是集體性地深受其害。撰寫這本書,戴志揚想疾呼的是「不要漏接任何一個孩子」。
《誰讓青春沒有明天──揪出孩子身邊,虎視眈眈的犯罪陷阱》這本書,也鄭重推薦親子、師生共讀,陪伴孩子一起來認識真相,建立危機意識。面對傷害,才能學習如何遠離傷害。
一名高中生和父母到警察局做筆錄。父親把帶來的大臉盆放到椅子上後,少年便直接坐進去,這個舉動引來眾人好奇地側目:這是在演哪齣?不久,從少年身上傳來一陣腥臭尿騷味,父母立刻熟練地拿出大塑膠布和大毛巾鋪到椅子上,迅速端著臉盆去廁所倒掉尿液,再速速塞回少年身下。原來他吸毒吸到膀胱萎縮,家中已不堪買紙尿布的費用,只好隨身且隨時隨地,備一個大臉盆接尿。
還有個吸毒少年是資優生,但父母期望太高、逼得過緊,他好需要喘息的出口,被接納、能容身的避風港。偶然間從朋友處接觸了搖頭丸,心想「試一次就好」,不覺間卻上癮,無法自拔……
這些讓人看著心驚膽顫的例子,皆出自《誰讓青春沒有明天──揪出孩子身邊,虎視眈眈的犯罪陷阱》這本書。不,應該說出自身為資深社會記者的作者戴志揚,從業近二十七年來,第一線衝向現場及深掘事實,親眼所見的各形各色不斷逼近孩子、伸向孩子的犯罪惡意。
這本書所揭露的皆是圍繞著未成年孩子發生的犯罪案件──尤其是刑案,每一件都是只要發生一次,便糾纏一生、甚至喪命的重大遺憾。
身為第四權,戴志揚素以記者之眼犀利、冷靜且客觀地報導一切;但每每遇到兒少案件,另一個「為人父」的身分只令他望之心碎:網路性剝削、網路黑幫、打工詐騙、網路霸凌、師長霸凌、校園狼師、校園毒品、少年槍手、少年自殺、學生恐怖情人……
當我們以為「只是新聞」而不在乎,別忘了書裡二十一個主題的所有故事皆為真實案件,都是發生過的事實,而沒被報導出來的甚至不可勝數,因為「太多以致沒了新聞價值」。再想下去,其他沒被發現、沒被通報的「黑數」到底有多少?
當我們篤定「我們是正常家庭,孩子怎麼可能有問題」,必須要去看見:相較於所謂的弱勢、邊緣,其實來自一般雙親健在家庭、但缺少關懷和陪伴的孩子,受害及犯案的比例更是不容忽視。
當我們說著「我家小孩很乖,都在家沒亂跑」,千萬別忘了──「網路」!如書中所述,網路犯罪從二○一四年手機邁入4G時代開始爆量,至今只有增無減。兒少性剝削被害人更在三年間增加三成之多!
在所有這些未成年案件背後,盡皆突顯了孩子背後從家庭、學校到社會,整個社會安全網的不足。無論受害的孩子或觸法少年,都不是別人的孩子,甚至有時也非單一個案,而是集體性地深受其害。撰寫這本書,戴志揚想疾呼的是「不要漏接任何一個孩子」。
《誰讓青春沒有明天──揪出孩子身邊,虎視眈眈的犯罪陷阱》這本書,也鄭重推薦親子、師生共讀,陪伴孩子一起來認識真相,建立危機意識。面對傷害,才能學習如何遠離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