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_李珠珢主場日記

霍布斯邦論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回顧、反思及如何改變世界

  • 79 450
    570
  • 分類:
    中文書社會哲思社會學社會學總論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艾瑞克.霍布斯邦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黃煜文、林宏濤
  • 出版社: 麥田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1/29

活動訊息

分享今年你最有感的書,送50元電子禮券,再抽5000點金幣!

普發一萬放大術:滿千登記抽萬元好禮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霍布斯邦,20世紀最偉大的史學家

馬克思主義,19世紀以來影響最深遠的革命思想傳統

欲解決二十一世紀人類困境,我們必須思考馬克思曾提出的問題
當代最壯闊之革命傳統的經典考掘與闡釋, 霍布斯邦晚年生涯代表作

終身篤信左派思想的霍布斯邦在晚年仍不改其志,在本書重新挖掘、詮釋馬克思思想的過程中展現了他對左派精神的堅持與熱愛,並期許藉由新的闡釋召喚讀者「改變世界」的行動力。

重量級學者鼎力推薦|
吳叡人(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
周樑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
陳芳明(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在這些巨大的危機之間,「市場」在面對二十一世紀的主要問題時束手無策……
經濟和政治的自由主義,無論是各自為政或是以組合的方式,
都無法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提供解答。我們再次到了認真思考馬克思的時候了。

……1990年代以後浮現的全球化資本主義世界,有許多重要面向都不可思議地被《共產黨宣言》所言中。1998年是《共產黨宣言》這部令人吃驚的小書出版一百五十週年紀念,同時也是全球經濟遭受重創的一年。諷刺的是,再度挖掘出馬克思的不是社會主義者,而是資本家……
──霍布斯邦,節錄自本書

馬克思、恩格斯,以及許多受其思想啟發的後世學者、改革者與行動參與者,共同塑造了一股影響深遠、持續百年的社會思潮。在全球化與資本主義體系面臨諸多挑戰的今日,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深刻反思現代社會結構的思想體系,再度為世人所重。終身篤信左派思想的史學大家霍布斯邦在晚年仍不改其志,在超過半世紀中累積的著述中重新挖掘、詮釋馬克思思想,展現其對左派精神的堅持與熱愛,並期許藉由新的闡釋召喚讀者「改變世界」的行動力。

本書收錄霍氏從1956到2009年來撰寫的共十六篇論文,內容主要回顧馬克思思想的發展及其身後的影響及思想流變,並試圖釐清許多關於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爭議:人類歷史必然是單一線性地前進嗎?在通往共產社會的路途上,資本主義是必經的階段嗎?國家在階級鬥爭中扮演什麼角色?重讀《共產黨宣言》是否可以幫助我們預言今天的資本主義即將覆亡?對任何關心資本主義與人類未來命運的讀者來說,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深刻歷史分析。

國外媒體學者佳評|
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哈佛大學經濟史權威,《貨幣崛起》與《金錢與權力》作者)──「任何人學習現代歷史的最佳入門。」

泰瑞.伊格頓(Terry Eagleton,英國國家學術學院院士、《散步在華爾街的馬克思》作者)──「霍布斯邦經歷了如此動盪不安的二十世紀,其筆下的歷史似乎也能活了過來為自己說話,且既幽默又公正客觀。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的評論家,其真誠與冷靜無人能出其右。」

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本書呈現了霍布斯邦的睿智、博學,以及一位年屆九十四高齡的共產黨員的堅貞不二。本書是一部激勵人心且鞭辟入裡的巨作,它閃爍著一個偉大思想家如何思考另一位偉大思想家的智慧。」

霍布斯邦在麥田|
霍布斯邦論民族主義:被發明的傳統與全球化下的險境
霍布斯邦看21世紀:全球化、民主與恐怖主義
霍布斯邦的年代四部曲(從法國大革命到冷戰結束,追尋歐洲歷史的里程碑)
革命的年代:1789-1848
資本的年代:1848-1875
帝國的年代:1815-1914
極端的年代:1914-1991(上、下)

作者

姓名:艾瑞克.霍布斯邦
著名歷史學大師艾瑞克‧霍布斯邦(1917-2012)有著不平凡的一生。他流轉在許多城市間,見證並活過許多二十世紀的關鍵時刻。霍布斯邦在學術上以研究十九世紀為主,並延伸及十七、十八和二十世紀;研究地區則從英國、歐洲,廣至拉丁美洲。除了專業領域,也經常撰寫當代政治、社會評論,以及藝術或文化批評等。有關勞工運動、農民叛變和世界史範疇中的研究成果,霍布斯邦堪稱當代史家的頂尖,影響學界甚巨;而其宏觀通暢的寫作風格,更將敘述史學的魅力擴及至一般平民大眾。

▍平凡又不凡的一生
霍布斯邦一九一七年出生於埃及亞歷山大城的猶太中產家庭。父親是一名移居英國的俄國猶太後裔,母親則來自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中歐。在一戰戰敗國的維也納與柏林,度過童年與青少年時期。一九三三年因希特勒掌權而轉赴英國,完成中學教育,並進入劍橋大學研讀歷史。一九四七年成為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講師,一九五九年升任高級講師,一九七八年取得該校經濟及社會史教授頭銜,一九八二年退休。之後大部分時間任教於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是該校政治及社會史榮譽教授。著作等身,二〇一二年逝世。

▍貫徹左派思想
霍布斯邦在大學期間與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E. P.湯普森(E. P. Thompson)等人交往甚密;一九五二年麥卡錫白色恐怖氣焰正盛之時,更與希爾(Christopher Hill)等人創辦著名的新左史學期刊《過去與現在》(Past and Present)。自一九三六年加入共產黨,並於一九四六年進入「共產黨歷史學家小組」,馬克思主義是霍布斯邦終身奉行的理念,雖然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背景令其教職生涯進展倍加艱辛,卻讓他與國際社會有更廣泛的接觸經驗與研究機會,進而享譽國際。

▍活靈活現的「小人物」歷史書寫
霍布斯邦著作甚豐,先後計有十四部以上專書問世。這位具有獨特史觀的歷史學家,認為歷史的推動者不是帝王將相,而是「平凡百姓」,甚至是落草為寇的軍人和牧人。他認為學術不應該為少數人服務,因此書寫了以一般大眾為對象、橫跨三世紀的系列叢書:《革命的年代:1789-1848》、《資本的年代:1848-1875》、《帝國的年代:1875-1914》、《極端的年代:1914-1991》,以及《論歷史》與《論民族主義》等著作。
霍布斯邦的思想與文字在一九六〇年代,不論是合法流傳或非法盜版,都成了第三世界人民反對獨裁統治的思想來源,成了憤怒青年反對傳統、亟欲推倒權威的思想來源。除了寫成史學經典,霍布斯邦也成為後人一窺二十世紀歷史脈動的文人傳奇。

譯者

姓名:黃煜文
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專職譯者。譯作包括《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自願被吃的豬:100個讓人想破頭的哲學問題》、《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比利時恐怖殖民與剛果血色地獄》、《孤獨的哲學》、《謊言的哲學》等。
(譯前言與前六章)

姓名:林宏濤
臺灣大學哲學系碩士,德國弗來堡大學博士研究。譯著有:《鈴木大拙禪學入門》、《啟蒙的辯證》、《菁英的反叛》、《詮釋之衝突》、《體會死亡》、《美學理論》、《法學導論》、《愛在流行》、《隱藏之泉》、《神在人間》、《眾生的導師:佛陀》、《南十字星風箏線》、《神話學辭典》、《與改變對話》、《死後的世界》、《正義的理念》等作品。
(譯第七到十六章)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馬克思與恩格斯
第一章 今日的馬克思
第二章 馬克思、恩格斯與馬克思之前的社會主義
第三章 馬克思、恩格斯與政治
第四章 論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
第五章 論《共產黨宣言》
第六章 探索《政治經濟學批判綱要》
第七章 馬克思論資本主義以前的各種形構
第八章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作品的因緣際會

第二部 馬克思主義
第九章 馬克思博士與維多利亞時期的批評
第十章 馬克思主義的影響,1880-1914年
第十一章  反法西斯主義的年代,1929-1945年
第十二章  葛蘭西
第十三章  對葛蘭西的接受
第十四章  1945年到83年馬克思主義的影響
第十五章  衰退中的馬克思主義:1983-2000年
第十六章  馬克思和勞工:長路漫漫的世紀

中外文人名對照表

試閱

第一章 今日的馬克思



二〇〇七年,猶太書週於卡爾.馬克思逝世(三月十四日)週年前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舉行,地點離馬克思過去最常造訪倫敦的地方──大英博物館圓形閱覽室(Round Reading Room),只有幾步路的距離。賈克.阿塔里與我是立場迥異的社會主義者,卻不約而同來此向他致上敬意。然而,當你想到地點與日期,就會產生一種雙重的意外感受。我們不能說馬克思在一八八三年去世時一事無成,因為他的作品已對德國,特別是對俄國的知識分子產生影響,而由他的門徒所領導的運動正逐漸主導德國的勞工運動。但在一八八三年時,馬克思一生的努力似乎還未竟全功。他已經寫了幾部卓越的小書,而那部未完成的作品:《資本論》(Das Kapital),在他人生最後十年幾乎沒有任何進展。當一名訪客問起他的作品時,他苦澀地反問:「什麼作品?」自從一八四八年革命與一八六四年至七三年所謂的第一國際(First International)失敗後,馬克思的政治努力已無成功的可能。馬克思雖然大半生流亡英國,但他在當地的政治或思想界卻未曾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然而,馬克思死後卻享有極高聲譽!在他去世後不到二十五年的時間,以他的名字為號召或受他啟迪的歐洲工人階級政黨,在實行民主選舉的國家中獲得百分之十五到四十七的選票──英國是唯一例外。一九一八年後,絕大多數工人階級政黨都成了執政黨,而不只是反對黨,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法西斯主義結束之後,然而到了這段時期,這些政黨絕大多數卻處心積慮與他們原先的啟蒙者劃清界線。這些政黨至今依然存在。與此同時,馬克思的門徒也在非民主與第三世界國家建立革命團體。在馬克思去世的七十年後,有三分之一的人類生活在由共產黨領導的政權之下,這些政府宣稱他們代表馬克思的觀念並且實現了他的願望。之後,儘管這些執政黨幾乎毫無例外地大幅轉變政策方針,卻仍有兩成以上宣稱他們堅持馬克思路線。簡言之,要說有哪位思想家在二十世紀留下無法磨滅的印記,那麼此人非馬克思莫屬。走進十九世紀巨擘卡爾.馬克思與赫伯特.斯賓塞埋骨的高門墓園(Highgate Cemetery),耐人尋味的是,兩座墳塋居然彼此對望。當兩人都在世時,人們公認斯賓塞是當時的亞里斯多德,而馬克思不過是住在漢普斯特(Hampstead)矮坡上仰賴朋友資助度日的無名小卒。今日,已無人知道斯賓塞長眠此地,但老一輩來自日本與印度的朝聖者仍前來拜謁馬克思的墓塚,就連流亡海外的伊朗人與伊拉克人也堅持死後應埋葬於此受其庇蔭。

共產黨政權與廣大的共產主義政黨橫行的時代隨著蘇聯崩解劃下句點,即使是共產黨仍繼續存在的國家,如中國與印度,實際上也已放棄列寧式馬克思主義的老教條。一旦各國共黨紛紛放棄昔日計畫,馬克思將發現自己再度陷入無人聞問的處境。共產主義自稱是馬克思唯一的繼承者,而馬克思的觀念也幾乎被等同於共產主義。即使持異議的馬克思主義者以及馬列主義者在一九五六年赫魯雪夫抨擊史達林之後建立了少數據點,但他們幾乎一定會被歸類為前共產主義的分離份子。因此,在馬克思去世一百週年後的近二十年來,嚴格來說,他已成為不值一提的過時人物。有些記者甚至認為今晚的討論是為了把馬克思從「歷史的垃圾桶」裡解救出來。然而時至今日,馬克思很可能再次引領風潮,成為二十一世紀人們所關注的思想家。

英國廣播公司(BBC)進行的民調顯示,英國收聽廣播的民眾認為馬克思是最偉大的哲學家,但對於這項結果,我認為毋須認真看待。不過,如果用 Google 搜尋馬克思的名字,你將發現他仍是資料條目最多的偉大思想家之一,僅次於達爾文與愛因斯坦,但遙遙領先亞當.斯密與佛洛伊德。

之所以如此,我認為有兩個原因。首先,蘇聯官方馬克思主義的結束解放了馬克思,人們不再將馬克思等同於理論上的列寧主義與實踐上的列寧主義政權。大家越來越了解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思考馬克思對世界的看法。更重要的原因是,一九九○年代以後浮現的全球化資本主義世界,有許多重要面向都不可思議地被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所言中。我們可以從人們的反應看出這點,一九九八年是《共產黨宣言》這部令人吃驚的小書出版一百五十週年紀念,同時也是全球經濟遭受重創的一年。諷刺的是,再度挖掘出馬克思的不是社會主義者,而是資本家:極度消沉的社會主義者沒有能力舉辦這場週年紀念活動。回想起來,有件事也讓我感到驚訝,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機上雜誌的編輯找上我,這份雜誌的讀者有八成是美國商務人士。我曾寫過一篇有關《共產黨宣言》的文章;這位編輯覺得他的讀者應該會對《共產黨宣言》的相關論題感興趣,於是向我徵詢是否能使用我的文章。更讓我驚訝的還有一件事,在一場世紀之交的午餐會上,喬治.索羅斯問我對馬克思的看法。我知道我們的觀點南轅北轍,為了避免爭論,我給了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但索羅斯卻說:「這個人早在一百五十年前就發現資本主義的缺失,而我們到現在才發現。」索羅斯確實注意到馬克思提到的論點。很快地,那些就我所知從來不是共產黨員的作家也開始認真檢視馬克思,而阿塔里寫的馬克思傳記與研究就是一例。阿塔里也認為馬克思的許多想法與那些致力改善今日社會的人若合符節。值得指出的是,光憑這些觀點,今日的我們就有必要好好地思考馬克思。

二〇〇八年十月,當倫敦《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刊出這樣的標題:「動盪中的資本主義」(Capitalism in Convulsion)時,無庸置疑地,馬克思又回到公眾面前。雖然全球資本主義經歷自一九三○年代初期以來最大的一場危機,但馬克思仍無法自外於這場混亂。另一方面,我們幾乎可以確定二十一世紀的馬克思將不同於二十世紀的馬克思。

上個世紀對馬克思的看法,主要取決於三項事實。首先是國家的區別,也就是將革命排入議程的國家與未將革命排入議程的國家的區別,後者廣義來說是指北大西洋、太平洋以及其他地區的已開發國家。從第一項事實而產生了第二項事實:馬克思的傳承自然而然地分成兩派,一派是社會民主主義與修正主義,另一則是革命派,後者完全體現在俄國革命上。第三項事實使這兩派的分歧在一九一七年後更加明顯:從一九一四年到一九四○年代晚期,也就是我所謂的「災難的年代」(Age of Catastrophe),十九世紀的資本主義與資產階級社會在這段時期逐漸崩解。這場危機嚴重到令許多人懷疑資本主義是否還有可能恢復。資本主義不是已經注定被社會主義經濟所取代嗎?就連完全不屬於馬克思主義者的約瑟夫.熊彼得也於一九四○年代做了這樣的預測。事實上,資本主義確實起死回生了,但再也不是過去的形式。另一方面,同一時間在蘇聯,社會主義道路似乎已無崩潰之虞。在一九二九年到一九六○年間,人們(就連那些反對蘇聯政權政治措施的非社會主義者也如此認為)其實有理由相信,資本主義已經油盡燈枯,而蘇聯正證明它的生產力可以超邁資本主義。在蘇聯史普尼克(Sputnik)人造衛星發射那年,這些想法聽起來並不荒謬。蘇聯經濟成果變調的各種證據一直要到一九六〇年後才紛紛出爐。

這些事件及其對政策與理論的影響,完全是在馬克思與恩格斯死後才發生的。它們完全超出馬克思自身的經驗與判斷。我們對二十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判斷並不以馬克思本人的思想為依據,而是以後世對其著作的詮釋或修正為準則。我們頂多只能主張,在一八九○年代晚期,也就是馬克思主義遭遇第一次思想危機時,第一代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們曾與馬克思或更多是與恩格斯有過接觸)已經開始討論與二十世紀相關的一些議題,特別是修正主義、帝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日後馬克思主義的討論有許多完全屬於二十世紀而不見於馬克思的著作,尤其是社會主義經濟可以或應該如何的討論,這個議題多半來自於一九一四到一八年大戰經濟以及戰後準革命或革命危機的經驗。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310986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64
    • 商品規格
    • 21*14.8*2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