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行為經濟學:人非永遠理性,人心更能帶動經濟,消費心理如何運作,一本輕鬆看透!

這是一門關注「人心」的經濟學,比起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更能幫助洞察經濟生活裡的非理性行為!
  • 9 315
    350
  • 分類:
    中文書財經企管經濟/金融經濟學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真壁昭夫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伊之文
  • 出版社: 晨星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1/11/12

出版情報

政府失能,市場失靈

2023/02/06 「資本主義固有的邪惡,在於福利的分配不公平;社會主義的固有美德,在於公平享受痛苦。」——邱吉爾(WinstonChurchill),英國前首相 依據教育部統計,至2022年6月底有4萬4千499人申請緩繳就學貸款本息,9千438人申請不還本只繳息,而司法院的判決書亦顯示,歷年來已超過5萬人因積欠學貸而遭銀行申請強制執行。 學貸打壓最弱勢的人,並讓貧窮持續向下流動。只要看看學貸在一個人的收入所占的百分比,就會發現這份負擔是落在低收入族群身上。這是分配不均、不公義所造成的社會分裂原因之一。 從社會公義的角度來看,左派會要求經濟累積的財富應該重新分配,右派則認為這會降低勞動誘因,社會運作效能會遲緩。貧富差距的形成有必然性,也有像天災、意外與疾病等偶然性。一旦形成貧富差距,有可能以自我強化的方式形成正向回饋,良性循環會導致富人越富裕,又稱馬太效應,若是惡性循環,就形成貧者越貧窮,亦稱貧困陷阱。歌頌自由市場的人認為,即使處於貧窮也要自我努力改善,而不是仰賴政府救濟,他們高舉「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主張社會福利會讓人更懶惰,但若是陷入貧困陷阱的人,連往上爬的階梯都跨不上,他無論做什麼努力都是枉然的。很清楚,自由市場絕不符合公義且不合乎自然,無法處理資源分配的問題。 左右兩派對立抗衡,歷年來不斷重演。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1980年代能源危機,到今日冠狀病毒肆虐、烏俄戰爭不歇,導致全球陷入嚴重通膨,醫療保險、就學貸款、退休年金、育兒津貼、公共托育、就業保障、購屋貸款等等,都成為現今各國面臨的問題。最近美國針對社會主義訴求的民調可以看見一股力量,民調標題如是說,「獨家調查:年輕美國人擁抱社會主義」;另一項則是,「Z世代偏好社會主義,甚於資本主義」。年齡介於18至24歲的人,61%對「社會主義」有正面回應。整個氛圍讓大家再次思考:應該讓自由市場決定我們的生活嗎?自由市場可以不受管制嗎? 這就是《金融時報》年度選書:《擺脫市場的自由》(FreedomFromtheMarket)要探討的主題。作者麥可.康茲爾(MikeKonczal)是美國羅斯福研究機構(RooseveltInstitute)主任,專研金融改革、失業、不平等、公共權力在民主制度中的作用,曾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Stiglitz)合著《重寫美國經濟規則》(RewritingtheRulesoftheAmericanEconomy),《紐約時報雜誌》稱他是「進步主義者中的異端」,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PaulKrugman)讚譽他是最有魄力的金融改革宣導者之一,是緊縮政策最英勇的評論者,是進步主義者的巨大資源。 康茲爾的政治立場是中間偏左,於《擺脫市場的自由》中主張,我們必須擺脫自由市場的牽制,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政府的責任是提供直接且普惠的關鍵服務,而不是要求人民去依賴市場,這些服務包括社會保險、教育與健康照護等等。健康照護是人權,應當提供給生病的人,而不是生病又碰巧有錢的人。若是有人因為買不起罕見疾病用藥而往生,這就是不公不義的社會。同樣的,個人的失敗不能說是導致貧窮的因素,貧窮應該視為是社會弊病的後果,是社會不安全與機制不健全的問題,而不是因為不道德或依賴。貧窮無法成就偉大,而是困住他們,束縛人們生命的可能性。 《擺脫市場的自由》談的是人類對抗市場依賴的歷史,以及他們為了達成目標而提出自由論述的故事。數世紀以來,人們提出為何必須脫離市場才能獲得自由的五項廣泛論點。 首先,市場經濟的商品分配不符合我們擁有自由生活的需求。健康、教育與時間是我們保有自由的必需基準,因此需要平等取得。這些商品不能依據誰可負擔得起來分配。 第二,市場是不可靠的提供者。例如保險公司,預防性歧視那些最可能由保險受益的人。若是補貼民營企業進行這項工作,到頭來可能造成他們占據資源,但公共計畫則能確保人們獲得所需。需求不足的問題產生長期的高失業與產出衰退,那種苦痛不是人們咎由自取,也無法獨力阻止。 第三,自由的前提是不受他人隨意擺佈。在經濟學的抽象世界觀,勞工單純出售勞動,而老闆購買,跟銷售與購買一包口香糖沒什麼兩樣,但老闆總是享有優勢,因為勞工必須工作才能生存,才能有活下去的資源。 第四,市場把所有事情變成商品,不能當成商品的事情都沒有回報。但土地、勞力與金錢並不是實際商品。土地不是任何人製造出來,而是早已存在。金錢並不是一個人的努力創造出來,而是來自銀行與國家做為會計機制。土地、工時與金錢,如果全都由市場決定,我們便是被剝奪自由。永續的人類生活需要市場無法確保的資源,因為年老、年幼或殘障而無法工作的人,需要活下去。 最後,市場是一個政治項目,一種投射國家力量的政府形式。市場運作沒有中立方式,所有的選擇都很重要,尤其是有關我們的自由程度。在十九世紀末葉之前人們便已了解這點,但當時尚未經由法律在經濟與政府之間畫出明顯界線。 《擺脫市場的自由》以大膽創新的政治經濟觀點,說明現在的公民要如何努力,確保每個人都可以享有使我們自由的條件。當愈來愈多人開始質疑自由市場不受管制的問題時,本書為我們的未來提供清晰的思路。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看圖就懂】一輩子受用的知識,2小時就能吸收!!

☆★ 「重點筆記」+「情境圖解」+「核心關鍵字」 ★☆

☆★ 探究消費心理、解釋市場動向、避開投資陷阱,從零開始讀懂商業運作的一切! ★☆ 

 

→你是不是明知道應該理性消費,但才回到家就後悔買衣買鞋直接「包色」?

→你是不是深知不該陷入透支窘境,但一不小心就成了月光族?

→為什麼某些俗俗的廣告可以熱播至今?

→為什麼人們三不五時就會做出不合理的決策呢?

 

根據行為經濟學的研究,經濟和金融,無論如何都會受到「人心」的影響而產生不合理的決策、甚至是荒誕的經濟行為,我們不是超人,無法時時刻刻都保持理性,因此,這個時候你最需要的就是「行為經濟學」!

 

這是一門關注「人心」的經濟學,比起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更能幫助洞察經濟生活裡的非理性行為,在我們的日常中、在實際的市場操作上更貼近真實現況,能夠派上許多用場。

 

不燒腦的重點整理 ▌

由日本經濟學專家——真壁昭夫為你量身打造最簡單好懂的行為經濟學讀物,你一定想知道:

◆投資有必勝法嗎?

◇左右景氣好壞的其實是我們的心?

◆「限時半價」能讓廠商賺錢嗎?

◇店鋪放背景音樂真的有助於銷售?

◆該如何才能不被行銷手法迷惑?

◇世界各國都在運用的「輕推理論」到底是什麼?

◆行為經濟學能在哪些行業運用,又如何應用在生活上呢?

◇行為經濟學和「傳統經濟學」有什麼不同?

……等90則關鍵重點。

 

親切的情境圖解 ▌

將日常會發生在你我周遭的經濟生活場景,以親切、豐富又易懂的圖像呈現,幫助你將所有知識輕鬆輸入大腦,2小時就能吸收!

 

最核心的關鍵字 ▌

彙整經濟學中最受討論及矚目的關鍵字,每一篇都能從關鍵字開始掌握,即使什麼都不懂,讀了就能馬上運用!

 

【零基礎也不怕!】

內容滿載有益於你我生活、商務、投資、行銷的知識,2小時就能輕鬆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

 

本書特色

 

1.精選90則好讀易懂的行為經濟學小知識,隨翻隨看,2頁就能吸收一個小知識,整本讀完就能具備基礎論述。

2.作者將不易理解的行為經濟學理論,系統性地整理成任誰都可以輕鬆利用的知識。

3.適合入門讀者、商務人士、學生、不懂經濟以及非經濟科系的文科人,能讓平常對此議題不太有興趣的人都讀得津津有味。

4.版面編排一目了然,親切吸引人的插圖表現到位,是一本初接觸經濟學的首選書籍。

作者

真壁昭夫

 

經濟學家、法政大學研究所政策創造研究科教授。1953年生於日本神奈川縣,1976年畢業於一橋大學商學系後,進入第一勸業銀行(今為「瑞穗銀行」)任職。1983年自倫敦大學經營學系研究所畢業,並調職到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紐約母公司。曾任瑞穗總研主席研究員,亦為「行為經濟學學會」創辦人之一。著有《最強財務學理論:用心理學解開市場之謎》(暫譯,日本講談社出版)、《行動經濟學入門》(楓葉社文化出版)與《最新行為經濟學入門》(暫譯,日本朝日新聞出版)等書。 

 

譯者簡介

 

伊之文

 

譯者生涯邁入第十一年,挑戰過的領域包括商業管理、親子教育、心理勵志、醫療保健、文學小說、科普與童書。 

工作邀約與譯文賜教:jptrans.tw@gmail.com

噗浪&臉書專頁:譯恐遲遲龜

目錄

作者序  人心如何帶動經濟 

Chapter1  行為經濟學是什麼?
01 行為經濟學究竟是一門什麼樣的學問?
02 「行為」意味著什麼?
03 為什麼行為經濟學會受到矚目?
04 行為經濟學和「傳統經濟學」有什麼不同?
05 建立行為經濟學理論的兩位學者
06 行為經濟學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給獎對象
07 經濟學家也會研究行為經濟學嗎?
08 行為經濟學有什麼用處?
09 行為經濟學能在哪些行業派上用場?
10 那麼,傳統經濟學就沒用了嗎?
專欄01  要怎麼學習行為經濟學呢?

Chapter2  經濟學家的深切反省
01 人不是永遠理性的
02 解開人的「本質」
03 人不會永遠做出「應有的行為」
04 人們想法不同,會採取不同行動
05 學者開始對經濟學的觀念產生疑問
06 人們擁有的資訊並不對等
07 我們的心理會影響景氣
08 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的行為經濟學研究
09 不同層次的欲望
10 行為財務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問?
專欄02  「經濟學也會做實驗」是真的嗎?

Chapter3  行為經濟學的基本理論
01 人會根據「直覺」來做決策
02 將事物想得簡單一點
03 「資訊可得性」會影響決策
04 想在當下擁有的事物中找出價值的心理
05 「外表占9成」是真的嗎?
06 成績不好時,要怎麼告訴爸媽?
07 最新資訊會影響決策
08 為什麼人們喜歡「跟風」呢?
09 說十次「披薩」暗藏什麼玄機?
10 失敗是別人害的,成功是我的功勞
11 轉盤連續轉出3次黑色,下一次絕對是紅色!
專欄03  失敗真的是成功之母嗎?

Chapter4  泡沫經濟為什麼發生?
01 「泡沫經濟」是什麼?
02 泡沫經濟與個人無關嗎?
03 泡沫經濟隨時隨地都在發生
04 從行為財務學的角度來看泡沫經濟
05 想要避免損失的心理
06 獲利時的喜悅和虧損時的傷心程度並不對等
07 我有做外匯交易,但都沒賺到什麼錢
08 人總在失敗時找藉口
09 人為什麼會買樂透呢?
10 「億萬大亨」────比特幣風潮的考察
專欄04  投資有必勝法嗎?

Chapter5  能應用在生活上的行為經濟學
01 「呈現方式比實質內容更重要」是真的嗎?
02 個人投資者解讀企業業績的例子
03 做簡報時,要將重點濃縮成一個
04 「最終靠直覺」是正確的嗎?
05 押注冷門選項的心理
06 為什麼戒不了賭呢?
07 為什麼企業總會傳出醜聞?
08 選項太多就無法決定
09 人為什麼總是想要怪罪別人呢?
10 經驗會形成阻礙
11 人的心理在「記帳」時並不理性
12 一個人的行為會引發眾人跟風
專欄05  從《海螺小姐》的收視率就能看出景氣好壞?

Chapter6  不被行銷手法迷惑的行為經濟學
01 瞄準「不想吃虧」心理的保健食品廣告
02 「限時半價」能讓廠商賺錢嗎?
03 免費的網路服務是怎麼賺錢的?
04 迪士尼樂園總是大排長龍
05 為什麼萬聖節會形成風潮?
06 市面上隨處可見的「世界品質評鑑大獎」
07 藝人廣告代言費很高是有原因的
08 死亡率20%的手術成功率很高?
09 「1個月3000毫克」勝過「1天100毫克」
10 附贈模型零件的分冊百科為什麼大賣?
11 背景音樂能讓洋酒賣得更好?
12 到了週末,夾報廣告比較多的原因
專欄06  越是遭到禁止就越想嘗試的心理

Chapter7  運用範圍更廣的行為經濟學
01 要選現在還是1年後?「性急」的科學
02 「懂得忍耐的人才會成功」是真的嗎?
03 讓人有選擇的自由,但促使人行動的「輕推」
04 光靠菜餚的擺法就能改善肥胖
05 「輕推」在日本的應用實例
06 還有更多應用「輕推理論」的例子
07 「能夠預測可能發生的失誤」是真的嗎?
08 為什麼政治都不見改善?
09 以更好的政策為目標
專欄07  用行為經濟學讓社會更好

Chapter8  行為經濟學今後的展望
01 人們的「實踐」將支撐進一步的研究
02 深究人的心理後,繼續研究大腦
03 將輕推應用在政策上的機會很多,且正在加速
04 人的心理並非「只想到自己」
05 「為他人著想的心」讓社會更好?
06 追求「動力」────只要有動力,任何事都可能辦到
07 行為經濟學的研究仍在進行中
專欄08  行為經濟學能讓人生更豐富

本書用語索引

序/導讀

作者序

 

人心如何帶動經濟 

 

從很久以前開始,我就想要撰寫讓一般讀者也容易看懂的「行為經濟學」書籍,本書的問世終於讓我如願以償。在專業插畫家的協助下,這本看圖就懂、能讓讀者了解「行為經濟學」概要的書籍誕生了。

 

應該有很多人都聽過「行為經濟學」這個詞彙,但是不太清楚這是一門什麼樣的學問,或是難得拿起一本入門書,但看到一半就因為看不懂而放棄閱讀。因此,這本書便以視覺圖像為主,希望讓大家搞懂現在備受矚目的行為經濟學。

 

 行為經濟學是經濟學的次領域,它關注人們的「心理」,試圖藉此掌握金融和經濟的變動。傳統經濟學認為人永遠都是理性的,經濟和金融也是由理性的人類所創造的。

 

然而,實際上有時候人也會做出愚蠢的事情,不一定理性。有血有肉的人類所創造的經濟和金融,無論如何都會受到「人心」的影響而產生不合理的變動。也就是說,比起傳統的經濟學理論,行為經濟學這門學問更貼近真實的經濟和金融現況,能夠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派上許多用場。

 

我還清楚記得自己初次接觸行為經濟學時的感動。在那之前,我學的是傳統的經濟學和金融經濟學(Financial economics),運用那些知識在金融市場上從事金融交易,包括買賣債券和匯兌等業務。

 

然而,我每天在金融市場上執行業務時會遇到用傳統經濟學理論難以解釋的情況,於是便開始思考有沒有其他理論能夠更加深入理解金融市場的實際變化,就在此時,我接觸到行為經濟學,為此感到萬分欣喜,甚至覺得幸福。

 

我希望各位讀者讀了這本書之後也能體會到恍然大悟的快感,願本書成為讓大家對行為經濟學產生興趣的關鍵入門書。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00988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9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0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