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3.02.06
政府失能,市場失靈
文/時報出版編輯室
「資本主義固有的邪惡,在於福利的分配不公平;社會主義的固有美德,在於公平享受痛苦。」——邱吉爾(WinstonChurchill),英國前首相
依據教育部統計,至2022年6月底有4萬4千499人申請緩繳就學貸款本息,9千438人申請不還本只繳息,而司法院的判決書亦顯示,歷年來已超過5萬人因積欠學貸而遭銀行申請強制執行。
學貸打壓最弱勢的人,並讓貧窮持續向下流動。只要看看學貸在一個人的收入所占的百分比,就會發現這份負擔是落在低收入族群身上。這是分配不均、不公義所造成的社會分裂原因之一。
從社會公義的角度來看,左派會要求經濟累積的財富應該重新分配,右派則認為這會降低勞動誘因,社會運作效能會遲緩。貧富差距的形成有必然性,也有像天災、意外與疾病等偶然性。一旦形成貧富差距,有可能以自我強化的方式形成正向回饋,良性循環會導致富人越富裕,又稱馬太效應,若是惡性循環,就形成貧者越貧窮,亦稱貧困陷阱。歌頌自由市場的人認為,即使處於貧窮也要自我努力改善,而不是仰賴政府救濟,他們高舉「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主張社會福利會讓人更懶惰,但若是陷入貧困陷阱的人,連往上爬的階梯都跨不上,他無論做什麼努力都是枉然的。很清楚,自由市場絕不符合公義且不合乎自然,無法處理資源分配的問題。
左右兩派對立抗衡,歷年來不斷重演。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1980年代能源危機,到今日冠狀病毒肆虐、烏俄戰爭不歇,導致全球陷入嚴重通膨,醫療保險、就學貸款、退休年金、育兒津貼、公共托育、就業保障、購屋貸款等等,都成為現今各國面臨的問題。最近美國針對社會主義訴求的民調可以看見一股力量,民調標題如是說,「獨家調查:年輕美國人擁抱社會主義」;另一項則是,「Z世代偏好社會主義,甚於資本主義」。年齡介於18至24歲的人,61%對「社會主義」有正面回應。整個氛圍讓大家再次思考:應該讓自由市場決定我們的生活嗎?自由市場可以不受管制嗎?
這就是《金融時報》年度選書:《擺脫市場的自由》(FreedomFromtheMarket)要探討的主題。作者麥可.康茲爾(MikeKonczal)是美國羅斯福研究機構(RooseveltInstitute)主任,專研金融改革、失業、不平等、公共權力在民主制度中的作用,曾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Stiglitz)合著《重寫美國經濟規則》(RewritingtheRulesoftheAmericanEconomy),《紐約時報雜誌》稱他是「進步主義者中的異端」,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PaulKrugman)讚譽他是最有魄力的金融改革宣導者之一,是緊縮政策最英勇的評論者,是進步主義者的巨大資源。
康茲爾的政治立場是中間偏左,於《擺脫市場的自由》中主張,我們必須擺脫自由市場的牽制,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政府的責任是提供直接且普惠的關鍵服務,而不是要求人民去依賴市場,這些服務包括社會保險、教育與健康照護等等。健康照護是人權,應當提供給生病的人,而不是生病又碰巧有錢的人。若是有人因為買不起罕見疾病用藥而往生,這就是不公不義的社會。同樣的,個人的失敗不能說是導致貧窮的因素,貧窮應該視為是社會弊病的後果,是社會不安全與機制不健全的問題,而不是因為不道德或依賴。貧窮無法成就偉大,而是困住他們,束縛人們生命的可能性。
《擺脫市場的自由》談的是人類對抗市場依賴的歷史,以及他們為了達成目標而提出自由論述的故事。數世紀以來,人們提出為何必須脫離市場才能獲得自由的五項廣泛論點。
首先,市場經濟的商品分配不符合我們擁有自由生活的需求。健康、教育與時間是我們保有自由的必需基準,因此需要平等取得。這些商品不能依據誰可負擔得起來分配。
第二,市場是不可靠的提供者。例如保險公司,預防性歧視那些最可能由保險受益的人。若是補貼民營企業進行這項工作,到頭來可能造成他們占據資源,但公共計畫則能確保人們獲得所需。需求不足的問題產生長期的高失業與產出衰退,那種苦痛不是人們咎由自取,也無法獨力阻止。
第三,自由的前提是不受他人隨意擺佈。在經濟學的抽象世界觀,勞工單純出售勞動,而老闆購買,跟銷售與購買一包口香糖沒什麼兩樣,但老闆總是享有優勢,因為勞工必須工作才能生存,才能有活下去的資源。
第四,市場把所有事情變成商品,不能當成商品的事情都沒有回報。但土地、勞力與金錢並不是實際商品。土地不是任何人製造出來,而是早已存在。金錢並不是一個人的努力創造出來,而是來自銀行與國家做為會計機制。土地、工時與金錢,如果全都由市場決定,我們便是被剝奪自由。永續的人類生活需要市場無法確保的資源,因為年老、年幼或殘障而無法工作的人,需要活下去。
最後,市場是一個政治項目,一種投射國家力量的政府形式。市場運作沒有中立方式,所有的選擇都很重要,尤其是有關我們的自由程度。在十九世紀末葉之前人們便已了解這點,但當時尚未經由法律在經濟與政府之間畫出明顯界線。
《擺脫市場的自由》以大膽創新的政治經濟觀點,說明現在的公民要如何努力,確保每個人都可以享有使我們自由的條件。當愈來愈多人開始質疑自由市場不受管制的問題時,本書為我們的未來提供清晰的思路。